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新部编本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
册)
本教案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教案内容根据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编写。
教案结构
教案分为以下单元:
1. 创意艺术
2. 艺术与生活
3. 颜色知识
4. 线条与造型
5. 透视与结构
6. 图案与装饰
7. 初识素描
8. 色彩运用
9. 风景画
每个单元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重点和难点等内容。
教学方法
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实践和讨论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材特点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重点介绍了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绘画的基本要素。
教案目标
通过研究本教案,学生应能够:
1. 熟悉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
2. 培养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4.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创作。
{content}。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基本美术概念和技巧;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第一讲:色彩基本知识- 研究颜色的基本属性和分类;- 了解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 第二讲:线条与造型- 掌握线条的基本分类和运用方法;- 研究造型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方法。
3. 第三讲:素描技法- 研究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法;- 练用素描表现物体的形体和质感。
4. 第四讲:水彩画- 研究水彩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练用水彩画表现简单的风景和静物。
5. 第五讲:剪纸艺术- 了解剪纸的历史和特点;- 研究剪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来引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3. 分析和讲解相应的知识点和技巧。
4. 通过示范或演示,让学生逐步掌握相关技法。
5. 练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练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内容。
6. 提供反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改进。
教学评估1. 学生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的作品质量和表现水平,以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
2. 学生自评和互评:通过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提高。
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用于导入和示范。
3. 美术工具和材料:颜料、画笔、纸张等。
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创造性思考,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
3. 创造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
以上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设计》的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精品教案(全
册)
第一课时:线条的表现力 (5页)
教学目标
- 了解线条在艺术中的重要性;
- 研究不同种类的线条表现方法;
- 能够运用线条表现简单的物体形象。
教学准备
- 教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 教具:铅笔、纸张、黑色绘图笔。
教学步骤
1. 引入
- 通过展示一幅线条简洁但富有表现力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对线条表现的兴趣。
2. 理论讲解
- 讲解线条在艺术中的作用和表现方式,如直线、曲线、粗细等;
- 分析不同线条表现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 实践练
- 让学生用铅笔画出简单物体的轮廓,注重线条的表现和形态;
- 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种类的线条,例如粗细、曲直等。
4. 创作任务
- 要求学生完成一幅线条感觉强烈的作品,可以是风景、人物
或抽象形象。
5. 总结归纳
- 让学生观赏彼此的作品,分享感受和经验;
-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线条表现方法。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线条的存在和表现方式;
-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课后作业
-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线条表现的小论文,可以包括自己的观点和实践体会。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一美术全册课件

弓 箭 手 铸 铜 圆 雕
帝后 礼佛
图 石雕 浮雕
龙 型 壁 玉 雕 透 雕
陈家祠 砖雕→ 黄杨木 雕
说书俑 汉代 泥塑
三、设计 设计,是由原来的工艺演进扩展
而成的学科,集实用与审美、科技 与艺术于一体。
它主要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广告、标志、书籍装帧、商品包装以及空间 外环境设计等。
空间外环境设计 ←2012伦敦奥运会标志设计
11 页
特别注意: 眼睛在头部的位置
1/3
1/3
三庭 1/3
想 一想
12
页
①、你觉得哪幅构图比较好?1源自②、其余的构图问题出在哪?
2
4
3
5
素描步骤
13
步骤及完成图
页
展示风采
14
页
我最棒!
用线造型的方法画一幅你同 学的肖像,要表现出他的相貌 特征和性格。
The End
15页
谢谢
知识回顾: 三庭五眼
探究新知识一
►人体的基本比例
►我们以人体头的长度为单 位,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 人的身高与头长大概有什 么关系呢?
站
坐五
七
盘三半
探究新知识 二
2022-2022学年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2-2022学年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1春知识与技能学会体会本文从不同侧面描绘的春景之美,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并加以欣赏。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理清文章的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2.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难点1.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1.朱自清的画像。
2.江南春季的图片。
2课时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刚才说的都是古人对“春”的描绘,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今人是如何称颂“春天”的。
请打开课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春》(板书课题)。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朱自清的创作以散文与诗歌为主,其中又以散文成就最高,其散文语言洗练、文笔秀丽。
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1.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1)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2)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2.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2)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盼春。
“盼望”、“来”、“近”。
拟人和反复。
(3)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
把春天拟人化,写它的脚步,仿佛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在远处向你招手,缓缓向你走来,一种欣喜感油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
(1)看到了山、水、太阳。
七年级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

七年级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
2. 色彩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色彩冷暖的理解和运用。
2. 色彩搭配的协调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色彩的基本知识、冷暖概念和色彩搭配实例。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水彩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色彩的认识和感受。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三要素,即色相、明度和纯度。
2. 教师讲解冷暖概念,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温度。
3. 教师演示色彩的运用方法和技巧,如如何调色、如何搭配色彩等。
4.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色彩练习。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色彩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练习色彩的运用,提高绘画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引导学生感知和运用色彩。
课堂练习环节,学生独立完成作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色彩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提高审美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运用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课后,仍需加强学生的练习和运用,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艺术鉴赏能力;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4. 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多样性和文化背景。
二、教学内容1. 线条的表现与运用2. 色彩的运用3. 光影的表现4. 人物的造型技法5. 风景画的创作技法6. 动物的形态表现7. 面部表情的描绘8. 手工制作和雕塑基础三、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线条、色彩、光影等美术基本元素的表现与运用;2. 熟练掌握人物、风景和动物等各种题材的绘画技法;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通过展示和讲解教师的绘画过程,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绘画技法;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和讨论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 实践体验法:通过绘画活动和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4.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进行绘画作品的创作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五、教学过程1. 线条的表现与运用- 学习不同类型的线条表现:直线、曲线、弯线等;- 学习线条的粗细、长度和方向的变化对作品表现效果的影响; - 练习使用线条表现简单的物体和形象。
2. 色彩的运用- 学习基本色彩的概念和分类;- 学习色彩的明暗、对比和渲染技法;- 进行色彩的调和和运用练习。
3. 光影的表现- 学习光影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学习光影的表现技法和效果;- 练习使用光影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4. 人物的造型技法- 学习人物的基本比例和形态;- 学习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服装的表现技法;- 练习绘制人物的各个部位和整体形象。
5. 风景画的创作技法- 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和透视原理;- 学习运用线条、色彩和光影表现风景的技巧; - 进行风景画的创作练习。
6. 动物的形态表现- 学习动物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学习动物毛发、纹理和眼神的描绘技法;- 练习绘制各种动物的形象和动态。
新部编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春【学习目标】1.学习欣赏感悟,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领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2.学习用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
明确目标。
一、读春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
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描写了春天的代表性事物:山、水、日、草、花、风、雨;依次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二、品春1.寻美句:《春》中有不少句子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一两个例子,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春花的绚丽多彩,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2.赏妙笔: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形式:我认为第_____段的_____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因为这句话用_____(修辞;表达方式;或抓住哪几个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
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
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发展阶段: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作业布置】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
第二课美术是个大家族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学科特征及美术的主要门类。
过程与方法:掌握美术作品中不同门类所涵盖的种类和代表种类的风格特征。
了解美术作品除了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外,还是兼具使用功能的艺术门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美术作品正以形象化、直观化的特征证明着人类社会和文明的进步,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味,促进着世界多元化的传承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特点及区别,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
难点:掌握学生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引导阶段1、给你一个机会装饰你自己的房间,你会选择哪些物品?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感受美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而且生活处处离不开美术,并总结出美术的四大门类,引出课题——美术是个大家族。
(二)发展阶段1、学生讨论:什么是绘画?你能说出几种绘画形式?2、教师在解释绘画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视频来感受一下不同绘画种类。
学生思考、认真观察。
3、以小故事形式分别向学生介绍梵高的《向日葵》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
学生欣赏与思考。
4、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一张画。
学生讨论并回答。
5、让学生以企业家的身份在短时间内为自己公司设计一个商标。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做简单说明。
6、借助多媒体课件,进一步讲解艺术设计所包含的种类。
7、结合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区分浮雕、圆雕与透雕,说说他们都有什么功能。
学生思考,认真参与。
8、播放秦始皇陵与四大石窟的视频。
9、播放不同地区的建筑在外形、材料、建筑风格上的区别。
让学生尝试着述说不同建筑的风格。
10、对于刚刚所学的门类你更喜欢哪种?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做课后总结。
【作业布置】通过本课学习,列举美术四大门类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反思】1、美术作品产生的来源是什么?2、今后欣赏美术作品从哪几方面着眼?第二单元多彩的校园生活第一课小伙伴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头部的基本比例、基本型,头部的透视规律,知道人物脸部五官比例是以“三庭五眼”的规律分布,懂得由于人物头部的基本形以及五官的细微不同产生的人物相貌的差异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周围同学的脸型、表情,欣赏画家作品等,初步学习通过观察并以线造型、明暗造型的不同表现方法,,表现人物相貌特征和表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观察、分析不同学生的脸型、表情和性格中的快乐,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头部的基本比例关系、形体结构及透视等知识点。
难点:把所学头部知识运用到头像写生中。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具准备】课本、课件【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引导阶段1、我们在数学课上学习了比值和比例,在生活中你观察过身边物体的比例吗?2、请观察你手中的教科收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宽为1)3、举例其他比值的物品(练习本等)(二)发展阶段1、给学生出示一些教具来进一步说明这个现象。
学生分组讨论,引发黄金比例的知识探索。
这种被大家公认的,符合我们视觉美感的比例,我们就称之为黄金比例。
也叫黄金分割,它的比值是1:1.618.2、现在我们知道了黄金比值,那么在我们脸上你能找到这样的比例吗?从头顶发髻线到鼻底为一个单位,整张脸的比值就是1:1.6.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脸型和发型,咱班谁的发型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他又是什么脸型呢?(提示:田、由、申、甲)3、讲解三庭五眼,并解析五官在三庭五眼比例中的具体分布位置。
4、根据头部透视示意图讲解头部产生运动时的透视关系。
同桌之间相互观察。
5、讲解写生步骤。
6、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人物头部写生许注意的知识点。
【作业布置】用线造型的方法画一幅人物肖像画,并表现出其相貌特征。
第二课在校园中健康成长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认识人体比例基础知识,观察和表现人物形象特征和动态特征,初步了解人物题材绘画的一般创作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全身姿态的写生练习,感知人体结构的和谐美和人体的动态美.通过赏析画家的优秀作品进行再一定场景中以成组人物及情节表现一定主题的绘画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校园生活的情感,提高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感觉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比例关系、人体运动时重心及人体的动态。
难点:运用速写的方式表现身边的小伙伴。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具准备】课本、课件、人体站坐速写示范图【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 引导阶段出示四幅比较有特点的人物动态画面(或四幅生活学习中赋予动态的画面)。
引导同学们分析因不同的动态生成的美感体验引入新课:“同学们,校园里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校园里的伙伴又是我们最熟悉的。
我们今天就来用手中的笔描绘一下身边的伙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导入课题,“多彩的学校生活——在校园中健康成长”(用投影出示“人体比例的定义”:利用人体比例图指导学生测量各种姿势人体大致比例。
)(二)发展阶段(1)出示人体四种姿态比例图投影片人体有许多种不同姿态,现在我们主要来测量这四种姿态。
”(各环节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重心、比例头长,同时考虑构图,用几何图形表现出来,让学生按步骤练习表现,强调工具的利用方法及指导学生练习,不同位置的透视规律(近大远小))师:“测量的方法是以人体头的长度为单位,从头到脚垂直测量,看大约有几个头的长度,记录下来。
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测量一下以下几种姿势人体的头长:测坐姿中坐在凳子上、测坐姿中席地而坐和测跪姿的长度。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人体比例的一般规律。
(投影片出示数据。
师:“通过大家的测量,我们得到的结果大致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有所差异,这是很正常的。
因为我们不同的人身体发育的速度存在着差异,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性别,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现在我们来观察这些数据,你会发现人体比例的一般规律:站约7个头长;坐约5个头长;席地坐约3个半头长;跪约4个半头长。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在投影片上揭示出人体比例一般规律的4个数据)大家齐说一遍。
”(2)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
师摆一个书上的姿势,要求学生用木头人模型摆出动态的姿势(很多学生没有把握中心,摆出的动态模型到了),师生总结经验进行交流。
观看录像:运动员跨栏比赛录像,定格在跨栏的一瞬间,请学生用模型摆出这个姿态,简单点评后指出运动人体形态的重心。
师:“立姿与坐姿是表现人体相对静止情况下的形态,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物形态的动作变化很大。
在绘画中,大家觉得相对静止的形态容易画,还是运动的形态容易画呢?(生答)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幅图(出示投影片:两种姿态图),看看人体正立和活动时,肩胛带和骨盆带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回答,得出结论:出示文字投影片)正因为人体正立时,肩胛带和骨盆带成水平状,以中心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所以觉得容易画。
而活动的人体,肩胛带与骨盆带倾斜呈相反状,左右不对称了,所以觉得难画。
重心和重心线。
(出示复合投影片:先出示图,再出示概念。
)重心是指物体的重力的中心。
人体重心大致在脐孔上下。
大家从课本范图中找出重心、画出重心线。
动态线。
邀请同学当模特,找出同学动态中的线条是表现人体运动总趋向的主线,我们把它叫做动态线。
教师范画分步骤完成,写生步骤:①动态线②大形体③深入(衣褶)④完成【作业布置】运用所学的知识,用速写的方法表现身边的伙伴。
第二课在校园中健康成长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引导阶段1、引导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在校园生活中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的事物,并讨论如何才能作为绘画创作的主题加以表现。
2、向学生提供校园活动场景照片、校园生活题材的画家绘画作品图片、同一课题的学生作业等资料作为构思的参考。
3、让学生拿出平时积累的有关校园生活的创作素材,进行选择、分析、改造,用于本课的创作实践。
二、发展阶段1、将自己的创作构思画成简单的草图,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各自的构思草图进行修改与完善。
2、根据创作意图、作品主题的需要,选择一种表现手段,如线条、色彩或纸板画等,进行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