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复习 宋元诗词分析

古代文学复习 宋元诗词分析
古代文学复习 宋元诗词分析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散文:1、王禹偁: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的议论文《待漏院记》。2、柳开:在宋初文学理论上提出复古主张。他之后,穆修继续倡导韩柳古文。

二、北宋初期诗歌三大流派

1、白体诗人:宋初效仿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如李昉,徐铉,王禹偁(平淡美)。

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自然,清雅流畅,不够深沉。

2、晚唐体:指的是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主要有“九僧群体”(以苦吟推敲为特点)和“隐逸群体”。寇准,晚唐体盟主。

3、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收录了17位诗人的247首诗,代表作家杨亿,刘筠,钱惟演。

(1)三类题材:怀古咏史,咏物,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

(2)师法对象:李商隐。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3)衰败原因:一是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二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第二章北宋前期词风演变及柳永

一、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一)晏殊:“北宋倚声家初始”,著《珠玉词》。(其词“情中有思”,浓情中透露出理性沉思的特质,如《浣溪沙》)

词写男女恋情,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显得纯净雅致,着重表现抒写主人公的恋情。其词的感情基调: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也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二)欧阳修:对词创作的革新体现在:一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李煜开辟的方向,

进一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改变词的审美趣味,朝通俗化方向开拓,与柳永词互相呼应。

二、词境的开拓

(一)范仲淹:沉郁悲凉的风格,后来成为豪放词的滥觞。(广漠萧瑟的塞外景色、艰苦孤寂边塞生活、将士思乡之情和报国建功之志)

(二)张先:⑴显著特色: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

⑵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动态美、朦胧美。

⑶词的内容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⑷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一、大量用词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

用功能。二、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

三、柳永词的新变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根本上改变唐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小令和慢词平分秋色齐头并进。词艺术上的发展创新:

1、语言通俗化,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

2、成功运用了铺叙与白描手法;

3、结构上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4、题材上取向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柳永词的内容:⑴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⑵表现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⑶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他们从良的愿望

⑷多方面的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一、欧阳修

(一)文学主张:

1、反对五代和西昆体的浮艳文风,又反对批判西昆体走向险怪的“太学体”。

2、提倡文道并重,纠正柳开穆修重道轻文的倾向。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把文学的艺

术形式看得与道的思想内容一样重要。

3、取法韩文文从字顺的一面,弃其奇险深奥的一面。

(二)欧文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出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A、议论文:有直接关系当时政治斗争的,如《与高司谏书》。也有无关政治,但表达了对

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B、记叙文:言之有物,具有充实的内容,如《丰乐亭记》

C、辞赋与四六:对前代骈赋和律赋进行改造,创了文赋,如《秋声赋》。对四六进行革新。

D、散文:形式多样,内容充实。①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如《五代史记》;

②史论文则是低回往复,感慨淋漓;

③叙事抒情散文;哀乐由衷,情文并茂,如《醉翁亭记》

二、宋代变革诗风的三位诗人:

1、欧阳修:

⑴变革诗风:破——扫除宋初西昆体的浮艳文风;立——促进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

⑵诗的内容:①抒写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怀;②反映现实社会,民生疾苦。

⑶特点:①散文化特点明显,以散文手法入诗,以议论入诗,如《明妃诗》;

②风格流丽婉转,流丽指语言的清新流畅,婉转指的是章法的委婉曲折。

2、梅尧臣:

⑴诗的内容:1、抨击邪恶势力,反映民生疾苦,如《汝坟贫女》《田家语》。秉笔直书,感

情愤慨,继承了杜甫、白居易的传统。

2、题材走向写日常生活琐事。

⑵艺术风格: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

3、苏舜钦:

⑴突出内容:①揭露生活,反映时弊②写景诗,喜写雄奇阔大之景,短诗则更凝滞

⑵诗风:雄放豪肆。(直率自然,意境开阔,想象奇特,笔力酣畅)

三、王安石的散文和诗

㈠散文:1、以实用为特点(多为政治服务,论点鲜明,逻辑严密,说服力很强)

2、风格简洁峻切(短文:直陈己见,不蔓不枝,短小精悍)

㈡诗歌:

前期诗:1、反映现实之作。2、抒写情怀之作,如思乡怀友。3、咏史诗尤为出色,以思想深刻,议论精警见长善作反案文章,充分体现宋诗长于议论的特长。

后期诗:诗风变化大,趋于含蓄深沉,以写景抒情的绝句最突出。

第四章苏轼

一、文学主张:文道并重,认为文章应该和自然界一样多姿多彩,姿态横生。具体表现:

1、“有意而为”的创作主张

2、“言必中当世之过”的创作态度

3“随物赋形”“尽物之变”的创作方法

4、求真重理,寄味淡泊的美学标准

5、提倡多样化艺术风格,反对千篇一律的文风。

二、苏轼的文章

1、议论文:史论的代表作《贾谊论》。他的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形式更为活泼,议论更为生动,往往是夹叙夹议,兼带抒情;

2、叙事记游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结合的水乳交融,代表作《石钟山记》;

3、笔记小品:当行即止,当止即止,少有芜词累句,代表作《记承天寺夜游》;

4、辞赋:融入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吸收诗歌的抒情意味,代表作《赤壁赋》《后赤壁赋》。

三、苏轼的诗

㈠题材特点:现存2700余首,题材广泛,无所不包。

1、批判现实之作

2、抒写人生体验:①感悟人生哲理②抒发失意的愤懑与痛苦③乐观旷达的精神㈡艺术特色:1、富有理想

①比喻生动新奇,层出不穷

2、艺术技巧纯熟:②对仗精工而流动

③用典妥帖灵活

3、艺术风格多样(多为刚柔相济,呈现清雅的风格)

四、苏轼的词

㈠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的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1、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2、提出词须是“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其内涵是: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与人品一致,作词应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3、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改革的主要方向:

⑴题材意境的开拓:⑴抒写理想怀抱⑵写人生感受和思考,拓展内心世界,在心灵世界中超越现实的痛苦和不圆满,达到精神高度的自由;向外部世界拓展,通过历史和自然两面来感悟人生。

⑵表现手法的开拓——以诗为词:一是将诗的内容引入词中;二是将诗的手法移植到词中,成功表现在用题序和用典两个方面。

㈡苏词的贡献:

1、突破了为“艳科”的局面,扩大词的表现领域和境界

2、改变词为“小道”的观念,提升了词的文学地位:一是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升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即诗词一体,二是使词的美学地位与诗并驾齐驱。

3、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束缚,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特的抒情诗。

第五章江西诗派和两宋之际的诗歌

一、黄庭坚的诗歌:“山谷体”

1、内容:早期关注社会现实,中期以书斋生活为主,晚期以抒写人生感慨为主。

2、特点:⑴文人气和书卷气浓厚

⑵刻意追求新变,创造了生新瘦硬的风格:一是章法上,回环曲折,多跳跃性转

折,绝不平铺直叙;二是语言上出奇制胜,务去陈言,锤字炼句往往力撰硬语。

⑶声律奇峭的特点;句中音节打破常规,律诗中多用拗句。

3、诗论:①把晚期的杜诗视为宋诗美学理想的参照典范,倡导超越雕润绮丽而进入精光内敛的老成境界;②“点铁成金”说,对前代诗歌的语言艺术做积极借鉴,从而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二、陈师道的诗歌:

写个人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慨为主,内容狭窄,但感情真挚强烈,非常感人,艺术上自成一家,以“拙朴”为主要特征,且简洁精炼,朴质无华,外表浑朴而意味深长。

三、江西诗派

1、命名: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2、方回的“一祖三宗”说: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江西诗派之宗。

3、演变:黄陈去世后,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成为江西诗派的创作倾向。靖康事变对诗坛产生影响,产生了一批伤时忧国,表现爱国主题之作,诗歌风格也发生变化。

4、吕本中:诗风轻快柔美,是后期江西诗派的重要作家,理论上提出“话法”之说,主张摆脱既有法则而自有所得,其中无特定的风格论内容。

5、南宋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为陈与义和曾几。陈与义:学习杜甫爱国精神,艺术上也学习其沉郁、壮阔的风格为主,从而创造雄浑深沉的诗风。曾几:在吕本中流动圆美的风格上更进一步,形成一种清新活泼的新风格。

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此期词坛:两大创作群体:一是以苏轼为领袖,以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李之仪、赵令畤、陈师道等羽翼的苏门词人;二是以周邦彦为主帅的大晟词人群。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二苏三孔:苏轼、苏辙,孔文仲、孔平仲、孔武仲

一、黄庭坚的词:

1、走苏轼的路子,表现刚直倔强的个性、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自我的日常生活。

2、走柳永路子,写艳词俗词,有30余首,表现玩世不恭。

3、写山水风光和生活感受的小词,清丽可爱。

二、晁补之的词:

主题是吟咏隐逸,自抒被迫退隐的心境,代表作《摸鱼儿》。风格有豪健的一面

三、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有《小山词》

词的内容:1、对象确指,感情真挚;《临江仙》

2、追忆和相思的建构;《鹧鸪天》

3、寄寓身世之感;(书上:一方面借助对爱情的追求来建立一个与现实生活截然

不同的审美的感情世界,以消除现实生活中无法摆脱的孤独苦闷。另一方面把自己辛酸不平的身世之感曲折的寄托在男女间的悲欢离合和女性的苦闷失意之中。)

4、爱写梦境,以构建梦境追忆往日的爱情;

5、语淡情深,善用平淡的语言、常见的景物,表现不同寻常的深情。《少年游》

四、秦观:字太虚,后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淮海词》。婉约词代表,诗被称为“女郎诗”(一)词的内容:

1、男女恋情与离愁别恨;《鹊桥仙》《满庭芳》

2、抒写身世情怀。《阮郎归》(书上:将身世之感并入艳情)

(二)词的特点:

1、愁怨主题和凄婉风格;《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2、以小令的长处弥补慢词创作中的不足,达到情韵的审美效果,感情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皆美。

五、贺铸:字方回,有《东山词》。(开创南宋词人面向社会现实,表现民族忧患的先河)

1、抒写豪侠精神,悲壮情怀,代表作《六州歌头》

2、抒写儿女柔情,《鹧鸪天》《青玉案》

3、体兼婉约豪放,语言深婉密丽,其豪情之气开辛词先声,其密丽的语言影响吴文英等。

六、周邦彦

(一)词的主要内容:

1、漂泊羁旅的失意怨愁

2、咏物词,数量多,重寄托,将人生飘零失意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影响开启了南宋

咏物词,如《六丑·蔷薇谢后作》

3、男女恋情

(二)词的艺术成就:

1、章法:变柳永之直叙为曲叙,时空跳跃,回环往复,即将顺叙、倒叙、插叙错综结

合,故一是严密,二是繁复,三是多变。如《兰陵王》

2、句法:善化前人诗句于词,多句化入且意境翻新。《西河·金陵怀古》

3、音律:调美,律严,字工

①自创新调50多调,数量不及柳永,而圆美高雅驻之,更为雅士听从;

②词作音律和谐,词调声情与官调协调一致,严格审定音声调,与曲调旋律配合。

周词成为后世词律的样本。

③善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

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一、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有《漱玉词》

(一)理论上确立词体独特地位,提出词“别是一家”说。

1、李之仪从创作角度提出“词自有一种风格”看法

2、李清照从本体记角度提出词“别是一家”理论

(1)“别是一家”指词是独立的抒情文体,对音乐性和节有更独特的要求,不仅分平仄,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协律”“可歌”

(2)词只保持自身独立文体特性,才有自己独立地位。

(3)苏轼从诗词渊源角度提高词体的地位,李清照从本体记进一步提高词独立的文体地位。

(二)内容:创作上生动展现的生命进程和情感历程。

1、前期词:写生活的情趣(对自然景物的热爱、禽鸟花草的眷顾)和离别的忧伤,如《一

剪梅》《醉花阴》;

2、后期词:《金碌后序》主要内容:充满国破家亡,骨肉分离的哀痛,格调凄凉而深沉。(三)易安词的艺术特色:

1、善选取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展现内心的世界

2、语言上,提炼熔铸口语和书面语,别开生面,风韵天然;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语言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历程。

3、淡雅清疏的审美情趣

(四)成就: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以女性的身份,真挚大胆的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抒写自我的情感世界。,不仅比“男子作闺音”更为真切自然,而且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传统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

二、朱淑真:《断肠诗集》没有爱情的婚姻所引发的忧愁怨嗟

二、朱敦儒:字希直,号岩壑,其词继承发展了苏轼的抒情自我化的词风,具有鲜明的自传性特点。

词分三期:

1、早期词表现疏狂放浪的生活和狂放不羁的个性,词风飘逸潇洒,婉丽明快,如《鹧鸪天·西都作》

2、中期词表现为漂泊流亡的苦难感受国破家亡的伤痛、壮志难酬的忧愤,悲壮感慨,如《卜算子》《相见欢》,词风以悲壮慷慨为特色;

3、晚期词表现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风格清疏晓畅,语言通俗,如《好事近·渔夫词》

三、张元干:词走花间派的俗艳之路,南渡后转向苏轼一路,变得慷慨悲凉,题材取向上则直面山河残破的惨痛现实,代表作:《贺新郎》

四、李纲:七首奇特的咏史词,借历史上敢于平定外忧内患的英明君主来激励宋高宗振作精神以抗击金人,表现出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赋予咏史词以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感,词的言志功能的充分发挥和体现。

五、岳飞:《满江红》——进一步提高词的意境,把英雄主义情怀融入词中。以武将之身写文人之词。

第八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一、陆游的诗:

(一)主要内容:

1、爱国诗:

⑴杀敌立功的豪情,报国无门的怨愤,对爱国之士的歌颂,对苟安求和的谴责。

⑵总体特点:境界阔大,形象饱满,感情深沉,语言明快,不以叙事性、故事性见长,

以抒情性、概括性为主要特点。

⑶与杜甫诗的比较:爱国热情和现实主义精神与杜甫接近;艺术手法上,杜甫偏重客观

记载重大历史事件,如“三吏”“三别”,陆游较多结合自己所见所感,主观抒情为主。

2、表现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代表作:《游山西村》

3、爱情诗:与其爱情悲剧有关,如《沈园》

(二)主要特点:

1、诗风雄浑豪健,气势奔放,境界壮阔。兼李白的豪放飘逸与杜甫的沉郁顿挫为一体,而又平易晓畅,章法整饬严谨,如《书愤》;

2、善于凭借幻境、梦境来表现现世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如“铁马秋风大散关”;

3、最擅长的诗体是七言诗,其中七律对仗,工整而不落纤巧,新奇而不雕琢,七绝笔致流转,情韵深长,如“山重水复疑无路”。

二、杨万里的诗:

1、主要内容:自然风物和日常生活的情趣。

2、特点:格调幽默风趣,想象丰富新颖,语言自然活泼,其诗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诚斋体:风格自然活泼,饶有谐趣。

代表作:杨万里的《晓行望云山》《小池》

形成因素: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特射到客观事物上;想象奇特,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

三、范成大:诗中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阔。使金记行诗和田园诗价值最高。诗歌的主人公由隐士转为农人,成功的实现了对传统题材的改造,使田园诗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生活之诗。诗的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实,少数作品风格峭拔。

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一、辛弃疾:

(一)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1、展示英雄形象:⑴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崇拜和歌颂;

⑵展示收复失地,建立伟业的豪情壮志;

⑶表现报国激情被压抑的强烈忧愤。

2、抒写忧愤情怀:辛词对心灵世界也有深广的拓展,他继续并弘扬南渡词人的传统,在词中表现了更为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而且具有强烈的批判性的战斗性。

3、描写田园生活:继承了苏轼农村词的传统,写了不少表现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作品,清新自然,活泼灵动,极富生活气息,为唐宋史上所仅见。

(二)词的艺术成就:

1、大量使用战争和军事意象;

2、以文为词,即是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3、语言上散文化,创造性地使经、史、子等散文句式、语汇入词,空前的扩大和丰富了词

的语汇。

4、多样化的艺术风格:雄浑雅健,悲壮沉郁,俊爽流利,飘逸闲适,秾纤婉丽,诸种风格

兼收并蓄,最能体现个人风格的是刚柔相济,亦庄亦谐两种风格。

5、在词史上,创造和使用的语言最为丰富多彩:雅俗并收,古今融合,骈散兼行,随意挥

洒而精妙得当。

二、辛派词人:远承东坡而近学稼轩,其间桥梁是张孝祥。

1、张孝祥:辛派的先驱。一方面学苏轼的“豪”,以“诗人之句法”抒壮志之豪情,其名

作《六州歌头》;另一方面学苏的“放”,并兼融李白诗的浪漫精神,以自在如神来之笔表现超迈凌云之气和潇洒出尘之姿。

2、陆游:辛派的中坚人物。

①风格:以豪放词风为主,兼多种风格,纤丽处似秦观,雄快处似苏,超爽处似辛。

②内容:抒发壮志未酬的幽愤,其词境特点是将理想壮志化成梦境而与现实悲凉构

成强烈的对比,如《诉衷情》。

3、陈亮:与辛词相似。

①特点:以文为词。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鲜明的政治功利性和纵横捭阖的议论性。

②内容:其词多表现为抗战复仇,救国救民的思想怀抱。

4、刘过:效辛词而自成一家。

其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自傲自负又自卑自弃、狂放不羁有落破寒酸的江湖狂士。

他的《龙洲词》第一次展现了南宋中后期特殊的文士群体——江湖游士的精神风度、生活命运和复杂心态,具有独特的生命情调和个性风格。

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一)南宋先后出现的两代词人:

一是在南宋灭亡前已谢世的江湖词人群,如孙惟信、刘克庄、陈人杰和吴文英等,二是经历亡国、入元后继续创作的遗民词人群,如刘成翁、周密、文天祥等。

(二)从创作倾向来分,又分成两大阵营:

①刘辰文、天祥翁等属于辛派后劲,以稼轩为宗,崇尚抒情言志的痛快淋漓,而不斤斤计较于字工句稳,政治批判的锋芒有时更尖锐,但不免粗豪叫嚣之失。②吴文英和陈允平、周密、王沂孙等则是姜夔的追随者,以姜夔的“雅词”为典范,注重炼字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词的题材以咏物为主,讲究寄托,但有些词的意蕴隐晦难解。

一、姜夔:

1、恋情词的雅化:省略掉爱恋过程的调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赋予恋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

2、语言的雅化与刚化:将原有的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改造成新刚醇雅的风格。

3、咏物词寄托遥深,把身世感受.国事感慨同咏物融为一体,含义丰富深广,想象空间极大,但词旨飘忽不定,有时流于晦涩难懂。

4、幽冷悲凉的词境,虚处传神的手法。(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5、长于自度曲,如《过垂虹》“自制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6、词的形式上显著特色是词作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小序,如同韵味隽永的小品文,与歌词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二、吴文英:

词的艺术特色:

1.艺术思维方式上,彻底改变正常思维习惯,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虚无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2.章法结构上,继清真词后进一步打破时空变化的通常次序,把不同时空的情事.场景浓缩统摄于同一画面内;或者将实有的情事与虚幻的情境错综叠映,使意境扑朔迷离。

3.语言生新奇异:第一,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与其章法结构一样,完全凭主观的心理感受随意组合。第二,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

三、宋末其他词人:宋元之际的词坛,有两大特点:一是创作活动的群体性。第一部咏物词

专集《乐府补题》二是题材.风格的趋同性。

1.周密:号草窗,融会白石,梦窗之长,一方面取法姜夔,追求已经醇雅,另一方面词风受吴

文英影响,形成了典雅清丽的词风。

2.王沂孙:咏物词特点:

⑴善于隶事用典,不是直接描摹物态,而是根据主观的意念巧妙地选取有特定含义的典故

与所咏之物有机融合,使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意互相生发。

⑵擅长用象征和拟人手法,用象征性的语言将所咏之物拟人化,使之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

3.张炎:对清初浙西词派的创作影响甚大,《词源》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4.蒋捷:词风兼融豪放词的清奇流畅和婉约词的含蓄蕴藉,既无辛派后劲粗放直率之病,也

无姜派末流刻削隐晦之失。,如《虞美人·听雨》

5、刘克庄:辛派后劲中成就最大的词人,一以国家命运为念。

第十一章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政论文: 辛弃疾《美芹十论》《九议》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陆游《入蜀记》六卷-入蜀见闻学术性质

范成大《吴船录》二卷-蜀中归途见闻

笔记散文: 陆游《老学庵笔记》

洪迈《容斋随笔》

罗大经《鹤林玉露》散文性质

周密《武林旧事》

二.南宋理学家的散文和文记

①朱熹:南宋最重要的理学家,明确地提出是第一性的,道是根本,而文不过是辅助手段而已。

②吕祖谦:《宋文鉴》150卷。

③南宋后期编选散文集风气更盛,代表作:真德秀《文章正宗》《续文章正宗》各20 三.南宋的四六

汪藻《皇太后告天下书》《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

第十二章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一.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

1、永嘉四灵:

(1)成员: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叶适将他们合称为“四灵”,曾编选《四灵诗选》)

(2)作品内容:题咏景物,唱酬赠答。代表作:徐照的《山中》和赵师秀的《龟峰寺》

(3)以贾岛、姚合为宗。

2江湖诗派:陈起为一些没能入仕的游士刻印诗集,总称为《江湖集》,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诗人被称为江湖诗人。代表:刘克庄,戴复古。

二、宋末诗歌

1、宋末诗人的两个群体:英雄和遗民。

2、文天祥:集社诗(把杜甫的诗句重新组合成诗)

3、谢翱:宋末遗民成就最高的一家。他的诗沉痛悲凉,意旨深密,反映在异族统治下人们的哀痛心情,如,《西台哭所思》

三、辽代诗歌

契丹女诗人萧观音、萧瑟瑟。在契丹诗作中,篇幅最大且最具典型意义的是《醉义歌》,此诗署为“寺公大师”。

四、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1、金代诗歌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金国初建到海陵朝。此期的主要作家都是辽宋入金的文士,如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故国之思)

第二阶段: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此间金诗逐渐走向成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诗人有蔡珪、王庭筠等;

第三阶段:金朝在蒙古的紧逼下被迫南渡直到后金前后。

2、元好问:金代最杰出的词人。

⑴“纪乱诗”特点:①是他对国家灭亡、人民遭难的现实不是一味的哀叹悲泣,而是把慷慨的感情表现于苍莽雄阔的意境之中。②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将现实的悲怆情怀与历史的批判意识融和在一起,增加了诗的思想深度。

⑵《论诗绝句三十首》,全面的评论了自汉魏下启宋季的重要诗人以及诗派,表达出重视自然天成的意境和雄放壮伟的风格的诗学主张,一直为后代的诗论家所重视。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一) 一、填空(15分) 1.秦代唯一的作家是,今所传秦代民间歌谣仅首。 2.司马迁的现存作品,除《史记》外,还有《》、《》这两个单篇。《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语)的伟大著作,所以历来为人们所推重。 3.从西汉后期到东汉中期,汉赋的创作进入了时期,代表作家是、。 4.建安“七子”的名称来源于《》,被称为“七子之冠冕”的是。 5.在南北朝诗人中,大量创作山水诗的是,推动七言诗体发展的是,集六朝之大成的是。 6.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代表作,有北魏的《水经注》和北齐杨衒之的《》。 二、解释加点的词(15分) 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大钧 ..播物兮,坱圠无垠.。 3.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4.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5.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7.薄.霄槐云浮,栖川怍.渊沉。 8.暧暧 ..远人村,依依 ..墟里烟。 三、默写(10分): 1.《短歌行》(对酒当歌): 2.《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 四、简述题(20分) 1.概述乐府的多重涵义。

2.“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赠白马王彪》)四句,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3.略述魏晋南北朝小说的类型,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五、论述题(40分): 1.以《李将军列传》和《苏武传》为例,谈谈《史记》和《汉书》人物塑造的共同特色。 2.根据你对魏晋南北朝诗歌史的了解,试对这一时期文人诗歌创作的特点作一综述。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先秦篇 一、散文 (一)历史散文 (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的史事。 (2)《国语》:我国第一部的国别体史书,共21 卷。传为左丘明所著。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从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国语》和《左传》区别是《国语》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3)《战国策》:即《国策》,《国语》后又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年刘向所编订,共33 编。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该书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二)诸子百家散文 (1)道家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道家学派创始人,生活于春秋时期。主张“无为”,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代表朴素辩证法观点。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代表作《老子》,又名《道德经》。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逍遥游》。 (2)儒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 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n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荀子,名况,尊号“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荀子》。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 (3)墨家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 篇。 (4)法家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 篇。 ▲春秋三传:《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诗经):风、雅、颂、赋、比、兴 十三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十家:西汉史学家班固概括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二、诗歌 (一)《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 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共160 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选择题及答案.docx

1. 宋代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是(C )。 A. 王禹唐 B. 穆修 C. 柳开 D. 林逋 2. 王禹偁晚年自编的文集是(A )。 A. 《小畜集》 B. 《河东先生集》 C. 《穆参军集》 D. 《嘉祜集》 3. 王禹偁在学习白居易诗的同时,更重视和推崇的唐代诗人是(D )。 A. 李白 B. 韩愈 C. 王维 D. 杜甫 4. 在宋初“三体”诗中,王禹偁应属(A )。 A. 白居易体 B. 西昆体 C. 宫体 D. 晚唐体 5.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A )。 A. 欧阳修 B. 苏轼 C. 曾巩 D. 梅尧臣 6. 苏舜钦和梅尧臣是(B )。 A.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B. 开创北宋诗风的重要作家 C. 宋词的开创者 D. 北宋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 7. 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D )。 A. 欧阳修 B. 王安石 C. 陆游 D. 苏轼 8. 北宋时,文章带有战国纵横家色彩的作家是(B )。 A. 柳开 B. 苏洵 C. 王安石 D. 范仲淹 9. 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是(D )。 A. 李维 B. 丁渭 C. 穆修 D. 杨亿 10. 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成为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关键人物是( D )。 A. 范仲淹 B. 欧阳修 C. 王安石 D. 晏殊 11. 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作家是( B )。 A. 范仲淹 B. 柳永 C. 欧阳修 D. 苏轼 12. 柳永的集子是(D )。 A. 《珠玉词》 B. 《樵歌》 C. 《清真词》 D. 《乐章集》 13. 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作家是(C )。 A. 冯延巳 B. 晏殊 C. 欧阳修 D. 柳永 14. 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长调的词人是( B )。 A. 秦观 B. 柳永 C. 晏殊 D. 欧阳修 15. 《淮海集》的作者是(D )。 A. 王令 B. 柳永 C. 贺铸 D. 秦观 16. 北宋后期词的代表作家是(A )。 A. 周邦彦 B. 柳永 C. 苏轼 D. 秦观 17. 周邦彦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 C )。 A. 稼轩词派 B. 清雅词派 C. 大晟词派 D. 婉约词派 18. 易安居士是(B )。 A. 秦观 B. 李清照 C. 柳永 D. 辛弃疾 19. 《漱玉集》的作者是(D )。 A. 晏殊 B. 周邦彦 C. 朱敦儒 D. 李清照 20. 苏轼的号是(C )。 A. 子瞻 B. 颍滨遗老 C. 东坡居士 D. 半山 21.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的作家是( B )。 A. 曾巩 B. 欧阳修 C. 王安石 D. 梅尧臣 22. 《元丰类稿》的作者是(C )。 A. 范仲淹 B. 苏舜钦C :曾巩D. 苏辙 23. “山谷体”是指(A )的诗歌。 A. 黄庭坚 B. 陈与义 C. 陈师道 D. 吕本中 24. 提出“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的作家是(A )。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编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魏晋南北朝 一、诗歌 (1)三曹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三国时政治家。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建安文学开创者,其诗气魄宏伟、慷慨悲凉,代表建安风骨的特色。代表作《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乐府歌辞等。 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作品《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论。 曹植:字子建,五言诗的奠基人。代表作《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南朝谢灵运有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的评价。 (2)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与三曹同是建安风骨的重要代表。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建安风骨: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

尊为典范。 (3)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七人崇尚老庄,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4)陶渊明 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自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开创了田园诗一体,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十七首》。 (5)谢灵运 南朝诗人,开创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陶谢并称。诗歌有《登池上楼》、《白门岩上宿》。文赋有《山居赋》。 二、历史散文 (1)《后汉书》 范晔,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编纂了《后汉书》。它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史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2)《三国志》 陈寿,西晋著名史学家,编纂了《三国志》。它是一部记载魏、

中国古代文学史 宋元文学 选择题及答案

1. 宋代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是( C )。 A. 王禹唐 B. 穆修 C. 柳开 D. 林逋 2. 王禹偁晚年自编的文集是( A )。 A. 《小畜集》 B. 《河东先生集》 C. 《穆参军集》 D. 《嘉祜集》 3. 王禹偁在学习白居易诗的同时,更重视和推崇的唐代诗人是( D )。 A. 李白 B. 韩愈 C. 王维 D. 杜甫 4. 在宋初“三体”诗中,王禹偁应属( A )。 A. 白居易体 B. 西昆体 C. 宫体 D. 晚唐体 5.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A )。 A. 欧阳修 B. 苏轼 C. 曾巩 D. 梅尧臣 6. 苏舜钦和梅尧臣是( B )。 A.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B. 开创北宋诗风的重要作家 C. 宋词的开创者 D. 北宋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 7. 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 D )。 A. 欧阳修 B. 王安石 C. 陆游 D. 苏轼 8. 北宋时,文章带有战国纵横家色彩的作家是( B )。 A. 柳开 B. 苏洵 C. 王安石 D. 范仲淹 9. 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是( D )。 A. 李维 B. 丁渭 C. 穆修 D. 杨亿 10. 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成为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关键人物是( D )。 A. 范仲淹 B. 欧阳修 C. 王安石 D. 晏殊 11. 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作家是( B )。 A. 范仲淹 B. 柳永 C. 欧阳修 D. 苏轼 12. 柳永的集子是( D )。 A. 《珠玉词》 B. 《樵歌》 C. 《清真词》 D. 《乐章集》 13. 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作家是( C )。 A. 冯延巳 B. 晏殊 C. 欧阳修 D. 柳永 14. 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长调的词人是( B )。 A. 秦观 B.柳永 C. 晏殊 D. 欧阳修 15. 《淮海集》的作者是( D )。 A. 王令 B. 柳永 C. 贺铸 D. 秦观 16. 北宋后期词的代表作家是( A )。 A. 周邦彦 B. 柳永 C. 苏轼 D. 秦观 17. 周邦彦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 C )。 A. 稼轩词派 B. 清雅词派 C. 大晟词派 D. 婉约词派 18. 易安居士是( B )。 A. 秦观 B. 李清照 C. 柳永 D. 辛弃疾 19. 《漱玉集》的作者是( D )。 A. 晏殊 B. 周邦彦 C. 朱敦儒 D. 李清照 20. 苏轼的号是( C )。 A. 子瞻 B. 颍滨遗老 C. 东坡居士 D. 半山 21. 晚年自号“六一居士”的作家是( B )。 A. 曾巩 B. 欧阳修 C. 王安石 D. 梅尧臣 22. 《元丰类稿》的作者是( C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古代文学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1)练习题1 一、知识问答 1.保存神话资料最多, 神话学价值最高的古代文献是()。 2.名句“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是出自()的() 3.《长门赋》是司马相如代人抒情之作,所代之人是汉武帝的失宠皇后()。 4.阮籍()的主要贡献是开创了此后抒情组诗的新体制。 5.“初唐四杰”是()。 6.列举两个以上孟子散文《齐桓晋文之事》中使用的着名比喻()。 7、《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的断代史。它的最具文学性的篇章是()。 8、我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和最完整的山水诗是()的《》。 9、列举两则《搜神记》着名片断:()。 10、分别举出白居易讽喻诗和感伤诗的代表作各一篇:()。 11.上古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出自《礼记·郊特牲》,题为()12.被鲁迅称为()的汉代政论散文,是()的代表作《过秦论》 13.古代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体诗的作家是()。 14.宫体诗即梁代()作太子时以他的宫廷为中心而创作的诗体和兴起的诗派。 15.白居易文学理论主张的出处是:()。 16.《论衡》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它的作者是东汉的()。 17、汉赋的三种类型按时间顺序是:①()②散体大赋③()。 18、建安七子分别是:“()徐干、阮瑀、应旸、刘祯” 19、《长安古意》一诗的作者是“初唐四杰”中的()。 20、盛唐有“七绝圣手”之誉的诗人是()。 21.《大雅·大明》描写了历史上武王灭商的()和()的活动。 22.屈原的《九歌》的篇数(),《九章》的篇数是()。 23.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为“七子之冠冕”。 24.杜甫庾信诗云:“庾信平生最萧瑟,()。” 25.()是指唐代寺院僧人、民间艺人讲唱佛经等故事的底本 二、基本问题简答 1、《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韩愈散文的地位与成就并列举出三篇以上代表作。 3.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主要差别。 4.高适《燕歌行》内容丰富性的具体表现。 5.《晋楚城濮之战》描写战争的主要特点。 6.汉赋演变的基本线索。 7.《史记》与《汉书》的两点区别。 8.唐传奇小说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并列举出三篇以上代表作。 9.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10.汉代散文文风特点与演变的大概情形。 三、内容理解 1.《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请自行确定一个角度,简要解析本诗的抒情艺术。 2、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日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写明本诗的主要写法,之后作适当的具体分析。 3、屈原《九歌·湘夫人》片段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蘩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翻译此片段,之后阐释本段的抒情手法。

考试必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整理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六编元代文学 绪论 一、解释: 1、勾栏 2、对棚 3、末本 4、旦本 二、填空 1、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从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年朱元璋推翻元朝为止,其间约年。 2、金末元初,文坛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并与、、、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由于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便出现了和两种类型。当时,许多文人积极参与的创作,使这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成为文坛的主干。 3、剧本包括、、三个部分。杂剧一般由折组成一个剧本,脚色可分、、三类,全剧只能由或一人主唱。南戏剧本由若干“出”组成,脚色分为、、、、等类,在剧中歌唱。杂剧和南戏的唱词多用以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甚至直接透露作者的,具有强烈的性。 4、杂剧的曲调由民间歌曲、的乐曲和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南戏的曲调由的民间音乐与的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两者在音乐文化方面均由传统衍繁,彼此;两者在音乐上的差别,实际是差异的表现,加上区域等文化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两大音乐系统。 5、北方戏剧圈以为中心,包括以北的大部地区,流行;剧作多以故事、故事、传说为题材,多给人以、的感受。南方戏剧圈以为中心,包括地区,既流行,也演出;剧作更重视的描写和的宣泄。 6、散曲是一种新体,押韵较灵活,可以平仄,句中可以增加。作家纯以曲体,与毫无联系。散曲的语言往往呈现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化的状态。散曲

的艺术表现比近体诗和词更多采用“”的方式加以、。 7、元代文学创作,均体现出之美,与每以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大异其趣。 三、简答 1、为什么说元代文学具有划时代意义? 2、元代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散曲为什么大盛于元代?为什么又会在元代走向衰微? 4、王国维认为元曲的审美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王国维的看法是否可取? 5、吴伟业说元杂剧“较昔之歌舞,更显而畅”,这“显而畅”的含义是什么? 四、论述 1、简析元代社会对元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2、简析元杂剧和南戏的异同。 3、怎样认识元代的叙事文学和抒情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 《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 一、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勾践灭吴》、《苏秦始将连横》,并分析其结构和艺术特色。 二、解释:1、叙事散文2、《左传》3、《国语》4、《战国策》 三、填空 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 5、《左传》记事起于年,止于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著作是。 三、简答 1、《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体现于哪几个方面? 2、怎样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3、《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各有什么特色? 四、论述 试论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一、熟读并讲析《离骚》(力争背诵);默写并赏析《国殇》。 二、解释:1、《楚辞》2、《离骚》 三、填空 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一书。 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2

神话传说:中国古代氏族社会时,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不能科学地解释,就借助于想像和幻想,创造了许多故事。神话是纯粹的虚构,传说有历史的影子,比较著名的有:精卫填海、女祸补天、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以及黄帝,尧、舜、禹等。 《诗经》: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春秋时期,共305篇,亦称《诗三百》,分为风(十五国风),雅(大雅、小雅)、颂(高颂,周颂,鲁颂),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风” 。创作方法主要是“赋、比、兴”。 《尚书》和《春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为《尚书》,事为《春秋》。“这是中国古代有记载的(甲骨书)最早的两部书。《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来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粱传》,《左传》。现仅存左丘明编写的《左传》。《春秋》和《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国语》是依照战国时国别来记述各国史实的史书。《战国策》也同样,称为“国别体”,《战国策》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散文集,经汉刘向重新改编整理,共三十三篇。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儒家的著作有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荀况的《荀子》;墨家著作有墨翟的《墨子》;道家著作有老聃的《老子》(道德经)、庄周的《庄子》(南华经);法家著作有商鞅的《商君书》、朝非的《朝非子》,兵家著作有孙或孙膑的《孙子兵法》杂家的有吕不韦的《吕代春秋》等,这些著作都是语录体散文(也称“记言体”)。 西汉时的司马迁创作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表”十篇、“书”八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是一部“信史”,“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开后代“二十四史”之先河。 战国时楚国的屈原因遭谗贬,开创了浪漫主义的新诗体“楚辞”、名篇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渔父》等。 西汉时的政论散文大家有晃错,名篇《论贵粟疏》《言兵事疏》等。还有贾谊,名篇《过秦论》。 汉赋是一种直接延续楚辞的新诗体,主要作家有司马相如,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等,还有杨雄,作品有《甘泉赋》、权乘作品有《七发》。 班固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宋代文学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 一、填空 1、“四大书院”指、、和。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皆愈之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二、简答 1、简述宋代的“文以载道”说。 2、简述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革新。 3、简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

4、简述宋词的突出艺术成就。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填空 1、宋初诗歌三体指、和。 2、晚唐体的盟主是。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其中“、”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和等。 二、简答 1、什么是白体? 2、王禹偁诗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晚唐体?晚唐体有哪些主要诗人?

4、什么是西昆体? 三、论述 1、简述宋初散文复古的思潮。 2、简述西昆体主要艺术特征及缺陷。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 一、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二、填空 1、“北宋倚声家初祖”是,其“情中有思”的代表作是。 2、在宋代词史上,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抒发作者,如著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其代表作是《》()。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张三影”得名是因写“”、“”和“”。 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视张先词为“”。 7、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 8、近人夏敬观指出慢词“始盛于,大成于。” 9、清人冯熙说欧阳修词“疏俊开,深婉开。” 1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的《》()。 三、简答 1、欧阳修词的开拓。 2、张先词新变的主要方向。 3、柳词对慢词的贡献与影响。 四、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选择题及答案

1.宋代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是(C)。 A. 王禹唐 B穆修 C柳开 D.林逋 2. 王禹偁晚年自编的文集是(A)。 A. 《小畜集》 B. 《河东先生集》 C. 《穆参军集》 D. 《嘉祜集》 3. 王禹偁在学习白居易诗的同时,更重视和推崇的唐代诗人是(D) A. 李白 B. 韩愈 C王维 D.杜甫 4. 在宋初“三体”诗中,王禹偁应属(A)。 A. 白居易体 B. 西昆体 C. 宫体 D. 晚唐体

5.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A)。 A. 欧阳修 B. 苏轼 C. 曾巩 D. 梅尧臣 6 .苏舜钦和梅尧臣是(B)。 A.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 B. 开创北宋诗风的重要作家 C宋词的开创者 D.北宋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 7. 宋代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是(D) A. 欧阳修 B. 王安石 C. 陆游 D. 苏轼 8. 北宋时,文章带有战国纵横家色彩的作家是(B) A. 柳开 B. 苏洵 C. 王安石 D. 范仲淹

9. 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是(D)。 A. 李维 B. 丁渭 C穆修 D.杨亿 1 0."在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成为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宋代的关键人物是D)。 A. 范仲淹 B. 欧阳修 C. 王安石 D. 晏殊 1 1. "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作家是(B)。 A. 范仲淹 B. 柳永 C. 欧阳修 D. 苏轼 1 2. "柳永的集子是(D)。 A. 《珠玉词》 B. 《樵歌》

C. 《清真词》 D. 《乐章集》 1 3. "在宋词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的作家是C)。 A. 冯延巳 B. 晏殊 C. 欧阳修 D. 柳永 1 4. "北宋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长调的词人是(B)。 A. 秦观 B. 柳永 C晏殊 D.欧阳修 1 5. " 《淮海集》的作者是(D)。 A住令 B. 柳永 C贺铸 D.秦观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就是劳动说,另一种就是( ) A、宗教说 B、游戏说 C、模仿说 D、宣泄说 2、《诗经》的传统分类就是( ) A、南、风、雅 B、风、雅、颂 C、雅、颂、南 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就是( ) A、哲学散文集 B、历史散文集 C、文学散文集 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就是( ) A、先秦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就是( ) A、重言 B、卮言 C、寓言 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全式就是( ) A、四言体 B、五言体 C、七言体 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就是( ) A、流畅谐偶 B、铺陈排比 C、质实无华 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就是( )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就是( ) A、记述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 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族兴衰 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与状况 10、《汉书》所属的历史编自体例就是( ) A、编年史 B、纪传体通史 C、断代史 D、国别史 11、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就是( ) A、骚体赋的终结 B、抒情小赋的开端 C、骈赋的开端 D、大赋文体的形成 12、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就是( ) A、西汉中期 B、西汉末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就是( )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14、刘桢诗歌的风格就是( )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1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的描述就是( )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B、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造饮辄尽,期在心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A 2、B 3、B 4、C 5、C 6、D 7、B 8、C 9、D 10、C 11、D 12、C 13、B 14、C 15、A 1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的创作倾向就是( ) 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B、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中国古代文学题库附答案

第一编先秦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弹歌》是一首原始猎歌,歌词载于(《吴越春秋》) 2、《女娲补天》原载于(《淮南子》) 3、最早提出删诗说的是(《史记》) 4、《诗经》分风、雅、颂是依据(乐调不同) 5、《毛诗传笺》的作者是(郑玄) 7、琼瑶的《在水一方》歌词的内容、意境完全脱胎于(《蒹葭》) 8、中国诗歌史上最古老的弃妇诗是(《氓》) 9、被王夫之誉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诗篇是(《采薇》) 1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语出自(《离骚》) 12、《东君》祭祀的是(太阳神) 13、屈原的第二个长篇诗作是(《九歌》) 14、清人刘熙载《艺概o赋概》:"情人绵邈,莫如宋玉'悲秋'。"宋玉的"悲秋"之作是《九辩》 1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一语出自(《国语》) 16、代表先秦历史散文最高成就的作品是(《左传》) 17、善用比喻寓言进行说理的先秦历史散文是《战国策》 1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出自(《孟子》) 19、鲁迅誉之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着作是(《庄子》) 20、保存寓言最多的作品是(《庄子》) 二、多项选择题 1 、原始诗歌的特点有(①口头性②集体性③综合性) 2 、下列神话中反映人类与自然作斗争的作品有(①《鲧禹治水》②《后羿射日》③《精卫填海》) 3 、《诗经》中 " 颂诗 " 包括(《商颂》③《周颂》⑤《鲁颂》) 4 、下列作品中反映周部族发迹史的是(②《大明》③《生民》④《绵》) 5 、《卫风 o 氓》(①是我国诗史上最古老的一首弃妇诗②主要表现手法是比兴 ③控诉了夫权制的罪恶) 6 、《小雅 o 采薇》(①反映人们的厌战情绪②多用叠字和叠句③即景抒情,情景相生) 9 、下列作品中属于宋玉的有(《神女赋》《高唐赋》⑤《风赋》) 11 、《左传》长于写战争,在写战争时往往着重叙写(②双方力量的对比⑤对待战争的态度④双方将帅的素质) 12 、烛之武说秦退师,主要在于他的说辞说明了(①晋之无厌②亡郑利晋害秦③存郑于秦有利) 13 、《晋灵公不君》一文中叙述晋灵公骄奢纵欲、残忍暴虐的事例有(②从台上弹人③拒谏纵恶④谋杀国之栋梁) 14 、《国语》一书包括(①《周语》②《齐语》③《晋语》⑤《越语》) 15 、《冯谖客孟尝君》一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有(①焚券市义②复谋相位③立庙于薛) 16 、下列着作中属于语录体、对话体的有(《论语》《孟子》《荀子》) 17 、《庄子》文章特点主要有(①想象丰富②夸张大胆③善用比喻说理) 18 、保存寓言故事较多的作品有(《韩非子》②《庄子》《列子》) 三、填空题 1 、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到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文学。 2 、上古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人们集体口头创作的诗歌和神话传说。 3 、我国一第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收诗 305 首。 4 、战国时期的文学以散文和诗歌的成就最为辉煌。 6 、原始诗歌保存至今的只有《诗经》和《楚辞》 7 、原始诗歌在艺术上的显着特点是综合性。 9 、古人采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民情。 10 、《诗经》原来叫《诗》或《诗三百》。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典籍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典籍 导读:【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 【六子】《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 【六法】规、矩、权、衡、准、绳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五贡】恩贡、拔贡、岁贡、副贡、优贡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又名《吕览》,系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七) 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 一、解释:1、《三国志演义》2、历史演义 二、填空 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就是 。现存最早的刊本就是 ,后世最通行的版本就是清代康熙年间 的评点本。 2、《三国志演义》塑造人物就是特征化的典型,有 、 、 “三绝”之称。 3、《三国志演义》处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就是 。 4、《三国志演义》的语言风格就是 。 5、继《三国志演义》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演义小说就是 著的 ,这部书在清代乾隆年间以

的名义刊印,更名为 。 6. 标志着说唐故事由历史演义向英雄传奇转化。 三、简答 1、简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过程与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四、论述 1、以曹操、诸葛亮、关羽为例分析《三国志演义》的人物塑造。 2、分析《三国志演义》的艺术成就。 3、《三国志演义》为什么被称为“全景式战争小说”? 第二章 《水浒传》 一、解释:1、《水浒传》2、英雄传奇 二、填空 1、现存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见于宋元之际的 。 2、宋元之际画家 的《宋江三十六人画赞》最早完整地披露了宋江等36人的姓名绰号。 3、《水浒传》的版本主要有

回、 回、 回三种。 腰斩《水浒传》,删掉大聚义以后的内容,成为最流行的版本。 4、将杨家将故事定型化的英雄传奇小说就是 ,叙岳飞抗金故事的英雄传奇小说就是 。 三、简答 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主要版本。 2、怎样认识《水浒传》的“忠义”思想与招安结局? 四、论述 1、分析《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2、以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为例分析《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方法。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 一、解释:1、“吴中四杰”2、《郁离子》 3、台阁体 4、茶陵派 5、八股文 二、填空 1、“吴中四杰”就是指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