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教学大纲
啦啦操教学大纲

啦啦操教学大纲愿意遵照要求为您编写关于“啦啦操教学大纲”的文章。
根据您的要求,我将以教学大纲的形式为您呈现相关内容。
请注意,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啦啦操教学课程编号:LLX101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2. 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舞蹈表现力。
适用对象: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课程时长:每节课60分钟教学大纲:1. 教学内容1.1 基本姿势- 站立姿势- 手臂姿势- 头部姿势1.2 身体动作- 站姿转体- 前后踏步- 跳跃动作- 扭转动作1.3 基本步伐- 前进步伐- 后退步伐- 左右步伐- 跳跃步伐1.4 舞蹈编排- 以团队为单位编排舞蹈动作- 包括前进、后退、左右移动、转体等组合动作 - 注重动作协调性和整体效果2. 课程安排第一周- 了解啦啦操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学习基本姿势和动作第二周- 练习简单的身体动作和基本步伐 - 加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第三周- 强化基本动作和步伐的组合应用 - 学习团队合作和协同动作第四周- 开始舞蹈编排的初步训练- 合理组合基本动作和步伐第五周- 深化舞蹈编排,增加难度和变化 - 强调团队的整体表现力和舞蹈感觉3. 评估方式3.1 日常表现评估-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动作表现进行评估- 包括姿势准确性、动作灵活性及步伐协调性等3.2 舞蹈演示评估-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舞蹈表演- 考核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和团队合作表现3.3 总结性评估- 学期末进行总结性考核- 考核学生在整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4. 教学资源- 音乐伴奏- 学习视频资料- 专业啦啦操教学指导书籍5. 教学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和自我表现能力。
- 强调动作和步伐的规范性和协调性。
-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加强交流与协调能力。
上述为《啦啦操教学大纲》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概要。
全国啦啦操规定套路(专业院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大纲

全国啦啦操规定套路(专业院校舞蹈啦啦操)教学大纲一、舞蹈啦啦操大纲说明舞蹈啦啦操教学大纲结合促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目的,通过啦啦操特有的集体团队特征,使青少年体验到理解、信赖、友情、和谐等有利于机体运动所必需的团队配合的品质。
根据2011年1月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颁布的《全国啦啦操规定套路》将啦啦操创编设计成为全新的校园文化体育课程;其课程遵循了安全性、健身性、时尚性、娱乐性、艺术性的五大原则。
课程结构更加符合高校体育教学,使现代体育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为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开创出新的领域,适应社会需要和学生的需求。
本课程安排在第X学年第X学期授课,每学期X学时,总课时为20学时。
二、舞蹈啦啦操教学目的与任务主要讲授舞蹈啦啦操基本技术、理论、教学方法等。
教育学生热爱体育教育事业,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积极向上、团结自信、相互包容的理念;在和谐、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树立良好的主人翁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努力提高专业教学方法,系统的学习并掌握舞蹈啦啦操的成套动作,达到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的能力,学生能独立承担啦啦操的教学、训练、竞赛等组织工作。
三、舞蹈啦啦操教学要求在执行教学大纲的同时,要根据啦啦操本项目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充实新内容,以保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
注重能力培养并贯穿整个教学当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分层教学和实习创编以及考核、表演、比赛、参与竞赛组织和社会实践等,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阔视野,为学生创造提高专业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具有体育教师、教练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四、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舞蹈啦啦操(必修课程)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见下表:五、教学内容纲要第一部分理论内容(一)、啦啦操起源与发展。
啦啦操教学大纲、进度

啦啦操教学大纲、进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啦啦操》课程教学大纲(选项课)一、教学目的和任务啦啦操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由球类比赛中场休息的表演演变而来,是融健美操、舞蹈、音乐及各种技巧动作于一体的集体舞蹈,注重激情、活力和团队精神。
啦啦操超越健身操范畴,追求最棒的舞蹈动作,听凭感觉天马行空,率性自由,毫无羁绊。
既是体育的,又是娱乐的。
啦啦操分为技巧和舞蹈两大类,技巧以空中翻腾、托举、搭金字塔等惊险、刺激的表演而极具观赏性,舞蹈又分为爵士、街舞、花球三类,其中,花球表演历史最为悠久,在中国普及程度最高,CBA及一些大型体育活动都可以看到手持花球的啦啦操表演。
啦啦操主要通过团队的合作团结、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去追求一种集体荣誉,形成一种团队精神。
它还是一项向人们敞开心扉,让人感动的运动,它强调每一个位置的重要性,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她是队伍中重要的一份子,使集体中的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目标:通过啦啦操运动,可以形成完完全全的,独特的校园文化。
本课程主要讲授啦啦操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动作、创编原则和竞赛规则,介绍啦啦操运动在国际和国内发展的起源与趋势。
二、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啦啦操的发展起源和历史,掌握啦啦操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掌握动作编排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教学能力和编排能力;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结合专项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享受集体荣誉的快乐。
2、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并重点普及啦啦操在高校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啦啦操的基本动作、不同类型的啦啦操组合与套路及科学锻炼方法,参加啦啦操编排实践。
通过啦啦操成套考核,完成啦啦操的若干编排任务,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啦啦操》教学大纲

《啦啦操》教学大纲
本教学大纲介绍了啦啦操的基本知识、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啦啦操是一种运动健身项目,主要包括啦啦队员跳跃、舞蹈和呼叫口号等动作组合。
通过啦啦操的练习,可以提高体能和协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一、基本知识
1.啦啦队员的装备包括搭有彩色条纹的上衣、裙子或裤子、运动鞋、发带等。
2.啦啦操需要多人协作完成,要求队员协调配合,以达到整体效果。
3.啦啦操可以分为单人表演、双人配合和多人合作等不同形式。
4.啦啦操的内容包括音乐、舞蹈、动作、口号等,其中口号是啦啦操的灵魂之一,可体现团队精神和爱国情怀。
二、练习方法
1.啦啦操需要队员拥有良好的舞蹈技巧和耐力,因此要进行持续的基础训练,包括柔软度、肌肉力量、心肺功能等训练。
2.啦啦操需要队员协调配合,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要多进行合作练习,例如练习几个团队跳跃动作或配合呼啸声等练习。
3.啦啦队员在舞蹈动作的表现中需要更加自然、灵活和鲜明的风格特点,需要融入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表演能力。
4.啦啦操的动作需要用力协调、身体协调和关节协调等,因此在练习后要进行身体放松保护和关节舒展训练。
三、注意事项
1.啦啦操需要在安全场所进行,避免受伤或地面不平造成的危险。
2.啦啦队员在练习时要注意身体的保护,避免过度劳累和失误造成的损伤。
3.啦啦队员在舞蹈动作中要注意表情和眼神的变化,以获得更好的表演效果。
4.啦啦队员在进行口号时,要使用正确的发声方法,以达到最大的呼声效果。
啦啦操教学纲要(系列六篇)

啦啦操教学纲要(系列六篇)第一篇:啦啦操基本动作介绍1. 引子动作:通过挥动手臂和跳跃起伏的身体姿势,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 手臂动作:包括向上挥动、向下挥动、左右挥动等各种手臂动作。
3. 跳跃动作:包括直跳、斜跳、交叉跳等各种跳跃动作。
4. 身体协调动作:通过身体的转动、摆动等动作,增加舞蹈的美感和艺术性。
第二篇:啦啦操队形编排技巧1. 单行队形:队员按照一条直线排列,保持整齐划一的队形。
2. 双行队形:队员分成两行排列,队形更加宽敞,增加观赏效果。
3. 并行队形:队员分成两个或多个小队,各小队在平行的方向上行进。
4. 交叉队形:队员分成两个或多个小队,各小队在交叉的方向上行进,增加观众的惊喜感。
第三篇:啦啦操训练要点1. 身体柔韧性训练:进行拉伸、扭转等身体柔韧性训练,以增加舞蹈动作的灵活性。
2. 身体平衡性训练:进行站立平衡、行走平衡等身体平衡性训练,以保持舞蹈动作的稳定性。
3. 身体协调性训练:进行手脚协调动作、身体协调动作等身体协调性训练,以提高舞蹈动作的流畅性。
4. 耐力训练:进行有氧运动、持续跳跃等耐力训练,以增强舞蹈表演的持久力。
第四篇:啦啦操音乐选择与配合1. 音乐选择:选择欢快、活泼的音乐作为啦啦操的背景音乐,以增加气氛和舞蹈的活力。
2. 音乐配合:根据啦啦操的节奏和动作,合理安排音乐的节拍和曲调,使音乐与舞蹈动作相互呼应。
第五篇:啦啦操表演技巧1. 眼神交流:队员之间通过眼神交流,保持整体的统一感和默契度。
2. 面部表情: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表达出舞蹈的情感和形象特点。
3. 身体语言:通过身体的姿势和动作,传达出舞蹈的动感和力量感。
4. 舞台布局:合理利用舞台空间,展示出队形编排和动作的美感。
第六篇:啦啦操比赛注意事项1. 动作准确性: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整齐度,避免出现错误和混乱的情况。
2. 队形划一性:保持队形的整齐划一,使整个队伍看起来更加统一。
3. 舞蹈氛围:创造良好的舞蹈氛围,使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舞蹈表演中。
啦啦操教学大纲

啦啦操教学大纲一、引言啦啦操,作为一种集体操和舞蹈运动的形式,不仅能够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个人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详细的啦啦操教学大纲,旨在帮助教练或者组织者在开展啦啦操教学活动时有一个清晰的指导框架。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啦啦操的兴趣,提高参与度;2.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柔韧性;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4.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适用人群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均可参与。
四、教学内容1. 基础动作训练a. 身体热身运动:舒展四肢、颈椎、腰部等,预防受伤;b. 基本站姿和步法:直立,脚并拢,保持身体平衡;c. 手臂动作:上举、下压、挥动等基本动作;d. 脚步动作:前进、后退、转身等基本步法;e. 手脚步配合动作:将手臂和脚步动作进行组合。
2. 编排音乐和舞蹈动作a. 音乐选择: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合的音乐;b. 动作设计:将基础动作进行编排,创造出富有节奏感和视觉美感的动作序列;c. 舞蹈组合:将各个动作进行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啦啦操舞蹈。
3. 团队合作训练a. 配合练习:通过配合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默契;b. 分工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部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c. 排练演出:进行集体排练和表演,增加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五、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教练或高级学生进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模仿;2.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互相学习和配合;3. 个别指导:教练或助教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纠正动作;4. 反复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巩固动作的掌握和运用;5. 集体排练:进行集体排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评估教练或助教可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2. 观察学生在合作练习中的团队合作精神;3. 观察学生在音乐和舞蹈动作编排中的表达能力;4. 观察学生在集体排练和表演过程中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啦啦操教学纲要(系列六篇)

啦啦操教学纲要(系列六篇)
第一篇:啦啦操基础知识
- 简介:本篇将介绍啦啦操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起源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 目标:让学员了解啦啦操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第二篇:啦啦操动作技巧
- 简介:本篇将介绍啦啦操的基本动作技巧,包括手臂动作、腿部动作和身体协调等方面的内容。
- 目标:让学员学会基本的啦啦操动作,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组合和编排。
第三篇:啦啦操音乐选取与配合
- 简介:本篇将介绍啦啦操音乐的选取与配合技巧,包括节奏感、舞蹈风格和音乐编排等方面的内容。
- 目标:让学员了解如何选取适合的音乐并将其与啦啦操动作进行配合,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第四篇:啦啦操表演编排与训练
- 简介:本篇将介绍啦啦操表演编排与训练技巧,包括节目构思、队形变换和训练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 目标:让学员学会进行啦啦操表演的编排与训练,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和舞蹈水平。
第五篇:啦啦操比赛规则与裁判标准
- 简介:本篇将介绍啦啦操比赛的规则与裁判标准,包括比赛项目、计分规则和裁判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 目标:让学员了解啦啦操比赛的规则和标准,为参加比赛做好准备。
第六篇:啦啦操安全与伤病预防
- 简介:本篇将介绍啦啦操的安全与伤病预防知识,包括动作技巧注意事项、热身与拉伸方法和常见伤病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 目标:让学员了解啦啦操运动中的安全问题和常见伤病预防方法,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以上为《啦啦操教学纲要(系列六篇)》的大致内容概述,通过系统研究这六篇文档,学员将全面了解啦啦操的基础知识、动作技巧、音乐配合、表演编排、比赛规则和安全预防等方面的内容,提升自己在啦啦操领域的综合素质。
《啦啦操2》课程教学大纲

《啦啦操2》教学大纲(全校一年级各专业适用)学时:36 学分:2 课程编号:1412101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大学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课程任务:使学生了解运动与健康相关知识;掌握24式简化太极拳13--24式的基本动作;学会花球啦啦操基本步伐技术;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一)理论:运动与健康(二)24式简化太极拳13--24式的基本动作。
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20、闪通背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三)花球啦啦操基本技术1、花球啦啦操基本手位技术的复习2、学习花球啦啦操基本步伐技术3、学习5-6个4*8拍的花球啦啦操动作组合(四)身体素质练习1、专项素质2、力量素质练习3、弹跳素质练习4、耐力素质练习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一)运动与健康要求学生:学习科学锻炼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如何保障运动安全的基本常识,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二)24式简化太极拳13--24式的基本动作。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24式简化太极拳13--24式的基本动作,并能连贯流畅,动作自然放松,各技术环节准确、到位。
(三)花球啦啦操基本技术要求学生:巩固提高上学期花球啦啦操基本手位技术,掌握本学期所教的花球啦啦操基本步伐技术。
(四)身体素质练习要求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并有所增强,柔韧、力量、弹跳素质达到考评要求。
四、学时分配建议五、成绩评定方法期未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
六、其它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第二学期啦啦操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啦啦操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由篮球比赛中场休息的表演演变而来,是融健美操、舞蹈、音乐及各种技巧动作于一体的集体舞蹈,注重激情、活力和团队精神。
啦啦操超越健身操范畴,追求最棒的舞蹈动作,听凭感觉天马行空,率性自由,毫无羁绊。
既是体育的,又是娱乐的。
啦啦操分为技巧和舞蹈两大类,技巧以空中翻腾、托举、搭金字塔等惊险、刺激的表演而极具观赏性,舞蹈又分为爵士、街舞、花球三类,其中,花球表演历史最为悠久,在中国普及程度最高,CBA及一些大型体育活动都可以看到手持花球的啦啦操表演。
啦啦操主要通过团队的合作团结、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去追求一种集体荣誉,形成一种团队精神。
它还是一项向人们敞开心扉,让人感动的运动,它强调每一个位置的重要性,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她是队伍中重要的一份子,使集体中的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目标:通过啦啦操运动,可以形成完完全全的,独特的校园文化。
本课程主要讲授啦啦操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动作、
创编原则,介绍啦啦操运动在国际和国内发展的起源与趋势。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啦啦操的发展起源和历史,掌握啦啦操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掌握动作编排
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教学能力和编排能力;在啦啦操教学过程中,结合专项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享受集体荣誉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啦啦操的基本动作、不同类型的啦啦操组合与套路及科学锻炼方法,参加啦啦操编排实践。
通过啦啦操成套考核,完成啦啦操的若干编排任务,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难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新思路、新方法
四、教学内容、形式和时数分配
五、教学大纲内容
(一)理论部分
1、理论基础
(1)体育的概念与功能。
(2)啦啦操运动损伤的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2、专项理论
(1)啦啦操概述。
(2)花球啦啦操的基础知识。
(二)实践部分
1、基本技术
(1)基本动作
A:基本手臂动作
上M、下M、平举W、高举V、下举V、T、小T、直臂平举X、高举X、下举X、屈臂X、X、上举A、加油、上举H、下举H、小H、L、倒L、K、侧K、R、大弓箭、小弓箭B:基本下肢动作
立正站、军姿站、弓步站、侧弓步站、锁步站、吸腿站。
C:基本跳步
分腿小跳、分腿大跳、C跳。
(2)啦啦操花球组合成套动作
内容:〈《拉啦操》花球组合
3、身体素质
(1)专项身体素质
A:柔韧练习
B:控制练习
C:力量练习
D:协调灵巧练习
E:耐力练习
F:爆发力练习
(2)基本身体素质:C”跳、分腿跳、大踢腿。
六、教学进度与考核的内容、方法及评分标准
啦啦操教学进度表
(二)考核的内容、方法及评分标准1、成绩评定分值结构
(1)平时成绩:满分40分
(2)技术部分:满分60分
2、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1)平时成绩(40分)
从学生上课出勤情况与学习态度两方面进行综合评分
习态度指学生课堂表现是否积极、认真以及学习进步情
况;上课嬉笑打闹扣1分、迟到一次扣2分、上课不服从管理扣5分,扣完平时成绩分数为止。
(2)技术部分(60分)
啦啦操花球组合动作成套评分标准
54 —60分:整体表演流畅、主题鲜明,有朝气,动作表演到位、有力度,表演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47 —53分:整体动作表演比较流畅,节奏感不强,表现力较好。
41 —48分:动作表演不流畅,节奏感不强,感召力一般。
33 —40分:能独立完成成套动作。
33分一下:不能独立完成成套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