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一美术上册第一单元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第1课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案1岭南版1023228

初一美术上册第一单元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第1课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案1岭南版1023228

初一美术上册第一单元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第1课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案1岭南版1023228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赏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品,了解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并初步了解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赏、比较、探讨、实践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范例赏析,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化艺术,爱国情操。

2学情分析~关于进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适当地从理性分析的角度来解读课文。

教师应注意在引导观赏评述的过程中,提供一系列的美术视觉语言词汇,让学生参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欢乐为动身点。

3重点难点~1、重点: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

2、难点:古代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原理、造型风格。

4教学过程4.1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发~教师活动:一、展现:教师出示精美打火机和鹅卵石二、提问: 1、这是不是艺术品?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都能够用来取火)2、古代人撞击石块取火,现代人用打火机取火,这一进展的历程有什么隐秘?(到底是什么缘故让同为取火的工具在形状上、功能上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科技。

)3、你们明白古人最早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例子吗?4、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4,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古代世界,探究古代的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文化艺术。

)三、板书: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发学生活动:~活动一:1、学生谈感受,如: (1)早在新石器时代,半坡人就会在陶制品上绘图案,人面鱼纹盆确实是一例;(2)古人会用骨针穿洞打造项链。

(3)专门是新石器时期显现的大量彩陶,造型各异,表达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意识。

设计意图:~制造悬念,以“问题探秘式”导入课题,提出学习本课的主题——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美。

活动2【讲授】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发教师活动:~一、观赏与探究1、引言:从出土的许多宝贵文物中,我们能够发觉,古老的文物既是工艺品,同时也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它们差不多上经典作品,那我们应该如何样去鉴赏他们呢?2、探究:请同学们以6人为一小组探讨课本中的作品。

1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教学设计 (2)

1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教学设计 (2)

1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欣赏·评析雕塑、交通工具、建筑等作品。

【能力目标】能分析理解各类作品中的科技含量,艺术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开阔眼界,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

2学情分析本课是七年级新学期第一单元第二课,通过第一课《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启示》学习,学生对学习欣赏课上有一定的基础。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与发展,本课都是精选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生动有趣,既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与科技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现代艺术与科技如何进行完美融合;教学难点:作品中的科技含量和艺术元素。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现代艺术与科技的融合的魅力七、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导入通过日常生活常常用到的硬币作导入:生活中使用的硬币,为什么会两面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思考并对问题作出回答通过硬币和太极图的讲解散,引导学生发现世间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二、分析对比意大利的灯具设计和《长信宫灯》分析对比、提问意大利的灯具设计和《长信宫灯》相同点,不同点。

学习思考,回答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区分不同时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特点。

三、《物之道》和《无尽无极》通过对作品和作者的介绍,引出艺术和科技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听讲进一步理解现代作品中的艺术和科技。

四、分析《中山纪念堂》播放中山纪念堂图片,分析其中的科技含量,艺术元素。

学生思考,分析通过中国名建筑的学习,引出本课欣赏重点。

五、全面分析《悉尼歌剧院》介绍悉尼歌剧院地理位置,设计锁事,时代特征,艺术价值,科技含量观看悉尼歌剧院视频简介让学生认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全过程六:课堂小练(画一个建筑设计外观)播放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创作。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第1课《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案2岭南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第1课《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案2岭南版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1教学目标了解古代艺术和科技结合的基本原则,了解和认识几件古代有代表性的艺术和科技结合的优秀作品,能从艺术和科技两个方面用语言概括地表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2学情分析了解古代艺术和科技结合的基本原则,了解和认识几件古代有代表性的艺术和科技结合的优秀作品,能从艺术和科技两个方面用语言概括地表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3重点难点欣赏和评价古代科技艺术品的方法,理解古代艺术中的科技原理和跨科的知识。

4教学过程4.1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堂导入展示精美打火机一个和鹅卵石两个提问学生问题:这两样是不是艺术品?现代人用打火机打火,古代人用击石块取火,这发展历程有啥奥秘?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古人最早将艺术和科技结合的例子?活动2【讲授】课堂发展向学生展示长信宫灯,四羊方尊,汤三彩,赵州桥图片,向学生介绍这些规范性的艺术品,同时这些也是当时高科技产品,提问学生能发现他们的特点。

再由学生在课本上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艺术品,从艺术和科技的角度进行描述。

根据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练习,训练学生的归纳和口头表达能力。

建议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将书中的艺术品从高科技和艺术方面概括出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活动3【活动】分组讨论分组选取课本的范例按:描述,分析,评论的程序进行探讨。

小组谈论,并填写表格,与小组为单位展示谈论结果,总结如何掌握和欣赏评价古代艺术品的方法。

通过探究,汇报,总结,指导学生进行探讨性学习。

学生谈感受。

增强学生对艺术品的分辨,让学生得到实际的感受和体验。

活动4【练习】课堂练习展示课前收集的古代和科技结合艺术品的资料,图片,实物。

并对这些物品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自己对这些艺术品的评价。

然后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提出建议,最后由老师和大家一起总结,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古代艺术品艺术与科技结合这一内容。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在课本上选取自己喜欢的古代艺术品,从艺术和科技两方面进行评述。

岭南美七上1《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案

岭南美七上1《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案

岭南美七上1《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案《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一、课题: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广东版)第一课广东省教学教材研究室、广东岭南出版社编三、教学时间:40分钟四、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对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但是还没有掌握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

五,教材分析:通过对中国古代的编钟、赵州桥、长信宫灯等作品的赏析,和对作品的审美特征、实用功能及其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感受、认识以上艺术作品中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特色,了解造型艺术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探索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类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追求的孜孜不倦的美的理想。

教学策略: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着眼点来评析作品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实用、美观、经济)并以角色活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

使学生产生好奇、喜爱的心理.并帮助学生学习自学的方法。

兴趣点: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审美特征突出、实用功能强、科技含量高的作品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作品在审美、科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2)掌握查阅与分析相关资料的能力,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概括作品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学习欣赏作品的方法,能够用化整为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策略来评述一件作品。

(2)以学习卡的方式化难为易促进学生了解作品的不同方面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范例欣赏,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2)将宝贵的人类艺术遗产继承与传承下去。

七、教学重点:欣赏具有庄重而阳刚的青铜器之美,了解古代艺术的发展脉络,由厚重的青铜工艺,打击音乐逐渐发展成轻而实用的冶铁工艺和轻快柔美的管弦音乐。

八、教学难点:引导、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自主探究,掌握欣赏作品的方法。

解决办法:1、古今对比,巧妙导入出示大量的中国古代与科技有关的艺术品的图文资料,由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讨论编钟、鼎、长信宫灯、孔明灯、浑天仪、赵州桥、唐三彩等古代艺术的结晶与现代科技的某些联系。

1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教学设计 (1)

1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教学设计 (1)

1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初步了解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范例赏析,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2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对古代艺术作品的鉴赏较为陌生,但好奇心强,对古代艺术的科技性充满好奇之心。

本课通过对有关中国古代编钟、浑仪、赵州桥,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对作品审美特征、实用功能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感受、认识编钟等艺术中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特点,了解造型艺术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探索艺术作品中包含的人类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追求的孜孜不倦的美的理想。

来提高对古代艺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及造型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认识,并培养学生集体和小组探究能力。

教学思路:通过实物对比,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与现代用品发展中科技的重要性,以视频欣赏、动作表演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欣赏艺术品的方法和形式,3重点难点1.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2.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原理,造型风格。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一:出示精美的打火机一支及鹅卵石两块,提问:1: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从击石取火到用精美的打火机取火,这一发展历程有什么奥秘?3:你们知道古人最早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例子吗?出示相关实物欣赏:新石器时代,半坡人在陶器用品上绘图案,人面鱼纹盆等例子。

二:教师口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感受科技与艺术结合的造型之美,了解古代艺术家对生活和美的感悟。

探讨古代艺术家如何为后世留下如此多令人惊叹不已的作品。

活动2【讲授】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1观察感受经典范例导赏:、长信宫灯2:教师口述:书桌上摆放的是工艺品还是科技产品,我们可以按“描述---分析-----解释-----判断”的程序欣赏作品3:播放视频:长信宫灯4:从视频和课本上按“描述直观外形---分析结构-----解释:实用功能、科技含量、艺术美感-----判断作品造型轻巧华丽,具有环保功能,是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堪称”中华第一灯。

岭南美 七上 1《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教案设计

岭南美 七上 1《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  教案设计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一、单元学习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具有特殊艺术魅力的古今中外经典造型艺术进行赏析和评述,让学生充分感受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风采,体验具有科技含量的艺术品中蕴涵的科学奥妙和艺术元素,感知美术与科技巧妙融合的社会人文特色,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科技素养。

二、教学对象分析:从课堂上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美术的认识还是比较单纯,个人的绘画能力还是局限于临摹为主,而且在绘画的过程中,很大程度的依赖教师或者书本的范画,而对于进一步创作的内容或者想象的部分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开展,但是,所有事物都是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不能有意识的去深层次理解绘画的技巧与表现的方法。

在课后,我也对部分学生作了了解,他(她)们对美术的认识都是认为画画而已,没有对欣赏能力作出必要的加强以及引导,而绘画能力也只是停留在临摹这个层次,因此,在美术课堂中除了要加强他(她)们的绘画能力与技巧的培养外,还要加强欣赏能力的引导与鉴赏能力的提高,做到眼、手、脑的并用。

从教学层面上看,如果学生在绘画前对所欣赏的事物不能作出比较全面的认识或了解,那么,欣赏的水平与个人见解会影响绘画的表现,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对美术抱有的那种持续的热情。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重学生的欣赏方向的引导与鉴赏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加强学生的绘画基本功练习,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内容分析:通过对中国古代的长信宫灯、四羊方尊、曾侯乙编钟、赵州桥进行赏析,对其的功能、历史、文化等背景的了解、感受、认知这些艺术品中所包含的科技与艺术所结合的特征,了解造型艺术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探索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类对物质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美得理想。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从艺术与科技两个方面用语言来概略地表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情感目标:通过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图例欣赏,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学习重点:初步了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关系。

七年级美术上册《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上册《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发展历程、典型事例及其特点。
1.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发展历程
-古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建筑艺术的成就,与古埃及的数学、天文学知识密切相关。
-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宙斯神像等雕塑艺术作品,体现了古希腊的几何学、力学等科技成就。
-中国:秦始皇兵马俑、都江堰等建筑和水利工程,展示了我国古代的土木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具体案例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此外,学生普遍对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富有创意的实践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易忽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引导他们关注艺术与科技结合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最后,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相关话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和创新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深入研究:请学生选择一个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案例,如金字塔、秦始皇兵马俑等,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详细了解其历史背景、艺术特点、技术原理等方面的内容,并撰写一篇研究报告。
3.创设实践性学习环节,如现场教学、模拟创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魅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组织课堂展示、作品评价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岭南社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

2.探究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和意义。

3.学习并掌握中国古代壁画造型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具体技法。

4.实践探索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应用和创新。

5.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和意义。

难点:学习并掌握中国古代壁画造型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具体技法。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内容:古代艺术是在科技进步较为缓慢的情况下孕育而生的,但在长期的发展中,古代艺术也与科技发生了深刻的联系。

历史上,古代文化发达的国家就是那些科技与艺术结合得比较紧密的国家。

例如,在中国唐代,洛阳的邙山石窟、敦煌莫高窟等都是以壁画为主要表现形式,而壁画只有在科技发展的固定前提下才得以创造,如灰窑、涂抹墙面等。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例如VR/AR等技术的出现,使得艺术和科技之间的融合更为容易。

比如,有些艺术馆、博物馆、展览经常会运用到虚拟或增强现实技术,以提高观众的体验感和沉浸感。

未来,在科技快速迭代的状态下,艺术和科技结合将不断升级,我们会看到新的艺术形式、新的科技创新不断地涌现。

2、探究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和意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内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与意义极为重要,因为它们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还可以为现代的艺术和科技创新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方面,古代艺术所使用的技法和材料,如造像、塑像、工笔画等,都展现了古代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意能力。

这些技法不但是古代人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晶,也为未来的艺术家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另一方面,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历史也诠释了科技创新和艺术创新相辅相成的关系。

为了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古代艺术家的创作离不开当时的科技支持。

而科技工作者,则可以借助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湖区美术学科结对研课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教学设计
执教老师:陈丽琼深圳市罗湖高级中学初中部
教学对象:七年级
一、学习领域:欣赏与评述
二、学习课时: 1课时
三、教具、学具:
1、习案卡片、视频、课件、范例详图、多媒体平台。

2、课下搜集的有关材料、图片及制作的ppt和手绘图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了解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基本原则:了解和认识几件古代有代表性的科技艺术品;能从艺术与科技两个方面用语言概括地表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预习与资料准备,使学生掌握资料收集与整合的方法。

在感受与赏析经典范例作品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分析美术作品艺术与科技价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范例赏析,感受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欣赏、评述古代科技艺术品的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古代艺术中的科技原理或跨学科的知识。

六、教材分析:
《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是岭南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1课。

本节课属于欣赏与评述教学领域,本课旨在通过对有关中国古代的赵州桥、曾侯乙编钟、唐三彩及长信宫灯等美术作品的赏析,和对作品的审美特征、实用功能及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感受、认识编钟等艺术作品中艺术科技结合的特色,了解造型艺术的多样性,探索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人类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孜孜不倦追求美的理想。

七、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度浓厚,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本课选用的几个艺术科技品范例各有特色,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究兴趣,况且在课前已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示他们所准备的古代科技艺术品,图文并茂,声像一体,显得尤为新鲜,学生参与度会较高。

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述功底,在学生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活动
方式让学生以口述、书面表达的双重方式完成对美术作品艺术与科技方面的赏析评述,并通过引古通今,进一步拓展学习领域,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八、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课堂导入
·引起好奇,反向切换,进入主题——以创客话题将学生带入课题内容
展示用废旧共享单车零部件改装后的物品的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些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引出创客热潮话题,并直接反向切换,“创客不是现代才有,几千年前的古代就有”,由此引入课题。

(二)课堂新授
·激发兴趣,启发思维,深入探究——以范例导析,小组分享的方式评述古代科技艺术品1、以关键词“传奇”引入经典古代艺术品——妇好鴞尊
①师用关键词“传奇”引入妇好鴞尊,从该器物的整体造型特征-猫头鹰,鼻子的婵纹及两翼的蛇纹展开分析,再从妇好鴞尊的审美价值及工艺考究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初步分析;
②展示教师拍摄的妇好鴞尊图片,说明这件文物正在深圳市南山博物馆展出,鼓励学生走出校园,零距离靠近文物,感受这千古之物之美。

③提出问题“妇好是谁”?她是妇好鴞尊的拥有者,也是一代巾帼英雄,是女战神、女军事家,也是商王武丁的王后。

2、学生小组以ppt+讲解员的方式展示预习成果(长信宫灯、唐三彩、赵州桥、曾侯乙编钟)
学生按课前预习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用ppt介绍他们的资料搜集成果,以长信宫灯、唐三彩、赵州桥、曾侯乙编钟,为展示内容,一个文物派一个小组展示,时间为4分钟左右。

3、激疑启思——以问题方式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古代科技艺术品的艺术与科技价值
提出问题:小组的展示虽然精彩但他们对所代表的古代科技艺术品的介绍还不够全面,你认为缺少了哪些方面内容的介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补充,并引导学生重点评述这些文物的审美、工艺和实用等方面的价值。

4、前世今生——以图片方式展示古代科技艺术品的当今发展现状
抛出问题“在当下我们的生活中还能看到这些经典的古代科技艺术品吗?”“他们变成什么样子了呢?”以探寻它们的前世今生的方式寻找答案。

以观看图片,教师简要介绍的方式
感受他们当今的面貌。

(三)课堂作业
·书画一体,知识整合,分类整理——以完成欣赏报告小卡片的方式反馈学习成果
从美术课本文物范例中选出一件你认为在艺术与科技方面结合的最完美的,填画完成其“个人档案”,为其量身定做一张特别的“个人名片”,文字部分应着重用合适的语言表述其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价值、科技价值等方面。

(四)作品展评
·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的方式展示学生的课堂作业
每小组展示1张档案卡片,并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再评的方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课堂延伸与小结
·预留空间,概括重点,致敬经典——以课堂辩论方式引导学生开拓思维
课堂延伸作业布置:以“先有科学的猜想?还是先有造型的想象?”为辩论题目,要求学生每小组选择一方为论点,下次课进行课堂辩论赛。

总结本课内容,引导学生重视传统文化,致敬经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