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获奖(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土地的誓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

2.了解呼告、移情于物的写作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感知文意,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洒热血;有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播放黄河画面,边播放,教师边深情朗诵)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任务一朗读誓言1.“九一八"事变之后,大批东北青年流亡到关内,他们无时无刻不渴望回到那可爱的故乡。

他们用各种方式抒发对故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就是其中特别典型的一篇。

默读课文,找到并自由朗读端木蕻良的誓言。

2.土地的誓言,不是土地在宣誓,而是?任务二触摸土地1.誓言是一种感情特别强烈的语言,如金石掷地有声,如巨浪惊涛澎湃,如果这篇文章只有这些誓言,这篇文章就变成了一首直抒胸臆的诗,或者一篇战斗的檄文,一张政治传单,一串空洞的口号,很显然,《土地的誓言》不是这样。

除了有誓言,还有土地。

请跳读课文,找到作者集中描写土地的两处文字,你选用了什么颜色的荧光笔来标记这几段文字,为什么?2.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预设:这是一片值得我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这是一片值得我们用热血和生命捍卫的土地。

3.仔细比较这两段描写土地在语言表达在形式上的不同,参考课文旁边和后面的阅读提示,小组讨论,为什么同一个人写同一片土地,却用了不同的形式呢?预设:情感浓度决定抒情方式,言语内容决定言语形式。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案)一等奖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案)一等奖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案)一等奖一)师:细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何要写下这篇文章?是为了表达什么情感?①作者写下这篇文章是为了表达对故乡土地的深情热爱和对日寇侵略的愤怒和抵抗②文章中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表达出对故乡的浓浓情感二)师:那么,我们该如何朗读这篇文章呢?应该怎样表达作者的情感?①应该用慷慨激昂的语气,读出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抵抗②应该用深情的语气,读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依恋③应该用悲壮的语气,读出作者面对日寇侵略的愤怒和抵抗五、巩固课文,提高语感一)师:我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同样的情感,比如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内容,创作一首诗歌。

二)师:除了诗歌,我们还可以用歌曲的形式来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内容,创作一首歌曲。

三)师:最后,我们来做一些语感训练,通过朗读课文中的句子来提高语感。

①用缓慢的语速,读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②用激昂的语气,读出“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表现在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③用深情的语气,读出“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XXX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通过这些训练,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感知和表达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老师要求同学们细读课文,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家乡充满了思念和热爱,同时也渴望尽快回归故乡。

然而,现实却让他们面对着故乡被蹂躏和掠夺的悲痛,对侵略者的罪恶行径充满了憎恨。

作者的誓言表达了他们必定要回归故乡,为故乡的解放而战斗到底,甚至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

老师引用了XXX的话,强调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诗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XXX先生的话,希望他们铭记于心,为祖国的复兴而努力拼搏。

第8课《土地的誓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8课《土地的誓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8课《土地的誓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和品味,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2.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重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PPT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读一读,老师强调字音字形。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8课,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和教读课文在课文设置上有什么区别?有旁批和阅读提示。

这是我们读自读课文的好帮手。

二、自由朗读旁批和阅读提示学生自由读。

阅读提示中说这篇课文很适合怎么读?朗读。

我们今天就通过朗读来感受作者复杂的情感。

三、读誓言齐读题目。

文章题目是《土地的誓言》,但文章中并没有出现“誓言”二字。

请同学们说说“誓言”是什么意思?(说了一定要做的,表决心的话......)那你能从文中找到“誓言”吗?(课本有处旁批提示了我们)让学生找出来读一读。

PPT出示: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齐读誓言,读出决心。

可以请同学评价齐读的效果。

师生讨论怎样朗读。

重读表达作者情感的一些词语,如“永不能”“一定”“我必须”“一切”,突出作者的决心,让誓言更加有真情实感。

(多个副词添真情)还有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破折号。

这里怎么读?要有停顿,停顿2-3秒。

破折号前面语速快一些,语调激昂,破折号后面语速慢一些,语调要低沉。

再齐读,读出决绝。

四、读土地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应该感受到了一点,土地的誓言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而是指作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的誓言。

那是怎样一片土地,让“我”深深眷恋,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回去呢?让我们走进这一方土地。

你从文中看到一片怎样的土地呢?请你自由朗读,画出描写故乡土地的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

预设: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了解诗人对土地的热爱和誓言。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汇。

3. 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情感与责任感,激发其爱国情怀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习并掌握生词和词汇。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情感与责任感。

2.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 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土地的思考和关注。

2. 预读 (10分钟):-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整体内容和结构。

- 引导学生根据标题和插图,预测课文内容和主题。

3. 理解与解读 (20分钟):-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 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词汇,并进行词义理解。

- 分组合作,回答课文中的问题,讨论课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情感与态度培养 (10分钟):- 分组合作,讨论地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与土地的关系。

-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土地的热爱和责任感。

5. 拓展延伸 (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保护土地和环境。

- 分组进行小组设计环保宣传活动的讨论和展示。

6. 总结回顾 (5分钟):- 小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 引导学生思考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或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辨能力。

2. 朗读训练:通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语感培养。

3. 问答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1. 完整的《土地的誓言》课文。

2.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粉笔。

评估方法:1. 学生课后写读后感,表达对土地的情感和思考。

2. 小组设计的环保宣传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施方案评估。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优秀3篇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优秀3篇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优秀3篇篇一:《土地的誓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通过朗读领会文意。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步骤:导入: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歌中的情感,说说自己的感受。

同时介绍背景,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介绍作者,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炽( )痛嗥()鸣谰()语怪诞()亘( )古辗( )着辘辘()污秽()镐()头默契( )三、整体感知1、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听读课文。

[要求]:感受文中作者所蕴涵的情感注意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回答问题:土地会发出誓言吗?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明确:是作者对土地发出的誓言,不是土地本身发出的誓言。

四、自主研读、合作探究1、文中写了具有怎样景色的土地(默读课文第一段,画出描写故乡景色的句子)明确:“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2、作者在这段话中列举了东北哪些特有的景色和物产?明确: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地等。

抓住这些景物能充分体现东北地区的地域特征。

3、作者为什么在这段话中列举了一大串的景色、物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列举了一大串富有东北地域特征的景色、物产,作者如数家珍,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展现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表现了对故乡深切的留恋和炽痛的热爱,也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与感染力。

作者回忆起故乡的景色,似乎听到了故乡的呼唤。

读第一段后半部分思考:4、作者把广大的关东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称,这是为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明确: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故乡的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和眷念,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

土地的誓言教案(5篇)(优秀版)

土地的誓言教案(5篇)(优秀版)

《土地的誓言教案》土地的誓言教案(一):《土地的誓言》教案教学目标:1、透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取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透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努力唤起学生的内情绪感。

二、扫清字词障碍怪诞(dn)亘古(gn)默契(q)污秽(hu)....炽痛(ch)嗥鸣(ho)谰语(ln)...三.教师表情朗读,让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再让学生自由朗读,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现的家国之痛,民族之恨和爱国情感四.理解全文结构第一段:我常常详细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第二段:故乡完美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两段文字在结构上如双峰对峙,宛如对仗工整的一副对联。

五、问题研讨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作者应对土地发出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誓言。

2、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之后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务必被解放!你务必站立哪?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激动,就不满足于使用她,而改用你直接与土地对话交流,这在修辞上称作呼告/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中有类似用法。

3、这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试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表露的?作者选取有特征的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

但有人说有些段落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六、反复朗读,选取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背诵出来,比赛看谁背的句子多。

七、作业1、课外阅读秦牧的《土地》2、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句3、作文《我爱家乡的――》土地的誓言教案(二):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资料,领会作者的情感。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优秀4篇)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优秀4篇)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优秀4篇)土地的誓言教案篇一甲方(单位或个人名称):_______________乙方(单位或个人名称):_______________因需要,甲乙双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本着依法、资源、有偿的原则,经双方协商一致,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事宜,特订立本合同。

一、互换标的1、甲方调换给乙方的地块:甲方调换给乙方的地块面积______亩,坐落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至)。

乙方获得该地块的承包经营权后将用于从事____________(主营项目)生产经营。

二、互换土地期限甲乙双方互换地块的经营期限为年,即自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止(互换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年限)。

三、互换土地的权属和承包经营权双方互换土地,在土地权属不变的前提下进行。

土地互换后,甲乙双方各自不再享有各自换出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各自就换入的土地与发包方确定土地承包关系,享有换入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各自就换入的土地与发包方确定土地承包关系,享有换入土地的承包经营权。

如在互换土地过程中发生经济补偿事项的,可在本合同中明确约定。

四、交付时间和方式互换土地的交付时间为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交付方式为(双方须提请所在地________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发包方、双方指定的第三者的任一方鉴证,甲乙双方应分别向对方出具自己签名的互换土地交付收据。

五、违约责任1、甲乙双方在合同生效后应本着诚信的原则严格履行合同义务。

如一方当事人违约,应向守约一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额为。

2、如果违约金尚不足以弥补守约方经济损失时,违约方应在违约金之外增加支付赔偿金。

赔偿金的具体数额依据具体损失情况确定。

最新-《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优秀4篇】

最新-《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优秀4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可爱的给家人们找到的《土地的誓言》教案设计【优秀4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土地的誓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2、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教学仪器与媒体:投影仪、计算机lanstar教学软件、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情境导入1、导语2、学生上网检索有关背景和作者的资料二、整体感知1、范读2、学生自读三、品读精彩语句1、学生朗读并互相评价2、揣摩特殊词语的用法(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请再看这样一个句子“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3)学生讨论后学法总结指导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

对于这些特殊的。

用法,应从以下两方面求解:A、明确该词的本意;B、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语的具体确切含义。

四、扩展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五、布置作业(播放《松花江上》)“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土地的誓言》的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注重涵泳品味,把握直抒胸臆、大声呼告的抒情方式。

3、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把握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张玉芹一、深情导入,营造气氛
(课前播放《松花江上》,大屏幕上展示东北原野富有地域特色的景物,以东北富有个性的景物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音乐结束后,师导入)
师:著名诗人艾青曾这样深情地吟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以说,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人们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之一当日寇的铁蹄践踏祖国的东北大地,无数东北同胞流亡关内,有家不能会的时候,作家端木蕻良满怀悲愤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章,这就是《土地的誓言》
二、听读课文,述说感受
师:听老师朗读课文,听读时请请勾画出生字词,注意老师朗读师的语气、语速和重音,然后用一句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学生认真听读,不时圈点勾画)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文章很有震撼力,听后有热血沸腾的感觉
②文章语言很有气势,不可阻挡
③感觉作者的心在不停地跳动,好像是一口气写完的,或者说一气呵成的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师: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并思考:令
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到底是怎样的一方土地呢?建议用“这是一方的土地,表现在”的句式,把握作者故乡的特征
(生齐读描写故乡的部分)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表现在“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描绘出作者多姿多彩的故乡,令人喜爱
②这是一方富饶的土地,表现在“黑色的土地”“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金块”“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可见作者的故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③这是一方广袤的土地,表现在“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可见作者故乡广阔无垠,一望千里④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表现在“孤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故乡充满了神秘色彩
⑤这是一方和谐的土地,表现在山雕、鹿群、马儿在奔跑,而“秋天,银线丝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和谐社会(二)师:故乡真是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图呀!读着这两段文字,我们眼前会浮现美丽、丰饶、神秘而和谐的故乡!体会一下,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应该用自豪的语气,读出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
②应该用喜悦激昂的语气,读出作者作为一个东北人的骄傲
③应该读出层次感,有的地方要一泻千里,有的地方需要深沉舒缓
(此环节需要用实例来训练朗读,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四、细读课文,体味情感
师:细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对家乡是无比的思念正如文中所说,感情如同江河湖水决堤一样不可遏止,四处“泛滥”作者“泛滥”的情感主要包含哪些?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思念家乡
②热爱、赞美家乡
③渴望尽快回归故乡的迫切心情
④对故乡惨遭蹂躏的悲痛,对侵略者的罪恶行径的憎恨
(此环节的重点在④,投影在哀婉的音乐中展示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图片)
五、再读誓言,深化主旨
师:作者的家乡如此美丽、丰饶,令人难忘,不能割舍可是现在,土地上却充满着蹂躏,充满着掠夺,多少人背井离乡,多少人妻离子散!美丽和丰饶成为过去,神奇和活力也只能留在头脑中面对这♘重的土地,面对这多灾多难的家♘,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誓言?誓言中表达了哪些决心?
(生找出并齐读誓言部分)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作者想急切回归故乡誓言说:“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②作者要为故乡的解放而战斗到底的决心誓言中说:“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③作者要为故乡解放,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宝贵的生命誓言中说:“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六、走出课文,延伸情感
师:列宁曾经说过“爱过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的感情”请同学们些一句与爱国主义有关的诗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简要说说理由
学生评说,教师整理:
①我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为自己的座右
②我选的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想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同学们黑暗已经过去,端木蕻良的誓言已经实现!中华民族正在走上伟大复兴,任重道远!祖国的腾飞需要在座每一位同学的努力和拼搏最后老师把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中部分语句送给同学们,愿你们铭记于心
(生齐读投影文字)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过智,少年富则过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