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物理学讲义
第四讲 岩石的物理及力学性质

第一节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概述
4、岩石硬度的测定
(1)静压入法:以1~5mm2的压 头压入岩样表面,岩石破碎时的载 荷Pmax 除以接触面积S,则为岩石的 硬度值Hy(通常称为压入硬度)。
H
y
P max / S
( Pa )
(2)冲击回弹法:利用重物落在岩 石表面后回弹高度或回弹角度或回弹
次数来确定岩石的硬度。
四、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岩石结构说明岩石的微观组织特征。与矿物颗粒的大小、形 状和表面特征有关,反映岩石的非均质性和孔隙性。 岩浆岩主要具有块状结构,其构造特征对钻掘破碎岩石没有 显著影响。 沉积岩的成因广泛,故其结构也比较复杂。碎屑岩具有碎屑 结构,按碎屑的大小可分为 砾状结构(碎屑直径>2mm)、 粗粒结构(碎屑直径1~2mm)、 中砂结构(碎屑直径0.1~1m m)、 粉砂结构(碎屑直径0.01~0.1mm)。。
第一节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概述
(3)在各向均匀压缩的条件下,岩石的硬度增加。在常压下
硬度越低的岩石,随着围压增大,其硬度值增长越快。 (4)一般而言,随着加载速度增加,将导致岩石的塑性系 数降低,硬度增加。但当冲击速度小于10m/s时,硬度变化不大。 加载速度对低强度、高塑性及多孔隙岩石硬度的影响更显著。
• (5)、岩石的亲水性 • 膨胀性是指某些由黏土矿物组成的岩石浸水后, 因黏土矿物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致使岩石中颗粒间的 水膜增厚,或者水渗入矿物晶体内部,从而引起岩石 的体积或长度膨胀。表征岩石膨胀性的指标有岩石自 由膨胀率、岩石侧向约束膨胀率和岩石膨胀压力等。 • 软化性岩石浸水后强度变低的性质。取决于它的 岩石性质和空隙性。软化性弱说明其抗冻性和抗风化 性强。 K R cw cd • 软化系数: 软化系数越小,软化性越弱。 • 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服从达西定律。它取决于空 隙的数量、大小、方向及连通情况。
岩石力学第2章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PPT课件

格里菲斯强度理论认为岩石的强度是由其内部微裂纹或弱面的能量释放率决定的。当这些 微裂纹或弱面受到外力作用时,它们会扩展并释放能量,当能量释放率达到一定值时,岩 石就会发生破裂。
岩石的破坏准则
最大应力准则
该准则认为当岩石受到的最大应力达到其单轴抗压强度时, 岩石就会发生破裂。该准则适用于脆性破坏和延性破坏。
表示岩石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是衡量材料刚度的指标。
泊松比
表示岩石在单向受拉或受压时, 横向变形与纵向变形之比。
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岩石在单向拉伸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 应力。
抗压强度
岩石在单向压缩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 应力。
抗剪强度和摩擦角
抗剪强度
岩石在剪切力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应力。
摩擦角
表示岩石在剪切力作用下,剪切面上的摩擦力与垂直剪切力之间的角度。
流变性质
蠕变
岩石在持续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缓慢变形。
松弛
岩石在持续应变作用下,应力随时间逐渐减小的现象。
04
岩石的变形特性
弹性变形
02
01
03
弹性模量
表示岩石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是衡量岩石刚度的指 标。
泊松比
描述岩石横向变形的性质,与材料的弹性模量相关。
中区域形成并扩展导致的。
02
延性破坏
与脆性破坏不同,延性破坏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经历较大的
塑性变形,然后才发生破裂。这种破坏形式通常是由于岩石中的微裂纹
或弱面在应力作用下逐渐扩展和连接形成的。
03
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是指岩石在循环或反复加载过程中,由于应力水平的波动,导
致微裂纹的形成和扩展,最终导致岩石破裂。这种破坏形式通常发生在
岩石的物理性质知识讲解

物理性质是指岩石由于三相组成的相对比例关 系不同所表现的物理状态。
1、岩石的密度
2、岩石的孔隙性
2020/5/24
岩石力学
(一)、岩石的密度
1、颗粒密度(ρs):岩石固体部分的质量与 其体积的比值。它不包含孔隙在内,因此 其大小仅取决于组成岩石的矿物密度及其 含量:
ρs= ms/Vs ρs—为岩石的颗粒密度 ms—为岩石固体部分的质量 Vs—为岩石固体部分的体积
常见矿物的比热容多为(0.7~1.2)×103J/kg·K 多孔含水岩石比热容计算:
C Cd x1 Cwx2 x1 x2
式中:Cd 和Cw 分别为干燥岩石和水的比热容,x1 和x2分别为岩石干重和水重。
2020/5/24
岩石力学
第三节 岩石的热学性质
二、岩石的导热系数
岩石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热传导性,常用导热系
一、岩石的比热容 岩石的热容性:在岩石内部及其与外界进行热交 换时,岩石吸收热能的能力,称为岩石的热容性
如果设岩石温度由T1升高至T2所需要的热量为:
QCm(T1T2)
C(J/kg·K)即为比热容,是表征岩石热容性的指标
2020/5/24
岩石力学
第三节 岩石的热学性质
影响岩石比热容的因素:矿物组成、有机质含量 、含水状态。
(一)、岩石的密度
注意: (1)ρs与ρ的区别 (ρs>ρ) (2)ρs与ρ的单位 (g/cm3 kN/m3) (3)测试方法(ρs---比重瓶法;ρ--量积 法)
2020/5/24
岩石力学
常见岩石的密度
岩石名称
花岗岩 闪长岩 辉长岩 辉绿岩 砂岩 页岩
2020/5/24
密度 (g/cm3)
岩石力学讲义(岩石的物理性质)

cw)与
岩石中含有较多的亲水性和可溶性矿物,大开空隙 较多,岩石的软化性较强,软化系数较小。
KR>0.75,岩石的软化性弱,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1、岩石的密度
2、岩石的孔隙性
(一)、岩石的密度
1、颗粒密度(ρ s):岩石固体部分的质量与
其体积的比值。它不包含孔隙在内,因此 其大小仅取决于组成岩石的矿物密度及其 含量: ρ s= ms/Vs ρ s—为岩石的颗粒密度
ms—为岩石固体部分的质量 Vs—为岩石固体部分的体积
(一)、岩石的密度
2、块体密度(或岩石密度)是指岩石单位体 积内的质量,按岩石的含水状态,又有干 密度(ρ d)、饱和密度(ρ 指岩石的天然密度。 ρ d=ms/V ρ
1. 结构面的成因类型 2. 结构面的规模与分级 3. 结构面特征及其对岩石性质的影响
一)结构面的成因类型
地质成因类型
原生结构面 构造结构面 次生结构面
力学成因类型
张性结构面 剪性结构面
结构面的地质成因类型
1. 原生结构面: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软弱面
岩浆岩的流动构造面、冷缩形成的原生裂隙面、侵入
不规则,多呈折线或锯凿状。断面凹凸不平,粗
糙度大,破碎带宽度变化大,且易被岩脉、矿脉
充填,有时并有岩浆沿之入侵。张性破裂面常常
具有含水丰富,导水性强以及剪切强度高等特征
结构面的力学成因类型
剪性破裂面:是由剪应力而形成的,破裂面
两侧岩体沿破裂面切线方向发生有不同程度的
滑错位移。具有擦痕、共轭性、规律的位移方
变形性、渗透性,力学上的连续性及岩体应
力分布等都有显著影响。因此,在很多情况
下,软弱面是岩体力学问题的一个主要控制 因素。从本质上说,软弱面使岩体变得更加 软弱,更易于变形而且表现为高度的各向异 性。
岩石力学讲义-岩石的变形特征

i
E i
i
o i
L
2)变形参数: 应力-应变关系不成直线
岩石的变形特征可以用以下几种模量说明:
②
m
③
0
M
① m
① 初始模量:曲线原点处切线斜率
Ei=dd 0
② 切线模量:曲线上任一点处切线的斜率
d Et d m
③ 割线模量:曲线上某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变形参数测定的动力法
设岩石为均质、各向同性、弹性体,则弹性波在 岩体介质中传播的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可以用下 列公式表示:
纵波速度:
Vp
Ed
1 d
1 d 1 2d
横波速度:
Vs
Ed
1
21 d
变形参数测定的动力法
根据上述两个式子可以推导得出由纵横波速度表 示的动态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1>2=3
真三轴实验示意图
常规三轴实验示意图
施加轴向压力 施加围压
围压对变形破坏的影响
• 围压增大,岩石的抗压强度(峰值强度)增大。 • 围压增大,岩石的变形模量(弹性模量)增大。软 岩增大明显,硬岩石增大不明显。 • 围压增大,岩石的塑性增强。 • 围压增大,岩石的破坏方式从脆性劈裂向延性破 坏(塑性流动)过渡。
类型Ⅰ
类型Ⅱ
σ σ
ε
ε
σ
3)峰值前的变形机理
类类型型 ⅢⅠ :塑-弹性—应力较低时类 ,曲型线Ⅱ略向上弯,应力增加 到一定数值逐渐变为直线,直至试样破坏。典型岩石:花 岗岩、片理平行于压力方向的片岩以及某些辉绿岩。
σ
类型Ⅳ:塑-弹-塑性—压力较低时,曲线向上弯曲;压力
增加到一定值后,曲线就成为直线;最后,曲线向下弯曲;
岩体力学-第2讲-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岩石的抗压强度——影响因素
(4)生成条件:
岩石的生成条件直接影响着岩石的强度。在岩 浆岩结构中,形成具有非结晶物质,则就要大 大地降低岩石的强度。
岩石的抗压强度——影响因素
(5)水的作用:
水对岩石的抗压强度起着明显的影响。当水侵 入岩石时,水就顺着裂隙孔隙进入润湿岩石全 部自由面上的每个矿物颗粒。由于水分子的侵 入改变了岩石物理状态,削弱了粒间联系,使 强度降低。其降低程度取决于孔隙和裂隙的状 况、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的亲水性和水分含量、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等。
Vv n 100 % V
• 封闭孔隙率 • nc= VVc 100%=n-n0
V
部分岩石的孔隙率
岩石的水理性质
岩石在水溶液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水 理性质。主要有吸水性、软化性、抗冻性、渗 透性、膨胀性及崩解性等。
岩石的吸水性
岩石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吸收水分的能力,称 为岩石的吸水性。常用吸水率,饱和吸水率与 饱水系数等指标表示。
岩石的抗压强度——影响因素
(3)矿物成分: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具有 不同的抗压强度,这是由于矿物本身的特点, 不同的矿物有着不同的强度。
但即使相同矿物组成的岩石,也因受到颗粒大小、 连结胶结情况、生成条件等影响,它们的抗压强度 也可相差很大。 例如,石英是已知造岩矿物中强度较高的矿物,如 果石英的颗粒在岩石中互相连结成骨架,则随着石 英的含量的增加岩石的强度也增加。
Ph.D. Hao Wang
Ph.D. Hao Wang
Ph.D. Hao Wang
Ph.D. Hao Wang
Ph.D. Hao Wang
Ph.D. Hao Wang
Ph.D. Hao Wang
岩石物理学讲义

岩石物理学讲义一、内容简介本课程是地球物理探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课程目的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地球中岩石的诸多物理性质(尤其是岩石的弹性性质)与岩石本身特性间的一些基本关系,熟悉基本的岩石物理概念和理论,了解获取岩石物理性质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岩石物理参数应用方面的知。
为以后从事与地震勘探、资源环境和地质灾害方面的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本课程内容主要针对油气地球物理探测领域,其中包括:岩石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实验过程和技术,岩石的分类和特点、岩石的孔隙和裂隙、岩石中的流体和流动、岩石的弹性和波的传播衰减、岩石的电学和热学性质,以及岩石特性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三、课程安排第一章引言(2学时)岩石物理学的概念及发展概况、研究意义和应用方向,本课程的特点和安排。
第二章地球上的岩石(2学时)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岩石的分类和特点;油气储层岩石的特点。
第三章储层岩石的多孔特性(4学时)岩石的骨架、密度,孔隙、裂隙和孔洞,孔隙率、裂隙的基本概念,孔隙和裂隙的几何形态,相关的介质模型。
孔隙中的流体,流体的流动,饱和度和渗透率,双相介质中的概念第四章岩石的弹性(4学时)岩石应力-应变概念,岩石的弹性常数,岩石的各向异性和理论。
第五章岩石中弹性波速度和衰减(10学时)岩石中的弹性波传播的基本概念,波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岩石的速度各向异性,波速和衰减的实验测试原理和技术,弹性波传播衰减的基本知识,衰减实验测试的结果,衰减机制和理论第六章岩石速度的影响因素(10学时)岩石速度的影响因素定性描述,波速与岩石物性的经验关系;孔隙、压力温度、流体等因素的影响,速度的各向异性第七章流体饱和岩石中波的传播(8学时)有效介质模型,流体置换方程,Biot理论和实验观测第八章岩石的其它物理性质(6学时)岩石的电学性质,岩石的热学性质,核磁共振第九章石油地球物理中的应用(2学时)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测井中的应用。
岩石物理-Rock--Physics资料讲解

Reservoir properties
Porosity 孔隙度 Density 密度 Saturation 饱和度
4D Feasibility & Seismic modeling 四type 流体类型
Pressure 压力 Temperature 温度 Fracture 裂隙
– Verify theoretical results and provide input data to theories and models 验证理论结果及对理论 与模型提供输入参数
– Gather real rocks from the field, whereas theories assume universal rocks 从油田采集真正的岩石, 而理论总是假设一个通用岩石
教 材: 陈颙,黄庭芳著,岩石物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参 考 书: 1)赵鸿儒、唐文榜、郭铁栓编著,超声地震模型试验技术 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86 2)R.E.Sheriff et.al., Reservoir Geophysics, SEG, 1992 3)Amos Nur著,许云译,双相介质中波的传播,石油工 业出版社,1986
– Rock physics quantifies/decomposes these factors 岩石物理对这 些因素分解、量化
Seismic data
Rock properties
Rock Physics in Angle
Dependent Reflectivity
• Angle-dependent reflectivity 依赖于角度的反射率
– Are the changes large enough to be resolved seismically? 这些变 化是否大于地震的分辨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在岩石物理学中具有的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研究基础是各种测试技术:特别是以实验室的测试和测井技术测试为主。 在实验室利用各种物理测试手段,测试岩石的各种物理量,获得岩石性质与物理参数之间的关
系。 理论上,提出岩石中各种物理性质之间一般关系(理论模型)。两个方面: 1) 针对岩石特性在假设条件下提出简化模型; 2) 解释实验观测到的现象和结果。 实验室具体研究方法: 首先,采集各种有地质意义的岩石,在实验室中分别研究各种因素对其物理性质的影响,将大
Rock physics 在岩石力学,地震勘探中较常用。 两者没有严格的区分。 本课程岩石物理学的内容主要是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岩石(含有流体的多孔隙介质)的各种物 理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特别是研究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与地震波速度、电阻率、温度等 物理参数的关系。为地震勘探和测井资料处理和解释服务。 主要研究内容可归结为: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 1) 岩石本身的各种物理性质; 2) 这些性质间的相互关系; 3) 它们在地球物理学和油气勘探中的作用。
岩石的不同物理性质,必然要用到上述相应的学科中对应的物理方法和手段。
1.2 岩石物理学在石油工业的应用
在储层勘探和开发中,为了减少涉及经济因素上的冒险,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控制一些不确定 因素来圈定储层。这就涉及二大问题:
1)多学科: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工程技术和岩石物理学 2)储层的尺度:从盆地到储层,到断块,岩芯,矿物颗粒和孔隙;从地震,井间地震,到测 井, 岩石物理学是储层描述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因为大多数进行储层描述的技术都是基于岩石的 物理性质。 岩石可测量的物理性质(诸如地震速度)能够反映地下岩石和储层的有用信息。 岩石物理学具有可解释性,岩石物理是一门用来研究岩石物理参数和一些相关性质学科,其测 量数据可以被解释。 因此,它不仅仅是储层描述的工具,也为所有的地学家提供了物理基础。起到一个桥梁作用。 目前,在石油工业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储层描述和采收率监测,岩石物理学主要服务有:地震和 测井解释、储量估算、提高采收率。 对储层岩石物理特性的完全描述,意味着要确定各个储层、定义有关解释算法的所需岩石物理 参数。对于地学家来说这是一个新的方向。储层描述技术的发展是石油工业中从勘探到开发的一个 实质性的转变结果。人们估计(mark,1995)地震监测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会增长到每年二十亿美元。 研究对象 沉积岩是烃原岩中的一个主要的岩类。研究沉积岩的性质是岩石物理中的一个主要目标。 沉积岩是由复杂地历史条件下的(物理、化学)多孔性材料生成的。几十种参数(诸如:矿物成分、 孔隙度、密度、颗粒大小和形状、颗粒的连接和胶结程度等)被用来描述岩石的性质。然而,我们 在定量的测量和处理一些与孔隙结构有关的(诸如孔隙的几何性质,颗粒的连接性和胶结程度)重 要的岩石参数方面仍然有一定的困难。 石油行业中岩石物理几个主要特点:
1.1 岩石物理学的研究意义
地球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必然与岩石的各种物理性质密切相关。 岩石的不同于其它材料的特性,也就决定了岩石物理学所具有的独特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手段。 岩石物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油储地球物理学、地热学和环境 科学密切有关的特性。 岩石物理学的研究特点,反映了这门学科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本课程内容主要针对油气地球物理探测领域,其中包括:岩石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知识,实验过程和技术,岩石的分类和特点、岩石的孔隙和裂隙、岩石中的 流体和流动、岩石的弹性和波的传播衰减、岩石的电学和热学性质,以及岩石特性在 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二、课程安排
第一章 引言 (2 学时) 岩石物理学的概念及发展概况、研究意义和应用方向,本课程的特点和安排。
第五章 岩石中弹性波速度和衰减 (10 学时) 岩石中的弹性波传播的基本概念,波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岩石的速度各向 异性,波速和衰减的实验测试原理和技术,弹性波传播衰减的基本知识,衰减实 验测试的结果,衰减机制和理论
第六章 岩石速度的影响因素(10 学时) 岩石速度的影响因素定性描述,波速与岩石物性的经验关系;孔隙、压力温度、 流体等因素的影响,速度的各向异性
1) 针对岩石特性在假设条件下提出简化模型; 2) 解释实验观测到的现象和结果。 地球物理中的测量技术主要有四方面: 1、空间观测:航磁,红外遥感,航空放射性测量,卫星拍照等,用于确定大地构造,确定地表 形态。 2、地面观测:地质观测、地球物理方法(天然地震,人工地震,各种重、磁、电等方法),用于 确定有利的地质构造,寻找油气分布等。 地质观测:成矿的地质条件、通过观察出露在地表面的地层、岩石进行搜集和综合分析。 地球物理方法:根据地下岩石或矿体的物理性质差异所引起在地表的某些物理现象(表现为异 常的现象)的变化去判断地质构造或发现矿体。以人工地震方法为主。 地球化学方法:对岩石、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植物、水系以及湖底沉积物等天然产物中一 种或几种化学特征作测定。 3、井中观测:直接得到地下的各种地质资料,可以确定地下构造特点和矿物特征,确定油气位 置,划分油水层。。方法有:电缆测井、VSP 和井间地震、随钻测量、取芯。 4、实验室观测:岩芯分析,岩芯各种物理量测试,模拟地层测试等。 岩石物理学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 正问题:通过已知矿物、岩石本身的性质和变化,研究其物理性质在岩体中可能有的变化,这 是一个由微观到宏观的推演过程,通常称为正演。 反问题:已知地质、岩体的物理性质,如何反过来推演岩石和矿物的性质,这是一个由宏观到 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反演。 应用问题:进一步,如何人为地改变矿物、岩石的特性,从而影响到岩体和地质特性的改变,
第七章 流体饱和岩石中波的传播(8 学时) 有效介质模型,流体置换方程,Biot 理论和实验观测
第八章 岩石的其它物理性质 (6 学时)
岩石的电学性质,岩石的热学性质,核磁共振
第九章 石油地球物理中的应用(2 学时) 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测井中的应用。
三、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岩石物理学的意义 1.2 在石油工业的研究 1.3 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和时间安排。
2.4 油气藏储层的岩石 2.4.1 油气藏储层的地质环境 沉积结构: 盆地 概念?储层圈闭 2.4.2 沉积岩储层岩石的分类和成分 2.4.3 碳氢化合物源岩与碳氢化合物产生
2.4.4 现场条件
第三章 岩石的多孔特性 3.1 多孔岩石的骨架
岩石颗粒 粒度 测试 表示 形态 比面 颗粒密度 岩石胶结物
在石油工业常用英文字 Petrophysics 表示岩石物理,英文字头 Petro-有 “石,岩”、“含石油的”之 义,在石油工程和测井中常用此词。在石油工程用 Petrophysics 表示 “油层物理学”。其内容包括油 气储层中流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储层岩石和物理性质(孔、渗、饱)、多相流体物理性质和渗流机 理等。
第二章 地球上的岩石 (2 学时) 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岩石的分类和特点;油气储层岩石的特点。
第三章 储层岩石的多孔特性 (4 学时) 岩石的骨架、密度,孔隙、裂隙和孔洞,孔隙率、裂隙的基本概念,孔隙和裂隙 的几何形态,相关的介质模型。孔隙中的流体,流体的流动,饱和度和渗透率, 双相介质中的概念
第四章 岩石的弹性 (4 学时) 岩石应力-应变概念,岩石的弹性常数,岩石的各向异性和理论。
岩石物理学讲义
一、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地球物理探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目的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 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地球中岩石的诸多物理性质(尤其是岩石的弹性性质)与岩石本身特 性间的一些基本关系,熟悉基本的岩石物理概念和理论,了解获取岩石物理性质的一 些基本方法和岩石物理参数应用方面的知。为以后从事与地震勘探、资源环境和地质 灾害方面的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3.2 岩石的孔隙和裂隙
3.3 孔隙中的流体
3.4 流体饱和度和渗透率,
3.5 毛细压力
第四章 岩石的弹性 4.1 应力和应变 4.2 胡克定律 岩石应力-应变概念,岩石的弹性常数,岩石的各向异性和理论。
4.3 波动方程
4.4 岩石的各向异性理论。
第五章 岩石中弹性波速度和衰减 5.1 岩石中的弹性波 5.1.1 波的传播 5.1.2 波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5.2 岩石的速度各向异性
6.2 波速与岩石物性的经验关系 砂岩中的 P-和 S-波速度 孔隙度和孔隙形状粘土含量对速度的影响 密度和基质 岩性 温度和压力 临界孔隙率 颗粒接触与固结对速度的影响
6.3 Vp-Vs 关系 Vp / Vs 比值 泊松比
6.3 孔隙流体特性的影响 孔隙流体特性 流体饱和对速度
6.5 各向异性
第七章 流体饱和多孔介质中波的传播
都在进行同样的研究。 必须强调:
第一,岩石物理学是研究岩石这种特殊的材料,在地球内部特殊环境下的各种行为及其物理性 质的。从岩石本身的特点可以看出。
第二,在岩石的各种性质中,研究的重点是那些与地球内部构造与运动、能源和资源的勘察与 开发、地质灾害的成因与减灾、环境保护与监测有密切关系的特性。
第三,针对油储问题开展的岩石物理性质的研究,是岩石物理学研究中较成功的应用领域。 第四,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 由于岩石物理学致力于从实验和理论上研究岩石的物理性质、这些性质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 在地球物理和岩石物理数据中的反映。它研究基础是各种测试技术:特别是以测井技术和实验室的 测试结果为主。 在实验室利用各种物理测试手段,测试岩石的各种物理量,获得岩石性质与物理参数之间的关 系。 理论上,提出岩石中各种物理性质之间一般关系(理论模型)。两个方面:
量的实验结果统计归纳得到经验关系式。 在建立合理而简化的数学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将由实验得到的经验关系外推到实际地球问题中
去。 注意:若没有合适的模型,把实验室简单地、小尺度实验得到的外推到大尺度的自然界,常常
会出现错误的结论。 其次,岩石物理学是一门高度跨学科的学科分支,这就决定了在岩石物理学中,对于所研究的
岩石物理学的特点: 岩石物理学是一门高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包含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物理学(声、电、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