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古诗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古诗《登鹳雀楼》中班教案(精选10篇)

古诗《登鹳雀楼》中班教案(精选10篇)

古诗《登鹳雀楼》中班教案古诗《登鹳雀楼》中班教案(精选10篇)古诗《登鹳雀楼》是一首浅显易懂的诗歌,朗朗上口,下面是古诗《登鹳雀楼》中班教案,欢迎阅读。

古诗《登鹳雀楼》中班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知道个别词的意思。

2、学习吟唱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活动准备:PPT、Flash活动重点:学习吟唱古诗。

活动难点: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知道个别词的意思。

活动过程:一、导入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师:噢,看到了一座塔楼。

其实,这座塔楼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鹳雀楼。

很久以前,有一位叫王之涣的诗人,他登上了这座鹳雀楼,看到了很美丽的景色,于是就写下了这首古诗《登鹳雀楼》。

2、欣赏古诗师:诗人到底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才可以写下这么美的古诗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吧!二、理解古诗大意1、出示落日图片,理解诗句“白日依山尽”。

师:从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那太阳是怎样落下去的呢?师:太阳挨着大山慢慢地落下了。

诗人看到这个画面,于是就写下了“白日依山尽”这句诗句。

出示诗句“白日依山尽”。

2、出示黄河图片,理解诗句“黄河入海流”。

师: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师:这条河叫黄河,黄河流啊流,流到大海中去了。

诗人看到这个画面,于是就写下了“黄河入海流”。

出示诗句“黄河入海流”。

3、理解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现在诗人站在鹳雀楼的底楼,但是他想要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

那他该怎么办呢?(走到更高的楼层上,就能看到更高更远的风景了。

)出示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三、幼儿吟唱古诗1、欣赏吟唱师:这么好听的古诗,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念一念吧!2、认字吟唱:根据出示的文字吟唱古诗3、动作表现师:现在我邀请你们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古诗的内容。

(请个别幼儿演示)四、结束总结师:古诗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今天回家有一个任务请你们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可以用到这句话的好吗。

幼儿中班古诗教案7篇

幼儿中班古诗教案7篇

幼儿中班古诗教案7篇依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进度编写教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心编写的教案能够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中班古诗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中班古诗教案篇1活动目的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习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出课题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瞧!农民伯伯来了。

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古诗,初步理解诗意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2、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出示ppt(2)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出示ppt(3)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擦汗的动作。

(出示ppt(4)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5、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

中班古诗教案20篇

中班古诗教案20篇

中班古诗教案20篇《中班古诗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古诗教案20篇!(1)中班语言教案《咏鹅》含反思活动目标: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引导幼儿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通过学习会区分鸭子和鹅,感受鹅脖子的曲线美。

3、认读重点字词“鹅”“毛”“清”“白”。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1、磁带,录音机。

2、《启蒙阅读》第三册幼儿用书。

3、相应的字词卡“鹅”“毛”“清”“白”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出示已学过的字词帮助幼儿复习以前学过的字词“有时、月亮、刀、国旗、的、金、高、红、阿姨、桃、石榴、李子、栗子、梨字宝宝打招呼。

二、基本部分通过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游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吧!2、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

(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3、游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你们看哪里也有小白鹅,哪些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呀?(模仿小鹅的手型)结合大范例,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哦原来呀,小鹅看见这么多的客人来了,正在高兴地欢迎我们呢!你们看,有这么多的小鹅?(出示字卡“鹅”学一学鹅怎样叫引导幼儿学鹅叫)2、出示字卡“毛”谁知道鹅毛是什么颜色?(出示字卡“白”)引导幼儿学念这两个字词。

3、看看河里的水清不清呀?(出示字卡“清”)引导幼儿学念。

4、读了这首古诗,你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吗?(鼓励幼儿提问题,如提什么是“曲项”)5、教师朗诵故事一遍。

教师提问:古诗的名字叫什么?(请幼儿完整的回答古诗的名字叫《咏鹅》)提问:你在古诗里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小结)6、引导幼儿学念古诗。

7、发书请幼儿完整指读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和字宝宝说再见。

2、小结活动情况下课!教学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

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中班教案 中班古诗咏柳9篇

中班教案 中班古诗咏柳9篇

中班教案中班古诗咏柳9篇中班古诗咏柳 1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

正确读出碧玉、妆成、裁出、剪刀“4个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通过想象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拓展积累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歌的意境,想象古诗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虽然春天悄悄地走了,但春天的美景总让我们挥之不去,请看:(出示春景图)看了这美丽的春色,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春天吗?你最喜欢春天的什么?一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看老师写(1板书诗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

2释题师:谁来读课题?齐读课题,(1)学习咏(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识忆字形)(2)理解咏师:咏字是口字旁,那么咏就是(生尝试说:歌唱、赞美的意思),咏柳就是(生说歌唱、赞美柳树)师:我们来读读课题。

(齐读)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让我们在诗中寻找吧!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指名分行读(四人一人一句,开火车读)(3)了解似的两种读音(4)学习绦:正音、识忆字形、理解绦的意思(绦是绞丝旁,那么就是与丝织有关,那绦的意思就是)生说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看注释是读懂古诗最好的方法。

读绿丝绦理解绿丝绦(出示实物)(5)下面我们来读读古诗,看谁读得正确通顺。

齐读古诗2读出节奏,听了你们读,老师也想读听出了老师与你们读得有什么不同吗?(有节奏)读的有高有低叫韵律,有快有慢叫节奏好,请你们也用这种节奏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1中1好、带读齐读古诗。

这次老师听出来了,有点像古人读诗了。

三理解诗意,品读诗句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来。

你读完《咏柳》这首诗,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柳树,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师:请大家轻轻地读,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从诗中的哪个词或那句话读出了柳树的美?1学习一二句(1)理解一二句意思(a)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出示一二句),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的哪个词读出了柳树的美?预设:生:我从碧玉(板书碧玉,解释碧玉就是绿色的玉)读出柳树很绿。

中班古诗教学教案《游子吟》

中班古诗教学教案《游子吟》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游子吟》。

(2)理解古诗《游子吟》的意境和主题,体会母爱的伟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教师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

(2)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诗词。

(2)教育学生懂得感恩,珍惜母爱,尊敬父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古诗《游子吟》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古诗《游子吟》的文本。

(2)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分组讨论所需的小组牌。

(1)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2)适合进行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空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与古诗《游子吟》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诗人孟郊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 解析诗句:(1)教师逐句解析古诗,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古诗中的情节。

(2)教师点评各组的表现,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5. 总结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2)教育学生懂得感恩,珍惜母爱,尊敬父母。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古诗《游子吟》。

2. 要求学生背诵古诗《游子吟》,下周课堂检查。

3. 结合家庭生活,写一篇关于“感恩母爱”的短文,下节课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中班古诗教案40篇

中班古诗教案40篇

中班古诗教案40篇这是中班古诗教案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中班语言活动古诗《悯农》教案反思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幼儿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更有一些幼儿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让幼儿知道:每天吃得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使幼儿萌发热爱农民的情感。

活动目标: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4、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挂图42号、古诗、小米粒的头饰若干。

活动方法:直观教学法、提问讲解法、游戏法。

活动难点: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过程:一、幼儿念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1、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附:大馒头,哪里来?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出示挂图,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

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

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

“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

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

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

3 江南(教案) 中班古诗江南教案

3 江南(教案) 中班古诗江南教案

中班古诗《江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古诗《江南》的内容,了解江南的风景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能够流利地背诵古诗。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幼儿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古诗《江南》的内容,能够进行朗诵和背诵。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培养幼儿对江南风景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古诗《江南》的图片、江南风景的图片、音乐CD等。

2. 环境准备:安静的教室环境,适当的座位安排,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引导幼儿静心聆听,提问:“你们听说过江南吗?江南是什么样子呢?”2. 教学古诗:教师展示《江南》的图片,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古诗,讲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3. 欣赏江南风景:教师展示江南风景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引导幼儿感受江南的美。

4. 朗诵练习: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朗诵练习,帮助幼儿掌握节奏和韵律。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背诵练习。

五、作业布置: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欣赏江南风景的图片,分享学习的内容。

2. 家长协助幼儿进行朗诵和背诵练习,加强幼儿对古诗的记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释。

在朗诵和背诵练习中,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给予肯定和鼓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感受江南风景的美,激发幼儿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诵、描述江南风景等环节。

2. 评估幼儿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通过提问和背诵检查掌握程度。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家长的参与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幼儿去公园或者有水景的地方,让幼儿亲身体验江南风景的美。

2. 开展一次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江南风景,增进幼儿对江南的感知和创造力。

中班语言古诗教案12篇

中班语言古诗教案12篇

中班语言古诗教案12篇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在中班教育中,通过教授古诗,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本教案将为大家呈现中班语言古诗教学的一些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第一篇:《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简短却意境深远。

通过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美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听音乐、观察星星等活动,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描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第二篇:《登鹳雀楼》这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名篇,刻画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雄伟的人文建筑。

通过展示美丽的图片、诗意的音乐,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感知山水之美,引发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还可以和幼儿一起模仿古人的行为,登高望远,在活动中加深他们对诗的理解和体验。

第三篇:《春晓》这首千古名篇出自唐代诗人孟郊之手,以春天的清新和美好描绘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图画、丰富的词语和情感的表达,带领幼儿走进春天的世界,感受自然的洗礼,激发他们的自然情感和艺术才华。

第四篇:《敕勒歌》这首具有浓郁草原风情的古诗是北朝民歌。

通过欣赏蒙古族歌曲、佩戴传统装饰品等活动,教师可以让幼儿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第五篇:《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首写雪景的诗,通过平淡的文字展现出江南冬天的安静与美丽。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冬天的校园里观察雪花,感受雪的纯洁与静谧,进而引导幼儿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激。

第六篇:《渔歌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作品,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渔家人的生活场景和快乐心情。

教师可以借助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带领幼儿感受到水乡的韵味,体验渔民的劳作与乐趣。

同时,还可以通过制作渔船、做手工鱼等活动,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和对航海文化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古诗教学教案《游子吟》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学会体贴、孝敬母亲,激发心中热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游子吟》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游子吟》,渗透古诗意境。

1、听故事引题
从前唐朝有个诗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他的母亲忙着给他缝制着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逢着,她想,儿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孟郊无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母亲的爱孟郊永远铭记在心理,就在他五十岁那年写成一首著名的古诗叫《游子吟》。

2、提问理解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都干了什么事情?
古诗的题目叫什么?是谁写的?
二、初步欣赏、理解古诗。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请幼儿欣赏。

提问:你在古诗里听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
2、借助图片再次欣赏古诗,熟悉理解古诗。

帮助幼儿理解“游子、寸草、三春晖”等词语的含义,幼儿尝试跟念古诗。

三、通过朗诵古诗《游子吟》,进一步理解古诗。

1、根据图片,引导幼儿完整朗诵古诗。

2、请个别、分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

3、根据图片,教师给幼儿解释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写的,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情感迁移,师幼互动,幼儿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帮母亲做什么。

2、结束语:晚上,小朋友可以把古诗作为礼物朗诵给妈妈听,并向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妈妈”等话语表达对妈妈的爱。

附《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活动反思】
本次期中开课是开展古诗教学,我选择的是《游子吟》,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乐意欣赏古诗《游子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从而教育幼儿从小学会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在活动过程我首先对古诗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诗内涵,然后设计适合自己班的教学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古诗《游子吟》诗中意思及作者的表达的母爱思想感情。

用欣赏古诗《游子吟》的情感,诵读《游子吟》,然后师生互动说说母亲的关爱及自己以后怎样报达母亲。

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知道母亲的母爱是伟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

教育幼儿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报达母亲。

活动中对于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还值得深入去挖掘,对于如何让幼儿理解古诗也是有待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