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合集下载

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一、运动图象1. 位移—时间(x t -)图象:物体运动的x t -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与物体的运动轨迹无任何直接关系。

图1中三条直线对应的x t -关系式分别为0x x vt =+、x vt =、0'()x v t t =-,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纵轴截距x 0表示0=t 时,a 在b 前方x 0处;横轴截距t 0表示c 比b 晚出发t 0时间;斜率表示运动速度的大小,易见>;交点P 可反映t 时刻c 追及b 。

2. 速度—时间(t v -)图象: 物体运动的图象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与物体的运动轨迹也无任何直接关系。

图2中、、、四条直线对应的关系式分别为=常数、=0+、=、=0-。

是匀速运动的速度图象,其余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纵轴截距0表示、的初速度,横轴截距m t 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等于零时所需要的时间,斜率表示运动的加速度,斜率为负值(如)对应于匀减速直线运动。

图线下方覆盖的面积表示运动的位移。

两图线的交点P 可反映在时刻两个运动(和)有相同的速度。

3. x t -图象与t v -图象的比较:图3和下表是形状一致的图线在x t -图象与t v -图象中的比较。

x t -图象图象 ①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

① 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

② 表示物体静止。

②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 表示物体静止。

③ 表示物体静止。

④ 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x 0。

④ 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 0。

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

⑤ 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共同速度。

⑥ 0~t 1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x 1。

⑥ t 1时刻物体速度为v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0~t 1时间内的位移)。

4. 运用图象时需注意的问题(1)首先明确所给的图象是什么图象,即认清图中横、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它们的函数关系。

追及、相遇问题和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和运动图象

( 2) 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20 s, 思路引导: ①分析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 , 明确两个问题: a
v

a.两车相距最大距离时速度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 v 甲 10 tb. : s = t = ×20 m=100 m, 1 时间内 甲 1 求乙车追上甲车所用时间的方法是什么 ? 2 2
s 乙 =v 乙 t1=4×20 m=80 m, s -s 甲 乙 20 此后乙车运动时间:t2= = s=5 s, v 4 乙
的加速度刹车 , 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 求: 解得:t=12 s, 1 2 1 2 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 Δs=v 甲 t- at -v 乙 t=10×12 m- ×0.5×12 m- 4×12 m=36 m 。 ( 1) 乙车在追上甲车前 , 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 2
( 2) 设甲车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 t1,则有:t1=
最近。
-8一 二
3.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 ( 1)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 2) 相向运动的物体, 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 距离时即相遇。
基础自测
1
2
3
4
1. 请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对不正确的表述, 请说明原因。 ( 1) s t图像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 ( 2) s t图像是一条直线, 说明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 ( 3) v 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 t轴的直线, 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 ( 4) s t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 ) ( 5) 两条 v t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 ( 6) 两条 s t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 ( 7) 相向运动的物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二者之距时即相 遇。( )

2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解析版)

2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解析版)

2运动学图像、追及、相遇问题(解析版)---------------------------------------运动学图像追及、相遇问题一运动图象的理解1.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v-t、a-t图象,应用图象解题时主要看图象中的“轴”“线”“斜率”“点”“面积”“截距”六要素:2.图象问题常见的是x-t和v-t图象,在处理特殊图象的相关问题时,可以把处理常见图象的思想以及方法加以迁移,通过物理情境遵循的规律,从图象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公式解答相关问题.处理图象问题可参考如下操作流程:3.x -t 图象、v -t 图象、a -t 图象是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性质的x -t 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静止,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v -t 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a -t 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图线与横轴重合,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关于运动图象的三点提醒(1)x -t 图象、v -t 图象都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图象中各点的坐标值x 、v 与t 一一对应.(2)x -t 图象、v -t 图象的形状由x 与t 、v 与t 的函数关系决定.(3)无论是x -t 图象还是v -t 图象,所描述的运动都是直线运动.(一)图像的理解位移图象的基本性质(1)横坐标代表时刻,而纵坐标代表物体所在的位置,纵坐标不变即物体保持静止状态;(2)位移图象描述的是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质点通过的位移等于x 的变化量Δx .【例1】(多选)(2019·南京师大附中模拟)如图所示为一个质点运动的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由此可知质点在0~4 s 内( )A .先沿x 轴正方向运动,后沿x 轴负方向运动B .一直做匀变速运动C .t =2 s 时速度一定最大D .速率为5 m/s的时刻有两个t x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初升高物理暑假衔接(人教版)第10讲 运动学图像、追及相遇问题和竖直上抛运动(教师版)

初升高物理暑假衔接(人教版)第10讲 运动学图像、追及相遇问题和竖直上抛运动(教师版)

第10讲运动学图像、追及相遇问题和竖直上抛运动1.掌握x -t 图像和v -t 图像中坐标、斜率、截距、交点的含义和分析图像。

2.掌握追及相遇问题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3.会运用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处理物理问题。

一、运动学图像1.x -t 图像与v -t 图像的比较比较项目x -t 图像v -t 图像运动描述点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的位置和时刻表示两物体在该时刻速度相同拐点表示该时刻速度方向发生改变表示该时刻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线若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若为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为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若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为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为曲线,表示物体加速度发生变化斜率斜率大小表示速度大小,斜率正负表示速度方向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方向截距纵截距表示t =0时刻物体的位置表示t =0时刻物体的速度横截距表示物体位移为零的时刻表示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无实际意义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

图线在时间轴上方表示位移为正,图线在时间轴下方表示位移为负。

若图线与时间轴有交叉,总位移为上、下面积的代数和2.图像的应用(从图像中提取信息)(1)首先看清纵横轴代表的物理量,弄清图像反映什么量间的函数关系。

(2)点:表示物体所处状态,注意甄别交点、拐点代表的物理意义。

(3)线:描述纵轴物理量随横轴物理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可以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

(4)斜率和截距:利用相关公式分析斜率和截距所描述的物理量。

(5)面积:利用相关公式分析面积的含义。

二、追及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问题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一前一后运动,速度不同时它们之间可能出现距离最大、距离最小或者碰撞的情况,这类问题称为追及相遇问题。

2.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和方法(1)讨论追及相遇问题的实质是分析两物体能否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注意抓住一个条件、用好两个关系。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甲、 乙两辆汽车在 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 运动,t=0 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 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 的 v-t 图中(如图),直线 a、b 分 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 0~20 s 的 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在 0~10 s 内两车逐渐靠近 审 B.在 10~20 s 内两车逐渐远离 题 指 C.在 5~15 s 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导 D.在 t=10 s 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借题发挥: 识图方法: (1)要深刻理解x-t图象和v-t图象中“点”、“线”、 “面” 、“轴”、“斜”、“截”的物理意义. (2)对于给定的图象.首先要明确图象反映的是哪两个 物理量间的关系(看纵轴和横轴的物理量),然后根据物 理原理(公式)推导出两个量间的函数关系式. (3)结合图象明确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截距的物理意 义或“面积”的意义,从而由图象给出的信息求出未知 量.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第一章
夯实 双基
第 3讲
考点梳理 基础自测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考向 聚焦
一对x-t图象及v-t图象的认识及应用
二追及、相遇问题的分析(一题多解)
攻克 难点 考能 提升
运动图象问题
知能演练
考向一 对x-t图象及v-t图象的认识及应用
1. 图象描述的运动方向 解析: 在 x-t 图象中表示的是做直线 x、v 轴上的正、负只能描述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故只 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而不是 能描述直线运动. 2.v-t 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 物体运动的轨迹.由于甲、乙两车在 0~t1 时 v-t 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该段时间内质点通过的位 间内做单向的直线运动, 故在这段时间内两车 移,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 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均相等, A、 B 选项均错. 在 “正”;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 如图所示的位移 (x)-时间(t)图 向为“负”. v- t 图象中, t 时刻丙、丁速度相等.故两者 2 象和速度 (v) 一时间 (t) 图象中给出四条 3.v-t 图象运动性质的判断 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 相距最远, C 选项正确.由图线可知, 0 ~ t 2 速度图象向上倾斜不一定做加速运动,速度图象向下倾斜 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内丙的位移小于丁的位移, 故丙的平均速 不一定做减速运动,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是看纵坐标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的绝对值随时间增大还是减小. 度小于丁的平均速度, D 选项错误. B.0~t1 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4. 图象不是运动轨迹 C. 0~t2 时间内,丙、丁两车在 t2 时刻相距最远 答案: Ct 图象的形状并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 D . ~t2 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x- t0图象和 v-

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和追及相遇问题

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和追及相遇问题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和追及相遇问题【考点预测】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a -t 图像、xt -t 图像、v 2-x 图像等2. 追及相遇问题 【方法技巧与总结】 (1)a -t 图像由Δv =aΔt 可知图像中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如图甲所示. (2)xt-t 图像 由x =v 0t +12at 2可得x t =v 0+12at ,截距b 为初速度v 0,图像的斜率k 为12a ,如图乙所示.(3)v 2-x 图像由v 2-v 02=2ax 可知v 2=v 02+2ax ,截距b 为v 02,图像斜率k 为2a ,如图丙所示.(4)追及相遇问题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等量关系和位移等量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题型归纳目录】题型一: 区分x -t 图像和v -t 图像 题型二:用函数思想分析图像 题型三:图像间的相互转化 题型四: 公式法求解追及相遇问题题型五:图像法在追及相遇问题中的应用 【题型一】区分x -t 图像和v -t 图像 【典型例题】例1.(2023·西藏日喀则·统考一模)图(a )所示的医用智能机器人在巡视中沿医院走廊做直线运动,图(b )是该机器人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后10s 的图线为曲线,其余为直线)。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机器人在0-30s 内的位移大小为7mB .10-30s 内,机器人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35m/sC .0-10s 内,机器人做加速直线运动D .机器人在5s 末的速度与15s 末的速度相同 【方法技巧与总结】1.无论x -t 图像、v -t 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所描述的运动都是直线运动,图像的形状反映了x 与t 、v 与t 的函数关系,而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2.x -t 图像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v -t 图像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并非相遇.3.位置坐标x -y 图像则能描述曲线运动,图线交点表示物体均经过该位置,但不一定相遇,因为不知道时间关系.练1.(2023·河北邢台·河北巨鹿中学校联考三模)高铁改变生活,地铁改变城市!地铁站距短需要频繁启停,为缩短区间的运行时间需要较大的启动加速度。

专题1:追及、相遇问题和运动图像问题

专题1:追及、相遇问题和运动图像问题

AB×BC= - 0= ( )v
1 1
v0
v0
v0 ( a0 μ g )
2
2
2
μg
a0
2 μa0 g
得黑色痕迹的长度l= 答案:
v0 ( a0 μ g )
2
v0 ( a0 μ g )
2
2 μa0 g

2 μa0 g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答案:C
解析:依题意作出物体的v
t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下方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由几何知识知图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拓展链接2
列车以72 km/h的速度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同一平直铁路上前方500 m处,
一列货车正以36 km/h的速度匀速同向行驶,为避免撞车,列车司机立即 刹车,求列车刹车时加速度的最小值。 答案:0.1 m/s2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解析:设列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刹车后经时间t,列车速度与货车 速度相等,这段时间内货车、列车的位移分别为x1、x2,如图所示,则不 相撞的条件是x1+500 m≥x2 ① x1=v1t ② 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有 x2=v2t- 2 ③ at
之和,则刚好追上,二者刚好避免相撞。
③若追者位移恰等于被追者位移与二者的初始距离之和时追者的速
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能有一次追上追者,二者速度相 等时,二者间距有一个再次相遇前的最大值。 (2)速度小者加速(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匀速运
动)。
①当二者速度相等时,二者之间有相遇前的最大距离。 ②当追者位移等于被追者位移与二者的初始距离之和时,后者追上前 者。
拓展链接4(2012· 山东潍坊高三质检)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物体在直线上

秘籍01运动图像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解析版)-备战2024年高考物理抢分秘籍

秘籍01运动图像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解析版)-备战2024年高考物理抢分秘籍

秘籍01 运动图像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一、运动图像问题对运动图象的认识和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2)x-t图象和v-t图象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x、v与t一一对应.(3)一般试题中,关键点是根据斜率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x-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根据x-t图象的斜率判断速度变化情况;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根据v-t 图象的斜率判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1、x-t图像2、v-t图像3、x-t图像,v-t图像,a-t图像的对比图像识图 五要素t 上为正,t 下为负 斜 斜率表示物体加速度变化率,即加速度变化的快慢 截 纵截距表示物体初加速度面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物体某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t 上为正,t 下为负4、其他图像(v 2-x 图像、x-v 图像、x t-t 图像、a-x 图像)v²-x图像识图步骤 1.根据v²-v o ²=2ax 写出对应图线函数表达式; 2.找初速度和加速度两个主要物理量;识图 五要素点两图线交点,说明两物体经过某段相同位移或在某一位置的速度平方值相同线 ①①①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斜 v²-x 图线料率K=2a ;上倾为正,下斜为负;陡缓示大小截 在v²-x 图线中纵截距表示物体初速度平方;在x -v 2图线中横载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平方面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面积无意义x-v 图像v-x 图像识图步骤 1.根据v²-vo²=2ax 写出对应图线函数表达式;2.找初速度和加速度两个主要物理量;识图 五要素点 两图线交点,说明两物体经过某段相同位移或在某一位置的速度相同 线 ①①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①①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斜截 在v -x 图线中纵截距表示物体初速度;在x -v 图线中横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面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面积无意义图像识图步骤 1.根据图像写函数表达式;2.根据表达式找初速度和加速度两个主要物理量;识图五要素点两图线交点,说明两物体此时刻相遇线①①①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①①①斜率;上倾为正,下斜为负;陡缓示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 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知识点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Ⅱ
1.直线运动的x-t图像 (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_位__移__随_时__间__变化的 规律。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_速__度__的 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_速__度__的方向。
2.直线运动的v-t图像 (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_速__度__随_时__间__变化 的规律。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_加__速__度__
• 训练.如图所示,A、B两物体相距s=7 m,物体A以 =4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的速度 =10 m/s,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 速度大小为a=2 m/s2,那么物体A追上物体B所用
的时间为 ( B )--匀速追匀减速,出发点不同
• A.7 s
B.8 s
C.9 s
D.10 s
【拓展例题1】
考查内容
利用图像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全国高考透析】如图所示为汽车刹车痕迹长度s(即刹车
距离)与刹车前车速v(汽车刹车前匀速行驶)的关系图像。
例如,当刹车痕迹长度为40 m时,刹车前车速为80 km/h。
(1)假设刹车时,车轮立即停止转动, 尝试用你学过的知识定量推导 并说明刹车痕迹与刹车前车速 的关系。
2.常见类型
(1)两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 (2)两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 (3)求追及相遇过程中距离的极值问题。
3.解题思路
用图像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把握的三个环节:
环节
基本要求
定量画图时需根据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情况, 画 图 通过定量计算分阶段、分区间逐一描图
【解析】(1)当甲车速度减至等于乙车速度时两车的距离最大,
设该减速过程经过的时间为t,则
v乙=v甲-at 解得:t=12 s
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
s
v甲t
1 2
at 2
v乙t
1012 m 1 0.5122 m 412 m 36 m
2
(2)设甲车减速到零所需时间为t1,则有:
t1
v=甲20
【例2】甲、乙、丙三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 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请比较在时间t0内它们的平均速率、平均速度的 大小关系。
【总结提升】
1.应用运动图像的三点注意 (1)无论是x-t图像还是v-t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2)x-t图像和v-t图像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3)x-t图像和v-t图像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
t2 v1 3 1
如图所示画出了物体通过两段路程的v-t图像,
OE∥MG∥NK, 那么EG∶GK=t1∶t2=2∶1, 所以FG∶GH=2∶1,而
FG∶GH vB v1 2 , v2 vB 1
解得:vB=5 m/s,故C正确。
3.图像法在解决追及相遇问题中的应用
1.方法概述
(1)图像可以直观地叙述物理过程,并鲜明地表示物理量间的各 种关系。利用图像解决物理问题,是学好物理的一种重要方法。 (2)追及相遇问题涉及的过程比较复杂,如果用公式法求解, 有时不仅计算量大,而且难以将过程叙述清楚,而使用图像法 求解,往往会比较直观。
【高考题组】
4.(2010·天津高考)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规 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a
s
t1时间内:
s甲
v甲 2
t1
10 2
20
m
100
m
s乙=v乙t1=4×20 m=80 m
此后乙车运动时间:
t2
s甲 s乙 v乙
20 4
s5
s
故乙车追上甲车需t1+t2=25 s
答案:(1)36 m (2)25 s
【互动探究】若甲车(10m/s)经过乙车(4m/s)旁边时,乙车开始
以恒定的加速度加速运动,甲车匀速行驶,乙车追上甲车前,两
【解题探究】(1)分析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明确两个 问题: ①两车相距最大距离时速度满足的条件:_甲__、__乙__两__车__速__度__ _相__等__。 ②求乙车追上甲车所用时间的方法:_先__判__断__甲__车__何__时__停__下__,__ _再__计__算__乙__车__追__上__甲__车__的__时__间__。---对于匀减速一定首先 判定运动时间 (2)请画出甲、乙两车的运动过程简图: 提示:
考点 2 追及和相遇问题(三年3考) 【考点解读】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 物体在同一时刻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
1.追及相遇问题中的两个关系和一个条件 (1)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 运动示意图得到。 (2)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 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 切入点。
【深度剖析】设前、后两车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从刹车开 始到停止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由题意知,a2=2a1, 则 t2 1根2 t1据题意作出两车从前车刹车开始的v-t图像。 分别为AC和ABD。
为使两不相撞,两车 在匀速行驶时应保持的 最小距离为: Δs=s2-s1=150 m。
【名师指津】图像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技巧 (1)两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过程较为复杂。 如果两物体的加速度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并且两个加速度的大 小也不相同,如果用公式法,运算量比较大,且过程不够直观,若 应用v-t图像进行讨论,则会使问题简化。 (2)根据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过程,利用图像的斜率、面积、 交点等含义分别画出相应图像,以便直观地得到结论。
示相遇

【变式训练】(双选)(2013·东莞模拟) 四个质点做直线运动, 它们的速度图像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D )
A.四个质点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B.在第2 s末,质点丙回到出发点 C.在第2 s内,质点甲、丙、丁做加速运动 D.在第2 s末,质点乙、丙离开出发点位移相同
之距时即相遇。
()
【典例透析1】(双选)(2013·潮州模拟)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 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BC )
A.在0~6 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 m B.在0~6 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 m C.在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7.5 m/s D.在5~6 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
共9种 还要注意
匀减速
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典例透析3】甲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 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 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 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开始以0.5 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
(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匀速追匀减速
知识点 2 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_同__一__位置,且后者 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 (2)若后者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速度_相__等__时,两 者相距最近。 2.相遇问题 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_等__于__开始时两 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2.追及相遇问题常见的情况
假设物体A追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s0,有两种常见情况: (1)A追上B时,必有sA-sB=s0,且vA≥vB。 (2)要使两物体恰好不相撞,两物体同时到达同一位置时速度
相同,必有sA-sB=s0,vA=vB。若使两物体保证不相撞,此时应 有vA<vB。 3.追及问题种类: 匀速
2.从v-t图像可得四个运动物理量 (1)运动速度:(2)运动时间:(3)运动加速度: (4)运动的位移:从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得到位移,图线 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第一象限的面积表示与 规定的正方向相同,第四象限的面积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3.应用运动图像解题“六看”
x-t图像
v-t图像
【变式训练—难题】(双选)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水平轨道上, 一前一后相距s,乙在前,甲在后。某时刻两物体同时开始 运动,甲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运动,乙做初 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假设甲能从乙旁边通 过,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A.a1=a2,一定相遇一次 B.a1<a2,一定相遇两次 C.a1>a2,可能相遇两次 D.a1<a2,可能相遇一次或不相遇
【拓展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
B、C三点,在AB段物体的平均速度为3 m/s,在
BC段平均速度为6 m/s,AB=BC,则物体在B点的
速度为( )
A.4 m/s
B.4.5பைடு நூலகம்m/s
C.5 m/s
D.5.5 m/s
【解析】选C。因 AB v1t1,BC且AvB2t=2,BC,通过两段路程 的时间之比为 t1 v2 6 2。
(2)在处理一次交通事故时,交警根据汽车损坏程度估计出 碰撞时的车速为40 km/h,并且已测出刹车痕迹长度为20 m, 请你根据图像帮助交警确定出该汽车刹车前的车速,并在 图像中的纵轴上用字母A标出这一速度。由图像知,汽车刹 车前的速度为多少?
【规范解答】(1)设汽车的质量为m,轮胎与路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汽车刹车时有 μmg=ma 对汽车的刹车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得: -2as=-v2 由以上两式得 s v2 即刹车痕迹与刹车前车速的平方成正比。 (2)汽车相撞时的速度2g为40 km/h,根据图像可知从这个速度减到零, 汽车还要向前滑行10 m,撞前汽车已经滑行20 m,所以,如果汽车不 相撞滑行30 m后停下。滑行30 m 对应的初速度即图中 的A点对应速度。故汽车刹车 前的速度为68 km/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