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自然之道》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教案

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教案

四年级下册《自然之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自然之道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自然之道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懂得珍惜自然资源。

(3)培养学生学会从自然中汲取智慧,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自然之道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自然之道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自然之道。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自然现象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之道的重要性。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了解自然之道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 小组讨论(1)分组让学生讨论自己对自然之道的理解。

(2)邀请几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自然之道。

4. 观察自然现象(1)展示自然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自然现象背后的自然之道。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然之道的重要性。

四年级下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四年级下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四年级下语文《自然之道》教案四年级下语文《自然之道》教案(通用12篇)四年级下语文《自然之道》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抄写生字新词和两组需要比较的句子。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引出“道”1。

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

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

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

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

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

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

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

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2。

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

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2、认读生词: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小黑板展示,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3、名分段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在此环节上绝对不能走形式。

四年级语文下册《自然之道》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自然之道》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a.选择题:关于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句子。
c.简答题:请简述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自然观。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及时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知识点。
4.深入剖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之道的感悟,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作者通过观察小动物们的生活,领悟到了哪些自然之道?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和播放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
2.互动讨论,深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逐层递进,突破难点:针对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成语,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2.根据课文《自然之道》的生词、短语和成语,自编一个小故事,要求运用所学知识,不少于500字。
3.选择课文中的一个自然现象,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口头描述,并录制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4.家长参与作业:与孩子一起观察大自然,讨论并记录下你们的观察和感悟,促进家校共育。
作业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家长参与,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期待大家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自然之道》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自然之道》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自然之道》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课文名称:《自然之道》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现象。

(2)学会从生活中观察自然、体验自然,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懂得尊重自然规律,明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利用图片、实物等展示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学习工具,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现象。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自然现象背后的道理。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讲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及道理。

(2)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内容。

(2)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学生分享:评估学生在家长和同学面前分享所学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

4. 期中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自然景象的图片、视频或实物,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习兴趣。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优秀8篇)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优秀8篇)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优秀8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语言。

4、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感情。

5、能把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想法写下来。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有时好心也会办坏事。

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收到危害”这句话的意思,并体会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一、激趣导入;师;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自然界有着自然界不可改变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自然界法则的故事。

板书课题:14、自然界之道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新词1、要求:请大家自由读故事,借助生字表及字典读准字音。

2、提示:读正确的同学将课后的生字朋友的名字读一读。

3、激发兴趣:有信心接受挑战吗?(1)出示课件:(2)课件出示词语:提示:边读边思考:哪个词语的意思不懂。

4、提示:把词语送回到课文中,做到读流利。

带着生字新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5、谁愿意把你的朗读成果展示给大家?6、引导: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学习生字。

1、自由记忆字形。

2、谁来把你最好的记字方法展示给大家?3、激发兴趣:让我们为他们找找朋友吧!4、引导:观察每个生字,你觉得在写的时候哪些字的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四、讲一讲身边违反自然界规律的故事同孩子们一起分享。

五.布置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朗读课文,通顺流利。

书写本课生字并组词语,看谁写得漂亮、组得多!抄写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文本分析:这篇课文用实实在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打动人的故事。

这件事告诉我们:爱护动物就要了解它们,了解自然法则,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

四年级下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四年级下语文自然之道教案

四年级下语文《自然之道》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自然之道》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展示课文《自然之道》。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自然之道》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第三章:词汇学习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课文《自然之道》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培养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和练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汇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

第四章:阅读理解4.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自然之道》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4.2 教学内容设计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解决问题。

第五章:写作练习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运用课文《自然之道》中的词汇和短语进行写作。

5.2 教学内容设计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引导学生通过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短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第六章:口语表达6.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帮助学生运用课文《自然之道》中的词汇和短语进行口语表达。

6.2 教学内容设计口语表达题目,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引导学生通过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短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第七章:小组讨论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自然之道》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7.2 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设计讨论题目,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八章:课堂互动8.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自然之道》的内容。

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精选8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精选8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精选8篇)四年级下册语文《自然之道》教案1这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作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这就是自然之道。

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紧抓“道”字,做了如下设计。

一、导入,引出“道”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

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

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

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

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

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

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

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

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二、学文,领悟“道”1、预习质疑:通过预习,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说出在预习课文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同伴在小龟遇到危险时很焦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到大海会害了小龟,可他却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2、筛选问题:上述问题哪一个最有研究价值?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在学生提出了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讨论与交流。

)3、读书释疑:(1)指名读书。

指几名学生朗读课文,主要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便于作教学指导。

(2)组内讨论: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向导明知道那样做会害了小龟,可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3)汇报交流:引导朗读、读中感悟自然之道。

四年级《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七篇

四年级《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七篇

四年级《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七篇四年级《自然之道》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搜集大自然的启示故事一.问道文题1.道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什么意思?2.平时父母怎么讲道理?本文作者也通过一个故事讲道理,从故事中明白一个道理,对故事有什么要求?(板书:关注细节)二.问道文章1.复习读词语。

2.故事中哪几个自然段藏着自然之道?(4.8自然段)三.悟道细节(一)学第4自然段。

1.出示4自然段,自由读,道藏在哪儿?(藏在对话细节里)问:我们为什么着急甚至呼喊?向导为什么若无其事?为什么向导不坚持自己的想法?2.分角色读。

(二)学第8自然段。

1.出示8自然段。

2.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自由读8自然段。

你此时心情怎么样?道藏在哪儿?有感情读向导说的话。

文章所说的自然之道是什么。

如果我们早知道这个道,会怎么说怎么做?3.学5-7自然段。

大家之因此有这样的体会,就全靠作者的描写。

作者为了让大家记住这个教训,对这个惨痛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⑴自由读5-7自然段,哪些让你过目难忘,给你心灵震撼,或许一个词,一个句,一段经历。

⑵这些都是正面描写,明确提出反衬的写法。

出示:食肉鸟的欢乐与小海龟的惨状对比。

四.说道出文1.本文的自然之道是什么呢?(板书:不违背自然的规律)2.说你了解的跟自然之道有关的故事。

3.文章怎样才能让读者明白故事讲述的道理呢?总结写法。

五.道出细节。

树上,蜗牛爬得慢极了,我蜗牛摔下来了。

板书设计:自然之道不违背自然规律细节描写反衬四年级《自然之道》教学设计2一.导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自然之道》板书题目,你是怎么理解自然之道的“道”的?预设:学生能回答的:自然之道就是自然中存在的道理。

自然之道就是自然中存在的规律。

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是有自己的规律的。

师:你们理解的很好,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的确都有他自己的规律。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自然之道呢?同学们都进行了课前的预习,通过预习,你都读懂什么了?还有哪些不懂的?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然后小组长带领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自然之道》教案
Lesson 9 the way of nature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自然之道》教案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
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
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
思想情感,丰富见闻。

德育目标: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激发探究
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通过本文的教学,学
生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
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
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
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

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

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
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
“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
“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

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

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
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
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四、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