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外企无菌生产工艺培训

合集下载

无菌培训课件

无菌培训课件
OQ(定期) 物理指标(粒子、气流、 温湿度等)
动态
已安装
运行
需要
需要建立
工艺验证或工艺运行模式
需要进行连续监测
PQ(持续) 物理指标(粒子、气流、 温湿度等) 微生物指标(浮游菌、沉 降菌)
无菌工艺区域净化装置作用
无菌工艺条件的实现手段之一:
核心:气流屏障
1环境控制 ·通过采用高效过滤器及完整性,实现局部工艺暴露保护区域洁净度 ·通过空气过滤气流模型,实现局部工艺暴露保护区域及人员操作区域的气流流向 ·通过置换方法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如无菌灌装工艺保护区域 ·通过稀释方法降低或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如无菌工艺非暴露工艺操作区
最终灭菌工艺产品
大输液、小容量注射剂
无菌保证值:10-6
产品风险控制点: 产品灭菌前微生物负荷控制 灭菌工艺 灭菌过程污染风险控制 产品混淆 产品密闭性
无菌保证值(SAL):指灭菌后非无菌品的概率。
பைடு நூலகம்
注射剂的一般质量要求
·无菌 成品中不得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 ·无热原 特别是供静脉及脊椎注射的制剂 ·不溶微粒 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浑浊或异物 ·安全性 不能引起对组织的刺激性或发生毒性反应,特别是一些非水溶剂及一些附加剂,必须经 过必要的动物实验,以确保安全 ·渗透压 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接近 .pH 要求与血液相等或接近(血液pH7.4) ·必要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以确保产品在储存期内安全有效 ·降压物质 有些注射液,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其降压物质必须符合规定,确保安全
2温湿度控制
法规要求
中国GMP:
第七条 应当根据产品特性、工艺和设备等因素,确定无菌药品生产用洁净区的级别。 每一步生产操作的环境都应当达到适当的动态洁净度标准,尽可能降低产品或所处理的 物料被微粒或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无菌技术操作培训

无菌技术操作培训

无菌容器使使用方法
经灭菌处理, 用来盛放无菌物品容器称无菌容器。
无菌技术操作培训
无菌罐
无菌 贮槽
14/31
无菌容器使使用方法
手托底部, 手指 不能触及容器边 缘及内面
无菌技术操作培训
手持无菌容器
无菌容器一经 开盖后, 24小时 内有效
打开无菌容器
15/31
无菌容器使使用方法
无菌容器注意事项
保持无菌容器盖内面无菌, 防止灰尘落入无菌容器 内。
3、消毒液面浸没无菌持物钳轴节以上 2~3cm或镊子长度1/2
4、每个容器只能放置一把无菌持物钳 ,
以免相互碰撞
5、容器及无菌持物钳应保持无菌,每七天消毒、灭菌一次,同时
更换消毒液。手术室、门诊换药室、注射室等每日消毒、灭菌。
2-3cm
方法二 :干燥 保留法
将盛有没有菌持物钳无菌干罐保留在无菌包内,在集中 治疗前开包,4~8h更换一次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3/31
无菌技术操作培训
无菌技术基本概念
4/31
无菌技术基本概念
无菌技术
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 预防一切微生物 侵入人体和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 染操作技术。
目标
1、预防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 2.预防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 即:保持原有无菌状态
无菌技术操作培训
5/31
无菌技术操作培训
27/31
无菌手套使用方法
带无菌手套
无菌技术操作培训
28/31
无菌手套使用方法
脱无菌手套
无菌技术操作培训
29/31
无菌手套使用方法
带无菌手套注意事项
戴手套时应注意未戴手套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 而戴好手 套手则不可触及未戴手套手及手套内面。

无菌技术的培训计划

无菌技术的培训计划

无菌技术的培训计划一、培训内容1. 无菌技术基础知识(1)无菌技术概述(2)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3)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4)无菌技术在医疗、实验室和生产领域中的应用2. 无菌操作技术(1)消毒与灭菌的概念(2)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和工具(3)消毒灭菌常用药剂的选择和使用(4)无菌操作中的个人防护措施(5)无菌操作中的环境控制3. 无菌操作实践(1)手部消毒和穿脱手套的操作规范(2)无菌操作操作规范(3)各种无菌操作技术的实践4. 无菌技术质量控制(1)无菌技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2)无菌技术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要点(3)无菌技术质量控制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二、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学员应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无菌技术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范;2. 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技能;3.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灭菌药剂;4. 能够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并应用于无菌操作过程;5. 能够熟练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医疗、实验室和生产领域的工作。

三、培训方式1. 理论教学采用讲述、互动讨论等形式,由专业教师进行无菌技术基础知识、无菌操作技术、质量控制等内容的讲解。

2. 实践操作在实验室或模拟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学员将实际操作无菌技术,培养操作技能。

3. 现场观摩安排学员参观医疗、实验室和生产场所,观摩实际无菌操作流程,了解实际应用情况。

四、培训评估1. 知识考核培训结束后进行无菌技术基础知识的考核,测试学员对无菌技术的理解程度。

2. 实践能力评估安排实际操作情境,测试学员的无菌操作技能,并对操作流程、操作规范等进行评估。

3. 个人报告要求学员根据实际操作情境撰写个人报告,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培训时长根据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培训时长可由7天至30天不等,其中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现场观摩。

六、培训支持对于需要更深入学习无菌技术的学员,可以提供额外的培训课程或资料支持,以满足其学习需求。

七、培训结业证书培训结束后,学员经过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结业证书,作为学员学习无菌技术的证明。

精选无菌药品生产工艺验证培训教材

精选无菌药品生产工艺验证培训教材
灌装封口设备基本要求
工艺与设备验证确认
--装量准确,精度好,装量检测方便--速度满足生产规模要求--分装部件可在线/离线清洗灭菌--瓶转送系统稳定,对玻璃容器损害程度低--灌药时无外溢、带药等现象并有无药止灌功能--加塞位置准确--轧盖松紧适中,产品密封性好
灌装封口设备基本要求(具体内容)
工艺与设备验证确认
湿热灭菌
工艺与设备验证确认
方法:将热电偶编号安置于灭菌机内制定位置,按121℃,15分钟 的灭菌程序操作,连续进行3次,确定灭菌室内冷点判断标准:各测点温度达到121℃,最冷点与各测点平均温差不超过±2.5℃为合格
空载热分布试验
工艺与设备验证确认
试验方法:待灭菌物每一品种、每一规格中的每一种装载组合方式中编号放置热电偶,分别进行3次灭菌操作,还应做最大与最小装载方式试验判断标准:各种组合方式的被灭菌物中,各测点受热温度FH>=121℃(按冷点温差校正后温度),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此时,应有F0>6
生产管理过程的确认
无菌药品生产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不得回收使用无菌药品生产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设备和其他物品的清洗、干燥、灭菌到使用时间的间隔应有规定无菌药品的药液从配制到灭菌或除菌过滤和灌装完毕的时间间隔应有规定
生产管理过程的确认
无菌操作区不设置水池和地漏更衣室、物料缓冲间通常设连锁装置或报警装置,防止污染空气倒流关键操作间应设压差表,规定压差范围人员进入,必须穿无菌衣、鞋、手套及口罩
无菌药品生产的特殊要求
洁净(无菌)厂房确认
优秀的厂房和设备的设计实施带来的是药品生产简洁的运行,安全高效的和具有相当弹性空间的工艺流程设计确认(DQ)贯穿整个洁净(无菌)厂房运行周期中的每一个环节
降低成本,减少洁净区域(“全封闭”技术)98版GMP中空气压差数值对无菌药品生产来说较低

GMP无菌操作员工培训

GMP无菌操作员工培训

物品的无菌处理和存储
无菌处理
对所有进入无菌操作区域的物品进行灭菌处理,确保物品无菌。
存储
将无菌物品存放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与污染物接触。
04 GMP无菌操作实践演练
模拟无菌操作流程
模拟无菌操作环境搭建
模拟无菌操作技术培训
模拟无菌操作车间,确保环境符合 GMP标准,包括空气净化、设备清洁 等。
根据考核结果和员工在实际工作中 的表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分 析培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培训反馈
及时向员工反馈培训效果评估结果,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 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培训反馈和建议
员工反馈
收集员工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员工在培训过程中的感受和ຫໍສະໝຸດ 惑,及时调整 和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
培训员工掌握正确的无菌操作技术, 如无菌取样、无菌转移等。
模拟无菌操作流程演示
演示如何进行无菌操作,包括物料准 备、设备清洗、消毒、穿戴无菌服等 步骤。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一
无菌操作过程中出现微生物污染。
解决方案
加强环境监控,定期对操作区域进行 消毒,确保操作人员遵循正确的无菌 操作规程。
常见问题二
培训建议
根据员工的反馈和实际工作需要,提出针对性的培训建议,优化培训计划和课程 设置,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未来培训计划
制定计划
根据员工需求和公司发展需要, 制定未来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 标、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等。
计划调整
根据员工反馈和实际工作情况, 及时调整和优化培训计划,确保
培训计划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无菌操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中的微生物数量,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满足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大型外企无菌生产工艺培训课件

大型外企无菌生产工艺培训课件

环境监测和控制
颗粒计数器
介绍不同类型的颗粒计数器和检 测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校准和维 护。
空气采集器
表面采样
详细介绍空气采集器的种类和使 用方法,以及如何解读测试结果。
展示不同种类表面采样器的原理 和操作方法,以及如何分析实验 结果。
无菌产品的转移和灌装
1
自动化的灌装技术
2
展示自动化灌装技术的原理、类型和应
大型外企无菌生产工艺培 训课件
欢迎参加无菌生产工艺培训课程。我们将学习大型外企在无菌生产过程中所 遵循的最佳实践,以及如何应对各种挑战。
无菌技术基本原理
1 微生物学基础
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影响因素。
2 无菌操作原则
学习严格的操作规范以及消毒和灭菌技术。
3 洁净与菌落计数
如何判断无菌环境的洁净程度和菌落计数技 术。
化学消毒
介绍化学消毒剂的分类和作用机制,以及常见的 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过滤灭菌
介绍过滤灭菌的原理和应用,以及不同类型的过 滤器和维护注意事项。
无菌工艺的人员卫生和着装程序
穿衣示范
展示正确的穿衣程序,防止人员 带入污染物。
手卫生
头部防护
侧重于手消毒和洗手技巧,以及 人员在无菌室内的操作注意事项。
介绍头套、面罩和手套的种类和 作用。
项目 无菌室等级 填充方式
监管机构
美国 A/B, C, D 灌装机,注射器,胶 囊 FDA/EMA
欧盟 A/B/C/D 灌装机、注射器、胶 囊 EM A /国家管理局
中国 A/B/C/D 灌装机、注射器、胶 囊 国家管理局
未来无菌生产技术的前景
介绍生产技术领域的新趋势以及预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探讨未来市场的 发展潜力和对行业的长期影响。

PET无菌生产线工艺流程培训

PET无菌生产线工艺流程培训

PET无菌生产线工艺流程培训1. 引言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一种常用的塑料材料,具有优良的透明度、耐高温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在食品、饮料、药品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PET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无菌生产线成为PET制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培训将介绍PET无菌生产线工艺流程,帮助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PET无菌生产线的操作要点。

2. PET无菌生产线工艺流程概览下面是PET无菌生产线的基本工艺流程概览:1.原料准备:将PET原料按照配方要求准备并称量。

2.制粒:将PET原料进行熔融,并通过挤出机将其制成颗粒状。

3.输送:将PET颗粒输送至注塑机。

4.注塑:将PET颗粒熔化后注射到模具中形成制品的形状。

5.冷却:将注塑成型的PET制品进行冷却固化。

6.检测:对PET制品进行外观、尺寸、可见异物等检测。

7.包装:将符合要求的PET制品进行包装。

3. PET无菌生产线工艺流程详解3.1 原料准备PET无菌生产线的原料主要是PET颗粒,根据产品配方要求,将PET原料精确称量,并保证无杂质。

称量时要注意粉尘的防护,避免杂质进入原料。

3.2 制粒PET颗粒制粒是将PET原料进行高温熔融,并通过挤出机将其制成颗粒状。

制粒过程中,注意控制熔融温度和挤出机的运行参数,以保证颗粒的质量和形状。

3.3 输送PET颗粒经过制粒后,需要通过输送装置将其输送至注塑机中。

输送过程中要保持颗粒的干燥和清洁,避免颗粒受潮或被污染。

3.4 注塑PET颗粒进入注塑机后,通过高温和高压将其熔化,并注射到模具中形成制品的形状。

注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压力,以确保制品的质量。

3.5 冷却注塑成型后的PET制品需要进行冷却,以固化制品的形状。

冷却过程中要控制冷却时间和温度,以避免制品变形或产生缺陷。

3.6 检测对注塑成型的PET制品进行外观、尺寸、可见异物等检测,以确保制品符合质量标准。

检测过程中要使用合适的检测工具和设备,并按照规定的检测方法进行操作。

无菌技术操作培训计划

无菌技术操作培训计划

无菌技术操作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通过本次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无菌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流程,能够熟练掌握无菌操作的要点和技巧,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有效保证无菌状态。

二、培训对象医院、实验室、制药厂等从事生物、医学、制药等领域工作的相关人员。

三、培训内容1. 无菌技术基本概念2.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3. 无菌台和无菌室的使用和维护4. 无菌操作的规范和注意事项5. 无菌技术的质量控制6. 实际操作演练和案例分析四、培训方式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向学员介绍无菌技术的基本概念、操作流程和规范要求。

2. 实际操作指导: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学员进行无菌技术的实际操作指导和演练,以确保学员能够熟练掌握无菌操作的要点和技巧。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员理解无菌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重要性,提高学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和能力。

五、培训时间和地点时间:本次培训计划为期2天,每天8小时,共计16小时。

地点:培训地点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会选择具备无菌操作条件的实验室或医院等场所进行培训。

六、培训师资本次培训将邀请具备丰富无菌技术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培训讲师,他们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向学员介绍无菌技术的要点和操作技巧。

七、培训方法1. 理论授课:讲师将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员介绍无菌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流程。

2. 实践操作:学员将分组进行无菌技术的实际操作演练,由讲师进行实时指导和指导。

3. 案例分析:讲师将结合实际案例,向学员介绍无菌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帮助学员理解无菌技术的实际价值。

八、培训效果评估1. 在培训结束后,将对学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能力测试,以评估学员掌握无菌技术的程度和水平,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无菌操作的技巧和要点。

2. 在培训结束后,将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学员对本次培训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为今后开展类似培训提供参考。

以上为本次无菌技术操作培训计划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通过本次培训,使学员能够熟练掌握无菌技术的要点和技巧,有效提高其在相关领域的工作水平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无菌药品的概念及分类
无菌药品的分类
最终灭菌的无菌药品:耐热的产品,能通过热处理的 方式来去除制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通常采用湿热 灭菌法。如,大容量注射剂、小容量注射
非最终灭菌的无菌药品:在工艺过程的最后内包完毕 后没有一个单独的灭菌过程,其无菌性主要依赖整个 过程中保持对各个工序的无菌控制,避免生产过程中 的微生物污染。如,粉针剂、冻干粉针、部分小容量 注射剂、滴眼剂、无菌原料药等。
生产设备与工器具:应能有效地进行在线或离线的清 洗和灭菌。
15
无菌药品生产的特殊要求
清洁工具:无菌药品生产环境中的各种表面清洁中使 用的器具工具,应能够根据工艺要求有效地清洁灭菌 或消毒处理。
消毒剂:应有相应的除菌或其他处理措施。 如:无菌室内使用的75﹪酒精应经除菌过滤后使用。
16
无菌药品生产线厂房检查的基本内容
无菌药品生产厂房与设施是实施药品GMP、保证无菌药 品质量的先决条件,其布局、设计和建造应有利于避免 交叉污染、便于清洁及日常维护
结合具体生产工艺,分清无菌操作区域与洁净区域的联 系与区别
不同洁净级别区应设相应的洁具间,清洁用具不得跨区 使用
17
厂房设计、建造的原则
无菌生产设计就是为了减少在生产中对暴露的物料的潜在 污染
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得过5.0 ℅
8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产品的调查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2ml:0.3g) 灭菌条件 100 ℃ 3~10分钟 贮存条件 遮光、密闭保存 有效期 2年 处方中含有苯甲醇 有关物质 总杂不得过6.0 ℅(2004年底改为8.0 ℅)
单杂不得过4.0 ℅
9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产品的调查
生产环境:通常应在100级洁净区或万级背景下的局 部100级洁净区。
操作人员:根据工艺规定的环境要求,穿着洁净工作 服或无菌工作服。
14
无菌药品生产的特殊要求
原料及风包装材料:进入无菌区前,应根据材料的性 质对其采取除菌、灭菌和去热原处理。
惰性气体、压缩空气等介质:直接接触药品的均应经 除菌过滤达到无菌状态。
6
从“欣弗”事件谈无菌生产工艺选择
欣弗事件的发生
2006年7月 安徽华源 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 不良事件报告81例,涉及10个省份
7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产品的调查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100ml:0.6g) 采用半无菌工艺生产 灭菌条件 100℃,7分钟 贮存条件 阴凉 有效期 1年 有些企业的处方中含有苯甲醇 稳定性考察 有一批留样的有关物质为7.9℅ 有关物质 总杂不得过8.0 ℅
立性,减少动态条件下的相互干扰 不应该存放不必要的物料和设备 工艺设备和系统要装配有清洁用配件和阀门 在无菌生产区域内设置地漏被认为是不合适的
19
关键区域与关键表面的要求
洁净区的建筑材料应易于清洗和消毒,房间内表面应 无裂缝,墙与地面的连接处应采用圆弧角。地面、墙 壁、顶棚材质坚硬、光滑、易于清洗。顶棚与HEPA 过滤器边框之间的缝隙应能够保证严密,满足无菌条 件,防止污染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0.3g或0.6g)
冻干粉针 贮存条件 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有效期 2年 有的处方中含有苯甲醇 有关物质 总杂不得过4.0 ℅
单杂不得过2.5 ℅
10
克林霉素磷酸酯水溶液热稳定性研究
江苏省的一家药厂经试验发现,克林霉素磷酸酯水溶 液加热到60℃,含量下降86 %
因无法采用灭菌工艺生产,该企业最终申报了克林霉 素磷酸酯的冻干粉针剂
11
从上述调查看国内灭菌注射剂生产的缺陷
对灭菌的认识不正确 产品研发未考虑灭菌工艺的可行性 忽视工艺的可行性,盲目跟风报批 注射剂用原料药的杂质控制不严 忽视产品的安全性
12
无菌药品生产中的污染来源
人员 人是无菌药品生产中的主要污染源,在管理比较到位, 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较好,操作人员素质较高的企业, 人员操作所致的污染率超过70﹪
无菌药品GMP论证检查要点 无菌制剂生产的发展 无菌操作注意事项
1
无菌药品GMP论证检查要点
2
无菌药品的概念及分类
无菌药品是要求没有活体微生物存在的药品,也就是 法定药品标准中有无菌检查项目的药品。 为了达到产品中没有活体微生物,在生产过程中, 需要采取各种方法来去除制品中原有的微生物和防止 制品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5
从“欣弗”事件谈无菌生产工艺选择
克林霉素磷酯是国外20世纪70年代的专利产品, 一直采用小容量注射剂。我国在1994年首先批准了华 药原料药和小容量注射的仿制。该产品主要用于革兰 氏阳性菌和厌氧菌的感染,临床疗效好,注射不疼痛, 不用做皮试。在本世纪初因便于临床推广,受到很多 厂家重视,纷纷通过改变剂型、取得《新药证书》, 大量推向市场。
水源性微生物 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菌,不会形成芽孢,不耐热。 其代谢产物及细胞的尸体及碎片均属细胞内毒素的污 染源。
空气中的微生物 基本为革兰氏阳性菌,有可能会形成芽孢使其耐热性 增大
13
无菌药品生产的殊要求
关键区域和关键表面:关键区域指无菌产品或容器\密 封件所爆露的环境区域;关键表面是与无菌产品或容 器\密封件相接触的表面。
4
无菌药品的概念及分类
无菌药品的生产方法的选择
根据药品的品种及工艺的开发,无菌药品首选的办法是最终灭菌, 保证产品的无菌特性:
当灭菌可能会造成副产物等问题时,尽可能从工艺上创造条件, 使灭菌成为可行;
由于热不稳定性,应决定使用一种替代方法:除菌过滤和无菌生 产。非最终灭菌无菌药品的基本特征是:低安全+高成本。
不应该存放不必要的物料和设备 设备的水平面以及支架上应不易积聚灰尘,在关键区
人、物流一定要合理,以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对暴露产品、容器、包装 材料和环境所造成的潜在污染。设备的设计安装安排应合理,使用操 作简单易行。
无菌室的人员数量应最少,人流的设计应能够减少人员在无菌室的穿 越。
设备的设计应尽量减少人员数量以及人员操作时的活动量对环境的污 染
18
厂房设计、建造的原则
产品应在合理的洁净区条件下进行运输 无菌生产中各个相互联系的房间要维护好各个房间的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