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阅读题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山学校等校六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有解析)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山学校等校六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有解析)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山学校等校六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1.看拼音,写词语,请书写规范。

chī cù áo yè kū qì qī xīqīng fù duǒ cáng míng mèi jì mòtōu xí jīng huáng zhǎ yǎn tōng xiāo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畏惧(wèi)初旬(xún)蜜饯(jiàn)掺和(chān)B.娴熟(xiān)枯竭(jié)瀑布(pò)唾沫(tuò)C.钥匙(shi)河堤(dī)给予(gěi)惆怅(chóu)D.年少(shǎo)树冠(guān)匮乏(kuì)间隔(jiàn)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零七八碎望而生畏载然不同B.日夜不决垂涎欲滴含情脉脉C.哄堂大笑张灯结彩能歌善舞D.噼里啪啦随心所裕优哉游哉4.下面是根据句子意思写出的相应词语,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②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③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④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A.①温和可亲②轻手轻脚③浩浩荡荡④少见多怪B.①温柔可亲②蹑手蹑脚③浩如烟海④可见一斑C.①和蔼可亲②悄无声息③浪涛汹涌④少见多怪D.①和蔼可亲②蹑手蹑脚③汹涌澎湃④可见一斑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完《匆匆》这篇优美的散文,使我认识到时间的宝贵。

B.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C.腊八粥里的食材有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D.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准备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

6.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2023届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2023届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小升初语文试卷1.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注音是错误的,请你把它找出来(1)A.正.月(zhēng)B.吞咽.(yàn)C.圈.养(juàn)D.挣.脱(zhēng)(2)A.掺.和(cān)B.嘟囔.(nang)C.哄.堂大笑(hōng)D.藏.戏(zàng)2.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项含有错别字,请你把它找出来(1)A.沸腾B.肿胀C.寂漠D.念叨(2)A.残暴B.严竣C.匪徒D.惊惶3.下面有一项加点字的意思相同,请你把它找出来。

()A.弗.若之矣自愧弗.如B.顾.影自怜无暇顾.及C.今我来思.不知秋思.落谁家D.孰为.汝多知乎惟弈秋之为.听4.下列文言文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是()A.走.马观花:跑 B.过犹不及.:达到。

C.虽与之.俱学:鸿鹄 D.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A.“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省略号表示列举省略)B.“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引号表示特殊含义)C.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破折号表示转折)D.那些鸡没完没了地叫着:“他活该!他活该……”(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是()A.这个镇长为人很贪财,你行贿是无济于事....的。

B.被深埋在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重见天日....,引起了轰动。

C.无论这里多么脏乱不堪,勤劳的环卫工人都能在一夜之间妙手回春....。

D.这部小说的情节抑扬顿挫....,读来激动人心。

7.下列诗句与括号里的描述相符的一项是()A.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珍惜时间)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渴望自由生活)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思念)D.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元宵赏灯)8.下面停顿划分正确的是()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 第1单元 课内阅读、类文阅读 复习试题(含答案)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 第1单元 课内阅读、类文阅读 复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类文阅读(有答案解析)【课内阅读】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选文所描写的北京过腊八节的两个习俗是________和______,作者对它们进行了______(详写略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①这句话把腊八粥比作______ ,写出了熬腊八粥的材料______。

②透过腊八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年。

A. 团圆喜庆B.福寿满堂C.五谷丰登D.财运亨通(3)对文中画“____”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吃的喝的用的一切”写出了大人们为过春节而准备的东西极为丰富B.“万象更新”写出了人们筹备这些东西的主要目的是要在新年时显出新的气象C.这句话详写了大人们过春节的准备,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大人们忙碌的身影D.这句话通过写大人们过春节的准备,说明了人们对新的一年寄予了美好的愿望(4)对课文中的“京味儿”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河池市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4课《藏戏》同步练习B卷

河池市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4课《藏戏》同步练习B卷

河池市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4课《藏戏》同步练习B卷一、积累运用 (共8题;共64分)1. (6分)照样子,写一写。

亮晶晶________、________金黄金黄________、________闪闪发光________、________2. (10分)按拼音写汉字lízhuīdiàn________落________赶饭________jìng xúsù小________姓________住________3. (6分)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焰________饶________抗________膝________脏________陷________绕________炕________漆________服________4. (6分)看拼音,写词语。

jùshuōhéng wògǔtǎhǒu jià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8分)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歌声 ________的容貌 ________的舞姿 ________的江水6. (5分)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他必须这么做。

②这次考试他考得很好。

7. (5分)(2016·合肥)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不同的标点,使它们表示不同的意思。

①你同意他不同意②你同意他不同意③你同意他不同意8. (18分) (2020四下·)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繁星(七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表达出浓浓的母爱。

(2)《绿》是艾青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大自然中的绿,让我们感受到绿会按着节拍飘动的诗句是________。

诗中描写绿的句子是________。

(3)《在天晴了的时候》中诗人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用________的表达方式,描绘出一幅________的画卷。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训练(含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第一课《北京的春节》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下划线画出中心句,并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从哪些方面来写“除夕真热闹”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守岁”有两重意思:岁数大的人_____________;年轻人___________。

(4)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你又体会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片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

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1)请画出人们在这天都做些什么?(2)“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从这话中反映了淳朴善良、________的民族心理特征和______________。

2023年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3(含答案)

2023年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3(含答案)

2023年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3(含答案)2023年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一、单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1.根据课文《藏戏》内容选一选。

(1)课文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课文采取的结构形式是( )。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2)课文在写藏戏的特点时,有详有略,下面属于详写的是( )。

(多选)A.藏戏的起源B.藏戏的特点C.藏戏的传承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种子,如果害怕,那它永远不能发芽;鲜花,如果害怕,那它永远不能开放;蜡烛,如果害怕,那它永远不能发光;矿石,如果害怕,那它永远不能成钢。

A.埋没凋谢熄灭焚烧B.阳光凋谢熄灭焚烧C.埋没凋谢点燃焚烧D.埋没凋谢熄灭挖掘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填序号)A.醋酸(cù)眨眼(zhá)B.翡翠(fěi)咽下(yè)C.剔除(tī)细腻(nì)D.浓稠(zhōu)脉脉(mò)4.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的什么位置最合适?( )它们虽然身小力薄,但生命力是那么顽强。

①小草探出了翠绿的小脑袋,喜看雪花的凋谢。

②你看它们有的刚刚破土,一撮撮,一簇簇,深吸着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新鲜空气。

③这不禁使我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你看,在绿色的草坪上,孩子们追逐着,欢笑着;青年人捧着书读着,绿色的风为他们轻轻地翻着书页。

A.①之前B.①②之间C.②③之间D.③④之间5.爷爷经常去看邻居家养的鸽子。

时间久了,爷爷能推算出鸽子何时下蛋,蛋壳何时破裂。

这真是“”。

( )A.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B.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二、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18分)6.用“续”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入下面句中的括号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拓展课外阅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拓展课外阅读

我家乡的戏曲——淮剧淮剧是我家乡中戏曲剧种之一,它原名叫江淮戏,流行于淮阴、盐城等地。

淮剧的表演人物不限,而且演员的服装、化妆不像京剧那么复杂、那么讲究。

基本上只要穿上你所要表演的主角的人的衣服,化妆也是一样,如要扮演一位老太婆,只需穿一身老太婆的服装,和戴一头假白发,再化妆成一个老太婆的样貌就能够了,不像京剧,脸上画脸谱,服装还要穿得像展翅要飞的燕子似的。

淮剧的唱声也不像京剧那么粗或细,而且淮剧表演的整个过程中,有很少的唱段,不像京剧表演过程中基本都要唱,还要在场上在走来走去,做出一些随表演的变化而变化的表情,可淮剧则就不那么麻烦,只要你稍稍改变一下声带,做一些极奇简单的动物和表情就能够。

比较有名气的淮剧有:《对舌》、《赶脚》、《巧奶奶骂猫》和大戏“九莲十三英”(即《秦香莲》、《蓝玉莲》等9本带“莲”字的戏和《王二英》、《苏迪英》等13本带“英”字的戏)。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后,还编出了一些现代的淮剧。

这些淮剧,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给我的家乡的人民带来了欢乐。

这就是我家乡的淮剧,一个具有活力、颇具魅力的戏曲剧种。

(文章来源于“短美文”网站,作者信息不详)京剧之美,美在精深——很多人都说,京剧里处处是规矩,一步不能错。

只是,这规矩,并不是死死框住人的枷锁,而是严谨到细微处的精致。

以行头为例(行头指戏曲服装),京剧舞台上演员所穿的行头有着精细的区分和严格的规则,都是从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职业、剧情出发设定的。

蟒袍、官衣、褶子、帔、靠等等各自有它的表现语言,每一种类又有更加细致的区分,比如官衣又有红、黑、蓝、紫的分类,分属于不同的人物。

这些行头和妆容、头饰、脸谱一起,成为一个人物性格、善恶、身份的直接外在表述。

当演员踩着鼓点出场时,打眼一看,便知其性情地位甚至所处的情境、背景和心情。

比如官员戴的纱帽,包公戴相纱,王延龄戴相貂,一般官阶性格正直的官员戴方翅纱帽,奸诈、贪婪的官员戴桃形尖翅,昏庸糊涂或者滑稽喜感的官员戴圆翅。

《藏戏》同步练习(含答案)

《藏戏》同步练习(含答案)

藏戏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B.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成为开创藏戏的开山鼻祖。

C.藏戏的艺人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D.八儿的嘴里立时生出一种甜腻腻的感觉。

2.下列句子中与其它三句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B.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C.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D.谁也不能否认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哄堂大笑残灯未庙青面獠牙B.有声有光师传生授开山鼻祖C.地广人稀零七八碎优哉游哉D.各行各色随心所欲两面三刀4.《藏戏》一文是以()的结构来组织全文的。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B.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C.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的行为,是可耻的。

D.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二、填空题6.我能根据描述准确地写出词语。

①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________②吃掉。

________③由着自己的心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________④清爽而新鲜。

________7.读拼音,写出同音字。

jiānɡ( )绳边( ) ( )硬( )糖shì( )图擦( ) ( )徒( )润jùn( )俏严( ) 疏( ) ( )工三、语言表达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改为否定句的形式,不改变句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锅中的腊八粥沸腾了,发出响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戏》
1.两()三()()无()()()无()()()无()()
2.从“阿吉拉姆”这个亲切、美好的的称呼中,我读懂了:
3.写一段话
有人···有人···有人···更有······
1.两(面)三(刀)(别)无(所)(求)(一)无(所)(有)(身)无(分)(文)
2.从“阿吉拉姆”这个亲切、美好的的称呼中,我读懂了:
藏族人对藏戏十分热爱。

3.写一段话
有人···有人···有人···更有······
有人坐在椅子上和别人聊天,有人在兴奋地玩着荡秋千,有人则在跑道上一圈一圈地奔跑着,更有人在桌子上写家庭作业。

一、根据下面的面具,填空。

半黑半白,这是巫女的面具,象征两面三刀的性格。

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这是村民老人的面具,以示朴实敦厚。

青面獠牙,这是妖魔的面具,以示压抑和恐怖。

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这是文章开头的句子,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这三个句子概
括了藏戏的三个特点,它们分别是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是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一、填空题
1、藏戏的开山鼻祖是()。

2、藏戏的表现形式是()。

3、藏戏表演的内容是()、()、(劝人修善)。

4、藏戏用()、()乐器伴奏。

二、选择题
1、藏戏靠()形式推动剧情发展
A、说唱形式;
B、唱的形式;
C、解说和说唱的形式
2、藏戏表演的程序是()
A、开场+正戏;
B、开场+正戏+结尾;
C、正戏
3、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更突出、性格更鲜明的形式()
A、动作;
B、面具;
C、说唱
三、判断题
1、藏戏,又称“阿吉拉姆”。

()
2、藏戏中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面具形状,颜色不同。

( )
3、唐东杰布是为了修路而组成藏戏班子。

()
4、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
5、村民老人的面具用白布或黄布缝制,以示朴实敦厚。

()
6、藏戏艺人站立而唱,观众席地而听。

()
7、藏戏艺人动作丰富多彩,唱腔一样。

()、
8、藏戏演出,时间不定,随心所欲。

( )
四、连线题
浙江越剧
四川黄梅戏
广东粤剧
江苏二人转
河北川剧
河南昆曲
安徽评剧
山西晋剧
黑龙江豫剧
五、简答题
藏戏是怎么形成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叙述
1.理解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1)藏戏艺人的腔调、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解释丰富多彩)(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解释开山鼻祖)
2.想一想,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藏戏都有哪些面具。

8.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

请问,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怎么形成的呢?归纳作答。

三、课文理解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关于藏戏的哪些内容?
2、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藏戏的形成与特色。

3、比较一下《北京的春节》与《藏戏》在写法上的异同。

二、我能给下列各黑体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A.hōng B.h òng )
2.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狂野,有人献出钱财…( A.q è B. chè)
3.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

(A.bēi B.bèi )
4.观众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演他个三五天毫不稀罕,大家随心所欲,优哉游哉,毫无倦意。

(A.zhāi B. zāi )
5..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

(A.bó B.bá)
6.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A.liào B. liáo)
三、我能用课文的词语填空。

()的歌声()的容貌
()的舞姿()的唱腔
()的激流()的江水
()的百姓()的牛皮船
()的七位姑娘()地旋转
四、我能找出下列各句子的错误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

1.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危严。

()
2.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揉顺。

()
3.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其故事讲起吧。

()
4.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烘堂大笑。

()
五、我能根据描述准确地写出词语。

1. 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
2.吃掉。

()
3.由着自己的心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4.清爽而新鲜。

()
5.恐惧、害怕。

()
6.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
7.姿态柔软而美好。

()
8.称赞不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