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大小测定和直接计数
实验三 酵母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及显微镜下血球计数板计数

(一)注意事项
1.熟知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原理 2.血球计数板计数时酵母菌菌液需稀释到可 计数的浓度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Chemistry Lab Center
《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 15
七、注意事项和问题
(二)问题
1. 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中 每个大方格菌数
计数次数 稀释 倍数 菌液浓度 平均值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Chemistry Lab Center
《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 8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酵母菌形态及假菌丝的观察 (1) 视菌悬液浓度,加无菌水适当稀释。
(2) 用接种环取酵母菌悬液少许,放在洁净的 载玻片上,于低倍镜下观察酵母菌和假菌丝的形 态。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Chemistry Lab Center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Chemistry Lab Center
《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 2
二、实验原理
大多数酵母菌形成的菌落与细菌的相似、但较细 菌的菌落大而厚、湿润、粘稠、易被挑起。菌落多呈 乳白色,少数为红色(如红酵母),酵母菌菌落的颜色、 光泽、质地、表面和边缘特征均为识别时的重要依据。 酵母菌的某些种类在液体培养基中或在人为的不通气 条件下,培养较长时间后,则生长成长形的细胞,且 相互连接并分枝,形成藕节状排列结构,称为假菌丝。 它是酵母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真核微生物的构造和形态观察--酵母菌大小的测定

六、项目实训:酵母菌大小的测定
3 操作步骤
➢ 镜台测微尺的安装:把镜台测微尺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刻度朝上; ➢ 目镜测微尺的安装:把目镜上的透镜旋开,把目镜测微尺放在目镜的光阑上筒内。
六、项目实训:酵母菌大小的测定
3 操作步骤
➢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使目镜测微尺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相平行。两尺在某一区域 内两线完全重合,然后分别数出两重合线之间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所占格数;
六、项目实训:酵母菌大小的测定
2 基本原理
➢ 目镜测微尺:一块可以放入目镜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 有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的两种。在测量时将目镜测微尺放在目镜的隔板 上,即可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 每一格实际代表的长度随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而改变,因此在测量微生物 大小前必须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
➢用同法分别标定高倍镜、油镜下的目镜测微尺各格的长度。
六、项目实训:酵母菌大小的测定
3 操作步骤
➢ 制片:按照一般酵母菌形态观察制水浸片; ➢ 菌体大小的测量:在目镜下找到目的物,用目镜测微尺先量菌的宽度格数;然
后量长度格数。例如,目镜测微尺在油镜下标定的结果为每格相当于1.3μm, 测量结果菌体长度为目镜测微尺的2格,宽度为1.2格,则菌体的实际长度= 2×1.3μm=2.6μm,实际宽度=1.2×1.3μm=1.56(μm)。 ➢ 测量酵母菌大小时,通常要在同一玻片上测量10~20个菌体,求出平均值。
微生物学基础
真核微生物的构造和形态观察
项目一 酵母菌的构造和形态观察
六、项目实训:酵母菌大小的测定
1 实验目的 ➢ 学习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的使用方法;
➢ 掌握酵母菌菌体大小的测量方法。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与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死活细胞鉴别,微生物测量技术,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2.了解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构造及使用原理,掌握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3.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会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细胞进行计数。
二、实验原理染色: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
测量: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微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测量。
用于测量微主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 mm长度刻成100等分。
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间物像重叠)用于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计数: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盖上盖玻片后,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
在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上16或25,就得出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下面以一个大方格有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进行计算:设五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那么,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因1ml=1cm3=1000mm3,三、实验仪器1 菌种: 培养48h的酵母菌.2染色液和试剂:0.05%、0.1%吕氏碱性美蓝.3 器材: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盖玻片、吸水纸、计数器、移液器、擦镜纸。
观察酵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生长特点以及繁殖方式,了解酵母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并探究酵母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真核微生物。
在适宜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进行出芽生殖,即通过产生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子细胞从母细胞上分离出来。
此外,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可以将糖类物质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在食品、酿酒和生物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酵母菌培养基- 培养皿- 显微镜- 显微镜玻片- 接种环- 酒精- 美蓝染液- 碘液2. 实验方法(1)酵母菌培养将酵母菌接种于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使其生长繁殖。
(2)酵母菌形态观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包括细胞大小、形状、细胞壁结构、细胞质结构等。
(3)酵母菌繁殖方式观察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过程,记录子细胞从母细胞上分离出来的时间、数量和速度。
(4)酵母菌生长情况观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观察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记录其生长曲线。
四、实验结果1. 酵母菌形态观察酵母菌呈椭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壁厚,细胞质均匀。
在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细胞质内含有一定数量的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
2. 酵母菌繁殖方式观察酵母菌主要通过出芽生殖进行繁殖。
在适宜的条件下,母细胞在细胞壁上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子细胞从母细胞上分离出来。
观察结果显示,子细胞从母细胞上分离出来的时间为10-15分钟,平均每10分钟产生一个子细胞。
3. 酵母菌生长情况观察(1)温度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的生长速度存在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在28-30℃的温度范围内,酵母菌生长速度最快;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5℃时,酵母菌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2)pH值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酵母菌在pH值为4.5-5.5的环境中生长最佳。
实验结果显示,当pH值低于4.5或高于5.5时,酵母菌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死活细胞鉴定及血球计数法

通过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我们得到了每毫升菌 液中酵母菌的数量。结果显示,菌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在合 理范围内,计数结果准确可靠。
对实验过程的反思与总结
实验操作方面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无菌操作 ,避免杂菌污染。同时,需要准确配制 试剂,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VS
实验设计方面
在实验设计时,需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和 可重复性。本实验中,血球计数法的操作 较为简便,且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有效 的计数方法。
死活细胞鉴定结果分析
死活细胞鉴定结果
通过染色法和荧光染色法,我们成功地对酵母菌的死活细胞进行了鉴定。活细胞能够吸 收染料并发出荧光,而死细胞则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呈现明显的荧光,而死
细胞则无荧光。
分析
死活细胞鉴定结果表明,大部分酵母菌为活细胞,仅有少量酵母菌为死细胞。这说明在 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的生长条件较为适宜,且培养基的营养成分能够满足酵母菌生长的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 态观察、死活细胞 鉴定及血球计数法
目 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结果分析 • 结论
01
CATALOGUE
实验目的
掌握酵母菌的形态观察方法
了解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酵母菌的单细 胞形态,包括其形状、大小、细胞壁 、细胞膜等结构特点。
学习染色法
THANKS
感谢观看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通常呈卵圆形或圆柱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 细胞核等基本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可以了解其生长状态和繁殖 方式。
酵母菌在生长过程中,会经历由单倍体到二倍体的过程,通过观察其形态变化, 可以了解其生长周期和繁殖特点。
实 验7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7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大小测定和直接计数一、实验目的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和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形态观察酵母菌个体较大,常规涂片方法可能损伤细胞,因此用美蓝染液水浸片法观察其出芽生殖。
美蓝染液的氧化形式蓝色,还原形式无色。
活细胞由于新陈代谢,细胞内还原性物质还原美蓝而呈现无色,死细胞或代谢能力弱的细胞不能将美蓝还原呈现蓝色。
2.细胞大小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借助测微尺: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用于矫正目镜测微尺,总长1mm,分100个小格,每小格10μm。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目镜的圆形玻片,有50小格和100小格2种。
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
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3.细胞计数血细胞计数板,大格1.0mm,体积0.1m3。
三、步骤1.酵母菌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05%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用滴管取1滴酵母菌菌液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2)加盖玻片。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约0.5h后再次进行观察,观察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5)形态记录,计算0.5h后酵母菌的死亡率。
2.细胞大小测量1)装目镜测微尺:把目镜上的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刻度朝下放在目镜镜筒内的格板上,然后旋上目镜透镜,再将目镜插入镜筒内。
2)校正目镜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刻度面朝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校正:先用低倍镜观察,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调节焦距,当清晰地看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
实验五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死活细胞的鉴别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五、实验报告
1、绘图说明你所观察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填表: 2、填表:
各中格中菌数 1 2 3 4 5 二次平均值 菌数/mlAຫໍສະໝຸດ B 5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 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实验是通 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菌种: 1、菌种:酿酒酵母 仪器或其他用品: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 2、仪器或其他用品: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盖玻 片,载玻片等 0.1%美蓝染色液等 3、0.1%美蓝染色液等
四、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
1、美蓝浸片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的美蓝染色液,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的美蓝染色液,然后用 0.1%的美蓝染色液 接种环取少量酵母菌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接种环取少量酵母菌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 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 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将玻片放置 约三分钟后,用显微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 约三分钟后,用显微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 并判断细胞的死活。 并判断细胞的死活。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 物计数方法。该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 物计数方法。该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上由四条槽构 成三个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 成三个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 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为几个大方格, 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为几个大方格, 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血细胞计数板构造如图1 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血细胞计数板构造如图1,计数室的 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 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 25个中方格 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 16个小方格 16个 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 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 25个小方格 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但无论是哪一种规 格的计数板,每一个大方格中的小方格400 400个 格的计数板,每一个大方格中的小方格400个,每一个大方格 边长为1毫米,则每一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 盖上盖玻片后, 边长为1毫米,则每一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盖上盖玻片后, 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毫米, 0.1毫米 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毫米,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 万分之一毫升)。 0.1mm3(万分之一毫升)。
实验四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死活细胞鉴别,微生物测量技术,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生物科学贺冰冰 040012010025 周二 9、0 节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2.了解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构造及使用原理,掌握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 .3.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会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细胞进行计数。
二实验原理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微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测量。
用于测量微主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 10 mm长度刻成 100等分。
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间物像重叠)用于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专用载玻片,一般将lmm等分为100格,每格长10μm,每格长(0.01mm),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
校正时,将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由于镜台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像进入视野,即镜台测微尺随着显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镜台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镜台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然后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确的等分刻度,测量时,需要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
隔板上,用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
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
样。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 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 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 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
微尺的格数,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球菌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杆菌则用宽和长的范
围来表示。
(1)装目镜测微尺(换目镜) 把目镜上的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刻度朝下 放在目镜镜筒内的格板上,然后旋上目镜透镜, 再将目镜插入镜筒内。 (2)校正目镜测微尺: 1)放镜台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刻度面朝上 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3)计算: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um)=两重 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x10 / 两重合线间目镜 测微尺格数 (3)菌体大小测定:目镜测微尺校正完毕后, 取下镜台测微尺,换上酵母菌染色制片。先在 低倍镜下找到标本,换高倍镜测定酵母菌的宽 度和长度。测定时,通过转动目镜测微尺和移 动载玻片,测出酵母菌的直径或宽和长所占目 镜测微尺的格数。最后将所测得的格数乘以目 镜测微尺(在高倍镜下)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即为该菌的实际大小。 (4)测定完毕:取出目镜测微尺后,将接目 镜放回镜筒,再将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分 别用擦镜纸擦试干净,放回盒内保存。
•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 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 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 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以此进行鉴别。
• 美蓝浸片的观察:
(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05%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
实验七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大小测定和直接计数
目的要求: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学习区分酵母菌
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2、 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3 、掌握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 1、基本原理:
•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大多数酵母菌以出芽 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使用完毕后,将血细胞计数板在水
龙头上用水冲洗干净,切勿用硬物
洗刷,洗完后自行晾干或用吸水纸 轻轻吸干。镜检,观察每小格内是 否有残留菌体或其他沉淀物。若不 干净,则必须重复洗涤至干净为止。
• 三、记录实验结果
(1)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并计算 0.5h后酵母菌的死亡率。
(2) 填写目镜测微尺校正结果(10倍及40倍下)。
菌液浓度要适当,一般样品稀释度要求每小 格约有5~10个菌体为宜。每个计数室选5个 中格(可选4个角和中央的一个中格)中的 菌体进行计数。如遇酵母出芽,芽体大小达 到母细胞的一半时,即作为两个菌体计数。 计数一个样品要从两个计数室中计得的平均 数值来计算样品的含菌量。
(5) 清洗血细胞计数板
1、基本原理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将小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 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片上(又称 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 直观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计菌器有:血细胞 计数板、Peteroff-Hauser计菌器等,它们都可用于 酵母、细菌、霉菌孢子等悬液的计数,基本原理相 同。
(4)显微镜计数
加样后静止5min,然后将血细胞计数
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
找到计数室所在位置,然后换成高倍 镜进行计数。
调节显微镜光线的强弱适当,否则视 野中不易看清楚计数室方格线,或只 见竖线或只见横线。
由此处注入
每一中方格的周围皆有三条边线,计算单一 中方格的细胞数时,位于边线上的细胞计算 方式为:以第二条边线(简称中线)为界,接 触到左侧中线与上端中线的细胞要算,接触 到右侧与下端中线的细胞则不列入计算。如 上图,若每一个圆圈皆代表活细胞,空心的 要算,而实心的不算。
2)校正:先用低倍镜观察,将镜台测 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调节 焦距,当清晰地看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 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 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利用移动器移动 镜台测微尺,使两尺在某一区域内两线 完全重合,然后数出两重合线之间镜台 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所占的格数。 用同样的方法换成高倍镜进行校正,测 出在高倍镜下,两重合线之间两尺所占 的格数。
用滴管取1滴酵母菌菌液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2)加盖玻片。注:不要产生气泡。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
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
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约0.5h后再次进行观察,注意死细胞数 量是否增加。 (5)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并计算0.5h后酵母菌的死亡率。
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 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 该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上有四条 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短 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 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为九个大方格,中 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
计数室规格: 25(中格)×16(小格) 16(中格) ×25 (小格)
每种规格计数室中的小方格都是400个。来自 计数室大小:
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盖上盖玻片后, 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高度0.1mm,所以 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
25X16
16X25
(1) 菌悬液制备 以无菌生理盐水将酿酒酵母制成浓度适当的菌悬液。 (2)镜检计数室 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则需 清洗,吹干后才能进行计数。 (3) 加样品 将清洁干燥的血细胞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再用无菌的毛细滴 管将要摇匀的酿酒酵母菌悬液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让菌 液沿缝隙靠毛细渗透作用自动进入计数室,一般计数室均能 充满菌液。 取样时先要摇匀菌液;加样时计数室不可有气泡产生。
酵母菌
1、基本原理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
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借助
测微尺---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 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 般将1mm等分为100小格,每格长0.01mm。用 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目镜测微尺: 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
(3)填写啤酒酵母的大小测定结果。 (4)填写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