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与辐射危害及防护

合集下载

核辐射危害及防护

核辐射危害及防护

核辐射危害及防护
核辐射也称放射性,是以波、粒子或光子能量束形式(主要为α、β和γ三种辐射形式)传播的一种能量。

辐射的剂量以毫西弗或微西弗来表示。

核辐射并不仅仅存在特定的矿石和材料中,它是无处不在的,然而核辐射危害及防护大家了解吗?哪些辐射对孕妇伤害大?
辐射污染小知识:
核辐射污染的危害:
核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进入体内后影响细胞染色体DNA(打断DNA链,或者改变DNA分子的结构,使DNA发生变异),从而导致DNA所合成的蛋白质不具有原应具有功能,进而对人体造成损害;同时DNA的变异可以是长期的,所以也会影响生殖细胞,结果使后代也产生相应的症状。

核辐射的基本防护原理:。

核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核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核能的应用
——核辐射的危害及防护
目录
一、核能的介绍 二、核能的运用 三、核能的利弊 四、辐射基本知识 五、辐射危害与防护 六、核辐射基本知识 七、核辐射危害与防护 八、核电站泄漏事件 九、核电站安全介绍 十、防辐射小常识
核能的介绍
• 核能又称原子能。原子核中的核子重新分 配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能可分为三类: (1)裂变能,重元素(如铀、钚等)的原 子核发生分裂时释放出来的能量;(2)聚 变能,由轻元素(氘和氚)原子核发生聚 合反应时释放出来的能量;(3)原子核衰 变时发出的放射能。
核辐射
•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 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 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 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 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 观粒子流。 • 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 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 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 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 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四、辐射的防护

辐射防护是研究保护人 类(系指全人类、其中的 部分或个体成员以及他们 的后代)免受或少受辐射 危害的应用学科,有时亦 指用于保护人类免受或尽 量少受辐射危害的要求、 措施、手段和方法。辐射 包括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 射。在核领域,辐射防护 专指电离辐射防护。
外照射防护距离防护
1、距离防护
• 具体的说: • 轻度损伤,可能发生轻度急性放射 病,如乏力,不适,食欲减退。 • 中度损伤,能引起中度急性放射病, 如头昏,乏力,恶心,有呕吐,白 细胞数下降。 • 重度损伤,能引起重度急性放射病, 虽经治疗但受照者有50%可能在30 天内死亡,其余50%能恢复。表现 为多次呕吐,可有腹泻,白细胞数 明显下降。 • 极重度损伤,引起极重度放射性病, 死亡率很高。多次吐、泻,休克, 白细胞数急剧下降。核事故和原子 弹爆炸的核辐射都会造成人员的立 即死亡或重度损伤。还会引发癌症、 不育、怪胎等。

核辐射防护措施与安全管理

核辐射防护措施与安全管理

核辐射防护措施与安全管理引言:核能是一种重要而又特殊的能源形式,它在各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核能的使用也带来了辐射的风险。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有效的核辐射防护措施和安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核辐射防护措施和安全管理进行论述。

一、核辐射危害与分类核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严重者甚至会引发癌症等疾病。

根据辐射性质和穿透能力的不同,核辐射可分为离子辐射和非离子辐射。

离子辐射包括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和伽马射线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辐射,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二、核辐射防护措施(一)防辐射个人防护装备为保护工作人员不受辐射侵害,必须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这包括铅制防护服、铅胸罩、铅手套等。

这些装备可有效吸收和阻挡核辐射,减少辐射剂量对人体的损害。

(二)环境监测与辐射源控制对于存在辐射源的场所,必须进行定期的环境监测。

监测结果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辐射水平。

此外,对辐射源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确保辐射源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三)辐射剂量测量与记录准确的辐射剂量测量和记录是核辐射防护的重要环节。

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测量器,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同时,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辐射剂量记录系统,追踪和监控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情况。

(四)工作程序与控制措施核辐射工作应制定详细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分工和操作流程。

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和规范操作,确保工作安全。

此外,还要加强辐射源的追踪管理和许可制度,控制辐射区域的进出。

三、核辐射安全管理(一)事故与应急处理对于核辐射事故,必须设立相关机构和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明确责任和行动流程,提前进行演练和培训,以确保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和处置。

(二)培训与教育核辐射防护意识的培训与教育对于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各工作人员应接受核辐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并定期进行更新和巩固。

此外,还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提高公众对核辐射防护的认知。

放射性防护-核辐射危害及防护措施

放射性防护-核辐射危害及防护措施

放射性防护由于人体组织在受到射线照射时,能发生电离,当照射剂量低于一定数值时,射线对人体没有伤害,如果人体受到射线的过量照射,便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所以,对射线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避免放射性物质或射线污染环境和侵入人体,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人体接受来自内外照射的剂量。

防止放射性电离辐射对人体危害的基本措施是:缩短接触时间,增大距离、屏蔽、遥控、机械化操作及个人防护等,以避免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和侵入人体,减少对人体的照射剂量。

对从事放射性作业或可能有放射性污染物存在场所,作业人员要进行系统的有关安全卫生防护知识的教育与训练,建立健全卫生防护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危险信号、色标和报警设施等。

1.控制辐射源法一方面降低辐射源自身的辐射强度,另一方面采用封闭型辐射源。

使用封闭型辐射源时,建筑物应符合以下特殊要求:(1)地点选择一个较强的γ辐射源,例如强度与n×1013Bq量级的60Co相当的源,一般必须隔离在一个单独的建筑物内。

中等强度的γ辐射源,例如强度与1013Bq以上的60Co相当的源,可设在建筑物一端的底层或地下室。

但都应尽量避免建在人口稠密地区或居民的生活区,这样可以减少正常情况下和事故时受到照射的各类人员的总剂量即集体剂量(man·Sv)。

(2)屏蔽一个放射性工作场所的设计,除了要保证工作人员自身所受剂量不超过规定的标准以外,还必须保证相邻地区人员所受的剂量也不超过相应的规定。

特别是上下左右前后均有人工作或居住时,必须满足相应的辐射安全标准。

这就是说,在计算各方向所需的屏蔽厚度时,首先要确定屏蔽以后各方向的容许照射量率,这个容许的照射量率就是对在这个方向邻近地区工作和生活人员的防护标准。

但是,有时这个标准,还要根据很多因素,例如相邻场所的使用情况及人员存在因子等综合考虑确定。

有时天顶方向虽然无人居住或工作,但是强的γ射线束和中子辐射束穿过天顶后在空气中也会散射到地面上,造成此地面上辐射剂量超过相应标准。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二篇)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二篇)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xx微西弗。

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

一次1000-xx微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福岛核电站1015微西弗/小时辐射,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

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辐射。

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注:西弗,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

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

1毫西弗=1000微西弗。

辐射伤害机理:人体有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类细胞,它们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和受损后的效应是不同的。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躯体细胞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体死亡。

躯体细胞一旦死亡,损伤细胞也随之消失了,不会转移到下一代。

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中的DNA受到损伤时,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导致有缺陷的后代。

因此,人体一定要避免大剂量照射。

在接受辐射后,人体健康将“立即”受到哪些影响?放射性的碘对于住在核电厂附近的年轻人有危害,xx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有一些甲状腺癌病患即与此有关。

放射性铯、铀和钚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并且不以某个特定器官为靶标。

放射性的氮几秒钟后就很快会衰变,而放射性氩也对身体无害。

——接受中等程度的辐射将导致辐射病。

它有一系列症状:在接受辐射的几小时之内,人会出现恶心与呕吐,随后可能经历腹泻、头痛和发烧。

在最初症状之后,人体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显示任何症状,然而往往在几周之内,又有新的、更加严重的症状发生。

——如果接受高等程度的辐射,以上所述的所有症状都可能立即出现,并伴随着全身性的、甚至可能致命的脏器损害。

如何有效防护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如何有效防护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如何有效防护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核能的广泛应用和核事故的频发,如何有效防护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防护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包括控制辐射源、个人防护和环境防护。

首先,控制辐射源是防护核辐射的首要任务。

核能产生的辐射主要有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类型,其中电离辐射的危害更大。

因此,减少核能的使用和开发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同时,对于核能的使用,应严格控制辐射源的放射性物质的使用和排放,确保核设施的安全运行,避免核事故的发生。

此外,建立健全的核事故应急预案,加强核设施的监测和管理,也是有效控制辐射源的重要手段。

其次,个人防护是防护核辐射的重要环节。

在核辐射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的防护规程和操作规范,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眼镜和防护手套等,减少辐射对身体的直接照射。

此外,定期进行辐射监测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辐射相关的问题,也是个人防护的重要措施。

最后,环境防护是防护核辐射的重要手段。

核事故发生后,核辐射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进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及时有效地清理和处理核辐射污染物是环境防护的关键。

采取合适的方法,如土地清理、水体处理和空气过滤等,将辐射污染物降到最低限度,减少人体接触辐射的机会。

此外,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让公众了解辐射污染的情况和风险,也是环境防护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防护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

通过控制辐射源、个人防护和环境防护三个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然而,防护核辐射的工作不仅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努力,也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护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保护我们的健康和环境。

核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核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核辐射的危害与防护核辐射是指核能释放出的电离辐射,包括α、β、γ射线和中子。

它在核能行业、医学和科研领域广泛应用,但过量的核辐射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核辐射的伤害,我们需要了解核辐射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核辐射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电离辐射:核辐射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引起电离,与人体细胞的基因组发生作用,导致细胞死亡、损伤或突变。

这对基因的稳定性和细胞的正常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癌症和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2. 化学反应:核辐射会引起原子和分子的离解和重新组合,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

这些化学反应可能导致细胞内部的代谢紊乱,干扰正常的生物化学过程。

3. 热效应:核辐射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对生物体造成热损伤。

高温会破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起组织坏死和其他严重的热伤害。

为了减少核辐射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 防护屏障:在核能工作场所或实验室中,应设置适当的防护屏障,如铅板、钢板等,来减少核辐射的穿透。

这些屏障应厚度足够,材质密度高,以防止辐射的泄漏。

2. 个人防护装备:工作人员在接触核辐射区域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铅背心、铅眼镜、手套等。

这些装备能有效地阻挡或减少核辐射的直接接触,保护身体的关键部位。

3. 时间控制:尽量减少在核辐射区域的停留时间,减少暴露的剂量。

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进入核辐射区域,并尽量缩短停留时间,减少辐射的累积效应。

4. 距离控制:保持与放射源的安全距离,以减少辐射的接触。

根据辐射源的性质和强度,确定合适的安全距离,并确保不会接触到辐射区域。

5. 监测和测量:对核辐射区域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测量,确保放射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使用专业的辐射测量仪器,对辐射剂量进行准确的测量,及时发现和修复可能的辐射泄漏源。

6. 安全培训和教育:对从事核能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核辐射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核辐射防护注意事项及注意事项

核辐射防护注意事项及注意事项

核辐射防护注意事项及注意事项核辐射是指核能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的电离辐射,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中子射线。

这些辐射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因此在核能相关工作和环境中,必须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来减少辐射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一些核辐射防护的注意事项和措施。

1. 了解辐射的性质和危害在进行核能相关工作之前,首先要了解辐射的性质和危害。

不同类型的辐射具有不同的穿透能力和危害程度。

α射线的穿透能力较弱,但如果被吸入或摄入体内,会对人体内部组织造成直接伤害。

β射线的穿透能力较强,可以穿透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

γ射线和中子射线的穿透能力更强,对人体的伤害更大。

了解这些性质和危害,可以帮助我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个人防护措施在核能相关工作中,个人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保护自己的皮肤,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放射性物质。

同时,佩戴防护眼镜和口罩,以避免辐射物质进入眼睛和呼吸道。

对于高剂量辐射环境,还需要佩戴防护帽和防护靴。

此外,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其正常工作。

3. 环境防护措施除了个人防护,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环境防护措施来减少辐射的泄漏和扩散。

首先要建立辐射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环境中的辐射水平。

对于辐射源,要采取有效的屏蔽措施,如使用厚度足够的铅板或混凝土进行屏蔽。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护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4. 食品和水源的防护辐射物质可以通过食品和水源进入人体,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首先要确保食品和水源的安全性,避免受到辐射污染。

对于可能受到辐射污染的食品和水源,要进行检测和监测,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此外,还要注意合理膳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5. 应急预案和培训在核能相关工作中,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

应急预案应包括事故的应对措施、人员疏散和救援措施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防护培训,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只有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迅速地采取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辐射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