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食品质量分析与检验实验指导书
食品质量分析与检测教学实习指导书

食品质量分析与检测教学实习指导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年9月目录酱油理化指标化学测定 (5)近红外光谱仪使用教学实习 (10)物性测定仪使用教学实习 (13)大气质量检测 (14)食源微生物危害实验室观摩 (14)食源微生物危害实验室观摩 (15)饮用水检测教学实习 (23)实习报告封皮格式 (29)食品分析与质量控制教学实习1计划一、实习目的1、学习并操作部分现代食品分析先进装备,了解其原理和应用;2、认知、了解食源微生物分析、检测和研究装备;3、系统学习一种食品质量指标的近红外光谱建模方法;4、观摩学习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食品卫生监督的工作范畴、程序和方法。
通过以上实践环节的教学活动,学生应切实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了解与食品安全领域有关的现代分析手段,学习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的实务,巩固所学知识。
二、实习内容1、专题调研;可供选择的调研项目:(1)杨凌居民调味品(或饮用水、乳品、食用油)消费调查(至少30户居民),以上任选一项进行调研并形成专题报告。
2、酱油质量指标的NIR光谱建模;3、大气环境质量监测;4、纯净水生产质量分析与控制;5、食品质构测定;6、食源微生物安全实验室观摩;7、不同冷冻食品超耐药细菌风险评估。
三、时间和地点见下页具体安排表。
四、考核实习结束后所有实习学生均应上交实习总结报告1份,该报告占实习总成绩的60%;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等)占实习总成绩的40%。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析与质量分控制教学实习1具体安排(第16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10级食品分析与质量控制1教学实习具体安排(第17周)实习纪律及注意事项1.实习分组按班级划分;每班班长和学习委员为班实习组的正、副组长;每天点名2次。
2.实习时不得无故缺席,不得迟到早退;实习过程中需要穿试验服,严格按实习规定操作,注意安全。
3.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虚心向实习指导教师、实验员老师请教、学习。
4.实习结束后,必须按时上交实习报告,截止时间为2012年6月22日各班收齐后交于修烛老师。
实验指导书-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打印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卫生与安全检验》实验实习指导手册编写人:叶红玲依据《食品卫生与安全检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编写本指导书,作这《食品卫生与安全检验》任课教师教学参考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用书。
全书共分10个实训专题,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选用。
《食品卫生与安全检验》是在学过分析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与《食品卫生与安全检验》构成了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是高职高专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能够把基础课与专业课紧密联结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
该课程主要讲授食品的安全卫生、食品卫生检测有关知识、食品卫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卫生监督、国家食品卫生法与世界卫生组织、典型食品安全卫生案例分析等。
通过本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从事食品生产与加工、食品营销及检测等职业岗位群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食品品质,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使学生在食品加工实践中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与检测的科学技术动向。
因此,本课程承担着培养食品专业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和提高食品安全、卫生检测技术的双重任务。
在具体实施中,既可以采取理论与实训结合的教学形式,也可单独组织实训教学。
要强调所有实际操作必须符合食品行业卫生规范、职场卫生健康、操作规程等的要求。
要强调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具有高职高专食品专业特色的“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训练、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实训一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要求1、要求学生准确、熟练地掌握滴定操作。
2、要求学生准确、熟练地掌握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
食品分析报告实验指导书

食品分析实验指导书目录第一部分常规实验 (1)实验一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1)实验二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3)实验三总灰分的测定 (5)实验四钙的测定 (7)实验五钙的测定 (9)实验六铁的测定 (11)实验七铁的测定 (12)实验八总酸度的测定 (15)实验九有效酸度—pH值的测定 (17)实验十挥发酸的测定 (19)实验十一脂肪的测定 (21)实验十二脂肪的测定 (24)实验十三还原糖的测定 (26)实验十四总糖的测定 (29)实验十五蛋白质的测定 (32)实验十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34)实验十七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36)实验十八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38)实验十九氯化钠测定 (41)实验二十氯化钠测定 (43)实验二十一番茄酱中番茄红素的测定 (45)实验二十二碘含量测定 (46)实验二十三硒的测定 (48)实验二十四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测定 (51)实验二十五亚硝酸盐的测定 (53)实验二十六多酚类物质总量测定 (56)实验二十七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58)第二部分综合实验 (60)实验一果蔬中单糖的组成及含量的测定 (60)实验二果蔬中有机酸的组成及含量的测定 (61)实验三果蔬中脂肪酸的种类与含量的测定 (62)附录1 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64)附录2 常用洗涤液的配制 (69)附录3 常用指示剂的配制与变色范围 (70)附录4 常用酸、碱的浓度表 (71)第一部分 常规实验实验一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常压干燥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水分测定的意义。
2.掌握直接干燥法测定水分的方法。
3.掌握恒温干燥箱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一定温度(100~105℃)和压力(常压)下,将样品放在烘箱中加热,样品中的水分受热以后,产生的蒸汽压高于空气在恒温干燥箱中的分压,使水分蒸发出来,同时,由于不断的加热和排走水蒸汽,将样品完全干燥,干燥前后样品质量之差即为样品的水分量,以此计算样品水分的含量。
《食品理化分析技术》实验指导书

《食品理化分析技术》实验指导书(试行)韩明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2006.9目录模块一基本实验技能 (1)实验一器皿洗涤与缓冲溶液配制 (1)实验二溶液浓度的标定 1模块二单元技能实验 (1)实验一食品的比重测定 1实验二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3)实验三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5)实验四牛乳酸度的测定 5实验五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7)实验六氨基酸总量(氨态氮)的测定 (10)实验七饮料中还原糖的测定 (12)实验八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14)实验九水果中维生素c的测定 (16)实验十食品中铅的测定 (19)实验十一食物中钙的测定 (22)实验十二食物中磷的测定 (26)实验十三食品中铜元素的测定 (29)实验十四酱油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 (31)实验十五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33)实验十六食品中着色剂的测定 (35)实验十七蘑菇罐头中漂白剂的测定 (38)实验十八气相色谱法测定午餐肉中的有机氯农药 (41)模块三综合实验 (42)实验一糕点产品的理化检验 (42)实验二果冻产品的理化检验 (44)实验三碳酸饮料产品的理化检验 (45)实验四蜜饯产品的理化检验 (46)实验五酱菜类产品的理化检验 (52)模块一基本实验技能实验一器皿洗涤与缓冲溶液配制一、常用洗涤液的配制和使用方法1.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100g/L)(洗液):称取化学纯重铬酸钾100g于烧杯中,加入100mL水,微加热,使其溶解。
把烧杯放于水盆中冷却后,慢慢加入化学纯硫酸,边加边用玻璃棒搅动,防止硫酸溅出,开始有沉淀析出,硫酸加到一定量沉淀可溶解,加硫酸至溶液总体积为1000mL。
该洗液是强氧化剂,但氧化作用比较慢,直接接触器皿数分钟至数小时才有作用,取出后要用自来水充分冲洗7~10次,最后用纯水淋洗3次。
2. 肥皂洗涤液、碱洗涤液、合成洗涤剂洗涤液:配制一定浓度,主要用于油脂和有机物的洗涤。
3. 氢氧化钾—乙醇洗涤液(100g/L):取100g氢氧化钾,用50mL水溶解后,加工业乙醇至1L,它适用洗涤油垢、树脂等。
食品安全检验综合实验指导书

年级:系部及班级:姓名及学号:实验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
适用于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2 菌落总数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3 设备和材料3.1 恒温培养箱:36 ℃±1 ℃,30 ℃±1 ℃。
3.2 冰箱:2 ℃~5 ℃。
3.3 恒温水浴箱:46 ℃±1 ℃。
3.4 天平:感量为0.1 g。
3.5 均质器。
3.6 振荡器。
3.7 无菌吸管:1 mL(具0.01 mL 刻度)、10 mL(具0.1 mL 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3.8 无菌锥形瓶:容量250 mL、500 mL。
3.9 无菌培养皿:直径90 mm。
3.10 pH 计。
3.11 放大镜或/和菌落计数器。
4 培养基和试剂4.1 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见附录A 中A.1。
4.2 磷酸盐缓冲液:见附录A 中A.2。
4.3 无菌生理盐水:见附录A 中A.3。
5 操作步骤5.1 样品的稀释5.1.1 固体和半固体样品称取25 g 样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均质杯内,8000r/min~10000 r/min 均质1 min~2 min,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5.1.2 液体样品以无菌吸管吸取25 mL 样品置盛有225 mL 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的无菌锥形瓶(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无菌玻璃珠)中,充分混匀,制成1:10 的样品匀液。
5.1.3 用1 mL 无菌吸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 样品匀液1 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 mL 稀释液的无菌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 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匀,制成1:100 的样品匀液。
5.1.4 按6.1.3 操作程序,制备10 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
食品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

食品安全检测作业指导书第1章食品安全检测概述 (4)1.1 食品安全检测的意义 (4)1.2 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与法规 (4)第2章食品安全检测样品处理 (5)2.1 样品采集与保存 (5)2.1.1 采样原则 (5)2.1.2 采样方法 (5)2.1.3 样品保存 (5)2.2 样品预处理方法 (5)2.2.1 样品切割与研磨 (5)2.2.2 样品混匀 (5)2.2.3 样品稀释 (5)2.3 样品提取与净化 (6)2.3.1 提取方法 (6)2.3.2 提取溶剂 (6)2.3.3 净化方法 (6)2.3.4 净化溶剂 (6)2.3.5 浓缩与定容 (6)第3章食品微生物检测 (6)3.1 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 (6)3.1.1 微生物概述 (6)3.1.2 微生物检测意义 (6)3.1.3 微生物检测原理 (6)3.2 常见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 (6)3.2.1 菌落总数测定 (6)3.2.2 大肠菌群测定 (7)3.2.3 致病菌检测 (7)3.2.4 霉菌和酵母菌检测 (7)3.3 微生物检测质量保证与控制 (7)3.3.1 实验室环境与设施要求 (7)3.3.2 人员培训与操作规范 (7)3.3.3 培养基与试剂质量控制 (7)3.3.4 检测方法验证与质量控制 (7)3.3.5 检测结果记录与分析 (7)第4章食品中有害物质检测 (7)4.1 有害物质类别及来源 (7)4.1.1 农药残留 (7)4.1.2 重金属 (8)4.1.3 兽药残留 (8)4.1.4 有毒有害元素 (8)4.1.5 食品添加剂 (8)4.2.1 色谱法 (8)4.2.2 原子光谱法 (8)4.2.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8)4.2.4 酶联免疫吸附法 (8)4.3 有害物质限量标准 (8)4.3.1 农药残留限量 (9)4.3.2 重金属限量 (9)4.3.3 兽药残留限量 (9)4.3.4 有毒有害元素限量 (9)4.3.5 食品添加剂限量 (9)第5章食品添加剂检测 (9)5.1 食品添加剂种类与作用 (9)5.1.1 防腐剂:用于防止食品变质、延长保质期,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
食品质量分析与检验实验指导书

《食品质量分析与检验》实验与实训指导书蒋红英编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现代农业部2010年10月目录项目(实验)一项目(实验)二项目(实验)三味觉敏感度测定 (3)排序实验 (7)密度的测定 (10)项目(实验)四验 (11)物理检验实项目(实验)五酱油中氨基态氮含量的测定 (14)实验一味觉敏感度测定1-1味觉敏感度测定1、实验原理酸、甜、苦、咸是人类的四种基本味觉,取四种标准味感物质按算数系列或几何系列稀释,以浓度递增的顺序向评价员提供,品尝后记录味感。
2、实验目的感官评价员不仅应能够区别不同产品之间的性质差异,而且应能够区别相同产品某项性能的差别程度或强弱。
通过实验评价学生是否具有正常的感官功能及其味觉敏感度,测定学生对基本味道的识别能力及察觉阈、识别阈和差别阈值。
3、实验材料与用具(1)四种基本味感物质的储备液和稀释溶液,按表1配制。
(2)容量瓶、电子天平、试剂瓶、移液管、量筒、吸耳球、试饮杯、洗瓶、吐液杯4、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1)评价员将收到一种具有某味特征(酸甜苦咸)的样品浓度系列,样品按浓度递增(递减)的顺序排列。
按照指定顺序对这些样品依次评估,不要将样品咽下。
先用清水洗漱口腔,然后取第一个试饮杯,喝一小口试液含于口中(注意请勿咽下),活动口腔,使试液充分接触整个舌头。
(2)仔细辨别味道,然后吐去试液,用清水洗漱口腔。
在表2中记下试样编号和味觉判别。
表2味觉敏感度测定实验记录注:O无味;×察觉阈;××识别阈;×××识别不同浓度递增,增加×数1-2差别试验一、实验原理三点检验是差别检验中最常用的方法。
在检验中,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另外一个样品与其他两个样品不同,要求品评员挑选出其中不同的那一个样品。
二、实验目的在感官评定中,三点检验是一种专门的方法,可用于两种产品的样品间的差异分析,也可用于挑选和培训品评员。
食品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最终版修).

食品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工程系实验一比重计和折光计的使用Ⅰ折光计的使用一、实验内容用折光计测定食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折光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用折光计测定可溶性固形物的方法和操作技能。
3.正确、熟练地掌握阿贝折光计及手提折光计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是利用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速度不同,光线改变本身的方向而产生折射。
入射角正弦和折射角正弦之比,称为折射率。
折射率是物质的特征常数,每一种均一物质都有其固有的折射率。
折射率的大小决定于入射光的波长、介质的温度和溶质的浓度。
对于同一种物质,其浓度不同时,折射率也不相同。
因此,根据折射率,可以确定物质的浓度。
折光计的浓度标度是用纯蔗糖溶液标定的,对于不纯蔗糖溶液,由于盐类、有机酸、蛋白质等物质对折射率有影响,测定结果包括蔗糖和上述物质,所以通称为可溶性固形物。
四、实验材料橙汁饮料、浓缩橙汁、粒粒橙等饮料。
五、仪器1.手提式折光计(手持糖量计。
2.阿贝折光计。
3.温度计。
4. WSC-S测色色差计。
六、操作步骤1.样品制备(1液体饮料;将样品充分混匀,直接测定。
(2半黏稠软饮料(果浆、菜浆类:将样品充分混匀,用4层纱布挤出滤液,弃去最初几滴,收集滤液供测定用。
(3含悬浮物质软饮料(果粒果汁饮料:将样品置于组织捣碎机中捣碎,用4层纱布挤出滤液,奔去最初几滴,收集滤液供测定用。
2.手提式折光计测软饮料中固形物含量(1开启照明棱镜盖板,用蒸馏水洗净进光窗和折光棱镜,用滤纸吸干。
(2取制备好的样品溶液l~2滴,滴于折光棱镜面上,合上盖板,使溶液均匀地分布于棱镜表面。
(3将进光窗对向适当光源,调节视度圈,使视野中出现明暗分界线,读出分界线相应的读数,即为软饮料可溶性固形物之百分数。
(4使用完毕,用清水洗净棱镜和盖板,并用滤纸吸干。
(5温度修正。
测量样品溶液的温度,若温度不在标准温度(20℃时,查温度修正表进行修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质量分析与检验》实验与实训指导书
蒋红英编
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现代农业部
2010年10月
目录
项目(实验)一味觉敏感度测定 (3)
项目(实验)二排序实验 (7)
项目(实验)三密度的测定 (10)
项目(实验)四物理检验实验 (11)
项目(实验)五酱油中氨基态氮含量的测定 (14)
实验一味觉敏感度测定
1-1 味觉敏感度测定
一、实验原理
酸、甜、苦、咸是人类的四种基本味觉,取四种标准味感物质按算数系列或几何系列稀释,以浓度递增的顺序向评价员提供,品尝后记录味感。
二、实验目的
感官评价员不仅应能够区别不同产品之间的性质差异,而且应能够区别相同产品某项性能的差别程度或强弱。
通过实验评价学生是否具有正常的感官功能及其味觉敏感度,测定学生对基本味道的识别能力及察觉阈、识别阈和差别阈值。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1)四种基本味感物质的储备液和稀释溶液,按表1配制。
(2)容量瓶、电子天平、试剂瓶、移液管、量筒、吸耳球、试饮杯、洗瓶、吐液杯
表1 四种基本味液储备液和稀释液
四、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1)评价员将收到一种具有某味特征(酸甜苦咸)的样品浓度系列,样品按浓度递增(递减)的顺序排列。
按照指定顺序对这些样品依次评估,不要将样品咽下。
先用清水洗漱口腔,然后取第一个试饮杯,喝一小口试液含于口中(注意请勿咽下),活动口腔,使试液充分接触整个舌头。
(2)仔细辨别味道,然后吐去试液,用清水洗漱口腔。
在表2中记下试样编号和味觉判别。
表2 味觉敏感度测定实验记录
姓名:时间:
注:O无味;×察觉阈;××识别阈;×××识别不同浓度递增,增加×数
1-2 差别试验
一、实验原理
三点检验是差别检验中最常用的方法。
在检验中,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另外一个样品与其他两个样品不同,要求品评员挑选出其中不同的那一个样品。
二、实验目的
在感官评定中,三点检验是一种专门的方法,可用于两种产品的样品间的差异分析,也可用于挑选和培训品评员。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1)四种基本味感物质的储备液和稀释溶液,按表1配制。
(2)容量瓶、电子天平、试剂瓶、移液管、量筒、吸耳球、试饮杯、洗瓶、吐液杯
四、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1)您将收到三个编码的样品,请从左到右依次对每个样品进行评估,并选择出单一的样品,若被测试者有“说不准”的情况,可猜测,但不可放弃。
检验进行时每个样品可反复评价。
(2)仔细辨别味道,然后吐去试液,用清水洗漱口腔。
在表3中记下试样编号和味觉判别。
表3 三点检验测定实验记录
姓名:时间:
注:在单一样品的编号处打√
五、思考题
1. 进行食品感官检验有哪些基本要求?应该如何开展?
2. 食品感官检验的方法有哪些?
实验二排序实验
2-1 排序实验(以饼干为样品)
一、实验原理
比较数个样品,按照其某项品质程度(例如,某特性的强度或嗜好程度等)的大小进行排序的方法,该法只排出样品的次序,表明样品之间的相对大小、强弱、好坏等,属于程度上的差异,而不评价样品间的差异大小。
二、实验目的
该实验可同时比较两个以上的样品,可作为样品下一步试验的预筛或预分类。
要求学生掌握排序实验的设计及结果统计方法,同时根据本实验的评判结果鉴定和提高学生的感官分辨能力和对食品相关性质的认知能力。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1)预备足够量的碟、样品托盘、温开水。
(2)提供5种同类型饼干样品,例如不同品牌的苏打饼干或酥性饼干。
四、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1)样品编号每个样品编出3个随机代码,作为3次重复检验之用,随机代码取自随机数表。
编码实例方案见表1。
表1 编码方案
(2)排序检验法问答表设计
表2 排序检验法问答表
(3)结果分析
①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检验结果记录于表3;
②用Kramer法(查表法)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③每个人分析自己检验结果的重复性及讨论实验体会。
表3 5种饼干喜欢程度的排序检验统计表
表4 J= 、P= 的临届值表
2-2 嗅觉辨别实验
一、实验原理
嗅觉属于化学感觉,是辨别各种气味的感觉。
嗅觉的感受器位于鼻腔最上端的嗅上皮内,嗅觉的感受物质必须具有挥发性和可溶性的特点。
嗅觉的个体差异很大,有嗅觉敏锐者和迟钝者。
嗅觉敏锐者也并非对所有气味都敏锐,因不同气味而异,且易受身体状况和生理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
可作为候选评价员的初选及培训评价员的初始实验,要求具备一定的基础辨香能力。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1)香精样品,如苹果、柠檬、茉莉、玫瑰、菠萝等。
(2)具塞棕色玻璃小瓶、辨香纸。
(3)溶剂:乙醇、丙二醇、水等。
四、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1)辨香测试挑选5-10个不同香型的香精(其中有2-3个比较接近易混淆的香型),适当稀释至相同香气强度,分装入干净棕色玻璃瓶中,贴上标签名称,让评价员充分辨别并熟悉它们的香气特征。
(2)配对试验在评价员经过辨香试验熟悉了评价样品后,任取上述香精中5个不同香型的香精稀释制备成外观完全一致的两份样品,分别写明随机数码编号。
让评价员对10个样品进行配对试验,并填写下表。
表1 辨香配对问答表
五、思考题
(1)试述样品的呈送顺序对感官品评结果有哪些影响?如何消除?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应该怎样对啤酒进行感官检验?
实验三密度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密度计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所制成,当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时,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
密度计时有一定质量的,液体密度越大,密度计就浮得越高。
故从密度计上的刻度可以直接读取相对密度的数值或某种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实验目的
掌握波美计、酒精计、温度计、普通密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1)波美计2支、酒精计2支、温度计4支、普通密度计5支、500-1000ml量筒8个(2)5%蔗糖溶液、10%蔗糖溶液、5%氯化钠溶液、10%氯化钠溶液、15%氯化钠溶液、白酒2瓶、绿茶2瓶
四、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1)将混合均匀的被测样液沿壁缓慢倒入适当容积的量筒中,避免起泡沫。
(2)根据样品的大致密度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密度计,缓缓地放入样液中,待其静止,再轻轻按下少许,待其自然上升,静止无气泡冒出后,进行读数。
(3)用温度计测量样液的温度,如测得温度不是标准温度,应对测得值加以校正。
(4)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
表1 普通密度计与温度校正表
表2 波美计温度校正表
表3 酒精度与温度校正表
表4 糖锤度计温度校正表
五、思考题
1.密度计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用途?
2.相对密度的测定在食品分析与检验中有什么意义?
实验四物理检验实验
——折光法
一、实验原理
确定物质的纯度、浓度及判断物质的品质,可通过测定物质的折射率来鉴别。
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除了一部分光线反射回第一介质外,另一部分进入第二介质中并改变它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发生折射时,入射角正弦与折射角正弦之比恒等于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之比。
二、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了解折光法的原理,掌握阿贝折光仪的结构及使用方法,能够利用阿贝折光仪评价样品的属性。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1)阿贝折光仪、手持糖量计、打浆机、天平
(2)5%糖液、10%糖液、苹果、桔子、牛奶
(3)一次性滴管、擦镜纸、蒸馏水、刀、砧板、不锈钢盘、勺子
四、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1.手持折光仪测定样液固形物含量
2.阿贝折光仪测定液体样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食品质量分析与检验实验指导书
(1)用无水酒精和乙醚(3:7)混合液和脱脂棉花轻擦干净棱镜
(2)将被测液体用干净滴管加在折射棱镜表面,盖上进光棱镜,锁紧手轮;
(3)合上反射镜,调节目镜视度,使十字线成像清晰,旋转手轮使分界线不带任何彩色;(4)微调手轮,使分界线位于十字线的中心;
(5)适当转动聚光镜,此时目镜视场下方显示的示值即为被测液体的折射率。
(6)若样品是蔗糖溶液,则视场中示值上半部的读数即含糖量浓度的百分数。
(7)实验结束用无水酒精和乙醚(3:7)混合液和脱脂棉花轻擦干净。
五、思考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