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政治体制
英国政治制度史

1696年威廉三世接受桑德兰伯爵建议,任命辉 格党人组成清一色的辉格党人内阁,1698年托利党 人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议会多数党,威廉三世 就解散辉格党内阁,任命托利党人组阁。这样,威 廉三世开创了国王任命议会多数党人组阁的先河。
第二阶段责任内阁制原则初步形成。 1701年《王位继承法》中关于国王命令须经相
(2)现代英国资产阶级议会制度起源于封建等级议 会 现代资产阶级议会制度起源于英国,而英国的
议会制度又是从中世纪的封建等级议会演变而来 的。 (3)议会权力的扩大
“光荣革命” 后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和 《王 位继承法》奠定了英国资产防级议会制度的宪法基 础,明确规定议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标志英国 的封建等级议会制度已转变为资产阶级的议枢密院
内阁和内阁制首先出现在英国。 15世纪,亨利六世任命少数宠臣组成国王顾问 委员会,不久演变为枢密院,作为国家行政机构, 协助国王行使权力。 查理二世经常邀请9人外交委员会到王宫议事堂 内室秘密商议大政方针,当时就有内阁之称。
(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 英国资产阶级内阁制度的形成大体经历了 3个阶
效; 第三,接受首相的请求,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3、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1)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按世袭原则产生。
(2)英国国王没有实权,是“虚位元首”。他发布 的行政命令须经有关的内阁部长副署才能生效;他 必须任命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领 袖为首相组成内阁政府。内阁权力很大,是国家行 政权力的核心,但内阁与议会互相牵制,议会有倒 阁权,内阁必须向议会负责,而且实行集体负责。 内阁须取得议会信任,否则,内阁须集体辞职或提 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由新选出的议会决 定内阁去向。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1、君主制与民-主制相结合君主制与民-主制本是水火不容的,君主制是指一个君主的统治,民-主制是指多数人的统治。
在英国宪政中,虽保留了君主的位置作为国家元首,但目前这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元首,并没有实质性的权利,虽然仍然规定政府是女王陛下的政府,国王是中央政府行政部门的首长,并在法律执行需要任何中央公务机关参与的时候,执行法律。
政府的任何权力行为都是以国王的名义实施的,并在国王的只会和监督之下执行的,比如缔约、宣战、任命首相等。
但事实上这些决策并不是由国王淡定制定执行的,二十由议会或者内阁决定的,而议会下院由人民选举产生,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其负责,他们是人民的代理人,这体现了人民-主权,因此这就使得君主制与民-主制结合了起来。
2、议会至上的议会内阁制英国的赢回分为上院和下院,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人民普选产生,这样组成的两院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
受到洛克思想的影响,英国人深信主权在民,所以代表人民的议会在理论上是至上的,它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也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具有最后控制权的代议机构的主要组织结构形式。
议会主要有立法权、财产权、监督政府权、部分外交权等。
英国的司法权相对弱小,也从属议会。
法官由作为阁员的大-法官任命。
内阁实质上市英国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首相作为政府首脑,由大选中获得下院多数议席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由议会产生并对其负责,但一直以来,议会和内阁的权力一直处于消长的状态。
3、独特的两党制英国的政坛主要由工党和保守党把持,除此之外虽然还有一些小党,但是难成气候,英国的议会和内阁主要都是由大选的多数党来把持的,这与其他两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不同的是,其在野党被冠以英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反对党领袖领取国家支付的俸禄,组织影子内阁,在立法阶段对执政党的立法提出批评或反对,并参与协商决策,因此英国反对党实质上是支付体制内的政党,英国反对党的特殊地位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多见的。
英国和中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不同?

英国和中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不同?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治稳定性。
在国际上,英国和中国作为两个不同的大国,其政治体制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英国和中国的政治体制不同之处。
一、制度的不同英国采取的是议会制,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议会。
议会分为两个部分:众议院和上议院。
众议院由选民直接选出,上议院则是由君主任命,经一定程序选出来的。
英国君主制度比较特殊,君主只有名义上的权利,实际上的政治权力都由议会举行。
中国则采用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党执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显著特征。
中国采用的是领导集体领导和个人领导相结合的方式,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高层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二、治理思想的不同英国政治的关键思想是自由民主主义,即政治自由、平等、法治、人权、市场经济等。
这种思想的基本要求是国家保护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任何时候都不能侵犯公民的自由和私人财产。
中国政治的关键思想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
这种思想的基本要求是,保护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权利,重视国家发展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加强国家的经济、技术、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三、政治体制的实行程度英国作为一个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政治体制已经相当成熟和稳定。
英国的民主体制非常完整,选举制度完善,政治意识形态非常多元化。
英国社会中的各个阶层都有代表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的权力,这种政治自由的氛围和文化是非常成熟的。
中国则是一个经济发展很快但政治体制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的国家。
中国的民主机制还需要不断优化和发展,政治体制仍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但中国的政治信仰是非常强烈的,国家优先考虑整体利益,政治稳定和生产力的提高等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英国和中国的政治体制是有所不同,各国的历史、文化、发展阶段都不同,因此政治体制也会有所不同。
英国政治体制

位。
几乎所有时候在下议院总有一个拥有绝对多数的政党。
该党的领袖被君主任命为首相。
下议院第二大党的领袖则成为反对党领袖。
议会中一般都会有一个超过半数的政党,这要归功于英国采用的简单多数投票制度(由于缺少比例代表机制,政党之间的差距容易被扩大,因此占优势的政党很难不获得超过多数席位)。
这也使得多党联合政府出现的可能性变小。
一般情况下英国君主会询问那位将组政府的未来首相,他的政府是否可能在下议院生存下来,而在一个政党占多数的情况下这不会是一个问题。
但在特殊情况下君主会要求一名议员“组成一个获得议会多数支持的政府”,这时一个未获下议院半数议席的政党就必须组成一个多党联合政府。
但后一种情况只在战争时期出现过。
需要注意的是政府的组成不需要下议院的投票,而只需要君主的任命。
对议会开幕时君主的致词(Speech from the Throne)投票是议会所获得的第一个对新政府表达意见的机会。
上议院上议院曾经是一个世袭的贵族议院,但是目前英国正在对上议院进行重大改革,现在的上议院成员有部分还是世袭贵族,其他则是获任命的议员(所谓终身贵族,即他们无法将贵族头衔传给后代)。
上议院有权审查下议院通过的法案,并通过必要的修正案,还可以要求推迟它不赞成的立法,最长可达1年。
一般而言政府都会接受上议院提出的修正案,以节省时间,并避免发生两院冲突的窘境。
上议院也是英国的最高申诉司法机构,但事实上只有极少部分的上议院议员(法律议员,Law Lords)拥有司法仲裁权。
国王(或女王)在名义上,国王(或女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英格兰教会最高领袖,也参加立法机关活动。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主要扮演礼仪性角色。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机构是政治中立的组织,协助政府处理行政事务。
公共服务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政府的内政部门管辖,每个主要部门都有一名内阁大臣负责。
大多数政府部门总部都设在白厅(伦敦的一条街名)上或周围,因此“白厅”逐渐成为英国公共服务部门的代名词。
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英国建立的政治体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1688年政变(见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也称议会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制度特点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在18世纪时,国王还能运用手中的实权,恩赐官职,笼络保王势力,以后,王权逐渐削弱。
到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王权大大衰落。
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实际上都是通过议会和内阁去行使,王权成为象征性的。
君主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
君主名义上是世袭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
就法律地位而言,君主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拥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权力。
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与封建专制制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宪君主只能是依宪法而治的君主。
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
在对外交往中,君主代表英国;英王(女王)是英国国家的人格化,提供了国民效忠的对象,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现在位女王的头衔全称“天佑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她的其他领土及领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护教者伊丽莎白二世”就表明英王的权力;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女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女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
虽然如此,英王仍是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作为国家的象征,英王可以在维护国家团结、调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方面发挥作用,或就内政、外交问题提供可资参考的意见;在特殊情况下,也还可以行使宪法赋予的某些权力。
英国政治体制的历史文化背景

英国政治体制的历史文化背景英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政治体制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
从中世纪时期的封建制度,到今天的议会制度,英国政治体制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在中世纪时期,英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国家的主要权力集中在君主手中,具有强大的领主阶层和弱势的农民阶层。
当时,国家政治的核心是君王和贵族,他们通过封建制度来控制人民和土地。
封建制度的实施让贵族地位得到了巩固,同时也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这一政治制度的影响长久地持续到了今天的英国,封建式的阶级体系已经成为英国政治体系的核心文化。
二、刍议会制度的形成在英国历史的长河中,议会制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大约在1215年,由于贵族们的压力,国王不得不签署大宪章。
这一时期的国家机构是由贵族议会和王室共同管理的,这是英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后来,议会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它的地位也逐渐得到了加强。
14世纪末期,议会的权力已经非常大。
当时议会的核心是众议院和贵族院。
这一时期的权力结构体系使得议会能够对国家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在经过多年漫长的努力之后,议会最终获得了在国家政治中的制定、立法、征税和监管等权力。
三、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不仅仅是国家政治变革的象征,也体现了英国人对于民主、自由的长期追求和探索。
在17世纪的英国,发生了一个大革命,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顶点。
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对抗以后,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19世纪,议会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民主制度。
此时,议会中的议员是由选举產生的,所有大选频度通常是5年。
此后,议会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保障。
其中,议会的领导权逐渐向首相方向转移,使得议会的运作与执行及更加顺畅。
四、英国政治体制的历史意义英国政治体制的演变和发展历程中,贵族的垄断和占有,封建式的阶级体系和议会制度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这些历史遗产对于英国的民主制度发展,凝聚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英国政治体制

英国政治体制
英国政治体制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度,即国家元首是一位君主,而政府的实际权力由议会掌握。
其中议会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也叫伦敦议会,是英国的最高立法机构。
上议院由终身制的上议员组成,包括贵族和部分教会的高级成员。
下议院则由普选产生的国会议员组成,代表各个选区的利益。
英国政府的实际运作由内阁负责,内阁成员由首相任命,主要由政府部长组成。
首相是英国政府的最高领导,由埃利沙百多年来,首相一般来自执政党的党魁。
英国政治体制还包括一个独立的司法系统,主要由高等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组成。
司法系统负责审理法律案件,并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此外,英国政治体制还包括地方政府,即各地区的地方议会,负责管理和提供一些基本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等。
总体而言,英国政治体制是一个相对稳定和民主的体制,尊重法治、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
英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英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英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上议院议员是世袭或国王任命的,与政党制度无关。
下议院议员则是由选举产生的,两个党通过竞选争夺下议院席位,获多数席位的党来组阁,代表资产阶级行使国家权力,掌握行政权,也由它控制议会,掌握立法权,这个党是执政党。
在议会选举中获少数席位的党,可监督政府或牵制政府的活动,这是党就是在野党。
英国的国体则应为“资产阶级专政的立宪君主国”。
英国是采用君主立宪制为管治国家的制度,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和其他15个英联邦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在名义上,这些君主领地不是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但也是由联合王国政府来管理其国防和外交事务,包括由联合王国议会为这些领地立法。
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高级神职人员等。
并有召集、停止、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
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英国的政治体制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
今天,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仍然需要借鉴欧美大国政治体制里的精华部分。
在这里,我将与大家探讨一下英国的政治体制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国政治体制产生背景历史发展主要架构基本特点借鉴意义
我将从英国的政治体制产生背景、历史发展、主要架构和基本特征来评论英国的政治体制,同时分析它对当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标题一:英国的政治体制探讨
从英国的政治体制产生背景来看,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
英国政治体制产生背景,主要分为历史传统、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政治基础这四块。
其一,我们知道,英国传统的政治原则就有两个,一个是“王在法下”,另一个是“国王在议会中”。
英国在其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着这两个传统的政治原则,因此国王权利的有限性为之后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提供了传统基础。
其二,英国四面环海、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其发展海外贸易,同时圈地运动促进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这是英国政治体制产生的经济基础。
其三,伴随着英国商业不断发展,英国资产阶级也不断发展壮大,这是英国政治体制产生的阶级基础。
其四,由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国王与议会矛盾尖锐,税收是其矛盾的焦点。
这次矛盾斗争实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民主与封建专制的斗争。
因此,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成为了英国发展的政治阻碍,也是英国政治体制产生的政治基础。
从英国政治体制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英国的政治体制的确立是民主与专制反复较量的结果。
英国先后经历了诺曼王朝(1066—1154年)、金雀花王朝(1154—1399年)、兰开斯特王朝(1399—1464年)、约克王朝(1461—1485年)、都铎王朝(1485—1603年)、斯图亚特王朝(1603—1649年,1660—1714年)、汉诺威王朝(1714—1901年)和温莎王朝(1910年至今)。
但是,英国政体真正意义改变的开始是从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的。
由于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加剧了英国社会的矛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以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为标志的,随后英国经历了1642-1648年的两次内战时期。
在内战的纳西比战役中,克伦威尔领导的新模范军骑兵大败王军,取得胜利。
这次战役为国会军在内战中获胜奠定了基础。
1649年,议会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内战结束,同时宣布成立共和国。
但是,共和国时期仅仅持续了4年。
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开始了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独裁统治都不可能长远,因此1658年,伴随着克伦威尔的逝世,人们推翻了这一独裁统治。
然而克伦威尔死后政局混乱,为了维护和巩固统治秩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恢复君立制的势力采取了妥协和赞同的态度。
因此,1660年,查理一世的儿子返回英国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可是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并没有给资产阶级带来利益,反而在查理二世之后的詹姆士二世不久就实行反攻倒算的政策,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
因此在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后詹姆士二世逃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迎来了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威廉和女儿玛丽,让他们共同统治英国,同时于1689年议会提出了《权利宣言》,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
从英国政治体制的主要架构来看,英国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的主要结构有国王、议会和内阁。
其中,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而国王则按内阁的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权利,统而不治,主要是国家的象征,承担国家元首等礼仪性的职能。
国王是世袭产生的,且按照英国宪法的惯例,国王不能为非。
议会英国采取的是两院制的组织
形式,分为上院和下院。
其中上院代表的是特定人群(地区)的利益,由世袭产生,一般是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法律贵族、家权贵族、终身贵族、苏格兰贵族、爱尔兰贵族和离任首相构成,里面大多是保守党人。
下院代表全国的利益,由选举产生,议员名额按人口比例平均分配到全国各个地方。
下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内阁成员由首相从下院多数党议员中挑选任命。
从英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来看,君主立宪制主要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第一,国王统而不治。
现代英国国王的作用其实是非常有限的,主要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作用,此外国王还是国家宪政体制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体现和保证,是英国政党斗争和社会矛盾的协调器和缓解器。
另外,国王可以通过咨询、鼓励忠告等形式对内阁的执政活动作出实际的影响。
第二,议会权力至上。
英国法律赋予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利。
但20世纪中期以来,权力中心逐渐向内阁和首相倾斜。
第三,国王、议会和内阁之间既有分权又有制约。
但分权界限不太明晰,存在权力交叉的情况。
第四,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
第五,没有一部成文宪法,不成文的习惯法与惯例在政治生活起着更大作用。
第六,基本政治框架保留着中世纪的传统特征。
第七,英国政体的发展具有渐进性与创新性。
标题二:英国政治体制对中国的借鉴作用
我们已经对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有什么优势呢?我们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又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借鉴?
在我看来,英国政治体制主要有三个重要意义:⑴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使英国政治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⑵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
⑶对于欧洲和北美地区、英国海外殖民地等各个地方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我国实行政治体制改革时也可以吸收英国政体的精华部分。
首先,中国和英国都存在议会制度,我国代议制的完善需要借鉴英国强有力的议会制度。
英国议会被称为“世界议会之母”。
即使是在封建主义中世纪、英国王权的获取和行使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习惯法、成文法以及贤人会议和议会的限制;王在法下、法律至上的宪法原则得以滋生和成长。
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变迁,英国的议会制度日趋完善,民主发展程度很高。
英国没有一部成文宪法,不成文的习惯法与惯例在政治生活起着更大作用。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还需普及大家的法律素养和参政素养,不仅要有法律底线,更要营造一条道德高线、自我约束。
英国的法制传统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其次,英国的政体发展具有渐进性与创新性。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创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这给我们启示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弘扬中国特色的民主,改革要符合中国国情。
另外,改革是必须的,但是改革的脚步必须是稳健的、是循序渐进的。
因为只有渐进性的改革才能使国家稳定发展和社会矛盾得到缓解。
最后,我国还需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英国国王、议会和内阁之间既有分权又有制约。
体现了分权与制约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