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常用方剂方歌

合集下载

邓氏祖传医籍【皮肤科】

邓氏祖传医籍【皮肤科】

邓氏祖传医籍【皮肤科】皮肤及性传播疾病1、黄水疮方方一:先用千里光煎水洗,后用:轻粉、铅粉、炉甘石、血竭、儿茶、血丹、青黛、铜绿、芦荟、冰片、乳香、末药各一钱,共为末;黄柏、紫草、白芷、蝉蜕各三钱槐皮一钱马钱子三个,油熬去渣,和前药末调搽。

方二:生地、丹皮、连翘、白芍、蝉蜕、黄连、黄柏、黄芩、栀子、苍术、白芷、红花、归尾、茯苓、车前子、木通、紫草、大黄,生石膏引。

方三:松香、枯矾各一两,共为末,和香油调搽效。

方四:黄连、白矾、孩儿茶,共为末,俱炒焦,若疮有水则干掺之,若无水香油调搽。

方五:燕子窝土二钱、松油,共研细末,上好小磨香油调涂二三次即好。

2、头上疳疮方一:五倍子烧灰存性、朱砂研末飞过、儿茶、冰片、水银、轻粉,共为细末,搽患处。

方二:白矾、黄丹。

3、对口疮方方一:麻油调白炭,搽上即愈方二:黑羊屎、野菊花根、头上垢条、乌龙尾(即年久房子内的尘掉),共捶敷。

方三:对口久不收口燕子窝泥火煨红、年久灯盏一个、冰片、麝香,共为末,搽之。

方四:野苎麻皮,研末敷。

4、对口疔方白菊花五钱、甘草四钱,水煎服,神效。

5、点面黑痣好石灰为末,放入澜水内浸半日后,将针刺破点上自落。

6、痘疹成毒麻毒用生芝麻捣烂敷,痘毒用生黄豆捣烂敷,痘疹烂皮流脓,用麻油、黄豆油共调搽7、歪嘴风方向左边歪灸右边,向右边歪灸左边,地仓、颊车、牵正、翳风各灯火灸一焠。

8、指风急(指风毒)乌球根皮水煮服。

9、蛇头疮方一:黄豆一勺嚼烂敷上。

方二:鲜鸡蛋黄,入雄黄在内,将患指浸入,自愈。

10、穿掌心疮、手上丫指疮老虎花根醋煎,熏蒸患处,神效。

11、手爪疮青油一盏、妇女头发二钱,入锅内熬,下黄蜡四钱,熬至黑色取起,膏贴之。

12、指甲生疮日久不愈,远年顽疮不收功者皆用之:川芎、草乌、天南星、半夏、砒石、明矾,均平分两,为末,棉布盛贮,炭火炙之,药末上起白霜即退炭火擂之,如是七次方收来用。

13、鹅掌风癣方一:花椒壳八分,炒研、卤砂五分共为末,桐油调搽患处,随将侧柏烧烟薰之更妙。

皮肤科常用方剂5

皮肤科常用方剂5

2.白虎汤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 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组成:石膏(50g) 知母(18g) 炙甘草 (6g) 粳米(9g) 歌诀:白虎膏知甘草梗,气分大热此方清, 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解:本方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凡伤寒 化热内传阳明之经,温病邪传气分,皆能出 现本证。里热炽盛,故壮热不恶寒;热灼津 伤,而见烦渴引饮;热蒸外越,故汗出;脉 洪大有力,为热盛于经所致。因其病变为里 热实证,邪既离表,故不可发汗;里热炽盛, 尚未致腑实便秘,又不宜攻下;热盛伤津, 又不能苦寒直折,免致伤津化燥医学|教育 网整理,愈伤其阴。当以清热生津为法。方 中君药生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善能清热, 以制阳明(气分)内盛之热,并能止渴除烦。
7.萆薢化毒汤
功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通络止痛。 主治:下肢丹毒湿热毒气盛者,皮肤红肿灼 热明显,及湿热痈疡,气血实者。 组成:萆薢,归尾,丹皮,牛膝,防己,木 瓜,苡仁,秦艽。 歌诀:萆薢化毒防苡归,牛膝艽丹木瓜随, 清热解毒利水湿,消肿退热烂疔除。
方解:方中丹皮清热凉血解毒,防己、萆薢、 苡仁、木瓜、牛膝、秦艽清热祛湿,归尾养 血活血消肿,诸药合用,清热解毒而利湿消 肿,唯清热之力不足,配用清热解毒药则效 果更佳。 现代应用:原治外痈,局部红肿热痛等症, 现在常用于治疗下肢痹痛,过敏性紫癜,结 节性红斑等
13.大承气汤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 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组成:大黄12g、厚朴24g、枳实12g、芒硝 6g 歌诀: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 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方解:大承气汤本方为寒下的重要方剂。在 《伤寒论》中所治证候凡十九条,治疗范围 广泛,但以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 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之里热实证为主治重点。 由于实热与积滞互结,浊气填塞,腑气不通, 故大便秘结,频转矢气,脘腹痞满疼痛,里 热消灼津液,糟粕结聚,燥粪积于肠中,故 腹痛硬满而拒按。热邪盛于里,上扰心神, 故见谵语。四肢禀气于阳明,阳明里热炽盛, 蒸迫津液外泄,则手足濈然汗出。热盛伤津, 燥实内结,故见舌苔黄燥,甚或焦黑起刺, 脉沉实。

中医医院皮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中医医院皮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中医医院皮肤科常用中药方剂1.八珍汤:人参熟地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炙甘草方歌: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枣姜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趣:当地人找熊,将住少甘岭。

译:当地人枣芎,姜术芍甘苓。

2.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趣:白虎精食母肝。

译:白虎粳石母甘3.保元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4.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甘草黄连大枣方歌: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和中治虚痞,法在调阳与和阴。

趣:秦连婶炒枣拌姜。

译:芩连参草枣半姜5. 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方歌:半夏厚朴气滞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趣:梅核气生下后舒服。

译:梅核气生夏厚苏茯6. 萆薢渗湿汤:萆薢苡仁黄柏赤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7. 萆薢化毒汤:萆薢归尾丹皮牛膝防己木瓜苡仁秦艽8. 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炙甘草归身橘皮升麻柴胡白术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劳倦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阴。

趣:“异功”无妇,胡妈当妻。

译:“异功”无茯,胡麻当芪9. 八正散:车前子滑石木通瞿麦萹蓄甘草精山栀大黄方歌:八正木通与车前,萹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汤煎。

趣:六一聚黄山通宿等车。

译:六一瞿黄山,灯车通蓄。

10.除湿胃苓汤: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山栀子木通肉桂甘草灯心草11.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川芎芍药枳壳甘草香附方歌:柴胡疏肝草陈皮,芍药枳壳香附齐;行气解郁兼止痛,肋痛腹胀常太息。

趣:陈兄没柴草,想要纸钱烧。

译:陈芎-柴草,香-枳壳芍。

12.川芎茶调散: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方歌: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痛悉能康。

趣:薄荷老戒放枪,穷仔细。

译:薄荷老芥防羌,芎芷细。

13.大承气汤:生大黄枳实厚朴芒硝方歌:大承气汤用芒硝,枳实大黄厚朴标;泻热救阴功偏擅,急下阳明有数条。

皮肤科常用方剂方歌

皮肤科常用方剂方歌

皮肤科常用方剂方歌1.八珍汤《正体类要》四君四物八珍汤,气血双补是名方。

2.白虎汤《伤寒论》白虎汤治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

3.保元汤《》保元汤方性甘温,参草术芪四味存,男妇劳倦幼科痘,补肺健脾显奇效。

4.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半夏泻心芩连配,干姜草枣人参行,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

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滞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6.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萆薢渗湿湿作怪,赤苓薏苡水气败,丹皮滑石川黄柏,泽泻通草渗湿快。

7.萆薢化毒汤《疡科心得集》萆薢归尾艽丹皮,木瓜防已苡牛膝,湿热下注丹毒用,袪风清热利湿宜。

8.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劳倦内伤功独擅,气虚下陷亦堪珍。

9.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10.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除湿胃苓火丹疮,脾肺湿热疱白黄,胃苓汤用通栀子,滑石防风共作汤。

11.柴胡疏肝散《景兵全书》四逆散加芎香陈,枳实易壳行气良,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肋痛皆可畅。

12.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上攻,偏正头痛悉能康。

13.大承气汤《伤寒论》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14.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更有丹栀逍遥散,解郁调经清热着。

15.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味同,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渗入小便中。

16.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血虚肝寒四肢厥,煎服此方乐陶陶。

17.当归饮子《医宗金鉴》当归饮子脓疥久,痒添血燥不能除,四物黄芪首乌草,荆防藜入风自消。

18.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方论》地黄饮子山萸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瘖厥风痱能治之,火归水中水生木。

19.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芎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剂大全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剂大全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剂大全●、一扫光配方:苦参黄柏各500g 烟胶500g 枯矾木鳖肉大枫子肉蛇床子点红椒潮脑硫磺明矾水银轻粉各90g 白砒15g制法:共研细未,熟猪油1120克化开,入药后搅拌均匀,做丸如龙眼大小,资瓶收贮,备用。

主治:疥疮,头癣,脂性皮炎等。

用法:外搽皮损处,每日1—2次。

(《外科正宗》)●、一笔钩配方:毛慈菇90g 蜗牛105g 蟾酥(酒制)105g 白芷30g 煅甘石川芎官粉各15g 生半夏60g 冰片麝香各0.6g制法:除蟾酥、冰片、麝香外,共研细粉,麝香另研兑入,蟾酥化开,冰片水溶,混匀做锭,每锭3克。

主治:疖痈初起。

用法:醋磨浓汁,外涂患处,每天1—2次。

(《万病回春》)●、七层丹配方:银珠60g 章丹125g 铜绿30g 松香250g制法:以上各药依次入乳钵内,研成极细粉。

主治:小腿溃疡,疮面腐肉不清。

用法:用芝麻油调膏,摊敷疮面,有新鲜肉芽肿时,改为生肌散换药。

(《朱仁康临临床经验集》)●、七厘散配方:血竭30g 儿茶6g朱砂3.6g 红花乳香没药各3 麝香冰片各0.36g制法:共研极细粉,混匀备用。

主治:有活血化瘀作用,多用于创伤出血等。

用法:白酒调成糊状,外敷,每天1—2次。

(《良方集腋》)●、八宝丹配方:珍珠3g 牛黄1.5g 象皮琥珀龙骨轻粉各4.5g 冰片0.9g 炉甘石9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主治::生肌收口,多用于皮肤溃疡等.用法:撒于患处,每天2—3次。

(《疡医大全》)●、九一丹配方;熟石膏900g 升丹100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主治:提脓祛腐,多用于溃疡、瘘管等。

用法:撒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口或瘘管。

(《医宗金鉴》)●、二白散配方:铅粉15g 轻粉6g 制治:以上先研成细粉备用。

再用麻油炸槐枝梢枯,去渣取油,调入已备药粉备用。

主治:脓疱疮等。

用法:外用疮面,每天1—2次。

(《外科大成》)●、二味拔毒散配方:明雄白矾各100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治疗皮肤病的千古神方(皮肤科)

治疗皮肤病的千古神方(皮肤科)

治疗皮肤病的千古神方(皮肤科)1、皮肤瘙痒:鲜韭菜与淘米水,按一比10重量配好,先泡两小时再一起烧开,去韭菜用水洗痒处或洗澡,一次见效,洗后勿用清水过身,一日一次,连洗3天可愈。

2、牛皮癣、头癣、顽癣:猪胆一个,刺破,将胆汁放在小碗内,加入明矾(如黄豆大),待溶化后用胆汁搽患处,每日2次,连用7天。

此方治疗多年皮癣、顽癣效果神奇。

3、各种皮炎:生鸡蛋一只,将整蛋放陈醋内泡7天。

再取出蛋打破用蛋清涂患处,每日2--3次,7天可愈。

忌酒、辣物。

4、疥疮、恶疮、无名疮:白鸡毛一把烧成灰,用芝麻油调成糊状,每日涂患外2--3次,连用5--7天,效果极佳。

5、湿疹:樟脑丸一个,放半斤陈醋内浸3天后,用醋搽患处,一日3次,至治愈。

特效。

6、蛇胆疮:用旱烟油一小团(或抽过的香烟过滤嘴3个),用适量水调匀,涂患处,每日3次,连用3~5天痊愈。

7、汗斑癣:独头蒜(或小蒜头)捣烂,用纱布包好,蘸陈醋擦患处(擦至局部发热伴轻微刺痛),一日三次,用5~7天。

8、扁平疣:每次用马齿苋*20克(鲜品40克),板蓝根*15克,煎汤一碗内服,并留少量外涂,一日二次,连用10天。

可除疣。

9、白癜风:取露水(最好用韭菜叶上露水)一斤,加入蛇壳*5克,装入瓶内,埋地下过半月后取出,用水涂患处,一日三次,连用1--2月。

同时可用马齿苋*30--60克,煎汤一碗内服,一日二次。

10、风疹块、痱子:鲜韭菜汁加适量明矾,每天涂患处,并擦至皮肤发红、发热,一日三次,2--3天即愈。

11、脚气、手气:陈醋一斤,加入去皮大蒜头一两,明矾1钱,泡3天后用醋浸手、脚,一次5分钟,浸后可以洗去,一日一次,连用10天,不会再发。

12、手、足多汗:明矾*5钱,热水2斤,一起溶化浸手脚,一次10分钟,浸后站其自然晾干,一日一次,5天后手脚汗正常。

13、手足开裂(皲裂、粗糙):生羊油或猪油一两,加蜂蜜或白糖3钱,捣匀搽手脚,一日2--3次,一般7天可愈。

再搽几天以后不复发。

常用皮肤科中医方剂

常用皮肤科中医方剂

常用皮肤科中医方剂卫气营血辨证方银翘散疏风解表清热急荨、瘙痒症、湿疹、玫瑰糠疹、银屑病、接触性皮炎、多形红斑等症属风热初起者银花、连翘各9g,荆芥穗、淡豆豉、薄荷各6g,牛蒡子9g、桔梗6g、竹叶4g、芦根9g、生甘草5g银翘散主上焦苛,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温病条辨》荆防方疏风止痒,清热凉血急荨、瘙痒症、血管神经性水肿、泛发性神经性皮炎、丹毒等偏风热者荆芥穗、防风、浮萍、僵蚕各6g,蝉衣、薄荷各4.5g,牛蒡子9g、银花12g、黄芩、生地、丹皮各9g,甘草6g芥防生地僵花衣,牛皮薄荷萍黄草《赵炳南临床经验集》荆防汤疏风清热,燥湿止痒丘疹性湿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丘荨、急荨、婴儿湿疹、急性皮肤瘙痒症、多形红斑等偏风热者荆芥、防风各9g,升麻3g、蝉蜕6g、连翘12g、黄芩、黄柏各9g,生石膏30g、苦参、白藓皮各9g,甘草6g、芥防芩柏苦甘,翘蜕石升藓《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麻杏石甘汤宣肺清热降逆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证属表邪化热壅肺,肺失宣降者麻黄、杏仁各10g,石膏24g、炙草5g《伤寒论》白虎汤退热生津养胃急荨、急性皮炎、急性湿疹、婴儿湿疹、多形红斑、红斑狼疮等证属阳明气分热盛者石膏30g、知母9g、炙草3g、粳米9g膏知草米《伤寒论》清瘟败毒饮退热凉血泻火脓疱性银屑病、关节病性银屑病、剥脱性皮炎、严重药疹、恶性大疱性多形红斑、各种严重皮肤感染、(类)天疱疮等属热毒炽盛、气血两燔者生石膏24-240g、知母、甘草、桔梗、竹叶、黄芩、黄连、栀子、犀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参、连翘犀地芩连药牡,石母翘竹玄栀草梗《疫疹一得》泻白散透热养胃急性皮炎、急性湿疹、玫瑰糠疹、荨麻疹、单纯疱疹等证属肺有伏火郁热者桑白皮、地骨皮各30g,炙草3g、粳米1撮甘骨白米《小儿药证直诀》清营汤清营透热,养阴清心急性红斑类皮肤病、药疹、剥脱性皮炎、多形红斑(重)、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化脓感染性皮肤病等症属毒血症早期,热邪传营者银花、连翘各6g,犀角2g、玄参9g、生地15g、麦冬9g、竹叶心3g、黄连5g、丹参6g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凉。

皮肤科常用中药处方

皮肤科常用中药处方

皮肤科常用中药处方1.一向煎(《柳州医话》)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川楝子功能:养肝阴、疏肝气。

适应证:肝阴不足、胸胁不舒或痛苦等症。

2.二妙散(丸)(《丹溪心法》)苍术黄柏功能:清热化湿。

适应证:湿疹、臁疮。

3.消风散金银花刺蒺藜防风蝉蜕僵蚕丹皮生地黄功能: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适应证:荨麻疹、湿疹、皮炎等属血热者。

4.十全大补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芪肉桂功能:益气补血。

适应证:皮肌炎的气虚、血虚及脾虚型。

5.七三丹熟石膏 7 份,升丹 3 份共研细末。

功能:提脓祛腐。

适应证:流痰、瘰疬等,溃后腐肉难脱,脓水未尽者。

6.七宝美髯丹(《召应节方》)制首乌牛膝补骨脂茯苓当归菟丝子枸杞子功能:补肾,乌须发。

适应证:脱发、鹤发。

7.三黄洗剂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功能:清热、止痒、收湿。

适应证:外用于急性接触性皮炎、疖等。

8.三虫散全蝎蜈蚣白僵蚕平分研末功能:熄风消痰。

适应证:治喉堵塞。

9.马齿苋水剂(《简洁中医皮肤病学》)马齿苋煎水功能:清热收湿。

适应证:脓疱疮、足癣等感染腐败等。

10.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金银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蒲公英野菊花功能:清热解毒。

适应证: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如脓疱病、毛囊炎及疖等。

11.天麻钩藤汤(《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茯神石决明黄芩山栀子杜仲川牛膝桑寄生首乌藤益母草功能:平肝熄风。

精选文库适应证: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血虚肝旺型。

12.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决》)熟地山萸肉干山药丹皮白茯苓泽泻功能:补肾水、降虚火。

适应证:红斑狼疮辩证属肝肾阴虚证者。

13.化斑汤(《温病条辨》)石膏知母甘草玄参犀角粳米功能:清热凉血。

适应证:血热型白疕、红斑性狼疮。

14.气熏疮药(《卫济宝书》)雄黄雌黄蚌粉皂角米醋适应证:同煮至沸,以气熏治疗毛囊炎、疖病等。

15.四妙散(《外科精要》)炙黄芪当归金银花炙甘草功能:托里排脓。

适应证:复发性疖病毛囊炎。

16.龙胆泻肝汤(《药方集群》)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车前子木通泽泻生地当归生甘草功能:清热利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八珍汤《正体类要》四君四物八珍汤,气血双补是名方。

2.白虎汤《伤寒论》白虎汤治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

3.保元汤《》保元汤方性甘温,参草术芪四味存,男妇劳倦幼科痘,补肺健脾显奇效。

4.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半夏泻心芩连配,干姜草枣人参行,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

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滞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6.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萆薢渗湿湿作怪,赤苓薏苡水气败,丹皮滑石川黄柏,泽泻通草渗湿快。

7.萆薢化毒汤《疡科心得集》萆薢归尾艽丹皮,木瓜防已苡牛膝,湿热下注丹毒用,袪风清热利湿宜。

8.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劳倦内伤功独擅,气虚下陷亦堪珍。

9.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10.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除湿胃苓火丹疮,脾肺湿热疱白黄,胃苓汤用通栀子,滑石防风共作汤。

11.柴胡疏肝散《景兵全书》四逆散加芎香陈,枳实易壳行气良,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肋痛皆可畅。

12.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上攻,偏正头痛悉能康。

13.大承气汤《伤寒论》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14.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更有丹栀逍遥散,解郁调经清热着。

15.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味同,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渗入小便中。

16.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血虚肝寒四肢厥,煎服此方乐陶陶。

17.当归饮子《医宗金鉴》当归饮子脓疥久,痒添血燥不能除,四物黄芪首乌草,荆防藜入风自消。

18.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方论》地黄饮子山萸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瘖厥风痱能治之,火归水中水生木。

19.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芎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20.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利气袪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1.二妙丸《丹溪心法》二妙丸内苍柏兼,湿热得清病自蠲。

22. 二至丸《医方集解》二至女贞与旱莲,桑椹熬膏和成圆,肝肾阴虚得培补,消除眩晕与失眠。

23.防风通圣丸《宣明方论》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归芎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表里交争阳热盛,外疡疮毒总能消24.桂枝汤《伤寒论》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正宜服。

25.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桂麻各半是名方,芍药姜枣甘草杏,发汗解表调营卫,外感风寒服之消。

26.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甘露消毒寇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热留连正治方。

27.活血散瘀汤《外科正宗》活血散瘀用归尾,赤芍桃仁大黄配,川芎苏木和丹皮,枳壳瓜蒌槟榔备28.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烦躁火热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29.化斑汤《温病条辨》化斑犀玄与白虎,凉血解毒燔热清。

30.化斑解毒汤《医宗金鉴》化斑解毒热生风,至发丹毒云片红,升膏翘蒡人中黄,黄连知母黑参同。

31.化坚二陈丸《医宗金鉴》化坚二陈丸消痰,周身结核服更痊,陈皮半夏茯苓草,僵蚕荷叶川黄连。

32.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苓泽丹皮和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33.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金铃延胡等份研,黄酒调服或水煎,心腹诸痛由热郁,降热开郁痛自蠲。

34.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同煎服,袪寒除湿功效宏,若须消散疮肿毒,去参加入荆防风。

35.凉血四物汤《医宗金鉴》凉血四物皶鼻红,散瘀化滞又调荣,苓芩四物陈红草,姜煎酒加五灵入。

36.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益肝肾,山药丹泽萸苓掺。

37.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揩,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38.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法优良,少阴脉沉反见热,寒邪外解不伤阳。

39.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40.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姜枣桑白甘草共,风寒外束内湿热,解表清热利湿宜。

41.麻杏石甘汤《伤寒论》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此法良。

42.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枇杷清肺枇杷叶,参草黄连桑白皮,黄柏同煎食服远,肺风粉刺尽皆宜。

43.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44.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兰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

45.秦艽丸《医宗金鉴》秦艽丸服脓疥癒,热清痒除疮自去,苦参大黄风漏芦,乌蛇黄连芪蜜聚。

46.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47.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清瘟败毒地连芩,丹膏栀草竹叶并,犀角玄翘知芍桔,清热解毒亦滋阴。

48.清营汤《温病条辨》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烦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49.清暑汤《外科全生集》清暑滑车泽泻草,银翘花粉赤芍药,清热解暑又利湿,暑湿来袭总能医。

50.清骨散《证治准绳》清骨散主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一并除。

51.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七宝美髯归杞乌,苓膝故纸芝麻菟,筋痿骨软齿动摇,重在滋水与涵木。

52.三仁汤《温病条辨》三仁杏寇薏苡仁,夏朴通草竹叶存,更加滑石渗湿热,胸闷身重属湿瘟。

53.桑菊饮《温病条辨》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轻疏肺卫轻宣剂,风湿咳嗽服之消。

54.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55.四物消风饮《医宗金鉴》四物消风饮调营,血滋风减赤色平,荆防独活藓蝉入,柴薄红枣水煎浓。

56.四妙丸《成方便读》二妙丸中苍柏兼,若云三妙牛膝添,更加薏苡名四妙,渗湿健脾功更全。

57.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四妙勇安用当归,玄参银花甘草随,清热解毒兼活血,脉管炎症此方魁。

58.四逆散《伤寒论》四逆散中有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59.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症之时可变通。

60.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苡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61.神应养真丹《宣明方论》62.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四物汤内桃红入,活血行血又逐瘀。

63.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通窍全凭好麝香,桃仁大枣与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64.痛泻要方《景岳全书》涌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65.五苓散《伤寒论》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66.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五味消毒疗诸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煎加酒服效非轻。

67.五子衍宗丸《医学入门》五子衍宗补肾虚,菟丝覆盆与枸杞,车前五味研细末,补肾种子效如奇。

68.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见功。

69.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可治,热入营血服之安。

70.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穿山甲,贝母花粉兼乳没,草芍皂刺酒煎嘉,一切痈疽皆可溃,溃后忌服用勿差。

71.消风散《外科正宗》消风散中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膏知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72.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73.辛夷清肺饮《外科正宗》辛夷散用芩栀麦,甘百膏知升枇杷,清肺通窍功独擅,疏风清热鼻痔瘥。

74.小柴胡汤《伤寒论》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75.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赤芍枳壳草,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痨。

76.玉屏风散《丹溪心法》玉屏组成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成,表虚自汗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77.阳和汤《外科全生集》阳和汤方主阴疽,鹿胶桂麻姜炭地,白芥甘草同煎服,温补通滞疮自愈。

78.益胃汤《温病条辨》益胃汤方养胃阴,冰糖玉竹与沙参,麦冬生地同煎合,温病须虑热伤津。

79.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解毒散结力不缓,肠痈成脓宜急投,脓泻肿消腹自软。

80.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养血润肤二地黄,二冬归芪与升麻,桃红花粉黄芩配,滋阴养血消燥痒。

81.茵陈蒿汤《伤寒论》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便难尿赤腹胀满,清热利湿总相宜。

82.一贯煎《柳州医话》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泄肝气,阴虚胁痛此方良。

83.银翘散《温病条辨》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差。

84.栀子金花丸《景岳全书》85.猪苓汤《伤寒论》猪苓汤内用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并,小便不利兼烦渴,滋阴利水症自平。

86.增液汤《温病条辨》增液汤用玄地冬,滋阴润燥有殊功,热病津枯肠燥结,增水行船便自通。

87.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六味地黄益肝肾,山药丹泽萸苓掺,更加知柏共八味,阴虚火旺可煎餐。

88.竹叶石膏汤《伤寒论》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承,更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津自生。

89.真武汤《伤寒论》真武汤壮肾中阳,苓芍术附加生姜,少阴腹痛寒水聚,悸眩瞤惕急煎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