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中国钼矿床的主要类型和典型矿山

合集下载

我国钼矿床的成因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我国钼矿床的成因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我国钼矿床的成因类型及其地质特征周建川;周刊【摘要】根据我国钼矿床的成因可将其分为三大类:斑岩型钼矿床、矽卡岩型钼矿床、脉状钼矿床.各类矿床有其不同的围岩性质和矿体特征.但各类型矿床在成因和物质来源方面又有其相同的演化过程,都属于花岗斑岩岩浆期后热液矿床.斑岩型钼矿床与矽卡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母岩相同,均属于高温的强酸性花岗斑岩系列岩株,只不过矽卡岩型钼矿床的赋矿围岩有一部分为矽卡岩或碳酸盐岩系列岩石而已.斑岩型钼矿床的赋矿围岩则全部为化学性质稳定的岩石,如火山岩、石英岩及片岩等.无论是何种类型矿床,其赋矿地层绝大部分为前寒武系老地层.成矿时代方面,成矿母岩的侵入年龄为侏罗纪晚期—白垩纪早期的燕山中晚期,这一时期为我国钼矿床的主要成矿期或风暴期.而脉状钼矿床仅仅是斑岩型钼矿床成矿母岩岩浆上侵过程中转化为矿化热液后沿较大的裂隙贯入的脉状矿化体组成的集合体,该类型矿床规模仅占我国钼矿总资源量的1%.可以看出,地质工作者找矿的主攻方向是斑岩型钼矿床,其次是矽卡岩型钼矿床.%According to the origin of molybdenum deposit in China,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porphyry molybdenum deposit;skarn type molybdenum deposit;pulsed molybdenumdeposit.Various types of deposit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ore body characteristics.But all types of deposits in the cause and material sources have their own evolution process,all belong to the granite porphyry magmatic hydrothermal deposits.The porphyry-type molybdenum deposits are the same as those of the skarn-type molybdenum deposits.They belong to the high-temperature strong acid granite porphyry series.Only the skarn-type molybdenum deposits Cardrock or carbonate rock series.The porphyry-type molybdenum deposits are all chemically stable rocks,such as volcanic rocks,quartzite and schist.No matter what type of ore deposits,most of its ore-bearing strata is the Precambrian old strata.In the metallogenic age,the age of the ore parent rock is the late Jurassic-Late Cretaceous Yanshanian period,which is the main mineralization period or storm period of China's molybdenum deposit.While the pulsed molybdenum deposit is only a collection of ore-like mineralized bodies that are converted into mineralized hydrothermal fluids along the larger fissur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ore-rock massation of porphyry-type molybdenum deposits.Accounting for only 1% of the total amount of molybdenum ore in China.It can be seen that the main direction of geological workers is porphyry-type molybdenum deposits,followed by skarn-type molybdenum deposits.【期刊名称】《中国钼业》【年(卷),期】2017(041)005【总页数】5页(P18-22)【关键词】分类;钼矿床;板块;围岩;围岩蚀变;成矿母岩;矽卡岩;脉状【作者】周建川;周刊【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洛阳471023;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勘查院,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164+.2我国钼矿床的成因类型是根据矿床的形成机理及矿床基本特征划分为3类:斑岩型钼矿床、矽卡岩型钼矿床、脉状钼矿床。

中国东北钼矿床地质

中国东北钼矿床地质

中国东北钼矿床地质
中国东北钼矿床地质报告
中国东北的钼矿床拥有蓬勃发展的历史,从20世纪70年代初挖掘,到今天成为世界钼矿床的重要来源。

在这一过程中,其地质特征和开采前景都有许多有趣的发现。

首先,东北钼矿床的地质特征非常复杂。

大多数钼矿产自丰满型灰岩以及其它中生代火成岩,这些火成岩经历了多次有机作用,形成了一定的热液活动,这是钼丰度极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还发现了深部的火成岩活动,表明这一地区可能存在大量的热气田,这有助于更好地利用热能。

其次,东北钼矿床地质特征有利于开采前景。

该地区具有良好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布密度较高,同时大多数矿脉表现出良好的回采潜力。

此外,矿床大部分可以采用开拓工艺开采,这种工艺相对便宜、管理成本低,这使得其成为首选的采矿方式。

总之,中国东北的钼矿床地质条件十分优越,其特征有利于开采前景,可以有效地利用热能,为当地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对于开发这一地区的钼资源,要加以充分利用,发挥它的最大价值。

中国钼矿特征

中国钼矿特征

中国钼矿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东部的钼、铜-钼、钼-钨等矿床归属于环太平洋钼成矿带,西部在三江地区的铜-钼矿床隶属三江褶皱系铜-钼成矿带(属古地中海成矿带)。

根据钼矿床与大地构造单元的关系及成矿特点,把东部环太平洋钼成矿带进一步划分成为四个成矿省:①中朝准地台钼成矿省;②东北海西褶皱系铜-钼成矿省;③扬子准地台铜-钼成矿省;④华南褶皱系钨-铜-钼成矿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朝准地台钼成矿省。

业已查明,北缘的燕辽钼矿带和南缘的东秦岭钼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两个钼矿带,它们约占全国已探明工业钼储量的60%以上,尤其是东秦岭钼矿带,钼矿总储量达360万t,共有钼(钨)矿床(点)46个,其中特大型矿床4个:金堆城钼矿、上房沟钼(铁)矿、南泥湖钼(钨)矿、三道庄钼(钨)矿;大型矿床4个:大石沟钼(铼)矿、石家湾钼矿、夜长坪钼钨矿、雷门沟钼矿;中型矿床有:南台钼钨矿、银家沟钼矿、秋树湾铜钼矿等等。

区内东西向构造具有一级控制意义;不同构造体系的联合、复合部位控制着岩群及矿带的分布,具有二级控制意义,成矿带内的大矿田或矿区等,均处在新华夏系或弧形构造与纬向构造斜接叠加部位,像金堆城、黄龙铺等矿区处于纬向构造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复合部位,栾川南泥湖矿田处在纬向构造与伏牛-大别弧形构造叠加部位;低序次的构造变动或构造交接复合部位,控制着小岩体或矿体,具有三级控制意义。

西部三江印支褶皱系铜-钼成矿带。

该区沿深断裂带的构造-岩浆活动强烈,燕山-喜马拉雅早期的中酸性岩浆活动频繁,在喜马拉雅期形成玉龙斑岩型铜(钼)矿床和马厂箐斑岩-夕卡岩型钼(铜)矿床。

钼矿床的成矿时代,就全世界而言,主要为中生代和新生代,这两个时期形成的钼矿床约占世界上已探明钼总储量的90%左右。

我国除少数铜(钼)矿床形成于古生代的海西期和新生代的喜马拉雅期外,绝大多数钼矿床和铜(钼)矿床均为中生代燕山期的产物,这是由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的燕山期断裂构造和花岗岩类侵入活动广泛发育所致。

中国钼多金属矿床的组合类型_成矿作用和成矿谱系_王京彬

中国钼多金属矿床的组合类型_成矿作用和成矿谱系_王京彬

Deposit associations, metallogenesis and metallogenic lineage of molybdenum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China
WANG JingBin1,3 , ZOU Tao3 , WANG YuWang1,2 , LONG LingLi3 , ZHANG HuiQiong3 , LIAO Zhen3 and XIE HongJing2
( 1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for Mineral Resources, Beijing 100012, China; 2 Sinotech Mineral Exploration Co. , Ltd. , Beijing 100012, China; 3 China Nonferrous Metals Resource Geological Survey, Beijing 100012, China)
448




2014 年
types: Mo only, MoAu, MoCu( Au) , MoPbZn, MoW and MoFe. According to the geology, petrology, geochemistry and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ated intrusions, the metallogenic intrus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i. e. , ① crustderived magma ( mainly lower crust) with high oxidation and low differentiation; ② crustderived mantle mixed magma. Different magma ( mainly upper crust) with low oxidation and high differentiation; and ③ crustspatial association styles of orebodies have been recognized, i. e. , MoCu( Au) , MoPbZn and MoFe deposits characterized by gradational contact, with MoAu deposit represented by abrupt contact. From intrusion through contact zone to host rocks, the mineralization is demonstrated by MoCuW, FePbZnCuAu and PbZn, Au, respectively. The oreforming stages of Mopolymetallic deposits include skarn ( FeWMo mineralization ) , greisenization ( WMo mineralization) , highmiddle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 MoWCu ) , and middlelow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 CuAuPbZnAg) stages.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of MoW and MoAu deposits were derived from the crust, and the Mo only, MoCu( Au) and MoFe deposits were mainly from the mixing of the crustmantle. The metal precipitation mechanisms of Mopolymetallic deposits include ① waterrock reaction ( geochemical barrier) ; ② reduction of pressure and decrease of temperature; ③ fluid mixing. In sum, the abovementioned six types of Mopolymetallic deposits can be grouped into two metallogenic lineages: ① the MoWPbZn metallogenic lineage characterized by crustsourced and high differentiated magma; ② MoCuFePbZn( Au) metallogenic lineage characterized by crustmantle mixing sourced magma. Key words: geology, molybdenumpolymetallic deposit, metallogenic elements association, metallogenic intrusion, oreforming lineage, metallogenic mechanism, China 2011 ; 曾庆栋等, 2011 ; 赵俊兴等, 中国是钼矿资源丰富的国家, 也是钼矿生产大 2011b; 卢欣祥等, 2012 ; 王 玉 往 等, 2012 ; 李 文 龙 等, 国。有关统计资料 ( 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管理司, 2011 ; 孙 燕 等, 2002 ) 表明, 2013 ) 。 中国钼矿资源储量处于世界前列, 且以 2013 ; 黄凡等, 规模大、 类型多、 伴生组分复杂及品位相对较低为特 征。目前, 中国已知的钼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 矽 热液脉型和沉积型等, 其中以斑岩型和矽卡 卡岩型、 。 岩型为主 近十几年来, 中国钼矿的找矿工作取得了重 大突破, 发现 了 数 十 处 大 型超大型钼多金属矿 床, 其 中 Mo 资 源 储 量 超 过 50 万 吨 ( 超 大 型 ) 的 矿 床 有 : 河 南 洛 阳 东 沟 ( 71 万 吨 ,肖 萍 等 , 2011 ) 、 2008 ) 、 河 南 嵩 县 鱼 池 岭 ( 55 万 吨 , 周珂, 2011 a ) 、 安 徽 金 寨 沙 坪 沟 ( 220 万 吨 , 黄凡等, 黑 2011 ) 、 龙 江 岔 路 口 ( 134 万 吨 , 聂 凤 军 等, 黑龙 2012 ) 、 陈 静 等, 内蒙古 江 霍 吉 河 ( > 100 万 吨 , 2012 ; 李 香 资 曹 四 夭 ( > 200 万 吨 , 聂 凤 军 等, 2012 ) 、 等, 新 疆 东 戈 壁 ( 50 . 35 万 吨 , 涂其军等, 2012 ) 等 。 随 着 这 些 钼 矿 床 的 发 现 , 也迎来了钼 在 矿 床 类 型、 地 质 特 征、 矿床 矿床的 研 究 热 潮, 、 、 , 成因 控矿因素 找 矿 模 型 以 及 成 矿 专 属 性、 成 矿构造背景等方面获得了丰硕的 成 果 ( 李 诺 等, 2007 ; 张 正 伟 等 , 2007 ; 戴 宝 章 等 , 2009 ; 代 军 2008 ; 张 连 昌 等 , 2009 ; 白 凤 军, 2010 ; 李 光 明 治, 2010 ; 王国君等, 2010 ; 张怀东等, 2010 ; 黄凡等, 等, 中国钼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具有多样性 Cu ( Au ) 的特点。不仅是传统的斑岩矽卡岩型 Mo组合的找矿成果和找矿潜力巨大, 而且还发现了钼Au 不具规模和价值 ) , 铅锌矿床( 而 Cu如黑龙江岔 Zn 可作为 Mo 矿化的 路口、 河南东沟等, 揭示出 PbPbZn 组合; 此外, 外带形成特殊的 Mo在 ( 斑岩型 ) MoCu( Au) 系列中, Mo 亦可与 Au 单独形成矿床( 而 Cu 不具规模和价值 ) , 如河南大湖、 山西铺子湾等; Mo 还可以与 Fe 共生形成 MoFe 组合, 如辽宁肖家 营子、 福建马坑、 河南上房沟等。 除上述与 I 型花岗 岩类有关的成矿元素组合外, 传统上被认为是典型 1984a ) , 也可与 Mo 共生 的壳源元素 W ( 刘英俊等, W 多金属矿床, 形成 Mo如河南南泥湖三道庄和卢 Bi、 Cu、 氏、 甘肃小柳沟、 江西阳储岭等矿床, 或与 Sn、 PbZn 等构成多元素组合, 如湖南黄沙坪和瑶岗仙、 江西大湖塘、 福建行洛坑等矿床。 从矿床形成的构 Mo 的成矿区带( 或矿集区 ) 不仅 造背景和区带来看, 从传统的岩浆弧扩展到了碰撞、 后碰撞造山带, 而且 Sn 成矿省 ( 如华夏地块等 ) 、 Au 成 也可产于传统 W矿省( 如胶东的邢家山、 小秦岭的大湖等 ) 。 上述钼 成矿元素组合的多样性特点, 引出的一个关键科学

钼矿床主要工业类型

钼矿床主要工业类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钼矿床主要工业类型
一、斑岩型钼矿1、成矿地质特征:产于花岗岩及花岗斑岩体内部及其周围岩石中,矿化与硅化、钾化关系密切2、常见金属矿物:以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为主3、矿体形状:层状、似层状、筒状、巨大透镜状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中、大型至巨大型,品位偏低5、伴生组分:铜、钨、银、铼、铅、锌、钴、硫6、矿床实例:陕西金堆成,吉林大黑山,山西繁峙后峪
二、矽卡岩型钼矿1、成矿地质特征:产于花岗岩类岩体与碳酸盐围岩接触带,以及外接触带沿层发育2、常见金属矿物:以黄铁矿、辉钼矿为主,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黑钨矿、白钨矿、方铅矿、闪锌矿3、矿体形状:透镜状、扁豆状、似层状、囊状、筒状、脉状等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大、中、小型均有,品位较富5、伴生组分:铜、钨、铅、锌、金、铼、硫6、矿床实例:辽宁杨家杖子,黑龙江五道岭,江苏句容铜山,湖南柿竹园
三、脉型钼矿1、成矿地质特征:产于各种岩石(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沉积岩)的断裂带中,倾斜常陡2、常见金属矿物:以黄铁矿、辉钼矿为主,次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黑钨矿、斑铜矿、方铅矿、闪锌矿
3、矿体形状:脉状、复脉状、扁豆状
4、规模及品位(质量分数):中、小型常见,品位中等
5、伴生组分:铜、钨、铅、铼、硫、金、银
6、矿床实例:浙江青田石坪川,安徽太平萌坑、铜牛井,广东五华白石嶂,陕西大石沟
四、沉积型钼矿床1、成矿地质特征:砂岩型分为两种:①钼铜矿床;
②钼铀矿床,黑色页岩型,类似沉积岩型镍矿2、常见金属矿物:辉铜。

钼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

钼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钼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
工业上用的钼矿石矿物有:辉钼矿其次有钼华、彩钼铅矿、钼钨钙矿、铁钼华等。

一、斑岩型钼矿
常称细脉侵染型钼矿是钼砂的最重要类型。

钼矿床与中酸性花岗岩类(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等。

在空火箭上和成因上密切相关。

有时钼矿直接产于花岗斑岩先岩体中或赋存在侵入于火山爆发岩筒中的花岗斑岩。

钼最富集的地区构造带中。

如交叉构造、区域断裂及其相关的裂隙破碎带和环状断裂等。

斑岩型钼矿床基本可分为两类:(1)以辉钼矿为主的纯斑岩型钼矿(2)以铜为主,铜钼紧密伴生的铜钼型矿床。

所以斑岩铜矿中的钼往往作为重要的有用组分而回收。

钼精砂矿中的铼可综合利用。

找矿标志:
1、斑岩钼矿或铜钼矿。

具有特色的构造环境和构造部位。

如破碎带,断层交汇部位等,是钼矿富集部位。

2、伴随钼的热液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方解石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萤石化等。

3、含钼斑岩体是直接找矿标志。

4、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是寻找斑岩型钼矿的有效标志。

二、矽卡岩型钼矿床
是钼矿床的一个重要工业类型。

钼矿体一般产于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与碳酸盐岩石的接触带中或附近矽卡岩中。

钼矿化受层理、成砂前的断裂及侵入体的形态三种因素控制。

钼矿化作用的多期性,是这类矿床的主要特征。

因此矿体不仅在矽卡岩中存在实际上辉钼矿见于各种沉积岩中。

西卡眼的广泛发育是。

中国钼矿资源特征及其成矿规律概要

中国钼矿资源特征及其成矿规律概要

中国钼矿资源特征及其成矿规律概要引言钼矿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国钼矿资源的一般特征,并探讨其成矿规律。

钼矿资源特征地理分布中国钼矿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是中国钼矿的主要产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西南地区的主要产区包括云南、贵州和四川等省份;华北地区的主要产区包括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等省份。

矿石类型中国钼矿主要以钼矿石形式存在,常见的矿石有辉钼矿、钼闪石和钼铜矿等。

其中,辉钼矿是最常见的钼矿石,钼的含量较高,在中国的钼矿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矿床类型中国钼矿矿床类型多样,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蚀变型、砂岩型和热液型等。

其中,矽卡岩型和斑岩型是中国钼矿的主要矿床类型。

矽卡岩型钼矿矿床分布广泛,形成于岩浆侵入过程中,富集了大量的钼元素;斑岩型钼矿矿床则是在斑岩侵入过程中形成,富含钼矿石。

钼矿成矿规律成矿控制因素钼矿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壳演化和流体作用等。

地质构造对于钼矿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构造活动会导致岩浆上升和成矿物质富集。

岩浆活动是形成钼矿的关键因素,岩浆中富集的钼元素在地壳演化过程中会富集形成钼矿石。

成矿过程钼矿的成矿过程通常经历岩浆活动、矿质输运和成矿作用三个阶段。

岩浆活动阶段是形成钼矿矿床的起始阶段,岩浆中所携带的钼元素通过热液活动实现富集和沉淀。

矿质输运阶段是指钼矿石通过流体的输运和迁移形成矿体。

成矿作用阶段是指热液流体在矿体形成后对其进行改造和调整的过程。

成矿规律中国钼矿成矿规律主要受到构造和岩浆活动的控制。

东北地区的钼矿多与中生代花岗岩、变质岩和拉旗山岩等有机岩体相关;西南地区的钼矿则多与侵入岩有关,例如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辉绿岩等。

此外,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钼矿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热液作用和矿物赋存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论中国钼矿资源广泛分布,矿床类型多样。

我国钼矿品种

我国钼矿品种

我国钼矿品种
【原创版】
目录
1.我国钼矿的品种概述
2.我国钼矿的主要产地
3.我国钼矿的开发与利用
4.我国钼矿的前景与挑战
正文
一、我国钼矿的品种概述
钼矿是指含有钼元素的矿石,钼是一种银白色过渡金属,具有良好的耐热、耐腐蚀和抗磨损性能,广泛应用于钢铁、电子、化工等领域。

我国钼矿品种丰富,主要包括钼铁矿、钼铜矿、钼铅矿、钼锌矿、钼镍矿等。

二、我国钼矿的主要产地
我国钼矿资源分布广泛,主要产地有辽宁、陕西、河南、河北等地。

其中,辽宁省杨家杖子钼矿、陕西省金堆城钼矿、河南省栾川钼矿和汝阳钼矿等都是我国著名的钼矿产地。

三、我国钼矿的开发与利用
钼矿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钼矿产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钼矿开发方面,我国不断加大资源勘查力度,提高矿山开发技术水平,增加钼矿资源储备。

在钼矿利用方面,我国积极推进钼深加工产业发展,提高钼制品附加值,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四、我国钼矿的前景与挑战
尽管我国钼矿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
勘查不足、开发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

因此,我国需要在加大钼矿资源勘查力度、提高开发利用水平、推进钼深加工产业发展、强化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投入,以促进钼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国钼矿品种丰富,产地广泛,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中国钼矿床的主要类型和典型矿山熊恒恒(长江大学地化10901 湖北荆州434023)摘要中国钼矿床的四大基本类型和以前已经探明的主要的大型矿床:吉林黑山陕西金堆城河南南泥湖—三道庄辽宁杨家杖子陕西黄龙铺广东白石障和新发现的大别山东段的特大型矿床的一些主要特征,剖面图,储量等.关键词钼矿床矿山中国钼矿床不仅规模大,而且类型多。

已探明的矿床包括有斑岩型、斑岩-夕卡岩型、夕卡岩型、脉型、沉积型等各种类型。

斑岩型钼矿床该类矿床又称细脉浸染型钼矿床,呈网脉状产在花岗斑岩体内部及其近旁的围岩中。

钼的主要成矿作用明显地晚于岩体的成矿作用,即在主要成矿作用时岩体一般作为容矿岩石存在。

矿床的容矿岩石可以是岩体,如吉林大黑山钼矿,矿化主要赋存于燕山期斜长花岗岩体内,有的矿床容矿岩石既可以是岩体,也包括近旁的围岩,如陕西金堆城钼矿,钼矿化发育于燕山期的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的黑云母化和角闪岩化的细碧岩内;还有的矿床,其容矿岩石可以是爆破角砾岩筒,如北京大科庄钼矿。

(1)斑岩-夕卡岩型钼矿床花岗岩类侵入体形成过程中,由于围岩性质不同,产生不同的接触热变质和接触交代作用,结果铝硅酸盐围岩发育有角岩化,碳酸盐围岩发育了夕卡岩化。

随之而来的成矿热流体活动,导致矿化叠加花岗岩类岩石、角岩化围岩和夕卡岩之上。

典型代表有河南栾川的上房沟、三道庄等矿床。

斑岩型和斑岩-夕卡岩型钼矿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二类矿床合计储量占到了全国钼矿总储量的71%。

(2)夕卡岩型钼矿床这类矿床主要产于花岗岩类岩体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以及在外接触带沿层发育。

硫化物的主要成矿作用一般晚于夕卡岩的形成,夕卡岩既可与钼成矿作用有一定的生成联系,而在主要成矿作用时又是作为容矿岩石存在。

矿床中除夕卡岩化外,还经常发育一系列的热液蚀变。

矿体形态多样。

如辽宁锦西杨家杖子钼矿,矿体大部分位于夕卡岩内。

河南卢氏夜长坪、河北涞源大湾等也属于这种类型。

该类矿床在我国居次要地位,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24%。

(3)脉型钼矿床这是由产在各种地质体裂隙中的含辉钼矿脉状矿体组成的矿床。

脉旁经常发育有线型蚀变,矿脉可以是较宽的含矿脉体,也可以是细脉状矿石组成的脉带,脉旁蚀变岩经常形成浸染状矿石。

矿脉的主要脉石矿物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石英脉,次为伟晶岩或石英岩脉及硫酸盐脉等。

此类矿床意义不大,在已探明储量中仅占2.2%。

典型矿床有:浙江青田石坪川、江西大余大龙山、河南嵩县黄水庵等。

(4)沉积型钼矿床按其产出地质体的岩石性质不同,可分为砂岩型及黑色(硫质、沥青质)页岩型两类。

该类矿床意义不大,仅占已探明储量的0.68%。

中国钼矿典型矿床(区)案例(一) 吉林大黑山钼矿该矿是50年代发现和勘探的一个大型钼矿,储量很大,达109万t(钼金属),但品位相当低,平均只有0.066%。

除了钼外,还含有49万t铜(平均品位0.03%)和相当数量的金、镓、铼、硫铁矿。

矿床位于永吉复背斜西翼,在北东走向的吉林盘石构造带与近东西走向的桦甸-双河镇构造带的交汇部位。

斜长花岗岩内极为发育的北东及北西向破碎带、节理和裂隙为容矿构造,形成细脉浸染状矿体。

工业矿体主要赋存于斜长花岗岩体内。

按矿石钼品位圈定的矿体形态呈锅形,长约为1500 m,宽约1600 m,厚(300~700 m)(图3.14.3),可露采,剥离系数为0.3。

图3.14.3大黑山钼矿体的横剖面形态示意图主要的矿石矿物为辉钼矿,次要的有黄铁矿、黄铜矿,还含有少量方铅矿和闪锌矿。

辉钼矿可呈细脉状充填于岩石的裂隙或节理中,或产于石英细脉的两侧;也可呈浸染状较均匀散布于斜长花岗岩内;还有的辉钼矿呈星点状粗粒晶体散布于轻微蚀变地段及矿体的边缘部位。

含矿岩体普遍遭受热液蚀变作用,发育有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沸石化和碳酸盐化,其中以前三种为主。

(二) 陕西金堆城钼矿金堆城钼矿位于秦岭东段著名的西岳华山南麓,矿区面积4.5 km2。

该矿是1955年普查发现的,1958年转入详细勘探,1959年提交了《陕西省华县金堆城钼矿床最终地质勘探报告》。

1959年建成日处理500t矿石的小厂。

1966年,日采选500t矿石量的选矿试验厂建成投产,1970年,日采选矿石5000t 的一期工程正式投产,1984年日采选矿石15000 t的二期工程建成,为该工程的配套项目——华县莲花寺冶炼厂也于1989年正式投产,为此金堆城成为我国采选冶配套的重大的钼业生产基地。

该矿累计探明储量达97.8万t,钼品位0.099%。

根据工业指标,圈定的钼矿体在平面上呈近似椭圆形的扁豆体(图3.14.4),长为2200m,宽600~800m,厚500~700m。

北段和中段较宽大,裸露地表,南段隐伏于地下。

钼矿化发育于斑岩体及其外接触带的黑云母化和角岩化的细碧岩内。

矿体由不同方向纵横交错的细网脉组成。

辉钼矿在矿脉中的产出方式有:①呈浸染状斑点状分布于脉石矿物中;②辉钼矿叶片有时在矿脉中呈放射状排列;③沿矿脉的两壁呈几乎纯净辉钼矿薄膜产出;④辉钼矿与石英呈相间条带分布;⑤辉钼矿沿岩石的微裂缝充填,形成微细的辉钼矿脉。

钼矿石的自然类型有三种:花岗斑岩矿石(占总储量的25%)、变细碧岩矿石(占70%)、石英岩和板岩矿石(仅占5%)。

围岩热液蚀变呈面型特征,即自斑岩体向外,大致呈现出钾化、绢英岩化-硅化-青磐岩化的分带现象。

图3.14.4钼矿体的横剖面示意图1.第四纪;2.黑云母化细碧岩;3.花岗斑岩;4.氧化带;5.表内矿石;6.表外矿石(三) 河南南泥湖-三道庄钼(钨)矿该矿床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进行普查,80年代初进行勘探而查明的一个大型钼矿。

累计探明储量合计达133.7万t,南泥湖矿床品位低,为0.076%,三道庄矿体品位高,为0.115%。

本矿床由南泥湖钼矿床和三道庄钼钨矿床所组成。

南泥湖共有62个矿体,除小部分赋存于岩体中外,大部分产于岩体外接触带北西、北东方向的钙硅酸角岩及黑云长英角岩内。

最大的1号矿体长2400m,宽1179m,厚2~420m;三道庄钼钨矿体主要产于钙夕卡岩里。

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在其顶、底部位有零星小矿体存在,且具分分复合现象(图3.14.5)。

主要的上层矿体长1420m,宽1120m,厚一般80~150m。

图3.14.5南泥湖—三道庄钼(钨)矿床横剖面的矿体形态略图1.南泥湖组角岩;2.三川组角岩和夕卡岩;3.斑状花岗岩;4.黑云正长斑岩;5.钼钨矿体;6.钼表内矿体;7.钼表外矿体;8.断层钼、钨矿体的空间分布与构造、岩性和热液交代作用强度有关。

矿石自然类型主要是夕卡岩型(占金属储量的51%)、角岩型(长英角岩型+透辉斜长角岩型,占42%)和花岗岩型(占7%)。

与矿化有关的蚀变为钾长石化、硅化、绢英岩化和碳酸盐化等,矿化和蚀变作用呈多阶段性。

(四) 辽宁杨家杖子钼矿杨家杖子钼矿发现于本世纪40年代,是我国最早开发的大型钼矿山。

累计探明钼储量11.75万t,钼品位为0.141%。

与钼矿化有关的岩体通常称为“舌状突出体”(虹螺山粗粒花岗岩基向南的突出部分),是由细粒似斑状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组成的复式岩体。

自舌状体向南横穿岩体接触带,大致呈以下的分带现象:细粒似斑状花岗岩和花岗斑岩→透辉石夕卡岩→透辉石石榴石夕卡岩或石榴石透辉石夕卡岩→石榴石夕卡岩→夕卡岩化灰岩。

矿区中所见夕卡岩有简单的干夕卡岩和复杂的湿夕卡岩。

共有39个钼矿体,主要沿着似层状复杂夕卡岩分布,少部分钼矿体也往往产于顶底板岩体不同(灰岩夹页岩)的层间(图3.14.6)。

在“舌状体”的周围,也就是在弧形构造的转折部位,次级节理、裂隙较发育,往往成为矿体的膨大部位和钼富集的场所。

矿体形态呈似层状,产状与夕卡岩和地层相一致。

岭前矿的6号矿体长2150m,宽400m,厚14.7m,矿体埋深550m。

辉钼矿在矿床中呈以下方式产出:①呈浸染状散布于夕卡岩的矿物粒间,或石榴子石的裂纹中;②呈细脉状产出的有纯辉钼矿细脉、辉钼矿-石英细脉和含辉钼矿的方解石细脉;③呈结晶粗大的菊花状辉钼矿产出。

围岩蚀变作用与围岩性质有关,夕卡岩的热液蚀变有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硅化,其中以硅化作用与钼矿化关系较为密切。

细粒似斑状花岗岩常呈绢云母化和硅化。

这些作用较强烈的地段,钼矿化也较为强烈。

图3.14.6杨家杖子钼矿床地质剖面示意图1.页岩;2.薄层灰岩夹页岩;3.厚层灰岩;4.夕卡岩;5.细脉似斑状花岗岩;6.钼矿体(含钼夕卡岩);7.断层(五) 陕西黄龙铺钼(铅)矿床(大石沟钼矿床)该矿床与金堆城钼矿相距约12km,但成因类型和金堆城钼矿却截然不同,为碳酸岩脉型钼矿床。

保有钼储量11.5万t,钼品位0.086%。

工业钼矿体主要由含钼(铅)石英方解石碳酸岩脉组成。

根据钼品位所圈定的矿体呈似层状和透镜状(图3.14.7)。

矿脉以规模大、矿石物质成分复杂、辉钼矿富含铼,与方解石与辉钼矿关系密切,不同于邻近的金堆城和石家湾两个斑岩钼矿床。

矿脉呈大脉(也有网脉)产出,一般长几十至100多m,最长者达500m左右,宽0.1~1.0m,最宽达20m。

单一矿脉形态较规则,而细脉则构成网脉。

矿石物质成分复杂,已查明的矿石的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有33种。

辉钼矿的产出方式有:①以稀疏或稠密浸染状分布于方解石中,在石英中也可见及;②呈薄膜状产于矿脉的两壁或一壁;③在近脉壁的碳酸盐化细碧岩中呈星点状分布;④镜下研究表明,辉钼矿充填于黄铁矿、金红石、黑云母、微斜长石和钡天青石的解理、裂隙中,也充填-交代石英。

矿床的围岩蚀变仅局限于矿脉的两侧,呈现出脉状矿床所具有的线型蚀变特征,蚀变类型有:黑云母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硬石膏化和沸石化,其中以碳酸盐化为特征。

图3.14.7黄龙铺钼(铅)矿床第16线剖面上的主矿体形态1.细碧岩;2.钼矿体(六) 广东白石障钼(钨)矿本矿床由石英脉型钼钨矿体和石英细脉型钼矿体组成,累计探明钼储量1.83万t,WO32050t,平均含Mo0.116%,WO30.011%。

已查明细脉型矿体有7个,它们的长度介于100~700m,延深65~390m。

矿体由大致平行的辉钼矿-石英脉组成,细脉多且密集,脉厚一般小于2cm,它们主要赋存于白石障岩体内外接触带的白粒岩、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及砂页岩内。

脉型矿体由含辉钼矿、黑钨矿石英脉组成,脉厚一般0.16~0.26m,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的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及中部细脉型矿体中。

主要工业矿脉有5条,最大的Ⅱ号矿体,长600m,宽135~390m,厚14~66m,其形态呈简单脉状,但沿走向及倾向常见分支、尖灭、侧现和膨胀收缩等现象(图3.14.8) 。

图3.14.8白石嶂钼(钨)矿体横剖面图1.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砂页岩;2.前泥盆系片麻岩;3.花岗岩,4.白粒岩;5.表内矿体;6.表外矿体;7.断层(七) 安徽大别山东段2011年7月21号,金寨沙坪沟钼矿详查报告通过了安徽省矿产评审中心评审,这标志着经过安徽省地矿局几代地质人的艰苦探求,安徽省拥有了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位的钼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