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精)

合集下载

纺织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

纺织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

棉纤维的主要化学性能
酸对纤维素的作用 染整加工中,漂白酸洗、酸退浆——稀 硫酸使浆料水解,转化为水溶性较大的 产物,(H+起催化作用。1,4甙键断裂, 与水分子形成两个羟基,一个是自由羟 基,无还原性;另一个是半缩醛羟基, 具有还原性。 )从而从织物上脱落下 来。1,4甙键对酸特别敏感,所以酸处 理时必须严格控制工艺。
棉纤维的其他化学性能
氧化剂对纤维素的作用 纤维素对氧化剂不稳定,一些氧化剂使 。 纤维素发生严重降解。在漂白过程中, 要选择适当的氧化剂,并严格控制工艺, 将损伤降到最低。 热对纤维素的作用 温度过高时,空气中的氧也能使纤维 氧化生成氧化纤维素,从而损伤纤维
粘胶纤维的形态结构
形态结构Hale Waihona Puke 截面:不规则锯齿状,多有皮芯结构。
铜氨氢氧化物对纤维素的作用
氢氧化铜与氨或胺的配位化合物如铜氨溶液 或铜乙二胺溶液,能使纤维素直接溶解。纤 维素在铜氨溶液和铜乙二胺溶液中,分别形 成纤维素的铜氨配位离子和铜乙二胺配位离 子。纤维素铜氨化合物受到稀无机酸作用时, 可迅速而完全地分解,并析出纤维素。在化 学纤维工业中,利用这一原理制造的再生纤 维素纤维称为铜氨人造纤维 。
8238寝室
棉纤维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能
棉纤维是最常见的,棉纤维是地 球上最丰富的和最纯净的纤维素纤维。 是迄今为止最重要和使用最广泛的单 一细胞的种子纤维。是从棉籽表皮上 细胞突起生长而成的。
棉纤维的形态结构
形态结构: 棉纤维是一个上端封闭、下端敞开的 干瘪的管状细胞,在显微镜的观察下, 成熟的棉纤维纵向呈扁平带状,并具 有天然扭曲:横截面呈腰形或耳形, 是由较薄的管状的初生胞壁、较厚的 螺旋状的次生胞壁较小的瘪缩的中空 胞壁缩构成的。

纤维的结构特征

纤维的结构特征
纤维的聚集态结构是指纤维内部的分子在三维空间中的排 列方式,可以分为取向结构和无取向结构。取向结构是指 分子沿纤维轴向排列,而无取向结构则是指分子在纤维内 部随机排列。
纤维的聚集态结构对其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取向结构的纤维具有较好的拉伸性能和光学性 能,而无取向结构的纤维则具有较好的压缩性能和隔音性 能。
芳纶纤维
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耐 高温和化学稳定性等特性,广泛应 用于军事、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 。
功能纤维的发展
导电纤维
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 通讯、航空航天等领域。
抗菌纤维
具有抗菌性能,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 纺织等领域。
光敏纤维
具有光敏性能,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光 通讯等领域。
生物可降解纤维的发展

聚乳酸纤维
01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等
领域。
聚羟基脂肪酸酯纤维
02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
和组织工程等领域。
聚乙烯醇纤维
03
具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等
领域。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人造纤维的生产
再生纤维
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天然高分 子化合物加工成纤维,如再生纤 维素纤维、再生蛋白质纤维等。
合成纤维
通过聚合反应将小分子合成大分 子,再加工成纤维,如聚酯纤维 、聚酰胺纤维等。
合成纤维的生产
熔融纺丝法
将聚合物加热至熔点以上,通过喷丝 孔纺成细流,再经冷却固化成纤维。
化学纺丝法
将聚合物单体或预聚物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 液或乳液,通过喷丝孔挤出后,在固化剂的 作用下发生聚合或交联反应,形成纤维。

纤维素的结构及性质

纤维素的结构及性质

一.结构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它是植物细胞支撑物质的材料,是自然界最非丰富的生物质资源。

在我们的提取对象-农作物秸秆中的含量达到450-460g/kg。

纤维素的结构确定为β—D-葡萄糖单元经β-(1→4)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多聚体,其结构中没有分支.纤维素的化学式:C6H10O5化学结构的实验分子式为(C6H10O5)n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证明了纤维素由纯的脱水D-葡萄糖的重复单元所组成,也已证明重复单元是纤维二糖。

纤维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比例是:碳含量为44。

44%,氢含量为6.17%,氧含量为49.39%。

一般认为纤维素分子约由8000~12000个左右的葡萄糖残基所构成。

O OOOOOOOO1→4)苷键β-D-葡萄糖纤维素分子的部分结构(碳上所连羟基和氢省略)二.天然纤维素的原料的特征做为陆生植物的骨架材料,亿万年的长期历史进化使植物纤维具有非常强的自我保护功能。

其三类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本身均为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们相互结合形成复杂的超分子化合物,并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植物细胞壁结构。

纤维素分子规则排列、聚集成束,由此决定了细胞壁的构架,在纤丝构架之间充满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天然纤维素被有效利用的最大障碍是它被难以降解的木质素所包被。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或木质素分子之间的结合主要依赖于氢键,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除了氢键外还存在着化学健的结合,致使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的化学健结合主要在半纤维素分子支链上的半乳糖基和阿拉伯糖基与木质素之间。

表: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结构和化学组成项目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结构单元吡喃型D-葡萄糖基G、S、H D-木糖、苷露糖、L-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结构单元间连接键β-1,4-糖苷键多种醚键和C—C键,主要是β—O-4型醚键主链大多为β—1,4—糖苷键、支链为β—1,2-糖苷键、β—1,3—糖苷键、β-1,6—糖苷键聚合度几百到几万4000 200以下聚合物β—1,4-葡聚糖G木质素、GS木质素、GSH木质素木聚糖类、半乳糖葡萄糖苷露聚糖、葡萄糖甘露聚糖结构由结晶区和无定型区两相组成立体线性分子α不定型的、非均一的、非线性的三维立体聚合物有少量结晶区的空间结构不均一的分子,大多为无定型三类成分之间的连接氢键与半纤维素之间有化学健作用与木质素之间有化学健作用天然纤维素原料除上述三大类组分外,尚含有少量的果胶、含氮化合物和无机物成分。

纤维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精)

纤维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精)

第一节纤维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成纤高分子:1)线性、长链的分子结构,即使有侧基或支链,也比较短、小。

2)以碳原子为主链的构成元素,因此大多数纤维高分子是有机高分子,即有机纤维。

3)分子链有一定长度,分子间可以达到高的相互作用而有强度。

染整关注:纤维高分子与水有无结合基团、与染料分子有无作用点、与整理剂等有无结合点,是共价键结合、离子键结合、氢键结合还是范得华作用力结合。

例如:棉纤维麻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分子结构差异大,左者所用染料和整理剂右者就无法使用。

一、纤维分类二、纤维素纤维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纤维素分子结构式结构特点:1) 环上三个—OH,反应活性点2) 环间—O—,酸分解之,碱稳3) 链端:有一隐-CHO,M低还原性4) 链刚性,H-键多,强度高5)聚合度(二)纤维素分子化学性质1、与酸作用酸促使苷键水解:(反应式)酸作用情况酸使纤维素纤维织物初始手感变硬,然后强度严重下降。

纤维结构、酸的种类、作用时间、温度、纤维结构影响水解反应速率。

生产上应用:含氯漂白剂漂白后,稀酸处理,起进一步漂白作用;中和过剩碱;烂花、蝉翼等新颖印花处理。

用酸注意:稀酸、低温、洗净,避免带酸干燥。

2、与氧化剂作用纤维素氧化后分子断裂,基团氧化变化,织物强度损伤。

纤维素分子对不同氧化剂作用有不同的敏感程度。

强氧化剂完全分解纤维素。

中、低强度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分解纤维素能力弱,可用来漂白织物。

注意:空气中O2在强碱、高温条件易氧化、脆损纤维素织物,应避免。

氧化反应:Cell-OH + [O] Cell-CHO, Cell-C=O, Cell-COOH氧化纤维素:还原型— -CHO,=C=O,潜在损伤酸型— -COOH注:纤维素分子对还原剂稳定。

常温稀碱中稳定,浓碱溶胀,高温稀碱有氧气易氧化、断裂苷键,强力下降。

浓碱溶胀:各向异性、不可逆。

径向溶胀大,纵向小反应:(酸性)纤维素分子与碱拟醇钠反应C2H5OH + NaOH=C2H5ONa + H2OCell-OH + NaOH=Cell-ONa+ H2O ;orCell-OH﹡NaOH反应可逆,水洗除碱,恢复纤维素分子,但纤维素纤维高层次结构被变化、不可逆---是棉织物丝光、碱缩处理理论根据。

简述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特征__概述及解释说明

简述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特征__概述及解释说明

简述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特征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纤维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它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型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聚合物。

纤维素晶体具有高度的结晶性和机械强度,使其成为自然界最丰富和可再生的生物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特征,包括其组成成分、分子结构以及化学键结构。

接着,将探讨纤维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介绍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功能和应用。

然后,将阐述天然来源和工业提取方法以及生物技术提取方法中纤维素的提取过程。

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特征,深入探讨其性质与功能,并介绍不同来源和提取方法,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纤维素提供基础知识。

同时也旨在增加对纤维素的认识,促进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实现。

2. 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特征2.1 纤维素的组成成分纤维素是一种由多个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它主要由纤维素链(纤维素微晶区)和非纤维素物质(如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

其中,纤维素链是由数百至数千个葡萄糖单体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形成的线性链状结构。

2.2 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纤维素的分子结构具有高度有序性。

每个葡萄糖单体都与前后两个单体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了平行排列且紧密堆积的微晶区域。

这种有序结构赋予了纤维素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2.3 纤维素的化学键结构在纤维素中,葡萄糖单体之间通过β-1,4-糖苷键进行连接。

这种化学键结构使得纤维素链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并且不容易被水解。

此外,纤维素链中的羟基(OH)官能团也是一些化学反应和功能修饰的重要位点。

总的来说,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特征是由线性排列的葡萄糖单体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

其分子结构高度有序,具有微晶区域,并且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这种特殊结构不仅赋予了纤维素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还为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

植物纤维原料的化学成分及生物结构

植物纤维原料的化学成分及生物结构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特征
化学组成
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其中纤 维素含量最高,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因植物种类而异。
结构特征
细胞壁具有层次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胞间层、次生壁和初 生壁。胞间层主要由果胶和少量蛋白质组成,次生壁主要由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初生壁主要由蛋白质、脂 类和碳水化合物组成。
04
植物纤维原料的物理性质与化学 性质
物理性质
密度
吸湿性
植物纤维原料的密度通常较低,具有轻质 的特点,这使得植物纤维原料在纺织、造 纸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植物纤维原料具有较强的吸湿性,能够吸 收大量水分,这与其多孔性和表面积较大 的结构有关。
弹性与可塑性
导热性与绝缘性
植物纤维原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 能够在加工过程中适应不同的形状和尺寸 要求。
分类
根据来源和性质,植物纤维原料可分 为天然纤维素纤维和再生纤维素纤维 。
பைடு நூலகம்
植物纤维原料的应用领域
纺织业
造纸业
生物医学
食品包装
用于制作衣物、床单、 毛巾等纺织品。
用于制造纸张、纸板等。
用于制造医疗用品,如 绷带、手术缝合线等。
用于制造食品包装材料。
植物纤维原料的重要性
可再生资源
植物纤维原料是可再生资源, 来源广泛,可持续利用。
THANKS
感谢观看
细胞壁的超微结构与功能
超微结构
细胞壁具有复杂的超微结构,包括微纤维、微孔和微纤丝等。这些结构在细胞 壁中形成交错的网状结构,赋予细胞壁强度和韧性。
功能
细胞壁作为植物细胞的支撑结构,具有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维持细胞形态、 参与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等功能。同时,细胞壁还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 理过程。

第三章 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第三章 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第三章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天然纤维素纤维(棉、麻)纤维素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粘胶纤维、铜氨纤维、醋酯纤维)§3.1纤维素纤维的形态结构一棉纤维的形态结构棉纤维是种子纤维,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果胶、蜡质、灰分、含氮物质。

外形:上端尖而封闭,下端粗而敞口,细长的扁平带子状,有螺旋状扭曲,截面呈腰子形,中间干瘪空腔。

最外层:初生胞壁从外到里分三层:中间:次生胞壁内部:胞腔1 初生胞壁决定棉纤维的表面性质,它又分为三层,最外层为果胶物质和蜡质所组成的皮层。

因而具有拒水性,在棉生长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但在染整加工中不利。

2 次生胞壁纤维素沉积最后的一层,是构成纤维的主体部分,纤维素含量很高,其组成和结构决定棉纤维的主要性能。

3 胞腔输送养料和水分的通道,蛋白质、色素等物质的残渣沉积胞壁上,胞腔是棉纤维内最大的空隙,是染色和化学处理时重要的通道。

二麻纤维的形态结构麻纤维主要有:苎麻、亚麻是属于韧皮纤维,以纤维束形式存在单根纤维是一个厚壁、两端封闭、内有狭窄胞壁的长细胞苎麻两端呈锤头形或分支亚麻两端稍细呈纺锤形纵向有竖纹和横节主要化学组成和棉纤维一样是纤维素,但含量低。

§3.2纤维素大分子的分子结构纤维素是一种多糖物质,其大分子是由很多葡萄糖剩基连接而成,分子式为(C6H10O5)n复杂的同系物混合物,n为聚合度,棉聚合度为2500~ 10000,麻聚合度为10000~ 15000,粘胶纤维聚合度为250~ 500纤维素大分子的化学结构是由β-d-葡萄糖剩基彼此以1,4-甙键连接而成,结构如下每隔两环有周期性重复,两环为一个基本链节,链节数为(n-2)/2,n为葡萄糖剩基数,即纤维的聚合度,葡糖糖剩基上有三个自由存在的羟基,其中2,3位上是仲羟基,6位上伯羟基§3.3棉纤维的超分子结构超分子结构也称为微结构,主要指棉纤维中次生胞壁纤维素大分子的聚集态结构,纤维素大分子的排列状态,排列方向,聚集紧密程度等。

纤维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要点

纤维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要点

第一节纤维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成纤高分子:1)线性、长链的分子结构,即使有侧基或支链,也比较短、小。

2)以碳原子为主链的构成元素,因此大多数纤维高分子是有机高分子,即有机纤维。

3)分子链有一定长度,分子间可以达到高的相互作用而有强度。

染整关注:纤维高分子与水有无结合基团、与染料分子有无作用点、与整理剂等有无结合点,是共价键结合、离子键结合、氢键结合还是范得华作用力结合。

例如:棉纤维麻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分子结构差异大,左者所用染料和整理剂右者就无法使用。

一、纤维分类二、纤维素纤维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纤维素分子结构式结构特点:1) 环上三个—OH,反应活性点2) 环间—O—,酸分解之,碱稳3) 链端:有一隐-CHO,M低还原性4) 链刚性,H-键多,强度高5)聚合度(二)纤维素分子化学性质1、与酸作用酸促使苷键水解:(反应式)酸作用情况酸使纤维素纤维织物初始手感变硬,然后强度严重下降。

纤维结构、酸的种类、作用时间、温度、纤维结构影响水解反应速率。

生产上应用:含氯漂白剂漂白后,稀酸处理,起进一步漂白作用;中和过剩碱;烂花、蝉翼等新颖印花处理。

用酸注意:稀酸、低温、洗净,避免带酸干燥。

2、与氧化剂作用纤维素氧化后分子断裂,基团氧化变化,织物强度损伤。

纤维素分子对不同氧化剂作用有不同的敏感程度。

强氧化剂完全分解纤维素。

中、低强度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分解纤维素能力弱,可用来漂白织物。

注意:空气中O2在强碱、高温条件易氧化、脆损纤维素织物,应避免。

氧化反应:Cell-OH + [O] Cell-CHO, Cell-C=O, Cell-COOH氧化纤维素:还原型— -CHO,=C=O,潜在损伤酸型— -COOH注:纤维素分子对还原剂稳定。

常温稀碱中稳定,浓碱溶胀,高温稀碱有氧气易氧化、断裂苷键,强力下降。

浓碱溶胀:各向异性、不可逆。

径向溶胀大,纵向小反应:(酸性)纤维素分子与碱拟醇钠反应C2H5OH + NaOH=C2H5ONa + H2OCell-OH + NaOH=Cell-ONa+ H2O ;orCell-OH﹡NaOH反应可逆,水洗除碱,恢复纤维素分子,但纤维素纤维高层次结构被变化、不可逆---是棉织物丝光、碱缩处理理论根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纤维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成纤高分子:1)线性、长链的分子结构,即使有侧基或支链,也比较短、小。

2)以碳原子为主链的构成元素,因此大多数纤维高分子是有机高分子,即有机纤维。

3)分子链有一定长度,分子间可以达到高的相互作用而有强度。

染整关注:纤维高分子与水有无结合基团、与染料分子有无作用点、与整理剂等有无结合点,是共价键结合、离子键结合、氢键结合还是范得华作用力结合。

例如:
棉纤维麻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
分子结构差异大,左者所用染料和整理剂右者就无法使用。

一、纤维分类
二、纤维素纤维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纤维素分子结构式
结构特点:
1) 环上三个—OH,反应活性点
2) 环间—O—,酸分解之,碱稳
3) 链端:有一隐-CHO,M低还原性
4) 链刚性,H-键多,强度高
5)聚合度
(二)纤维素分子化学性质
1、与酸作用
酸促使苷键水解:(反应式)
酸作用情况
酸使纤维素纤维织物初始手感变硬,然后强度严重下降。

纤维结构、酸的种类、作用时间、温度、纤维结构影响水解反应速率。

生产上应用:含氯漂白剂漂白后,稀酸处理,起进一步漂白作用;中和过剩碱;烂花、蝉翼等新颖印花处理。

用酸注意:稀酸、低温、洗净,避免带酸干燥。

2、与氧化剂作用
纤维素氧化后分子断裂,基团氧化变化,织物强度损伤。

纤维素分子对不同氧化剂作用有不同的敏感程度。

强氧化剂完全分解纤维素。

中、低强度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分解纤维素能力弱,可用来漂白织物。

注意:空气中O2在强碱、高温条件易氧化、脆损纤维素织物,应避免。

氧化反应:Cell-OH + [O] Cell-CHO, Cell-C=O, Cell-COOH
氧化纤维素:还原型— -CHO,=C=O,潜在损伤
酸型— -COOH
注:纤维素分子对还原剂稳定。

常温稀碱中稳定,浓碱溶胀,高温稀碱有氧气易氧化、断裂苷键,强力下降。

浓碱溶胀:各向异性、不可逆。

径向溶胀大,纵向小
反应:(酸性)纤维素分子与碱拟醇钠反应
C2H5OH + NaOH=C2H5ONa + H2O
Cell-OH + NaOH=Cell-ONa+ H2O ;or
Cell-OH﹡NaOH
反应可逆,水洗除碱,恢复纤维素分子,但纤维素纤维高层次结构被变化、不可逆---是棉织物丝光、碱缩处理理论根据。

4、纤维素分子其它反应
A)酯化反应
纤维素分子与(羧)酸类物质反应生成酯:
纤维素分子形成磷酸酯后能使织物具有阻燃性;与醋酸酐反应生成纤维素醋酸酯是制造人造纤维——醋酯纤维的原料。

B)醚化反应
纤维素分子与氯乙酸在碱性条件下的反应产物称羧甲基纤维素钠,可用作纺织浆料和增稠剂;与缩水甘油三甲基氯化铵反应后形成阳离子衍生物,使纤维素纤维织物在用阴离子染料染色和其它染料染色时上染率和染色牢度大为提高,同时兼有抗静电、抗菌、防霉等功效,用于难染色的苎麻纤维织物上尤其有效。

C)加成反应
纤维素分子与上述试剂反应后,氰乙基化产物使纤维素纤维织物具有防腐性,氨基甲酰乙基化产物使纤维素纤维织物对活性染料染色反应性提高,乙烯砜型加成产物其本身就是乙烯砜型活性染料染色反应时与纤维素纤维进行共价键结合反应的一步。

D)接枝反应
M:
接上丙烯酸后,纤维素纤维织物就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和印花,耐洗牢度和颜色都有较好的效果。

三、蛋白质纤维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纤维天然动物
人造植物
蛋白质高分子的单元结构是氨基酸残基(下式左):
α-氨基酸
纤维蛋白质分子的构成主要有C、H、O、N、S五种元素。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序列结构称为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或初级结构:
* 蛋白质分子空间构象有几个层次,分别称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蛋白质的第三级结构:
多肽链侧基之间因氢键等相互作用使多肽链进一步盘旋和折叠,整个分子所形成的不规则的特定构象。

蛋白质副键图:
﹡蛋白质分子副键:由分子主链、侧基的极性或非极性基团、离子基团相互作用而成。

由于副键数量众多而能稳定蛋白质分子空间构象。

副键种类如下图:
蛋白质分子的化学性质
﹡蛋白质两性性质:
等电点:蛋白质分子上正、负电荷数量相等时溶液的pH值,不会向电极移动。

羊毛的~: 4.2-4.8, 桑蚕丝的~:3.5-5.2。

等电点时纤维溶胀、溶解度最低。

低pH值时:pH内>pH外NH3+ H+
高pH值时:pH内<pH外-COO- OH-
酸碱浓度高或盐多时,内外pH一致。

羊毛反应
2、与酸耐酸,pH2-4沸染,H2SO4炭化除草。

高浓酸,损伤羊毛:水解、氨离子化、离子键拆开。

3、与碱碱使羊毛严重损伤、变黄、溶解、含S降低:主链水解、氨基酸水解、离子键拆开、二硫键断开重接。

4、与还原剂羊毛二硫键、离子键被还原剂断开,羊毛损伤
5、与氧化剂强氧化剂分解羊毛,中强氧化剂对羊毛有损伤作用,控制条件可漂白羊毛:NaClO, H2O2
6、蛋白质与其它物质作用
水:长时间高温条件下可发生水解作用
盐水:促进蛋白质纤维溶胀或溶解,浓的CaCl2、Ca(NO3)2处理蚕丝,会使纤维急剧收缩;碱式ZnCl2等溶液能使丝纤维溶解。

改性反应:有羟基、酚羟基、羧基和氨基等
(1)蚕丝纤维甲基化使丝活性基团变成不活泼基团,抑制丝泛黄,甲基化试剂为重氮甲烷(CH2N2):
(2)蚕丝纤维酰基化可使丝弹性、绝缘性改善,吸湿性降低
(3)蚕丝甲醛交联可提高丝耐碱性、湿强度:
四、合成纤维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
★涤纶分子结构: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分子结构只有弱极性基团,吸湿性差、染色性差。

-COO-酯基具有反应性,如水解;但苯基、亚乙基稳定,故涤纶稳定性好。

-OCH2CH2O-具柔性,故可折叠。

分子线性、规整,分子聚集时容易紧密堆积(结晶),使纤维形状、强度好。

涤纶高分子的化学性质
主要由酯基决定,在强酸、强碱性溶液中酯基会发生水解反应使分子链断裂:
碱性水解应用:涤纶碱剥皮对氧化剂、还原剂的耐受性比较好,化学性质稳定.
锦纶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锦纶6是由己内酰胺开环聚合而成,锦纶66是由己二胺和己二酸缩聚而成,此外还有锦纶610、锦纶1010等
锦纶的化学性质
比较稳定,主要在酰胺基和分子两端基团上发生反应。

水:对锦纶没有什么影响。

碱:锦纶水解也不严重,耐碱性较好。

酸:稀酸溶液中锦纶水解不严重,因此稀酸对锦纶损伤不重,但在浓HCl溶液中,锦纶分子水解、溶解,锦纶纤维强度下降。

氧化剂:较为敏感,接触氧化剂时发生降解破坏,纤维强度受损。

酰胺、R基结构:用酸性染料染色;阳离子染料染色;还因为锦纶分子的非极性部分链比例大,可用分散染料染色。

具有4%的吸湿率。

(三)腈纶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第一单体(~85%)第二单体(5~10%)第三单体(1~3%)
属于无规共聚物
第一单体:只有第一单体,纤维性能不好,脆、弹性手感差、不易染色
第二单体:改善纤维结构,减弱氰基之间的作用力,
第三单体:结合染料基团,利于染色。

腈纶分子的化学
性质其分子主链全是碳元素构成,稳定;侧基是氰基(—CN)和其它基团,具有化学反应性。

酸:耐酸能力强。

碱:对弱碱也不敏感,但在高温强碱溶液中,由于OH- 催化—CN水解的能力很强,使腈纶纤维失重、发黄、溶解:
氧化剂:不敏感,可用H2O2、NaClO2漂白腈纶纤维。

还原剂:也不反应,可用NaHSO3、Na2SO3、保险粉漂白腈纶纤维。

高温热处理:能进行重排环化反应,形成碳纤维。

四)其它合成纤维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1、丙纶丙纶属于聚烯烃纤维。

化学惰性:酸和碱不反应,酒精、乙醚等极性溶剂不能溶解,但有机烃类非极性溶剂能溶解纤维态丙纶分子。

丙纶分子对强氧化剂作用亦敏感,会降解;受热容易发生热氧化降解,在有水、氧条件下,如果纤维中有痕量金属(铜、铁等),发生光敏降解很快速,因而使丙纶纤维耐光性能很差。

丙纶分子上没有可留驻染料的基团,丙纶纤维染色很困难,分散染料染色也只能得很淡颜色,只能用其它上色方法,如熔体染色等。

2、维纶
在合成纤维中吸湿性最高。

维纶分子的化学性质由—OH决定,纤维耐酸、碱性优良,在溶剂苯酚、间甲苯酚中溶胀,溶于80%、55℃甲酸;由于羟基多,染色性能近似于纤维素纤维。

在高湿条件下容易热裂解;高温时,羟基被氧化,脱水引起纤维损伤泛黄。

3、氨纶
化学性质依分子结构而定,聚醚软段型氨纶耐酸性好,但在稀HCl、H2SO4中会发黄;聚酯软段型氨纶耐酸性好,但在热碱中会快速水解。

氨纶染色性能同锦纶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