新闻引发的思考
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

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近日,一则云南思茅一中李红晨老师因与一名考试时玩手机的学生起冲突被该学生家长殴打入院的新闻在网上引起热议,除了个别网友幸灾乐祸外,大部分网友对李老师的遭遇表示同情。
这让同样身为教师的我感到了莫大的安慰。
这个事件是家长对老师施暴,其实,近几年来,学生顶撞、威胁、殴打教师的现象不少,每一个教师都会深深感受到,我们的身边从来不乏这样悲哀的事情发生,不乏有学生做错了事却还顶撞老师,威胁甚至殴打老师。
这与我们尊师重教的传统背道而驰。
打开网页搜搜,輸入“学生殴打老师”的字样,会显示出很多新闻,不过没有一条是与这个词条相对应的,尽是反过来的,都是“老师殴打、辱骂学生”的新闻。
作为一名教师,坚守在一线教育教学岗位,必须直接接触到学生,我不得不思考造成如此令人心寒现象的原因。
首先,我们教师自己也有责任。
如今是信息时代,打开电脑,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惭愧的新闻:哪个幼儿园的老师又虐待了学生,哪个学校的教师又殴打了学生,更有一些不堪入目的——某某学校的某某教师强奸、猥亵了学生……一些低素质甚至没品德的人存在于教师队伍中,抹黑了这个高尚的职业,败坏了这个队伍的形象。
致使社会上一部分人包括家长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怀疑,有的甚至愤恨,也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不好的看法,由有意见发展到反感、腻烦,最终导致顶撞、威胁、殴打。
另外,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知识水平却还停留在过去,没有前进。
时代不同,学生的思想不同,如果我们还用以往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对待他们,很容易让他们接受不了,日积月累就会出现问题。
就拿李红晨老师的这件事情来说,众所周知,现在的学生,别说是高中生了,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配备手机。
上课时该如何管理学生的手机就是对我们教师的一大考验,如果在这个事件中,监考老师事先对手机进行了统一管理,那么可能就不会出现学生在考试的时候玩手机的现象,也不会导致这么严重的一个结果。
新闻联播时政事件的权威解读和思考

新闻联播时政事件的权威解读和思考时政新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新闻联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新闻报道平台之一,承担着传递国内外时政事件的责任。
本文将就新闻联播时政事件的权威解读和思考展开讨论,探究其在中国媒体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权威解读的背后新闻联播一直以来都扮演着权威解读者的角色。
其权威性源自于其背后的国家机构支持,尤其是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的官方身份。
新闻联播在报道重大时政事件时,通常会请相关政府官员或专家学者发表评论和分析,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然而,权威解读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有人担心,新闻联播的权威解读可能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导致报道偏向一方。
这引发了有关媒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的争议。
因此,在权威解读的背后,应当坚持媒体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原则,以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
二、新闻联播的责任与挑战新闻联播不仅要扮演权威解读者的角色,还需要履行多重责任。
首先,它需要迅速而准确地传递国内外时政事件,以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求。
其次,它需要对时政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论,以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观点。
最后,它需要监督政府和其他机构,确保它们依法履行职责。
然而,新闻联播在履行这些责任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信息的快速传递可能导致不准确的报道和错误的信息。
另一方面,监督政府可能引发政治压力,导致报道的自由度受到限制。
因此,新闻联播需要在保持准确性和独立性的同时,应对这些挑战。
三、思考与建议针对新闻联播时政事件的权威解读,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首先,新闻联播应当加强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不仅提供事件的基本信息,还应提供更多的分析和评论,以满足观众对深层次了解的需求。
其次,它应当更加注重多元化的观点和声音,以保持报道的公正性和平衡性。
最后,新闻联播需要加强自身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总结起来,新闻联播在时政事件的权威解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通过加强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多元化的观点,以及强化自身的监督机制,新闻联播可以更好地履行其责任,满足观众对权威解读的需求,同时保持媒体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新闻感悟时事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已成为我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不仅传递着时事动态,更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人性的光辉和黑暗。
作为一名关注时事的热心读者,我对新闻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会,以下是我对这些感悟的心得体会。
一、新闻的力量新闻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能够引导舆论、推动社会进步。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新闻的力量无处不在。
如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都是通过新闻的传播而广泛传播,最终引发社会变革。
在当今社会,新闻依然具有强大的力量。
1. 引导舆论新闻具有舆论引导功能,它能够通过报道事实、分析问题、提出观点等方式,引导公众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民生问题。
例如,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体积极报道扶贫攻坚、脱贫攻坚等重大民生问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舆论支持。
2. 推动社会进步新闻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通过对先进典型、优秀人物的报道,激励人们向他们学习,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同时,新闻对违法乱纪行为的曝光,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措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
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才能赢得读者的信任,才能发挥新闻应有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虚假新闻、失实报道等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1. 真实性原则新闻工作者应始终坚持真实性原则,力求报道客观、真实、全面的事实。
在采访过程中,要尊重事实,不夸大、不歪曲、不捏造。
同时,要注重调查核实,确保报道的真实性。
2. 防范虚假新闻虚假新闻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新闻工作者要增强职业道德,提高辨别能力,防范虚假新闻的传播。
对于虚假新闻,要及时揭露、批判,引导公众正确认识事实。
三、新闻的多元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
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相互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格局。
在这种背景下,新闻工作者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提高新闻传播能力。
1. 媒体融合新闻工作者要关注媒体融合趋势,学会运用多种传播手段,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由两则新闻小策划引发的思考

很 好 的 推 动 作 用 。 于 是 . 在 20 0 8年 3
闻时常离不开 策划 。平素最愿 与同行朋
友 谈 起 的 也 是 策 划 ,关 于 策 划 的得 与 失
月 ,燕赵 都 市 报 冀 东 版 发 起 了 “ 环 保 做 布 袋 ,献 绿 色 奥 运 ” 公益 活动 。邀 请 了 秦 皇 岛 市 文 明 办 、 环 保 局 、 团 市 委 及 保
迎奥运 的活动就 有很多了 。如何 捋出一
个 好 的 脉 络 , 既 为 奥 运 助 力 ,又 能 充 分
发 挥 燕 赵 都 市报 “ 生 立 报 ” 的 亲 民 特 民
界 的 交 口称 赞 。
20 0 9年 是 新 中 国 成 立 六 十 周 年 ,8 月份 。上 级 交 给 我 一 个 关 于 迎 接 新 中 国
龙 仓商家 共 同举办 。活动 启事一 发出 。
都 有一些体会 。我是燕 赵都市} 冀l 岳 东版
秦皇岛工作站新 闻部负责人 .新 闻部记
者 8人 .平 时 大 家 跑 线 跑 口跑 热 线 等 各
很 快 得 到 了 秦 市 各 个 居 民 社 区 、大 中 小 学 校 的积 极 响 应 。称 道 做 环 保 布 袋 简 洁
“ 边 美女上封面 ” 向社会 公开征 集封面 主角 。 大 身 面 大
增 进 了 编 读 互 动 , 不 禁 令 人 想 起 《 杉 矶 时 报 》 行 人 马 这 洛 发
烈 , 这 种 激 烈 的 竞 争 实 际 上 是 一 种 同质 重 复 , 就 是说 同 但 也 质 同 效 的 东 西 大 量 积 累 。 ” “ 异化 竞 争 ” 口 号 。 然 在 而 差 的 虽
通过观看新闻联播 培养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通过观看新闻联播培养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忙碌,很多人抱怨没有时间了解社会问题,更不用说对其进行思考和关注。
然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不能忽视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关注。
作为一种常见的新闻报道形式,新闻联播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还有助于培养我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首先,新闻联播能够提供全面多样的信息,让我们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新闻联播是中央电视台一档全球知名新闻节目,每天播出的内容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新闻。
通过观看新闻联播,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社会问题,如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
通过接收来自多个角度的信息,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社会问题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从而培养起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其次,新闻联播能够引发我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在新闻联播中,经常会报道一些引人深思的社会问题,例如生态环境破坏、教育资源不平等等。
这些问题会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开始思考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新闻联播还会采访各界专家学者,他们的观点和意见能够为我们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
通过思考和讨论,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起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分析能力,并且为这些问题找到可能的解决办法。
此外,新闻联播还能够拓宽我们的社会视野,让我们更加了解多元文化和社会差异。
在新闻联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面临的问题。
通过观看这些报道,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从而培养起对多元社会的关注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问题,我们也可以更客观地对待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思考和解决自身的困扰。
然而,我们在观看新闻联播的过程中也需要保持一些警惕。
由于新闻报道的特殊性,有时候新闻联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见或者局限性。
因此,在关注和思考社会问题时,我们需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仅要接受新闻联播所传递的信息,还要主动寻找其他来源的信息和观点,并进行客观比较和分析。
根据热点新闻,引发思考写作文

根据热点新闻,引发思考写作文篇一《瘦成闪电的热潮与健康的真谛》每次一打开手机,就能看到那些所谓的“减肥热潮”。
不是这个明星一个月瘦了多少斤,就是某种减肥法号称能让人迅速瘦成闪电。
我就纳闷了,这瘦到底有多重要。
我有个朋友,小李。
他看了那些新闻啊,整天就坐不住了。
有次我去他家玩,一进门就看见客厅墙上贴满了各种减肥计划,冰箱上贴满了高热量食物的禁入标志。
他还拉着我,兴致勃勃地跟我讲他要开始一个月瘦十斤的伟大计划。
我就瞅着他那小身板,心想你再瘦就没了。
他这个减肥计划可精致了,早饭只喝一杯黑咖,说是能消水肿还促进代谢。
可他没喝几天,就跟我说每天早上都感觉自己像个行尸走肉,干啥都没力气。
午饭就一小份沙拉,用他的话说是绿色健康。
我瞅着那几片生菜叶子和几个小番茄,想着这能顶啥饱。
晚饭那更绝,干脆不吃了。
没几天啊,他整个人脸色蜡黄,走路都打晃。
有次我们一起出去逛街,没走几步他就累得气喘吁吁,跟个老头似的。
我实在忍不住就跟他说:“你这样减肥是要把自己整垮呀。
”其实啊,看到那些新闻宣扬的瘦成闪电,很多人像我朋友一样盲目跟风。
健康哪是这样一味追求瘦就算是达成目标了。
健康应该是身体有活力,能吃能睡,而不是这折腾自己。
这些热点啊,就像一阵风,刮得大家晕头转向,可真正的健康还得是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吃该吃的,动该动的,别被那些夸张的热点新闻带偏了。
篇二《直播带货中的真假实惠》现在这个直播带货啊,可火爆了。
随便刷个手机,到处都是主播在那大喊:“家人们,今天是超级福利,前所未有的优惠。
”我就想着得探探究竟,看看这到底真优惠还是假把式。
我锁定了一个卖护肤品的直播间。
主播那嘴皮子,就像装了马达一样。
说什么这款面霜,原价好几百呢,今天在他直播间,直接三折。
我就看着那瓶面霜的图片,感觉好像挺厉害的样子。
主播还在那一直展示各种赠品,什么小样啊,面膜啊,感觉不买就亏了一个亿。
我想起我之前去商场里看到的面霜专柜。
那些柜员都很热情地给我介绍产品,那价格也就是实打实的标签价。
一条新闻引发的思考

一条新闻引发的思考
近日,一则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报道,某城市一名年轻女子因长期熬夜工作,导致身体出现严重问题,最终不幸离世。
这则新闻让人们不禁思考,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面临健康问题。
许多人为了工作和生活,经常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同时,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也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这起事件的发生,提醒我们要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搭配饮食,适当进行运动,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也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面对压力时要及时放松身心,保持心理平衡。
此外,企业和政府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企业应该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任务量,提供必要的健康保障措施。
政府应该加强对健康生活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这起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共同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新闻读后感

新闻读后感
近日,一则关于环境保护的新闻引起了我的关注。
新闻报道了一家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减少废水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尽自己的一份力。
这则新闻也给了我一些启示。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可以从自身做起,比如减少用水、减少使用塑料袋等,都是环保的小举措。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关注环保新闻、参与环保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
总的来说,这则新闻让我意识到环保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每个人都应该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新闻报道环保成果,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晚报》讯:长沙电子工业学校的李老师因患 肾病于1990年前往天津求医。从此253次列车的两 位车长义务承担起送药的任务。每45天送一次, 一送就是13年。13年来,他们带的药物重量超过2 吨。由于长期有药物维持,李老师的生命才得以 延续。
2吨 = 2 000千克 1千克=2斤
爱是理解的别名。--印度· 泰戈尔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 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事忍耐,爱是永不止 息。爱的颂歌(前书13章4-8节)--哥林多
读了这则新闻,你最想对谁说说心里话呢? 对李老师,对列车长,对身边的人,还是 对自己?可以安慰,可以赞扬,可以劝告, 可以勉励。
(1)读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感受?
(2)如果你是那位李老师,你会有什么样的 感受?你会对两位车长说什么?
和同桌一起表演。 (3)面对这样无私的爱,面对这样感人的事,
面对这样高尚的人,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我们对两位车长表白内心的想法吧!
• 荆楚网消息(记者戴园)他21岁开始乞讨至今流浪26年,粉笔画遍及大 半个中国;虽然腿脚残疾早年辍学却熟读黑格尔的《逻辑学》、《西方 美术史》;他饱尝生活的艰辛,却依然先后两次将卖画所得捐给地震灾 区。他就是独腿艺丐从兰桂。他在地震发生后,在街头画关于玉树地震 的故事,号召大家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希望大家伸出援助之手,用汇 聚的暖流为藏区同胞支起一个温暖的家。25日,他将几个星期在街头画 画全部所得捐给了湖北省红十字会,这是他继在汶川地震后的第二次捐 款。
制作一张卡片,说出你的心里话吧!
你见过、听过这样感人的事迹吗?向大家介 绍吧。
古往今来,人们感恩于这种无私的爱而留下许多名言警句,你知 道吗?
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罗兰
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为了爱,我们 才存在。有爱慰藉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法·彭沙尔
爱,可以创造奇迹。被摧毁的爱,一旦重新修建好,就比原来更宏伟, 更美,更顽强。--英·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