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2024版】图文详解髋臼骨折七大手术入路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图文详解髋臼骨折七大手术入路目录1髂腹股沟入路2Kocher-Langenbeck入路3改良Stoppa入路4前后联合入路5腹直肌旁入路6髂骨股骨入路7放射状入路一、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步骤:患者仰卧位,切口起自髂嵴前2/3交界处,沿髂前上棘,横过下腹部,止于耻骨联合上方3cm(图1)。
图1 髂腹股沟入路,皮肤切口在髂前上棘下方3cm稍内侧处游离并保护股外侧皮神经。
沿切口切开腹肌和髂肌在髂嵴上的起点,将髂肌从髂骨内板处做骨膜下剥离,显露髂窝、骶髂关节前方和真骨盆上缘。
在下方切口段切开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和腹直肌鞘前方筋膜,达腹股沟管浅环上方1cm,显露腹股沟管(图2),分离出精索或圆韧带及髂腹股沟神经,用第1根橡皮条牵开(图3)。
图2 髂腹股沟入路,显露腹股沟管前壁,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图3 髂腹股沟入路,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显露腹内斜肌、联合肌腱,皮条牵开精索沿腹股沟韧带方向小心切开腹股沟韧带,保持它有1mm韧带附着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横筋膜。
注意不要损伤腹股沟韧带下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和髂外血管。
在腹股沟韧带上松解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共同起点后(图4),即可进入腰大肌鞘。
图4 髂腹股沟入路,切开腹直肌、腹横筋膜及联合肌腱在精索的后内侧切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联合肌腱(图5),进入Retzius耻骨后间隙。
图5 髂腹股沟入路,切开腹直肌、联合肌腱、腹横筋膜及腹横肌将髂外血管及淋巴管从髂耻弓上钝性分离并向内侧牵开,将髂耻弓从髂腰肌上分开,牵出剪开髂耻隆起。
继续在髂腰肌下向外侧方游离,直至髂腰肌与骨盆边缘完全游离(图6)。
图6 髂腹股沟入路,游离并牵开髂腰肌,显露髂窝用第2根橡皮条将下方的髂腰肌、股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牵开。
将髂腰肌及股神经向内侧牵开,在骨膜下剥离闭孔内肌至髋骨的四边板,剥离时避免损伤髂内血管和臀上、下及阴部内血管。
用手指从外向内钝性分开髂外血管及淋巴管。
将第3根橡皮条包绕髂外血管及淋巴管。
髋臼骨折分型

前言髋臼骨折是创伤骨科临床及科研的重点、难点、热点。
创伤骨科医师需要从基本的解剖、受伤机制等入手,熟稔髋臼骨折的分型,根据不同类型髋臼骨折的特性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加速病人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髋臼骨折的分型(尤其是Judet-Letournel 分型)在指导临床实践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应广大创伤骨科同道的邀请,我提纲携领地撰写了这篇文稿。
文中简要地列举了与髋臼骨折诊断、分型及治疗有关的解剖、知识点、受伤机制、影像评估等内容,展示了髋臼骨折分型系统的具体某一类型的影像资料和/或示意图(其中不乏对JOT-OTA髋臼骨折分型文献里示意图疏漏差错的修改)。
由于时间、精力以及篇幅的限制,我没有就上述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因此,对于喜爱髋臼骨折诊疗的创伤骨科新手来说,或许您们还需要从其他书籍、文献等资料中吸取更多的基础知识并在临床实践中多加磨练。
对于老手来说,且权当复习吧,也许,大家也能咂摸出些不同滋味。
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和测试大家对髋臼骨折分型的掌握程度,我在文末增添了一些试题,分型试题均给出了骨盆正位、髂骨斜位及闭孔斜位X线片,但未提供CT图像,目的在于与大家一同磨炼眼力和提升脑力。
要知道,我们敬仰的髋臼骨折临床科学奠基人,伟大的Emile Letournel老师就是在这三位片海里总结出了历经半个世纪且被全世界范围内的创伤骨科临床实践检验的分型系统的。
由于能力有限,文中不免有疏漏谬误,请广大创伤骨科同道不吝批评斧正。
一、基础内容1.髋臼骨折的定义:髋臼骨质的连续性、完整性中断。
2.相关解剖:2.1骨性解剖2.1.1髋臼:髋臼是一个不完全的类半球面,由一个马蹄窝样关节面(horseshoe-shaped articular surface)围绕一个髋臼窝(cotyloid fossa)(非关节面)构成,传导躯干到下肢的负荷,由两个柱(Letournel和Judet描述为倒“Y”形)支撑。
髋臼构成及其支柱2.1.2马蹄窝:髋臼的关节面部分。
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操作流程

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操作流程
髋臼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多见于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
手术治疗是治疗髋臼骨折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
下面是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操作流程:
1. 术前准备: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腰麻,消毒手术部位,铺好手术巾,准备好手术器械。
2. 切开: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做一条皮肤切口,切开筋膜,暴露髋臼。
3. 复位:用髋臼复位器将髋臼恢复到正常位置。
4. 内固定: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器材,将其植入骨内固定髋臼骨折。
5. 拔管缝合:在完成内固定后,拔出引流管,缝合切口。
6. 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需要留院观察,进行康复训练和镇痛治疗。
总的来说,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需要在医生的精细操作下进行,术后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嘱进行护理和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 1 -。
髋臼骨折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的临床选择

对 3 0例髋 臼骨折进行 了切开复位重建钢板或托力螺钉 内 固定 术 , 效满 意 , 疗 总结 如 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本 组 3 . 0例 , 中 男 1 , l 例 , 龄 其 9例 女 1 年 2 —5 1 9岁, 平均 3 6岁。 致伤原因: 交通伤 2 例 , 5 高处坠落伤 5例 ; 放射线检查骨折类型 : 单纯后壁骨折 1 0例, 后壁伴后
术后早期行患髋功能锻炼 , 加强软骨骨折面的磨造 , 利 于 减 少创 性 关 节 炎 的 发 生 。
参 考 文献
… 唐 天 驷 , 俊 英 . 臼 骨折 的 诊 断 和处 理 【】 孙 髋 J_中华 骨 折 杂 志 , 19 , (2: 9 7 3 991 1) 4 — 5 . 9 7 [】 雷 振, 2 王志铭, 张燕, 螺 旋 ( 等. : T扫描三维立体重建 在髋 臼骨折
3 讨 论
采用后侧入路 1 9例, 前后联合入路 6 , 例 前侧入路 5 例。 3 骨折复位 内固定 髋 臼骨折是关节内骨折 , . 4 应尽 可能
达到 解 剖 复 位 , 重 要 的 是重 建 髋 臼 顶 和后 柱 。 单 纯 后 壁 最 对 较 完 整 的 骨 折 , 用 加 压松 质 骨 螺 钉 固定 , 可 必要 时加 用 张力 带 钢 丝 和拉 力 螺 钉 固定 。
目前 ,大多数学者认 为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应积极行 手 术 内 固定 。 笔者 认 为 府 掌握 好 手 术 适 应证 ,可 参 照 唐 天 驷 『I I 等提 出的标准尽早手术 , 通常在 1 内最佳 ; 周 本组病例大
髋部骨折的分型

前倾角
EXIT BACK NEXT
二、病因病理
股骨颈部细小,处于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
内 因
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
髋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
外 老年人仅受较轻的旋转外力便可引起骨折; 因 青壮年者多因遭受强大暴力导致。
典型的受伤姿势为平地滑倒,髋关节内收旋转,
臀部着地。
EXIT BACK NEXT
三、股骨颈骨折的分型
EXIT BACK NEXT
头下部骨折
头颈部骨折
颈中部骨折
基底部骨折
EXIT BACK NEXT
按骨折线的行走角度分型 ●Pauwells角:远端骨 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 的夹角。
⑴外展型: Pauwells角<30°。 ⑵内收型: Pauwells角>50°。
EXIT BACK NEXT
Pauwells角
髋部骨折是多见于老年 人的骨折,髋部骨折主要指 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 折。不同的骨折类型各自的 治疗方法各异,下面简单介 绍一下两种骨折的分型。
EXIT BACK NEXT
股骨颈骨折的分型
EXIT BACK NEXT
股骨颈骨折是多见于老年人的骨折,骨折不 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该骨折两个尚未解决 的难题。
EXIT BACK NEXT
转子间线
大转子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由 转子间嵴 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 上部位的骨折。包括粗隆间 骨折、大粗隆骨折和小粗隆 骨折。其中最常见为粗隆间 骨折。
小转子
股骨头 股骨颈
股骨头颈部骨性标志
股骨转子间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4%,占髋部骨折的 35.7%,是股骨近端最常见骨折。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 但一般不影响股骨头血运,预后良好。
髋臼骨折的CT分型与手术入路选择

L t me分 型选择手术入路 , 后壁 骨折 、 eo 1 u 4例 5例后 柱骨折 及 2例横行 骨折 采用 K ce—agnbc o hr n eeak L 入路 , 2例前柱骨折 、 5例双柱骨折采用髂腹 股沟入路 ; 2例移位 较重双柱 骨折 , 采用前 后联合入路 ; 1 例前壁骨折伴股 骨头前上方骨折 , 采用髂股入路。采用专用器械及骨 盆重建钢板 和螺丝钉对 骨折进
・
31 ・
临 床 论 著
・
髋 臼骨 折 的 C T分 型 与手 术 人 路 选 择
沈 国平 陆 男吉 彭永 岳 陈伟 兵
【 摘要 】 目的
方法
探 讨应 用髋 臼骨折 的c 分 型指 导手术 入路选 择 , 高髋 臼骨折 的治疗水 平 。 T 提
20 年 1 至 20 02 2月 07年 9月 间对 2 】例 髋 臼 骨 折 患 者 术 前 应 用 C T扫 描 , 髋 臼骨 折 的 Jdt 按 u e—
N ni P N a-, E G j
一u , H N We b g eat etfO hp ei S re , h nh if sa ir t ye C E i i .Dp r n r oadc u r S a g a Jnh nDs i —n m o t gy i tc
C n r lHop t l h n h i2 0 3 e ta s i ,S a g a 0 2 3,C ia a hn
,
cl oumn fa t r n 2 c s so a v re fa t r cu e a d a e ft ns e s rc u e.Theii m — ri p o c st k n i a e fa e i r r lu go n a pr a h wa a e n2 c s so ntr. o l ra t e n 5 a e o o bl c u n ra t e Co rwal f cur a d c s s f d u e olm f cur . mbie a e ir nd o t ro a p o c wa n d ntro a p se r p r a h i s a o t d i a e fd u e c l d p e n 2 c s so o bl oumn fa t e wih s v r ip a e n . Ii fmo a p r a h wa e n 1 cur t e e e d s l c me t loe r la p o c sus d i r c s fa e o l fa tr s o itd t e r h a a tr a e o ntr r walr cu e a s ca e wih f mo a e d f cu e. Th o e a in we e i l r e p r to s r pef r d 6. 0 ro me 1
髋部骨折的大致分类

髋部骨折的大致分类髋部骨折是骨科领域中一种常见的严重损伤,多发生于老年人,尤其是那些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
由于髋部骨折的类型多样,其治疗方法和预后效果也各不相同。
因此,对髋部骨折进行准确的分类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阐述髋部骨折的大致分类,以期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参考。
一、概述髋部骨折是指发生在髋关节及其周围骨质的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和髋臼骨折等。
这些骨折类型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对髋部骨折进行准确的分类,有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是髋部骨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所有髋部骨折的50%。
根据骨折线的位置,股骨颈骨折可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
其中,头下型骨折的血液循环破坏最为严重,愈合困难,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较高;经颈型骨折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好,愈合可能性较大;基底型骨折则较为稳定,愈合率较高。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骨折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主要包括卧床休息、穿防旋鞋、下肢皮肤牵引等。
手术治疗则适用于有移位的骨折,尤其是青壮年患者,主要手术方法包括闭合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三、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大小转子之间的骨折,约占所有髋部骨折的30%-50%。
根据骨折的稳定性和复杂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分为稳定型骨折和不稳定型骨折。
稳定型骨折的骨折端无明显移位,易于复位和固定;不稳定型骨折则骨折端移位明显,复位和固定较为困难。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适用于稳定型骨折且无明显移位的患者,主要包括卧床休息、穿防旋鞋、下肢皮肤牵引等。
手术治疗则适用于不稳定型骨折或有明显移位的患者,主要手术方法包括闭合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和材料的不断改进,手术治疗已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髋臼骨折

髋臼解剖
软性解剖: 血管:髂血管、股血管、闭孔血管、臀上/下 血管、死亡冠(Corona mortis / crown of death,腹壁下血管与闭孔血管的交通支) 等。 神经:腰骶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闭孔神 经、臀上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等。 脏器:精索(子宫圆韧带)、膀胱、尿道、 阴道、直肠等
改良STOPPA入路
沿腹白线从耻骨体上约5cm到耻骨顶12cm纵行切开腹直肌筋膜。切开时可用 直角钳提起腹白线防止损伤膀胱及腹 膜。注意避免过度解剖耻骨联合前下 面,以防损伤腹直肌附件及阴茎或阴 蒂悬韧带。
改良STOPPA入路
上述切口经腹直肌间筋膜(腹白线)直达腹横 肌后方(切开腹横筋膜),在腹横筋膜与膀胱 之间可有间隙,吸净损伤后的血肿,伸进手指 钝性分离膀胱与腹横筋膜,这时应保证膀胱不 充盈(无尿液,术前应导尿),然后提起腹横 筋膜,向上切开至足够手术操作空间,向下切牵开一 边,可以得到充分的手术视野。有时候腹直肌 在耻骨支上的止点有部分撕裂。视情况可部分 切断腹直肌止点,不可全部切断。然后用手指 钝性分离耻骨后间隙(Retzius间隙),灌洗 并排出损伤后血肿
髋臼解剖
死亡冠(Corona mortis / crown of death)
髂外血管与闭孔动脉的交通支
部分是腹壁下动脉与闭孔动脉的交通支
2018/10/14
02
髋臼骨折分型
髋臼骨折分型
解剖(Judet-Letournel)分型:应用 范围最广,临床指导价值最高。 简单(elementary)5型:后壁、后柱、 前壁、前柱、横形 复杂(associated)5型:后柱+后壁、 横形+后壁、T型、前柱/壁+后半横形、 双柱
窗口2:髂腰肌和髂外血管之间。将髂外血管向内侧 牵拉,髂腰肌向外侧牵拉,暴露骶髂关节,耻骨支。 窗口3:髂外血管和输精管之间。暴露耻骨支,髂耻 隆起,骨盆边缘。 窗口4:输精管内侧。显露耻骨联合。 窗口5:与窗口3类似,但位于真骨盆深面,可暴露方 形区和坐骨棘。可从内侧进行钢板的置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Roof arc measurement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髋臼骨折分类
Judet 1964, Letournel改进 Judet - Letournel 分类:简单骨折 复杂骨折 简单骨折:
后壁骨折posterior wall (PW), 后柱骨折posterior column (PC) 前壁骨折anterior wall (AW) 前柱骨折anterior column (AC) 横行骨折transverse
BC 双柱骨折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PC-PW 后柱伴后壁骨折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髋臼手术禁忌症
不能耐受手术者; 严重骨质疏松者 ; 局部感染者;
髋臼骨折临无移位或者以为小于2mm的髋臼骨折; ② 小的后壁骨折; ③ 低位的前柱骨折或者低位的横行骨折,未延伸至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PW 后壁骨折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PC 后柱骨折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AW 前壁骨折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Transverse 横行骨折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T-PW 横行伴后壁骨折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AC-PHT前方伴后方半横行骨折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负重区的骨折; ④ 粉碎的双柱骨折经闭合处理而恢复髋臼完整性者; ⑤ 顶弧角前后位大于45°的低位横行骨折,髂骨斜
位大于70°,闭孔斜位大于25°。说明相当大的 髋臼顶部未涉及骨折。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髋臼骨折保守治疗方法
平卧,股骨髁上或者胫骨结节骨牵引,持 续牵引7天后,可以被动活动髋关节,牵引 6-8周,去牵引后不负重练习关节活动,812周开始逐渐负重行走。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最常见的髋臼骨折类型
后壁骨折23%、 横行伴后壁骨折19%、 双柱骨折23%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后后壁壁骨折
后柱骨折
前壁骨折
前壁骨折
横行骨折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Complex types
后柱伴后壁骨折 横行伴后壁骨折 T型骨折 前方伴后方伴横行骨折 双柱骨折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髋臼骨折术后处理
术后处理和康复:头孢唑啉、低分子肝素、 消炎痛75mg,qd(髂骨翼外侧剥离多时预 防移位骨化),术后24-48小时坐起,第三 天拔出引流管,扶拐足趾负重,8周内不能 负重。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Iliac oblique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Obturator oblique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髋臼后缘线 髋臼前缘线 髋臼顶 泪滴 髂坐线 髂耻线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髋臼顶弧角 roof arc angle
以髋臼的几何中心为中 点,分别向上画一垂线, 向髋臼顶的骨折线画一 连线,两线之间的夹角 为顶弧角,骨盆正位大 于45°、髂骨斜位大于 70°,闭孔斜位大于 25°则说明髋臼顶大部 分未涉及骨折,髋关节 比较稳定,可以保守治 疗。
复合骨折:
T型骨折 T-shaped 前方伴后方半横行骨折 anterior column and posterior hemitransverse (AC-PHT) 双柱骨折 both-column (BC) 后柱伴后壁骨折 posterior column and wall (PC-PW) 横行半后壁骨折transverse posterior wall (T-PW)
复位顺序是先复位柱再复位壁; 掌握螺丝钉复位技术; 掌握复位钳的应用。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Farabeuf 钳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Matta 钳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髋臼手术入路
1.letournel髂腹股沟入路:由letournel 1960倡导,该入路用于前壁骨 折、前柱骨折、髂翼、骶髂关节前方、前柱骨折、横断骨折、前方耻 骨联合、双柱骨折。
前后联合入路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Kocher-Langenbeck 入路
后壁骨折 后柱骨折 后柱伴后壁骨折 横行骨折、横行伴后壁骨折 部分T型骨折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髂腹股沟入路
前柱骨折 前壁骨折 部分前方伴后方半横行骨折 伴发耻骨上支骨折或耻骨联合分离
髋臼骨折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髋臼四边体
四边形骨面和髂耻隆起较薄,限制着髋臼 骨折内固定类型,四边形骨面是组成真性 骨盆外侧缘的骨性平面,紧邻髋臼的内侧 壁,髂耻隆起是股骨头上方的前柱隆起。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AP Pelvis XR
2.Kocher-Langenbeck后外侧入路:可以达到髋臼后方并显露坐骨和坐 骨大切迹。该入路中臀上血管神经束会限制髂翼上部的显露。适用于 后壁骨折、后柱骨折、横断骨折、横断伴后壁骨折、T形骨折。切口 起自髂后上棘前方4cm处,呈外凸的弧形延伸,沿臀大肌、臀中肌间 隙,经过大粗隆后缘,于股部转为纵向下行。该入路要注意以下几点: 俯卧位、术中屈膝至少90°;切断外旋肌群时要保留股方肌的完整性; 臀大肌附丽点做部分切断可以扩大显露;从腱性部分切断梨状肌及外 旋短肌群,三把骨撬置于坐骨大切迹、坐骨小切迹、髂骨翼;注意保 护坐骨神经、旋股内侧动脉、臀上血管神经;引流管放置在坐骨大切 迹;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手术目的与手术时机
手术目的:解剖复位髋臼顶并同心复位股骨 头。
急诊手术:髋臼开放骨折、 髋关节中心性骨 折脱位,牵引不能复位者
骨折手术最佳时机:伤后5-7天
髋臼骨折临床分型及手术方法
髋臼骨折手术要点
髋臼骨折治疗难点和掌握难点是对旋转移 位的判断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