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布置
超高层写字楼核心筒设计

超高层写字楼核心筒设计超高层写字楼核心筒设计是指在超高层建筑中,核心筒的设计与布置。
核心筒是指建筑物中负责承载自重荷载及抗侧倾扭转荷载的主体结构,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在超高层建筑中,核心筒的设计尤为重要,因为超高层建筑具有更高的高度和更大的荷载。
以下是超高层写字楼核心筒设计的一些考虑因素和设计原则。
第一,核心筒的位置和形状。
核心筒通常位于建筑物的中心位置,以便将荷载均匀分布到整个建筑结构中。
核心筒的形状通常是圆形或矩形,这两种形状都具有较好的抗弯扭能力和稳定性。
第二,核心筒的结构和材料。
核心筒通常采用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抗压和抗扭能力。
核心筒的厚度和钢筋布置需要根据建筑的高度和荷载进行合理设计,以保证核心筒的强度和稳定性。
核心筒的布置和分层。
在超高层写字楼中,核心筒通常会布置在建筑物的边界和中心位置,以形成建筑物的骨架结构。
核心筒可以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负责承载特定的荷载和力转移。
核心筒的每层楼板可以通过挑楼梯和挑顶平台来连接,以形成整体的结构。
第四,核心筒的地震设计。
超高层写字楼通常位于地震多发区域,因此核心筒的地震设计尤为重要。
核心筒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包括强度、刚度、耗能和稳定性等方面。
第五,核心筒的消防设计。
超高层写字楼核心筒也承担着重要的消防通道和疏散通道的功能。
核心筒需要考虑疏散人员的数量和速度,以及消防设备的安装和使用。
第六,核心筒的节能设计。
超高层写字楼的核心筒也应考虑节能设计,包括采用双层玻璃和隔热材料来降低能耗,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来提供部分电力需求等。
超高层写字楼核心筒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地震、消防和节能等方面的要求。
合理的核心筒设计可以保证超高层建筑的稳定和安全,为办公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

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中,高层建筑如璀璨的繁星般闪耀。
而在这些高层建筑的内部,核心筒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建筑的结构支撑,更是功能布局的核心,影响着整个建筑的使用效率、安全性和舒适度。
核心筒,简单来说,就是位于高层建筑中心部分的一个垂直交通和服务空间的集合体。
它通常包含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管道井、通风井等设施。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核心筒在结构方面的重要性。
它就像是建筑的“脊梁”,承担着巨大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
在地震、大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核心筒能够有效地将这些力量传递到基础,保证建筑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核心筒的结构设计需要精心计算和规划。
设计师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钢筋的配置、墙体的厚度等诸多因素,以确保核心筒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在交通组织方面,核心筒内的电梯和楼梯布局至关重要。
电梯的数量和速度要根据建筑的高度、使用人数以及功能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高层写字楼需要更多、速度更快的电梯,以减少人们的等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而在住宅楼中,电梯的数量和规格可以相对较少,但仍要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
楼梯作为紧急疏散通道,其位置和宽度也有严格的规定。
楼梯要均匀分布在核心筒内,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到地面。
设备用房也是核心筒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房间包括配电室、空调机房、消防泵房等。
它们的布局要考虑设备的安装、维护和运行需求,同时要避免对其他功能区域造成干扰。
例如,空调机房通常需要靠近通风井,以保证良好的通风散热;配电室要远离潮湿的区域,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管道井和通风井在核心筒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管道井用于布置给排水管道、电气管线等,通风井则负责为建筑内部提供新鲜空气和排出废气。
它们的大小和位置要根据建筑的规模和功能进行合理设计,既要满足使用要求,又不能占用过多的空间。
此外,核心筒的面积和形状也会对建筑的使用效率产生影响。
如果核心筒面积过大,会导致可使用的建筑面积减少,降低建筑的经济性;如果面积过小,则可能无法满足功能需求。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高层办公建筑是城市的地标建筑之一,其核心筒设计可以说是整个建筑结构的灵魂所在。
核心筒是指建筑物内部的主要承重部分,通常包括楼梯、电梯和设备间等,承担着建筑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
对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的分析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核心筒设计的功能1. 承重功能核心筒作为高层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之一,起到了支撑整个建筑的重要作用。
在地震、风荷载等外部作用下,核心筒能够有效地分担建筑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功能分区核心筒内部通常包含了楼梯、电梯、管道等功能区域,为建筑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便利。
良好的功能分区设计能够提高建筑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提升了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3. 建筑外观在一些设计精良的高层办公建筑中,核心筒的设计往往也会影响到建筑的外观和风格。
通过巧妙地设计核心筒的形状和结构,可以使整个建筑呈现出独特的外观,成为城市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二、核心筒设计的研究现状1. 结构形式目前,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的结构形式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混合结构等。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国内的应用最为广泛,其具有成本低、施工方便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自重大、密肋开口的问题;而钢结构由于其轻、强、抗震等特点,也逐渐受到了设计师的青睐。
2. 抗震设防随着国家对建筑安全的重视,高层建筑核心筒的抗震设计也逐渐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目前,一些先进的抗震结构设计和加固措施已经被引入到核心筒设计中,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3. 绿色环保在当今社会,建筑的绿色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核心筒设计中,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到结构设计中,成为了研究的新课题。
通过利用可再生材料、减少能耗等手段,使核心筒设计更加环保。
三、核心筒设计的优化与创新1. 结构优化通过结构分析和仿真计算等手段,可以对核心筒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通过合理的构造布置和剪力墙设置,来降低结构的自重和提高抗震性。
浅谈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

浅谈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城市中的超高层建筑也变得随处可见,超高层建筑在节约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核心筒是超高层建筑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它的设计布置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
由此,核心筒的设计在超高层建筑中越来越重要,本文将就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设计做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的建筑设计也越来越先进、越来越与国际接轨。
一栋栋超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超高层建筑通常功能繁多、容纳人员多,因此它的安全性便成为了评定建筑好坏很重要的一方面。
而超高层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其中的核心筒。
简单来说,外围由梁柱构成、中间是筒体的框架受力体系就是核心筒,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率,核心筒由电梯、楼梯、通风井、电缆井等空间围护而成的,它处于建筑的中央。
核心筒在超高层建筑的应用中不仅节约了空间、创造了良好视线、使得内部走向更为方便,更为超高层建筑在抗震方面提供了优势。
核心筒主要分为束筒空腹式和实腹式,前者是由钢筋混凝土密柱组成的,后者是剪力墙式的。
建筑中各方面的水平侧力是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中的混凝土芯筒来抵抗的,由于超高层建筑物楼层众多,且随着楼层越来越高,核心筒所需要承受的重量也越来越大,钢框架对建筑物所施加的水平荷载的比重比较小,因此,可以减少混凝土芯筒的截面积,减少了支撑物的占用面积,建筑物的可使用面积就大大增大了,同时还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
然而,如果过分增强核心筒的刚度就会降低建筑的抗震性,使得建筑物在强烈震动下刚度急剧下降,钢框架结构所承受的水平荷载反而会急剧增加,强压使得混凝土墙体裂开,更会导致建筑物的倒塌,这对超高层建筑来说是非常忌讳的问题。
因此在施工时需要注意。
二、核心筒设计要求由于核心筒在超高层建筑物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核心筒的设计方面有较多的要求,下面将列举一些方面:1、核心筒的高度最好同建筑物的高度一致,以确保它能够更好地支撑住建筑物整体;核心筒的宽度要大于等于核心筒高度的十二分之一,在特殊情况下,核心筒的宽度可以略微减小,如在核心筒的设计中有设置剪力墙、增强结构等构件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时。
浅谈高层建筑中有关核心筒结构设计

浅谈高层建筑中有关核心筒结构设计摘要:本文从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设计入手,具体分析了核心筒外墙的连梁设计等设计要点,并针对工程实例对其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核心筒;结构设计引言框架——核心筒结构实际上要求核心筒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悬臂筒体结构体系,可以分担绝大部分的剪力和大部分的倾覆弯矩。
同时外框架必须是稀柱框架,即只能承担很小一部分的剪力和相当部分的倾覆弯矩。
而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之所以抗震要求更严格,也正是由这个内力分担的特性决定的,核心筒可能过于关键,一旦发生破坏,后果比较严重。
一、核心筒结构概述筒体结构是由竖向筒体为主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高层建筑结构。
筒体结构主要包含两种:筒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
筒结构由核心筒与外围框筒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框架——核心筒结构由核心筒与外围的稀柱框架组成的高层建筑结构。
框架——核心筒结构周边柱子的柱距比较大,它和沿周边的梁构成了外框架,中间为电梯井、楼梯问、管道井等构成的核心筒,受力特点类似框架——剪力墙。
二、实例分析1、工程概况某高层由一栋30层写字楼、2层商业附楼和3层地下室。
2、构造要求(1)抗震设计时,框架一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和筒中筒结构的内筒,应按《高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其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墙体轴压比不宜超过《高规》规定。
(2)简体结构的楼盖外角宜设置双层双向钢筋,单层单向配筋率不宜小于0.3%,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配筋范围不宜小于外框架(或外筒)至内筒外墙中距的1/3和3m。
(3)跨高比不大于2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宜采用交叉暗撑;跨高比不大于1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应采用交叉暗撑,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全部剪力应由暗撑承担。
每根暗撑应由4根纵向钢筋组成,纵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做法见图1。
3、结构设计分析(1)结构类型分析工程中,为了避免了结构坚向抗侧力构件的转换,满足了建筑立面效果和使用要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
浅谈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新思路

浅谈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新思路摘要:超高层。
关键词:超高层;核心筒;垂直交通一、超高层的概念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在节约城市用地,提升城市形象,推动社会投资,扩大商旅交流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被冠为集现代科技之大成,综合国力之象征,城市之标志。
二、超高层设计的核心是核心筒超高层建筑通常体型巨大,功能复杂,容纳人员众多,且主塔楼往往平面小,层数多,核心筒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品质及使用率。
在解决好至关重要的建筑结构和消防安全性的同时,解决好建筑内部的垂直交通及电梯配置,可有效地提高超高层建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率,是设计者们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九江国际金融广场(江西九江,2015年设计,建筑高度333米)的核心筒及电梯设计进行综合分析成文。
首先看核心筒的基本元素:竖向交通包括疏散楼梯、各分区的电梯、管井、机房以及在可能空间安排布置的辅助房间。
一个好的核心筒设计,不仅满足竖向交通,消防,机电等功能的需求,同时应尽量减少核心筒占的面积,增大有效使用率。
超高层核心筒占据面积较大,为了增加使用率,基本上都在2000-3000平米的标准层面积,根据《建筑防火规范》及《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等要求消防电梯的数量1500㎡-4500㎡设置2台。
核心筒占标准层总面积的比例通常情况下为25%左右,当核心筒占比例达到28%以上时,则表明有效使用面积在降低,其结果是不经济的,常规的解决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电梯系统:提高电梯的运行速度,加大载重量;采用双轿厢系统,减少井道空间;采用区中区系统。
2、疏散系统:两台消防电梯与疏散楼梯合用一个前室,可减省4.0㎡。
而在我们近期的设计中,逐渐探讨核心筒逐层缩小的可能性,以便减少核心筒面积,增大使用率。
九江金融中心九江国际金融广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地上总建筑面积36万平米,包括四栋近100米的高层公寓,酒店及百货,以及一栋333米超高层金融中心大楼,建成后将成为江西第一高楼,以及九江市的地标。
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

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中,高层建筑如璀璨的明珠般闪耀。
而在这些高层建筑的内部结构中,核心筒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就像是建筑的“心脏”,承载着垂直交通、设备管道、疏散通道等重要功能。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
一、核心筒的功能首先,核心筒要满足垂直交通的需求。
电梯是高层建筑中人员上下的主要工具,因此合理规划电梯的数量、速度和布局是核心筒设计的关键之一。
一般来说,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人流量以及楼层高度,需要计算出满足高峰时段使用需求的电梯数量。
同时,为了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还会采用分区、分组或高速电梯等设计策略。
其次,核心筒也是设备管道的集中区域。
包括给排水管道、通风管道、电气线路等。
这些管道的布置需要考虑到维护和检修的便利性,同时也要避免相互干扰和占用过多的空间。
再者,核心筒还承担着紧急疏散的重要任务。
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人员需要通过楼梯迅速撤离。
因此,楼梯的数量、宽度和位置都要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以确保人员能够安全、快速地疏散。
二、核心筒的布局形式常见的核心筒布局形式有中央核心筒、偏心核心筒和分散核心筒等。
中央核心筒是最常见的布局方式,将核心筒置于建筑的中心位置。
这种布局使得建筑的结构受力均匀,同时也便于围绕核心筒布置房间,空间利用率较高。
但在一些特殊的建筑设计中,可能会出现偏心核心筒的形式,即将核心筒偏离中心位置。
这种布局可以为建筑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效果,但也会对结构设计和空间利用带来一定的挑战。
分散核心筒则是将核心筒的功能分散到建筑的不同位置。
这种布局方式可以减少核心筒对建筑平面的限制,增加空间的灵活性,但相应地也会增加结构和管道布置的复杂性。
三、核心筒的尺寸设计核心筒的尺寸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建筑的高度和使用人数直接影响着电梯和楼梯的数量和尺寸,从而决定了核心筒在垂直方向上的面积。
同时,设备管道的数量和尺寸也会对核心筒的水平面积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的核心筒面积会占标准层面积的 20% 30%左右。
浅析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

浅析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超高层建筑是当今城市发展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建设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设计与应用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从设计原理、应用技术和案例分析等方面对这一技术进行浅析,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设计原理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技术是指通过对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结构进行顶升,使得建筑整体高度得到增加。
这种技术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设计: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结构设计是该技术的核心。
其主要考虑因素包括建筑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变形控制、抗震性能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外部因素对于核心筒的影响,以保证其整体顶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施工工艺: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的施工工艺是决定该技术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整体结构的平稳顶升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3. 设备选型: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需要进行大型机械设备的选型和调试。
这些设备不仅要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而且还需要考虑到对于周围环境和建筑结构的影响。
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技术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和设备选型三个方面。
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得到合理考虑和实施,才能够保证该技术在超高层建筑领域的应用效果。
二、应用技术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技术在超高层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应用技术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顶升平台设计:在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技术的应用中,对于顶升平台的设计是关键的一环。
这包括顶升平台的结构设计、选材和施工方案等。
2. 机械设备调试: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技术需要大型机械设备的配合与支持。
这些设备的选型和调试对于整体顶升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安全管理:在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技术的应用中,安全管理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施工中对于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都需要得到合理安排和考虑。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技术都需要得到综合考虑与实施,才能够确保核心筒整体顶升平台技术的有效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布置
摘要:超高层建筑在节约城市用地,提升城市形象,推动社会投资,扩大商旅交流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超高层建筑通常体型巨大,功能复杂,容纳人员众多,且主塔楼往往平面小,层数多,核心筒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品质及使用率。
在解决好至关重要的建筑结构和消防安全性的同时,解决好建筑内部的垂直交通及电梯配置(包括电梯台数、载客量、速度以及排列布置),有效地提高超高层建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率,是设计人必须首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以超高层建筑邯郸市融通·添鸿商务大厦塔楼标准层平面设计为例,具体介绍该建筑塔楼标准层核心筒、疏散楼梯间及电梯的平面布置。
关键词:超高层核心筒疏散楼梯电梯
一、项目简介
邯郸市融通·添鸿商务大厦是河北融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建的一座超高层公共建筑项目。
项目用地位于邯郸市人民路与光明大街交叉口东北角,总用地面积1.56万m2。
总建筑面积17万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8万m2,地下建筑面积4.2万m2。
该项目由地下4层小汽车库,地上7层商业裙房、地上45层写字楼组成,是一座集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开发项目。
二、垂直功能分区
融通·添鸿商务大厦塔楼共45层,高度为172.5m,功能是集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开发项目。
其中1层主要功能为商业,配有超高层办公楼大堂;2-7层裙房主要功能为大空间商场;塔楼8-45层为办公;其中16、32层为避难层。
电梯机房、水箱间、直升机停机坪设在45层核心筒上部。
办公建筑面积约5.4万㎡。
三、核心筒设计
商务办公超高层塔楼标准层为传统的正方形平面,边长为38.6mX38.6m,单层建筑面积为1490㎡。
核心筒位于中部,结构核心筒尺寸为19.2mx19.2m,核心筒面积369㎡,含公共走道面积为445㎡。
标准层平面布局紧凑,核心筒垂直交通的组织简洁明了。
整个核心筒位于平面中部,周边形成采光良好、视野开阔的办公空间,办公进深为8-9m,含公共走道面积的办公使用率达到70%,不含公共走道面积的办公使用率约为75%。
经统计,该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内各项服务配套功能的指标包括:办公标准层最多的电梯井道有12个,含办公分区客用电
梯10台(共3组),消防电梯兼服务电梯2台,从地下层直接到45层;消防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两个,其中一部疏散楼梯与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公共卫生间设在低区电梯电梯厅下方,卫生间及盥洗间的建筑面积约为25㎡;空调机房一间,面积为25㎡;强、弱电间面积为13 ㎡;给排水管井面积约为6 ㎡。
四、避难层设计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 故商务大厦在16、32层考虑了两个避难层。
各层避难空间使用面积为900平方米,其余面积为设备用房。
根据各层建筑面积约1500㎡,每层用户最多为263人(即按照每层使用面积为该层建筑面积70%,且每人占用4-10㎡计算),15层总人数为3945人。
按照每1㎡/5人计算,每个避难层避难空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790㎡,现避难空间面积满足规范要求。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间在避难层做了分隔墙,使之上下断开,并且人员能够经避难层上下。
避难层其他部分作设备用房,设备用房同避难空间用防火门及走廊做了分隔。
避难层设置消防电梯出口、消防专线电话,并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
五、疏散楼梯设计
商务办公超高层塔楼标准层核心筒中设置了两部疏散楼梯,每步楼梯宽度1.5m,两部合计3米。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该塔楼标准层面积为1490㎡,单层最多每层用户最多为263人(即按照每层使用面积为该层建筑面积70%,且每人占用4-10㎡计算)。
按照每百人疏散指标1m计算,疏散宽度不应小于2.7m,现楼梯疏散宽度及数量满足规范要求。
这两部疏散楼梯均为防烟楼梯间,其中一部是防烟楼梯间前室为合用前室,面积25㎡,另一部为防烟前室,面积7㎡,,两部防烟楼梯间前室防火门之间的距离大于5米。
六、垂直电梯设计
电梯设计是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的重要环节,一般建筑物层数超过25层时,电梯宜采用垂直分区设置。
目前主要奇偶层停站、高中低分区、单双层双轿厢、高空转换大堂等几种形式。
结合本项目平面布置及功能要求,我们采用了高中低分区设计,每组分区采用电梯4部。
电梯分区结合消防分区利用避难层做电梯机房。
其中低区1-16层,中区16-32层,高区32-45层。
在电梯数量、容重、速度的选择等方面,考虑到该楼单层面积较小,使用人数不是很多。
故商务办公超高层塔楼标准层核心筒中设置电梯井道有12个,含办公分区客用电梯10台(共3组),消防电梯兼服务电梯2台,从地下层直接到45层。
如果根据办公设计规范一台1000kg客梯服务的建筑面积为4000-5000m²,超高层办公1000kg 客梯服务的建筑面积可为3000m²。
可以说,这个核心筒的电梯数量是比较紧张的。
对于电梯的运载能力不足,建筑专业考虑不再增加电梯数量,因为业主还是希望尽量保证办公的使用面积。
因此我们考虑在电梯控制上采取措施,通过
对高分时段的上行优先等控制手段来拟补运载能力的不足。
为提高效率,电梯载重采用1350kg。
电梯运行速度低区为2.5m/s、中区3.5m/s 、高区5m/s。
两部消防电梯运行速度采用5m/s,全程不停35秒的时间可从底部运行到顶部。
从严格控制成本的角度来看,该配置能满足写字楼办公人群流动的基本需求。
在电梯控制上上行高峰时可以采取“上行优先”的电梯群组控制方式,可大大提高电梯运行效率和载客量,也完全可以解决上行高峰问题。
4.结语
通过对融通·添鸿商务大厦超高层核心筒与楼电梯设计的研究,我们深刻体会到这两方面事关项目品质的优劣。
在方案之初就组织多轮研讨,详细科学分析计算核心筒的面积、楼电梯的数量、单层有效使用面积比等重要经济指标。
超高层建筑的核心筒集合了电梯井道、消防楼梯间和前室、机电设备机房、管道井及卫生间等服务性空间,它们之间联系紧密,牵一发动全身。
核心筒的大小、位置和布局与建筑功能、建筑体型及平面形状等因素也密切相关。
超高层建筑是以电梯作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电梯的数量、速度、载重量以及控制方式都将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经营服务质量。
因此在超高层建筑塔楼设计中尤其要对核心筒的布置应予以充分调研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朱德文,牛志成电梯选型、配置与量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