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练习(廉洁篇)

合集下载

[全]人教九年级语文上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

[全]人教九年级语文上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班级姓名得分(一)马援志坚(9分)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

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遂之北地田牧。

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

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B.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C.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D.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3.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

(3分)。

(二)德秀敬老(9分)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喂养之,数日汤流,能食乃止。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岁饥,日或不烧火做饭,陶然弹琴以自娱。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能食乃止/乃不知有汉B.日或不烧火做饭/一食或尽粟一石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陶然弹琴以自娱/虽奔御风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3. 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3分)。

(三)王生好学(9分)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复习(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天镜园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

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

②樾(yuè):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净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⑥牙人:商人。

⑦枻(yì):船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字俱.碧鲜俱:都(2)每岁.春老岁:年飞出轻舠:小船(3)轻舠..(4)无可名.言名:说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无可名.言名.之者谁B.鱼鸟藻荇类若.乘空猛浪若.奔C.一.泓漾之而或长烟一.空D.破塘笋必道.此道.不通,度已失期(解析:A.说出/命名;B.好像;C.数字“一”/全;D.经过/道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这笋)形状像象牙,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4.选文描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读书堂中、仆人捞笋两个场面。

流露出作者对天镜园的喜爱,以及沉醉于美景的愉悦之情。

附参考译文:天镜园的浴凫堂,(有)高耸的槐树,茂密的竹子,树荫层层叠叠,面对着兰荡湖闲坐,(只见)一泓(湖水)微波荡漾,水清木秀,游鱼飞鸟,还有那水中的藻荇,都像是浮在空中一样。

我在里边读书,绿色满头满脑地向我扑来,在幽静的窗边打开书本,好像每个字都是碧绿新鲜的。

每年春末,(载着)破塘笋(的小船)必定经过这里。

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的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并向园中人叫道:“捞笋!”然后划桨飞一样离开。

园丁划着小舟把笋拾起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15篇(含答案、译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15篇(含答案、译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一、曾巩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注释】常平:官仓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1)甫冠.,名闻四方(2)讽.富人自实粟(3)欧阳修见其文,奇.之(4)力能动.权豪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2)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3)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3.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4分)二、是仪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才,固辞不受。

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

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

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大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曹公有马鞍在库,为鼠所伤,库吏惧,欲自缚请死,冲谓曰:“待三日。

”冲乃以刀穿其单衣,若鼠啮者入见谬①为愁状。

公问之,对曰:“俗言鼠啮衣不吉,今儿衣见啮,是以忧。

”公曰:“妄言耳,无苦。

”俄而库吏以啮鞍白②,公笑曰:“儿衣在侧且啮,况鞍悬柱乎。

”竟不问。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有删改)【注释】①谬:装作。

②白:禀告,报告。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为.鼠所伤____________(2)竟.不问______________2. 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若鼠啮者入见谬为愁状3.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曹冲是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赢粮①,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②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或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也?”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③,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节选自刘基《百战奇略》,有删改)【注释】①赢粮:余粮。

②疽(jū):毒疮。

③旋踵:掉转脚跟。

指退缩。

4. 对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子/ 卒也/ 而将军自吮其疽/ 何哭也?1B. 子卒也而将军/ 自吮其疽/ 何哭也?C. 子/ 卒也/ 而将军自吮/ 其疽何哭也?D. 子卒也/ 而将军自吮/ 其疽何哭也?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

6. 吴起何以能够在诸侯之战中胜率这么高?三、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管仲得其所欲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①。

施伯②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③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

”鲁君欲杀仲,使人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

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一、汉明帝尊师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太师在是.( ) 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 ③拥经而前.( ) ④抚荣垂涕.( )2.翻译句子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译文: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二、东坡诗文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 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 ⑥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前后类.如此( ) 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 ③往往以多相夸.( ) ④而人或谓.之不韵( )3、翻译下列句子。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以舌代耕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

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①,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

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

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

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

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

”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②,或题于扉屏③,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

于闾里④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

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

赠献者积粟.盈仓。

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⑤也。

”注释:①无嗣:无子。

嗣,子孙后代。

①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

①扉屏:门扇屏风。

①闾里:里巷。

①舌耕:以舌代耕,旧时指靠教书为生。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明惠.过人(惠:贤惠)B.未尝..有教者入门(未尝:从来没有)C.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安:怎么)D.赠献者积粟.盈仓(粟:粮食)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闻邻中读书,日夕抱逵隔篱而听之。

(2)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

3.贾逵能学有所成,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二)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者最胜王黄门①兄弟三人俱.诣谢公②,子猷、子重多论.俗事,子敬寒温③而已。

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

”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④。

推此知.之。

”(选自《世说新语·品藻第九》)【注释】①王黄门: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王操之,字子重;王献之,字子敬;三人都是王羲之的儿子。

子敬最小。

①谢公:即谢安。

东晋著名政治家。

①寒温:寒喧。

①“吉人”句:语出《周易》。

吉人,善良的人,贤明的人。

躁人,急躁的人。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兄弟三人俱.诣谢公俱:一起B.多论.俗事论:议论C.向三贤孰.愈孰:哪个D.推此知.之知:知识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 拒腐清廉篇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 拒腐清廉篇

201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拒腐清廉篇】杨震拒礼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

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2012年四川省凉山州】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举.茂才( ) (2)以此遗.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2)暮夜无知者。

3.利用文中具体事例,对杨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析。

【中考资讯】《四知》2010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语文试题《杨震拒礼》1.(1)推举(推荐)。

(2)遗:留下、传下。

2.(1) 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2)晚上了没有人知道这件事的。

3.杨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表明他是个博学多才的人;王密趁夜送金子给杨震,他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拒绝了,这表明杨震是个廉洁奉公的人。

《杨震拒礼》译文: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

杨震从小好学,博通经术。

众儒生说:“真是关西的孔子杨伯起啊。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

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

古代关于廉洁的文言文

古代关于廉洁的文言文

古代关于廉洁的文言文1.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 解析- 作者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莲喻人,表达了君子应在污浊的世间保持自身廉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

1. 原文(节选)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

’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2. 解析- 司马光在文中叙述了自己以俭素为美的品德,他以家族清白的传承开篇,讲述自己从小就不喜华靡。

他认为节俭是一种美德,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以奢靡为荣的风气,倡导人们应保持廉洁俭朴的生活作风。

1. 原文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

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

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湛氏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

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

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逵曰:“路已远,君宜还。

”侃犹不返。

逵曰:“卿可去矣。

至洛阳,当相为美谈。

”侃乃返。

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2. 解析- 这篇文章体现了陶侃母亲湛氏的廉洁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练习
(廉洁篇)
吕蒙正拒玩物
吕蒙正为相,有以古鉴献者,云:“能照二百里。

”公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能照二百里为?(语气助词,表疑问)?”
又有以古砚求售者,云:“一呵即润,无烦注水也。

”公曰:“就使一日能呵一担水,亦止值十文钱而已亦止值十文钱而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以古鉴献者()(2)安能照二百里为()
(3)一呵即润()(4)亦止值十文钱而已。

()2、翻译句子。

(1)又有以古砚求售者。

(2)就使一日能呵一担水,亦止值十文钱而已。

3、吕蒙正拒绝玩物表现出怎样的品质?
李恂不受馈
李恂字叔英,安定临泾人也。

拜衮州刺史,以清约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

迁张掖太守,有威重名。

时大将军窦宪将兵屯威武,天下州郡远近莫不修礼遗,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后征拜谒者,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

西域殷富,多珍宝,诸国侍子及督使贾胡数遗恂奴婢、宛马、金银、香譏(毡子一类的东西)之属,一无所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清约率下()(2)时大将军窦宪将兵屯威武()(3)数遗恂奴婢()(4)一无所受()
2、翻译句子。

(1)以清约率下。

(2)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3从李恂的作为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甄彬得金不昧
齐有甄彬者,有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

尝以一束苎(zhù,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于荆州长沙某肆质钱。

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彬遽送还某肆。

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遽未之录,不记录。

尔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

”辄以金之半酬,往复十余,彬毅然不受。

因咏曰:“五月披羊裘负薪,岂拾遗者也?”彬后为郫令,将行,辞太祖。

时同列五人,上诫之以廉。

至于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诫也。

”(选自《谈薮》)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1)辄以金之半酬(2)彬毅然不受
2、解释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于荆州长沙某肆质钱()(2)彬遽送还某肆。

()
(3)辄以金之半酬()(4)彬毅然不受()
(5)辞太祖()(6)时同列五人()
3、翻译句子。

上诫之以廉。

4、文中通过哪三件事情表现甄彬的优秀品德?请概括。

参考答案:
吕蒙正拒玩物
1、镜子哪能就只
2、又有个拿着古砚央求出售的人。

这块古砚就是一天能哈一担水,也不过只值十文钱罢了。

3、防止玩物丧志,能够廉洁自律。

李恂不受馈
1、因为驻扎赠给接受
2、D
3、(1)因为他清廉俭约堪称下属表率。

(2李恂廉洁奉公不趋炎附势,就被窦宪上奏罢免了官。

4、为人处世应当廉洁奉公,不趋炎附势,总会有慧眼识明珠。

甄彬得金不昧
1、(1)辄以金之半/酬(2)彬/毅然不受
2、店铺立刻答谢坚决的样子告别排列
3、皇上告诫他们要廉洁
4、得金不昧,主动送还;谢绝酬谢;深得太祖信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