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气滞型缺乳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观察

产妇 体 型 肥 胖 , 不思 饮食或食 多乳少 , 食少而 呕恶 , 大便 溏
薄或 黏滞 不 爽 , 气 机失畅 , 阻滞 于乳络 , 乳 汁 不 行 。治 以 健 脾燥 湿 , 化 痰 行 乳 。治 疗 方 法 采 用 苍 附 导 痰 行 乳 汤 配 以 中
过分关注胎儿 , 多 愁善 感 , 忧 心忡 忡 ; 或生 产 之后 , 不 如 所
中、 膺 窗、 乳 根、 少则、 合谷 、 天池、 曲池 等 穴 , 每穴 点按 1
mi n , 然后操作者双手环形 放于产 妇乳房 上 , 拇 指 自乳 房 腺
体外侧边 缘处 , 由下至上沿 乳头方 向推挤 , 快 速推挤数 次 ,
手法稍重 , 离心性操作 , 充分刺激乳房腺体 , 促 进 血 液循 环 , 再 以 双 手食 指 、 中指 由乳 晕 处挤 压 乳 房 使 乳 汁 排 出 , 并 提 拉
足, 或高龄产妇 ; 产 时 产后 出血 过 多 , 剖宫产 ; 产 后 情 志不 舒
及营养缺乏或过剩 的产 妇。在多年 的临床 实践 中, 中 医 辨 证施治 , 对产后缺乳取得满意效果 , 现介绍如下 。 1 肝 气 郁 结 型 缺 乳 典型病例 1 : 女, 3 2岁 , 教师, 2 0 1 2年 1 O月 2 0 l初 诊 E 4 d前 足 月 顺 产 1女 婴 , 心情不悦 , 产后 3 d来 乳 , 两 乳 房 胀 痛, 乳汁不下 , 手工挤 奶可缓 解片 刻 , 患 者 烦 躁 不 安 。 昨 天 与人发生争 执 , 第 2 E l 两 乳房胀痛 更甚 , 胸胁胀满 , 急 来 就 诊 。诊 见 : 两乳房胀痛 , 胸 胁 胀 满 。 按 之 胀 痛 。证 属 肝 气 郁 结, 气血失调 , 乳 汁 不 行 。 治宜 疏 肝 理 气 , 通络 下 乳 。 此型缺乳多见于初 产妇 , 最忌 生气 , 若妇人 怀孕 之后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缺乳39例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缺乳39例

治疗 组 4 5例 中 , 治疗 前
医 外科 临床 工 作 。
通 讯 作 者 : 晓 红 。six @s ac r 钮 znu h i .o n n
AJ I T及 A T正 常 者 为 4 S 2例 , 疗 后 为 4 治 0例 , 损 肝 害 发生 率 44 %;对 照 组 4 . 4 5例 中 ,治 疗 前 A T及 L A T正 常 者为 4 S 3例 , 疗后 为 3 例 , 治 1 肝损 害发 生 率 2 .7 6 %。2 肝损 害发 生率 比较 , 6 组 差异具 有统 计学 意 义 ( < . )治 疗组肝 损 害发生率 低 于对照 组 。 P 00 , 5
4 讨 论
收 稿 日期 : 0 2 0 — 1 2 1 — 4 1 编辑 : 吕慰 秋
颈 部 淋 巴结 结 核 是 由结 核 杆 菌 感 染 所 致 的 发 于 颈 部 淋 巴结 的 慢 性 、 异 性 感 染 性 疾 病 , 数 继 特 少 发 于 肺 或 支 气 管 的结 核 病 变 。近 年 来 结 核 病 发 病
3 . 中医证 候 积分 比较 .2 4 见 表 1 。
归 活血 和 血 、 皮疏 肝解 郁 ; 青 又地 龙 善 清热 通 络 , 导
表 I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 中医证候积 分比较 ( s )分 ±
诸 药入 经 , 趋 病所 。诸 药相 合 , 奏 滋 阴降火 、 直 共 消
肿散 结之 功效 。且 现代 药理 学研究 证 实 , 枯草 、 夏 蒲 公 英 、地 龙等 多 种 中药 对 结核 杆 菌 均有 抑 制 作用 ,
注 : 同 组 治 疗 前 比 较 ,P< .l; 对 照 组 治 疗 后 比 较 , 与 00 与
社尸l0. 。 < 01

按摩催乳的方法

按摩催乳的方法

按摩催乳的方法
1、气血气弱型缺乳:
多因产妇在生产中出血过多或平时身体虚弱,导致产后乳汁缺少或数日不下。

常表现为乳房柔软不胀,面色苍黄,皮肤干燥,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心悸心短,腰酸腿软等症。

按摩穴位:膻中、乳中、乳根、天池、天溪、渊液、屋翳、鹰窗、神封、云门、中府、曲池、合谷、膈俞、脾俞、肾俞、少泽、前谷、梁丘、足三里、足临泣。

2、肝郁气滞型缺乳:
多由产后激素的改变及家庭因素引起。

表现为情绪不高,精神不振,长吁短叹,失眠多梦。

按摩穴位:少泽、前谷、期门、肩井、膻中、乳根、期门、神封、天池、屋翳、鹰窗、云门、中府、渊液、曲池、合谷。

3、乳汁淤积:
是因乳汁分泌过多而没有及时排空。

表现为乳房有肿块,表面光滑,皮色不变,按之胀痛。

常发生在产后3~7天,如不及时处理,容易发生急性乳腺炎,及时处理可缓解。

按摩穴位:神庭、百会、风池、肩井、极泉、膻中、乳中、乳根、天池、天溪、屋翳、鹰窗、神封、曲池、百谷、少泽、前谷。

中医下奶的偏方超有效又实用

中医下奶的偏方超有效又实用

中医下奶的偏方超有效又实用1、气血虚弱型:乳汁化源不足所致。

表现: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头晕目眩,神疲食少,舌淡少苔,脉虚细。

处理方法:以益气补血,健脾通乳为主,可在炖汤中加入黄芪、党参、当归、王不留行、桔梗、熟地黄等。

如归芪鲫鱼汤、黄芪穿山甲炖母鸡汤等。

2、肝郁气滞型:因肝气郁结,或气滞血凝,乳汁不行所致。

表现: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胸胁胀闷,情志抑郁不乐,或有微热,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处理方法:以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为主,可加入柴胡、漏芦、通草、青皮、陈皮等,如猪蹄黄豆通草汤、莲藕红枣陈皮汤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吃一些通乳的水果食物,如木瓜、花生米、黄花菜、木耳、香菇等,比如木瓜性平味甘,就具有消食健胃、滋补催乳、舒经通络之功效。

1、加强宝宝的吮吸。

实验证明,宝宝吃奶后,妈妈血液中的催乳素会成倍增长。

这是因为宝宝吮吸乳头,可促进妈妈脑下垂体分泌催乳激素,从而增加乳汁的分泌。

2、避免服药。

哺乳期内,妈妈不能乱服药。

有些药物和食物会影响乳汁的分泌,如抗甲状腺药物、山楂等。

如果生病了,最好在医生的嘱咐下服用药物。

3、补充营养。

乳汁中的各种营养素都来源于妈妈的体内,如果妈妈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况,自然会影响正常的乳汁分泌。

哺乳期内可以选择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蔬菜、水果等。

同时,多准备一点汤水,对乳汁的分泌能起催化作用。

4、保持良好的情绪。

分娩后的妈妈,在生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出现情绪低迷的状态,这会制约母乳分泌。

医学实验表明,乳母在情绪低落的情况下,乳汁分泌会急剧减少。

因此,妈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开朗乐观哦。

家人也要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多点关心妈妈的心理健康。

5、食疗。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基础上,再结合催乳食物,效果会更明显。

如猪蹄、花生米等食物,对乳汁的分泌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母乳是对宝宝和妈妈都好的哺乳方式,所以新妈妈都希望自己能够尽早下奶。

缺乳的中医辨证论治

缺乳的中医辨证论治

缺乳的中医辨证论治1.缺乳,产后乳汁甚少或乳汁全无。

又称产后乳汁不行。

缺乳多因素体脾胃虚弱,产时失血耗气,产生气血津液生化不足,乳汁生成无源,或素体抑郁,产时不顺,产后肝失条达,气机不畅,经脉滞涩,阻碍乳汁运行等引起[辨证论治]2.缺乳有虚实两端。

一般乳房柔软、乳汁清稀者,多为虚证;乳房胀硬而痛,乳汁浓稠者,多为实证。

虚者补气养血,实者疏肝解郁,均宜佐以通乳之品。

一、气血虚弱型主要证候:产后乳少,甚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满感,神倦食少,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细弱。

证候分析:气血虚弱,乳汁化源不足,无乳可下,故乳少或全无;乳腺空虚,故乳房柔软,无胀满感;气血不足,阳气不振,脾失健运,故神倦食少;气虚血少,不能上荣,则面色无华。

舌淡,苔少,脉细弱,为气血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方药举例:通乳丹(《傅青主女科》)。

人参、生黄芪、当归、麦冬、木通、桔梗、七孔猪蹄方中人参、黄芪大补元气;当归、麦冬养血滋液;猪蹄补血通乳;木通宣络通乳;桔梗载药上行。

全方共奏补气养血,宣络通乳之效。

若纳少便溏者,酌加炒白术、茯苓、山药以健脾止泻。

二、肝气郁滞型主要证候:产后乳汁涩少,浓稠,或乳汁不下,乳房胀硬疼痛,情志抑郁,胸胁胀闷,食欲不振,或身有微热,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

证候分析: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乳脉淤滞,致令乳汁不得出而乳汁涩少;乳汁淤积,则乳房胀硬、疼痛,乳汁浓稠;肝脉布胁肋,肝气郁滞,失于宣达,则胸胁胀闷;肝气不舒,则情志抑郁;木郁克土,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乳淤日久化热,则身有微热。

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为肝郁气滞或化热之征。

治疗法则:疏肝解郁,活络通乳。

方药举例: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

当归、川芎、天花粉、白芍药、生地黄、柴胡、青皮、漏芦、桔梗、通草、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甘草方中青皮、柴胡舒肝解郁;四物、天花粉养血滋液;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活络下;乳;桔梗、,草宣络通乳;甘草调和诸药。

以推拿疗法为主配合中药治疗缺乳

以推拿疗法为主配合中药治疗缺乳
《 按摩与导引》 20 年 3 09 月第 2 卷 第 3 ( 11 ) 5 期 总 7期
C iee M nplt n& Q o g teay M r2 0 , o.5, o3 hns a iua o i iG n h rp . a 0 9 V 12 N .
以推拿疗 法为主配合 中药治疗缺 乳
生津之用 ; 王不流行 、 路路通 、 漏芦取通络行乳之用 ; 续断 、 猪蹄取补益肝肾、 培补气血之用。1 1 , 日 剂 每 日 3服 。 2 肝郁气滞型 产后精神抑郁或紧张过度 , 造成肝气郁滞 , 气积 不畅, 阻滞乳络造成乳汁不通 , 成本病 , 而形 其主要 症状有 : 乳房疼痛且胀 , 汁不出, 闷胁胀 , 乳 胸 嗳气少
食, 舌红苔黄 , 脉弦。 治疗原则主要是 以疏肝解郁 , 疏通乳络为主。 21 推拿疗法 . 21 胸乳部: .1 . 主要手法 : 、 摩、 推 揉、 牵拉法。主要穴 位有乳根、 膻中、 章门、 太冲等。操作 : 患者取仰卧位, 术者首先沿患者腋下向乳房作推、 揉反复数次; 然后 沿乳房外缘向乳头做推、 摩 , 揉、 同时指针乳根 、 膻中、 章门、 太冲等穴 。最后实施牵拉法 : 术者用足底或足 尖顶住患者患侧腋窝部 , 双手捏 紧患者的患侧手指 , 足蹬手拉 , 同时向相反方 向用力 , 如此重复 3 4 ,  ̄次 每次牵拉时应更换患者手指。一拉一、 三指 , 二、 二拉 二、 、 三 四指, 三拉三、 五指, 四、 全过程约 1 分钟。 5 21 背部 : .2 . 主要手法 : 揉 、 压 。主要穴位有 : 推、 按、 脾俞 、 、 、 。 胃俞 肝俞 胆俞 操作 : 患者取俯卧位 , 术者在 患者背部沿足太 阳膀胱经循行路线做推、 按 、 , 揉、 压 重点是肝、 胆部 。同时指针脾俞 、 、 、 胃俞 肝俞 胆俞诸 穴。全过程约 1 分钟。 0 2 . 中药 汤剂 自拟调乳方 为 :柴 胡 2g 2 0 、青皮 1g 当归 1g 川芎 1g 生地 2g 花 粉 2g 桔梗 5、 5、 5、 0、 0、 1g穿 山 甲 1g王 不 流行 1g漏 芦 1g甘 草 lg 5、 5、 5、 5、 O。 方解 : 中柴胡、 方 青皮取疏肝解郁之用 ; 当归、 川芎取 养血活血之用 ; 生地 、 花粉、 桔梗取滋阴生津之用 ; 穿 山甲、 王不流行 、 漏芦取通络行乳之用 ; 甘草取调和 药性之用 。1日 1 , 剂 1日2 3 服。 3 病 例 张某某 ,女 ,6 , 0 年 6月 1 初诊。主 2岁 2 7 0 2日 述: 产后无乳 , 乳房胀痛 , 不可触摸。检查: 见双乳胀 满, 拒按 , 内有块状物, 舌红苔黄 , 脉弦。 诊断: 肝郁气 滞型缺乳。采 用以上手法治疗, 4天后 , 乳房胀痛感 明 显 消失 , 汁 可 以流 出 , 续治 疗 3天后 , 乳 继 乳房 胀 痛完全消失, 汁排 出如常 , 乳 痊愈。 个月后随访 , 3 未 见复发 。 李某 , ,4岁 ,0 8年 1月 1 女 3 20 6日初 诊 。主述 : 第二次分娩后, 汁量 少, 乳 乳汁清晰, 不够小儿吃 , 身 体乏力。检查 : 患者乳房干瘪 , 不痛不胀 , 面色萎黄 , 舌淡无苔, 脉虚细。 诊断 : 气血虚弱型缺乳。 采用以上 方法治疗 ,5 1 天后 , 感觉乳汁量明显增 多, 身体较先 前有所强壮。 继续治疗 1 个月后 , 患者乳汁量恢复正 常, 可以供 小儿乳养。半年后随访 , 未见复发。

产后乳少中医辩证论治

产后乳少中医辩证论治

产后乳少中医辩证论治泌乳过少系指分娩后乳腺泌乳量少,远不能满足喂养新生儿,或无乳汁分泌。

近年来,由于我国孕产妇年龄趋于增高,加之剖宫产率上升及某些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产后泌乳过少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病因病机】乳房主要由胃经所循行,乳头属肝经,故乳汁分泌与脾胃的受纳,水谷精微的敷布有关,更有赖于肝的正常条达疏泄功能。

如各种原因所致气血虚弱或脾胃不足,则生乳无源,致无乳可下。

如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乳脉不畅,则乳汁难通。

现代医学,正常情况下,乳腺自青春期开始加快发育,妊娠以后受到多种激素的调节而高度发育;一般于分娩以后的2~3日,乳腺即开始泌乳。

目前所知参与此过程主要有3个因素:①胎盘娩出后致使血中雌激素及孕酮水平下降,解除了对泌乳素(PRL)的抑制,使PRL 与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共同发生作用,促使乳腺泌乳。

②吸吮及哭声的刺激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使垂体后叶释放PRL,直接作用于腺上皮,增加了乳腺管的内压,促使乳汁排出。

③腺管排空,可以作为一种机械刺激通过下丘脑——垂体路促使PRL分泌。

以上诸因素出现异常变化,皆可能致使乳汁分泌过少、或不能泌乳。

其次决定泌乳量的多少还与全身因素及精神因素有关,如年龄过大,贫血,精神过度紧张及焦虑等。

人乳作为一种天然的营养物,为小儿最适当的理想食物,内含多种营养物质及抗体,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作用任何食品不可替代。

故应积极提倡母乳喂养。

【辩证施治】本病总以产后乳汁过少或点滴皆无为表现。

临证应当详查其虚实。

一般多以乳房柔软,或有少量乳汁而清稀为虚;乳房充胀而硬痛为实。

临证多虚实夹杂为多见。

本病不论虚实,均应注意调整补充气血以通乳络、虽然病在乳腺局部,表现为乳汁过少,但应考虑脾胃、肝经及气血对其的影响,以求其本。

虚证多因产后气血亏虚,乳汁化源不足;实证为肝郁气滞,乳汁壅滞不行所致。

气血亏虚者,症见乳少或无乳,乳房无胀痛感,唇色淡,面白无华,食少倦怠,头晕目眩等,治宜补气养血,佐以通乳。

半刺配合按摩法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半刺配合按摩法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此方法健运脾胃疏肝通乳选取胃经脾经肝经肾经及任督脉腧下转2306页30323讨论面肌痉挛属临床常见病难治病现代医学治疗无特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大量的文献报道一致认为针灸为主的非药物疗法对本病的治疗有显著优势67

2 30 2・

中 医 ・中 西 医 结 合 研 究 ・
半刺 配 合 按 摩 法 治 疗 肝 郁气 滞 型产 后 缺 乳 疗 效 观 察
l a c t i n w e r e me a s u r e d a n d c o mp a r e d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 Re s u l t s A f t e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t h e a mo n t o f l a c t a t i o n i n —
( P> 0 . 0 5 ) 。结论
半刺配合按摩 法相比针刺法痛苦 小、适应性好 ,是无毒副作 用的绿 色疗法。
【 关键词 】 半刺 ; 按摩 ;肝郁 气滞 ; 缺乳 【 中图分类号 】R 3 4 9 . 2 6 【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5 7 2 . 2 0 1 3 . 0 7 . 0 3 4
治 疗前 后 泌 乳量 及 血 清 雌 二 醇 ( E 2 ) 、催 乳 素 ( P R L ) 的 含 量 并进 行 比较 。结 果 治 疗 后 , 两 组 泌 乳 量 均 增 加 ,但 组 间 同期 比较 差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两组 血 清 E 2 、P R L的 含 量 均 明 显 降低 ,组 间 同期 比较 差 异 亦无 统计 学 意 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郁气滞型缺乳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肝郁气滞型乳汁涩少或全无,乳汁浓稠,乳房胀痛,胸肋胃脘胀闷不舒,或有微热心烦,食欲不振,舌苔薄黄,脉线细。

肝郁气滞多由产后体内的激素改变及其家庭因素引起,表现为产后明显的爱生气、失眠、遇事提不起兴趣、长吁短叹,常发生产后第4天—第4周。

用梳法、按揉法、捏拿法
两手搓热,乳房上涂上麻油。

1、三指按揉檀中穴1分钟(转动手腕)
2、按揉乳中、乳根、期门、天池、膺窗、神封共2分钟
3、捏拿乳头1分钟,做吸吮状。

4、五指从远端梳乳房5分钟
5、点按云门、中府、曲池、合谷各5次。

6、点按少泽穴5—10次
7、两手搓摩胁肋1分钟(从腋窝往下至腰两侧)
8、产妇俯卧位,盖条毛巾被,滚按后背肝俞、脾俞、肾俞5分钟,自下而上捏提后背3—5遍。

9、捏拿肩井,可以疏通全身的经络。

肝郁气滞型比普通型缺乳多3个穴位:少泽、期门、胁肋、太冲穴
按摩热敷完,让产妇喝一杯热开水,这样可以增加按摩效果,按摩结束后一定让宝宝反复多次吸吮,以刺激泌乳量。

食疗
可吃一些桂圆、莲子、百合、丝瓜、芹菜、莲藕,还有穿山甲、王不留行籽、冬虫夏草等中药。

这些食物都具有镇静安神、疏肝理气、通络下乳的功效。

不管哪种缺乳,除了按摩刺激和饮食调理外,充分的休息,保持愉快的心情也是配合按摩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