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草船借箭精彩片段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群文阅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群文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浙江省温州市】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50分)(一)威尼斯的小艇(节选)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
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
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
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
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二)草原即景(节选)塔木钦草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多么像海啊!只有在海上,天和地才能像接到一起的两匹布那么完完整整,没有隙缝;只有海才这么寂静,辽阔得望不到边际,永远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
风呼啸起来,像千军万马奔腾而至。
于是,穗头已经发黄的草上掀起一阵波浪,草梗闪出银白色的光亮。
偶尔,天边也会出现一根细小的像桅杆似的东西,走近了才发现那原来是骑在马上的牧民手中的杆子,它是用来套马的。
看到马背上牧民的雄姿,我心里油然生起敬慕之感。
塔木钦草原过去被称作“旱海”——几亿年以前,它也许就是地道的海。
过去,这里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牧人、旅客都视之为畏途。
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除了公路旁边偶尔出现的一座土丘,再也找不到任何其他可以作路标的东西了。
(有改动) 1.【新题型】根据选文(一),完成下图。
(20分)2.下列关于塔木钦草原过去被称作“旱海”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5分)A. 几亿年以前,它也许就是地道的海。
B. 塔木钦草原一望无际,多么像海。
C. 这里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D. 这里只有一堆堆巨石,没有任何生命。
3.有同学针对两篇选文展开讨论,请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18分)4.两篇选文多处运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 草船借箭【教学精品课件】

选自“课前预学单”第3题
阅读课文,理清层次
1.我会读。
yú dùjì cáo
dū wěi
周瑜 妒忌 曹军 都督 委托 照办 预计 紧急
lǔ
选自“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按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将 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1、2自然段 借箭的起因
第3~9自然段 第10自然段
草船借箭的经过 借箭的结果
比较阅读,激发兴趣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 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 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 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 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 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 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 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
2.圈画重点语句阅读法。抓住关键语句,及时地圈点 勾画,有助于品读人物形象。
3.借助相关资料阅读法。课前我们搜集了四大名著的 大量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课 文,认识书中的人物。
4.批注阅读法。阅读时在关键词句旁边及时写下自己 的感受。
阅读《三国演义》原著, 了解“诸葛亮三气周瑜” 的故事。
5 草船借箭
第1课时 第2课时
激趣导入
第1课时
仔细观察这张图片, 图上的两个人物, 大家认识吗?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名师讲重点(概括主要内容——把握线索法)

以借箭为线索
结果
诸葛亮
周瑜
诸葛亮如期如数交箭,挫败了周瑜的阴 谋,周瑜自叹不如。
5 草船借箭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 葛亮在几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 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粉碎了周瑜的阴谋的故 事,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智过人。
5 草船借箭
总结
概括主要内容——把握线索法
草船借箭
叙事的线索
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线索来写的。
5 草船借箭
以借箭为线索
起因
诸葛亮
周瑜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 他们约定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5 草船借箭
以借箭为线索
经过
诸葛亮
鲁肃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借来船只和士兵, 在大雾弥漫的夜晚驶向曹营,以佯攻来 获取曹操的箭。
5 草船借箭
语5文草五船年借级箭 下册
5 草船借箭
概括主要内容——把握线索法
5 草船借箭
线索 定义
线索,指事情的头绪,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
脉络等。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
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
是叙事的线索,即究竟按什么顺序来叙述。
5 草船借箭
线索
作用 线索是在文章中起连贯作用,如果有了好的材料,
再加上有使之连贯的线索,那么文章就成为一串美丽的
珍珠。在一篇文章里,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作者所表述的
思路,常常成为贯串始终的一条线索。读课文,抓住了
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写作文时,
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
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以下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课文原文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用弓箭。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 《5.草船借箭》 人教部编版(共31张PPT)

诸葛亮如期交箭 周瑜自叹不如
第七节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收集《三国演义》里的小 故事,如“空城计”“三气周 瑜”“火烧赤壁”等等。在小 组内分享收集的故事。
谢谢观看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节整体感知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会叙述这个故事。
新课课导导入入 整 体 感 知 深 入 探 究 课 堂 小 结 拓 展 延 伸 板 书 设 计 布布置置作作业业
这里用了排比的句式,语气强烈,渲染出故事的紧张感。 情况如此紧急,诸葛亮表现得超乎寻常的沉着冷静,侧面烘托 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慧过人。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一句环境描写突出江上雾大,其 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诸葛亮选 择这样的天气,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 预测准确无误。只有这样的天气,才会 让疑心多虑的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 易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这是借箭成 功的条件之一。
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 他明知故问,意欲加害诸葛亮,表现了他的险恶用心。而诸葛 亮的简洁回答,表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 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 肃请到船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草船借箭
【教学片段】
——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
罗贯中倾注一腔心血,搜集了大量的三国历史、杂记、遗闻轶事、野史、小说和民间传说,融合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参加农民起义军的战争生活经历,生动地再现了魏、晋、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
小说以叙事为主。
在叙事结构上,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线,精心结构无数的故事。
《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故事结构严谨,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诸葛亮受刘备之命,过江东,协助东吴一起抗曹。
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威风,粉碎了周瑜的阴谋。
师:通过第一节课的探究交流,我们知道,早在诸葛亮给周瑜立军令状之前,诸葛亮已经谋划好了草船借箭的计划,他想得是那样周到、那样细致,最后草船借箭的计划得到了成功实施。
难怪鲁肃回来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
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师:诸葛亮成功实施草船借箭,周瑜自叹不如。
同学们,你们觉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
生1:(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得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我从这里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因为大雾漫天,能见度很低,所以敌人看不见他,当然他也用不着看见敌人,曹操怕江边有伏兵,就只能用远距离的武器防御,这样诸葛亮才能草船借箭成功,这才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你理解得也非常不错。
你看看这是一场怎样的雾?你读一读,要让大家感受到这场雾。
生1:(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比刚才大了点,但这场雾还不够大,谁能比他读得更大?
生2:(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雾更浓了,但还是没有漫天呀!谁再来读一读?
生3:(朗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这才是一场漫天的大雾啊!诸葛亮事先知道这时候一定会有雾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生1:(朗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2:(朗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
师:你真棒,把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把诸葛亮的运筹帷幄读出来了。
师:老师觉得这句话写得太啰唆,这句话完全可以改成这样:“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这样一写,又简洁又明了,不浪费笔墨,多好啊!在书上把它改一下吧。
生:(纷纷示意)不能改,不能这样改。
师:不能改?为什么不能改?这样改不是挺好的嘛!
生1:因为有了这两句话,就能体现诸葛亮预测到第三天四更时候有大雾的。
如果直接说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也许碰巧第三天四更时候来了大雾了,他一看,噢,来了大雾了,就今天去借箭吧。
生2:第一天第二天虽然说没动静,其实他这边盘算着呐,第一天第二天说明他做事情不是非常着急,而是他沉着冷静。
生3:如果你直接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的话,就没有那种胸有成竹的感觉了。
生4:这样还能看出诸葛亮在立军令状的时候非常有把握。
师:同学们分析的真透彻。
从中可以了解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诸葛亮?
生:懂天文。
师:一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而这个时候,鲁肃,还不知道诸葛亮把他请去干嘛呢。
雾还没散,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这时的鲁肃会有什么表现?
生: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师:诸葛亮是怎样说的?
生: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
师:说能找一个同伴读好鲁肃和诸葛亮的这段对话?
生1: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生2: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诸葛亮笑着说”,你们觉得诸葛亮他在笑谁?
生1:我觉得诸葛亮是在笑曹操,笑曹操谨慎多疑,不敢出来迎战。
师: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的性格怎么样?
生1:了如指掌。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1:讽刺的笑。
生2:轻蔑的笑。
师:谁能读出讽刺、轻蔑的语气?
生: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师:对诸葛亮的笑,你们还有别的体会吗?
生1:我觉得他是在笑他自己的神机妙算,笑他自己有这么大的本领,对所有人都了如指掌。
师:这叫自信的笑。
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2(自信地朗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
生3:他还在笑鲁肃,笑鲁肃的忠厚老实。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4:这是一种幽默的笑。
师:来,读读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5(幽默地朗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
生6:我觉得诸葛亮还在笑周瑜呢!前面主要是周瑜想害诸葛亮,而现在
诸葛亮马上就会有十万支箭了,他就觉得你周瑜肯定想不到这点。
师:所以诸葛亮怎么说的?
生7:他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
师:诸葛亮这一笑,笑得多么自信、多么自豪、多么喜悦啊!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诸葛亮这一充满智慧、充满胜利的笑!
生:(齐读)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师:那么,曹操真的不敢派兵出来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
博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
师:诸葛亮前面这样说,曹操后面果然这样做,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诸葛亮算准了人。
他算准了曹操的谨慎多疑。
师:诸葛亮算准了曹操的谨慎多疑。
他还算准了哪些人?
生1:算准了鲁肃的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
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
生2:他还算准了周瑜的嫉贤妒能。
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
师:诸葛亮不但事先预测好了气象,预测好了人物。
而且他也预测好了这个地理位置和受箭的方法。
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
生1: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生2: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生3: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师:当鲁肃详详细细地把这一切告诉周瑜之后,周瑜于什么表现?
生: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师:读完全文,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还有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的?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