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区市人口数量排名

我国第六次全国⼈⼝普查各省区市⼈⼝数量排名我国第六次全国⼈⼝普查各省区市⼈⼝数量排名我国第六次全国⼈⼝普查各省区市⼈⼝数量排名,⼴东破亿登榜⾸全国合计 13 3972 48521. ⼴东省 1 0430 31322. ⼭东省 9579 30653. 河南省 9402 35674. 四川省 8041 82005. 江苏省 7865 99036. 河北省 7185 42027. 湖南省 6568 37228. 安徽省 5950 05109. 湖北省 5723 774010.浙江省 5442 689111.⼴西 4602 662912.云南省 4596 623913.江西省 4456 747514.辽宁省 4374 632315.⿊龙江省 3831 222416.陕西省 3732 737817.福建省 3689 421618.⼭西省 3571 211119.贵州省 3474 646820.重庆市 2884 617021.吉林省 2746 229722.⽢肃省 2557 525423.内蒙古 2470 632124.台湾省 2316.225.上海市 2301 914826.新疆 2181 333427.北京市 1961 236828.天津市 1293 822429.海南省 867 151830.⾹港 709.7631.宁夏 630 135032.青海省 562 672233.西藏 300 216634.澳门 55.23前3名⼈⼝多于德国,前7名多于英国,前10名多于韩国,前19名多于加拿⼤,前24名多于澳⼤利亚中国各省⾯积排名:1、新疆维吾尔⾃治区⾯积166万平⽅千⽶);2、西藏⾃治区⾯积122.8万平⽅千⽶);3、内蒙古⾃治区⾯积118.3万平⽅千⽶);4、青海省⾯积72.23万平⽅千⽶;5、四川省⾯积48.14万平⽅千⽶;6、⿊龙江省⾯积45.48万平⽅千⽶;7、⽢肃省⾯积45.44万平⽅千⽶;8、云南省⾯积38.33万平⽅千⽶;9、⼴西壮族⾃治区⾯积23.6万平⽅千⽶;10、湖南省⾯积21.18万平⽅千⽶;11、陕西省⾯积20.56万平⽅千⽶;12、河北省⾯积18.77万平⽅千⽶;13、吉林省⾯积18.74万平⽅千⽶;14、湖北省⾯积18.59万平⽅千⽶;15、⼴东省⾯积18万平⽅千⽶;16、贵州省⾯积17.6万平⽅千⽶;17、江西省⾯积16.7万平⽅千⽶;18、河南省⾯积16.7万平⽅千⽶;19、⼭西省⾯积15.63万平⽅千⽶;20、⼭东省⾯积15.38万平⽅千⽶;21、辽宁省⾯积14.59万平⽅千⽶;22、安徽省⾯积13.97万平⽅千⽶;23、福建省⾯积12.13万平⽅千⽶;24、江苏省⾯积10.26万平⽅千⽶;25、浙江省⾯积10.2万平⽅千⽶;26、重庆市⾯积8.23万平⽅千⽶;27、宁夏回族⾃治区⾯积6.64万平⽅千⽶;28、台湾省⾯积3.6万平⽅千⽶;29、海南省⾯答3.4万平⽅千⽶;30、北京市⾯积1.68万平⽅千⽶;31、天津市⾯积1.13万平⽅千⽶;32、上海市⾯积0.63万平⽅千⽶;33、⾹港特别⾏政区⾯积1101平⽅千⽶;34、澳门特别⾏政区⾯积25.4平⽅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1)1.1年龄构成............................................................................................................................. 1 1.2教育程度............................................................................................................................. 2 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 . (2)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 ................................................................................................. 2 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 ............................................................................. 4 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 (7)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数据内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总人数1339724852人。
2000年到2010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1.1年龄构成0-14, 16.60%15-59, 70.14%60-64, 4.39%65以上, 8.87%0-1415-5960-6465以上图1:年龄段比例图1.2教育程度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2.1各省常住人口及城市化率大学, 9.64%高中, 15.15%初中, 41.88%小学, 28.92%文盲, 4.41%大学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图2:教育程度构成比例图2.2各省人口教育程度及年龄、性别结构2.3各省常住人口地区分布(单位万人)注:北京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
广东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广东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快速汇总任务。
现将我省这次普查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全省常住人口[3]为10430313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64200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883132人,增长20.69%。
年平均增长率为1.90%。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27747417户,家庭户人口为8868172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9人减少0.49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4397408人,占52.15%;女性人口为49905724人,占47.85%。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82上升为109.00。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7618241人,占16.89%;15-64岁人口为79645606人,占76.36%;65岁及以上人口为7039285人,占6.7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2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5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2239726人,占98.0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063406人,占1.98%。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856725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780682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475992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3944315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广东省各市人口、GDP、面积数据2

广东省各市人口、GDP、面积数据2一、引言广东省,位于中国的南部,是中国的经济大省之一。
全省拥有广州、深圳、珠海等重要城市,以及惠州、东莞等新兴工业城市。
这些城市的发展状况如何,对于广东省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广东省各市的人口、GDP和面积数据,以便读者了解各市的发展状况。
二、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专业的统计和分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
三、广东省各市人口数据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广东省各市的人口数据如下:广州市:1530.96万人(2019年)深圳市:1302.68万人(2019年)珠海市:198.52万人(2019年)佛山市:743.34万人(2019年)东莞市:746.45万人(2019年)惠州市:607.91万人(2019年)汕头市:500.73万人(2019年)湛江市:730.55万人(2019年)茂名市:547.83万人(2019年)肇庆市:410.15万人(2019年)揭阳市:614.84万人(2019年)韶关市:295.77万人(2019年)梅州市:438.83万人(2019年)河源市:257.63万人(2019年)阳江市:261.66万人(2019年)清远市:403.74万人(2019年)潮州市:275.45万人(2019年)汕尾市:347.65万人(2019年)云浮市:258.广东省,作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省份之一,其经济实力一直备受。
而各市的人口、GDP和面积数据则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广东省各市的人口、GDP和面积数据,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广东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根据最新的人口数据,广东省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2亿。
其中,广州市的人口数量最多,达到了111万人,其次是深圳市的166万人。
佛山市和东莞市的常住人口也分别达到了74万人和41万人。
这些城市的人口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表明广东省的经济活力正在不断提升。
关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广东成人口第一大省

关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广东成人口第一大省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随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24个地区相继发布本地区数据公报。
这次人口普查数据反映了1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同时也反映出中国面临着一些矛盾和挑战,例如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等。
广东常住人口1.04亿全国第一根据普查数据,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4亿人(加上港澳台的人口总数为13.7亿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增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从四大区域人口分布情况来看,沿海发达省份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在增加,更多的人口从中西部往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
东部地区人口占全国常住人口的37.98%,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2.41个百分点。
从各地区人口变化情况看,数量方面,按常住人口口径统计,广东已经超过河南,常住人口达到1.04亿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常住人口数量超过1亿的省份,其常住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为7.79%。
山东9579万人位于第二位,河南9402万人位于第三。
而在2000年,河南常住人口排名第一。
此外,全国仅有6个省份常住人口减少,其他省份均为增加。
10年间,常住人口增加最多的5个地区是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山东,分别增加1800万、766万、628万、580万和500万,均处于发达地区。
常住人口减少的6个省份为湖北、四川、重庆、贵州、安徽、甘肃,其中湖北人口减少最多,10年间减少了304万。
增长方面,公布数据的21个地区中,共有13个地区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的增长幅度最大,10年分别增长了44.5%、37.53%、29.27%、20.69%,年均增长率为3.8%、3.24%、2.6%、1.9%,都远远超过了国家0.57%的平均增长率。
第六次人口普查调查报告

第六次人口普查之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分析实验报告指导教师:___学生姓名:___专业班级:学生学号:__一、实验目的“切实搞好人口普查,准确掌握人口信息,是党和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基本依据,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福祉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作出的重要指示。
人口普查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的家底。
在哪里建设居住小区、布局工厂、修建铁路、公路、机场,设置多少学校、幼儿园、图书馆、医院、养老院、生产多少粮食、蔬菜、肉禽,这一切的筹划,都必须掌握人口的总量和具体分布、流动状况、结构特征。
中国的发展航路正扬帆起航。
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任务繁重而紧迫。
要科学规划,科学发展,必须掌握国情国力,这是治国安邦基础。
而人口状况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国情信息。
二、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各省总人口数据分析(1)利用SPSS软件对该数据做描述性统计分析RECODE 人口数(人) (5000001 thru 10000000=2) (10000001 thru 15000000=3) (15000001 thru 20000000=4) (20000001 thru 25000 000=5) (25000001 thru 30000000=6) (30000001 thru 35000000=7) (35000001 thru 40000000=8) (40000001 thru 45000000=9) (4 5000001 thru50000000=10) (50000001 thru 55000000=11) (55000001 thru 60000000=12) (60000001 thru 65000000=13) (6500 0001 thru 70000000=14) (70000001 thru Highest=15) (Lowest thru 5000000=1).EXECUTE.FREQUENCIES VARIABLES=人口数(人)/HISTOGRAM NORMAL/ORDER=ANALYSIS.Statistics人口数(人)N Valid33Missing1人口数(人)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Valid138.89.19.1 238.89.118.231 2.9 3.021.241 2.9 3.024.2538.89.133.3638.89.142.471 2.9 3.045.58411.812.157.692 5.9 6.163.6102 5.9 6.169.7111 2.9 3.072.7122 5.9 6.178.8141 2.9 3.081.815617.618.2100.0Total3397.1100.0Missing System1 2.9Total34100.0注解:将数据进行分组后作出直方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第15组的频数最多,即70000000以上的人口数在所分组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数据分布还是比较理想,大致呈正态分布,且各阶段的人数差距不是很大。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地级市数据

总人口
(人) 合计
户籍人口 (人)
19612368 12554049
23019196 14185160
12938693 9919579
28846170 33149845
104320459 85024973
95792719 95479481
94029939 104281397
80417528 89980794
78660941 74963132
71854210 71910486
65700762 70780713
59500468 68620208
57237727 61759716
54426891 47331520
广西壮族 自治区
46023761 51591711
云南省
45966766 45631063
江西省
抚顺市 辽宁
辽阳市 辽宁
阜新市 辽宁
本溪市 辽宁
盘锦市 辽宁
赣州市 江西
上饶市 江西
宜春市 江西
南昌市 江西
吉安市 江西
九江市 江西
抚州市 江西
萍乡市 江西
景德镇市 江西
新余市 江西
鹰潭市 江西
苏州市 江苏
徐州市 江苏
南京市 江苏
南通市 江苏
盐城市 江苏
无锡市 江苏
淮安市 江苏
宿迁市 江苏
泰州市 江苏
681.4 578.99 556.82 549.42 453.06 374.85 372.93 280.48 280.11 203.53 129.85 220.87 139.68
48.93
44.17
37.84
27.33
25.67
佛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佛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佛山市统计局2011年12月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时隔十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称“六普”)结果显示,新世纪10年佛山人口总量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这些变化,对佛山未来的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佛山人口总量分析本次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注719.43万人(图1)。
其中,户籍常住人口328.24万人,占45.62%,外来常住人口387.04万人,占53.80%,出国及户口待定人口4.15万人,占0.58%。
372.00万户籍人口中除常住、出国人口外,另有外出半年以上人口39.98万人;外来人口中除常住人口外,另有暂住人口45.30万人。
注常住人口包括,定居、外出不满半年及境外工作学习的户籍人口;居住在我市且离开原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居住在我市的户口待定人口。
与2000年“五普”时的533.79万人相比,十年间全市常住人口共增加185.64万人,增长34.78%,年均增长率3.03%。
这个数字,比1990年到2000年常住人口5.92%的年均增长率下降2.89个百分点。
2000-2010年佛山34.78%的人口增长率,高于同期全省的20.69%、全国的5.84%的增长水平(表1)。
表1 全国、广东和佛山总人口对比表2000年人口数(万人)2010年人口数(万人)增长(%)全国129533.00 133972.49 5.84广东8642.00 10430.31 20.69佛山533.78 719.43 34.78从广东各地市常住人口的分布情况看,2010年佛山常住人口总量占全省的6.90%,在广州、深圳和东莞之后列全省第四位(表2),比2000年的第五位(低于广州、深圳、东莞和湛江)上升一位。
表2 珠三角9市常住人口分布外来常住人口的快速大量增加,是佛山常住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
佛山户籍人口的增长较为缓慢,2000-2010年的十年间仅增加42.81万人,增长13.00%,年均增长率1.23%,远逊于同期常住人口增幅,外来常住人口则大幅增加165.87万人,占了常住人口增量的89.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佛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佛山市统计局2011年12月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时隔十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称“六普”)结果显示,新世纪10年佛山人口总量和结构发生显着变化。
这些变化,对佛山未来的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佛山人口总量分析本次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注万人(图1)。
其中,户籍常住人口万人,占%,外来常住人口万人,占%,出国及户口待定人口万人,占%。
万户籍人口中除常住、出国人口外,另有外出半年以上人口万人;外来人口中除常住人口外,另有暂住人口万人。
与2000年“五普”时的万人相比,十年间全市常住人口共增加万人,增长%,年均增长率%。
这个数字,比1990年到2000年常住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下降个百分点。
2000-2010年佛山%的人口增长率,高于同期全省的%、全国的%的增长水平(表1)。
表1 全国、广东和佛山总人口对比表注常住人口包括,定居、外出不满半年及境外工作学习的户籍人口;居住在我市且离开原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居住在我市的户口待定人口。
从广东各地市常住人口的分布情况看,2010年佛山常住人口总量占全省的%,在广州、深圳和东莞之后列全省第四位(表2),比2000年的第五位(低于广州、深圳、东莞和湛江)上升一位。
表2 珠三角9市常住人口分布外来常住人口的快速大量增加,是佛山常住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
佛山户籍人口的增长较为缓慢,2000-2010年的十年间仅增加万人,增长%,年均增长率%,远逊于同期常住人口增幅,外来常住人口则大幅增加万人,占了常住人口增量的%。
二、佛山人口结构分析一般而言,人口的结构大致分为三大类别:人口的自然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和人口的社会结构。
(一)人口的自然结构1、年龄结构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万人,占%;15-59岁人口万人,占%;60岁及以上人口万人,占%(表3)。
表3 2010年佛山人口年龄结构和社会负担单位:%与2000年“五普”相比,0-14岁少儿人口的数量减少万人,减少%,年均减少1780人,比重下降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增加万人,增长%,年均增加万人,比重提高个百分点。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万人,增长%,年均增加万人,比重提高个百分点。
少儿人口的绝对萎缩,老龄人口的大比例增加,既表明了佛山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控制,也表明了佛山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
总体上,中间年龄段人口的增加,则进一步减轻了佛山的社会负担。
2000年,佛山总抚养比%,约个劳动者养1人;2010年,佛山总抚养比下降至%,约4个劳动者养1人(图2)。
佛山总体社会负担的减轻是外来人口中和的结果。
单从户籍人口看,2010年社会总抚养比高达%,大约个劳动者养1人,负担很重。
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部户籍人口的比例达%,老年抚养比达%,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巨大改善,特别是生育水平的迅速下降,户籍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还将加深。
图2 2010年佛山的社会负担2000年总抚养比%约个劳动者养1人2010年总抚养比%约4个劳动者养1人2、性别结构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万人,占%;女性人口万人,占%。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五普”的上升为,高于全省的以及全国的。
性别比的提高,基本上源于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的变化。
佛山户籍常住人口的性别比2000、2010年分别为和,较为稳定和均衡;外来常住人口的性别比则由2000年的提高到2010年的,在较高的基数上进一步走高(表4)。
表4 2000、2010年佛山常住人口性别比(女=100)3、健康状况第一,死亡率。
一般而言,在一年中死亡人数占总的常住人口的比例越低,表明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越好。
2000到2010年,佛山人口的死亡率存在明显的下降,从‰到‰。
第二,老年人健康。
老年人口健康问题也是衡量整个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方面。
201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健康的比例达到%,基本健康的占%,两项之和高达%,说明佛山老人安居乐养,身心健康(图3)。
图3 2010年佛山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二)人口的地域结构1、行政地域结构人口的行政地域分布,可以体现地域的人口密集程度,从而反映地区之间的生产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一般而言,生产力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的密度会越大,聚集的人口会越多,佛山的情况也是如此(表5)。
2010年“六普”,五区常住人口按总量大小依次为:南海区,万人,占%;顺德区,万人,占%;禅城区,万人,占%;三水区,万人,占%;高明区,万人,占%。
与2000年“五普”相比,禅城区的人口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南海区下降个百分点,顺德区上升个百分点,高明区和三水区分别小幅上升和个百分点。
表5 2010年佛山五区常住人口分布2、外来人口外来人口在过去十年里大幅增加并反超户籍人口。
2010年“六普”佛山外来常住人口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
与2000年“五普”相比,增加万人,增长%。
其中,省外万人,占%;省内万人,占%。
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看,佛山外来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高于全省的%;增幅高于全省的%;省外人口占外来人口比重略低于全省的%。
务工经商是外来人口流入佛山的主要原因,比例高达%。
外来人口整体文化程度不高。
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占%,小学文化程度的占%,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计达%(图4)。
图4 2010年佛山外来人口文化程度分布(三)人口的社会结构1、家庭规模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万户,家庭户人口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人,低于全省的人和全国的人。
与2000年“五普”相比,家庭户显着增加%、万户,增幅远高于同期人口数的增幅;户均人口减少人(表6)。
从家庭户规模看,三人及以下户占总户数的%,其中一人户占%,二人户占%,较2000年分别增加个百分点和个百分点;从家庭户类型看,主要集中在一代户和二代户,分别占%和%,尤其是一代户,比重较2000年大增个百分点。
家庭规模的演变,说明佛山家庭主要是以单人、一对老年夫妇或一对年轻夫妇(加未成年孩子)为成员的核心家庭,该类家庭不仅普遍,且呈大幅上升的势头。
表6 佛山两次人口普查家庭规模情况2、受教育程度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万人,占%;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万人,占%;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万人,占%;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万人,占%。
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万人,文盲率%。
横向比较看,2010年佛山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9469人,高于全国的8930人和广东省的8214人;具有高中程度的19378人,高于全国的14032人和全省的1707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43613人,高于全国的38788人和全省的4291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20658人,低于全国的26779人和广东省的22956人。
文盲率低于全国的%和广东省的 %。
纵向比较看,下面的专栏描述了新世纪十年来佛山人口文化程度全面提升的状况。
专栏新世纪十年来佛山人口文化程度全面提升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由3672人上升为9469人,上升%;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4618人上升为19378人,上升%;具有初中程度的由42704人上升为43613人,上升%;具有小学及以下程度的由28800人下降为20658人,下降%。
3、产业分布2010年,佛山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为::。
与2000年的:: 相比,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提高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提高个百分点(图5)。
结合两个年份劳动力资源总量推算,2010年佛山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2000年减少40%左右,表明人员流出渠道较畅,流出速度较快,产业比较效率得到提高;第二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分别比2000年增加40%和70%左右,表明二、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显着增强。
图5 2000、2010年佛山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进一步与佛山经济结构的比较发现,10年来佛山的就业结构明显优化。
2000年,佛山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结构偏离度;2010年,佛山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结构偏离度大幅下降为,就业平衡程度大大提高,符合偏离度随经济增长、产业演进而逐步缩小的基本规律(表7)。
表7 2000、2010年佛山的就业结构偏离度单位:%注:结构偏离度是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之和,产业偏离数为产业的产值比重与就业人员比重的差值。
就业结构优化的同时,就业层次则仍以传统行业为主。
如从第三产业分行业的就业情况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这类传统行业就业比重较高,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占%,住宿和餐饮业占%,而高端行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占%,就业比重较低。
三、几个简要结论(一)常住人口的大量增加,对资源配置提出新要求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万人,较2000年增加%、万人,总人口前移一位至全省第四位。
人口总量的增加,一方面提高了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扩大了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也“摊薄”了人均指标,对城市各类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据测算,2010年人均GDP、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每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人均拥有体育场地设施面积、每万人拥有城乡社区服务设施数等《珠三角纲要》、“幸福广东”考核所涉人均指标,将较原公布数减少16%左右。
(二)性别构成男大于女,外来人口为其主因佛山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的上升为2010年的,高于全省的及全国的,究其原因,概源于高达的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
性别比的不平衡甚至失衡,可能波及家庭、婚姻,乃至社会的稳定。
为此,除继续禁止胎儿性别选择外,需要更多地着力于产业的转型发展,特别是促进女性从业比例较高的服务业的发展,并在就业、工资、培训、医疗保健等方面进一步关爱女性。
(三)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结构矛盾依然存在佛山15-59岁年龄段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数量较2000年增加万人,比重提高个百分点。
丰富的总量,极高的比例,为佛山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储备,人口红利仍将持续。
另一方面,该年龄段人口以外来人口为主,而其整体文化程度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合计近3/4,劳动力的结构性问题将趋于显化,其中高端人口尤为短缺。
(四)户籍老人比例升高,社会负担压力增加2010年,佛山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老年抚养比%,分别较2000年微增和个百分点,养老负担变化不大,但这完全是外来人口中和的结果。
单从户籍人口看,老年人口占比达%,老年抚养比达%,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