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科学必考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科学下册详细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册详细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册详细知识点【八年级科学下册详细知识点】八年级科学下册是中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阶段之一,它是中学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八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希望能为广大中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一、物理学1、电学电学是八年级科学下册中的重要知识点,其中包括了电场、电流、电阻、电势差、电路和欧姆定律等内容。

学生在学习电学时需要掌握基础的电学原理和公式,并且需要了解电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电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对于学生今后学习高等物理学科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

2、力学力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其中包括了质量、力、加速度、动量、能量以及摩擦力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力学在自然界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学习公式和基本概念。

二、化学学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八年级科学下册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知识点,其中包括元素的组成、元素出现的周期性规律以及元素化学性质等。

学生需要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从而了解元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应用。

2、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反应的类型、反应的速率、反应条件、化学平衡等内容。

学生需要在实验中学习和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从而掌握化学反应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生物学1、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细胞、遗传信息流和代谢三项基本生命特征。

学生需要理解生命的这些特征的性质和规律,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遗传与变异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掌握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遗传信息的传递、表现和变异等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此外,还要掌握外部环境和遗传信息对生物体的影响,理解影响变异和进化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四、地球科学1、岩石地质学岩石地质学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岩石类型的分类、地球内部的组成、地壳和板块运动等。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实际考察了解地质学中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原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章 声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声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传播过程中能量也向四面八方传播。

生活中,我们用双手做成喇叭状放在嘴边喊话,就是使声能集中向前传播。

4.声速: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另外,声速还跟温度有关,如在2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5.反射与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多孔的物质会被吸收,遇到较大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s 以上,低于0.1s 时,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测距、测海深,测量原理:s =v 声t,其中t 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6.当物体的表面光滑时,声音的反射比较明显,如隔音板等,而物体的表面粗糙多孔时,吸声的效果比较好,如森林中比较寂静等。

第2节 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

2.人耳所能判断的声音强弱(大小)的程度称为响度。

(1)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它的符号为dB 。

(2)响度的影响因素:响度与听者的距离有关,还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

(1)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2)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实验A:先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位置不动,再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响度变大;实验B:改变钢尺露出桌面边缘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先后振动发出的声音。

发现伸出长度越短,音调越高。

4.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出它们,是因为声音的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音色。

八年级科学下册重点归纳

八年级科学下册重点归纳

八年级科学下册重点归纳
本文档旨在对八年级科学下册的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复和复备考。

第一章:生物-生命共同体
1. 生物的分类
- 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主要特征和代表物种。

-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

2. 动物的生长发育
- 冷血动物和恒温动物的特点和区别。

- 昆虫的发育过程和特点。

3. 植物的生长发育
- 植物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4. 生物的调节与控制
- 植物的对外调节和对内调节机制。

- 动物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方式。

第二章:物理-能与能量转化
1. 动能和势能
- 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将动能转化为势能和将势能转化为动能的例子。

2.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 能量的转化过程和能量守恒定律。

- 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和电能的原理。

3. 能源与能源的合理利用
- 常见能源的分类和利用方式。

- 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及实际应用。

第三章:化学-元素与化合物
1. 元素与化合物
- 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

- 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规则。

2.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的组织和分类。

-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和应用。

3.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原理。

以上是八年级科学下册的重点内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请同学们针对每个章节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加油!。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下册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下册

八年级科学知识点下册八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包括生物、物理、化学三个方面的知识点,其中生物和物理的重点内容较多。

下面将针对这些内容逐一进行介绍。

一、生物1.生物的组成生物由细胞组成,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指没有细胞核的生物细胞,如细菌;真核细胞指具有细胞核的生物细胞,如人类细胞。

2.植物的特征植物是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的生物体,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植物体表面通常具有毛茸、刺等物质,起到保护作用。

(3)植物可以通过根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通过茎和叶子进行运输。

3.动物的特征动物是以有机物质为食料的生物体,具有以下特征:(1)动物体内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2)动物体表面无毛茸、刺等保护物质,通常有皮肤和鳞片等。

(3)动物体内有不同的器官和组织,如心脏和肝脏等。

二、物理1.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学科,包括牛顿三大定律以及其他运动学基本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指物体如果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如果有外力作用才会改变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指物体的运动状态受到作用力的影响,加速度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指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都会发生相等并相反的作用力。

2.光学光学是研究光和其中光的现象的学科,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原理。

(1)光的传播是光能够沿着直线路径传播,如果遇到不同介质则会发生折射。

(2)光的反射指光线遇到平坦的介质表面反弹回去的现象,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光的折射指光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到另一个介质时发生的变化,根据斯涅尔定律可计算角度值。

三、化学1.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包括分子、原子、离子、化学键等基本概念。

2.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学的基本过程,包括化学反应类型、反应热和化学平衡等概念。

(1)化学反应类型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单替换反应、双替换反应等。

科学八(下)化学部分最基础最重要必背知识点

科学八(下)化学部分最基础最重要必背知识点
化合物:某化某或某酸某。
3化学式的含义:
序号
化学式的含义
例CO2
1
表示一种物质
2
表示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
3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4
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
三:化学方程式
1:书写原则①符合客观事实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步骤
①根据客观事实写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平③注明反应条件与生成物的特征
离子名称
符号
化合价
离子名称
符号
化合价
离子名称
符号
化合价
铵根
碳酸根
高锰酸根
氢氧根
亚硫酸根
锰酸根
硝酸根
硫酸根
氯酸根
碳酸氢根
磷酸根
五:化学式书写练习
一、单质:
氦气
氖气




氩气

金刚石
石墨

氯气
氧气


氢气
足球烯
C60



氮气


臭氧
二、氧化物:

五氧化二磷
氧化铁
二氧化硫
氧化镁
氧化亚铁
三氧化硫
氧化钙
四氧化三铁
氯化铁
硫酸铁
硫酸铜
硝酸银
氯化银
硫酸银
硝酸铵
氯化铵
硫酸铵
碳酸钾
碳酸钠
碳酸钡
碳酸钙
高锰酸钾
碳酸铵
锰酸钾
氯酸钾
序号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例CO2+H2O===H2CO3
1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

科学初中八年级下册

科学初中八年级下册

科学初中八年级下册科学是一门探究自然规律和解释世界现象的学科,它贯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在初中八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了解各种科学知识,包括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生物多样性、地球运动和环境保护等重要内容。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它由不同的元素组成。

我们将学习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了解元素之间的周期性变化和元素的性质。

物质在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下会发生各种变化,如固体的熔化、液体的沸腾和气体的凝华等。

这些变化发生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生物多样性1. 生物分类与进化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

我们将学习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种类生物的特征和归属关系。

进化是生物种类的演化过程,通过观察化石和进行遗传分析等方式,我们可以追溯生物的进化历史。

三、地球运动1.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主要有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一天。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一年。

地球的运动对于季节的变化和日照时间的长短有重要影响。

我们将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深入理解地球运动对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四、环境保护1. 环境问题与生态平衡随着人类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我们将学习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生态平衡是指自然界各个生物之间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动态稳定状态。

保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我们将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之道。

通过初中八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对于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实践,发现科学的乐趣,并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创新者。

八年级科学下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下知识点八年级科学下共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部分,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这些部分的知识点。

物理1. 光和电能通过学习光和电能,我们可以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规律以及电路的构造和基本运作原理。

同时,我们还可以学习到各种电器的使用,了解它们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现代技术产品。

2. 动力学和控制学习动力学和控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中的运动和力的作用原理。

同时,我们还可以学习到如何利用运动和力来进行制动、传动和控制,为工业生产和现代交通运输提供基础支撑。

化学1. 分子和离子学习分子和离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和化学键的改变,而分子和离子是化学键的基本构成单位,因此学习它们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细节与规律。

2.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通过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掌握如何使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各种化学反应。

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到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掌握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进行短期或长期保护环境。

生物1. 生命的基本单位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学习细胞是生物学的基础。

通过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我们可以了解细胞内部化学反应的机制和内部结构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

2. 遗传和进化学习遗传和进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基因组和遗传特征。

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进化的基本过程和原因,从而更好地保护生物的种群和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八年级科学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应用科学知识,服务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为人类作出贡献。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本文档旨在总结八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一
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生物学知识点
-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了解分裂过程中的不
同阶段和特点。

- 遗传与进化:理解基因的概念,了解遗传变异和进化的机制,如自然选择和适应性变异。

- 植物学:研究植物的组织结构和不同器官的功能,如根、茎、叶和花。

- 动物学:了解动物的分类和特征,研究不同动物的生态环境
和行为性。

物理学知识点
- 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和反射,了解光的折射和光的颜色形成
机制。

- 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特性,包括速度、加速度和力。

- 电磁学: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研究简单的电路和
电器的工作原理。

- 热学:探索热量传导、热膨胀和热能转化的基本原理。

化学知识点
- 原子与元素: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研究元素的性质
和化合物的形成。

- 反应与平衡:研究化学反应的类型,了解酸碱中和和氧化还
原反应等。

- 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改变过程,包括溶液、固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

希望以上知识点的总结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八年级下册的科
学课程。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老师求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全册知识点扫描§1-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使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建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2.下列所出示的代表符号的是,代表模型的是A、地球仪;B、t;C、ρ;D、细胞模式图;E、地图;F、S=vt;G、W.C.;H、O23.读图:书本P3图1-2液态水与气态水的模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1)水在状态变化中,水分子其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2)态水的水分子之间间隔最大;(3)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发生了变化而已。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现水最终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分别是和,它们的体积比约为,这是个变化(物理或化学)。

2.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原子的概念。

3.读图P5图1-8水分子电解模型图:(1)发现一个水分子通电分裂为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

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变1个氧分子,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变成1个氢分子;(2)从中可知化学反应从分子这个角度看,是分子为原子,原子再变成其它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化学反应从微观角度看,可再分,而不可再分,所以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

4.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或相同),故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当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5.物质通常由构成,分子由构成,但有些物质也可以由直接构成的,如、、等。

(有的物质也可能由另一种粒子离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大类)6.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7.自然界中分子种类繁多,分子的种类是由和决定的。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经过不同的组合能构成千万种分子。

8.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如分子,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如分子;9.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种类有、和,这些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不同物质性质是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构成物质时原子的不同的。

10.原子与分子的主要区别是:。

A、原子质量小,分子质量大;B、原子体积小,分子体积大;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E、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1-3原子结构的模型1.将下列科学家与其提出的相应的原子模型连线:英国道尔顿电子云模型(电子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英国汤姆森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英国卢瑟福卫星模型(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围绕核运行)(核式结构模型)α粒子碰撞实验丹麦波尔西瓜模型(电子嵌在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原子球体)现代科学家实心球模型(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的单位)2.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原子的结构: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电荷)原子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电荷)(电性)原子核(质子和中子由构成)(带电荷)中子(中子电)相关说明:(1)原子核带的电荷数又叫;(2)由于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所以原子中各粒子的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中的质量可以略不计,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相对原子质量=中子数+质子数)(4)阅读P10页表格,不难发现下列规律: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有些原子中可以没有,不同的原子中一定不同;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或不一定)相等;3.下列基本粒子中最小的是:;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基本粒子是:;相同的原子中数一定相同。

A分子 B原子 C质子 D中子 E电子 F夸克4.原子核内相同,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

5.由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2311Na可知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中子数为,核外电子数为;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是(用符号表示):、、。

6.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金属钠原子失去形成带电荷的钠离子,氯原子得到形成带电荷的氯离子;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相互,最终构成电的氯化钠。

可见氯化钠是由和构成的。

7.硫酸铜是由和构成的。

用线把下列物质与相应构成物质的粒子连起来:原子铜硫酸铜离子干冰金刚石分子氧气§1-4组成物质的元素1.科学上把具有相同(即)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如氧元素就是指的总称。

说明:元素是宏观、集合概念,只讲种类,(讲或不讲)个数;而分子、原子和离子是微观概念,可以讲,也可讲。

2.根据元素的分类,将下列元素分别填入相应类别中:金属元素元素固态的非金属非金属元素液态的非金属气体元素常见气体元素稀有气体元素①铁;②钠;③硫;④碘;⑤溴;⑥汞;⑦氧;⑧氢;⑨氩;⑩氦。

根据物质分类,将下列物质分别填入相应的类别中:混合物物质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其它化合物①氯化钠溶液;②铁;③液氧;④水;⑤氯酸钾;⑥臭氧;⑦二氧化碳;⑧石灰水。

3.将地壳中下列元素所含的比例从大到小排列①硅;②氧;③铝;④铁;⑤钙;4.人体中所含元素比例最高的是,其次是,再次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B、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C、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D、水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1-5表示元素的符号1.元素符号C可代表的化学意义有:宏观上表示这种元素,还可表示碳这种物质;微观上表示个碳原子。

而2C仅表示。

2.元素周期表中共有个横行,代表个周期;同一周期中元素从左到右一般是按元素、元素和元素这样排列的;原子序数在数值上与相同。

3.元素周期表可以横着(按读),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依次;也可以竖着(按读),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

4§1-6表示物质的符号1.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组成)的式子叫做,物质的化学式是由测定出来的,一种物质(指纯净物)只有个化学式。

2.常见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写出下列单质的化学式,氦气氖气氩气(单原子分子)臭氧氧气氮气氯气氟气碘(双原子分子)铝铜铁金刚石碳磷(习惯如此)3.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化合物中各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规律书写;正前负后,交叉法、约简)(1)背出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用符号填写)(背化合价和原子团的口诀)+1价:、、、;原子团-1价:、、、;原子团、+2价:、、、;-2价:、S (显负价时);原子团、、+3价:、F e(显高价时);-3价:原子团有。

(一定要背出!)(2)根据化合价的知识完成下列符号组合成的化学式:(横线上写化学式,横线下写化学式名称)①化合物中氢总是价,氧总是价;②金属元素常显价;③非金属元素跟氧化合时显价,如SO2,跟氢化合时常显价,如H2S;④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⑤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最重要的一条规则);⑥同种元素的化合价是可以变化的,如在FeCl2中铁显价;FeCl3中铁显价。

5.标出下列物质中N元素的化合价,请标在N元素的正上方上:①N2;②NO;③NO2;④N2O5;⑤HNO3;⑥NH4NO3 6.NaHSO4中S的化合价是,KMnO4中Mn的化合价为。

7.化学式的意义:以CO2为例,(可读图P23图1-32)①宏观上可代表这种物质;②宏观上说明二氧化碳是由组成;③微观上可代表分子;④微观上可说明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构成。

⑤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 CO2只代表,只有这层微观意义。

练习:10 CO2中的氧原子个数与 N2O5中氧原子的个数相同。

8.根据化合价写离子符号:钠离子,碳酸根离子;9.3SO42-表示,它共带个单位负电荷。

10.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①氧元素②两个氧原子③氧气④两个氧气分子⑤氧离子⑥两个氧离子。

§1-7元素符号表示的量1.原子的质量很小,为了方便表示,就用一种相对原子质量方法来表示。

若C-12原子的质量为M克,氧原子的质量为N克,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为。

2.阅读P28页表,可知质子的相对质量为,中子的相对质量为,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相对质量= 数+ 数。

3.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原子序数为11),则钠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核外电子数为。

4.由于原子的质量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所以分子的质量也就用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表示。

计算下列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①SO2= ;②Ca(OH)2= ;③3H2O= ;④KClO3= 。

5.有关化学式的四种基本计算类型:以NH4NO3为例请计算(写出具体步骤)(1)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M= ;(2)NH4NO3各元素的质量比m N:m H:m O= ;(3)NH4NO3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N%= ;(4)40克NH4NO3含N元素的质量为m N= 。

练习:多少克NH4NO3中含N元素的质量为70克?§2-1空气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参见书本P35页图2-3)(1)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物是体(固或液),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气压(减小或不变或增大)(2)等反应结束后,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出现的现象是,消耗的气体跟剩下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集气瓶内水位最终约上升剩下容积的。

(画图理解)(3)此实验说明:。

用大针筒把空气压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变浑浊,速度缓慢。

说明空气中含有,含量较少。

把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入一瓶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但不会更旺盛,说明空气中含,但相对纯氧含量较少。

把一滴水滴在无水硫酸铜粉末上,无水硫酸铜的颜色变蓝。

把一些碎冰放进一个干燥的烧杯里,用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

过一会儿,在表面皿里加一些无水硫酸铜,发现无水硫酸铜颜色变蓝,说明空气中含有。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和组成的;现代科学家经过大量实验发现,空气中还有氦、氩、氙等这些,此外还有少量的、,以及其它杂质。

2.空气中各成分有重要的利用,请对应连线: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氧气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固态叫干冰,是一种良好的致冷剂;氮气是工业制汽水的一种原料之一充入灯泡可延长使用寿命;二氧化碳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供给生呼吸;稀有气体燃料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高温火焰§2-2氧气和氧化1.氧气的物理性质主要有:①常温下色味态;②(易或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法收集氧气);③密度比空气(所以也可以采用法收集氧气);④液化时呈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有:(1)与硫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的火焰,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发出火焰,生成一种具有的体。

(2)与铁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铁在氧气为燃烧实验现象是,生成一种色体。

做此实验之前在瓶底铺一层细砂或装少量水的原因是。

由此可知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的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