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中考复习

合集下载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中考复习资料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中考复习资料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知识点整理一、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北冥(通“溟”,大海)有鱼,其名(名称)曰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为.(叫)鹏(传说中的大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若(像)垂(悬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就)...将徙(迁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在水面上)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三千里,抟.(tuán)(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表虚数,不是实指)万里,去(离开)以(凭借).....六月息(这里指风)者也。

”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也,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吹拂)也。

天之苍苍(深蓝),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尽)邪?其(指代“鹏”)视下(往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罢了)矣。

.二、【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庄子故事两则》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1课】

《庄子故事两则》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1课】

《庄子故事两则》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1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选择题涉及全六册古文知识点。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一、《北冥有鱼》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北冥有鱼》A卷:夯实基础一、《北冥有鱼》课下注释默写:1、北冥:;冥:。

南冥:2、怒:。

3、垂天之云:。

4、海运:。

5、天池:。

6、志怪:。

志:。

7、水击:。

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扶摇:。

9、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10、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野马:。

1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

12、其视下也:。

其:。

13、亦若是则已矣:。

是:。

二、《北冥有鱼》重点句子翻译: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6、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 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2. “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3、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4、你喜欢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写:1.用夸张的手法写鹏的脊背很宽很广:2.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的样子:3.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4.《逍遥游》中描鹏鸟要飞到南海时的飞翔状态的句子是:5.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6.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五、文言知识积累:1、指出加点词的用法并解释:①北冥.有鱼:②志怪.者也:③其正色邪④水.击三千里:⑤天.池也:⑥其视下.也:⑦野马..也尘埃也:⑧怒.而飞:⑨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⑩天池.也:2、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解释:①怒.而飞:②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③志.怪者也:④水击.三千里:⑤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⑦去.以六月息者也:⑧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⑩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⑪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⑫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⑬亦若是.则已矣:⑭去以.六月息者也:⑮亦若是则已.矣:3、一词多义其①其名为鲲:②不知其几千里也:③其正色邪:④其视下也:之①鹏之背:②鹏之徙于南冥也: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是谓大同D.今夕是何年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困于心,衡于虑D.其人舍然大喜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同“溟”,海。

2021中考总复习:《北冥有鱼》阅读知识点总结

2021中考总复习:《北冥有鱼》阅读知识点总结
1.通假字
北冥有鱼
“冥”同“溟”,意思:海
2.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恼怒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
今义:泛指海上运输
(3)南冥者,天池也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今义:高山湖泊名
(4)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动物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息:气息
吹:吹拂
(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苍苍:湛蓝正色:真正的颜色
(8)亦若是则已矣
是:这样
五、探究设问(注:标◆为本课重点
◆理解概括·◆
1.文章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
“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答案】妮鹛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3.文中大鹏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4分)
①硕大无比:鲲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或:当它奋起而飞时,它展开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②力大无穷:它迁徙到南方大海的时候,翅膀击水,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③3志存高远: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④善借长风:它离开北海时,凭借的是六月的大风。
作者是怎样描写大鹏这一形象的?
【答案】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鹛,“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课课通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八年级下册)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课课通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八年级下册)

2022年中考高效复习之部编版文言文课课通专题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八年级下册)一、文学常识《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

二、主旨归纳《北冥有鱼》描写了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大鹏形象,表现了庄子追求精神世界绝对自由的思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是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能否“知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他们思维的机敏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三、参考译注【原文】货⑲恶⑳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注释】⑲货:财物。

⑳恶:厌恶。

【译文】人们厌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也厌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原文】是故谋闭㉑而不兴,盗窃乱贼㉒而不作㉓,故外户㉔而不闭㉕。

是㉖谓㉗大同。

【注释】㉑谋闭:图谋之心闭塞。

㉒乱贼:作乱害人。

贼,伤害。

㉓作:兴起。

㉔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㉕闭:用门闩上。

㉖是:这。

㉗谓:叫作。

【译文】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

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四、知识梳理(一)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二)古今异义1.怒.而飞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2.是.鸟也古义:这今义:表示判断的词3.去以六月息.者也古义:气息,这里指风今义:休息,消息4.野马..也古义: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未经驯服的马5.其正色..邪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态度严肃,神色严厉6.鲦鱼出游从容..古义:悠闲自得今义:镇静沉着7.安.知鱼之乐古义:疑问代词,怎么今义:平安,安全(三)一词多义1.固.不知子矣(固然,自然)子固.非鱼也(本来)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游玩)鲦鱼出游.从容(游水)(四)词类活用1.志.怪者也(名词作动词,记载)2.其视下.也(名词作状语,往下)(五)重要实词1.北冥.有鱼(同“溟”,海)2.志怪者也....(记载)3.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5.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气息,这里指风)6.野马..也,尘埃也(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7.亦若是.则已.矣(这样;罢了)8.是.鱼之乐也(这)9.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疑问代词,怎么)10.固.不知子矣(固然)11.子固.非鱼也(本来)12.请循.其本(追溯)四、问题导读1.《北冥有鱼》中假借《齐谐》之言,有什么目的?【答案】作者假借《齐谐》之言,让人们相信鲲鹏的真实性。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北冥有鱼》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北冥有鱼》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北冥有鱼》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1)"志怪." 怪:(2)怒.而飞怒:(3)抟.扶摇抟: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困于心,衡于虑D.其人舍然大喜3.翻译下列句子(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去以六月息者也。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答案1.(1)怪:怪异之事。

(2)怒:振奋(3)抟:环旋着往上飞2.B3.(1)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怒、其、若)(2)天色深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呢,还是因为太遥远而没有办法看到天的尽头呢?(苍、其、正色、其、至极)(3)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去了。

(去、以、息)(4)它乘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

(抟、扶摇、去、以、息)试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北冥. 有鱼,其名为鲲。

冥:(2)《齐谐》者,志怪. 者也。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北冥有鱼

初中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北冥有鱼

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精卫殷勤于衔木,
悲愁乎荐觞。天鸡警晓
于蟠桃,踆乌晰耀于太阳。不旷荡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
厥类乎比方。不矜大而暴猛,每顺时而行藏。参玄根以比寿,饮元气以充肠。
戏 谷而徘徊,冯炎洲而抑扬。
(节选自李白《大鹏赋·并序》)
类型二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
【词义迁移通关】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
【参考译文】
【乙】(大鹏)难道能和那个待在蓬莱岛上的黄鹄相比,让人去夸耀金饰
装点的上衣和菊花做成的下衣?(大鹏)耻于学苍梧山上的凤凰,去炫耀自己
彩色质地的羽毛和美丽的花纹。(这些禽鸟,)有的早已经被神仙役使,有的
长久驯服地生活在护城河的小水沟中。精卫勤劳地衔着树枝填海,

着人们敬献的美酒发出悲哀的叫声。天鸡在蟠桃树上报晓,三足乌在太阳中
垂: 徙: 去: 以: 吹: 苍苍: 正色: 极: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其翼若垂天之云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去以六月息者也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天之苍苍 6.其正色邪 7.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垂: 悬挂,下垂 徙: 迁徙 去: 离开 以: 凭借 吹: 吹拂 苍苍: 湛蓝 正色: 真正的颜色 极: 极点,尽头
5.去以六月息者也
怒: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志怪: 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 记载 水击: 击水,拍打水面
抟: 盘旋飞翔 扶摇: 旋风
息: 气息,这里指风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6.野马也 7.其正色邪 8.其视下也 9.亦若是则已矣
野马: 其: 其: 是: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12篇 北冥有鱼(《庄子》一则)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第12篇 北冥有鱼(《庄子》一则)
(节选自《庄子·内篇》) 注:①穷发:不毛之地。②修:长。③羊角:状如羊角的旋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 分)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抟.扶摇而上者 D.野.马.也,尘埃也
海运:海上运输。 志:记载。 抟:盘旋飞翔。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悬挂在天空的云
3.垂天之云: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水运动
4.海运:______________
二、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பைடு நூலகம்这首《上李邕》,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 北海太守李邕的。结合注释,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①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②畏后生: 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
13.亦若是.则已矣
这样
是:__________
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 题。(共 10 分) (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 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 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 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文言文《北冥有鱼》中考题汇总(含答案)

文言文《北冥有鱼》中考题汇总(含答案)

文言文《北冥有鱼》中考题汇总(含答案)(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3题。

(15分)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7.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A.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是谓大同D.今夕是何年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困于心,衡于虑D.其人舍然大喜9.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1分)答案:三、文言文阅读(0分)7.D8.B9.(1分)示例:鹏程万里(或示例:九万里风鹏正举)(三)文言文阅读(12分)请阅读《北冥有鱼》完成第9——12题。

(12 分)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9.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有误的一项是()(2 分)A. 北冥(míng)B.鲲之大(kūn)C.抟扶摇(chuán)D.徙于南冥(xǐ)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1)北冥()(2)志怪者也()(3)海运( ) (4)怒而飞()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知识点整理
一、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北冥.(通“溟”,大海)有鱼,其名.(名称)曰鲲.
(k ūn )(传说中的
大鱼)。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
为.(叫)鹏.(传说中的大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奋起,这里
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若.(像)垂.(悬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就)
将徙.(迁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也。

齐谐者,志.(记
载)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在水面上)击.(拍打,这
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三千里,抟.(tu án)(环旋着往上飞)
扶摇..(旋风)而上者九.(表虚数,不是实指)万里,去.(离开)以.(凭借)六月息.(这里指风)者也。

”野马..
(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雾气浮动状如奔马,
故名“野马”。

)也,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
“埃”。

)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吹拂)也。

天之苍苍..(深蓝),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尽)邪?其.(指代“鹏”)视下.
(往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
(罢了)矣。

二、【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
致。

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三、文学常识: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

代表作《庄子》。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着。

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四、通假字: 北冥.
有鱼 (“冥”通“溟”,海)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
五、词性活用: 怒.
而飞 怒:形容词作动词,奋发,振翅。

鲲之大.
大: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齐谐》者,志怪.
者也。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六、古今异义的词: 野马..
也,尘埃也。

古义:流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之马 南冥者,天池..
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湖泊的名称。

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波动荡。

今义:海洋运输
七、一词多义: ⑴名:北冥有鱼,其名.
为鲲。

(名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 名.列前茅。

(名次) ⑵息:去以六月息.
者也。

(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
相吹也。

(名词,气息) 北山愚公长息.
曰。

(动词,叹气)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

(平息) ⑶之:鹏之.
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助词,的) 其翼若垂天之.
云。

(助词,的) 鹏之.
徙于南冥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生物之.
以息相吹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⑷而:怒而.
飞。

(连词,表修饰关系) 抟扶摇而.
上者九万里。

(连词,表修饰关系) ⑸则:海运.则.
将徙于南冥。

(就) 时则.
不至。

(或者)
⑹以:去以.
六月息者也。

(介词,凭借) 生物之以.
息相吹也。

(介词,用) ⑺其:其.
名为鲲。

(代词,它的) 不知其.
几千里也。

(它)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他们)
八、内容探究:
1、庄子在本文段中讲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所待”,都未能摆脱世俗的束缚。

2、文章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有何作用? 作者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并不是对大鹏的赞美,重点是阐明“万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鹏一样,它的腾飞也需要“凭借”。

3、说说你对“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的理解。

这里采用类比手法。

展示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在空中飞行还只是梦想的年代,庄子能设想空中的大鹏“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十分惊人;尤其是对苍天颜色的追问:“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今天看来,也是十分深奥的问题。

4、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请谈谈你对本文段中的想象的理解。

一是在想象中夸张,如在想象鲲、鹏形象时,作者极写鲲鹏之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二是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与之相呼应的,作者又举出了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

作者如此醉心于“逍遥”境界的想象和创造,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形象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