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课后作业

合集下载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第15章p区元素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第15章p区元素

P区元素(1)1.试用分子轨道理论描述下列各物种中的键、键级和磁性(顺磁性、逆磁性)和相对稳定性。

(1)O2+(二氧基阳离子)(2)O2(3)O2-(超氧离子)(4)O22-(过氧离子)解:见下表物种分子轨道键键级磁性相对稳定性O2+KK(σ2s)2(σ2s*)2(σ2p)2(П2p)4(П2py*)11( П2pz*)0一个σ键一个二电子П键,一个三电子П键2.5 顺依次减小O2KK(σ2s)2(σ2s*)2(σ2p)2(П2p)4(П2py*)1( П2pz*)1一个σ键二个三电子П键2 顺O2-KK(σ2s)2(σ2s*)2(σ2p)2(П2p)4(П2py*)1( П2pz*)1一个σ键一个三电子П键1.5 顺O22-KK(σ2s)2(σ2s*)2(σ2p)2(П2p)4(П2py*)1( П2pz*)2一个σ键 1 逆2. 重水和重氧水有何差别?写出它们的分子式。

它们有何用途?如何制备?答:重水:D2O;重氧水: ;重水是核能工业常用的中子减速剂,重氧水是研究化学反应特别是水解反应机理的示踪剂。

3. 解释为什么O2分子具有顺磁性,O3具有反磁性?答:根据O2分子的分子轨道式KK(σ2s)2(σ2s*)2(σ2p)2(П2p) 4(П2py*)1( П2pz*)1分子中两个П2p反键轨道各有一单电子,因此它具有顺磁性。

在O3分子中,每个氧原子各用一个P轨道组成一个成键П轨道,一个反键П轨道,一个非键П轨道,其中4各P电子,两个进入成键П轨道,两个进入非键П轨道,П键键级为一,分子没有成单电子,所以分子具有反磁性。

4.在实验室怎样制备O3?它有什么重要性?5.答:在实验室里制备臭氧主要靠紫外光(<185nm)照射氧或使氧通过静电放电装置而获得臭氧与氧的混合物,含臭氧可达10%。

臭氧发生器的示意图见图13-10。

它是两根玻璃套管所组成的,中间玻璃管内壁镶有锡锚,外管外壁绕有铜线,当锡箔与铜线间接上高电压时,两管的管壁之间发生无声放电(没有火花的放电),02就部分转变成了036.7.油画放置久后为什么会发暗、发黑?为什么可用H2O2来处理?写出反应方程式。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0
950 1010 y
图16-3(a)
0
950 993
y
图16-3(b)
(2)假设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货币需求不变,由L=M 的条件易得LM′的方程:y=850+20r 与〔a〕、〔b〕 中的IS方程联立,可求得各自新均衡点的均衡收入和 利率〔如上图〕:
〔a〕r = 8,y = 1010; 〔b〕r = 7.1,y =992.9
〔2〕货币供给增加至220亿美元后,由L=m,得 0.20y=220,即y=1100
此即新的LM曲线,即LM曲线向右移动100单位
容易求出新均衡点E,对应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y=1100,r=4
又易得,c=100+0.8yd=980亿美元,i=140-5r=120 亿美 元。
r LM LM′
8E
4E′
〔3〕为什么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LM曲线移动量?
解:〔1〕L=0.20y,m=200,根据L=m的均衡条件,易得LM 方程:Y=1000
c=100+0.8y,i=140-5r,根据y=c+i的均衡条件,易得IS方 程:y=1200-25r
如以下图所示,LM曲线垂直于轴,易知均衡收入和均衡 利率分别为1000亿美元和8%。
〔1〕试求图〔a〕和〔b〕中的均衡收入和利率;
〔2〕假设货币供给增加20亿美元,即从150亿美元增加 到170亿美元,货币需求不变,据此再作一条LM'曲线 ,并求图〔a〕和〔b〕中IS曲线与这条LM'相交所得 均衡收入和利率;
〔3〕说明哪一个图形中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利率下 降更多些,为什么?
解: 〔1〕解方程组 〔a〕 y= 750 + 20r
11、某两部门经济中,假定货币需求为L=0.20 y,货币 供给为200亿美元,消费为c=100亿美元+ 0.8yd,投 资i=140美元 - 5r。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5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 (2)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5章第1节动物运动的方式 (2)

【课后练习】
13.以下对动物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中生活动物都是依C靠鳍来运动 B.行走是人特有的运动方式 C.蝗虫的运动方式有跳跃、飞行、爬行 D.当行走快速时,就称为奔跑
【课后练习】
14.如图示几种鸟类的足,请指出善于行走奔
跑生活(如鸵鸟)和善于游泳生活(如鸭)的
鸟的足分别是( )
【自主预习】
绝大多数鱼身体呈 纺锤 形减少摩擦,有
成对的 胸鳍 和腹鳍 ,有助于维持平衡,还有 发达的尾部和尾鳍 。
3.爬行 、行走 、跳跃 等是适应陆地环境 的运动方式
爬行:依靠 肌肉收缩 或者 附肢的运动 把贴 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的运动。 行走:通过四肢的 交替前伸 和 后蹬使整个
身体向前运动。
【合作学习】
探究一.动物的运动方式及意义
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在长满青草和开有小花的山坡上, 一边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一边品尝着清香可口的小草。它 不时地移动着身体,走到最嫩的小草旁。突然,可爱的小 精灵发现天空中一只老鹰迅速向下飞来,它飞快地向坡那 边的林子里跑去。小白兔拼命地奔跑着,越过小沟,老鹰 迅速地飞着、追着。小白兔终于躲进了林子,老鹰灰溜溜 地飞走了。敌情解除后,小白兔发现林子那边的草长得更 茂盛,花开的更艳丽,又自由地在这边草地上快活地舞蹈 着。
(一)动物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1.绝大多数动物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位置;动 物的生活环境大体上可分 水 、陆地 、 空中 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 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 相适应的现象。 因此,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二)动物的运动方式 1.游泳是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 水母靠伞部的伸缩进行漂浮 运动,也可靠伞部 的缩伸进行 倒退运动,乌贼靠漏斗和腕进行 快速的 倒退运动。

电工第六版课后答案第15章秦增煌

电工第六版课后答案第15章秦增煌

1525晶体管放大电路图如图 15.01 (a )所示,已知 Ucc=12V, Rc=3k Q, RB=240k Q ,晶体 管的B=40o (1)试用直流通路估算各静态值 IB,IC,UCE; ( 2)如晶体管的输出特性如图 15.01 (b )所示,试用图解法作出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的电压各为多少?并标出极性。

;(3)在静态时(ui=0 )在C1和C2上C +U CC *J解:(1)如图(a )所示的直流通路:CiJ咛 一||—II B FTC1,C2上的电压极性标在原图。

由 IB= Ucc-UBE=12-O.7=50X1ORB 240Ic= B ib=40x50=20mA UCE=Ucc-lcRc=12-2x3=6v o (2)由输出特性作出直流负载线UCE=Ucc-lcRcA=50 卩 A已知:Ic=0 , UCE=12V,UCE=to Ic=Ucc=12=4mARc 3过(0, 12), (4, 0)两点,于是可作如图(b )所示,即为直流负载线。

由图可知 IB=50 BA 时,0点(2, 6),即 Ic=2mA UCE=6v (3)静态时,Uc1=UBE,Uc2=UCE=6V 极性在原图(a )中。

15.2.6在图中,LL=10V ,今要求 U E =5V,I c =2mA 试求R 和R 的阻值。

设晶体管的B =40。

解:由于 U E = U cc - I c R?LT CD —npE ID —5 由于 I c = B I B ,I B ==l c = =50□ Ar^JCec-UEERB=二=200k'-15.2.7在图15.02中,晶体管是 PNP 型锗管。

(1) Ucc 和C1, C2的极性如何考虑?请 在图上标出;(2)设Ucc=-12v,Rc=3千欧姆,B =75,如果要将静态值Ic 调到1.5毫安,问 RB 应调到多大? ( 3)在调整静态工作点时,如不慎将 RB 调到0,对晶体管有无影响?为什么?通常采取何种措施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0 ----------------- - ----------------- -0解答:(1)PNP 三极管的电源极性和NPh 型三极管相反,故电容C1和C2极 性也和15.25中所示相反,用-或者+ 标明在图15.25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 第15章 人类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圣才出品】

马克思主义哲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 第15章 人类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圣才出品】

第15章人类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1.怎样理解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答: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是不可分割的。

人追求自由的过程,也就是人的发展过程;自由的不断实现,也就是人的不断发展。

要推进人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1)自由和必然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矛盾。

①自由是标示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

客观必然性是人的自由的外在的制约因素。

人的存在,是指人的生命存在,包括肉体的存在与生命意义的存在;②自由与必然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永恒动力。

(2)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与对世界的改造。

①人的自由是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为、自主的状态。

②必然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与对世界的改造。

a.自由根据对必然的认识展开对世界的改造。

从必然走向自由,必须是在认识必然之后,自觉地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它来能动地改造世界,获得自由;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统一于人的实践创造过程之中;c.在对待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上,要处理好自由与选择的关系和主体尺度和客体尺度的关系。

2.怎样理解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答:人的发展是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

(1)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必须使每个人都得到自由发展。

个人发展是指摆脱阶级对立的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必须使一切人得到自由发展。

只有在真正的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条件和可能。

①每个人不是特定阶级的成员,而是作为社会的个人,每个人都是平等、自由的;②实现个人自由发展的各种条件置于全社会的控制之下,每个人都可以在联合体内获得完全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从而实现其自由。

(3)人类发展与个人发展并不完全一致。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在总的方向上离不开人类整体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人的自由发展依赖于社会发展,也取决于人自身的努力。

3.为什么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答: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课后习题课件 第15章 教材习题课件15

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课后习题课件 第15章 教材习题课件15

∴ x=15.
E
即∠EDC= 15°.
B
D
C
8. 已知:如图,AD是△ABC的中线,∠1=2∠2.
CE⊥AD,BF⊥AD,点E, F为垂足. 求证:
EF=BD .
A
解:∵∠1=2∠2,∠1+∠2=180°, E
∴∠1=120°,∠BDF=∠2=60°.
12
又∵CE⊥AD,BF⊥AD, B
D
C
F
∴∠CED=∠BFD=90°,
∴∠A=∠B=∠C,AB=BC=AC.
∵AF=BD=CE,
∴AB-AF=BC-BD=AC-CE,B
D
E C
即BF=AE=CD. 在△BDF与△AFE中,A
BF AE,(已证)
∵ B A,(已证) BD AF ,(已知)
F E
∴△BDF≌△AFE.(SAS) B
C
∴DF=FE. 同理可得DF=DE,
∵∠ABC=∠ACB=15°,∴∠CAD=30°,
∴在Rt△ACD中, CD= 1AC=a.即腰上的高为a. 2a A
D
2a
2
B
C
10. 已知:如图,点E,F分别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BC,CA上,BE=CF,AE与BF交于点G.
求∠AGF的度数 .
A
解:∵△ABC为等边三角形,
∴AB=BC,∠ABE=∠BCF=60°.
和△CBN是等边三角形,AN交CM于点E,
BM交CN于点F .
N
求证:(1)CE=CF;
M
EF
A
C
B
证明:(1)∵△ACM和△CBN是等边三角形,
∴AC =MC,CN =CB,∠ACM=∠BCN=60°.

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课后习题课件 第15章 教材习题课件15

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课后习题课件 第15章 教材习题课件15
沪科版
八(上)数学教材习题
习题 15.4
1. 已知:如图,C,D是∠AOB平分线上的点, CE⊥OA,垂足为点E,CF⊥OB,垂足为点F.
求证:∠CDE=∠CDF.
证明:∵C,D是∠AOB平分线 A E
上的点,CE⊥OA,CF⊥OB, C
∴CE=CF.
D
BF
O
在Rt△OCE和Rt△OCF中,
CE CF ,(已证)
又∵DM⊥AE,DN⊥AF,
M
∴AD是∠BAC的平分线.
E
GC
N
F D
4. 到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距离相等的点有几个? 各是如何找到的?
解:有4个. 作内角的平分线,三个内角的平 分线的交点是符合条件的一个点;作外角的 平分线,外角的平分线相交得到的三个点都 是符合条件的点.
5. 已知:如图,∠AOB=30°,P是∠AOB的平
分线上一点,PC∥OA,交OB于点C,PD⊥
OA,垂足为点D. 如果PC=4,求PD的长.
B
C
P
O
DA
解:过点P作PE⊥OB于点E.
∵OP平分∠AOB,PD⊥OA, ∴PE=PD.
∵PC∥OA, ∴∠PCE=∠AOB=30°,
在Rt△CEP中,PC=4, ∴PE=2.∴PD=2 .
B
E
C
P
O
DA
∵ OC
OC , (公共边)
∴Rt△OCE≌Rt△OCF.(HL)
∴∠DCE=∠DCF.
AE C D
BF
O
在△CDE和△CDF中,
CE CF ,(已证)
∵ DCE DCF ,(已证)
AE
CD CD,(公共边)
C D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工具变量估计与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圣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工具变量估计与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圣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工具变量估计与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圣第15章工具变量估计与两阶段最小二乘法15.1复习笔记一、动机:简单回归模型中的遗漏变量1.面对可能发生的遗漏变量偏误(或无法观测异质性)的四种选择(1)忽略遗漏变量问题,承受有偏而又不一致估计量,若能把估计值与关键参数的偏误方向一同给出,则该方法便令人满意。

(2)试图为无法观测变量寻找并使用一个适宜的代理变量,该方法试图通过用代理变量取代无法观测变量来解决遗漏变量的问题,但并不是总可以找到一个好的代理。

(3)假定遗漏变量不随时间变化,运用固定效应或一阶差分方法。

(4)将无法观测变量留在误差项中,但不是用OLS 估计模型,而是运用一种承认存在遗漏变量的估计方法,工具变量法。

2.工具变量法简单回归模型01y x uββ=++其中x 与u 相关:()Cov 0,x u ≠(1)为了在x 和u 相关时得到0β和1β的一致估计量,需要有一个可观测到的变量z,z 满足两个假定:①z 与u 不相关,即Cov(z,u)=0;②z 与x 相关,即Cov(z,x)≠0。

满足这两个条件,则z 称为x 的工具变量,简称为x 的工具。

z 满足①式称为工具外生性条件,工具外生性意味着,z 应当对y 无偏效应(一旦x 和u 中的遗漏变量被控制),也不应当与其他影响y 的无法观测因素相关。

z 满足②式意味着z 必然与内生解释变量x 有着或正或负的关系。

这个条件被称为工具相关性。

(2)工具变量的两个要求之间的差别①Cov(z,u)是z 与无法观测误差u 的协方差,通常无法对它进行检验:在绝大多数情形中,必须借助于经济行为或反思来维持这一假定。

②给定一个来自总体的随机样本,z 与x(在总体中)相关的条件则可加以检验。

最容易的方法是估计一个x 与z 之间的简单回归。

在总体中,有01x z vππ=++从而,由于()()1Cov /ar V ,x z z π=所以式Cov(z,x)≠0中的假定当且仅当10π≠时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15-4】
图示为某减速器输出轴的结构图,试指出其设计错误,并画出改正图
【题15-4】
① 键太长;② 未设计传动件的定位轴肩;③ 无间隙和密封圈; ④ 未设计滚动轴承的装配轴肩; ⑤ 未设置调整垫片;⑥ 两轴承应窄边相对安装;⑦ 轴承的定位轴肩高度等于轴承内圈的端面高度; ⑧ 轴头长度等于轮毂长度;⑨ 轴承缺定位装置
?化)
?? 1166..3377mmmm
为使派生轴向力平衡,以免轴窜动,径向推力接触轴承应: 成对使用,对称安装。
1 O2
a2
设计:潘存云
2 O1
a1
外圈窄边相对安装——正装 (面对面)
2 O1
a1
设计:潘存云
1 O2 a2
外圈宽边相对安装——反装 (背靠背)
【题15-4】
【题15-5】
有一台离心式水泵,由电动机带动,传递的功率P=3kW,轴的转速n=960r/min,轴的材料为45钢, 试按强度要求计算轴所需的最小直径。
解:轴的材料为45钢,由P366表15-3查得,取A0=112,则:
ddmminin
??
AA00 33
PP nn
?? 111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