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课程。
三、编写说明1 .本考核大纲参考袁行需主编的教材《中国文学史》进行编写。
2 .本考核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3 .识记:(1)神话概念;(2)神话分类。
4 .理解:(1)中国神话特点;(2)中国神话的价值和意义。
5 .运用:神话分类与中国神话重要神话举例,举神话的例子分析中国神话的特点、价值、意义。
第二章《诗经》1 .识记:(1)《诗经》;(2)三家诗、四家诗;(3)“诗六义”;(4)采诗、献诗、删诗;(5)重章。
2 .理解:(1)《诗经》类别及主要题材内容;(2)诗经艺术成就及影响。
3 .运用:赏析《诗经》主要题材诗歌。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 .识记:(1)《尚书》;(2)《春秋》;(3)春秋三传;(4)春秋笔法;(5)编年体、国别体。
2 .理解:《左传》《国语》《战国策》体例、内容和艺术特色。
3 .运用:先秦叙事散文的写作特点。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识记;(1)《论语》《孟子》;(2)《庄子》;(3)《荀子》《韩非子》。
2 .理解:《庄子》三言说理。
3 .运用:分析庄子寓言的特点。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识记:(1)楚辞;(2)《离骚》;(3)《九歌》;(4)《九章》;(5)宋玉《九辩》;(6)香草美人。
2 .理解:(1)《离骚》内容及艺术特色;(2)屈原楚辞成就及影响。
3 .运用:结合《离骚》分析香草美人象征手法。
第二编秦汉文学史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1.识记:(1)《吕氏春秋》;(2)李斯刻石文;(3)《淮南子》。
4 .理解:《淮南子》的思想倾向、说理特点。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第五章东汉辞赋1.识记:(1)汉大赋;(2)骚体赋;(3)诗体赋;(4)抒情小赋。
2.理解:(1)汉赋渊源及演变进程;(2)汉赋类别及散体大赋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试大纲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宋初“三体诗”和晏殊词。
学习要求:①准确了解宋初诗风和文风的整体面貌及其基本走向;②重点掌握王禹偁诗歌、西昆体诗歌的创作特征;③重点掌握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识记:①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②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
理解:“白体”。
应用: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
(二)杨亿和西昆体、晚唐体识记:①《西昆酬唱集》;②杨亿的生平;③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理解:①西昆体;②晚唐体。
应用:①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②林逋诗歌的特点。
(三)晏殊的令词识记:①晏殊的生平;②《珠玉词》。
应用: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欧阳修、王安石以及梅尧臣、苏舜钦等的文学创作。
学习要求:①识记并理解有关北宋中叶诗文革新的情况;②重点掌握欧阳修的各体文学创作成就,深入理解他在诗文革新中的领袖地位;③重点掌握梅尧臣和苏舜钦诗歌创作的特点,深入理解他们对宋诗风格的影响;④重点掌握王安石的各体文学创作成就;⑤翔实理解曾巩、苏洵和苏辙散文创作的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理解:北宋中叶的诗文革新运动。
(一)欧阳修的文学贡献识记:欧阳修的生平。
理解:①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②《秋声赋》的艺术特点。
应用:①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②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③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④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
(二)梅尧臣和苏舜钦识记:①梅尧臣的生平;②苏舜钦的生平。
理解: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
应用:①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②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
(三)王安石的文学成就及其他识记:王安石的生平。
理解:①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词境的开拓;②王令诗歌的特点。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大纲-3

二、元杂剧的题材
1、社会公案剧:如《窦娥冤》、《鲁斋郎》、《灰栏记》等直接批判元代社会的黑暗不平,表现对清平社会的向往,最有现实意义。
2、 姻爱情剧:如《西厢记》、《曲江池》、《救风尘》等批判礼教对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
自由的扼杀,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思想。
3 、文人剧:如《范张鸡黍》等再现元代文人的地位命运,传达他们对蒙 元社会失落、绝望、批判的心理。
3,剧本上:由曲文、宾白、提示文字组成的一个整体成熟的剧本,表现出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曲文主要是用于抒情,揭示人物内心。宾白主叙事交代情节,或插科打诨。曲文宾白不可分割而相辅相成。提示文字包括动作提示、舞台效果提示、道具提示、角色说明提示等四类。 4,角色上:可分为旦末净外杂五大类,每大类下又分若干小类,以此把剧中各种人物分为若干类型,以便于带有程式化的表演。
1,结构上: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四折之间,大多表现情节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是对剧情起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的开场或过场戏,是整部剧本中的有机部分。
2,音乐上:一折安排一套宫调,由一人主场到底,一折一韵。或旦或末(正旦所唱的本子为“旦本”,正末所唱的本子为“末本”)。主要唱北曲。
4、神仙道化剧:如《陈抟高卧对元代社会的绝望之情。
5、家庭伦理剧:如《东堂老》等直接描写元代社会家庭,反映封建道德沦丧,旨在宣扬封建伦理道德 。
6、 历史故事剧:如《单刀会》、《赵氏孤儿》等借历史抒发一种感慨,直接针对蒙元不平的
社会,以古责今。
四、北方戏剧圈的作家作品
1,大都作家群
(1) 纪君祥《赵氏孤儿》
悲剧色彩、自我牺牲精神、复仇主题、政治含义、域外影响
(2)杨显之《潇湘雨》,男子负心题材
708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考试科目代码:[708]一、考试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各种文体的发展及变化情况,要求掌握中国文学史上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诗经》1、《诗经》六义2.《诗经》内容题材、艺术特色。
第二章历史散文1、《春秋》笔法2. 《左传》艺术成就(熟读《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公子重耳之亡》等篇章)。
3、《战国策》的叙事特色第三章先秦诸子散文1、联系作品,论述《孟子》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2、联系作品,论述《庄子》散文艺术特色第四章屈原与楚辞1、什么是楚辞?2、屈原诗歌的艺术成就(熟读《离骚》、《山鬼》、《涉江》等)第五章汉赋的特征、渊源及其繁荣原因1、汉赋的形式体制特征与渊源2、汉赋的题材、内容与其思想意义、艺术特色。
第六章《史记》1、《史记》的性质与体制2、《史记》的思想内容。
3、全面掌握《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叙事、语言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能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第七章汉乐府诗歌1、“乐府“释义2、汉乐府内容题材、艺术特色。
第八章汉代五言诗1、《古诗十九首》的思想、艺术特点2、古诗十九首概念第九章建安文学1、曹操在文学上的成就2、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3、曹植五言诗的成就与特色4、“建安风骨”5、“建安七子”第十章正始作家与西晋时诗人1、阮籍五言诗艺术特征2、左思《咏史》诗的思想、艺术特点第十一章陶渊明1、陶诗的“静穆”、“金刚怒目”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2、结合作品深入全面把握陶诗的艺术特色第十二章南朝诗文1、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成就与不足2、鲍照对诗歌题材的开拓及其艺术成就3、“永明体”的特点及代表作家4、南朝“宫体”诗的特点及代表诗人第十三章南北朝民歌、诗文1、南北朝民歌内容及艺术特色。
2、庾信的诗文成就及其文学史地位。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小说1、志怪小说概念、《搜神记》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

汉赋绪论1. 「赋」的文学特征如何?赋体文学发展的源流1. 文学与外在环境之关系2. 中国文学与宗教之关系与演变如何?2. 汉代辞赋分「写物」、「言志」两大系统,请举3. 「文学通史」、「文学断代史」、「文学专例说明。
史」的特性与重要著作3. 汉赋全盛时期,重要赋家及其作品介绍。
4. 民间文学与文人创作的关系4.5. 历代文体兴盛与帝王提倡之关系汉赋兴盛的的原因为何?5. 6. 汉赋受到儒家何种理念的支持?此理念与实际中国「文体」观念的演进与代表著作「文学运动」的特质7. 相符的情形如何?6. 两汉赋体的演变与发展。
先秦诗经汉散文 1. 简述诗经的作者与时代。
1. 两汉散文概述。
2. 孔子删诗之说的商榷。
2. 3. 请概述汉代散文的成就。
何谓「六义」,试举例说明。
3. 试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何谓「四始」?各家说法中裴普贤先生4.4. 史记的文学价值。
认为《史记》的四史说最为乎实,何故?5.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5. 王允说:「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王固认为:「司马迁著书,……微文刺讥。
」《史记》是否为谤书?试抒己见。
先秦散文6. 试比较司马迁《史记》与班固《汉书》文章风请简述先秦散文的发展梗概。
1. 格、取材、内容之异同。
7. 试述王充之文学见解。
、先秦散文中,2. 《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章有何特色?汉代诗歌先秦楚辞1. 何谓「乐府」?乐府官署的兴废时期为何?与何谓「楚辞」?楚辞的艺术特色与成就1. 文学的关系如何?2. 郭茂倩《乐府诗集》有关汉乐府之分类如何?为何?何谓「离骚」?〈离骚〉写作的时代背2. 试列举诗例说明。
3. 试述两汉乐府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景与情志内容为何?4. ,九歌的文学特征为何?3. 何谓「九歌」何谓「文人乐府」?汉魏文人乐府与民间乐府 4.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在内容、技巧之表现上有何异同?5. 试述五言诗的起源。
6. 古诗十九首之时代背景、内容及其艺术成就如先秦神话何?7. 叙事诗的起源为何?试简述汉代两大叙事诗的何谓「神话」?中国神话的类型与题材1.文学成就。
608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考试科目代码:[608]一、考试要求略。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原始文学1.神话的定义2.我国神话的特点及保存状况3.掌握《鲧禹治水》、《女娲造人》、《后羿射日》、《黄帝蚩尤之战》等神话。
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概况1.《诗经》的性质与时代2.《诗经》的编辑与流传,“采诗”与“删诗”、“三家诗”、“毛诗郑笺”第二节《诗经》的内容与艺术成就1.《诗经》的体制与主要内容2.《诗经》的艺术特色3.掌握《七月》、《生民》、《东山》、《氓》、《採薇》、《芣苢》等作品。
第三章历史散文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1.什么是甲骨卜辞,《易》卦爻辞?2.《尚书》的文学价值。
3.《春秋》的体例与笔法第二节《左传》1. 《左传》的名称、体例、与《春秋》的关系、春秋三传。
2. 《左传》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3. 《左传》艺术成就4.掌握《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公子重耳之亡》等篇章。
第三节《国语》与《战国策》1.《国语》的文学成就2.《战国策》的思想特征3.《战国策》的文学成就4.要求掌握《勾践灭吴》(《国语》)、《苏秦始将连横》、《邹忌讽齐王纳谏》、《易水送别》、(《战国策》)等篇。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第一节诸子散文繁荣原因及其分期1.诸子散文繁荣原因2.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脉络第二节《论语》与《墨子》1.《论语》的文学成就2. 《墨子》对论说文的贡献3.掌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等作品。
第三节《孟子》1.孟子主要的哲学观点与政治主张2.《孟子》的文学特色3.掌握《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齐桓晋文之事》章等篇章第四章《荀子》与《韩非子》1. 《苟子》的主要文学成就2. 《韩非子》的主要文学成就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第一节楚辞的来源1.什么是楚辞2.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第二节屈原的生平、时代和思想1.屈原的家世与生平主要事迹2.屈原的思想构成第三节屈原的作品1.屈原的艺术成就2.掌握屈原的代表作品《离骚》、《山鬼》、《涉江》等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汉赋的特征、渊源及其繁荣原因1.汉赋的特征与渊源2.汉赋繁荣于汉代的原因第二节汉赋的发展演变及主要作家1.汉赋发展的分期2.枚乘、司马相如、张衡在赋史上的贡献第三节汉赋的评价1.汉赋的题材、内容与其思想意义2.汉赋的艺术表现第二章司马迁与《史记》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1.司马迁家世与生平中对其创作《史记》有促进作用的素因第二节《史记》的体制与思想内容1.《史记》的性质与体制2.司马迁写作《史记》的指导思想3.《史记》的思想内容第三节《史记》的艺术成就1.全面掌握《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叙事、语言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能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2.掌握《项羽本纪》、《魏公子列传》等篇章3.《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第四节《汉书》1.《汉书》在体制上对《史记》的继承与发展2.《汉书》在艺术上的特征第三章汉乐府诗歌1.“乐府“释义2.汉乐府诗的分类3.汉乐府诗歌思想内容上的主要特点4.汉乐府民歌在艺术上的特色5.掌握《陌上桑》、《上邪》、《孔雀东南飞》等作品第四章汉代五言诗第一节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1.掌握汉代五言诗的发展过程,各阶段五言诗创作特点及代表作家、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前秦时期的文学1.前秦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前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衰荣交替的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由于战乱和政治压迫,文学创作受到严重限制,出现了文学的衰落。
二、南北朝时期的文学1.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裂,政治动荡,社会动荡,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悲壮、抒情的特点。
2.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陈情表》、《孔尚任表状》等,代表作家有陈寿、陆机等。
三、隋唐时期的文学1.隋唐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隋唐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豪放、骚气和儒雅的特点。
2.隋唐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长恨歌》、《鹿柴》等,代表作家有白居易、岑参等。
四、五代时期的文学1.五代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五代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忧愤、辽阔和浪漫的特点。
2.五代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观差》,代表作家有李煜、李清照等。
五、宋元时期的文学1.宋元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风华绝代的时期,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元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纤细、含蓄和深沉的特点。
2.宋元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等,代表作家有杨万里、文天祥等。
六、明清时期的文学1.明清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稳定但思想封闭的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明清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懦弱、顺从和自卑的特点。
2.明清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儿女英雄传》等,代表作家有施耐庵、吴敬梓等。
七、现代文学1.现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在接受和吸收西方文学的同时,保留了中国文学传统的一些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全文定稿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说明一、《中国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
进修者应已初岁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读懂文言文的基本能力。
二、自先秦至近代,是《中国文学史》的时间跨度。
通过学习《中国文学史》,自学者应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诸种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异、联系交融等,获得基本的了解。
进一步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
三、《中国文学史》的教学用书,目前可在以下三种中任选一种:游国恩等著《中国文学史》,刘大杰著《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不包括近代文学部分,若选择此书为教学用书,则在教学近代文学部分时,必须再以另一部书作为教学用书。
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说一、社会概况遍布全国的原始人遗址的发掘和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证明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周口店中国猿人的骸骨化石。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夏禹传子,标志着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殷商时代:奴隶社会完成。
武王伐纣,建立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成、康时期,生产发展,社会繁荣。
厉、幽残暴,西周灭亡。
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诸侯争霸,战乱频仍,进入了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之交,地主阶级兴起,奴隶制解体,伴随着复杂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出现了百家争鸣、学术文化空前繁荣的盛况。
一、文学概况我国原始社会的文学是口头文学,由于当时没有文字记录,大部分年久失传,见于文献的只有少数歌谣和零星神话。
《吕氏春秋•淫辞篇》和《淮南子•道应训》所载的“举重劝力之歌”,表明了原始歌谣与集体劳动的关系。
《吕氏春秋•古乐篇》昕记“万天氏之乐”,证明远古时期歌谣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
《弹歌》等原始歌谣。
神话是原始人类幻想和想象的产物。
我国古代神话主要保留在《山海经》、《穆天子传》、《淮南子》、《列子入《楚辞•天问》及其他一些古籍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中国文学史考试科目代码:[708]一、考试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各种文体的发展及变化情况,要求掌握中国文学史上代表性作家的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诗经》1、《诗经》六义2.《诗经》内容题材、艺术特色。
第二章历史散文1、《春秋》笔法2. 《左传》艺术成就(熟读《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公子重耳之亡》等篇章)。
3、《战国策》的叙事特色第三章先秦诸子散文1、联系作品,论述《孟子》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2、联系作品,论述《庄子》散文艺术特色第四章屈原与楚辞1、什么是楚辞?2、屈原诗歌的艺术成就(熟读《离骚》、《山鬼》、《涉江》等)第五章汉赋的特征、渊源及其繁荣原因1、汉赋的形式体制特征与渊源2、汉赋的题材、内容与其思想意义、艺术特色。
第六章《史记》1、《史记》的性质与体制2、《史记》的思想内容。
3、全面掌握《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叙事、语言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能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第七章汉乐府诗歌1、“乐府“释义2、汉乐府内容题材、艺术特色。
第八章汉代五言诗1、《古诗十九首》的思想、艺术特点2、古诗十九首概念第九章建安文学1、曹操在文学上的成就2、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3、曹植五言诗的成就与特色4、“建安风骨”5、“建安七子”第十章正始作家与西晋时诗人1、阮籍五言诗艺术特征2、左思《咏史》诗的思想、艺术特点第十一章陶渊明1、陶诗的“静穆”、“金刚怒目”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2、结合作品深入全面把握陶诗的艺术特色第十二章南朝诗文1、谢灵运山水诗创作的成就与不足2、鲍照对诗歌题材的开拓及其艺术成就3、“永明体”的特点及代表作家4、南朝“宫体”诗的特点及代表诗人第十三章南北朝民歌、诗文1、南北朝民歌内容及艺术特色。
2、庾信的诗文成就及其文学史地位。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小说1、志怪小说概念、《搜神记》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
2、志人小说概念、《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
第十五章唐代诗歌1、唐诗繁荣的原因2、初唐四杰在唐诗发展历程中的贡献与局限3、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及其评价4、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5、王维诗的艺术特点6、高适、岑参诗创作的不同特点7、王昌龄七言绝句取得的成就8、李白乐府与歌行、七言绝句各自特点与成就.9、人称杜甫为“诗史”、“诗圣”,如何理解?杜甫诗艺术特色及诗歌史地位?10、韩孟诗派的主要成员及总体特征11、韩愈诗歌成就与特点12、郊寒岛瘦13、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14、刘禹锡诗的主要题材与艺术特色15、柳宗元诗的主要题材及艺术特色16、白居易讽喻诗的特点17、《琵琶行》与《长恨歌》的主题及艺术特色18、杜牧诗歌的创作特色19、李商隐诗的思想及艺术成就第十六章唐代散文、传奇、变文、词1、古文运动。
2、韩愈、柳宗元散文创作主张及其古文创作的艺术成就3、唐传奇概念4、掌握变文概念、“敦煌曲子词”、“花间词派”等名词。
5、李煜在词史上的贡献第十七章北宋文学1、宋初三体2、诗文革新运动的作用及影响3、欧阳修的散文题材分类与艺术成就4、王荆公体5、柳永词的分类与艺术特点6、苏轼诗歌艺术特色7、苏文艺术特色8、苏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9、秦观词艺术特色10、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11、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点12、什么是“江西诗派”?其创作特色如何?第十八章南宋文学1、李清照的词论及词作的特点2、陆游诗歌的内容题材及艺术特点3、“诚斋体”、江湖诗派概念。
4、辛词的内容题材及艺术特色5、姜夔词的艺术特点。
6、什么是“话本”?简述其艺术成就。
第十九章金元文学1、元好问丧乱诗思想艺术特色。
2、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
3、元杂剧的体制特征、关汉卿戏曲题材及艺术特色。
4、《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如何理解崔莺莺形象?5、《梧桐雨》主题思想。
6、南戏、散曲概念。
7、《琵琶记》的艺术特色。
第二十章明清小说1、《三国演义》思想意蕴及艺术成就。
2、《水浒传》的艺术成就?分析宋江性格特征。
3、《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孙悟空性格特征。
4、《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5、《儒林外史》艺术特色。
6、如何认识《红楼梦》的悲剧意蕴?7、“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语),如何理解?8、“三言二拍”叙事艺术。
9、《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10、“四大谴责小说”。
第二十一章明清戏曲1、《牡丹亭》的时代文化意义、杜丽娘形象、艺术成就。
2、《桃花扇》创作宗旨、艺术特色。
3、《长生殿》主题、艺术特色。
第二十二章明清诗、词、文1、晚明小品文2、台阁体3、前后七子4、唐宋派5、茶陵派6、公安派7、竟陵派8、性灵派9、格调派10、桐城派11、阳羡词派12、浙西词派13、常州词派14、“小说界革命”15、南社16、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色第二部分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五四文学(一)五四文学思潮和运动1.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简况)2.新文学社团与流派3.新文学理论建设(二)五四时期小说发展简况1.问题小说:冰心的小说2.人生派写实小说3.浪漫抒情小说(三)鲁迅1.小说:《呐喊》、《彷徨》的思想、艺术、文学史地位2.散文:《野草》、《朝花夕拾》3.杂文:思想艺术特质。
(四)五四时期的新诗发展简况1.白话诗2.“湖畔诗社”、“小诗体”(五)郭沫若1.诗歌:《女神》的思想、艺术、文学史地位2.历史剧:历史剧的艺术个性3.《屈原》的价值(六)五四时期的散文发展简况1.周作人散文2.冰心散文、朱自清散文3.郁达夫散文二、三十年代文学(一)三十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简况1.革命文学的论争:内容与过程。
2.左联3.左翼文坛与自由主义作家的论争(二)三十年代的小说1.左翼小说创作简况(1)丁玲小说创作(2)“东北作家群”萧红小说创作2.京派与海派创作简况(1)京派(2)海派(3)新感觉派小说(三)茅盾1.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2.《蚀》、《子夜》3.茅盾长篇小说的艺术特征(四)老舍1.老舍小说构筑的“市民世界”2.《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3.老舍小说的“京味”(五)巴金1.前期小说简况2.《家》3.《寒夜》(六)沈从文1.沈从文小说两大主题及文学观2.《边城》3.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征(七)三十年代的新诗、散文、戏剧创作简况1.现代派诗诗歌:现代诗派、戴望舒、卞之琳诗歌2.林语堂的散文3.“剧场戏剧”的确立(八)曹禺1.《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2.曹禺话剧艺术特点及贡献三、四十年代文学(一)四十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发展简况1.“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2.不同地域里的文学思潮与运动简况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二)四十年代小说简况1.孤岛文学2.钱钟书小说3.张爱玲小说4.解放区小说:赵树理、孙犁小说(三)四十年代的新诗1.“七月诗派”2.“中国新诗派”3.冯至《十四行诗集》4.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四)艾青诗歌创作(五)四十年代散文创作概况(六)四十年代戏剧创作概况第三部分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一章迎接新时代的到来1.“五四”新文学传统的转型2.《时间开始了》3.《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第二章农村题材小说1.民间文化形态与农村题材创作2.《山乡巨变》3.《锻炼锻炼》第三章战争题材小说1.战争文化规范与小说创作2.《红日》3.《百合花》第四章重建现代历史叙事模式1.现代历史叙事模式2.《茶馆》3.《红豆》第五章新的社会矛盾的探索1.“双百方针”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3.《望星空》4.《又一名哥伦布》、《有赠》第六章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呼应1.历史题材创作的繁荣2.《关汉卿》第七章对历史多层面的思考1.时代抒情与个人的思考2.《燕山夜话》第八章文革文学1.“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摧残及“文革”期间的地下文学活动2.《神的变形》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第九章“五四”精神的重新凝聚1.“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复苏2.《随想录》第十章面对劫难的历史沉思1.“归来者”的历史反思2.《哎,大森林》第十一章为了人的尊严与权利1.人道主义思潮的兴盛2.《邢老汉和狗的故事》3.《哦,香雪》4.《方舟》第十二章感应着时代的大变动1.改革开放政策下的社会与文学的责任2.《假如我是真的》3.《陈奂生上城》4.《人生》第十三章民族风土的精神升华1.乡土小说与市井小说2.《受戒》3.《内陆高迥》第十四章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1.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引进与影响2.“朦胧诗”3.《山上的小屋》第十五章寻根文学1.文化寻根意识与文学实验2.《棋王》《爸爸爸》3.《商周初录》第十六章先锋小说1.先锋小说的文化背景与文化意义2.《冈底斯的诱惑》3.《现实一种》第十七章新写实小说1.新写实小说与新历史小说2.《风景》3.《一地鸡毛》4.《红高粱》第十八章社会转型与文学创作1.社会转型期的文学特点2.从小说到电影:《妻妾成群》与《大红灯笼高高挂》第十九章个人化写作1.无名状态下的个人写作立场2.《我与地坛》3.《叔叔的故事》4.《帕斯捷尔纳克》第二十章理想主义与民间立场1.坚持民间理想的文学创作2.《残月》3.《马桥词典》4.《九月寓言》三、试卷结构1.考试时间:180分钟2.试卷分值:150分3.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30分(2)简答题45分(3)论述题75分四、参考书目1.《中国文学史》(1—4册),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版),陈思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