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题报告】《微课的研究与应用》结题题报告
“微课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小课题研究结期报告(现已通过了结题)

微课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进入21世纪,社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一系列的微事物随之涌现出来,如微博、微新闻、微电影等。
而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征顺应了学生对知识的快速需求,也成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热点研究。
1. 问题的提出识字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桥梁,识字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而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学生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
所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打破了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教学时空限制,它以短小精悍的特征,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课内微小视频的播放,帮助低年级学生认识并且理解字词的意思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背景分析在“微课”这个词出现前,国内常用的相似惯用表述有“教学视频案例”、“视频课例”等。
苏州大学的鲍建生教授对视频案例的研究是比较全面的。
也是国内较早对教学视频案例进行研究者中的一个,他给教学视频案例的定义为:指用计算机和超媒体编辑系统整合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和多种相关的教学材料,包含文字(文章)、图画、照片、投影片、幻灯片、音频、视频等,把许多的、各种的数据采用可变的、非线性的、快速提取的方式链接,为案例教学探索提供繁杂的、多元表征环境。
其对教学视频案例的探索,目的是探索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的制作。
国外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在1960年最先开创微型课程,又被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它本质上是由一系列的半独立的单元所组成。
而新加坡教育部在1998年实施的microless计划,是指基于信息技术的、用于教授待定内容的教学素材,是小容量的教学单位,关联多门课程范畴,支持广泛的学习结果。
研究微课是国内较为崭新的一个探索课题,它的开发与运用还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实践与应用。
农村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结题报告作者:彭福英王华斌吴应林来源:《收藏界·名家探索》2018年第04期一、课题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
在教学系统的诸要素中,变化最为明显和积极的,是人类科技迅猛发展引起的教学媒体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BYOD(让每一个学生自带信息设备来上课)终将成为现实,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进入到现实课堂中,微课的出现,就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
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教学形式,微课已在全国各地掀起了研究热潮。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要求,顺应社会的发展,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变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尝试在现行的教育教学工作应用和实践微课,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拓展和深层延伸。
本课题将通过对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分析与研究,总结造成课堂无效或低效教学的原因,希望通过微课教学进一步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讨微课教学的可行性,同时将微课与小学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推动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地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用于帮助其他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
“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与应用”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机地利用微课所具有的特殊的呈现方式和功能,根据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微课,有效使用微课,把教育思想、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式、人力资源与课程的内容有机相结合,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实现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微型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西充县车龙初中:斯正强一、课题基本信息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背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近年来,英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信息化和多元化的社会使人们更加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
客观反思我校英语教学,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学生开口难、难开口,随着年级的增高,听说能力没有明显的进步和发展,结果出现了许多“口语障碍”的学生,这势必会让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英语成绩提高。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我们提出了《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的方法研究》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界定:愉快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有课堂教学和愉快教学法两重性质。
师生互动是上课时老师为增加课堂气氛常用的一种方式,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与教师合作完成某个事情,从而调动学生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愉快教学、师生互动法教学利于创设真实英语教学情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四、研究的内容、目标:(一)、研究内容:1、我校1至3年级46名寄宿生同学的生活、学习管理。
2、不同年级、班级的46名同学在4至9年级上早晚自习时,如何让他们愉快地渡过这段时间。
3、在宿舍安排上,如何让他们安全且休息好,又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让这些孩子能安全愉快地生活,从而形成一套适合我校低年级寄宿学生全面的管理方法和策略。
2、将有效地管理方法系统化,最后用于实践管理中。
五、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通过设计各种活动,如室外体育活动、室内棋牌等活动。
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微课的制作与应用研究结题报告||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在研究中进行了一系列的课堂改革。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一些新单词,如“翻转课”、“可汗学院”、“微课”等。
在外部因素的推动下,结合内部因素的理念进行尝试。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研究小组在过去两年中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收获。
现在我们报告我们的研究过程如下:“微课”是由一线教师自己开发的微课,持续大约6到8分钟。
它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为教师所需要,为教师所用,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微格教学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教师成长的新范式。
这种理解反映了一线教师对这一概念理解的实践层面,也是微课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微课”在中国的引入是最近的事情,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在学习中,学生之间有差异在课堂上,一些孩子可能不理解一些知识点。
如果他们上微课,让孩子们反复看,他们可能会得到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所做的微课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学习,把问题带到课堂上,或者给学生们留下更多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学生们可以互相学习,学得更好。
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名字,“可汗学院”萨尔曼汗不是教育行业的专家。
当他辅导他的表弟时,他开创了一个在互联网上教学的先例,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影响世界的“可汗学院”,受到比尔·盖茨的称赞。
“翻转课”也被称为“翻转课教学模式”,简称为翻转课或翻转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上课讲课,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练习。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完成知识学习,课堂成为师生和学生互动的场所,包括回答问题、应用知识等。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翻转教室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过程过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快步走和新知识。
课后自学,应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翻转课是一种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因材施教或开展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课前学习的新知识和技能。
第二,项目前期准备1,制定计划项目准备阶段,项目主持人带领成员开展理论学习,获取信息,网上讨论,学习微课和翻转课堂理论,观看网易公开课,还有一个“可汗学院”的课程介绍在准备阶段,我们学习了《可汗翻转课堂教程》,对“翻转课堂”这个词有了深刻的理解。
《微课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微课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题
报告
简述
本课题课题旨在探讨微课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调研了8所小学的教学实际,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实施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活动,对比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微课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拥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首先,微课可以帮助教师有利地实施多元的教学模式;其次,微课可以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第三,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最后,微课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微课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能够有效地整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主体性学习,促进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研究结论
本研究调研结果表明,微课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拥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其突出的特点是:首先,微课可以帮助教师有利地实施多元的教学模式,从而使课堂更加灵活多样;其次,微课还可以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第三,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最后,微课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看出,微课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拥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以有效地整合语
文学科活动,加强学生主体性学习,促进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最终得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建议
根据本研究的结论,据建议,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考虑到微课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教师应合理利用微课,多实施小组合作及个性化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此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与外部的合作关系,调动更多的外部资源,实现对微课的有效整合和应用。
【结题题报告】《微课的研究与应用》结题题报告

七、反思
➢ 本课题所探索的微课的制作与应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具 有很强的实用性,它可以促进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得 到有效的实施,促进课堂中教与学得到整体的优化。
➢ 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自律性和意志力的要求是很高的, 而且这种自控能力不是一两天能够训练出来的,它需要 教师学生持之以恒的坚持。但是,由于自身水平的有限, 理论专业的不足,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术教学小感》 4、《过程性微课的意义及其课堂生成方法初探》 5、《“互联网+”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六、主要成果
➢ 专题讲座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2.《微课的建设与应用》 3.《课件内容的优化策略》
六、主要成果
➢ 微课、课件光盘 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所任教学科,设计制作的相关课件、 微课,刻录成盘。
2019年7月-10月
2.调查阶段
设计调查方案,开展实地调查,撰写 调查报告。
2019年11月-2019年12月
过 五、研究 程
3.实施阶段
1. 制定课题研究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落实 课题研究活动,并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 反思,写好总结
2. 学习微课制作,深入钻研教材,制作学 科微课,建立微课资源库
3. 开展微课教学实践活动,探索微课在教 学中的应用,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不断 提升课题研究能力
1.微课制作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工程培训,学习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的操作,观摩优 秀的微课作品,从而实现微课制作水平的提升。
2.教材知识点讲授优化研究。梳理归纳课文知识点,列出需 要讲解的知识点,制作微课,形成知识点讲解资源库。
二、研究内容
3.微视频应用途径和策略研究。对制作的视频的用途进 行研究,分析是适合预习、复习,还是作业指导,以确 定讲解视频的使用策略,形成使用建议。 4. “翻转课堂”理念创新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如何 对学生使用微视频和优化后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 理的评价。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高段有效预习策略和操作方法研究结题报告研究背景:在数学高段教学中发现学生:1、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缺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数学课堂有时就呈现出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其课堂效果却不是很好。
2、学生知道预习的重要性,但预习方法、能力有待系统指导,帮助提高,他们预习与不预习效果一样,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带来了不良影响。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本人申报了《小学数学高段有效预习策略和操作方法》这一课题,旨在在数学课堂中真正实现“双主体互动”,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课堂,从而产生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不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他们有效预习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因此,探究出有效预习策略和方法,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课题重要概念界定:预习,就是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前学生预先自学。
有效预习即以优化学生学习方法为手段,目的在于初步理解新教材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的旧概念、旧知识;找出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记下来。
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能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长期坚持,就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一、研究的目的:1、让学生学会预习、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2、让学生树立预习意识,乐于预习,从小养成预习习惯。
3、形成预习的意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研究的内容:1、调查了解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和学生对于数学预习的看法和做法。
2、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预习方法的指导。
3、研究学生预习后教师如何组织交流、反馈才能取得预设的效果。
三、研究对象:南充延安路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四、研究方法:(1)比较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对比同年级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在学习能力、兴趣、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出一种有效的提高学生预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2)行动研究法:针对本班学生预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行动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微课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结题报告

微课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结题报告英文回答:In my conclusion report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ssons in teaching composition, I would like to emphasize the effectiveness and benefits of using micro-lessons in writing instruction. Micro-lessons, which are short, focused instructional videos, have proven to be a valuable tool for engaging students and enhancing their writing skills.One of the main advantages of using micro-lessons in writing instruction is the ability to deliver targeted and concise content to students. For example, I have used micro-lessons to teach specific writing techniques such as persuasive writing, descriptive writing, and narrative writing. By breaking down these concepts into short, digestible videos, students are able to easily grasp the key points and apply them in their own writing.Additionally, micro-lessons provide flexibility in terms of when and where students can access the instructional content. For instance, I have assigned micro-lessons as homework assignments, allowing students to watch the videos at their own pace and review the material as needed. This flexibility has been beneficial for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and schedules.Furthermore, the use of micro-lessons has also encouraged student engagement and participation in writing activities. For instance, I have incorporated interactive elements into the micro-lessons, such as quizzes andwriting prompts, to keep students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learning process.Overall,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lessons in teaching composition has been a valuable addition to myinstructional approach. The targeted content, flexibility, and student engagement provided by micro-lessons have contributed to improved writing skills and overall student success in writing.中文回答:在我对微课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结题报告中,我想强调使用微课在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研究目标
➢ 通过行动研究,探索 “微课”教学的内容、策略、途径、 方法和技术。
➢ 通过课题研究,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整合,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 在夯实新课标理念的前提下,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进 一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搜集、处理和 整合信息的能力,熟练、自主地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 科教学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和扩充我们教学课程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 创新精神、信息整合能力、协作能力、探究能力。
2020年6月
5.研究总结阶段
过 五、研究 程
1.主持人与成员一起对课题研究进行回顾总结, 撰写结题报告; 2.出版课题研究成果集:优秀案例分析、优秀教 学论文、经验总结; 3.召开结题会议,进行课题鉴定。
六、主要成果
➢ 报告 1、《微课的研究与应用》课题申请评审书 2、《微课的研究与应用》课题立项通知书 3、《微课的研究与应用》课题开题报告 4、微课教学情况调查报告 5、《微课的研究与应用》课题结题鉴定评审书 6、《微课的研究与应用》课题结题报告
2019年7月-10月
2.调查阶段
设计调查方案,开展实地调查,撰写 调查报告。
2019年11月-2019年12月
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研究 程
3.实施阶段
1. 制定课题研究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落实 课题研究活动,并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 反思,写好总结
2. 学习微课制作,深入钻研教材,制作学 科微课,建立微课资源库
3. 开展微课教学实践活动,探索微课在教 学中的应用,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不断 提升课题研究能力
六、主要成果
➢ 汇编、发表论文 1、《浅谈微课的建设与应用》 2、《农村中学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初探》 3、《借力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六、主要成果
➢ 专题论文 1、《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 2、《谈谈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 3、《乡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浅析——乡村中学信息技
➢ (3)行动研究法: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实践进行不 断的反思、诊断,从而发现问题,制定出科学解决问 题的方案,进而作出评价。
➢ (4)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系统总结, 以案例分析、成果展示或论文的形式成书面材料。
2019年5月-7月
过 五、研究 程
1.准备阶段
撰写课题申请书,成立课题组,学习 相关理论与操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4. 扎实做好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工作 5. 及时进行经验总结,撰写研究总结、论文
2020年1月-2020年5月
过 五、研究 程
4.成果展示阶段
1. 组织课题组教师开设公开课,展示微课教 学应用成果 2.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优秀成果 评选活动和“三优联评”活动 3.开设微课类讲座,推广研究成果
《微课的研究与应用》
课题结题报告
一、主要变更
➢ 课题组成员顺序变更:课题组成员顺序由 ➢ 课题结题时间变更:由2019.6变更为2020.6
二 研究内容
教师通过对微课设计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提高教师的微 课制作水平,建立学科微课资源库,实现对教学观念、教学 方式、教学风格的借鉴和迁移,优化教学,从而有效提升 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七、自我评价
➢ 1、教师教学观念得到更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提 升,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制作一节完美的微课一般包括精选题材、精细设计、 精准表达、精彩呈现等关键环节,而教师在设计制作 微课过程中要处理好这些关键环节,就必需具备良好 的学科专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微课设计其根本目 标就是教学优化,在移动学习迅速发展的当下,微课 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 结题集 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分类整理,汇编成集
七、自我评价
课题自开题以来,课题组成员能够认真、积极、 主动、创造性地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充分发挥个人智 慧和合作精神,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进行课题的 研究,并充分运用现有教学案例、设计、反思、课件、 网络等资源进行广泛与深入研究,了解“微课”的内 涵,研究微课的制作技术,探索微课应用方法。通过 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 成绩:
1.微课制作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工程培训,学习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的操作,观摩优 秀的微课作品,从而实现微课制作水平的提升。
2.教材知识点讲授优化研究。梳理归纳课文知识点,列出需 要讲解的知识点,制作微课,形成知识点讲解资源库。
二、研究内容
3.微视频应用途径和策略研究。对制作的视频的用途进 行研究,分析是适合预习、复习,还是作业指导,以确 定讲解视频的使用策略,形成使用建议。 4. “翻转课堂”理念创新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如何 对学生使用微视频和优化后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 理的评价。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对有关微课的文献资料作系统的归 纳,并作比较研究,从中筛选整理出有效的经验和理 论,开展专题研讨,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2)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问卷调查、测试、成员 集中讨论等手段,了解当前的“微课”教学的现状, 初步设计如何开展和研究“微课”教学的方法与方案。
术教学小感》 4、《过程性微课的意义及其课堂生成方法初探》 5、《“互联网+”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六、主要成果
➢ 专题讲座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2.《微课的建设与应用》 3.《课件内容的优化策略》
六、主要成果
➢ 微课、课件光盘 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所任教学科,设计制作的相关课件、 微课,刻录成盘。
七、自我评价
2、学生学习效率整体得到提高,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改 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提倡 以协作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基于问题学习等方式。
微课以视频片段为主要表现形式,各内容要素可通 过技术手段予以艺术组合,极大丰富了内容视听效果。 在学习情境创设、图文场景解说、动画直观播放、操 作示范演示等方面都优于传统单一元素的表达效果。 微课丰富的表现形式有效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并对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