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口统计分析基本问题17页

合集下载

2022年广东省佛山市高考数学质检试卷(二)(二模_)+答案解析(附后)

2022年广东省佛山市高考数学质检试卷(二)(二模_)+答案解析(附后)

2022年广东省佛山市高考数学质检试卷(二)(二模)1.已知集合,,则( )A. B. C. D.2.已知函数图象上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则( )A. B. C. D.3.设x,,则“”是“”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核酸检测分析是用荧光定量PCR法,通过化学物质的荧光信号,对在PCR扩增进程中成指数级增加的靶标DNA实时监测,在PCR扩增的指数时期,荧光信号强度达到阚值时,DNA的数量与扩增次数n 满足,其中p为扩增效率,为DNA的初始数量.已知某被测标本DNA扩增10次后,数量变为原来的100倍,那么该样本的扩增效率p约为( )参考数据:,A. B. C. D.5.如图,某几何体由共底面的圆锥和圆柱组合而成,且圆柱的两个底面和圆锥的顶点均在体积为的球面上,若圆柱的高为2,则圆锥的侧面积为( )A.B.C.D.6.已知双曲线E:以正方形ABCD的两个顶点为焦点,且经过该正方形的另两个顶点,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则E的实轴长为( )A. B. C. D.7.设a,b,且,函数,,若,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的最大值为B. 的最小值为C. D.8.中,,,O是外接圆圆心,则的最大值为( )A. 0B. 1C. 3D. 59.关于复数为虚数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第二象限C. D.10.时代青年李华同学既读圣贤书,也闻窗外事.他关注时政,养成了良好的摘抄习惯,以下内容来自他的摘抄笔记:过去一年,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左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万亿斤以上;……---摘自李克强总理2021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总人口为1443497378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4742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83218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561236人;……摘自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过去一年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粮食产量万亿斤,比上一年增长,创历史新高:落实常态化防控举措,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摘自李克强总理2022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根据以上信息,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不足100万亿元B. 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比预期目标增幅超C. 2020年、2021年粮食产量都超万亿斤D. 2021年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人数约12亿11.在棱长为3的正方体中,M是的中点,N在该正方体的棱上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存在点N,使得B. 三棱锥的体积等于C. 有且仅有两个点N,使得平面D. 有且仅有三个点N,使得N到平面的距离为12.已知,且,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下列选项中一定成立的是( )A. B. C. D.13.若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4.已知,则______.15.冬季两项起源于挪威,与冬季狩猎活动有关,是一种滑雪加射击的比赛.北京冬奥会上,冬季两项比赛场地设在张家口赛区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其中男女混合公里接力赛项目非常具有观赏性,最终挪威队惊险逆转夺冠,中国队获得第15名.该项目每队由4人组成男2女,每人随身携带枪支和16发子弹其中6发是备用弹,如果备用弹用完后仍有未打中的残存目标,就按残存目标个数加罚滑行圈数每圈150米以接力队的最后-名队员到达终点的时间为该队接力的总成绩.根据赛前成绩统计分析,某参赛队在一次比赛中,射击结束后,残存目标个数X的分布列如下:X0123456P0则在一次比赛中,该队射击环节的加罚距离平均为______米.16.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满足:,记…,则当q最小时,使成立的最小n值是______.17.记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求证:;若的面积为,求18.男子冰球比赛上演的是速度与激情的碰撞.2022北京冬奥会男子冰球主要比赛场馆是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冰之帆”国家体育馆.本届冬奥会男子冰球有12支队伍进入正赛,中国首次组队参赛.比赛规则:12支男子冰球参赛队先按照往届冬奥会赛制分成三个小组每组4个队正赛分小组赛阶段与决赛阶段:小组赛阶段各组采用单循环赛制小组内任两队需且仅需比赛一次;决赛阶段均采用淘汰制每场比赛胜者才晋级,先将12支球队按照小组赛成绩进行种子排名排名前四的球队晋级四分之一决赛且不在四分之一决赛中遭遇,其余8支球队按规则进行附加赛每队比赛一次,胜者晋级,争夺另外4个四分之一决赛席位,随后依次是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铜牌赛、金牌赛.本届冬奥会男子冰球项目从正赛开始到产生金牌,组委会共要安排多少场比赛?某机构根据赛前技术统计,率先晋级四分之一决赛的四支球队甲乙丙丁队实力相当,假设他们在接下来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铜牌赛、金牌赛中取胜率都依次为、、、,且每支球队晋级后每场比赛相互独立.试求甲、乙、丙、丁队都没获得冠军的概率.19.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满足,,求、的值及数列的通项公式;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20.如图,在以P,A,B,C,D为顶点的五面体中,平面ABCD为等腰梯形,,,平面平面PAB,求证:为直角三角形;若,求直线PD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21.已知圆心在x轴上移动的圆经过点,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两个动点,记点的轨迹为曲线Г.求曲线Г的方程:过点的直线l与曲线Г交于P,Q两点,直线OP,OQ与圆F:的另一交点分别为M,其中O为坐标原点,求与的面积之比的最大值.22.已知函数,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当时,求的单调区间;当时,若有两个极值点,,且恒成立,求k的最大值.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又,,故选:先求出B中不等式的解集确定出B,再求并集即可.此题考查了并集及其运算,熟练掌握并集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属基础题.2.【答案】C【解析】解:函数图象上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为,,,故选:由三角函数的性质判断即可.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性质的应用,属于基础题.3.【答案】B【解析】解:则由推不出,比如时,不是充分条件,由,得,则,是必要条件,故“”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分别判断即可.本题考查了充分必要条件,考查不等式问题,是基础题.4.【答案】C【解析】解:由题意知,,即,所以,解得故选:由题意,代入,解方程即可.本题考查了对数函数模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5.【答案】B【解析】解:依题意作球的剖面如下:其中,O是球心,E是圆锥的顶点,EC是圆锥的母线,由题意可知:,解得,圆柱的高为2,,,,母线,圆锥的侧面积为故选:分析图中的几何关系,分别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和母线长即可.本题考查圆锥的侧面积的求法,考查圆锥、圆柱的性质、侧面积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6.【答案】A【解析】解:双曲线E:以正方形ABCD的两个顶点为焦点,且经过该正方形的另两个顶点,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不妨,,则,,所以,解得,所以所以双曲线的实轴长为:故选:利用已知条件列出方程组,求解a,b,即可得到选项.本题考查双曲线的简单性质的应用,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是中档题.7.【答案】D【解析】解:因为函数,所以,又因为,所以为定义域R上的奇函数;所以,即,由,得,所以,解得;所以,且;对于A,时,有最小值,所以选项A错误;对于B,时,有最大值,所以选项B错误;对于C,的对称轴是,不是,所以不成立,选项C错误;对于C,由,得,所以关于对称,选项D正确.故选:根据求出的解析式,利用判断为奇函数,求出a、b、c的关系,写出函数,再判断选项中的命题是否正确.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基本性质应用问题,也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是中档题.8.【答案】C【解析】解:中,,O是外接圆圆心,如图所示:则,又因为,所以,即外接圆的半径;所以,因为A、C不重合,所以向量与的夹角范围是所以,所以,即O为AC的中点时,取得最大值为故选: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结合图形,求出外接圆的半径,用表示半径的向量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从而求出最大值.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数量积运算应用问题,也考查了逻辑推理与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9.【答案】ACD【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复数的运算法则,以及复数的性质,即可求解.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运算法则,以及复数的性质,属于基础题.【解答】解:,对于A,,故A正确,对于B,,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位于第三象限,故B错误,对于C,,,,故C正确,对于D,,故D正确.故选:10.【答案】BCD【解析】解:结合材料知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万亿元,超过100万亿元,故选项A错误;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比预期目标增幅为,则为,故选项B 正确;由题意知2021年粮食产量为万亿斤,比上一年增长,则2020年为万亿斤,则选项C 正确;由题意知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则人数为亿,故D正确.故选:结合材料分析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万亿元,可判断A;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比预期目标增幅约为,可判断B;2021年粮食产量为万亿斤,2020年为万亿斤,可判断C;新冠疫苗全程接种人数约亿,可判断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11.【答案】BC【解析】解:对于A,显然无法找到点N,使得,故A错;对于B,,故B正确;对于C,如图所示,分别为,中点,有平面,平面,故C 正确;对于D,易证平面,平面,且,所以有点,A,C,,四点到平面的距缡为,故D错.故选:根据点M的位置容易判断A;求解可判断B;当,分别为,中点时,可判断C;易证平面,平面,且,可判断本题考查了三棱锥的体积计算和点到平面的距离,属于中档题.12.【答案】AC【解析】解:,,,令,则,当时,,当时,,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又,①,故A正确,B错误,由①得:,,即,故C正确,D错误;故选:依题意得,令,可得且,从而可得到答案.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考查转化与化归思想,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3.【答案】【解析】解: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解得故答案为:由题意可得:,解出即可得出.本题考查了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4.【答案】【解析】解:因为,所以,两边平方,可得,则故答案为:由已知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化简可得,两边平方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以及二倍角的正弦公式即可求解的值.本题主要考查了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以及二倍角的正弦公式在三角函数求值中的应用,考查了计算能力和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15.【答案】390【解析】解:,在一次比赛中,该队射击环节的加罚距离平均为故答案为:先求出,再用,即可求出答案.本题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求法,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数学期望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16.【答案】17【解析】解:,令,此问题相当于方程有解.构造函数,,,函数在时单调递增,时单调递减,时,函数取得极小值即最小值.,若有解,则,解得,解得,取q的最小值为e,,,,解得…,,解得,当q最小时,使成立的最小n值是故答案为:,令,此问题相当于方程有解.构造函数,,利用导数研究其单调性与极值即可得出函数的最小值,进而得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结合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其单调性与极值、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二次函数的单调性,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7.【答案】解:证明:,即为,由正弦定理可得,即,又,即有,化为,即;若的面积为,则,即,由,解得舍去【解析】由二倍角的余弦公式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化简可得证明;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的结论,解方程可得所求值.本题考查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考查方程思想和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18.【答案】解:根据赛制,小组赛共安排比赛场比赛,附加赛共安排场比赛,四分之一决赛共安排场比赛,铜牌赛、金牌赛各比赛一场,共2场,本届冬奥会男子冰球项目从正赛开始到产生金牌,组委会共要安排:场比赛.设甲、乙、丙、丁队获得冠军分别为事件A,B,C,D,都没有获得冠军为事件E,晋级后每场比赛相互独立,,四队实力相当,,,B,C,D互斥,甲、乙、丙、丁队都没获得冠军的概率为:【解析】分别求出小组赛、附加赛、四分之一决赛、铜牌赛、金牌赛各自的比赛场次,加起来能求出组委会共要安排多少场比赛.先求出甲、乙、丙、丁队获得冠军的概率,利用对立事件概率计算公式能求出甲、乙、丙、丁队都没获得冠军的概率.本题考查比赛场次、概率的求法,考查相互独立事件概率乘法公式、互斥事件概率加法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19.【答案】解:因,取和得:,即,解得,,由得:,数列是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则,即,当时,,而满足上式,因此,,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由知,当时,,因此,,则满足上式,所以【解析】利用给定条件建立方程组求解得、,再变形递推公式求出即可计算;由的结论,对裂项,利用裂项相消法计算作答.本题考查了数列递推式和裂项相消求和,属于中档题.20.【答案】证明:在等腰梯形ABCD中,作于H,连BD,如图,则,且,则,即,而,因此,,即,因平面平面PAB,平面平面,平面PAB,而,则平面PAD,又平面PAD,于是有,,PB,平面PBD,则有平面PBD,平面PBD,因此,,所以为直角三角形;解:在平面PAD内过点P作,因平面平面PAB,平面平面,则平面PAB,因此,PB,PA,Pz两两垂直,以点P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令,则,,有,从而得,设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则,令,得,,设直线PD与平面PBC所成角为,则有,所以直线PD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解析】作于H,连BD,证明,再结合面面垂直的性质、线面垂直的性质、判定推理作答;在平面PAD内过点P作,以P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空间向量计算作答.本题考查了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和线面角的计算,属于中档题.21.【答案】解:设动圆的圆心为,因为经过,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两个动点,则,半径为,圆的方程为,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与y轴的交点为,即,,,即Г的方程为;由作下图:设过F点的直线方程为,显然m是存在的,联立方程:,得,…①,…②,设,,代入①②得,…③则直线OP的方程为,直线OQ的方程为,联立方程:,解得,同理,,同理可得:,,,④,由③得,代入④得:,显然当时最大,最大值为【解析】根据所给条件,得D点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即可;作图,联立方程,分别求出OP,OQ,OM,ON的长度即可求解.本题考查了抛物线方程及直线与抛物线的综合问题、也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关键在于先作图,设点P,Q的坐标,求出M,N点的坐标,由于与顶角相同,只要计算边长乘积之比即可,属于中档题.22.【答案】解:对求导得,当时,,当,即,;当,即,;故当时,的递增区间为,递减区间为当时,由知,令,则的两个不等实数解为,故,,,故不等式恒成立恒成立,由于,故,故恒成立,令,则,是上的增函数,,,即k最大值为【解析】对函数求导,把代入导函数中对导函数进行化简,即可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有两个极值点,即为导函数的零点,令导函数等于零和,即可得方程,利用与韦达定理得到或,再把,代入原函数中进行化简即可得到,要使恒成立,代入化简即可得,求出的最小值,即可得到答案.本题考查导数的综合应用,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属于难题.。

统计学基础习题4

统计学基础习题4

统计学基础习题训练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科学产生于()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17世纪D 社会主义社会2.统计学是一门()A 方法论科学B 方法论的社会科学C 是执行科学D 方法论的自然科学3.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A 研究客观现象的特殊数量方面B 研究客观现象的特征和规律性C 为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提供资料D 对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4.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总体是()A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B 该市每个工业企业C 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D 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5.对全市商业营业员进行研究,总体单位是()A 各个商业企业B 一个商业企业C 全市每一位营业员D 一个商业企业的所有营业员6.研究某企业职工情况,则:“工龄”为()A 品质标志B 不变标志C 变量D 变量值7.标志是()A 表明总体特征的B 表明总体单位特征的C 说明总体数量的D 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的8.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 中等学校个数B 企业个数C 学生年龄D 学生人数9.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A 性别B 文化程度C 职业D 年龄10.数量指标一般可用()A 绝对数表示B 相对数表示C 平均数表示D 百分数表示11.质量指标是()A 由数量指标加总得到B 由数量标志综合得到C 由品质标志综合得到D 有指标数值计算得到12.统计指标的数量性特点是指()A 统计是研究数量的B 统计研究主要是定量分析C 统计指标反映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D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13.统计调查搜集资料归根到底是对()A 原始资料的搜集B 次级资料的搜集C 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的搜集D 统计资料的搜集14.统计调查担负着()A 提供原始资料的任务B 提供次级资料的任务C 提供真实资料的任务D 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15.专门调查一般属于()A 全面调查B 非全面调查C 一时性调查D 经常性调查16.经常性调查一般是对()A 时期现象的调查B 时点现象的调查C A 和B都对D A和B 都不对17.直接观察法的最大特点是()A 取得资料准确可靠B 人、财、物力花费小C 时效性好于局限性D 直接取得第一手材料18.当前我国取得事业、机关单位统计资料的主要方法是()A 直接观察法B 报告法C 采访法D 口头询问法19.设计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A 确定调查项目B 确定调查目的C 确定调查对象D 确定调查时间20.对某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A 各工业企业B 一个工业企业C 各种未安装设备D 一台安装设备21.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A 这些单位是工作中的重点B 这些单位在全局工作中处于重要位臵C 这些单位的单位数量占总体单位数量的很大比重D 这些单位的标志值在标志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22.统计报表体系中的基本部分是()A 综合统计报表B 国家统计报表C 部门统计报表D 地方统计报表23.调查鞍山、宝山、武汉、包头、北京等几个大型钢铁厂就可以了解我国钢产量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A 抽样调查B 重点调查C 典型调查D 普查24.经常性调查要随着被研究对象的变化,连续不断的进行登记以取得资料,下述调查中属于经常性调查的是()A 每隔若干年进行一次工业普查B 对2001级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C 对近年来物价变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D 按旬上报钢铁产量25.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业收入情况,此调查方式属于()A 重点调查B 普查C 抽样调查D 典型调查26.统计报表一般属于()A 经常性的全面调查B 一时性的全面调查C 经常性的非全面调查D 一时性的非全面调查27.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A 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B 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C 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D 将不同的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28.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起来对主词进行分组的统计表叫()A 简单表B 简单设计C 复合分组表D 复合设计29.变量数列是()A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B 单项数列C 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D 组距数列30.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A 组内差异、组间同质B 组内差质、组间同质C 组内同质、组间差异D 组内差异、组间差异31.既是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又在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是()A 统计审核B 统计汇总C 统计分组D 统计表32.分布数列中,频率是指()A 各组频率之比B 各组次数之比C 各组总体单位数与频率之比D 各组次数与总体单位总量之比33.每组组距的大小与分组数目的多少成()A 正比B 反比C 倒数关系D 不成比例34.全距是()A 上限—下限B 下限—上限C 时期数列无全距D 组距数列总最大组上限与最小组下限之差35.划分连续性变量数列的组限时,()A 交叉B 不等C 重叠D 间断36.在有开口组距数列中,开口组的组距和组中值的确定,一般以()A 变量值最大组的组距为准B 变量值最小组的组距为准C 组距最大的组距为准D 邻近组的组距为准37.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简单分组的方法是()A 简单分组B 平行分组体系C 复合分组D 复合分组体系38.下列指标既是总量指标又是时期指标的是()A 职工平均工资B 人均国民收入C 全国社会商品零售额D 2000年底我国的人口数39.我国2000年的钢产量是1949年的8倍,这个指标是()A 比较相对指标B 比例相对指标C 动态相对指标D 强度相对指标40.某总产值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执行结果仅比去年提高4%,则总产值计划执行结果的提高程度的计算应是() A %8%4 B %4%8 C 1%104%108- D 1%108%104-41.某年全国生产自行车2856.96万辆,这个指标是()A 时点指标B 实物指标C 价值指标D 相对指标42.某商业单位流通费用计划完成程度是80%,说明该单位()A 未完成计划B 完成了计划C 超额完成了计划D 不以判断43.在下列相对指标中,可以用有名数表示的是()A 强度相对指标B 结构相对指标C 动态相对指标D 比例相对指标44.若总体另一部分的数值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数值=X ,则X 是()A 结构相对指标B 比较相对指标C 强度相对指标D 比例相对指标45.在某年底我国职工总人数中,全民所有制的职工占76.5%,这是一个()A 比较相对指标B 结构相对指标C 动态相对指标D 强度相对指标46.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提高2%,实际提高了6%,则劳动生产率计划超额完成程度是()A 103.9%B 2%C 4%D 3.9%47.若全国人口数某种产品产量=X ,则X 是()A 强度相对指标B 比较相对指标C 结构相对指标D 动态相对指标48.计划规定成本降低5%,实际上提高了2%,则实际成本同计划成本相比较的百分数是()A 93.1%B 107.4%C 110%D 107%49.结构相对指标一般以百分数表示,其分子和分母()A 只能是总体单位数B 只能是总体的标志值C 可以是总体单位数,也可以是总体的标志值D 只能是时期指标,不能是时点指标50.计划规定成降低3%,实际上降低了5%,则成本计划超额完成了()A +201%B -2.1%C +2%D -2%51.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算术平均数要用组中值作为组内变量值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是因()A 组中值就是组平均数B 组中值比组平均数更有代表性C 不可能得到组平均数D 组中值更有说力52.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全距数值比实际的全距数值一般()A 要大B 要小C 相同D 无法判断53.反映标志变动度的标准差是()A 离差平均根B 离差平方平均数的平方根C 离差平方的平均根D 离差平均数平方的平方根54.某商业公司所属三个商店报告期计划规定应完成的销售额分别是500万元、700万元、600万元。

统计学重点、难点问题总结

统计学重点、难点问题总结

统计学重点、难点问题总结(共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答: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以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

2、什么是统计指标统计指标和标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或范畴。

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量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

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是一对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

二者区别是: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不一定。

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

标志和指标的主要联系表现在:指标值往往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标志和指标存在着变换关系。

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是一对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不一定。

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

3、统计普查有哪些主要特点和应用意义?答: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性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

普查的特点:(1)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

因为普查的对象是时点现象,时点现象的数量在短期内往往变动不大,不需做连续登记。

(2)普查是全面调查。

它比任何其它调查方法都更能掌握全面、系统的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

(3)普查能解决全面统计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

因为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指标内容比定期统计报表更广泛、更详细,所以能取得更详尽的全面资料。

(4)普查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不能经常进行。

4、抽样调查有哪些特点有哪些优越性答:(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其目的是要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广东省通用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卷(卷一)含解析

广东省通用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卷(卷一)含解析

广东省通用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卷(卷一)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1分)要表示出红星小学各年级男生、女生人数情况,采用()统计图比较合适。

A.复式条形B.复式折线C.单式条形2.(1分)从1里每次减去,减去()次得0。

A.9B.10C.113.(1分)如果a×(a、b都大于0),则()A.a<b B.a>b C.a=b4.(1分)玲玲喝了一瓶饮料的一半的一半,还剩下这瓶饮料的()A.B.C.5.(1分)下列图形中,能围成正方体的是()A.B.C.6.(1分)如图表示的算式是()A.B.C.7.(1分)在一个长方体的一角挖去一个正方体(如图)后,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表面积和体积都不变B.表面积不变,体积变小C.表面积变小,体积不变8.(1分)一件商品的现价比原价降低,正好降低600元。

下面等量关系正确的是()A.原价×=现价B.原价×=600C.现价×9.(1分)下面各组小棒中,能搭成一个长方体框架的是()A.B.C.10.(1分)六(1)班第一小组10名同学数学抽测成绩情况如下:分数段/分10095~9990~9485~89人数/人1252根据表中数据,关于这10名学生的平均分描述正确的是平均分()A.小于90分B.大于95分C.在90~95分之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11.(2分)0.17升=毫升375立方厘米=立方分米12.(1分)一桶水可以倒杯。

13.(3分)=3÷==(填小数)14.(4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2×2+1×÷÷6×615.(3分)里有个,减去个等于,加上个等于1。

16.(1分)果园里种了桃树和梨树共180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

如果设梨树的棵数为x,则可列方程为。

17.(2分)一个长方体沙坑,长12m,宽是长的,宽是m,这个沙坑的占地面积是m2。

人口统计归纳

人口统计归纳

人口统计归纳人口统计是指对某个地区、国家或者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人口数量、结构、流动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人口统计能够提供有关人口特征、趋势和变化的重要信息,为社会经济发展、公共政策制定和社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将从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人口流动等方面进行归纳。

一、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人口统计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

通过统计人口数量,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地区的总人口规模,以及人口的分布情况。

人口数量的变化反映着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或减少趋势。

人口数量的统计可以根据不同的维度进行,比如按照国家、城市、民族等进行分类,以满足特定研究目的的需求。

二、年龄结构人口的年龄结构描述了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分布情况。

通常将人口按照不同的年龄段进行归类,比如0-14岁为儿童人口,15-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65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

通过分析年龄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地区的人口结构是否年轻化、老龄化或者呈现其他特点。

年龄结构的变化对教育、就业、养老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性别比例性别比例是指男性和女性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关系。

通过统计男女人口数量及其比例,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地区男女人口的分布情况。

性别比例的统计对于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地区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可能存在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这对社会稳定和家庭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迁移和流动。

人口流动可以分为内部流动和国际流动两类。

通过统计人口流动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迁移情况、人口流动的原因和趋势。

人口流动对于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和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人口统计归纳了人口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人口流动等方面的关键信息。

通过对这些人口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口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为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统计学简答题

统计学简答题

统计学简答题第1章总论1、统计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书第2页)答:(1)“统计”一词可以有三种含义:统计活动、统计数据、统计学;①统计活动是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做出相应的推断、分析的活动通常被划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②统计数据是通过统计活动获得的用以表现研究现象特征的各种形式的数据;③统计学则是指导统计活动的理论和方法是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

(2)统计的本质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

2、根据不同的计量尺度,统计数据可细分为哪四类?请各举一例。

(书第7—8页的1.2.1.1)答:(1)定类数据: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表现为类别,由定类尺度计量而成。

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和女;(2)定序数据:是对事物按照一定的排序进行分类的结果,表现为有顺序的类别,由定序尺度计量而成。

例如:学生考试成绩表示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课题成果的鉴定等级表示为A、B、C;(3)定距数据:是指一种不仅能反映事物所属的类别和顺序,还能反映事物类别或顺序之间数量差距的数据,由定距尺度计量而成。

例如:两位同学的考试成绩分别为85分和55分,不仅说明前者良好,后者不及格,前者高于后者,而且还说明前者比后者高30分;(4)定比数据:是一种不仅能体现事物之间数量差距,还能通过对比运算,由定比尺度计量而成。

例如:企业销售利润为3亿元3、统计学的作用:(书第5-6页)答:(1)统计学为我们认识自然和社会提供了必需的方法和途径;(2)统计学在指导生产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统计学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更为显著;(4)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

4、总体、样本、个体三者关系如何试举例说明。

(书第12-13页)答:(1)①总体,就是统计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全体,是由所有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有时也称为母体;②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区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集合,也称为子样;③组成总体的每个个别事物就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

高一地理人口统计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人口统计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人口统计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研究人口数量、结构、分布、迁移、增长等特征和规律的科学称为:A. 科学人口学B. 科学地理学C. 科学社会学D. 科学经济学答案:A2. 人口状况好坏的重要指标是:A. 种族构成B. 年龄结构C. 性别比例D. 宗教答案:B3. 人口的集聚程度可以用以下哪个指标进行衡量:A. 总人口B. 人口密度C. 波动率D. 家庭户数答案:B二、简答题1. 请简述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类型。

答案: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

人口迁移的类型包括农村迁徙、城镇化和国际移民等。

2. 请简要说明人口增长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人口增长问题可能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但适度的人口增长也能带来劳动力增加和市场扩大的有利因素。

3. 简述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和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主要包括生育率下降和寿命延长。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包括经济负担增加、养老服务需求增长和劳动力减少等。

三、解答题1. 简述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

答案: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计算方法为总人口数量除以面积,并以人/平方公里为单位。

2. 请概括一下城市化对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的影响。

答案:城市化对人口规模的影响是将农村居民转移至城市,导致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化对人口密度的影响是增加城市地区的人口密度。

以上为高一地理人口统计测试题及答案的完整版。

1.4【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练习题(17页)

1.4【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练习题(17页)

第四章资料分析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信息数量庞大,且流动速度快,而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处于社会中枢的地位,需要收集、加工、处理大量复杂的信息。

作为公务员,要想胜任行政管理工作,就必须具备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快速理解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因此,公务员录用考试将资料分析作为很重要的一部分测试内容纳入考试范围。

资料分析测试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

其测试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这组资料或是一个统计表,或是一个统计图,或是一段文字,或是统计表和文字资料,或是统计图和文字资料的综合。

在资料之后有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从问题后面的4个备选答案中找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资料分析测试的内容一般包括3个部分:一是对某项工作任务的进展或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和判断,如对政策、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二是对被研究现象的统计规律、现象之间的依存及依存程度的规律等加以揭示和阐述;三是对被研究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特征进行预测或推断。

就资料分析题的难度而言,一般来说分为3个层次:第一级:简单题。

只需通过观察就可以在资料中直接找到答案,比如判断最大值、最小值或者资料中某一项具体数值。

这类题由于表面看来过于简单,容易使此前一直紧张的考生掉以轻心,造成失分。

再加上考生易受第一印象左右,而未必肯定用心去分析题目本身,所以这也是一个需要细心处理的地方。

第二级:中等难度的题。

往往是要经过一定的运算或这类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之后才能得出答案。

答题过程要求绝对细心,这对那些因担心考试时间不足而心浮气躁的考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另外,因为这类题对计算能力有相当要求,所以,对那些长期习惯于用计算器的考生是重大考验,这就需要在参加考试前对自己的计算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

第三极:较难的题。

往往是给出一组判断,要求考生判别这组判断的正误,这样的题一般带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对资料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与综合,有时甚至需要用到资料上没有直接给出的相关背景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因此是比较难的一类资料分析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2 人口统计分析基本问题2.1人口统计分析基本了解2.1.1性质主要指对人口数量的分析,通过对人口统计资料的整理、分类和技术处理,发现人口运动规律性,描述人口因素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诸因素的关系,找出产生某一人口事件或达到某一人口状态的原因,最终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1.2目的描述人口现状和变动规律,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寻求对策。

1、某些人口指标水平及其表现的状态或阶段2、不同时期人口状况的比较3、某一特征人口的构成及模式4、人口未来的发展趋势2.1.3原理人口的三种变动: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婚姻、文化、民族、行业和职业)人口的三个特征:自然特征、地域特征和社会特征。

2.2人口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2.2.1生存人年数(number of person-years lived)生存人年数是一批人的人数和这批人生存的年数的乘积,人年数是时期指标,因它受时期长短变化的影响,是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虽然很少直接遇到,但却贯穿于人口统计分析的全过程,人口统计的重要指标都与生存人年数的概念有关,如出生率、死亡率等。

对于一定规模的人口来说,不可能准确计算每个人以至整个人口的生存人年数,需要从总体上近似计算。

Ex. Life-line for seven individuals who live in a population at any time between Jan.1, 1981 and Dec.31, 1981Alternative way to calculate the person-years65432 4 x 1/4 6 x 1/4 5 x 1/4 4 x 1/410 Jan-March April-June July-Sept. Oct.-Dec.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lternative way:PY[Jan.1,1981 – Dec.31, 1981] = 4(0.25)+6(0.25)+5(0.25)+4(0.25) = 4.75It can be expressed as:Ni is the number of persons alive in the ith quarter and ∆i is the fraction of a year represented by that quarter. If measured by each day instead of quarter, we have:If N(t) is in tiny intervals of time dt, where dt represents the width of the interval, the areas under the curve could be represented more accurately as:当人口足够多时,基本假定出生和死亡人数在年内的分布是相对均匀和稳定的,所以在实际分析中就以年平均人口数或年中人口数作为其近似值,如一年内死亡20万人的生存人年数是20*0.5=10万人年。

生存人年数主要具有理论意义,实用性不强,但对理解一些指标非常重要。

人年数——平均人口数——年中人口数2.2.2比(ratio)“比”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不同绝对量之间的比较关系,用于说明两个数相对大小。

分子和分母可以同属于时期数和时点数,且两者相互不包含,是独立的。

●同一总体中具有相同特征不同部分的比较,如总人口性别比、老少比、扶养比等。

●不同总体相同指标的比较,包括不同地区同一时间相同指标的比较、两次完全独立的调查得到同一地区的两个总体数据的比较以检验普查质量和同一地区两次普查结果的比较以观察人口动态演变过程。

●同一地区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指标的比较,如人均土地面积指标和人口密度指标,二者互为倒数关系。

2.2.3比例(proportion)比例反映的是总体中的某一部分与总体的比较关系,是部分值与总体值之比,分子包括在分母中,是分母的一部分,用于反映总体内部结构和各部分的比较关系。

比例和比是完全不同的,比表示两个完全独立的部分的比较关系,分子分母不相互包含。

比例是a/(a+b)或b/(a+b),而比是a/b或b/a2.2.4率(rate)“率”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发生某一人口事件的人口绝对数与该时期内人口的生存人年数之比,其分子和分母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时期指标,它表示发生某一人口事件的人数相对于同一时期人口的生存人年数的强度,单位是人/人年,如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生育率、结婚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如97年巴布亚新几内亚每1000人就有34例活产发生)。

率表示生存人年中发生多少生命现象,因计算困难多用平均人口数代替(人口事件均匀发生时);但因为时点指标平均数计算和时点间隔划分复杂,所以平均人口数多用年中人口数代替。

粗的率是针对全部人口计算的率,特定的率是针对某一人群来计算的,这一人群更有可能发生某一人口事件。

率可以按年龄、性别、种族、职业来计算,准确地说,一些被称为“率”的指标其实应该是“比”。

2.2.5概率(probability)Probability is a kind of proportion which is applied to incidence like rate. The “probability used in demography is similar to its usage in statistics. It refers to the chance that some event will occur, rather than to the rate at which it occurs. The structureof a probability in demography is thu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structure of a rate:The important difference from rate is that the denominator is composed of all those persons in the given popul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eriod of observation. If ten people die in one year out of a population that numbered 1000 at the start of the year, we say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dying for this group during that year was 10/1000. The denominator for rate is the person-years, and the denominator for probability is the number of persons who perhaps will experience an event at the beginning.2.3人口分析的基本方法2.3.1同期人(时期)分析与同批人(队列)分析队列分析/同批人分析(cohort analysis)或称一代人分析(generation analysis)与横断面分析(cross-sectional analysis)或称时期分析(period analysis)是要加以区别的。

前者是研究一批明确规定的同批人在各个时期的状况,是一种纵向分析(longitudinal analysis),它研究的是拥有同样特征的人们的总体,后者则是研究若干批同批人在某一确定的时段内(如某一日历年内)所发生的人口现象,通过人口普查、人口经常登记或专题调查,可以得到某一时点或某个时期的各种人口数字。

前者着眼于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期的情况,后者着眼于某一批人的生命过程。

同期人(时期)分析对人口现象的观察、报述和分析,总要从观察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期的人口现象开始。

以某一时期的人口现象作为对象所进行的分析则称为时期分析或同期人分析。

人口普查的主要内容就是反映普查标准时间的各种人口状态(如总人数、总户数和按性别、年龄、民族、地区、城乡、文化程度、行业、职业、婚姻状况等划分的人数)。

有时在普查中也可取得普查前其一时期所发生的人口事件的数据,如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调查了1981年的死亡人数和妇女生育人数;1990年普查调查了1989年全年和1990年上半年的死亡人数和妇女生育人数。

根据人口普查和经常登记所取得的这些资料,可以分析研究人口的各种构成,可以计算该时期的出生率、死亡率、结婚率、分年龄生育率、总和生育率、一孩率等各种相对指标。

所有这些指标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是反映某一时点的人口状态或某一时期的人口过程。

这样计算出来的各种人口指标便是通常所说的时期指标或时点指标。

时期分析有助于我们解决一下问题:观察某一时期内的人口状态和活动,记录其规模和水平,计算各种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来反映这个人口在这一时期的各种表现。

把人口的各种指标与其他人口加以对比分析。

把这一人口本时期的表现与以前各个时期进行对比,列出动态数列,表明发展趋势,揭示发展规律。

把某一时期内的人口现象按不同标识进行交叉分组,找出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如,不同年龄的死亡率、不同文化程度妇女的孩次率等。

而经常人口统计所取得的资料也必然属于某一时期(通常以一个日历年为一时期),所以对人口现象进行时期分析(同期人分析)理所当然地成为人口统计的主要内容。

尤其是在我国对人口发展进行有计划的控制的情况下,对于许多人口指标,既定有逐年要争取达到的具体水平,又要逐年检查实际完成情况,计算各年的时期指标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批人(队列)分析为了考察和分析人口现象的整个历程,不能只观察某一时间的全体人口,还必须选择具有某种共同起点的同一批人,记录他们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各种人口现象。

这样选择的一批人,在人口学中称为同批人。

这个共同起点可以是同年出生、同年结婚;同年迁入某地等。

相应地便形成出生同批人(同批出生者)、结婚同批人(同批结婚者)、迁入同批人(同批迁入者)等。

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同批人。

当我们分析某些人口现象与年龄的关系时,便选择出生同批人进行现察。

当分析某些人口现象与已婚年数的关系时(比如,在婚后第几年生育的占多大比例),则就结婚同批人进行观察。

当分析第一次迁移与第二次迁移的关系和间隔时,则应对迁移同批人进行观察。

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出生同批人,也称同龄人或同代人,观察这样一批人一生的经历,如在各个不同年龄结婚、生育、死亡的比例,便能清楚地反映出一代人的生命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