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好文章——贵州银厂坡银矿床银矿物特征及其赋存状态

合集下载

贵州新华磷矿区银厂沟——甘家丫口磷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控制因素分析

贵州新华磷矿区银厂沟——甘家丫口磷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控制因素分析

贵州新华磷矿区银厂沟——甘家丫口磷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控制因素分析刘甲;周呈艳;张伟;吴柏君【摘要】银厂沟—甘家丫口磷矿位于贵州省织金县,距县城约20 km,是贵州省三大磷矿区之一新华磷矿区内存储条件较好的一个矿区。

本文主要依据矿区前人完成的地质勘探资料,对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富集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矿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期刊名称】《资源信息与工程》【年(卷),期】2017(032)002【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磷矿;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作者】刘甲;周呈艳;张伟;吴柏君【作者单位】[1]贵州能矿织金磷化工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3;[2]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贵阳5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矿区处于三级构造单元遵义断拱的西南部,黔中隆起的西段,褶皱宽缓且延伸距离短,以短轴式褶皱为主,走向主要为北东向,断裂构造也较发育。

矿区出露地层依次为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四系,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缺失中上寒武统以及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白垩系。

2.1 地层矿层特征及其顶底板特征如下:(1)顶板为牛蹄塘组(∈1n):上部为灰黑色含炭质、粉砂质泥岩;中部为灰黑色、黑色薄至中厚层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下部灰色中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底部为黑色炭质泥岩、层状或透镜状硅质磷块岩。

本组厚22.30~55.44 m。

(2)戈仲伍组(∈1gz):为矿区含磷层位,上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磷白云岩,夹薄层状白云质磷块岩;中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状含磷白云岩与深灰色薄层白云质磷块岩不等厚层,构成条带状构造;下部为灰、青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细粒白云质砂屑磷块岩。

出露厚度0~25.08 m。

(3)底板为灯影组(Z2dy2),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甘家丫口一带及矿区东部化乐一带。

岩性为灰、灰白色薄至中厚层层纹状白云岩、藻凝块白云岩、泥至细晶白云岩,呈韵律产出。

顶部为含燧石条带或团块的细晶白云岩。

例析银矿床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

例析银矿床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

例析银矿床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前言额仁陶勒盖银矿区位于得尔布干深大断裂的西南段,矿区受北东、北西向断裂控制,矿体则赋存于近南北向脆-韧性逆冲推覆剪切带内,文章从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入手,分析了矿体特征,提出了矿床成因及本矿区找矿标志。

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兴安地槽褶皱系额尔古纳兴凯地槽褶皱带内,属中生代大兴安岭—燕山火山岩带中部,得尔布干深大断裂的西南段,其东侧与海拉尔断陷盆地相接。

该区是重要的银矿化集中区,已发现了额仁陶勒盖大型银矿床、甲乌拉大型银铅锌矿床、查干布拉根银铅锌矿床等。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侏罗统塔木兰沟组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英安质(流纹质)角砾凝灰熔岩,夹少量的凝灰质砂岩等。

另外还零星出露有上侏罗系满克头鄂博组酸性熔结凝灰岩、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等。

2.2构造矿区内发育有3组构造,北东向额仁陶勒盖断裂(F1)和北西向的额仁陶勒盖南断裂(F2)交汇处控制了矿床的产出,而矿体主要受近南北向脆-韧性逆冲推覆剪切带(F3)控制,由于构造应力的变化,构造在走向及倾向上均呈现出散开状,形成了脆-韧性逆冲推覆剪切带分枝断裂(F3-1),脆-韧性逆冲推覆剪切带南段形成了右旋帚状构造的特点。

北东向断裂(F1)是本区主要的导矿构造,近南北向断裂(F3)是本区的控矿和储量构造,围岩蚀变强烈;而北西向断裂(F2)围岩蚀变不强烈,是成矿期后断裂,但对矿体没有破坏作用。

2.3变质作用主要表现在中生界侏罗系中统塔木兰沟组(J2tm)地层的各类岩石,在动力变质和热变质作用影响下,形成变火山熔岩类和碎裂蚀变火山岩类,局部形成糜棱岩化酸性熔岩类。

特征变质矿物为绢云母+绿泥石+石英+绿帘石+白云母,总体属低绿片岩相。

动力变质作用主要表现在脆-韧性逆冲推覆剪切带断裂及两侧的岩石碎裂岩化、绢云母化、糜棱岩化等。

2.4围岩蚀变本区围岩蚀变普遍发育,蚀变种类较多,按蚀变分布的形态特征划分为面状、线状两种类型,其中面状蚀变类型有:弱硅化蚀变及弱碱性中低温热液蚀变的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和退色蚀变等。

银矿资源特征

银矿资源特征
在变质作用过程中,银可 随岩石变质而富集,形成 变质银矿床。
银的岩浆熔离富集
某些含银的岩浆在冷却过 程中可形成含银硫化物或 氧化物矿石,这也是银的 重要富集方式之一。
02 银的矿物学特征
银的主要矿物
辉银矿(Argentite)
硫砷银矿(Livermorite) 深红银矿(Proustite)
螺状硫银矿(Brochantite) 脆银矿(Digenite)
银的有机络合物迁移
02
有机质对银的迁移也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与有机质结合的银
可随有机质一同迁移。
银的沉积和富集
03
银在迁移过程中可在适宜的条件下沉积和富集,如沉淀法、共
沉淀法等。
银的地球化学富集
01
02
03
银的沉积富集
银在沉积过程中可形成富 银的矿石或矿床,如硫化 物矿床、碳酸盐矿床等。
银的变质富集
全球银储量约为5.2万吨,主要 分布在秘鲁、澳大利亚、中国等
国家。
银的开采和生产
全球银矿产量约为2.8万吨/年, 主要生产国包括秘鲁、澳大利亚
、中国等。
银的消费和需求
全球银消费量约为2.4万吨/年, 主要消费领域包括电子工业、摄
影、珠宝等。
中国银的供应情况
银的储量和分布
中国银储量约为3.3万吨,主要分布在江西、云南 、内蒙古等省份。
银矿资源特征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银的地球化学特征 • 银的矿物学特征 • 银矿床类型及特征 • 新能源背景下银的需求分析 • 新能源背景下银的供应分析
01 银的地球化学特 征
银的地球化学性质
银是过渡金属元素
银位于周期表中的过渡金属部分,与铜、金等金属元素同族,化 学性质较为稳定,可在多种环境中形成化合物。

30.好文章——贵州银厂坡银矿床银矿物特征及其赋存状态

30.好文章——贵州银厂坡银矿床银矿物特征及其赋存状态

贵州银厂坡银矿床银矿物特征及其赋存状态*胡耀国1李朝阳1廖震文2周琦2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贵阳550002)2.(贵州省地勘局103地质队铜仁554300)提要通过电子探针、化学分析、显微镜鉴定及野外观察等方法,对贵州威宁银厂坡银矿床的银矿物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

初步查明,银矿物主要有三种:自然银、螺硫银矿、银黝铜矿。

在银黝铜矿中,Ag的摩尔数与Sb、Zn的摩尔数呈明显正相关。

银主要呈独立银矿物的形式赋存于Pb-Zn-Ag和Pb-Cu-Ag两类矿石中。

键词银厂坡银矿床银矿物矿物特征赋存状态1引言黔西北威宁银厂坡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川、滇、黔接壤地区,被囿于小江断裂、紫云)桠都断裂、弥勒)师宗断裂所限的三角形区域内。

该区为铅锌矿床的矿集区,如大梁子、天宝山、矿山厂、麒麟厂、小石房、茂租、杉树林等都被挟于该区,是我国一个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集区,也是我国的一个低温热液矿床的集中区[1]。

已有的研究工作多侧重其中Pb、Zn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部分该类型矿床含有较高的银,如天宝山、大梁子铅锌矿床,银的平均品位分别为111.31g/t,82. 89g/t¹,麒麟厂为99g/t[2],杉树林为54.91g/ t[3]。

尤其是贵州银厂坡矿床,银的平均品位为181g/t,部分矿石银的含量高达1260g/tº,其银的储量已达400t,实际上已经成为贵州境内最大的一个独立银矿床。

因此,研究银厂坡银矿床的银矿物特征、银矿物组合、银的赋存状态,对探讨银的物质来源、银的成矿规律及银矿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I S SN1000-47341999年5月收稿1999年11月改回第一作者简介胡耀国男1971年生博士地球化学专业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由国家攀登计划项目(95-预-25)资助¹王小春.康滇地轴东缘灯影组层控矿床成矿机理以天宝山和大梁子为例.硕士研究生论文,1988.º柳贺昌,等.滇东北铅锌矿床规律与预测.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西南地质勘查局(送审稿),1996.2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层出露不完全,主要为一套古生界的碳酸盐岩沉积建造。

滇黔相邻区银厂坡—石门冲断褶皱带构造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浅析

滇黔相邻区银厂坡—石门冲断褶皱带构造特征及构造控矿作用浅析
(贵州省地矿 局一 O 三地质大队 , 贵州 铜仁 ;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 贵州 贵阳 )
[摘 要 ] 本文在叙述 “ 银厂坡 - 石门冲断褶皱带 ”断裂展布样式 、构造组合特征基础上 , 总结了区内构造控矿特征 , 指出不同级次断裂控制了矿带 、矿床及矿体的分布 。在此基础上 , 把“ 银厂坡 - 石门冲断褶皱带 ”分为 6 个断裂带 (矿带 ) , 10 个构 造复 杂区 (找矿 靶区 ) , 初步认为 “ 构造化学找矿方法 ” 是区内行之有效的找矿方法 。 [关键词 ] 构造特征 ; 构造控矿 ; 银厂坡 - 石门冲断褶皱带 ; 滇黔相邻区 [中图分类号 ] P618142, P 618143, P542 + 1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5943 ( 2008) 010021 - 05
1 概况
滇黔相邻区贵州银厂坡至石门地区 , 以及黔 西北地区 , 大地构造属扬子台褶带昭通 - 威宁断 陷带北西部 , 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 、泥盆系 、 石炭系 、二叠系 、三叠系 , 岩性 主要为 碳酸盐 岩 。该区为滇黔相 邻区铅锌 (银 ) 找矿远景区 一部份 , 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 矿床类型为中低温 层控型热液铅锌矿床 , 地表矿化微弱 , 大多为隐 伏 - 半隐伏铅锌矿体 。 郑传仑把整个 黔西北地区 分为 3 个构造带 (矿带 ) : 北西向垭都 - 蟒硐构造带 、北西向威 水构造带 、北东向银牛构造带。本文即把区内发 育于银厂坡至石门之间 , 南段即为北东向银牛构 造带 , 并由多期、多组方向断裂复合组成 , 具逆 冲断裂特点 , 主体构造呈北东 - 北北东向展布的 复杂 构造 带称 为 “ 银 厂 坡 - 石 门冲 断 褶 皱带 (即石门断裂带 ) ” (图 1 ) 。

白银厂铜矿床地质特征

白银厂铜矿床地质特征

图1北祁连东段大地构造略图(据边千韬,1985)(1.后加里东段陷盆地;2.断坳及坳拉谷;3.前寒武纪残块;4.断块;5.超基性岩;6.加里东优地槽;7.石英闪长岩。

)(图3),是白银厂矿床的主要部分。

矿体与围岩呈整合关系,北西西向延长,向南西陡倾。

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成群产在石英角斑凝灰岩中。

矿体上部层位以块状层状矿体为主,为含矿热液在海底沉积而成,与围岩界限分明。

矿体下部层位以浸染状、脉状矿体为主,与围岩界限不分明,是矿液经海底火山碎屑岩充填交代而成。

这些矿床周围,有次火山岩相侵入体,有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并且有从中心向四周集块、角砾减少变细的趋势,显示出古火山中心特征,表明这种类型矿床为近火山通道相。

(1.喷发旋回;2.喷发亚旋回;3.近火山口亚相;4.过度亚相;5.火山劲相;6.断层;7.不整合;8.矿床;9.主矿体及其编号。

)(1.石英钠长斑岩;2.石英角斑岩;3.含角砾石英角斑岩;4.石英角斑凝灰熔岩;5.含角砾石英角斑凝灰熔岩;6.石英角斑凝灰岩;7.千枚岩;8.钙质绢云绿泥石英片岩;9.细碧玢岩;10.铁帽;11.块状含铜黄铁矿石;12.块状含铜、铅、锌黄铁矿石;13.块状黄铁矿石;14.浸染状铜矿石;15.钻孔;16.平推逆断层。

)矿田内矿床的矿石矿物成分种类繁多,总的可分为原生带矿物、氧化带矿物和次生富集带矿物(表1)。

目前已知矿物达60余种,其中属于次生带、氧化带矿物约40种,常见20余种。

矿区内矿床的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次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图4)、条纹状构造、纹层状构造,次之为网脉状构造、揉皱状构造、无定向浸染状、破碎角砾状构造等。

矿区内矿床的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半自形结构、交代结构(图5)、压碎结构、变质结构、共边结构、揉皱结构等。

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白银地区火山岩和次火山杂岩的围岩蚀变非常普遍。

近矿围岩以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为主。

贵州省纳雍县银厂沟一带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析

贵州省纳雍县银厂沟一带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析
1地 理 位 置
组, 南西翼地层倾 向为南西 , 倾角为 2。北东翼 5, 地层倾 向为北 东 , 角为 2。 倾 5。区域矿产资源 主 要有煤 、 、 、 、 、 理石 、 晶石 、 、 、 铅 锌 铁 锑 大 重 银 铜 钼 、 等。 镍 3矿床地质 特征
31地层 .
裂 , 向为北东一 其走 南西 向 , 向为南东 , 角为 倾 倾 7 ̄走 向向两端延伸 出工作 区。为左行走 滑断 0,
工 程 技 术
贵 省 雍 厂 一 锑多 属 地 特 及 初 州 纳 县银 沟 带 金 矿 质 征 成因 析
于忠杰 - 冯 琳 ’
刘 翔
( 、 州 省地 质 矿 产 勘 查 开 发 局 15地质 大 队 , 州 贵 阳 5 0 1 2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 工程 学院, 1贵 0 贵 50 8 、 贵州 贵 阳 5 0 0 ) 50 2
层。 F 断层 : F 断层 的次级 构造 , 区内走 2 为 1 在 向为北西一 南东 , 性质不 明。
该 区地处贵州 省纳雍 县县城 以西 3 公 里 9 处, 行政区划属贵州省纳雍县鬃岭镇所辖。 地理
坐标 : 东经 1 50 f一 0 。95 北 纬 2  ̄ 5 0 。9O '1 50 ; 64 0 " 64 0 2  ̄5 5。有矿 区公 路与纳 ( )水( ) - 4 雍 ~ 城 公
路相接 , 较为方便 。 交通 2区域地质特征 区域 内 出露的 地层 为石 炭 系下 统摆 佐 组 ( ) C ; b 二叠 系中统梁 山+ 栖霞 组 (2 q 、 口组 P + )茅 1
翟 “ 区 内出露 地层 主要 为石 炭 系下 统摆 佐组 ( .) Cb ; 二叠 系下统 梁山+ 栖霞组 ( 2 q 、 P1 )二叠 系 + 中统茅 口 ( 2 、 组 Pm) 二叠 系上 统大厂层 (3c 、 P ) d 峨 嵋 山玄 武岩组 ( ,)上统龙 潭组 ( ) PB 、 。地面多 为第 四系浮土掩盖 。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 摆佐组 ( 。 : cb 岩性为浅 灰色粗粒 白云岩及 ) 白云质灰岩 , 厚度大于 5m。 0 梁 山+ 栖霞 组 (2 q: 部为 灰 、 Pl ) + 上 深灰 色 中 厚至块状灰岩 、 灰岩及泥质条 带灰岩 ; 燧石 下部 为灰色 中厚石 英砂岩 , 底部为炭质 页岩及泥岩 。 厚度为 8_ 6m, 0 10 与下 覆石炭系下统 摆佐组存 平行不整合接触 。 茅 口组 (2 ) 至深灰色薄 至中厚层状石 Pm : 灰 灰岩 , 石 团块及条 带 , 部含 泥质 , 见星 含燧 顶 并 O 目 “ =● i ±麓 ■ 日 l P =i ■ ±鲢 岫 置 目 散状黄铁矿 。厚大于 10 。 0米 P = t l J = ● - 十蓑 口m ’ = ^ 境 q t 大厂层( 3 ) Pd : 、 白色粘土化凝灰岩 、 c 灰色 灰 缝 m 厂 |_界 I 境 产敉 / 性重 目 根 杂色粘土岩 , 见星散 状 、 团块 状黄铁矿 及透镜状 屡 [ ] I _ 作E 硅质岩 、 硅化石 灰岩 , 下部 1 95 5 . _. 米层段含辉 6 3 锑矿团块 , 本区主要赋矿层位。 1 9 1 米 。 是 厚 .-5 6 3 . ( ) 3矿 化 体地质特征 峨嵋 山玄武 岩( 3: 灰 、 1 深 ) 灰黑色 、 绿色 灰 由于资金有限 ,该 区 目 地质工作程度较 前 块 状玄武岩 , 具杏仁状 、 气孔状 构造 。上部 夹一 低 ,初步认为锑矿化 体主要产于大厂 层的层间 层 紫红色粘土化凝灰 岩 ; 中部夹粘土化 凝灰岩 ; 破碎带 、 破碎带 中, 断裂 矿化体 长约 5 l 米 , 一 0 宽 底 部有不同程度的硅化及黄铁矿化 。厚 6— 0 — 米 , 8 15 2 . 3 目估品位 s 大 于 0 %, 5 b . 严格 受大厂层 5 米。 蚀变带控制。 龙潭 组( )岩 『为灰黄色 、 : 生 灰色 中厚 及薄 3 . 4矿石矿物成分 层石英砂岩 泥质粉砂岩 。 局 矿 石类型为辉锑矿及其氧 化物锑汞 、锑钨 部 夹 一 薄 煤 层 。厚 度 大 于 金硫 化物。 主要金属矿物为辉锑矿及其氧化物 , 4 0m。 伴 生 白钨 矿 、 黑钨 矿 、 砂 、 铁矿 、 毒 黄 闪锌矿 、 黝 第 四系 ( :一般 为 灰 铜 矿等。脉石矿物主要 为石英 , Q) 其次有 黄铁矿 、 色 、 黄 灰 色 、 褐 色 、 褐 方解 石。 浅 黄 暗 化学组分 : 主要为 S 2 。 b s 结构构造 : 矿石 色、 杂色之坡 积 、 砂 , 碎 主要交代结构 、 残积 砂 其次为粒状结构 。 矿石构造 主要 石 , 砂土 混合层 , 亚 常含 燧石 为块状 、 角砾状 、 浸染状 、 状及细脉状 。与矿 条带

银矿特点成因,标准,市场需求类型

银矿特点成因,标准,市场需求类型

一、矿物原料特点目前已知银以主要元素、次要元素和不定量形式存在的银矿物和含银矿物有200多种,其中以银为主要元素的银矿物和含银矿物有60余种,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作为白银生产的主要原料有12种:自然银(Ag)、银金矿(AgAu)、辉银矿(Ag2S)、深红银矿(Ag3SbS3)、深红银矿(Ag3ASS3)、角银矿(AgCe)、脆银矿(Ag2SbS3)、锑银矿(Ag3Sb)、硒银矿(Ag3Se)、碲银矿(Ag2Te)、锌锑方辉银矿(5Ag2Sb2S3)、硫锑铜银矿(8(AgCu)SSb2S3)。

银属铜型离子,亲硫,极化能力强。

在自然界中常以自然银、硫化物、硫盐等形式存在,因其离子半径较大,又能与巨大的阴离子Se和Te形成硒化物和碲化物。

但它通常最喜欢潜藏在方铅矿中,或作机械混入,或作类质同象潜晶。

其次是赋存于自然金、黝铜矿、黄铜矿、闪锌矿等矿物中。

因此在铅矿、锌矿、铜矿、金矿开采、冶炼过程中往往也可回收银。

在内生作用中,银在热液阶段才趋于高度集中,富集成银(金)或各种含银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在表生条件下,银的硫化物可形成具有一定溶解性、易溶于水的Ag2SO4,在氧化带下部形成次生富集体;在沉积作用中,银常与铜、金、铀、铅、锌或钒、磷等一起迁移,沉淀于砂岩、粘土页岩和碳酸盐岩类岩石中,当其达到一定程度的富集,可形成沉积型或层控型银矿床;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中呈细分散状态的银,经变质热液的萃取与活化迁移,在适当的地质条件下可富集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新矿床,或者使原矿体叠加富化。

由于银矿物或含银矿物种类繁多,它们又可在不同的地质作用阶段形成,因此这些银矿物常分布在不同的矿相中,甚至好几种银矿物赋存于同一矿石之中,它们除独立呈粗粒单晶存在,嵌布于脉石矿物中外,还有与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呈细微的连晶出现,也有呈分散状态赋存于上述矿物之中。

银矿物分布的这种特点,给设计较理想的选矿工艺与流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对银矿物与共生矿物进行工艺学研究,对银的最佳回收意义重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银厂坡银矿床银矿物特征及其赋存状态*胡耀国1李朝阳1廖震文2周琦2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贵阳550002)2.(贵州省地勘局103地质队铜仁554300)提要通过电子探针、化学分析、显微镜鉴定及野外观察等方法,对贵州威宁银厂坡银矿床的银矿物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

初步查明,银矿物主要有三种:自然银、螺硫银矿、银黝铜矿。

在银黝铜矿中,Ag的摩尔数与Sb、Zn的摩尔数呈明显正相关。

银主要呈独立银矿物的形式赋存于Pb-Zn-Ag和Pb-Cu-Ag两类矿石中。

键词银厂坡银矿床银矿物矿物特征赋存状态1引言黔西北威宁银厂坡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川、滇、黔接壤地区,被囿于小江断裂、紫云)桠都断裂、弥勒)师宗断裂所限的三角形区域内。

该区为铅锌矿床的矿集区,如大梁子、天宝山、矿山厂、麒麟厂、小石房、茂租、杉树林等都被挟于该区,是我国一个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集区,也是我国的一个低温热液矿床的集中区[1]。

已有的研究工作多侧重其中Pb、Zn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部分该类型矿床含有较高的银,如天宝山、大梁子铅锌矿床,银的平均品位分别为111.31g/t,82. 89g/t¹,麒麟厂为99g/t[2],杉树林为54.91g/ t[3]。

尤其是贵州银厂坡矿床,银的平均品位为181g/t,部分矿石银的含量高达1260g/tº,其银的储量已达400t,实际上已经成为贵州境内最大的一个独立银矿床。

因此,研究银厂坡银矿床的银矿物特征、银矿物组合、银的赋存状态,对探讨银的物质来源、银的成矿规律及银矿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I S SN1000-47341999年5月收稿1999年11月改回第一作者简介胡耀国男1971年生博士地球化学专业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由国家攀登计划项目(95-预-25)资助¹王小春.康滇地轴东缘灯影组层控矿床成矿机理以天宝山和大梁子为例.硕士研究生论文,1988.º柳贺昌,等.滇东北铅锌矿床规律与预测.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西南地质勘查局(送审稿),1996.2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层出露不完全,主要为一套古生界的碳酸盐岩沉积建造。

构造不发育,主要有南北向顺层断裂银厂坡断裂。

岩浆侵入活动不明显,在二叠纪晚期,发育巨厚的峨眉山玄武岩,是贵州境内峨眉山玄武岩最为发育区域。

矿体被局限于早石炭系摆佐组的灰白色白云岩中,显示MVT型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特征。

2.1地层区内主要出露上元古界和古生界,但以古生界为主,自下而上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由灰白色厚层白云岩夹少量黑色硅质岩、碳质岩、碳质页岩组成。

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组、沧浪铺组,下部由灰色、深灰色中)厚层泥质、钙质粉砂岩夹粉砂屑灰岩及黑色碳质页岩组成,上部由紫红色、灰绿色钙泥质粉)细砂岩夹粉细砂屑灰岩及页岩组成。

泥盆系中统独山组,岩性为浅灰色中)厚层石英粉砂岩夹少量灰绿色页岩,上统宰割组由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白云岩、粉砂屑钙质白云岩夹黄色粘土岩组成。

石炭系下统摆佐组为灰色中)厚层灰岩夹泥质条带状灰岩、钙质白云岩,中统黄龙组为浅灰色到灰色厚层灰岩夹深灰色角砾状灰岩。

二叠系下统的梁山组为灰白色到紫红色中)厚层状石英细砂岩夹粘土岩,栖霞组为灰到深灰色厚层生物屑灰岩夹角砾灰岩,茅口组为浅灰)灰色中厚层生物碎第20卷第2期2000年6月矿物学报ACTA M INERALOGICA SINICAVol.20,No.2Jun.,2000屑灰岩夹厚层方解石团块,其上为峨眉山玄武岩。

银主要赋存在石炭系下统摆佐组及中统黄龙组白云岩中。

矿区构造不甚发育,主要有近南北向的顺层断裂发生,蚀变带及矿体都产在该断裂带中。

区内未见有明显的岩浆侵入现象,但发育有较厚的喷出岩峨眉山玄武岩。

2.2 矿床特征矿体基本呈似层状、囊状,沿南北向顺层断裂延展。

银矿石可分为两类:一类为Pb -Zn -Ag 矿石,块状或浸染状;另一类为Pb -Cu -Ag 矿石,土状。

前者以出现明显的硫化物组合尤其是方铅矿为特征;后者以出现铁、铜、铅、锌的氧化物矿物组合为特征,主要是褐铁矿、孔雀石、白铅矿等。

脉石矿物由白云石、方解石组成。

矿区内几乎不见石英。

矿石的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压碎结构、粗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包含结构、压碎结构等。

矿石构造: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网脉状构造等。

矿床围岩蚀变较弱,主要发育于断层破碎带中心部位,有铁锰质白云岩化、方解石化,硅化不发育。

蚀变岩以褐色粉末状褐铁矿污染的碎裂白云岩为其特征,是区内工业银矿体存在的最重要的标志。

3 银矿物特征银在地壳中丰度并不高,但其化学性质十分活泼,能形成十分复杂的银矿物,据报导已发现的银矿物多达140多种[4]。

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共鉴定出了三种银矿物:自然银、螺硫银矿、银黝铜矿。

由于矿物颗粒太小,还有少数银矿物无法确定。

本分析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电子探针实验室用日本产的JCXA -733型电子探针仪完成的。

分析所用加速电压为22kV,电流为10mA 。

分析时先进行扫描定量分析,发现Hg 、Bi 、Se 、Te 、Cd 等元素低于检测限,然后定量分析了Cu 、Pb 、Zn 、Ag 、Cr 、As 、Sb 、S 共9个元素,其中Cu 、Fe 、S 采用黄铜矿作为标样,Pb 、Zn 采用方铅矿、闪锌矿作为标样,As 用毒砂,Sb 、Cr 、Ag 用其金属作标样。

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银厂坡银矿床银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w B /%)Table 1.Analytical results of argentiferious minerals in the Yinchangpo silver deposit by electron microprobe (w B /%)样号矿物名称Ag Cu Pb Zn Fe Cr As Sb S 总计/%T -1银黝铜矿3.53137.855- 5.503 1.9230.0344.60919.41725.66698.543T -1.银黝铜矿0.71140.149- 5.327 2.5030.0038.98516.12924.36898.174T -2银黝铜矿0.55738.161- 6.6520.965-8.18618.58826.59999.707T -2.银黝铜矿 1.81537.945- 6.600 1.291-7.96021.39121.50298.508T -4.银黝铜矿 1.31436.261-7.1380.338-7.38119.38226.89398.733T -5银黝铜矿 2.90536.477- 6.5310.689- 2.53927.92320.67497.737T -6银黝铜矿 2.20034.987- 6.8330.560- 3.92625.87723.46397.847T -7-1银黝铜矿11.71029.452- 6.5150.963- 1.47328.44623.121101.680T -7-2银黝铜矿11.42227.340-7.6060.540- 1.12326.32825.17099.529T -7-3银黝铜矿12.84229.198- 6.3940.742- 2.15825.93321.22198.488T -8银黝铜矿8.80831.536- 6.6440.401-0.82026.09424.93598.239T -8.银黝铜矿 4.92334.201- 6.2080.524--26.54827.18599.410T -12银黝铜矿 3.78535.664- 4.698 2.595-7.65819.24023.80797.446T -12.银黝铜矿 4.21634.980- 4.760 2.5560.0097.81218.62525.31998.275T -15银黝铜矿 4.09636.718- 4.923 2.437-8.67217.73624.38398.965*Y6-5-a 银黝铜矿8.70036.930-0.0600.030- 2.25029.94024.060101.970T -9螺硫银矿68.8007.294-0.047--0.48510.76012.621100.006T -9.螺硫银矿68.4057.167-0.0190.0440.0190.04010.56612.10098.359T -10螺硫银矿69.441 6.741--0.013--11.54312.08798.825T -11螺硫银矿67.869 6.027-0.177-0.065-10.40712.43297.977*Y6-3-b 辉银矿73.700 5.380-0.0700.010-0.7908.52011.51099.980*Y -5-d 辉银矿71.6207.380-0.0100.010-0.0718.58011.62099.930T -13-a 自然银92.0000.305-0.009-- 1.210 2.200 4.340100.064T -13-b 自然银89.0740.529 5.010--- 2.5000.2000.35097.665*Y6-3-a 自然银91.510 1.620-0.0100.010- 1.950 1.380 3.50099.980*y6-5-c自然银91.6502.030-0.0100.010-0.7602.2103.360100.030注:*数据引自150页脚注º,/)0代表未检测到151第2期 胡耀国等:贵州银厂坡银矿床银矿物特征及其赋存状态3.1银矿物的物理性质从电子探针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主要有三种银矿物:自然银、螺硫银矿、银黝铜矿,为一套Cu-Ag-As-Sb-S元素组合。

各种银矿物特征如下。

螺硫银矿(Ag2S):为单斜晶系,镜下鉴定其反射色为浅灰色或浅灰绿色,显弱非均质性,为本矿区分布最广的银矿物,两类矿石中均有产出,但在两类矿石中螺硫银矿所表现的存在形式并不一样。

在Pb-Zn-Ag矿石中,此类银矿物主要以呈不规则的叶片状、长轴状、靴状(照片Ñ-a,Ñ-a.,Ñ-b,Ñ-b.,Ñ-c,Ñ-c.)的固溶体分离结构的形式存在,长轴方向长约7~10L m,短轴方向长约2~ 3L m;而赋存于Pb-Cu-Ag矿石中的螺硫银矿呈粒状,其粒径约3~5L m。

主要被包裹于铁、铜和铅硫化物的次生氧化矿物中,尤其是褐铁矿中,褐铁矿甚至还保留氧化前黄铁矿的晶形,并保留环带结构(照片Ò-a,Ò-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