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写照 千古如生——明清长篇小说细节描写审美浅谈

合集下载

例谈古典诗词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例谈古典诗词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所谓细节,是指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它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

在人物刻画方面,它一般指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等。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

因细节描写具有见微知著的效果,能够精当地刻画鲜明的艺术形象,不仅长篇大论的小说离不开细节描写,短小精悍的古典诗词也常常与它分不开。

细节一旦被诗人捕捉到手恰当入句,活生生的细节就恰如小小水珠折射的太阳的光芒,给古典诗词以飞动凝练、摇曳多姿的神韵,它独特的艺术功能,会使整首诗篇大放异彩,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刻画中运用细节,既凝练又生动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刻画,不能做到十分完备和细致,它往往会抓住人物的一个典型细节,通过简练的笔法,精当地刻画人物形象,准确地表现人物性格。

如果缺乏必要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就会单薄、干枯、模糊。

细节描写成功与否,关系到能不能把人物写活。

一个好的细节描写,就会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如崔颢在《长干曲》(其一)中就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作者抓住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

诗一开头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不待回话,即自报家门。

通过这种不平凡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刻画了热情中蕴柔美,大胆中含羞怯,率直中寓婉曲的性格特征,在读者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可爱动人的舟女形象。

可以说,细节描写达到了既凝练集中又鲜明饱满的艺术高度。

二、表情达意重细节,表达真情实感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是作者思想与情感的投射,人们常说的“诗言志”就是这个道理。

细节能够表达真情实感,传达出别样的神韵。

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诗人深夜约客客不至,孤独一人,下棋不成,所以“闲敲棋子”。

“细节描写”出神韵

“细节描写”出神韵
《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描写
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和历史变迁,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奈 ,使读者对这一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细节描写的要点
细节描写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 缺的元素,它能够使作品更加 生动、形象,让读者身临其境 。
细节描写需要恰到好处,不能 过于繁琐或过于简略,要能够 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想象。
03
细节描写还能丰富诗歌的表现形式,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描绘生活中的小细节和场景,能够让诗歌更加贴近 读者的生活,从而让读者更加喜欢和接受诗歌所传递的情 感和意境。
05
细节描写的评价与赏析
评价标准
真实性
细节描写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是否符合生活实际和人物性格。
深刻性
细节描写是否能够深入挖掘事物的内在意义, 揭示主题和情感深度。
细节描写能够增强散文的艺术感染 力,使读者更容易被文章所打动。 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人物形象、生 活场景等细节,能够让读者感受到 生活的美好和丰富,从而更加深入 地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主题。
细节描写还能丰富散文的表现形 式,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通过 描绘生活中的小细节和场景,能 够让文章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 从而让读者更加喜欢和接受文章 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语言运用
准确用词
选择恰当、准确的词语,能够生动地表达细节,增强表达效果。
丰富句式
运用不同的句式,如长句、短句、倒装句等,使语言更加灵活多样。
修辞手法
比喻
通过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更好地 理解。
拟人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人的特征,增强表达的生动 性。
通感
通过通感手法,将不同感官的感觉相互转化,丰富表 达方式。

1.作文拿高分的诀窍二: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共五篇)

1.作文拿高分的诀窍二: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共五篇)

1.作文拿高分的诀窍二: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共五篇)第一篇:1.作文拿高分的诀窍二: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作文拿高分的诀窍二: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一、读文章回答问题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

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

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

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肉,手开始发抖。

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眼。

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足路费。

来前,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在煤油灯下嗑瓜子。

嗑好的瓜子肉放在一起,看着它们像小山一样一点点增多,却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

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

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

在所有探监人当中,他母亲衣着是最褴褛的。

母亲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

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

请说说最让你感动的是文中的哪一幅画面?感动的原因是什么呢?二、细节描写的特征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可以是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等,也可以是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

描写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如见其人,写景如临其境,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例如:韩林禁不住蹲下身去,在地上一张一张地捡起来。

许多张洁白的纸上,都被闹哄哄的应聘者踩上了大小不一的鞋印。

韩林将踩脏的一张张纸拍打吹拂干净,将踩皱的一张张纸仔细拉展,在人群的脚下捡来捡去,一会儿的工夫,就捡到厚厚的一沓白纸。

这段话不只是用“韩林忙把地上的白纸捡了起来”一句话一笔带过,而是详细展示了他“蹲下”、“捡”、“拍打吹拂”、“拉展”、“捡来捡去”的全过程,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行动,收到很好的表现效果。

三、优秀范文(请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漂亮的“母爱”我的妈妈在电信局工作,在我的心目中,她不仅是优秀的公司职员,还是个特别能干的好妈妈。

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

明清小说的艺术特点

常见手法:比 喻、暗示、拟 人等
作用:使作品 更具有深度和 哲理性,引发 读者思考和感 悟
01
02
03
04
夸张手法
明清小说中夸张手法的运用, 能够突出人物形象和情感,增
强艺术感染力。
夸张手法在明清小说中常常与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相结合,
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夸张手法在小说情节的推 进和氛围的营造中也有着 重要的作用,能够引发读 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讽刺手法在明清小说中不仅用 于批判社会现实,也用于反思 人性、探索人生意义等方面。
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的定义和 作用
明清小说中对比手 法的常见形式
对比手法在明清小 说中的具体应用
对比手法对明清小 说的影响和意义
象征手法
定义:通过象 征性形象或符 号表现抽象的 概念或情感
目的:增强作 品的艺术表现 力和感染力
事物特征。
排比:运用排比句式,增 强语言气势,使表达更加
有力。
对偶:运用对偶手法,使 语言更加工整、优美,增
强文学性。
夸张:通过夸张手法,突 出人物形象和事物特征,
引起读者共鸣。
语言韵味
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富 有韵律感
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 人等修辞技巧,增强语言
表现力
文化内涵:融入传统文化 元素,展现中华文化的深
强调个体意识和自由思想
批判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
艺术手法
讽刺手法
讽刺手法在明清小说中得到了广 泛运用,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法 揭示社会矛盾和人性弱点。
讽刺小说常常以喜剧形式表现悲 剧主题,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批判 社会现实。
讽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 鲜明的讽刺意味,通过刻画其丑 态或滑稽表现来达到批判效果。

浅议小说中的细节描写

浅议小说中的细节描写

浅议小说中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情节和主旨有特殊作用的细微环节,包括:动作、肖像、神情、物件、景色、服饰、语言等“细枝末节”。

生动的细节描写言简意赅、以一当十,常常使描写对象性格鲜明、形神毕肖、呼之欲出。

一、细节描写揭示社会环境例 1 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色的镶边。

……(鲁迅《药》)(场景细节描写)清代士兵穿的军衣(又叫“号衣”:旧时兵士、差役等所穿的带记号的衣服),前后都缀着一块圆形的白布,上面有“兵”字或“勇”字。

作者借助服饰特征这个细节来揭示故事发生所处的时代环境(清朝末期),并为下文叙写人物的言行张本铺垫,委婉含蓄。

例2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鲁迅《祝福》)(动作细节描写)这段文字有两处细节:第一处细节“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暗示给读者:在鲁镇女人不论地位高低,祝福过程中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第二处细节“拜的却只限于男人”,与第一处鲜明对照,揭示出鲁镇男女不平等的现实以及“神权”“夫权”笼罩下的鲁镇的真实状况,并为下文叙写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埋好了“线”,伏好了“笔”。

二、细节描写交代家境、地位例 1 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漫了青白的光。

(鲁迅《药》)(环境细节描写)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也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提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

(鲁迅《药》)(肖像、动作细节描写)“遍身油腻的灯盏”和“褴褛的衣裙”“破旧的朱漆圆篮”等分别是华老栓、夏四奶奶家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用具,“遍身油腻”点明使用时间之长;“褴褛”明示“服饰”之破旧;“破旧”交代“朱漆圆篮”“使用频率”之高。

解读明清小说的本质特征与和谐文化

解读明清小说的本质特征与和谐文化

解读明清小说的本质特征与和谐文化一、引言明清小说的形象和具体化使得小说的发展由盛转衰,逐渐成熟,其本质特征除了艺术的写实手法,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明代的印刷业的繁荣为小说的创造奠定了物质基础。

明代小说主要包括长篇和短篇两大类,小说的描述中有事实也有虚构。

《三国演义》是明代初期罗贯中的著作,是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

《水浒传》是一部勇士奇谈小说,作者施耐庵主要描写了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

《西游记》是仙神小说的优秀代表作,吴承恩将民间传说推向了极致。

《金瓶梅》是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是以家庭环境为题材背景的世情小说。

清代小说《红楼梦》具有现实主义色彩,曹雪芹刻画并塑造了很多独特的人物形象,充分展现了封建社会人民的内心思想。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通过对不同人物功名富贵的演绎,揭露和批判了政治的腐败以及人性的虚伪。

明清小说有批判有歌颂,有揭露有感动,被人们永久流传,通过其丰富、诙谐、生动以及自然的创作手法,描绘着历史的演变、民间的艺术、世态人情、统治阶级以及黑暗势力等,充实着人们的时代精神,同时传承着历史的和谐文化。

本文通过描述明清小说的发展、类型以及本质特征和和谐文化指出了传播和谐文化就是传播民族的时代精神以及展现民族的文化内涵。

二、明清小说的发展中国传统小说文化的发展具有阶段和政治性,其文化意义对于现代语言的规范以及文化艺术的应用具有十分之重要的意义。

在小说的表现中体现了中国的政治性、社会性以及时代性,如果古代小说失去了传教的意义,不能承载民族发展的时代性,不能具有自身的灵魂以及存在价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据统计,明清小说大概有几千种,题材具有多样化,小说中透露着叱诧风云的气魄以及传统文化的观念与和谐文化,众多的文化特点组成了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明清小说第一阶段的发展代表作为吴承恩的《西游记》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

第二阶段发展的代表作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及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小说作品形式以及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浅论明清小说叙事的诗化特征

浅论明清小说叙事的诗化特征

浅论明清小说叙事的诗化特征第一篇:浅论明清小说叙事的诗化特征浅论明清小说叙事的诗化特征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时期。

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形式而言,明清小说更是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从明清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广阔社会生活场景、丰硕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明清小说的叙事以情节为中心,虽然在内容的结构编排及语言的锤炼上都比前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其中也出现了一股“复古”的潮流,那就是诗化小说的诞生和风靡。

具有诗化特征的明清叙事小说一种追求诗美效果的小说。

是小说和诗融合、渗透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

从理论上来看,有着诗意美的小说,具有一种从有限的形象画面,升华到无限的思想、理念的升腾力,一种从具体的人物情节提高到普遍的意蕴、诗情的概括力,它既有生活的具体实感、美感,又有引人思索的丰厚、博大的思想内涵。

小说家不再让具体事件捆绑、摆布自己的思想,常常在小说中像诗那样运用情绪的流动,内心的独白,放射性的结构,思维空间大大开拓,能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旨蕴意念。

它的抒情性的因素突破了严密的结构框架,冲淡了完整的情节密度。

将以上比较抽象而又理论化的解释用自己较为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作家在叙述故事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联想与想象,运用喜爱的诗歌形式流畅而又大胆的吐露自己的情感与内心,并在具有丰富感染力的渲染下放大和扩宽其小说的抒情特质,从而使小说叙事的环节功能得以弱化,做到能带给人深刻情感共鸣的叙事性。

明清小说《聊斋志异》是一部固来以其结构叙事的艺术特征而被大家所推崇的作品。

《聊斋志异》小说中将诗词化的语言运用其中,还不乏完整的诗词曲,它不似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那般几乎全数直接引用已有的前朝诗作,也不像魔幻神游小说《西游记》完全是以作者吴承恩的角度来进行描写叙述,纵观《聊斋志异》四百三十八篇短篇作品,蒲松龄很多是按照每个故事的人物来进行特定的创作,而且也与作品中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以及自身所处的环境等有机结合在一起。

谈叙事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美

谈叙事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美

谈叙事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美谈叙事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美什么是细节?在叙事文学中,“细节是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征的细枝末节,它是文学作品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林三松等主编《写作艺术技巧辞典》北京出版社)细节美,就是在叙事文学作品中,通过细节描写所表现出来的美,包括塑造人物性格特征、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腻的情感,表明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推动情节的发展等所起到的作用。

下面选择要点予以说明。

一、细节有助于提高文学形象的真实性人们常说:“微尘之中看大千。

”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征的细枝末节。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林三松等《写作艺术技巧辞典》北京出版社)因此,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典型细节塑造形象,不但可以揭示形象特征,而且使刻画的形象逼真,表现出文学形象的鲜明性和艺术的真实性。

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在作品中,孔乙己面对孩子们要茴香豆吃时,作者描写了孔乙己一个细微的动作,并加上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作品中是这样写的:“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

他便给他们吃茴香豆,一人一颗。

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在这里,由“罩住”这个很普通的动词刻画了孔乙己的形象,表现出孔乙己内心充满善良,而生活却十分拮据的境况。

可以说,这个细节,一个动词,把一个活生生的、深受科举制度毒害而又遭人奚落的不幸者的形象真实表现出来。

在生活中,一个人的生理残缺和性格的暴躁等不足或者说一些缺点,虽然有时会给人带来痛苦或者麻烦,但就一个人本身而言,“金无赤金,人无完人。

”所以,这些缺陷或者性格的暴躁等缺点,恰恰是一个人的真实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神写照千古如生——明清长篇小说细节描写审美浅谈
胡强
【期刊名称】《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0(000)003
【摘要】“传神写照”本源于画论,是一种刻画人物形神兼备的表现手法。

明清
小说创作借鉴了这种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去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突出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创造出富有神韵美的艺术境界。

【总页数】6页(P128-133)
【作者】胡强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市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面对历史变革的人生抉择——长篇小说《大道地》的审美取向 [J], 高松年;
2.面对历史变革的人生抉择——长篇小说《大道地》的审美取向 [J], 高松年
3.传神写照见微知著——谈细节描写的功能与运用 [J], 曹金鑫
4.精雕胜千古细琢夺文章——浅谈细节描写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J], 王艳霞
5.浅谈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艺术发展历程——以明清四大奇书为例 [J], 王诗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