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7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高频题型 (14)

《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高频题型 (14)

一、选择题常考重难点1.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四大悲剧《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五大历史剧《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单刀会》《渑池会》。

2. 元杂剧剧本由折、楔子和题目、正名组成,其主体部分是折和楔子,元杂剧以折为单位3. 郑廷玉以其讽刺喜剧《看钱奴》在元初剧坛和中国戏曲史上享有盛誉。

4. 白朴:《裴少俊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5.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白朴的代表作。

6. 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与花李郎等合撰)、《西华山陈挎高卧》。

马致远以神仙道化剧著称,他的神仙道化剧,以劝人出家归隐、寻找脱离红尘的世外仙境为主旨。

《西华山陈抟高卧》,是元代神仙道化剧的代表作之一。

7. 郑廷玉,今存杂剧5种:《看钱奴》、《忍字记》、《金凤钗》、《后庭花》、《疏者下船》。

8. 郑光祖,《倩女离魂》是其代表作。

9. 乔吉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王实甫并列,号称“元曲六大家”。

10. 《东堂老》是秦简夫杂剧的代表作。

11. 王实甫:由金入元,擅长写儿女风情戏,创作杂剧14种,仅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12. 李好古《张生煮海》:演述书生与龙女的婚恋故事,现实的虚幻,具有神仙道化剧的出世倾向。

13. 王和卿作品风格“滑稽挑达”。

二、名词解释常考重难点14.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金入元的文人。

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三、简答论述常考重难点15. 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

元曲四大家六大家与七大家

元曲四大家六大家与七大家

元曲四大家六大家与七大家风格相近、成绩卓著、具有历史性影响的元曲家成为大家,那么元曲应是几大家呢本文为大家介绍元曲四大家六大家与七大家,欢迎阅读了解。

在中国文学史上,对卓有成绩的人群,往往冠以大家或并称,如:汉朝的“建安七子”,魏晋的“竹林七贤”,“唐宋八大家”,宋朝的“苏门四学士”,明朝的“前七子、后七子”,清朝的“扬州八怪”,“清末四大家”等。

这些并称,是对某一领域风格相近、成绩卓著、具有历史性影响的一些人的赞誉与尊称。

“元曲四大家”之说,首出元周德清之口。

周德清(1277-1365)在《中原音韵自序》称: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

……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韵共守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字畅语俊,韵促音调。

首次提出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四人,为曲界之最著成绩者。

周德清对元曲和元曲理论有精到研究,是元曲理论大师,又是元朝本朝人,其评价自然可信。

二百余年后,明代戏曲理论家何良俊(1506-1573)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朴为四大家。

(《曲论》)这里提出了“四大家”概念,。

何良俊是戏曲理论家,曾邀请曲师顿仁与之研讨戏曲音律, 他的戏曲理论对万历年间以沈璟为首的吴江派甚有影响。

他的戏曲理论见《四友斋丛说》,后人辑为《何元朗论曲》。

这样人对元曲大家的概括,自然很有分量。

“元曲四大家”之说,始浮出水面。

这种概括,为什么漏掉一个人才王实甫王实甫以剧作成就了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

《西厢记》是元杂剧中最宏伟、最优美,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杰出的剧作之一。

作者王实甫也因之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最有名的剧作家之一。

元代宫大用在剧中就誉《西厢记》为《春秋》。

明人贾仲明补写《录鬼簿》所列前期诸曲家吊词,在王实甫名下也冠以“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的美誉。

至此,人们不禁有了疑问:为什么元曲四大家就数“关、马、郑、白”,而没有王呢明代何良俊对王实甫的评价也很高,他说:“王实甫才华丽赡,真辞家之雄。

白朴《越调·天净沙》原文及其翻译

白朴《越调·天净沙》原文及其翻译

白朴《越调·天净沙》原文及其翻译白朴自幼聪慧,记忆过人,精于度曲。

与关汉卿,王实甫(另一说为郑光祖),马致远等人并称元曲四大家。

越调·天净沙·春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②,扬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③。

越调·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④,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翻译:越调·天净沙·春山绿了,阳光暖了,吹起和煦的春风。

楼阁上少女凭栏眺望,高卷起帘栊。

院子里杨柳依依,秋千轻轻摇动,院外有飞舞的春燕,啼喈的黄莺,小桥之下流水潺潺,落花飞红。

越调·天净沙·秋遥看天际那一抹红霞,一座村庄孤独的坐落在夕阳下.那轻淡的烟雾下,只见几只受冻的乌鸦。

想起白天飞行着的鸿雁.飞翔着,飞翔在着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中注释:①越调:十二宫调之一,天净沙是它的曲牌之一。

②帘栊:窗户上的帘子。

李煜《捣练子》:“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③飞红:落花。

④一点飞鸿影下:秋雁从天空飞过,影子揣投在了地上。

⑤古道:古老的驿路。

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张炎《念奴娇》词:“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⑥断肠人:指飘泊天涯、百无聊赖的旅客。

作者生平:章培恒《中国文学史》第六编第一章第四节:白朴(1226—1316)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

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一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士,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

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

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交往甚好。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

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

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故事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课文翻译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注释: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以观沧海:以,来。

沧海,即大海,这里指渤海。

水何澹澹:何,起强调作用,可译为“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译文:向东伐乌桓时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原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注释:丛生、丰茂:都是指树木、草木长势旺盛。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

洪波:巨大的波涛。

译文: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若:好像。

其:代词,代大海。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译文: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庆幸得很,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四、问题解疑1、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象。

[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元曲四大家(1) [元曲四大家]关于元曲的简介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以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格式要求。

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

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曲牌”中,哪一首字数最少的为标准定格)。

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与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元曲以支曲为单位,不像词有两叠、三叠或四叠。

但是,它不仅有带过曲、重头、集曲等小令的变体和复杂多变的套曲,还有除正常格调以外的多种俳体。

其体式的多样,更增强了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元曲散佚不少,现在流传下来的散曲,据隋树森《全元散曲的辑录》,有名姓可考的作者200余人,小令有3800多首,套曲400多套。

这与唐诗、宋词的数量实在相差甚远,但其题材和内容并不逊于唐诗,比之宋词则更加广泛深刻。

元曲的兴起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

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

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

古代文学重点

古代文学重点
玄奘弟子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出现的西游取经故事;
唐代后期及五代时期散见在各种记载中的西游取经故事;
敦煌石窟中的唐僧取经壁画;
南宋说话本(通说如此。其实也许是唐代俗讲底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南宋泉州孙悟空雕像;
山西宋元时期唐僧取经队戏;
元代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贤杂剧《西游记》及其他取经戏;
4,太和正音谱:.明初朱权重要的戏曲理论著作北杂剧曲谱是《太和正音谱》。
5,角色分类:末旦净杂,末扮男性,主角为正末,旦扮女性,主角为正旦,净扮刚猛,滑稽或顽劣之人,杂是末、旦、净之外角色的统称。
6,明末冯梦龙编创的“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
7,二拍:是明代作家凌濛初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2.“临川四梦”是作者以戏剧形式表现出自己对人性、人生极其意义的思考。汤显祖所重的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真情”,二是“矫情”。“临川四梦”中的前二梦写的上男女青年的爱情,表现“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则写士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沉浮,意在劝戒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
3.《牡丹亭》是“临川四梦”影响最大,并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一部传奇。
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2,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3,一人永占:包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一捧雪》写明代“伪画致祸”的故事。《人兽关》写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永团圆》讽刺势利的小人。《占花魁》反映了作者的庸俗思想。四部作品是李玉的代表作。
叙事的第三板块是第十四回到第一百回,叙述玄奘西行取经途中,先在五行山下救出悟空,并收为徒弟;依次再收下白龙马、猪八戒、沙和尚,一路历尽艰险,擒妖捉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的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四)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四)练习题

第六编元代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元曲四大家"是指()①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②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③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④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郑光祖2、《窦娥冤》中揭示出产生窦娥悲剧的根本原因是()①高利贷的残酷剥削②张驴儿之流为非作歹③桃杌之辈贪脏枉法④天地(即社会)的黑暗腐败3、赵盼儿这一戏剧人物见于()①《拜月亭》②《调风月》③《救风尘》④《望江亭》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是《西厢记》中交口称赞的一支曲子。

其中"晓来谁染霜林醉"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①比喻②拟人③借代④夸张5、"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大小车儿"是指()①大车②小车③大大小小的车④不大不小的车6、李千金这一戏剧人物见于()①《墙头马上》②《梧桐雨》③《汉宫秋》④《拜月亭》7、有"曲状元"之称的元曲作家是()①关汉卿②王实甫③白朴④马致远8、《赵氏孤儿》的作者是()①高文秀②康进之③纪君祥④杨显之9、《赵氏孤儿》中刻画最突出的一个英雄形象是()①赵朔②程婴③韩厥公④孙杵臼10、《倩女离魂》的作者是()①乔吉②宫天挺③秦简夫④郑光祖11、在元末四大传奇中成就最高者是()①《荆钗记》②《白兔记》③《拜月亭》④《杀狗记》12、[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①白朴②张养浩③刘时中④睢景臣13、元散曲作品流传最多的作家是()①马致远②白朴③张可久④乔吉14、元代有一位散曲作家曾创作了两套[端正好]《上高监司》,反映了现实内容,扩大了散曲的题材范围。

这位散曲作家是()①马致远②刘时中③白朴④睢景臣15、元散曲作家睢景臣的代表作是()①[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②[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③[正宫·端正好]《上高监司》④[般涉调·耍孩儿]《借马》16、相比较而言,元诗"四大家"成就最高者是()①虞集②杨载③范梈④揭傒斯17、其诗号称"铁崖体"的诗人是()①刘因②揭傒斯③王冕④杨维桢18、高度赞扬杂剧作家光辉业绩的散文作品是()①刘因《辋川图记》②虞集《尚志斋说》③钟嗣成《录鬼簿序》④李孝光《大龙湫记》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戏剧人物见于关汉卿作品中的有()①张驴儿②惠明③赵盼儿④李千金⑤谭记儿2、下列戏剧人物属于关汉卿作品中的正面人物有()①赵盼儿②赛卢医③谭记儿④葛彪⑤鲁斋郎3、下列戏剧人物属于关汉卿作品中的反面人物有()①周舍②葛彪③张珪④鲁斋郎⑤杨衙内4、西厢故事流传演变经历的三个重要阶段是()①唐元稹《莺莺传》②宋秦观歌舞曲《调笑转踏》③宋赵令畤鼓子词《商调·蝶恋花》④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⑤元王实甫《西厢记》5、红娘的性格特点是()①聪明机智②勇敢泼辣③温柔多情④富有正义感⑤内心炽热而外表矜持6、下列剧作属末本戏的有()①《李逵负荆》②《望江亭》③《汉宫秋》④《墙头马上》⑤《赵氏孤儿》7、下列剧作属公案剧的有()①《赵氏孤儿》②《陈州粜米》③《蝴蝶梦》④《单刀会》⑤《汉宫秋》8、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是指()①《拜月亭》②《西厢记》③《墙头马上》④《汉宫秋》⑤《倩女离魂》9、马致远()①是元朝著名的戏剧家和散曲作家②是明朝著名的戏剧家和散曲作家③他在杂剧《汉宫秋》中通过对王昭君形象的刻画,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④他的散曲[天净沙]《秋思》被人们称作"秋思之祖"⑤他的散曲只是反映了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没有积极意义10、《李逵负荆》是一部()①悲剧②喜剧③爱情剧④公案剧⑤水浒戏11、《陈州粜米》中的主要戏剧人物有()①杨衙内②杨金吾③刘得中④张憋古⑤包拯12、元末四大传奇是指()①《拜月亭》②《白兔记》③《琵琶记》④《荆钗记》⑤《杀狗记》13、下列戏剧人物属《琵琶记》中的有()①李三娘②赵五娘③牛小姐④蔡伯喈⑤王尚书14、元代后期最有代表性的散曲作家是()①张养浩②张可久③刘时中④睢景臣⑤乔吉15、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有()①关汉卿②睢景臣③汤显祖④王实甫⑤张养浩三、填空题1、元曲包括和。

元明清诗词

元明清诗词

元明清诗词
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关汉卿
二三点露滴如雨,六七个星犹在天——图帖睦尔《途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王实甫《西厢记》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高明《琵琶记》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高明《琵琶记》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李开先《宝剑记》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施耐庵《水浒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罗贯中《三国演义》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冯梦龙《警世通言》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吴承恩《西游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窦娥冤》的结构特点:戏剧矛盾高度集中,剪裁精当; 戏剧情节紧凑而多变。

第一折立刻进入了戏曲冲突,第一折前头一小场,先写了张驴儿父子救下了蔡婆婆, 赶走了赛卢医, 就引起了戏剧冲突的发端了,正面的蔡婆婆,反面的张驴儿父子已经 出现。紧接着蔡婆把无赖引入了蔡家,就是窦娥出场。窦娥一出场,戏剧冲突就相当 激烈,因为她无法接受张驴儿。这是第一折,等于戏剧冲突的发端。 第二折立刻进入了戏剧冲突的展开和高潮的部分。第二折有两场,第一场是张驴儿买 了砒霜,放到羊肚汤里头,毒死了他的父亲,然后嫁祸给窦娥,窦娥愿意官了,不愿 意私了。第二场就写到官府上去,窦娥屈打成招,被判处死刑。戏剧冲突趋向了高潮, 这种高潮咱们一般叫做逻辑高潮。 第三折就是一个情感高潮,表现发生了这件事以后,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怎样感天动 地,就在这第三折。第四折是个结局。 结构完整,情节的发生、发展;两个高潮,逻辑高潮和情感高潮,最后到了结局。

《窦娥冤》的戏剧冲突
1、窦娥与婆婆的冲突

第一折初闻消息:“怕没有贞心儿自守”,“你岂不知羞” 第二折婆婆与张老头“举案齐眉”:“可悲可耻,妇人家 直恁的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 第二折“官休”与“私休”:“我一马难将两鞍鞲,想男 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 “我至死不与你做媳妇,我情愿和你见官去”。 对簿公堂
例如:赛卢医上场诗: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 张驴儿父子与蔡婆的一段对话: 〔张驴儿云〕爹,你听的他说么?他家还有个媳妇哩。救了他性命,他少不得 要谢我,不若你要这婆子,我要他媳妇儿,何等两便?你和他说去。
〔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无丈夫,我无浑家,你肯与我做个老婆,意下如何?
〔卜儿云〕是何言语!待我回家多备些钱钞相谢。 〔张驴儿云〕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赛卢医的绳子还在,我仍旧勒死 了你罢。
表现了一定的爱情理想:称心、可意、相知。
赵盼儿,是一个才貌双全的优秀的下层妇女形 象,她不计前嫌,搭救宋引章,颇具英豪狭义 之气;而藏匿真休书,表明她具有丰富的生活 和斗争经验;以弱势群体的下层人物战胜有钱 有势的周舍,标明了下层人物的大智大勇。
《望江亭》
(1)情节
第一折,谭记儿年轻守寡,常常去清安观。白士中赴任 潭州,顺路探望清安观主白姑姑。与谭记儿邂逅,经过 撮合,白士中与谭记儿结为夫妇。 第二折,权毫势要杨衙内贪恋谭记儿的美貌,一心要占 为己有,于是设计陷害白士中。他在皇帝面前诬陷白士 中贪花恋酒,不理公事。昏庸皇帝便赐给他势剑金牌, 差他前去潭州取白士中首级。在面对家破人亡的威胁之 时,谭记儿挺身而出,决定只身抵挡。
2、窦娥与张驴儿父子的冲突


3、窦娥与桃杌太守的冲突 第二折:太守上场:“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 银。„„但来告状的,就是我的衣食父母”。

太守审问:“人是贱虫,不打不招。” 窦娥:“不由我不魄散魂飞。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 捱千般拷打,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 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 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争到头竞到底!”
三桩誓愿以昭显冤屈(第三折)

(3)对传统道德的信仰冲突

贞:“我不肯顺他人,倒着我赴法场;我不肯辱祖上,倒把 我残生坏”(第四折鬼魂向父亲申诉)

孝:“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第四折窦 天章堂审) 最后,全剧的矛盾冲突通过窦天章为窦娥平反这种特殊形式解 决。这是作者乃至当时广大人民的愿望的寄托,使正义得到 伸张,邪恶受到惩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蝴蝶梦》

故事情节:中牟县农民王老汉到长街买纸笔,路遇皇亲葛 彪骑马出游,无理责怪王老汉冲着马头,就把王老汉活活 打死。王老汉的三个儿子寻找葛彪论理,又将葛彪打死。 兄弟三人被押解开封府。包公审理赵顽驴偷马案后伏几而 入睡,梦见一只大蝴蝶救起坠入网中的两只蝴蝶,却不救 入网的另一只小蝴蝶。醒来正好审理王家三兄弟打死葛彪 一案,三兄弟都把打死葛彪的罪名揽在自己的身上。包公 判老大、老二抵命,王母都反对,因为老大老二是已故丈 夫前妻的儿子,判小儿偿命,王母却沉默了。最后,包公 使用了移花接木的掉包计,将赵顽驴顶替杀人罪犯,救出 了王家三兄弟。
窦娥形象


发展过程: 严守妇道的善良的普通妇女→具有强烈反抗精 神,敢于痛斥官府、控诉天地的女性 贪赃枉法的现实对她的教育是转折点。
窦娥的善良和孝顺主要表现在对已死的丈夫和 蔡婆的关系上;刚强和反抗精神主要表现在与 张驴儿和太守的关系上。

《窦娥冤》的艺术成就


1、它的悲剧的审美价值 一个善良女子惨遭刑法,最终屈死的命运(“悲戚”); 女子以自己悲惨遭遇回击强大的制度(“悲壮”) 2、语言直白而有意蕴;口语化、个性化都很突出。

4、窦娥内心的意志冲突
(1)安于现状与否的冲突: “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催人泪的是锦烂漫花枝横 绣闼,断人肠的是剔团圞月色挂妆楼。长则是急煎煎 按不住意中焦,闷沉沉展不彻眉尖皱;越觉的情怀冗 冗,心绪悠悠。”(第一折)

“我将这婆侍养,再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 (第一折)
(2)对天地鬼神的信仰冲突: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通五音 六律滑熟……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 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我也会围棋、会蹴踘、 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 会双陆。……(【南吕· 一枝花】《不伏老》套曲)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 (《 析津志· 名宦传 》)


长期生活在瓦舍勾栏之中,学会了许多民间伎 艺,博学多才,蔑视世俗礼教,洒脱不羁,反 对封建传统束缚,敢于向世俗抗争的战斗精神。 关汉卿还表现出对社会的强烈关怀,对于社会 中弱小的受压迫者的同情和赞颂。




多产作家,据《录鬼簿》著录共作有62种杂剧, 多已佚失,全本流传下来的仅18种,大致分为 三类: 一是以满腔的悲愤控诉和鞭挞现实社会黑暗的 作品,《窦娥冤》 二是热情赞美惩罚丑恶势力的机智勇敢的女性 作品,《望江亭》和《救风尘》 三是歌颂历史英雄人物,曲折表达现实感受的 作品,《单刀会》
《窦娥冤》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的代表 作之一。

“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 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 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 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其最有悲剧之情 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 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斗虾蟆】空悲戚,没理会,人生死是轮回。感着这 般病疾,值着这般时势;可是风寒暑湿,或是饥饱劳 役;各人症候自知。人命关天关地;别人怎生替得, 寿数非干今世。相守三朝五夕,说甚一家一计。又无 羊酒段匹,又无花红财礼;把手为活过日,撒手如同 休弃。不是窦娥忤逆,生怕旁人议论。不如听咱劝你, 认个自家悔气,割舍的一具棺材停置,几件布帛收拾, 出了咱家门里,送入他家坟地。这不是你那从小儿年 纪指脚的夫妻,我其实不关亲无半点凄惶泪。休得要 心如醉,意似痴,便这等嗟嗟怨怨,哭哭啼啼。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此一曲直是宾白,令人忘 其为曲” 3、人物性格刻画,写出了窦娥性格的发展变化
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写窦娥赴法场时,充分认 识到官府的黑暗,升华了她的反抗精神。在临 刑前,她发下三桩誓愿:一是一腔热血都飞在 白练上;二是六月飞雪;三是楚州亢旱三年。 结果一一实现。
第四折,窦天章官拜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窦娥 冤魂前来父亲面前诉冤,窦天章为之昭雪。
窦娥悲剧命运的原因
高利贷的剥削打开窦娥悲剧的序幕 流氓地痞的横行霸道是造成窦娥悲剧的第二个原因 官府吏治的黑暗是造成窦娥悲剧最主要原因 ※贞节:第二折面对张驴儿药死“公公”的威胁:“我一马难将两 鞍鞲,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 得”;第四折鬼魂向父亲申诉“我不肯顺他人,倒着我赴法场; 我不肯辱祖上,倒把我残生坏”; ※善良:第二折拷打婆婆“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我若是 不死,如何救得你”;第三折行刑前绕道避开婆婆; ※孝顺:第一折“我将这婆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 口”;第四折窦天章堂审:“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 的胚胎”。
剧情
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楔子写窦娥因为 父亲窦天章借了高利贷,只好被抵押给蔡婆作童养媳。
第一折,写十三年后,窦娥丈夫已去世,窦娥成为年轻寡妇。与蔡婆相 依为命。一次,蔡婆外出向赛卢医讨债,赛卢医将蔡婆骗到一个僻静 处企图将她勒死。在危急关头,被泼皮张驴儿父子撞见,救了她的命。 张驴儿为了霸占家产以及两个女人,来到蔡婆家,要挟窦娥嫁给自己, 蔡婆嫁给其父。蔡婆勉强答应,窦娥坚决不从。 第二折,张驴儿趁蔡婆生病,要挟赛卢医卖给他毒药,然后把毒药下在 蔡婆想吃的羊肚汤中。不曾想,羊肚汤却被张驴儿父亲吃了。于是, 张驴儿把毒死其父亲的罪行嫁祸于窦娥,威胁窦娥如果私了,就嫁给 他;否则就告到官府。窦娥对官府存有幻想,宁愿见官以明清白。在 官府,窦娥遇到糊涂官,受尽酷刑,但窦娥绝不屈服。但为了让相依 为命的婆婆免于惨无人道的酷刑,只得屈招,因而被判死刑。

“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休!莫不是前世里 烧香不到头?这前程事一笔勾。”(第一折)

“有日月朝暮显,有山河今古监。天也不把清浊分辨,可知道 错看了盗跖、颜渊?有德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 延。天也做得个怕硬欺软,不想天地也顺水推船。地也,你不 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空教我独语独 言。”(第三折)
关汉卿
生平行事
关汉卿,大都人,号已斋叟,在太医院 任职,生于金代末期,卒于元成宗大德 年间或稍后。“玉京书会”的“才人。 籍贯: 《录鬼簿》:大都人(北京) 《元史类编》:解州人(山西) 《祈州志》:祁之悟仁村(河北安国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