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原理与制作实验指导书及报告

合集下载

机器人实验指导书

机器人实验指导书

实验1机器人机械系统一、实验目的1、了解机器人机械系统的组成;2、了解机器人机械系统各部分的原理和作用;3、掌握机器人单轴运动的方法;二、实验设备1、RBT-5T/S02S教学机器人一台2、RBT-5T/S02S教学机器人控制系统软件一套3、装有运动控制卡的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原理RBT-5T/S02S五自由度教学机器人机械系统主要由以下几大部分组成:原动部件、传动部件、执行部件。

基本机械结构连接方式为原动部件——传动部件——执行部件。

机器人的传动简图如图2——1所示。

图2-1机器人的传动简图Ⅰ关节传动链主要由伺服电机、同步带、减速器构成,Ⅱ关节传动链有伺服电机、减速器构成,Ⅲ关节传动链主要由步进电机、同步带、减速器构成,Ⅳ关节传动链主要由步进电机、公布戴、减速器构成,Ⅴ关节传动链主要由步进电机、同步带、锥齿轮、减速器构成在机器人末端还有一个气动的夹持器。

本机器人中,远东部件包括步进电机河伺服电机两大类,关节Ⅰ、Ⅱ采用交流伺服电机驱动方式:关节Ⅲ、Ⅳ、Ⅴ采用步进电机驱动方式。

本机器人中采用了带传动、谐波减速传动、锥齿轮传动三种传动方式。

执行部件采用了气动手爪机构,以完成抓取作业。

下面对在RBT-5T/S02S五自由度教学机器人中采用的各种传动部件的工作原理及特点作一简单介绍。

1、同步齿形带传动同步齿形带是以钢丝为强力层,外面覆聚氨酯或橡胶,带的工作面制成齿形(图2-2)。

带轮轮面也制成相应的齿形,靠带齿与轮齿啮合实现传动。

由于带与轮无相对滑动,能保持两轮的圆周速度同步,故称为同步齿形带传动。

同步齿形带传动如下特点:1.平均传动比准确;2.带的初拉力较小,轴和轴承上所受的载荷较小;3.由于带薄而轻,强力层强度高,故带速可达40m/s,传动比可达10,结构紧凑,传递功率可达200kW,因而应用日益广泛;4.效率较高,约为0.98。

5.带及带轮价格较高,对制造安装要求高。

同步齿形带常用于要求传动比准确的中小功率传动中,其传动能力取决于带的强度。

机器人实验实验报告

机器人实验实验报告

成绩中国农业大学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论文题目:机器人创新实验(1)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机器人创新实验(1)任课教师:班级:姓名:学号:机器人创新实验(1)实验报告关键字:ARM TKStudio集成化编程 C语言传感器舵机控制摘要:机器人创新实验课引导我们综合利用机械扩展、电子扩展、软件扩展及传感器扩展能力,以创新为主题,自主完成从机器人的机构组装到编程控制。

通过这门课程,我初步掌握了有关机器人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机器人学所涉及的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认知实验:了解探索者机器人实验一这门课用到的教学材料是探索者教学机器人创新套件。

通过这个实验平台,我们可以完成机器人的创新设计、组装以及编程控制。

在前期的认知实验中,我们搭建了一个二轮驱动的自动避障小车,并且实现了对它的控制,从而对探索者有了很好的了解。

(一)机械部分探索者的机械零件包括金属件、塑胶件、舵机、零配件四部分。

其中金属件共有29种,具有相同的壁厚和丰富的扩展孔。

舵机分为圆周舵机和标准舵机两种。

同学们在创新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零件的特点,灵活运用,合理搭配,从而实现自己所设计的机械结构以及运动方式。

(二)控制部分我们使用的Robotway ARM7 LPC2138 主控板采用32位高性能实时嵌入式芯片,支持用户自定义开发,开放电路图、源代码、库函数。

探索者套件中包含了触碰传感器、触须传感器、近红外传感器、声控传感器等八种传感器,可以实现寻线、避障、声光等多种控制。

(三)编写和烧录程序我们使用的编译环境是TKStudio。

由于我们并没有学习过单片机,所以编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点。

我们先从实验指导书上简单的例程开始学习,结合C 语言的知识,逐渐掌握了ARM的编程方法。

烧写程序的时候,我们用到的是Philips Flash Utility软件。

使用的过程是:1、选择端口;2、读取主控板的ID号;3、擦除主控板中原有的程序;4、选择自己的程序;5、上传。

机器人实训报告

机器人实训报告

机器人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
本次机器人实训是为了提升我们机械专业的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掌握能力和实践能力,该实训是基于机械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的。

二、实训目的
1.了解机器人的原理和组成结构,掌握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学习在工作环境中安全操作和调试机器人,熟悉使用机器人软件进行控制和编程操作。

3.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知识和技能,增强机械设计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
1.机器人构建和调试
学生需要组建机器人零部件,按照构建指导书的步骤逐一安装调试,实践完成机器人动力,力量,传感器等模块的搭建,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机器人的结构和原理。

2.机器人控制
通过安装机器人软件,完成机器人控制软件的设定和配置,了解机器人的编程方法和应用,学习如何控制机器人进行动作控制和自动化控制。

3.机器人应用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机器人的应用,特别是在工业生产线上的应用和领域,使同学能够掌握机械系统与机器人技术的集成运用,更好地发挥机器人在生产中的作用。

四、实训效果
通过机器人实训的学习、训练,学生掌握了机器人的基本原理
和组成结构,掌握了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了
机器人的编程方法和软件应用,同时也深入了解机器人在工业生
产线上的应用和领域。

该实训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了机器人技术和机械系统的集成运用,为学生今后的综合实践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打好了基础。

同时,也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了公司自动化设备制造中的机器人技术,
为公司积累了一批人才储备。

机器人实验报告2019

机器人实验报告2019

实验一机器人认知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机器人的机构组成2、掌握机器人的工作原理3、熟悉机器人的性能指标4、掌握机器人的基本功能及示教运动过程二、主要仪器及试材1、SCORBOT-ER 4u型机械臂一套、机械臂控制软件SCORBASE、机械臂教导器一个;2、RBT-6T/S01S机器人一台、RBT-6T/S01S机器人控制柜一台、气泵一台。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首先由实验指导教师介绍机器人系统的基本组成。

2、然后开机,系统回零。

(1)开机:接通主电源,系统完成初始化。

控制器上指示灯亮,软件进入主菜单界面。

(2)接通伺服电源:(3)点击“回零”或“复位”按钮,系统自动回零,机械手各轴回到零位。

3、通过软件对机器人的六轴进行人工操纵,初步了解控制器的功能及机器人的空间运动,抓取木块。

四、实验结果分析1、为什么机械臂移动前需要执行回零操作?2、针对下图的机器人建立D-H坐标系,列写参数表;实验二机器人轨迹规划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机器人关节空间插补方法2、掌握机器人连续轨迹插补方法二、主要仪器及试材Matlab仿真软件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给出下述3种不同类型的机器人A、B、C,不考虑机械干涉,所有转动关节可以0~360°自由转动,竖直方向为z向。

其中A为柱坐标系机器人,由2平动+1转动构成,h=0~200mm,r=0~200mm;B为球坐标系机器人,由1平动+1转动构成,r=0~200mm;C为SCARA机器人,由1平动+2转动构成,h=0~200mm,L1=L2=100mm zR rφθr(A) (B) (C)2、给出以下3种不同的轨迹规划要求:轨迹起点终点中间点1点位运动(100,0,100) (-100,100,0)2直线运动(100,0,100) (-100,100,0)3圆弧运动(0,0,100) (100,0,0) (60,0,80)(A1A2A3B1B2B3C1C2C3),每组在MATLAB中编程实现不同机器人的轨迹仿真运动过程(总的运行时间t=10s):1)、用MATLAB的直线绘制命令,绘制直线表示机器人的手臂;2)、动态显示运动过程中十幅图像;3)、绘制运动过程中3个关节的角度变化图;4)、直线、圆弧运动不要求考虑加减速情况;5)、给出相应的Matlab程序;四、实验结果分析1、关节空间插补方法与连续轨迹插补方法有何不同;。

机器人技术基础实验报告6

机器人技术基础实验报告6

机器人技术基础实验报告6一、实验目的本次机器人技术基础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感知与交互能力,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机器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1、机器人本体:采用了一款具有多关节自由度的工业机器人模型。

2、控制器:配备了高性能的运动控制卡和处理器,用于实现对机器人的精确控制。

3、传感器套件:包括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等,以获取机器人周围环境的信息。

4、编程软件:使用了专业的机器人编程工具,具备图形化编程和代码编辑功能。

三、实验原理1、运动学原理机器人的运动学研究了机器人各个关节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姿态。

2、动力学原理动力学分析了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和力矩,以及这些力和力矩对机器人运动的影响。

这对于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和驱动系统至关重要。

3、传感器融合技术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的数据,如视觉、力和距离等信息,可以使机器人更全面、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从而做出更智能的决策和动作。

四、实验步骤1、机器人系统初始化首先,对机器人进行了机械和电气连接的检查,确保各部件安装牢固且线路连接正常。

然后,通过控制器对机器人进行初始化设置,包括关节零位校准、运动范围设定等。

2、运动控制编程使用编程软件,编写了简单的运动控制程序,实现了机器人的直线运动、圆弧运动和关节空间的运动轨迹规划。

在编程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运动速度、加速度和精度的要求。

3、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启动传感器套件,采集机器人周围环境的信息。

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对传感器数据进行滤波、融合和分析,提取有用的特征和信息。

4、机器人交互实验设计了人机交互场景,通过示教器或上位机软件向机器人发送指令,观察机器人的响应和动作。

同时,机器人也能够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息,主动与环境进行交互,如避障、抓取物体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运动控制精度通过对机器人运动轨迹的实际测量和与理论轨迹的对比分析,发现机器人在直线运动和圆弧运动中的位置精度能够达到预期要求,但在高速运动时存在一定的误差。

机器人实验实验报告

机器人实验实验报告

机器人实验实验报告注:以下为AI助手自动生成的实验报告,仅供参考。

一、实验目的通过此实验,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功能与工作原理,掌握基本操作方法,验证机器人自主行走、克服障碍的实现。

二、实验器材Robotis Bioloid Premium Kit (含Dynamixel MX-28、Dynamixel AX-12A、传感器等模块)Robotis Wireless Zigbee Module Set (可选)三、实验步骤1、机器人系统构造与连接组装机器人主体,将其连接至电源与拓扑结构。

完成后,检查电源电压并确保机器人可正常启动。

2、创建控制程序通过Roboplus Motion软件创建机器人的控制程序。

设定机器人各动作如行走、转身等步骤。

3、编写程序脚本将控制程序转化为机器人能够理解的指令集。

编写程序脚本并将其上传至机器人。

4、运行程序在机器人系统上运行所编写的控制程序。

通过程序,机器人可自主行走、克服障碍。

5、程序调整与优化根据机器人的运行结果,调整并优化程序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成功控制机器人实现了其自主行走与克服障碍的功能。

通过对程序的不断调整与优化,机器人的运行效果也逐步得到了提高。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机器人的构造、控制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这对我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了解了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与实际应用,掌握了机器人的基本控制方法,并且实现了机器人的自主行走与克服障碍的功能。

这一过程不仅让我感到乐趣,也为我今后研究机器人领域提供了基础和桥梁。

机器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原理

机器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原理

实验原理1.硬件部分Bioloid是一套科学教育用的机器人套件组,使用不同模块化的运动关节(机器人伺服马达),来建造各式各样的机器人,Bioloid Robot完整套件组,可以组合出18个关节(18 DOF自由度)的双足机器人、犬型机器人、恐龙、机器电铲、家用机器人、蜘蛛侠、蛇形机器人等。

机器人使用「AX-12(智能型伺服马达)」,具有位置控制与讯号回馈功能。

设计者可以手动制定出动作,让Motion Editor 记忆并且仿真,省去繁复的位置控制。

通过Behavior control来建构完整的机器人动作。

如此,便可通过Behavior Control Programer给机器人编排出一套完整的动作。

Bioloid可以从传感器以及关节读取多种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实现全自动运动。

例如:可以制作一个机器狗,让它在听见一声拍手声时站起来,听到两声拍手声时坐下,或者制作一个机器人,当人靠近它时,它就鞠躬。

还可以做一个机器车,可以躲避障碍物或捡起物体,也可以通过遥装置控制机器人各种动作。

只要利用提供的动作编辑软件、行为编译软件,即使没有机器人知识背景的人也可以很容易的编辑机器人,实现机器人各种动作。

对于高级使用者可以用C语言编辑机器人各种运动算法,实现更加复杂的控制。

此外,机器人还配有手柄,可以通过设定,直接使用手柄控制机器人的行动,而不用依赖于数据线的指令传送。

这样就可以摆脱线控的束缚,灵活操控机器人,从而实现更多丰富的动作,既增强了可操作性,有增加了娱乐性。

2.软件部分能够对机器人进行编程的主要有五种软件,行为控制(RoboPlus Task)、动作编辑器(RoboPlus Motion)、机器人终端(RoboPlus Terminal)、机器人管理(RoboPlus Manager)和电机升级(Dynamixel Wizard)。

下面我们将主要介绍行为控制和动作编辑器。

①行为控制(RoboPlus Task)这款软件通过逻辑函数设计机器人在面对事件时的反应。

机器人实验指导书

机器人实验指导书

机器人实验指导书主编王俊于洋洋贺莹天津大学仁爱学院专用教材2017年6月实验须知1. 实验是学习现代制造技术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对加深理解基本概念,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都很重要,每次实验必须认真对待。

2.做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有关课程内容和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内容和步骤。

3. 做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内容,步骤进行,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

4. 做完实验,请指导教师看实验结果,教师确认实验通过后.应将实验台恢复原状,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5. 每次实验后,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填好实验报告,交给指导老师审阅。

实验一MD-1200机器人机构测绘和焊接实验(一)实验目的及意义1、实验意义: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许多学科的知识,例如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今研究领域十分重视的课题,机器人在很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机器人是一种具有人体上肢的部分功能,工作程序固定的自动化装置。

机器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维修容易的优势,但功能较少,适应性较差。

目前我国常把具有上述特点的机器人称为专用机器人,而把工业机械人称为通用机器人。

简而言之,机器人就是用机器代替人手,把工件由某个地方移向指定的工作位置,或按照工作要求以操纵工件进行加工。

工业机器人,一般指的是在工厂车间环境中,配合自动化生产的需要,代替人来完成材料或零件的搬运、加工、装配等操作的一种机器人。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对工业机器人所下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这种机械手具有几个轴,能借助于可编程序操作来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设备,以执行种种任务”。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焊接工业机器人结构组成及应用,熟练进行精确的测绘与控制,对于学好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等专业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实验目的:(1)掌握机器人的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器人原理与制作实验指导书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机器人实验室实验一熟悉机器人与C51单片机硬件软件一、实验目的1、掌握宝贝车机器人用C51教学板与计算机硬件连接;2、熟悉及掌握C51系列单片机Keil uVision IDE(集成开发环境)软件、ISP 下载软件及串口调试终端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软件宝贝车机器人、ISP下载线、串行接口、并行接口、计算机、电源。

Keil uVision2 IDE集成开发环境、SL ISP下载软件、串口调试软件。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单片机控制的宝贝车机器人通过串并口通信交互由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相互结合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智能控制系统。

单片机必须与外围设备及软件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如图1.1)。

1、熟悉宝贝车机器人的结构组成(如图1.2):小车底板、车轮、教学板、伺服电机、电池盒。

这是宝贝车机器人的硬件系统,它的微控制器(MCU)是由Atmel 公司生产与51系列兼容的8位AT89S52单片机。

图1.1单片机应用系统图图1.2采用C51单片机的机器人2、教学板指方便单片机与电源、ISP下载线、串口线以及各种传感器和电机的连接制作的一个电路板(如图 1.3)。

将宝贝车机器人与计算机硬件连接,并连接到电源。

●连接单片机教学板ISP接口到计算机,以便程序下载;●连接单片机教学板串行接口到计算机,以便调试和交互;●连接机器人到电池或者是供电电源。

图1.3 C51单片机教学板①—串行接口;②—ISP 接口;③—电源接口;④—三位开关; ⑤—绿色LED 电源指示灯;⑥—AT89S52单片机;⑦—“Reset ”按钮;⑧—面包板;⑨—专用电机控制接口插座3、运用C 语言编程,运用编译器编译生成可执行文件并下载到单片机,用串口调试软件查看单片机输出信息。

①建立用户文件夹,方便管理程序,拷入编译所需头文件。

②进入编程系统(Keil uVision2 IDE ):1)新建项目工程(*.uv2):Project →New Project ,命名,保存在新建立的用户文件夹内;选择单片机生产公司及类型:Atmel 、AT89S52。

2)新建C 程序文件:File →New ;编辑好程序,保存为*.c 的文件。

注意程序关键字的拼写,英文标点,字母的大小写等。

3)添加C 程序到项目工程:Source Group 1右键单击→Add Files to Group Source 。

Source Group 1前面出现+号,单击它出现刚才添加的C 程序文件名,单击此C 文件,Keil 会自动识别关键字,并以不同的颜色提示用户加以注意,这样会使用户少犯错误,有利于提高编程效率。

4)生成执行文件十六进制目标代码文件(*.hex):Target 1 右键单击→Option for target ‘Target 1’→Output →选中“Create Hex Fi :”→连接编译生成可执行文件*.hex 。

编译要求没有错误产生,允许出现警告。

③进入下载系统(SL ISP ):1)参数选择:并口LPT1;下载速度选择TURBO 模式;单片机型号:AT89S52;2)选择执行文件:Flash →*.hex ;(2)ISP 下载线① ②③④ ⑥ ⑦⑧ ⑨ ⑤3)单击“编程”进行下载。

注意:要将ISP下载线连接计算机和机器人教学板,电源接好,开关拨到“1”档位置,给教学板通电。

④从执行文件下载到单片机的那个时刻开始,程序就开始运行。

单片机向计算机发送信息。

可利用串口调试软件查看单片机输出信息,“Reset”按钮可让下载到单片机内的程序重新运行一次。

4、做完实验断开电源,将开关拨到“0”档,系统在不使用时没有消耗电能,电池可以用的更久。

拆卸串并口线还原。

四、实验程序1、教材程序HelloRoBot.c。

2、利用while循环与delay_nms( )函数(毫秒级的延时)编程:每秒发送一个信息(内容为英文自己定),通过串口显示在计算机上。

delay_nms( )函数在BoeBot.h 头文件中有定义。

即#include< Boebot.h>,编译时系统讲根据头文件自动将延时函数插入到程序中。

五、实验报告要求1、按要求:每秒发送一个信息(内容为英文自己定),通过串口显示在计算机上,进行程序设计。

2、程序调试心得。

3、观察到的程序运行效果并加以分析。

六、思考题1、什么是单片机?2、MCS51、8051、C51、AT89S52之间是什么关系?3、宝贝车机器人采用的AT89S52单片机的特点是什么?4、#include<uart.h>头文件的作用是什么?5、程序HelloRoBot.c中while(1);的作用是什么?注:实验操作现场检查。

实验二C51接口与伺服电机控制一、实验目的1、理解和掌握C51单片机的输入\输出接口的特性;2、理解机器人伺服电机PWM调速原理,C语言编程输出脉冲序列控制机器人轮子运动。

二、实验设备及软件宝贝车机器人、ISP下载线、串行接口、并行接口、计算机、电源、螺丝刀、红色发光二极管2个和470Ω电阻2个。

Keil uVision2 IDE集成开发环境、SL ISP下载软件、串口调试软件。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用C51单片机的P1口的位输出高低电平控制LED发光二极管的闪烁。

看教材附录C,关于面包板及LED的介绍。

面包板上共有18行插座,通过中间槽分为两列。

每一行由5个插座组成,这5个插座在面包板上是电气相连的,如将两根导线分别插入五口插座行的任意两个插座中,它们都是电气相连的。

“GND”对应于教学板的接地端,“Vcc”指校准的+5V电压。

发光二极管(如图2.1)是单向导电的电子管,长脚为正极,短脚为负极,必须连接正确,否则不能正常工作。

通过5mA左右即可发光,电流越大,其亮度越强,但若电流过大,会烧毁二极管。

给发光二极管串联一个电阻的目的是限制通过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不要太大。

图2.1 LED零件图图2.2发光二极管与I/O脚P1_0的连接色环电阻为五色,用五条色环表示电阻的阻值大小。

黑0 棕1 红2 橙3 黄4 绿5 蓝6 紫7 灰8 白9 金、银表示误差具体如下:●第一条色环:阻值的第一位数字;●第二条色环:阻值的第二位数字;●第三条色环:阻值的第三未数字;●第四条色环:阻值乘数的10的幂数;第五条色环:误差(常见是棕色,误差为1%)。

由此,470Ω电阻为黄紫黑黑棕。

参考教材一个发光二极管闪烁的LED电路搭建(如图 2.2)及程序HighLowLed.c。

注意,在教学底板上搭建电路时要断开电源。

教材有程序是两个LED同时闪烁,要求修改程序让两个LED交替亮或者灭,也可以改变延时函数参数n的值,改变LED闪烁频率。

【拓展训练】实现4个或更多LED流水灯控制,对应流水灯从全灭到一个一个亮或者对应流水灯从全亮到一个一个灭。

编程方法与两个LED闪烁类似,接入的LED二极管继续接在面包板左侧其他的端口位上。

注意,程序控制各引脚输出高低电平要与所接的端口要一一对应起来。

2、两伺服电机调零。

在操作之前,先确认一下机器人两个伺服电机的电源控制线(如图2.3)是否已经正确的连接到C51单片机教学板的两个专用电机控制接口上。

P1_1引脚控制左边电机,P1_0引脚控制右边电机,在电路板上我们分别采用W、R、B来表示信号线、电源线和地,电机控制线颜色与教学板接口对应字母一致(白红黑对应WRB)。

图2.3伺服电机实物图图2.4 电压“占空比”与平均电压关系电机调速应用PWM(脉宽调制)基本原理,通过控制固定电压的直流电源开关频率改变负载两端的电压。

在PWM驱动控制的调整系统中,按一个固定的频率来接通和断开电源,并根据需要改变一个周期内“接通”和“断开”时间的长短。

通过改变直流电机电枢上电压的“占空比”来改变平均电压的大小,从而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如图2.4,在脉冲作用下,当电机通电时,速度增加;电机断电时,速度逐渐减少。

只要按一定规律,改变通、断电的时间,即可让电机转速得到控制。

高电平持续的时间控制电机转速,即脉冲宽度控制连续旋转电机速度和方向。

将时间间隔为20ms,脉宽为1.5ms的一系列脉冲称为零点标定信号,电机转速为零,机器人轮子静止不动。

如果电机没有进行零点标定,机器人轮子会转动,如图2.5所示,用螺丝刀轻轻调节马达上的电位器,直到马达停止转动。

如电机已经完成了零点调节,不会转动。

但是损坏了或有缺陷的电机有时也不转动。

继续检测:●当高电平持续时间为1.3ms时,电机顺时针全速旋转;●当高电平持续时间为1.7ms时,电机逆时针全速旋转;●当高电平持续时间为1.3ms~1.5ms之间时,电机顺时针旋转;●当高电平持续时间为1.5ms~1.7ms之间时,电机逆时针旋转。

图2.5.1经过孔把螺丝刀插入电位器图2.5.2轻轻的旋转螺丝刀调节电位器3、测试电机,改变脉冲宽度控制机器人运动速度和方向。

如图2.6,定义机器人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

例程中使用printf函数是为了起提示作用,若觉得串口线影响机器人的运动,可以不用此函数。

将程序下载到单片机,关闭机器人电源开关,断开ISP下载线,将开关拨到“2”档,观察宝贝车运动情况。

图2.6 机器人及其前进方向的定义四、实验程序1、教材有程序是两个LED同时闪烁及一个LED闪烁(程序HighLowLed.c),要求修改程序让两个LED交替闪烁,也可以改变延时函数参数n的值,改变LED 闪烁频率。

*编程实现4个或更多LED流水灯控制,对应流水灯从全灭到一个一个亮或者对应流水灯从全亮到一个一个灭。

2、编程实现两伺服电机调零,可以分别调零,也可一起调零。

教材有代码实现右轮调零,注意编程的完整性。

3、验证BothServosThreeSeconds.c是否向前进3s,后退3s。

并根据此程序按照实验报告要求编程。

五、实验报告要求1、编程及电路原理图实现两个LED交替闪烁,观察到的运行效果并加以分析,程序调试心得。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完成4个或更多LED流水灯控制,对应流水灯从全灭到一个一个亮或者对应流水灯从全亮到一个一个灭。

要求编程及电路原理图,观察到的运行效果并加以分析,程序调试心得。

2、编程实现两伺服电机调零,可以分别调零,也可一起调零,观察到的运行效果并加以分析,程序调试心得。

3、控制两个电机的delay_nus函数的参数n有不同的组合,各种组合的运动状况填写下表。

六、思考题1、LED闪烁的工作原理,即引脚输出高低电平信号,发光二极管会灭或者亮的原因是什么?2、LED闪烁的实验中,逐渐减小延时函数参数n的值,还能看到LED闪烁吗?为什么?3、LED闪烁的实验中,分别将开关拨到“1”与“2”,看实验现象有什么区别?分析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