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课课练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 12 课《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1.为了稳固“大一统”,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A.“推恩”B.“无为”C.“焚书坑儒”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王可在讲堂剧中饰演了一个角色,剧情中,他要向“汉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

由此能够判断,王可饰演的角色是()A.管仲B.主父偃C.董仲舒D.蒙恬3.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议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文籍特别是与孔子有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民风外,个人的爱好唯恐也是重要一面。

”“大民风”指的是()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公布推恩令D.确定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4.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今后整个汉代以致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的历史事件是()A.秦始皇焚书坑儒B.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隋唐创办科举制D.清代统治者大兴“文字狱”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展开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研究活动,以下切合主题的是()①公布“推恩令”②修建驰道,一致车轨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北击匈奴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推恩之令”()A.扩大了汉朝的领土B.增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C.促使了经济的发展D.推进了思想文化的繁华7.汉武帝为推行“大一统”采纳了很多举措,此中整改财政的措施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一致钱币、胸怀衡C.国家一致铸币,盐铁官营D.公布推恩令,削弱封国权力8.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主父)偃说上曰:“愿陛命令诸侯得推恩分,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 1)资料一中的“上”是指哪个皇帝?(主父)偃提出什么举措?( 2)“上”公布这项举措的目的不包含()A.稳固一致B.增强中央集权C.保护皇帝威望D.赏赐亲戚资料二在中央,建立司隶校尉,督查和举报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非法行为。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试题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文景之治1.原因(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2)汉高祖和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2.措施: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提倡节俭,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3.结果: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史称“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措施(1)政治: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2)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这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2.大一统的出现:汉武帝时候,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三、东汉的统治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2.东汉的建立:公元 25年,X秀称帝,定都某某,史称东汉。

3.光武中兴:光武帝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4.东汉的衰落:东某某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东汉末年,爆发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问题1】汉武帝为什么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X?探究:(1)汉初,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无法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是把儒家学说提升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汉武帝推行的“儒术”,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

(4)这种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这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问题2】汉武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大一统”的局面?探究:(1)汉武帝时,西汉王朝进入全盛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推行和巩固大一统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时练含答案02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时练含答案02

一、选择题1.某班同学开展“小钱币,大历史”小型展览活动,以下这组钱币应归入的展览主题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2.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家文化备受打击。

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大大推动了儒学的发展,虽然两者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不同,但两者本质上都是()A.为了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B.为了排斥其他学派思想文化C.为了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D.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3.汉初为平定诸侯叛乱,朝廷向富商大贾借钱平叛,有些富商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

为扭转这一局面,汉武帝实行()A.盐铁专卖B.北击匈奴C.“推恩令”D.兴办太学4.汉初,盐铁经营权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汉武帝时期,命令桑弘羊全面推行盐铁官营,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据此可知,盐铁官营有利于()A.改善财政状况B.提高商人地位C.促进农业发展D.促进民族团结5.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共同反映了()文献记述出处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大一统国家的构建C.儒学成为主导思想D.重视国家经济建设6.下图反映的主要历史发展趋势是()A.经济逐渐恢复发展B.社会局势日益动荡不安C.儒学占据主导地位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7.“秦皇汉武”是对中国历史做出突出贡献的皇帝。

其中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和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B.促进了各地文化交流C.便利了各地交通往来D.加强了对思想的控制8.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单元主题。

如图横线处应填()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9.汉武帝在甘泉(今属陕西延安)、汾阴(今属山西蛋城)设立祠堂作为国家祭祀天地的最高场所,在长安营建明堂,并在此将新历颁赐给诸侯郡守,在全国各地广修祠庙以祭祀五岳四渎(指长江、济水,黄河、淮河)等山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练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选择题1.“武帝施主父偃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最大的作用是 ( )A.促成了“开皇之治”B.促成了“文景之治”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D.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加大了反腐力度,纪检监察机关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法查处了许多大案要案,人民无不拍手称快。

汉武帝时期实施的此类措施是A.设御史大夫B.设太尉C.设西域都护D.建立刺史制度3.“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武帝接受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减轻赋税,发展生产C.以德化民,稳定民心D.分封诸侯,加强皇权4.在电视剧中你能够看到这样的镜头:汉武帝有一次经过董仲舒的墓地,特意下马凭吊,后来,董仲舒的墓地被称为“下陵”。

董仲舒能够得到汉武帝这么高的礼遇,你认为理由是 ( )A.董仲舒是汉武帝的老师,帮他完成了“大一统”B.董仲舒和汉武帝是同学,交情甚好C.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董仲舒宣扬仁政思想,为汉武帝在思想上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5.史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出身低微的卫青后来官至大将军,霍去病被封侯,主父偃被破格重用。

这些最能说明汉武帝 ( )A.独断专行B.重用人才C.勤政爱民D.同情下层人民6.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的措施是 ( )①盐铁官营②平抑物价③统一铸造五铢钱④在全国范围内调配物资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汉武帝为了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增加财政收入而采取的措施是 ( )①给予奴婢自由②提高诸侯贡赋③盐铁官营专卖④严禁私铸货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汉武帝时期出现大一统局面的原因包括①“文景之治”后,社会比较富裕②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③封自己的子弟为诸侯,加强诸侯国势力④推行儒家学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1.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时练含答案01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时练含答案01

一、选择题1.文景之世,诸侯王的势力急剧膨胀,公元前154年发生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对抗中央的叛乱。

到汉武帝时,为避免这种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分封制B.禅让制C.推恩令D.杯酒释兵权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中使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是()A.推恩令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铸币权收归中央D.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3.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两人都曾()A.修筑灵渠B.加强中央集权C.在长安设立太学D.统一文字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西汉时期迫使匈奴单于仓皇逃遁,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战役是()A.漠北战役B.马陵之战C.巨鹿之战D.长平之战5.“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

”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实施()A.焚书坑儒,尊崇法家B.黄老学说,无为而治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百家争鸣,共同发展6.汉初宽松的文化政策为诸子百家之学的恢复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但百家异论,旨意不同,常常有学者以本学派思想批评国家政策。

为此,汉武帝()A.设置刺史,监视地方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盐铁专卖,打击商贾D.北击匈奴,开通丝路7.游士本是奔走于诸侯之间,宣扬自己政治主张的特殊阶层。

但西汉武帝后,游士之游从汉初时政治性很强的社会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结伴交游,欣赏自然景观的游览活动。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阶层流动的加速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D.传统礼乐制度的瓦解8.下图所示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的力量对比,为解决该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恢复郡县制B.实行休养生息C.颁行推恩令D.设立三省六部9.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说:“华夏民族大一统的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对上述说法解读正确的是,汉武帝时()A.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封建国家B.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C.结束了西汉末年长期的混战D.造就了民族的政治文化认同10.“这是一招釜底抽薪之计,把原来的诸侯国割裂成了若干个小国,小国的实力自然不能跟大国比,要对抗中央那就难了。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后训练.doc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后训练.doc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知识梳理一. 文景之治1原因: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 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②文帝、景帝奖 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2表现: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二. •汉武帝的大一统1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 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 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2大一统的出现:汉武帝时候,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 鼎盛时期。

三. 东汉的统治1东汉的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不久,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襄樊枣阳人。

2 “光武中兴”: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 吏,任用清廉官史。

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 武中兴”3东汉'的衰落: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

整治黑暗的局面持续 到东汉末年,最终导致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

东汉名存实亡。

课堂预习1赭质文帝、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知识点二汉武帝的大一统2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知识点三东汉的统治4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互动课堂知识点一文景之治1. 西汉初,提倡节俭,重视农业生产,社会比较安定,开始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A.文景之治B.高祖之治C.武帝强盛2. 汉初统治者减轻农民负担的最终目的是(A )A.巩固封建统治B.发展农业生产C.使百姓生活富裕知识点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3.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D )A.卫青B.主父偃C.王莽4. 汉王朝进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鼎盛时期是在下列哪一个帝王时期(C )A.汉文帝时期B.汉景帝时期C.汉武帝时期D.汉元帝时期知识点三东汉的统治D.贞观之治 D.提局综合国力D.董仲舒5建立东汉王朝的帝王是(D )A汉武帝B汉文帝C汉景帝D光武帝课堂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B )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2.为了实现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B )A.引入佛教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设立太学D.削弱王国势力3.为了宣扬封建正统思想,西汉时期出现了国家举办的学校,并成为我国古代最高学府的太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 《大一统的汉朝》同步练习3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大一统的汉朝》同步练习3 人教新课标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1.西汉初年,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这表明当时经济,到处一片景象。

面对这种形势,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包括: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和负担,注重发展;奖励努力的农民,关心;提倡,以身作则;重视。

出现了的盛世局面。

1.萧条荒凉徭役兵役赋税农业生产耕作农桑节俭“以德化民”文景之治2.汉武帝雄才大略,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集权。

措施有;政治上允许诸侯王建立,削弱势力。

思想文化上实行“”;推行教育,兴办。

西汉王朝在、、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时期。

2.小诸侯国王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太学政治经济事文化全盛3.公元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公元年,刘秀称帝,定都,史称。

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

3.9 25 洛阳东汉光武中兴例 1。

读下面材料可知,当年董仲舒晚年辞官在家著书,朝廷仍不断遣使向他请教。

在董仲舒死后,一次武帝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后称“下马陵”。

思考、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谈谈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2)从这两件事你对汉武帝有何看法?它对现代有何启示?点拨:解答此题可结合汉武帝的人才观以点带面,由古到今进行说明。

从对董仲舒的器重联系到对其他人才的重用,如卫青、主父偃、霍去病等。

今天强国可借鉴古代兴汉的人才政策。

答案:(1)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这两件事都反映了汉武帝对董仲舒的怀念与敬仰。

两件事反映了汉武帝对人才的珍惜与尊重。

武帝即位后,就下诏令各郡县推荐人才讲亲自命题考察。

董仲舒等一批人才就是这样发现的。

出身贫寒的主父偃也得到了破格提拔,甚至一年竟将他升官四次。

出身奴仆的卫青,做了大将,都说明汉武帝的英明。

(2)像汉武帝这样尊敬人才、爱惜人才的观念,在今天应当效仿。

培养人才、广招人才虽然已成为一种风尚,但在使用人才上还有不少问题。

如不重视人才,重庸才、重阿谀逢迎之“才”的人也大有人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附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附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同步练习(附答案新人教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下面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君权的因素,汉武帝( C ) A.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B.推行分封制 C.颁布“推恩令” 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2018苍溪模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材料体现了的主张。

( B ) A.董仲舒 B.主父偃 C.李斯 D.姜子牙3.“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D )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4.(2018邹平模拟)汉初刘邦大封刘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想以此确保刘家天下,但汉武帝却要“削藩”,其主要原因是( D ) A.为了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为了进一步充实国库,发展国家经济 C.国家已经强大,不再需要诸侯国的保护 D.诸侯王势力膨胀,直接威胁到中央集权 5.汉武帝时,为了打击地方上的土豪地主与官府勾结,欺压百姓,为非作歹等不法行为,创立了什么制度( A ) A.刺史 B.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盐铁专卖6.“统一思想,归本儒家,让大家有共同的目标,致力于共同利益。

”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D ) A.焚书坑儒 B.实行郡县制 C.颁布“推恩令”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A ) A.巩固大一统王朝 B.推行新儒学教育 C.排斥法道诸学说 D.加强对官吏控制 8.汉武帝时,在长安上太学的学生不将其当做教材的是( D ) A.《诗经》《尚书》 B.《礼记》《易经》 C.《春秋》 D.《韩非子》 9.下列对如图所述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A.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汉高祖 B.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汉武帝 C.标志着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D.是由董仲舒提出的 10.张老师在讲授《大一统的汉朝》一课时,出示了两幅图片(如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课课练人教新课标版选择题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人鼎盛时期的皇帝是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参考答案]C[2006年福州质量检查]第3题西汉建立于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灭亡,它实际存在A.211年 B.210年 C.212年 D.193年[参考答案]B[2007年芜湖中考] 第1题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A.管仲 B.商鞅 C.张骞 D.董仲舒[参考答案]D[2007年重庆中考] 第7题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采纳了哪一位思想家的建议?A.王充 B.张骞 C.司马迁 D.董仲舒[参考答案]D[2007年成都中考] 第2题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始于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清朝[参考答案]B[2007年温州中考] 第13题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文中的“上”指的是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唐太宗[参考答案]C[2007年临沂中考] 第11题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参考答案]D[2007年宜昌中考] 第4题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制 D.文字狱[参考答案]B[2008宜昌毕业]第3题“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参考答案]C[2008潍坊学业]第2题观察右边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C.汉光武帝刘秀 D.蜀汉皇帝刘备[参考答案]B[2008成都学业]第1题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A.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 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C.儒家思想的影响 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参考答案]D[2008汕头学业]第3题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庙大成殿新加坡孔子学院问题:(1)阅读材料一,你从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3分)材料二:西汉时期,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有关治理国家的方针大计的策问时,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2)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这一建议对儒学产生怎样了的影响?(2分)材料三:情景模拟:1916你年北京某大学课堂上••某教授慷慨陈词:孔氏主尊卑贵贱之阶级••故二千多年来,不能铲除阶级制度,•恐再二千余年,吾人尚不克(能)享受宪法上平等自由之幸福。

(3)某教授是怎样对待儒家学说的?他为什么持有这样的态度?(3分)[参考答案](1)孔庙规模宏大.建筑辉煌;孔子在我国享有很高的地位;孔子被统治者神化,孔子学院在外国建立:儒家文化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增强(3分)(2)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学说开始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2分)(3)态度:绝对否定儒家文化。

原因: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封建礼教阻碍思想解放)(3分)[2008山东中考]第16题○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西晋[参考答案] A[2009河南中考]第1题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A.直接任免地方官员B.让地方举荐人才选用官员C.以人为镜,重用官员D.采用科学制度选拔官员[参考答案] B[2009义乌中考]第14题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期,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排斥异己C.放权于侯国D.平定叛乱[参考答案]A [2009淮安中考]第13题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参考答案] C[2009常德中考]第3题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A.大兴文字狱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D.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参考答案] B[2009长沙中考]第15题(2010·江苏南京)3.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啊一游牧民族的进扰()DA.突厥B.女真 C.契丹 D.匈奴(2010·山东潍坊)2.观察右图,其反映的信息包括()A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击败匈奴,安定边疆③铸造钱币,兴修水利④奖励耕战,变法图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010·山东滨州)3.《大汉天子》是近几年的一部热播电视剧,“大汉天子”为推进我国首次大一统格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方面,他采取的最重要一项措施是()BA.设司隶校尉 B.实行“推恩令”C.北击匈奴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010·湖北黄石)18.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汉武帝是接受了哪位大臣的建议采取这项措施的?()B A.董仲舒 B.主父偃 C.卫青 D.司马相如(2010·山东泰安)4.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萃萃学子进人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

汉武帝时,学生要进人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A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2010·四川成都)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颁布的“推恩令”,主要是针对西汉前期出现的()AA.王国问题 B.货币不统一的问题 C.社会贫困的问题 D.思想混乱的问题 [2011·福州]“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以下属于诗词里“汉武”的功绩是( B )A.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B.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创立科举制,改善用人制度D.设立行省制度[2011·南充]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D )A. 诸子百家B. 法家和墨家C. 道家和兵家D.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2011·莱芜]汉武帝时,有大臣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为汉武帝所采纳。

他的主张应是( A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仁政治国,轻徭薄赋[2011·泰安]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主要目的是( A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斥异己 C.平定叛乱 D.发展经济[2011·山西]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两千年封建正统思想。

儒家学说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 B )A. 孔子创立儒学,提出“仁”的学说B. 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隋唐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D. 明朝八股取士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2011·潜江]西汉初年,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B )A.焚书坑儒,箝制思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行推恩令,加强集权 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2011·肇庆]秦朝“焚书坑儒”,而西汉则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的根本目的是( B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推行法家思想 D.有区别地对待知识文化[2011·济宁]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是( B )①开创三省六部制②实行“推恩令”③建立“十三州部”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⑤设立军机处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④[2011·南宁]今年年初南宁市孔庙迁建落成,这对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王朝正统思想开始于( C )A.秦孝公时期 B.秦始皇时期C.汉武帝时期 D.汉元帝时期[2011·聊城]“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 D )A.李斯 B.主父偃C.张骞 D.董仲舒[2011·连云港]“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

”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D )A.宗法制B.分封制C.科举制 D.推恩令[2011·海南]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海南设置了儋耳、珠崖郡。

据此判断海南纳入中国版图是在( B )A. 秦朝B. 西汉C. 三国D. 唐朝[2011·杭州]汉唐时期,出现了许多盛世景象。

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是( B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2011·襄阳]襄阳人杰地灵,许多名人做出过杰出贡献。

刘秀的贡献是( C )A.匡扶汉室,建立蜀国 B.隆中对策,三分天下C.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D.辅佐吴国,春秋争霸非选择题[2011·扬州]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

材料二汉武帝采纳了……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材料三清朝,孔子被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以上材料均摘自初中历史教材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方面,你对儒家、法家、道家有什么看法?(2)材料二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3)针对材料三反映的史实,你认为应如何看待孔子?[2011·陕西] 材料一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

同时,他还深刻地指出“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