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二首村居

合集下载

1.古诗二首——《村居》【字+课文】

1.古诗二首——《村居》【字+课文】

新课讲解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诗人是怎样写的?
堤岸
陶醉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野草自由生长, 黄莺自由飞翔。
飘拂、拂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 拭、掠过。 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
新课讲解
多音字导读:
zhǎng(长大)(生长) 长
cháng(长短)(长度)
练一练:
春天到了,柳枝长(zhǎng cháng)出了嫩芽,长长 (zhǎng cháng)的柳条随风飘荡。
初读感知 字词认读:
草长莺飞 拂堤 杨柳 春烟
注:本句中“草长”这里表示“野草 生长的意思”,应读“zhǎng”。
新课讲解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春季
(2)这两句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3)这两句属于对景物的什么样描写? 静态
新课讲解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孩子们回来之后天色还早,赶忙趁 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新课讲解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归来早”说的是什么意思? 早早地回来。 (2) 回来这么早他们要干什么呢? (3)“忙”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儿童放风筝的急切心情。 (4) 这两句诗对景物的什么描写?
书写指导:第九笔为横,第 十笔为竖;“里“中间的竖 处于竖中线上。
诗 村童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高鼎 dǐng
清朝(代)诗人。字象一,又 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 杭州市)人。善于描写自然景 物。
新课讲解
(1)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村居
(2) 看到诗名,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之村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之村居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之村居原文、翻译、注释、断句及赏析《村居》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村居》的原文、翻译、词语注释、断句、赏析及作者简介,供大家收藏学习。

【原文】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翻译】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词语注释】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5.散学:放学。

6.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断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赏析】整首诗抓住了春天典型的景物和春日里孩子们的活动来写,写出了春天赋予人们的无限活力,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这首绝句就像一幅画,前两句写绿草、飞鸟、杨柳、炊烟等静态景物,突出地描绘出春日村居的宁静。

后两句写儿童归家,放飞风筝的动态,动静结合,除了进一步深化主题之外,更增添了一种宽松和谐的美感与生活气息。

诗人那种悠然自得而又略带闲愁的心境,也就在这样幽雅的景物描写中随意流出。

【作者简介】高鼎(1828年~1880年),字象一,一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有《拙吾诗文稿》。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

著有《拙吾诗稿》。

【创作背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壮志难酬,于是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

1-第一课-古诗二首-村居-课文内容及生字组词

1-第一课-古诗二首-村居-课文内容及生字组词

古诗二首
村居 【清】高
鼎dǐnɡ 草长莺yīnɡ飞二月天,拂fú堤dī杨柳liǔ醉zuì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咏柳 【
唐tánɡ】贺hè知章 碧玉妆zhuānɡ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双横线里的生字带组词:
莺yīnɡ(黄莺,夜莺)拂fú(吹拂,拂拭)堤dī(河堤,堤坝)柳liǔ(柳树,柳叶)醉zuì(喝醉,醉酒)咏yǒnɡ(歌咏,吟咏)妆zhuānɡ(化妆,装扮)丝sī(蚕丝,丝巾)绦tāo (宫绦,绦纶)裁cái (裁缝,剪裁,裁判,仲裁)剪jiǎn
(剪刀,剪断)
田字格生字带组词: 诗shī(诗人)(诗歌)童tónɡ
(儿童)(童话)
趁chèn (趁着)(趁早)碧bì(碧绿)(碧玉) 妆zhuānɡ(化妆)(装扮)绿lǜ(绿色)(绿豆) 丝sī
(丝巾)(丝绵)剪jiǎn (剪刀)(剪子)。

二年级村居古诗二首

二年级村居古诗二首

二年级村居古诗二首《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的诗,这首诗以简练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美丽,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全诗如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首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描绘了二月的春景,小草在阳光下迅速生长,黄莺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次句“拂堤杨柳醉春烟”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柳在春烟中的柔美姿态,仿佛陶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

后两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人转而描绘儿童的快乐生活,儿童们早早地从学校回来,他们不畏春寒,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

这里的“散学归来早”描绘了儿童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忙趁东风放纸鸢”则描绘了他们充满活力和乐趣的游戏。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他对乡村生活的描绘,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深入到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

他通过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宁静呈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使诗歌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将柳树比作用碧玉装扮而成,形象地描绘出柳树的翠绿与柔美,给人一种清新、高雅的感觉。

次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则是对柳枝的细腻描写。

柳枝柔软垂下,像绿色的丝带一样,这一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柳枝的婀娜多姿。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以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让人不禁好奇这细嫩的叶片是如何形成的。

最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给出了答案,将春风比作剪刀,巧妙地解释了柳叶的形态是春风修剪而成的。

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创造力。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比喻贴切,通过对柳树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古诗《村居》译文及鉴赏

古诗《村居》译文及鉴赏

村居清代: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简介: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注释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

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鉴赏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

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

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课文_——古诗二首:村居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课文_——古诗二首:村居
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
村 居
【清】高 鼎


【清】高鼎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yuān 纸 鸢 yīng 黄 莺
纸鸢,它是 一种纸做的形状 像老鹰的风筝。 鸢:老鹰。
liǔ 杨 柳
dī 堤
村 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莺飞 ,拂堤杨柳醉 拂堤杨柳 /来早,

散学归来早,忙趁 忙趁东风/放纸鸢。
人 放纸鸢。


童 诗
谢谢大家!
成都市实验小学 樊燕
河堤 堤岸


【清】高鼎
草 长/莺 飞/二 月 天,
拂 堤/杨 柳/醉 春 烟。 儿 童/散 学/归 来 早,
忙 趁/东 风/放 纸 鸢。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yīng
草长/莺飞/二月天
早春二月,小草长 出了嫩绿的新芽,黄莺 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 唱。


liǔ
zuì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拂过 吹拂 吹风拂面 沉醉 陶醉
春天水泽、草木间 蒸发的雾气
堤旁的杨柳伸展出长长的枝 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被 迷人的春色陶醉了一般。
sàn
儿童散学归来早,
yuān
忙趁东风放纸鸢。
散学:放学。
意思: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 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

《古诗二首》村居

《古诗二首》村居
① 古诗二首
① 古诗二首
cūn
村居
① 古诗二首
cūn
村yīng
草长莺飞二月天,
fú dī liǔ zuì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chèn
yuān
忙趁东风放纸鸢。
cūn
村居
dǐng
清·高鼎
yīng
草长莺飞二月天,
fú dī liǔ zuì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草长莺飞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学习任务:
想诗句,说画面,比比谁说的 有意思。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chèn
yuān
忙趁东风放纸鸢。
黄莺
cūn
村居
dǐng

古诗二首村居和咏柳的诗意

古诗二首村居和咏柳的诗意

古诗二首村居和咏柳的诗意古诗二首村居和咏柳的诗意如下:《村居》的诗意:诗中描写了二月春天乡村的美丽景色,小草生长,黄莺飞舞,柳树拂堤,儿童放风筝,写出了美丽的自然景物和生动活泼的人物。

《咏柳》的诗意:古诗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机,葱翠袅娜;还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村居》作者清代·高鼎。

全诗原文如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二月春天里,草木生长、黄莺飞翔,轻轻摆动拂过堤岸的杨柳似乎沉醉在这迷人的春天雾气之中。

儿童放学回来得比较早,连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

简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生动地描绘出农历二月的乡村景色,小草长出嫩芽,黄莺在空中飞舞,柳树在风中轻轻的拂动。

一个“拂”和“醉”字将柳树人格化,此时的柳树就像一位身姿轻盈的美人,在迷人的春天中醉倒后轻轻扭动身姿。

后两句写人,小孩子们放学回家早,连忙放起了风筝,着一动态描写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

动静相结合,写出了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

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

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内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堆成,柔美的枝条好似万千条飘垂的绿丝带。

不知道这绿叶是谁的巧手裁出,二月的春风好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先用一问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疑拓展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 放学回家了。他们急忙 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 风筝。
《村居》描绘的是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村居》描写了诗 人居住在乡村时看到的 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 子们放风筝的情景。表
现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
喜悦和赞美。
课文结构
草——长
诗人
造句:今天我们学习了 一首古诗。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 横画上下短,中间长。
cūn

组词:村居
音序:C 部首:木 结构:左右
农村 书写指导:左右等宽,第 四笔是点不是捺。
造句:《村居》是一首 古诗。
tóng

组词:儿童
音序:T 部首:立 结构:上下
童年 书写指导:第五话长托上盖 下“里”的竖在竖中线上。
zhǎng(长大)
cháng(长处)

小组纠错
小组之间 交流,讲一讲 诗句的含义。 不明白的地方 圈画出来。
质疑拓展
村居
【清】高鼎
村居:在乡村里居 住时见到的景象。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 长,垂下来,微微摆动, 春烟:春天水泽、草 像是在抚摸堤岸。 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走近作者
高鼎: (1851~1861), 清代后 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 (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 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其
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
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 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 有《拙吾诗稿》。
相关资料
风筝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 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
1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村居
[清]高鼎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
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 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
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留下
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
1.会认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村居》。(重点)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春天的美好情景以及孩子 们快乐活泼的形象。(难点)
村 居
莺——飞
杨柳——拂堤 儿童——归——忙——放
生机勃勃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诗人 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勾画出一幅春光 明媚、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景、人、事融为一体,
充满了生活情趣,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
悦和赞美。
我会写
shī

组词:古诗
音序:S
部首:讠 结构:左右
醉:迷醉,陶醉。
质疑拓展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
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 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 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质疑拓展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 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个人自学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借助拼 音大声朗读诗文, 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流利。 难读的诗句多读 几遍,直到读熟练。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组纠错 检查自读情况
我会认
yīng fú

liǔ
zuì
莺 拂 堤 柳 醉
多音字
造句:儿童诗祖国的未 来和花朵。
训练达标
1.把诗句补充完整。
( 草长 )莺飞( 二月天 ),
拂堤杨柳醉( 春 )烟。
( 儿童 )散学归( 来早 ),
状元成才路
( 忙 )趁( 东风 )放纸鸢。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解释下列词语意思。 散学: 纸鸢:
状元成才路
日清作业
1、背诵古诗;
2、根据对诗 歌的理解,画 一幅画。
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
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 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 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 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 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