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巴西(2)(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巴西》教案、教学设计

在本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巴西的地理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总结,培养其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国土资源的情感,激发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巴西》的教学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地理学习基础;
2.初一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异国风情、文化特色等具有较强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其对巴西地理学习的热情;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下册《巴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说出巴西的主要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及产业特点;
3.了解巴西的人口分布、种族构成、文化特点及其对巴西社会的影响;
4.认识巴西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5.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巴西的地理特征,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6.人口与文化:分析巴西的人口分布、种族构成、文化特点,如狂欢节、桑巴舞等,展示巴西的独特魅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巴西的气候类型对农业有哪些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巴西的气候和地理优势,发展农业经济?
《巴西》初中地理教案

《巴西》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2)掌握巴西的气候类型、主要河流、地形特点;(3)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农产品和工业部门;(4)认识巴西的人种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运用资料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巴西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兴趣;(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1. 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2. 巴西的气候类型、主要河流、地形特点;3. 巴西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农产品和工业部门;4. 巴西的人种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巴西的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巴西的人种构成和宗教信仰对文化的影响。
1. 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辅助材料;2. 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巴西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巴西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巴西的基本概况;(2)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3)学生分析巴西的气候类型、主要河流、地形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巴西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农产品和工业部门;(2)讲解巴西的人种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巴西的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亚马逊雨林对巴西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巴西的人种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巴西的环保问题:让学生了解巴西在环保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如亚马逊雨林的破坏、水资源管理等。
2. 巴西的体育事业:介绍巴西在足球等体育项目上的优势和成就,如巴西世界杯、奥运会等。
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案、教学设计

4.结合课堂所学,与家人或朋友进行一次关于巴西的知识分享,记录分享过程和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
5.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巴西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6.观看一部关于巴西的纪录片,了解巴西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撰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500字。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巴西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巴西如何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整理出讨论成果,准备分享。
3.各小组代表进行分享,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系列关于巴西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3.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城市化问题等方面知识。
2.强调巴西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合作、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巴西世界杯、狂欢节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引入巴西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文化特色等,增强学生对巴西的直观感受。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题探究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7.注重课后延伸,布置具有探究性的作业,如让学生设计巴西旅游攻略、分析巴西城市化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地理巴西备课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
(2)了解巴西的主要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及种族构成。
(3)认识巴西的自然资源、经济特点及发展现状。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世界大事的情感。
(2)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基本地理特征。
(2)巴西的主要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及种族构成。
(3)巴西的自然资源、经济特点及发展现状。
2. 教学难点:(1)巴西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问题。
(2)巴西种族构成的复杂性。
(3)巴西经济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巴西足球比赛、狂欢节等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出问题:巴西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主体教学1)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1)展示巴西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其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
(2)分析巴西地形、气候对农业、工业的影响。
2)巴西的主要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及种族构成(1)展示巴西主要城市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城市分布特点。
(2)分析巴西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探讨种族构成复杂性。
3)巴西的自然资源、经济特点及发展现状(1)展示巴西自然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其丰富性。
(2)分析巴西经济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
3.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巴西的基本地理特征。
(2)强调巴西在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
4. 作业布置(1)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巴西的某个城市或地区。
(2)思考巴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自己的建议。
初中地理《巴西》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区的基本概况
学生自读完成
四、亚马孙热带雨林问题,课件
可现在地球之肺生病了,为什么呢?
课件视频展示 学生读文,看视频
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什么亚马孙热带雨课件展示学生结合视频和课本P102活动题
林破坏能够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对比过去和现2,组内讨论观点,可进行简单辩
(引导学生:从雨林分布情况、作用在人们对热带论。
大小、破坏情况、危害情况等方面进行思考讨论)。然后再分角色阐述观点原始的热带雨林,砍伐的,恢复中的通过学习我们应该得到经验,在社会发展中要开发与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
过渡:热带雨林植被长大高大茂密的
原因你们知道吗?生回答:气候适宜
雨林的做法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巴西在森林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教学关键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形、气候分析亚马孙河。
教学方法“三步四图”教学法 教具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师主导调控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个美演示课件丽的南半球国度,请问你们知道是哪创设情景里吗?(学生据课件回答足球王国—导入
巴西)好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一视预习检测
学生主体活动
欣赏
引起思考、激发情趣、总体感知学生展示
课内探什么信息?(学生回答),这里面唱到的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心中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才能高效自主学习。
显示课件
一学生读,做到明确目标、有的放矢。按要求完成学案的自主学习一部分,在课本上标注重点问题(完成的可组内交流并举手示意)。可安排一学生上黑板完成。
。
课件三幅图片
导学案知识点二的自主学习二气候、河流
课件展示
初中地理巴西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巴西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巴西为专题,通过对巴西的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巴西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以及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涉及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主要产业、城市、文化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巴西这样一个具体的国家,学生们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巴西的相关知识。
此外,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类型及其特点,了解其对巴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了解巴西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并分析其产业特点及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
(3)了解巴西的主要城市、人口分布以及城市特点,掌握巴西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
(4)了解巴西的文化特色,如狂欢节、足球、音乐等,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人文风貌。
(5)通过地图、图表等工具,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探讨巴西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掌握巴西的相关知识,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组织课堂讨论、课后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学科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热情。
(2)通过学习巴西的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多样性,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3)关注巴西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成果与挑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初中地理教案巴西

初中地理教案巴西【篇一:人教版初一地理下册巴西教学设计】第二节巴西张南一、学习目标1.了解巴西的位置、地形、气候2.了解巴西人种构成,认识巴西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人种构成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2.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情况。
3.了解巴西工业生产与农矿产品分布的关系。
4.了解怎样合理开发与保护热带雨林。
二、课堂内容(二)1.学生根据ppt讲解巴西的地理位置、人种构成,期中人种构成作为一个易错点重点讲解一下。
2.读图9.16,卞卡一家人,以此提问:巴西的家庭为何有如此的人种构成,原因是什么?引发学生回答原因是殖民、黑奴贩卖。
3.做活动题,思考巴西多元文化受那些方面影响,结果如何?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案来回答,互相补充交流质疑,最后总结出正确答案。
(三)1.读图9.20,说出巴西的地形特征、主要地形单元、主要河流、首都。
在书中画出来。
2.找出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说出原因是什么?学生将学案的答案交流、补充、质疑,最后总结出正确答案。
3.结合活动题工业矿产资源的分布,说出学案中讨论出的答案,根据学案的提示回答出4个方面。
4.根据图9.19,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过程,盛产的产品、产量首位的产品、出口创汇产品在书中划出来。
(四)1.在书中划出亚马孙河的地位。
2.根据图9.25,区分出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找出巴西人过去破坏热带雨林的行为,造成了哪些不良影响。
4.想一些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再根据阅读材料读一读巴西政府的措施。
5.进行短暂的辩论:热带雨林究竟应该开发还是保护。
三、总结1.总结课堂学生的表现,表扬大家。
2.总结各个环节的知识点,强调重、难点。
强调将课堂知识落实到书上。
附:导学案第二节巴西(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巴西的位置、地形、气候2.了解巴西人种构成,认识巴西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人种构成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2.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情况。
3.了解巴西工业生产与农矿产品分布的关系。
初中地理巴西教案(公开课)

《巴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及主要气候特征。
2.了解巴西的自然环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看视频、阅读图片、和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课堂竞赛等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和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①巴西的地理位置、种族构成及多元文化。
②了解巴西的气候、自然环境特点及工农业的发展。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比较法、读书指导法等方法。
五、教具准备:巴西政区图、巴西地形图、多媒体等。
六、教学过程: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①播放视频并提问学生:同学们知不知道世界上那个国家有“足球王国”之称?学生回答(巴西)②你们对它多了解呢?其次,讲授新课(一)了解巴西概况这部分内容在视频导入、阅读课文中得到体现:先让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二)创设情境释疑这部分内容在课本及课件的图片上得到体现 .让学生结合图文资料完成导学案上的探究部分。
这部分是本节的难点,我会在活动中多给学生讲解、引导,补充相关资料,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①多媒体播放地图,观察巴西所在的大洲,进一步观察地图,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看完图片后,让学生结合书中内容,小组里自由解说图片,推选优秀的解说员再次结合图片介绍巴西的地理位置。
②多媒体播放巴西地形图,让学生找出主要的地形(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通过幻灯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巴西的自然环境等。
③通过再次观看视频,了解巴西人种的结构特点,与巴西的独特的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再进一步了解巴西的独特的文化,如:桑巴舞,狂欢节,足球。
最后,让学生阅读图文上资料,完成导学案的问题,结束后进入当堂检测部分,用比较得分的方式当堂检测,采用教师提问,学生集体回答,踊跃抢答的方式,在轻松、民主的氛围内,完成知识的巩固、深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巴西
《巴西》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指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
2、学会结合地形与气候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3、了解巴西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4、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读图、绘图、填图、析图,讨论、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巴西的地理
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特征。
2、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激发环境忧患意识,懂得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人类活动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学会倾听与尊重
二、教学重点
巴西自然地理环境
突出方法:运用地图进行探究学习,读图、看图、画图、议图,让学生多次“接触”地图,感知地图,学习和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三、教学难点:
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
突破方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四、教学准备:
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自制幻灯片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一个国家就有三怪:“酒精当燃料、汽车双开门、炼钢用木材”,大家猜猜这是哪个国家?——巴西
过渡: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西,感受它的魅力,从地理角度更多地了解它,认识它。
(二)新课讲解
一、巴西的自然环境
1、巴西地理位置
活动一:动手绘图,动眼观察,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世界政区图”,在世界政区图上,突出巴西的轮廓,让学生找出并指出,然后:
①提问:“长期以来,巴西一直被人们誉为南美的“巨人”,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
②请每人拿出一张白纸,仿照教材上的图,画一幅巴西轮廓图,并在自己画的轮廓图中填出赤道、南回归线、大西洋。
然后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修改所画地图,教师巡视并适当点拨。
③课件展示:突出赤道、南回归线,大西洋的名称,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巴西的位置特点:绝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热带,东部濒临大西洋。
明确巴西是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这个热带王国的自然风光吧。
2、巴西的地形、气候、河流
(1)、亚马孙平原
在图上找到亚马孙平原并观察他的范围,说明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并看图说出他的范围,在组内交流。
小结: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撕山麓,东到大西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读图分析亚马孙平原的纬度位置,思考:该地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气候?此中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什么?
小结: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这里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2)、巴西高原
①引导学生观察的巴西高原的范围,并与亚马孙平原比较。
②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的角度分析巴西高原的气候特点
③小结巴西高原的地形构成:约1/3 的亚马孙平原和2/3 的巴西高原构成了巴西
小结: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的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构成的巴西,它的面积和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
(3)、亚马孙河
在图3-31 上找到亚马孙河,并找到他的源地、入海。
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合作探究,讨论亚马孙河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①然后媒体展示亚马孙河流经地区图,引导学生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
结合课本中亚马孙河的水文特征的统计表,学生认识到亚马孙河水量大,流域面积广。
②引导学生结合巴西气候图和地形图,分析讨论亚马孙河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过渡:在巴西北部的亚马孙平原上,横贯着奔流不息的亚马孙河,还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被成为“地球之肺”的热带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
活动:讨论亚马孙热带雨林该如何开发和保护
①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材料“地球之肺”,然后说说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何被称为“地球之肺”,从而认识它的巨大的环境效益。
②课件展示亚马孙热带雨林所遭到的破坏。
学生说说这些开发雨林的方式会带来什么后果?
③把全班同学分组,结合课本讨论以下问题:亚马孙热带雨林该如何开发和保护呢?然后选出代表发言。
小结:巴西的热带雨林正面临着严重危机,这种危机不仅给巴西人民,而且给世界人民造成各种“生态灾难”,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
所以,保护热带雨林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责任。
我们应该认识到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破坏资源,破坏环境。
过渡:巴西政府正为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做着不懈的努力,他们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已成为世界新兴经济市场,与我国同被列为“金砖五国”。
二、人文特征
①人种文化
1、并用媒体播放狂欢节的视频,巴西的狂欢节和桑巴舞都是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的,这和巴西的种族构成有关。
那么,巴西的种族构成有什么特点?
观察分析,思考探究,认识巴西主要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媒体展示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两大经济中心,教师简介。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册的相关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②迅速发展的经济
阅读课文,自主探究,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情况、工农业特点及有利的自然条件。
媒体展示问题式的学习纲要,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
然后交流。
(一)20 世纪下半叶以来巴西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比重
迅速增加,改变了过去以农矿业为主的结构。
(二)经济作物迅速发展,虽然小麦还需要进口,但咖啡、甘蔗、大豆、可可等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并大量出口。
(三)现代工业迅速发展,是世界重要的钢铁、轮船、汽车、飞机生产国之一。
巴西现在的经济状况,思考以下问题:
1.巴西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
2.最主要的矿产资源是什么?
3.铁矿主要分布在哪里?
4.铁矿的特点是什么?最大的铁矿是什么?
5.巴西主要的能源是什么?
6.介绍著名的伊泰普水电站。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它最大的两个经济中心——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去逛一逛。
③城市人口
巴西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为什么?
为了促进内陆地区的开发,巴西政府采取了一项什么重大举措?
阅读材料,欣赏图片,了解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阅读材料“巴西利亚”,媒体播放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图及特色建筑,教师简单介绍。
(三)小结
巴西利亚是巴西的能工巧匠们智慧的结晶。
正像巴西人所说的那样,“巴西最有价值的财产是巴西人民”,勤劳而勇敢的巴西人民创造了“巴
西经济的奇迹”,正大步向前发展,让我们祝愿他们越来越好。
(四)例题
读“巴西农业、矿产和工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读巴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形区A ,
B . 最大城市。
2.B 地区气候类型,
3.巴西城市集中分布在。
4.流经B 地区的河流,该河流水量大,水流平稳,为什么航运价值却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