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链处理
无线通信断链应急处理预案

无线通信断链应急处理预案目录1. 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2. 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3. 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4.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5. 制定资源调配计划6. 制定沟通和协调机制7. 制定培训和演练计划摘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通信断链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视。
为了应对无线通信断链可能带来的紧急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编写无线通信断链应急处理预案,并通过确定目的和范围、建立编写团队、风险评估和分析、制定应急响应流程、资源调配计划、沟通和协调机制以及培训和演练计划的步骤来指导预案的编写。
1. 确定编写应急预案的目的和范围编写应急预案之前,首先要明确预案的目的和范围。
目的是为了在无线通信断链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并恢复通信服务。
范围则包括对所有可能造成通信断链的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应对措施。
2. 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团队编写应急预案需要组建一个由各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
团队成员应包括技术专家、通信运营商、政府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以确保预案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3. 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对于无线通信断链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是制定应急预案的基础。
应该考虑的因素包括自然灾害、网络攻击、设备故障等,并对其潜在影响进行评估,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策略。
4. 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建立应急响应流程是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详细、可行的响应流程,包括紧急通信协调、故障排查与修复、备用设备调用等环节,以确保在通信断链时的快速应对和恢复。
5. 制定资源调配计划资源调配计划是为了确保在无线通信断链情况下能够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应急响应。
这包括备用设备、人力资源、能源等方面的调配计划,以确保能够在紧急情况下维持通信服务的连续性。
6. 制定沟通和协调机制沟通和协调是应急预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制定一套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包括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交流与协调,在通信断链时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传递和指挥调度。
道路断链的处理

道路断链的处理发布日期:2013-04-17 来源:网络作者:未知浏览次数:1081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道路断链的处理

道路断链的处理发布日期:2013-04-17 来源:网络作者:未知浏览次数:1081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断链的处理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现象当局部改线之后重新测量使调整的路段又回到原设计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则设计断链断链点是就是新老桩号不连续的那个点。
通常来说断链点之前的是改线后的新桩号,断链之后的桩号则是老桩号。
锻炼点的设计一般有如下特点:1.最好设计在改线与老线正好相接的位置上2.最好在直线上,也有在HZ(YH)点上的断链的表示方法均为K50+622.760=K50+621.166,它表示新老桩号的交汇点(即断链点)。
等式前的桩号表示改线段的结束桩号,等式后的桩号则是表示是与之相接的老线路桩号,两个不同的桩号其实是表示同一个点。
长链与短链:一种是前面桩号大于后面桩号比如K112+943.305=K112+900,我们会发现桩号有重复,比如前面桩号推算到了K112+943.305,又突然从K112+900开始,那么断链点之后从K112+900~K112+943.305这一段,桩号就和与断链点之前有重复桩号。
这种情况称为长链。
那么长多少呢,就是两桩号之差,43.304米,因此标记长链为43.304米一种是前面桩号小于后面桩号比如:K115+309.227=K115+320,我们会发现桩号有空白,前面我们桩号推算到了K115+309.227,突然又从K115+320开始,那么从K115+309.227~K115+320这一段桩号就不会出现。
这种情况称之为短链,短的距离同样是亮桩号之差,10.774米总而言之:桩号重叠为长链,桩号间断为短链。
短链桩号间断则于改线后的终点桩号起,至为改线前的桩号起点之间为空桩区,区间桩号加上短链值则为加桩桩号。
而长链的桩号重叠,就要区分所需的桩号是在改线前的还是改线后的,因此桩号易混淆。
线路断链的处理方法

断链的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
1.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
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
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体现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
得,专家的意见,若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
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
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条作为比较线,推算桩号与正线汇合时,汇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较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
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基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
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
断链定义

断链断链【broken chainage】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相连接的现象。
桩号重叠的称长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
断链处理:因局部改线,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均会造成p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的情况叫“断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大(新路线比老路线长)的叫“长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小(新路线比老路线短)的叫“短链”。
所谓“断链处理”就是不牵动全线桩号,允许中间断链,而出现桩号不连续。
仅在改动处用新桩号,其它不变动处仍用老桩号。
并就近在直线段选一个是整桩的老桩号为断链桩。
在同一断链桩上分别标明新老两种里程及相互关系。
例:某路线A在定测时,在AK2+处开始局部改线,老路线A、新改路线B各自经过一段连续里程后,新改路线B在BK3+处又与老路线A重合,此处老桩号为AK3+。
在这个重合点之后的直线段上有两个桩:AK3+660等同于BK3+,AK3+等同于BK3+440。
请问断链桩应选在何处AK3+660处此断链是长链还是短链是短链(短链米)如何写该桩的桩志和桩号断链桩BK3+=AK3+660(短链米)若该断链桩之后还有一处断链现象,且为长链米。
则新路终点AK8+500的实际连续里程是多少路线总长度=末桩里程+长链总和-短链总和=+米铁路测量公路测量断链短链长链字号:小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相连接的现象。
桩号重叠的称长链,桩号间断的称短链。
因局部改线或量距中发生错误等均会造成里程桩号与实际距离不相符,这种在里程中间不连续的情况叫“断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大(新路线比老路线长)的叫“长链”。
凡新桩号比老桩号小(新路线比老路线短)的叫“短链”。
所谓“断链处理”就是不牵动全线桩号,允许中间断链,而出现桩号不连续。
仅在改动处用新桩号,其它不变动处仍用老桩号。
并就近在直线段选一个是整桩的老桩号为断链桩。
在同一断链桩上分别标明新老两种里程及相互关系。
例:某路线A在定测时,在AK2+处开始局部改线,老路线A、新改路线B各自经过一段连续里程后,新改路线B在BK3+处又与老路线A重合,此处老桩号为AK3+。
网元断链告警处理案例

➢网元断链告警处理案例1.故障现象描述✧在双模站点开通过程中,部分站点在初期会有断链情况。
告警显示“网元断链告警(198099803)”这样的话,后台就无法监控到断链站点的状态。
2.故障分析排查思路1、只有个别基站在所属网管服务器上面断链,可以排查网管服务器故障;2、大批基站集中断链,可以排除基站本身硬件、供电故障;3、如果个别站点在正常运行,排除基站无硬件、供电故障后,出现断链,一般为传输问题,需要联系移动传输室来联合排查定位;3.传输网络结构介绍✧LTE基站OMC维护网络从IP传输网络架构来看,可分为3段,依次是:基站------基站网关------网管服务器网关------网管服务器。
整个传输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4.网元断链故障处理流程5.故障排查总结通过上述的排查总结如下:1、首先确认BBU设备是否运行正常,站点传输设备是否正常,基站供电系统是否正常。
2、然后检查下站点的配置数据,确保站点配置无误,可能由于传输割接导致站点断链。
网管配置参数如下图所示:网元中配置的OMC操作维护地址:基站传输网络→IP传输→IP层配置中的OMC操作维护地址:基站传输网络→IP传输→OMC链路服务器地址:3、关于ping命令,有两种使用情况:a)从后台ping前台基站的话:直接在网管服务器上:ping ip地址。
b)从前台基站上ping后台服务器:需要通过使用LMT工具来,下面简单介绍其使用方法:启动EDMS登录基站---Ping包检测—设置ping的包大小,次数及相应的IP地址---再点击对应的按钮开始测试。
Ping包检测开始后,会在ping包信息区域显示每次ping包的详细信息。
Ping包结束后,会在ping包统计区显示统计信息,包括是否存在丢包、延时等等。
处理面溜断链事故措施及标准

处理面溜断链事故措施及标准一、面溜断链原因:1.面溜活环检修不到位,活环螺丝松动或丢失造成断链。
2.面溜链子长,在机头链轮轴组处咬链,造成断链。
3.面溜链子磨损严重,老化更换不及时造成断链。
4.面溜底槽带进异物,造成面溜底链卡劲,野蛮开溜子造成断链。
5.采面发生冒顶事故,溜子内矸石较多,没能及时闭锁面溜,盲目开溜子造成断链事故。
二、断链位置分类及处理:(一)断单上链1.发现面溜断链后要立即闭锁面溜,停止机组割煤,并将面溜和采煤机开关打零位,专人看守。
2.安排人员查看断链位置、链子松紧情况、溜子内煤量情况。
(1)当面溜链子较松或面溜内煤量超过二分之一时,采用原地接链;(2)当面溜链子较紧并且面溜内煤量小于二分之一时,要将面溜断链位置用40T大链双股接好后将其开到面溜下机头二节位置进行接链。
3.使用两棵单体液压支柱隔开至少2米的距离分别相对支戗1块面溜刮板,使两块刮板之间断链位置的链子有接活环的余量;如果用两颗单体柱支戗刮板不能完成接链,则两头各用两棵单体液压支柱相对支戗面溜刮板或使用液压缸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支送刮板链。
4.接链。
5.接链完成后,将单体液压支柱等工具运出采面。
(二)断双上链1.发现面溜断链后要立即闭锁面溜,停止机组割煤,并将面溜和采煤机开关打零位,专人看守。
2.安排人员查看断链位置、溜子内煤量情况。
(1)当面溜内煤量超过二分之一时,链子断的位置一致,没有发生跑链,采用原地接链,先接一条链子,再接另一条;(2)当面溜内煤量超过二分之一时,链子断的位置一致,发生跑链且跑链段溜槽内有煤时,要先使用40T溜子大链将下断头縻牢在面溜齿条上,组织人员清理溜子内的煤矸,然后使用千斤顶、绞车等辅助将跑的链子拉回原位,再接链,先接一条链子,再接另一条;(3)当面溜链子断开位置不同,断开点在两处几两处以上时,断花子链时,按照断单链的处理方法一处一处接好。
3.使用两棵单体液压支柱隔开至少2米的距离分别相对支戗1块面溜刮板,使两块刮板之间断链位置的链子有接活环的余量;如果用两颗单体柱支戗刮板不能完成接链,则两头各用两棵单体液压支柱相对支戗面溜刮板或使用液压缸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支送刮板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尽管之前我通过微博、日志不停地表述了我关于断链分段处理的思路,但还是不断有网友询问断链的处理,特别是当平面分段后,断链在纵断面如何处理。
好吧,今天我再辛苦点,就着这个案例,说说断链在纵断面上处理的方法。
先展示一下这个案例的平、纵设计文件——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粤境连平至从化段某合同段的《直线曲线及转角表》、《纵坡、竖曲线表》:
非常明显,该路段有一处断链:短链:1.884m K37+398.116 = K37+400。
如果看到这里,不知道什么叫断链,什么叫短链,那么,请先看看扫盲贴:/595077/blog/1251731511
这处断链的位置,平面上在JD18-JD19之间的直线段上,纵断面在变坡点3-4之间的直线坡段上,在《纵坡、竖曲线表》上我们也很清楚地看到,从表面上变坡点3、变坡点4之间的桩号差为2010米,但由于断链的存在(短链1.884m),这两个变坡点间距实际要少1.884米,为2008.116米。
关于断链,我推荐的处理方法一贯都是:分段计算。
如果有一个断链,就分成两段;如果有两个断链,就分成三段。
本例只有一个断链,因此分成两段。
第一段:
第一段的平面要素计算截图如下:
第一段的终点,就是断链点,其桩号应为断链等式前面那个桩号,想办法把它的坐标计算出来就行了。
这里再啰嗦两句,不管什么原因分段计算,计算路段的起终点必须准确确定,有个原则,计算路段的起终点,特别是起点,必须符合两个条件:(1)道路中线上的点;(2)直线上的点。
很多网友直接用JD点作为计算路段的起点,反过来问我为什么计算错误,为什么?JD不是道路中线上的点。
第一段的起点,我选择JD17的ZH点,终点,是断链点,均符合那两个条件。
只是,要想办法把这两个点的坐标计算出来,它们在直曲表上是没有的。
如果还要考虑竖曲线,请注意我这儿有这么一个原则:竖曲线的起终点范围,一定要大于,至少要等于平曲线的计算范围。
计算路段竖曲线的起终点,可以选择设计文件中的变坡点,但由于起终点不会计算竖曲线,所以一定要注意计算路段的起终点千万不要落在你选择的第一个和最后那个变坡点的竖曲线范围内了,否则,宁愿再往外多选一个变坡点。
按照以上变坡点选择的原则,第一段的变坡点资料及计算要素如下:
其中,1~3变坡点没有问题,都是照着设计文件的《纵坡、竖曲线表》填写的,但4变坡点的桩号要注意,在设计文件上,这个桩号应该是K38+730,显然,这个桩号是断链点(K37+398.116 = K37+400)之后的桩号。
在同一个计算路段中,其桩号系统应该是连续的,而断链点的存在打破了这种连续,会带来计算错误,所以,在这里,我把变坡点K38+730按照断链点之前的桩号系统换算一下,使之与断链点之前的桩号连续。
换算的方法很简单,把这个桩号减去短链数,或者加上长链数,这里减去1.884米,即为K38+728.116。
最后,计算出来的断链点K37+398.116的坐标和高程如下:
当然,在变坡点资料中,把最后那个变坡点换成断链点,也是可以的,只要前提是断链点在直线坡段、而非竖曲线上,就行,本例满足这一条件。
第二段:
第二段的平面要素计算截图如下:
第二段的起点,也是断链点,其桩号应为断链等式后面那个桩号,和第一段的终点在空间上是同一个点,所以尽管桩号不同,但坐标是相同的,而且高程也会是相同的。
第二段的变坡点资料及计算要素如下:
第二段的起点,当然可以选择断链点,也可以选择断链点之前的那个变坡点,同样的道理,需要将其转化为与本段桩号系统一致,桩号K36+720,加上短链长1.884米(这里是反的,所以加短链长),即K36+721.884。
在该计算段上,断链点K37+400的坐标和高程计算结果如下,和第一段上计算的断链点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