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江雪》朗诵

合集下载

《江雪》PPT课件(上课用)7

《江雪》PPT课件(上课用)7
江雪
我来学生字:
ì
ō
ē
à

á

ù

(渔翁) í

(钓鱼) á
(直径) (失踪)

(寒冷)
宿
ǎ

ī

(木柴)
(住宿) (贫穷)
é

(新闻)

(猎犬)

(归来)
直径
失踪
渔翁
钓鱼
寒冷
住宿
贫穷
木柴
新闻
猎犬
归来
我会读:
直径 寒冷 失踪 住宿 渔翁 贫穷 钓鱼 木柴
新闻
猎犬
归来
江 雪
【唐】·柳宗元
永州一贬就是十年。十
年来,他除了继续坚持斗争
更广泛地研究古往今来关于
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
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还写 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等 作品。《永州八记》成为我 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生动
地表达了人对自然上的雪。 由此可以看出本诗的创作季节是 冬季,给人一种寒冷凄凉的感觉。
柳宗元在长安参加革 新失败,被贬到永州。永 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处, 当时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和柳宗元同去的有他岁的 老母。他们没有住的地方, 只好借住在一间寺庙里。 没有半年,老母病逝,他 的政敌还几次派人对他的 住所放火。残酷的政治迫 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严 重损害了柳宗元的健康。 但这并没能动摇他的理想。
周围的群山

千 山 鸟 飞 绝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一只飞鸟的影子,
小路 足迹 消失(没有了)
万 径 人 踪 灭
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影。
孤零零的一条小船
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

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

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

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江雪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

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柳宗元《江雪》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江雪》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译文: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江雪》赏析: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

其实,这正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江雪》柳宗元古诗赏析

《江雪》柳宗元古诗赏析

《江雪》柳宗元古诗赏析《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

《江雪》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翻译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江雪》注释绝:无,没有。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笠:蓑衣和斗笠“蓑”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钓:钓鱼。

《江雪》赏析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三年级必背古诗词朗诵

三年级必背古诗词朗诵

三年级必背古诗词朗诵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不仅要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还要学会朗诵,体会诗词的韵律美。

以下是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背诵的古诗词,以及朗诵时的注意事项: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朗诵这首诗时,要注意“明月光”和“地上霜”的平仄变化,以及“举头”和“低头”的节奏感。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朗诵《春晓》时,可以突出“春眠”和“啼鸟”的轻快,以及“风雨声”和“花落”的深沉。

3.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朗诵这首诗时,要注意“日照香炉”和“瀑布挂前川”的宏伟气势,以及“飞流直下”和“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

4.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朗诵《绝句》时,可以感受到“黄鹂鸣翠柳”和“白鹭上青天”的生动画面,以及“千秋雪”和“万里船”的深远意境。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朗诵《江雪》时,要注意“鸟飞绝”和“人踪灭”的寂静,以及“孤舟蓑笠翁”和“独钓寒江雪”的孤独与静谧。

6.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朗诵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的壮阔,以及“欲穷千里目”和“更上一层楼”的远大志向。

朗诵古诗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节奏:根据诗词的韵律,掌握好停顿和连读的节奏。

- 情感:理解诗词的情感基调,用声音表达出来。

- 发音: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特别是多音字和生僻字。

- 表情:适当使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增强朗诵的表现力。

通过朗诵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希望三年级的同学们能够享受朗诵古诗词的过程,并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

《江雪》诗意_柳宗元

《江雪》诗意_柳宗元

《江雪》诗意_柳宗元
【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古诗今译】
千山寂静鸟儿都飞走不见了,万条小路上已经人迹杳渺。

小船上渔翁穿戴蓑衣斗笠,独自一人冒寒在江上垂钓。

【名句赏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只用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

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位渔翁独自垂钓。

也许他什么也钓不到。

诗人要告诉我们的是,孤独和严酷的环境算不了什么,人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再恶劣的环境也不能把我们摧垮。

诗里的渔翁实际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孤独而坚强,虽然屡遭流放,屡遭打击,但他一直不屈不挠,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

其中的深意,值得我
们好好体会。

【注词释义】
绝:绝灭,消失。

径:小路。

踪:指脚印。

孤舟:孤单的一条小船。

蓑笠:用草编成的雨衣和帽子。

11-43.3 诗词朗诵 江雪 PPT

11-43.3 诗词朗诵 江雪 PPT

FILM电影《影视后期编辑与合成》如果项目面板上的素材过多,可以使用文件夹来进行分类管理。

一般来说可将视频、图片、字幕、声音等素材分类放在不同文件夹里件文夹文字的设计文字是视频设计中的常用元素,文字通常要跟背景进行搭配,如果背景是浅色,文字需要设置为深色,背景如果是深色,文字需要设置为浅色。

文字的位置和大小与形状元素相关,根据形状元素的位置和大小来调节文字共同搭配制作效果。

片头和片尾视频设计在进行视频设计时,都要对开始和结束部分进行设计,这就是视频的片头和片尾。

片头起到导入视频的作用,片尾要使观众留下对视频的印象。

本实例中使用圆形放大和文字翻转制作的片头,片尾则是一张包含所有诗句的图片。

片头片尾在本实例的片头中使用了遮罩技术,遮罩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换图方法,本实例使用字幕绘制了一个圆,使用一张白色背景图片添加轨道遮罩键,填充进圆形中。

遮罩的使用实例3:诗词朗诵——江雪诗词朗诵江雪是以图片缩放拉伸和视频切换特效进行设置,导入声音,使声音、文字、图片同步的效果诗词朗诵操作步骤导入声音江雪、以及5张图片素材、4个诗句素材,将江雪声音拖拽到时间线音频1轨道上,在临近结束的地方打关键帧,制作淡出效果;壹贰叁将图片素材1拖拽到时间线视频1轨道上,将素材0拖拽到视频2轨道上,将圆形字幕拖拽到视频3轨道上,为视频2轨道上的0素材添加轨道蒙版键特效,使素材0出现在圆形内部;新建标题字幕,并输入“江雪”两个字,设置字体字号字间距;新建作者字幕,输入文字“柳宗元”,设置字体字号;新建圆形字幕;3个字幕均为居中对齐;诗词朗诵操作步骤江雪根据声音将作者字幕柳宗元拖拽到视频5轨道,调整其长度和声音保持一致,为柳宗元添加擦除切换特效,使其逐字出现根据声音拉伸视频轨道1上的素材,使其延伸至第一句结束,在第一句开始时在其位置和比例上打帧,使其上面的飞鸟有越飞越近之感将标题字幕江雪拖拽到视频4轨道,调整其长度和圆形字幕一致,为江雪添加基本3D特效,在倾斜和旋转上打帧,使其产生翻转效果根据声音调整视频2轨道和视频轨道3上素材的长度至标题和作者结束,在圆形字幕的比例上打帧,使圆形由小到大变化肆伍陆柒诗词朗诵操作步骤分别将图片素材2、3、4、5拖拽到视频1轨道图片1之后,根据声音调节长度分别将诗句素材1、2、3、4拖拽到视频2轨道图片0之后,和视频1素材长度一致分别选择视频1轨道上的素材2、3、4、5,调整比例使其布满屏幕分别打帧使素材进行位移或缩放变化,并在两两之间插入擦除或缩放视频切换特效分别给4个诗句图片添加色度键,将相似性和界限都设为100%调整好4个诗句素材的大小和位置,导出影片捌玖拾拾 壹拾 贰拾叁换图设计先将图片放大再进行位置和比例变化,是换图的重要方法运动特效是视频特效中的基本特效,通过设置位置、比例和旋转为视频素材添加运动效果,本节在实例中还添加了声音同步的内容。

柳宗元的诗《江雪》

柳宗元的诗《江雪》

柳宗元的诗《江雪》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的诗《江雪》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描写的是一位渔翁在垂钓的场景,抒发诗人心中的孤独以及顽强不屈的精神。

《江雪》作者: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注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一只也没有了。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

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lì):蓑衣,斗笠。

译文: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赏析一:这首五言绝句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

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

诗中客观境界的幽僻更能体现出作者落寞孤寂的心情。

全诗用简单而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寒江雪钓图:千山万径都没有人烟鸟迹,天地间只有孤独的渔翁在江雪中垂钓。

广阔寂寥的背景空间,更加突出了独钓的孤舟。

诗人淡墨轻描,渲染出一个洁静绝美的世界。

赏析二:这是一首描写冬天的诗句,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

柳宗元《江雪》全诗译文及赏析

柳宗元《江雪》全诗译文及赏析

柳宗元《江雪》全诗译文及赏析这首《江雪》是由唐代诗人柳宗元所创作,作者运用了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译文及注释《江雪》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江雪》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江雪》赏析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江雪》朗诵
《江雪》是一首山水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柳宗元。

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柳宗元《江雪》朗诵停顿,欢迎大家阅读。

柳宗元《江雪》朗诵停顿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作品原文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译文
字词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
独:独自。

白话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拓展阅读】
创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

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

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
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

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文学赏析
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

其实,这正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

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

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

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

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

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如此一来,
表达诗人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诗人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

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

可是诗人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

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

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

然而诗人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

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

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

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

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诗人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