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数学有趣的试题
七年级数学趣味题

七年级数学趣味题一、数字规律类1. 找规律填数:1,1,2,3,5,8,(),21,34。
- 解析:这是斐波那契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所以括号里的数是5 + 8=13。
2. 观察下列数字:1,4,9,16,25,()。
- 解析:这些数依次是1²,2²,3²,4²,5²,所以括号里的数应该是6² = 36。
二、几何趣味题1. 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3,4,x,求x的取值范围。
- 解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所以4 - 3 < x < 4+3,即1 < x < 7。
2. 有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为5cm,在它的每个面上都挖去一个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求剩下部分的表面积。
- 解析: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5×5 = 150cm²。
每挖去一个小正方体,会增加4个1×1的正方形面积。
一共挖去6个小正方体,增加的面积为4×1×1×6 = 24cm²。
所以剩下部分的表面积为150+24 = 174cm²。
三、生活应用类1. 小明去商店买文具,一支铅笔0.5元,一个笔记本3元,他买了5支铅笔和2个笔记本,给了售货员20元,应找回多少钱?- 解析:买5支铅笔花费0.5×5 = 2.5元,买2个笔记本花费3×2 = 6元,总共花费2.5+6 = 8.5元。
给了售货员20元,应找回20 - 8.5 = 11.5元。
2. 某工程队修一条路,原计划每天修50米,20天修完。
实际每天修60米,实际多少天修完?- 解析:这条路的总长度为50×20 = 1000米。
实际每天修60米,那么实际修完需要的天数为1000÷60 = 16\frac{2}{3}天(或者约17天)。
初一有趣的数学题

初一有趣的数学题1.遗嘱古时候,一位老者已气息奄奄。
临终前,把两个儿子唤到床前,曰:“你们骑马到西山然后回来,谁的马跑得慢,家产就归谁。
”两个儿子骑马出去缓缓而行。
一路人见状奇怪,问明原因后,对二人说了一句话,二人便快马加鞭,唯恐落后。
这位路人说了句什么话。
2.问题小唱什么菜煮不熟?什么菜洗不净?什么蛋不能吃?什么饼不能吃?什么河没有水?什么马不能骑?什么牛不耕田?什么火不烧手?什么球不能踢?什么珠不能摸?什么嘴不讲话?什么药没处买?什么刀不能切菜?什么锅不能煮饭?什么事人人不愿做都得做?什么衣人人不爱穿都得穿?3.钱哪里去了?有两个父亲给了他们的儿子一些钱。
其中一个父亲给了儿子150元,另一个父亲给了儿子100元钱。
但两个儿子却说他们一共只得了150元。
那100元哪里去了呢?4.跑马场跑马场上有三匹马,并排从起跑线上向同一个方向起跑。
已知公马十分钟能跑四圈,母马十分钟能跑三圈,小马十分钟能跑两圈,经过多长时间三匹马又能同时回到起跑线上?5.火柴拼字请你用4根火柴拼成一个“田”字。
注意火柴不能折。
答案1.遗嘱“你们把马换过来骑”。
注意问题中说的是谁的“马”慢。
快与慢是相对的,问谁的马慢与问谁的马快是一回事。
2.问题小唱生菜,灰菜,脸蛋,铁饼,银河,海马,蜗牛,鬼火,地球,眼珠,烟嘴,后悔药,车刀,烟袋锅,做梦,寿衣。
3.钱哪里去了?两个父亲和两个儿子实际是三个人(祖孙三代)。
4.跑马场十分钟。
这时公马跑了四圈,母马跑三圈,小马跑两圈。
请你再想想看,如果公马十分钟能跑六圈,母马能跑四圈,其他不变,答案又是多少?5.火柴拼字如果你把火柴当做几何中的线去拼,你永远也拼不出来。
火柴杆是方的,把四根火柴并拢在一起,从火柴的根部看过去,就是一个很象“田”的字。
2023年初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2023年初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
1. 已知a=2,b=3,c=4,那么a的一半是多少?
A. 1
B. 2
C. 3
D. 4
2. 以下哪个数字是质数?
A. 12
B. 15
C. 17
D. 20
...
(以下省略若干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3分)
1. 200 ÷ 25 = __________.
2. 小明有2袋糖果,每袋里有8颗,他一共有多少颗糖果?
答:__________颗。
(以下省略若干填空题)
三、解答题(共3题,每题10分)
1. 用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如果这个两位数可以被3整除,那么这两个数字最多可能是多少?
答:两个数字最多为__________。
2.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 cm,计算它的周长。
答:周长为__________cm。
(以下省略若干解答题)
四、应用题(共2题,每题15分)
1. 小明的书包里有5本数学书、4本英语书和3本科学书,他打算从中选出2本不同的书来整理,问有多少种不同选择的方法?
答:共有__________种不同选择的方法。
2. 一辆汽车从市中心出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了4个小时后,在距离市中心180公里的地方停车休息。
请问,汽车停下来休息前所行驶的距离是多少公里?
答:汽车停下来休息前所行驶的距离是__________公里。
(以下省略若干应用题)。
初中数学试卷搞笑奇葩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 下列哪个数字不是奇数?A. 2B. 3C. 4D. 52. 下列哪个图形不是平面图形?A. 圆B. 三角形C. 长方形D. 立方体3. 小明有一袋糖果,第一天吃掉一半多一个,第二天吃掉剩下的一半少一个,请问小明最后还剩几个糖果?A. 0B. 1C. 2D. 34. 下列哪个单位不是长度单位?A. 米B. 千克C. 米秒D. 分米5. 小红和小明一起跑步,小红的速度是小明的2倍,如果小红跑5圈,小明跑多少圈才能和小红跑的距离相同?A. 2圈B. 3圈C. 4圈D. 5圈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1. 1米等于______分米。
2. 下列数中,最大的质数是______。
3.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______度。
4. 小华有3个苹果,小丽比小华多2个苹果,那么小丽有______个苹果。
5. 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3圈后,发现离起点还有50米。
请问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2. 一家工厂生产了一批产品,第一天生产了120个,第二天生产了比第一天多40个,第三天生产的数量是前两天的总和。
请问第三天生产了多少个产品?3. 小明在数学考试中得了满分,他很高兴地告诉妈妈:“妈妈,我得了100分,相当于全班平均分的两倍。
”请问全班平均分是多少分?四、应用题(15分)小明去书店买书,书店有5种不同的数学书,分别是《数学宝典》、《数学乐园》、《数学星》、《数学花园》和《数学梦》。
小明想买其中的一种,但不知道哪本书更适合自己。
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哪种书最适合小明?(答案仅供参考,具体分析需根据题目要求和个人理解进行。
)1. 《数学宝典》:这本书内容全面,适合基础知识扎实的同学。
2. 《数学乐园》:这本书以趣味性为主,适合喜欢轻松学习的同学。
3. 《数学星》:这本书难度适中,适合有一定基础且想提升的同学。
初中数学奇葩的试卷系列

一、数学趣味题1. 题目:一袋糖果共有20颗,小明吃掉一半,小华吃掉剩下的1/4,请问小明和小华一共吃掉了多少颗糖果?答案:10颗。
解析:小明吃掉一半,即10颗;小华吃掉剩下的1/4,即5颗。
所以,他们一共吃掉了10+5=15颗糖果。
2. 题目:小明从家出发,向东走了5千米,然后向北走了10千米,请问小明现在距离家的位置是多少千米?答案:5√2千米。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小明现在距离家的位置为√(5^2+10^2)=5√2千米。
二、数学挑战题1. 题目:一个数列的前三项分别是2、3、5,求该数列的第四项。
答案:8。
解析:观察数列,发现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所以第四项为2+3=5。
2. 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和宽分别是6厘米和4厘米,求该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
答案:√52厘米。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对角线长度为√(6^2+4^2)=√52厘米。
三、数学应用题1. 题目:小明和小华分别骑自行车去图书馆,小明骑了15分钟,速度是每分钟3千米;小华骑了20分钟,速度是每分钟4千米。
请问小明和小华谁先到达图书馆?答案:小华。
解析:小明骑行的距离为15×3=45千米,小华骑行的距离为20×4=80千米。
因为小华骑行的距离更远,所以小华先到达图书馆。
2. 题目:一个工厂生产一批产品,计划每天生产200个,但实际上每天生产了180个。
如果要在原计划的时间内完成生产,每天需要多生产多少个产品?答案:50个。
解析:原计划时间为200÷180=1.11天,实际生产时间为1天。
每天需要多生产的产品数量为200-180=20个,所以需要在原计划的时间内多生产20×1.11=22.2个产品,约等于50个。
初中数学奇葩试卷系列,让我们在欢笑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既能体验到数学的趣味,又能挑战自己的极限!。
自编五羊杯试题及解析

“五羊杯”初中数学竞赛初一试题一、 选择题(4选1型,每小题选对得5分,否则得0分. 本大题满分50分.)1、规定)1(1......)2()1(1)1(1*+⨯+++⨯+++⨯=b b a a a a b a ,(其中,**b ,a N N b a ∈∈<且)那么=2011*1( ). A.20122011 B.20112010 C.201211+ D.201111+ 2、求5011370132451413791⨯+⨯+⨯= ( ). A.6514 B.458 C.1311 D.11759 3、某校举办数、理、化三种学科竞赛. 其中,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有57人,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有78人,参加物理竞赛的学生有66人,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物理竞赛的学生有13人,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有8人,既参加化学竞赛又参加物理竞赛的学生有5人. 三种竞赛都参加的学生有3人. 则报名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一共有( )人.A.201B.175C.178D.1814、有一家商店卖苹果,14个小时内卖出了782个,其中第一个小时卖出了23个,第二个小时卖出了56个,如果测算这家商店每个小时卖出的苹果数目,则( )不成立.A.必有连续2个小时至少卖了118个苹果B.必有连续3个小时至少卖了176个苹果C.必有连续4个小时至少卖了235个苹果D.必有连续6个小时至少卖了353个苹果5、右图中可以数出( )个长方形. A. 450 B.350 C.225 D.1256、已知2008年2月1日是星期五,那么,2008年5月4日是( ).A.星期一B.星期五C.星期六D.星期日7、已知现在是中午12点整,那么,经过( )分钟后,时针与分针第一次反向(即两针夹角为0180).A.11360 B.11270 C.13360 D.13270 8、已知下面图形经过折叠后可围成一个正方体,则所围成的正方体中,“竞”字的对面是( )字.A. 赛B. 学C. 数D. 理9、小陈在玩“扫雷”游戏,下图是“扫雷”游戏的一部分,规则如下:图中数字n 表示在以该数字为中心的8个方格中有n 个地雷(n=1,2,3),笑脸表示该方格已被探明有地雷,现在还剩下A 、B 、C 、D 四个方格未被探明,其它地方为安全区,没有地雷(包括有数字的方格)。
(完整版)初中数学竞赛——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完整版)初中数学竞赛——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初中数学竞赛勾股定理与应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早在3000年前,我国已有“勾广三,股修四,径阳五”的说法.关于勾股定理,有很多证法,在我国它们都是用拼图形面积方法来证明的.下面的证法1是欧几里得证法.证法1 如图2—16所示.在Rt△ABC的外侧,以各边为边长分别作正方形ABDE,BCHK,ACFG,它们的面积分别是c2,a2,b2.下面证明,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过C引CM∥BD,交AB于L,连接BG,CE.因为AB=AE,AC=AG,∠CAE=∠BAG,所以△ACE≌△AGB(SAS).而所以 S AEML=b2.①同理可证 S BLMD=a2.②①+②得S ABDE=S AEML+S BLMD=b2+a2,即 c2=a2+b2.证法2 如图2—17所示.将Rt△ABC的两条直角边CA,CB 分别延长到D,F,使AD=a,BF=b.完成正方形CDEF(它的边长为a+b),又在DE上截取DG=b,在EF上截取EH=b,连接AG,GH,HB.由作图易知△ADG≌△GEH≌△HFB≌△ABC,所以AG=GH=HB=AB=c,∠BAG=∠AGH=∠GHB=∠HBA=90°,因此,AGHB为边长是c的正方形.显然,正方形CDEF 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GHB的面积与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ADG,△GEH,△HFB)的面积和,即化简得 a2+b2=c2.证法3 如图2—18.在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上向外作正方形ABDE,延长CB,自E作EG⊥CB延长线于G,自D 作DK⊥CB延长线于K,又作AF, DH分别垂直EG于F,H.由作图不难证明,下述各直角三角形均与Rt△ABC全等:△AFE≌△EHD≌△BKD≌△ACB.设五边形ACKDE的面积为S,一方面S=S ABDE+2S△ABC,①另一方面S=S ACGF+S HGKD+2S△ABC.②由①,②所以 c2=a2+b2.关于勾股定理,在我国古代还有很多类似上述拼图求积的证明方法,我们将在习题中展示其中一小部分,它们都以中国古代数学家的名字命名.利用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形中,可以得到一个更一般的结论.定理在三角形中,锐角(或钝角)所对的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或加上)这两边中的一边与另一边在这边(或其延长线)上的射影的乘积的2倍.(完整版)初中数学竞赛——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因此,我们常又称此定理为广勾股定理(意思是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形中的推广).由广勾股定理我们可以自然地推导出三角形三边关系对于角的影响.在△ABC中,(1)若c2=a2+b2,则∠C=90°;(2)若c2<a2+b2,则∠C<90°;(3)若c2>a2+b2,则∠C>90°.勾股定理及广勾股定理深刻地揭示了三角形内部的边角关系,因此在解决三角形(及多边形)的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1 如图2-21所示.已知:在正方形ABCD中,∠BAC 的平分线交BC于E,作EF⊥AC于F,作FG⊥AB于G.求证:AB2=2FG2.分析注意到正方形的特性∠CAB=45°,所以△AG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有AF2=2FG2,因而应有AF=AB,这启发我们去证明△ABE≌△AFE.说明事实上,在审题中,条件“AE平分∠BAC”及“EF ⊥AC于F”应使我们意识到两个直角三角形△AFE与△ABE全等,从而将AB“过渡"到AF,使AF(即AB)与FG处于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可以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证明了.例2 如图2-22所示.AM是△ABC的BC边上的中线,求证:AB2+AC2=2(AM2+BM2).推论△ABC的中线长公式:说明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为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是锐角三角形,另一个是钝角三角形(除等腰三角形外).利用广勾股定理恰好消去相反项,获得中线公式.①′,②′,③′中的m a,m b,m c分别表示a,b,c边上的中线长.例3 如图2-23所示.求证:任意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和加对角线中点连线平方的4倍.分析如图2-23所示.对角线中点连线PQ,可看作△BDQ 的中线,利用例2的结论,不难证明本题.说明本题是例2的应用.善于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是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即化未知为已知的方法.下面,我们再看两个例题,说明这种转化方法的应用.例4 如图2-24所示.已知△ABC中,∠C=90°,D,E分别是BC,AC上的任意一点.求证:AD2+BE2=AB2+DE2.分析求证中所述的4条线段分别是4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因此考虑从勾股定理入手.(完整版)初中数学竞赛——勾股定理及其应用例5 如图2-25所示.设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M,BN分别是BC,AC边上的中线.求证:4(AM2+BN2)=5AB2.分析由于AM,BN,AB均可看作某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因此,仿例4的方法可从勾股定理入手,但如果我们能将本题看成例4的特殊情况——即M,N分别是所在边的中点,那么可直接利用例4的结论,使证明过程十分简洁.练习十一1.用下面各图验证勾股定理(虚线代表辅助线):(1)赵君卿图(图2-27);(2)项名达图(2—28);(3)杨作枚图(图2-29).2.已知矩形ABCD,P为矩形所在平面内的任意一点,求证:PA2+PC2=PB2+PD2.(提示:应分三种情形加以讨论,P在矩形内、P在矩形上、P在矩形外,均有这个结论.)3.由△ABC内任意一点O向三边BC,CA,AB分别作垂线,垂足分别是D,E,F.求证:AF2+BD2+CE2=FB2+DC2+EA2.4.如图2-30所示.在四边形ADBC中,对角线AB⊥CD.求证:AC2+BD2=AD2+BC2.它的逆定理是否成立?证明你的结论.5.如图2—31所示.从锐角三角形ABC的顶点B,C分别向对边作垂线BE,CF.求证:BC2=AB·BF+AC·CE.。
(完整版)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试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 经典题(一)1 已知:如图, 0是半圆的圆心, C 、E 是圆上的两点, CD 丄AB , EF 丄AB , EG 丄CO . 求证:CD = GF .(初二)2、已知:如图, P 是正方形 ABCD 内点,/ PAD =Z PDA = 150.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 DEN =Z F .求证:△ 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3、如图,已知四边形 ABCD 、A i B i C i D i 都是正方形, CC i 、DD i的中点.求证:四边形 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A 2、B 2、C 2、D 2 分别是 AA i 、BB i 、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AD = BC , M 、N 分别是 AB 、CD 的中点, AD 、BCD经典题(二)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 AQ .(初二) 3、如果上题把直线 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 设MN 是圆0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 于 P 、Q .求证:AP =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厶 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 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 ACDE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1已知:△ 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1) 求证:AH = 2OM ;(2) 若/ BAC = 600,求证:AH = AO .(初二),O 为外心,且0M 丄BC 于M .2、设MN 是圆0外一直线,过0作0A 丄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AB 的一半.(初二)HEBCM DG N BF经典题(二)1 如图,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DE // AC , AE = AC , 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 CF .(初二)4、如图,PC 切圆0于C , AC 为圆的直径,PEF 为圆的割线,AE 、AF 与直线PO 相交于B 、D .求证:AB = DC , BC = AD .(初三)F .E2、如图,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DE // AC ,且CE =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 求证:AE = AF .(初二)3、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 AB • CD + AD • BC = AC • BD .(初三)4、平行四边形 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AE = CF .求证:/ DPA =Z DPC .(初二)经典题(四)1已知:△ 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 求:/ APB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内部的一点,且/求证:/ PAB = Z PCB .(初二)C经典难题(五)1、设P是边长为1的正△ ABC内任一点,求证:一:<L V 2.B C2、已知: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求PA + PB + PC的最小值.3、P为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 3a,求正方形的边长.4、如图,△ ABC 中,/ ABC =Z ACB = 80°, D、E 分别是AB、AC 上的点,/ DCA = 30°, / EBA = 20°,求/ BED 的度数.经典题(一)1•如下图做GH丄AB,连接E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有趣的试题
新建县竞晖学校邓勇
A.某店来了三位顾客,急于要买饼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6分钟。
几个厨师都说无能为力,因为要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五分钟,一口锅一次可放两个饼,那么烙熟三个饼就得2O分钟。
这时来了厨师老李,他说动足脑筋只要15分钟就行了。
你知道该怎么来烙吗?
B.有一天,一个小朋友去买了10瓶饮料,商店老板说:“喝完饮料后,每3个空饮料瓶可换1瓶饮料。
”请问这个小朋友一共可以喝到多少瓶饮料?
C.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
(注:每次灌水壶要灌满;每次倒水水要倒光(倒进池塘里去的时候);把水从一个壶里倒进另一个壶里,也要都倒光,除非在倒的过程中另一个壶已经满了;倒水的时候没有损失、蒸发溢出什么的)
答案
A题:
解析:先将两个饼放进锅烙,5分钟后,将一个饼夹出来,放另一
个饼进去,并把锅里的另一个饼翻转过来烙;再过了5分钟后,锅里有一个饼已烙熟,将它夹出来,再放之前夹出来的那个饼进去烙另一面,并把锅里的另一饼翻过来烙,5分钟后,锅里的两个饼都熟了。
所以一共只用15分钟就可以烙熟3个大饼。
B题:
这个小朋友一共可以喝到15瓶饮料。
解析:这个小朋友先喝完了10饮料;接着拿9个空瓶去换得3瓶
饮料;当喝完那3瓶饮料后,他还有4个空瓶,再拿3个空瓶去换1瓶饮料;喝完那瓶饮料后,他有2个空瓶,然后他向老板再要一瓶饮料,喝完后把3个空瓶还给老板即可。
所以他一共可以喝15瓶饮料。
C题:
1.先用5升的水壶装满水,倒入六升的水壶中。
六升的水壶中还空出一升水体积。
2.再用把盛五升水水壶装满水,倒入容积六升的水壶中,壶中还剩4升水。
3.把容积六升水中的水倒掉,再把容积五升的水壶倒满水,把这些水倒入容积六升的壶中,容积五升的水壶中这时刚好剩下三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