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考季——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讲义

合集下载

花生十三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

花生十三 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

八、资料分析也许,平时大家抱怨最多的就是资料分析了,时间不够,计算量太大,等等等等...但是,资料分析题是最不好做的,却也是最容易拿分的,毕竟只要不是蒙的,这些计算我做出一道题就是对了一道题,不像言语和逻辑,选出来了也无法百分百的肯定;好的资料分析运算方法也只是提供给你一个思路,需要不断地练习,把这种思路融入到你平时的运算中,只有这样,才真的可以在考场上把这些所谓的运算技巧使用出来,否则,即使你学了1000种方法,用不出来,还是没有。

另外,从我的经验分析,一道题的五个小题中,一般都会有ABCD 选项,如果时间实在不够,可以就做其中的四道,最后一道可以蒙个没有出现过的选项....这个存属胡扯,本人不负任何责任关于资料分析的详细内容:资料分析详细内容没有人可以告诉你一个方法:资料分析就这么算,你就立刻能提高;好的方法只是提供给你一个思路,需要不断地练习,把这种思路融入到你平时的运算中,只有这样,才真的可以在考场上把这些所谓的运算技巧使用出来,否则,即使你学了1000种方法,用不出来,还是没有。

这是918联考的第一道资料分析可以看看,我们可以在这5道题中使用一些什么技巧整体来说,可以直接从题入手,看不看图依个人习惯而定81.以下年份中,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与上年相比增长量最少的是:A.2004年B.2005年C.2006年D.2007年技巧一:有效读题:在读题时我们就需要注意这几个关键字,看到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时就需要回到图中,图中就两种东西,一个块状图一个增长曲线,不用细看,知道这道题注意块状图就可以了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增长量,别当成增长率算了这题不难,留两位估算即可,可知2006年增长量最少82.2003~2007年,SCI平均每年约收录多少篇中国科技论文?A.5.9万B.6.3万C.6.7万D.7.1万技巧二:以小见大这题是算几年间的平均收录数,需要注意的是2003-2007共有几年;和84题和在一起看,为什么有时候是4年,有时候是5年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往往可以举个小例子,例如2003-2004年每年平均收录多少,2003-2004年的年增长率是多少那这个时候我们就直观的看出前者是两年,第二个算一年就可以了很多时候,由于数字太大,我们没法看出规律,举个最基本的例子,就清晰了技巧三:估算时机看四个选项,几点几万,而且四个选项差别很大,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大胆的估算了,五年的论文收录数可以分别记成5.0 5.7 6.8 7.1 8.9,相加除五就可以了83.图中SCI收录论文总数最少的年份是:A.2003年B.2004年C.2005年D.2006年看到题里问的论文总数,脑子里该反应过来,总数= 中国/所占比例技巧四:不看小数点这种问题不会出现一个十位数和一个百位数进行比较,答案在位数上肯定是相同的,所以计算时我们可以忽略掉小数点四年的计算分别为:497/448 573/543 682/525 711/587看着很明显,后两个的分子大过分母很多,所以后两个结果肯定要大一些,第一个结果为1.1+,第二个结果为1.1-,答案就是2004年的总论文数最少.84.2003~2007年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的年均增长率约为:A.6%B.10%C.16%D.25%2003-2007年中有几年,同82题,可知是平均增长率的四次方那么总增长率就是07年的中国论文数/03年的中国论文数同技巧三,选项差距较大,可以大胆估算,89/50 = 1.78技巧五:关键平方数立方数需要熟练掌握年均增长率的四次方为1.781.69(1.3^2)<1.78<1.96(1.4^2),即1.78的开方在1.3-1.4之间1.21(1.1^2)<1.3-1.4<1.44(1.2^2),即1.78的开方的开方,在1.1-1.2之间答案为C,通常这种题的答案是只有一个在有效范围内的,如果两个都在1.1-1.2之间,那就试一下好了85.下列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是:A.2004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的同比增长率是2004~2007这四年中最高的B.2005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占其收录论文总数比例的增量是2004~2007这四年中最大的C.2003~2007年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占其收录论文总数的比重逐年上升D.若保持2007年的增长速度,2008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将超过10万篇这种题就是传说中最费时的题了,但这也是可以把技巧使用到极致的一种题,各种技巧使用下来,你会发现,时间真的可以节约很多技巧六:ABCD原则看了前四题,一个选B三个选C,那这最后一道题就可以从ADBC的顺序看了,我们看A选项,求四年中哪年同比增长率最高,太麻烦了,那就跳过A看D,万一选D就节约了大量时间;技巧七:看增长趋势D是说按07年的增长速度,08年的论文数可以直观看出,07年增加了1.8万左右那么总数增加了,增长速度不变,增长量会增大,增长趋势会越来越快,那么很明显08年的增长量会是1.8+,那么08年必然过10万,答案即为D。

联考季——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讲义

联考季——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讲义

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讲义一:资料分析总体概述21、考试大纲描述22、考试时间安排23、重点考察内容24、做题思想2二、资料分析基础概念与解题技巧31、资料分析核心运算公式32、资料分析常用基本概念43、资料分析读题方法74、资料分析速算技巧10三:资料分析高频考点梳理181、ABR类问题182、比重类问题233、比较类问题314、比值类问题375、综合类问题39一:资料分析总体概述1、考试大纲描述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包括条形坐标图、圆形百分比图、坐标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

应该说,这种类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应试者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

2、考试时间安排分题型分析,文字材料:6-8分钟;单纯统计表、统计图:5分钟;综合题:6-8分钟。

若四个资料分析,一般会有一个文字材料,两个综合题,一个单纯统计表或统计图;所需时间为23到29分钟。

平时练习控制好时间,考试时一定要预留出充分的时间以便保证准确率。

3、重点考察内容绝大多数考生都有误区,认为资料分析就是考查计算能力,我做不完只是因为计算的不快,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没有考官只是想招个计算器,资料分析更侧重的是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资料分析考察内容有三:一是读题:如何选取关键字,如何快速准确的在大量复杂的数据中选取有用的数据。

二是分析运算:如何通过分析或列出有效的计算式子计算答案,资料分析常用的公式不多,通过练习,要深刻理解,必须做到如条件反射一般。

三是计算:没有人想找个计算器,计算往往都是通过各种巧算估算结合选项来分析出答案,所以,平时的练习就需要我们养成速算的习惯,从而在考试中节省出时间。

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班――模拟(一)

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班――模拟(一)

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班――模拟(一)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班模拟考试题(一)第五部分资料分析(共20题,参考时限25分钟)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具有若干问题要你回答。

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请开始答题: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5题经国家统计局联审通过,2021年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94亿元,下降0.7%;第二产业增加值7959.69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06亿元,增长9.5%。

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元。

图1 2021-2021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584.12亿元,比上年增长7.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611.57亿元,增长9.1%。

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4667.45亿元,增长8.3%。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342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其中,增值税416.7亿元, 增长7.2%;营业税1041.49亿元,增长11.5%;个人所得税314.95亿元,增长20.6%;企业所得税731.05亿元,增长20.6%。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9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5%。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6.11亿元,增长4.5%;公共安全支出206.11亿元,增长10.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7.5亿元,增长15.2%;医疗卫生支出190.03亿元,增长18.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79.29亿元,增长21.8%。

1.2021年上海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较上年下降:比重差A.0.66%B.0.89%C.1.21%D.1.25%2.2021-2021年上海市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1的4次方=1.49A.9.66%B.11.3%C.15.1%D.22.5%3.2021年上海市公有制经济增加值、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分别为:求前期选项代入A.8932,9006B.9068,9006C.8932,8810D.9068,88104.与2021年相比,以下各项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中,哪项增加了最多?求增量,B大R大,X就越大。

花生13行测学习方法

花生13行测学习方法

于行测学习的若干不成熟看法-------花生十三管理提醒:本帖被茫乎若迷从企事业考试资料移动到本区(2010-10-29)本想面试过后再做整理,要不面试不过的话就丢人丢大发了但国考在即,为了给各位备战国考的同志提高一些参考,还是先写一些吧,希望对各位有些许帮助整体篇:除去路上耽误、突发状况,距离国考还有30天左右,现在开始进入最后的备战状态是最合适的;以省考的复习进程来看,模拟考试做30套真题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安排;前五套进行适应性训练,找出自己的薄弱项,进行适当单项训练,中间十五套是稳步提高期,做题时间不断减少,准确度不断上升,最后十套是冲刺期,将做题时间进一步缩短,以避免考试中由于紧张导致的速度降低,最后的十套成绩基本稳定,到考试时状态可以调整到最佳;行测的特点即是时间短题量大,想获得好成绩,做题速度是最重要的一环,如何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可能因人而异,毕竟每个人擅长的单项不同,我们可以在平时的练习中多多摸索,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将自己擅长的单项做完,一般来说,言语常识部分是可以挤出一些时间的,将时间尽量多用在运算和资料上,毕竟如果运算和资料是自己做出来的话,正确率还是有保证的;在备考中,多数人都是自己复习,没有同伴的督促,容易懒惰,没有积极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是这么做的,可以制成一个excel表格,将每次模拟考试的用时、正确率、题数、各个单项的错误题数分别记录;这样,看着每一次的提高,会很有成就感,提高了做题的积极性,并可以对自己的水平有个清楚的认识,细化到每个模块,真正清楚自己哪一部分正确率比较低,需要加强单项学习,并适当提高正确率较高的部分的做题速度;平时的做题中,如果遇到比较难的题,或者读完题脑子晕乎乎的,完全没有思路,或者读完了根本没任何印象的,果断放弃,争取在做完整套卷子后,回过头来在重新看这几道题;在我平时的练习中,一套题可能剩下10道题左右,都没有做,但在整套卷子都做完一遍以后,心态自然就放松了,回过头重新思考,如有神助,往往思路来的又快又清晰;单项篇:一、言语言语理解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是说做了一次单项后就会有明显的提高,言语题注重的是思路,而不是答案到底选择哪个;平时做练习时我们可以试着这样做,对于一套言语题,做完第一遍对答案时,我们只需要知道哪几道题做错了,而不需要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对过第一次答案后,将做错的题,换一种思路在重新选择一个答案,如果第二次选择对了,那么就要分析两次思路有何不同,为何第一次的思路是错误的,并强化对第二种思路的记忆,并在以后的练习中多使用第二种思路;二、数推仔细研究真题可以发现,都是基本方法,较难的题就是两种或更多的基本方法组合在一起,我感觉,数推不用练得过深过难,毕竟真题不会出现太偏僻的方法,即使出现了,那么大家都不会,没什么可惜的;我能想到的基本方法如下:1. 多级做差做商2. 平方数立方数及附近数3. 分数题,分子分母是两个数列4. 指数数列(5^-2,6^-1,7^0,8^1,9^2)5.将数字的个位十位分开,各种运算,或者三位数的前两位除以第三位6.奇数项偶数项分别为两个数列7.第三项是前两项运算后的结果,例如C =A+B/2那么,所谓的数推难题基本就是几种基本方法的综合;例如,如果数列中同时出现分数和0,那么就很有可能是指数数列和一个包含0的等差数列的乘积;做数推必须要对一些高频数字特别敏感,一见到某个数字就会想到某个方法,平方立方数及附近数是重中之重;三、数学运算数学运算的题型太广,一时间不好说清楚,但对于一套卷子来说,都会有60%的题目是基本题型,只要我们平时下功夫练习,是可以在考试中做出来的,平时的练习中,学习总结别人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形成自己习惯的解题思路,一句话,方法固然重要,但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不,在时间紧张的考场上,很可能就一种方法也想不起来;我认为秒杀是锦上添花,但不是雪中送炭,毕竟秒杀往往和题目的设置有关,一般可以秒杀的题都是有三个明显错误答案的,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仍然应该以普通方法为主,先确保可以解题,然后再思考更好更快的方法;多说一句,我认为,比例法真的很好用.../read-htm-tid-12261140.html我争取尽快整理近几年的国考题,将题目归类,整理出几种基本题型,但愿可以对这次参加国考的同学有所帮助四、图形推理感觉大家对图形推理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水平都很高;图推也有几种基本方法,什么点线数啊,直线曲线啊,移动啊,这个网上的介绍也应该很多,我就不班门弄斧了;五、类比推理类推可以说是行测各项中难度较低的一种题型了,那么我们的目标也应该更高,争取都可以做对;对于类比推理题,经常看到同学发帖问为什么某个选项不行,为什么不选这个等等我感觉,做类比推理是要选出最好的,不是说其他的选项不行,而是这个选项更好,所以以后做类比推理,大家就不要在纠结于为什么不选X选项了,而是要理解哪个更好更合适;六、定义判断定义判断读过一遍题后,往往可以排除两个不靠谱的答案,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剩余的两个选项中纠结,那么这个时候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回到题干,找出题干中的关键限定词,在仔细分析选项;七、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我是野路子出身,不了解逻辑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例如P->Q,所以非Q->非P等等,都不是很了解,我的方法都是将逻辑推理题当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做,这个我没什么好说的;也许平时看侦探小说推理电影动画片柯南的时候,多思考,会对逻辑推理题有所帮助,这是一个玩笑~~八、资料分析也许,平时大家抱怨最多的就是资料分析了,时间不够,计算量太大,等等等等...但是,资料分析题是最不好做的,却也是最容易拿分的,毕竟只要不是蒙的,这些计算我做出一道题就是对了一道题,不像言语和逻辑,选出来了也无法百分百的肯定;资料分析题和数学运算题一样,面太广了,没仔细分析我也没法归纳出个一二三,等面试结束的吧,如果有幸考上,我一定认真做总结另外,从我的经验分析,一道题的五个小题中,一般都会有ABCD选项,如果时间实在不够,可以就做其中的四道,最后一道可以蒙个没有出现过的选项....这个存属胡扯,本人不负任何责任九、常识常识就没有太多要说的了,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好像国考侧重法律常识,那么我们在备考中法律常识是一定不能扔的了,毕竟这个东西有迹可循;以前我也纠结过,复习常识是否真的有用,能在考试中碰到吗?在这次省考考过之后,我请教了一位认真复习常识的同学,他说有三道题的知识点是平时复习过的,我感觉这个比例很高了,毕竟在分差如此之小的公务员考试中,用点汗水换来三分,也是值得的题外话:回过头来一看,我居然写了这么多,不容易啊我是公考菜鸟,认识和看法也许不对,大家辩证的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料分析-花生十三

资料分析-花生十三

八、资料分析也许,平时大家抱怨最多的就是资料分析了,时间不够,计算量太大,等等等等...但是,资料分析题是最不好做的,却也是最容易拿分的,毕竟只要不是蒙的,这些计算我做出一道题就是对了一道题,不像言语和逻辑,选出来了也无法百分百的肯定;好的资料分析运算方法也只是提供给你一个思路,需要不断地练习,把这种思路融入到你平时的运算中,只有这样,才真的可以在考场上把这些所谓的运算技巧使用出来,否则,即使你学了1000种方法,用不出来,还是没有。

另外,从我的经验分析,一道题的五个小题中,一般都会有ABCD选项,如果时间实在不够,可以就做其中的四道,最后一道可以蒙个没有出现过的选项....这个存属胡扯,本人不负任何责任关于资料分析的详细内容:资料分析详细内容没有人可以告诉你一个方法:资料分析就这么算,你就立刻能提高;好的方法只是提供给你一个思路,需要不断地练习,把这种思路融入到你平时的运算中,只有这样,才真的可以在考场上把这些所谓的运算技巧使用出来,否则,即使你学了1000种方法,用不出来,还是没有。

这是918联考的第一道资料分析可以看看,我们可以在这5道题中使用一些什么技巧整体来说,可以直接从题入手,看不看图依个人习惯而定81.以下年份中,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与上年相比增长量最少的是:A.2004年B.2005年C.2006年D.2007年技巧一:有效读题:在读题时我们就需要注意这几个关键字,看到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时就需要回到图中,图中就两种东西,一个块状图一个增长曲线,不用细看,知道这道题注意块状图就可以了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增长量,别当成增长率算了这题不难,留两位估算即可,可知2006年增长量最少82.2003~2007年,SCI平均每年约收录多少篇中国科技论文?A.5.9万B.6.3万C.6.7万D.7.1万技巧二:以小见大这题是算几年间的平均收录数,需要注意的是2003-2007共有几年;和84题和在一起看,为什么有时候是4年,有时候是5年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往往可以举个小例子,例如2003-2004年每年平均收录多少,2003-2004年的年增长率是多少那这个时候我们就直观的看出前者是两年,第二个算一年就可以了很多时候,由于数字太大,我们没法看出规律,举个最基本的例子,就清晰了技巧三:估算时机看四个选项,几点几万,而且四个选项差别很大,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大胆的估算了,五年的论文收录数可以分别记成5.0 5.7 6.8 7.1 8.9,相加除五就可以了83.图中SCI收录论文总数最少的年份是:A.2003年B.2004年C.2005年D.2006年看到题里问的论文总数,脑子里该反应过来,总数 = 中国/所占比例技巧四:不看小数点这种问题不会出现一个十位数和一个百位数进行比较,答案在位数上肯定是相同的,所以计算时我们可以忽略掉小数点四年的计算分别为:497/448 573/543 682/525 711/587看着很明显,后两个的分子大过分母很多,所以后两个结果肯定要大一些,第一个结果为1.1+,第二个结果为1.1-,答案就是2004年的总论文数最少.84.2003~2007年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的年均增长率约为:A.6%B.10%C.16%D.25%2003-2007年中有几年,同82题,可知是平均增长率的四次方那么总增长率就是 07年的中国论文数/03年的中国论文数同技巧三,选项差距较大,可以大胆估算,89/50 = 1.78技巧五:关键平方数立方数需要熟练掌握年均增长率的四次方为1.781.69(1.3^2)<1.78<1.96(1.4^2),即1.78的开方在1.3-1.4之间1.21(1.1^2)<1.3-1.4<1.44(1.2^2),即1.78的开方的开方,在1.1-1.2之间答案为C,通常这种题的答案是只有一个在有效范围内的,如果两个都在1.1-1.2之间,那就试一下好了85.下列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是:A.2004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的同比增长率是2004~2007这四年中最高的B.2005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占其收录论文总数比例的增量是2004~2007这四年中最大的C.2003~2007年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占其收录论文总数的比重逐年上升D.若保持2007年的增长速度,2008年SCI收录中国科技论文数将超过10万篇这种题就是传说中最费时的题了,但这也是可以把技巧使用到极致的一种题,各种技巧使用下来,你会发现,时间真的可以节约很多技巧六:ABCD原则看了前四题,一个选B三个选C,那这最后一道题就可以从ADBC的顺序看了,我们看A选项,求四年中哪年同比增长率最高,太麻烦了,那就跳过A看D,万一选D就节约了大量时间;技巧七:看增长趋势D是说按07年的增长速度,08年的论文数可以直观看出,07年增加了1.8万左右那么总数增加了,增长速度不变,增长量会增大,增长趋势会越来越快,那么很明显08年的增长量会是1.8+,那么08年必然过10万,答案即为D。

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班——模拟(一)

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班——模拟(一)

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班——模拟(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班——模拟(一)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模拟,花生,十三,资料,分析,,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公务员考试中查看更多范文。

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班模拟考试题(一)第五部分资料分析(共20题,参考时限25分钟)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具有若干问题要你回答。

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请开始答题: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5题经国家统计局联审通过,20XX年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19195.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94亿元,下降0.7%;第二产业增加值7959.69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1111.06亿元,增长9.5%。

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82560元。

图120XX-20XX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584.12亿元,比上年增长7.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611.57亿元,增长9.1%。

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4667.45亿元,增长8.3%。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342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其中,增值税416.7亿元,增长7.2%;营业税1041.49亿元,增长11.5%;个人所得税314.95亿元,增长20.6%;企业所得税731.05亿元,增长20.6%。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9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5%。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6.11亿元,增长4.5%;公共安全支出206.11亿元,增长10.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7.5亿元,增长15.2%;医疗卫生支出190.03亿元,增长18.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79.29亿元,增长21.8%。

1.20XX年上海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较上年下降:比重差A.0.66%b.0.89%c.1.21%D.1.25%2.20XX-20XX年上海市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1的4次方=1.49A.9.66%b.11.3%c.15.1%D.22.5%3.20XX年上海市公有制经济增加值、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分别为:求前期选项代入A.8932,9006b.9068,9006c.8932,8810D.9068,88104.与20XX年相比,以下各项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中,哪项增加了最多?求增量,b大R大,x就越大。

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班——模拟(三)

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班——模拟(三)

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班模拟考试题(三)第五部分资料分析(共20题,参考时限25分钟)所给出的图、表、文字或综合性资料具有若干问题要你回答。

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请开始答题:一、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5题经初步核算,2012年全国全行业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2984.6亿元,同比增长11.1%;实现电信业务收入10762.9亿元,同比增长9.0%;完成电信固定资产投资3613.8亿元,同比增长8.5%。

2012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11895.7万户,总数达到139030.8万户。

其中,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2590.2万户,达到111215.5万户。

其中,3G用户净增10438.0万户,年净增用户首次突破1亿户,达到23280.3万户。

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2.6部/百人,比上年末提高9.0部/百人。

2012年,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减少694.5万户,达到27815.3万户。

其中,城市电话用户减少228.3万户,达到18893.4万户;农村电话用户减少466.2万户,达到8921.9万户。

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0.7部/百人,比上年末下降0.6部/百人。

2012年,全国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0762.9亿元,增长9.0%。

其中,移动通信业务收入7933.8亿元,增长10.6%;固定通信业务收入2829.1亿元,增长4.9%。

电信业务收入中,非话音业务收入5322.1亿元,增长16.9%;话音业务收入5440.9亿元,增长2.3%,其中,移动话音业务收入4814.3亿元,增长4.9%;固定话音业务收入626.6亿元,下降13.9%。

1.2012年我国全行业完成电信业务总量较去年增长约多少亿元:A.1225B.1256C.1297D.13342.2012年,我国非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较前一年有何变化?A.增长约300万户B.增长约700万户C.减少约300万户D.减少约700万户3.2012年,全国农村电话用户数同比下降约为多少?A.4.3%B.5.0%C.5.5%D.6.2%4.2012年,固定通信业务收入占全国电信业务收入比重,较上年下降?A.1%B.2%C.3%D.4%5.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国考资料分析随堂作业四(比重类)

国考资料分析随堂作业四(比重类)

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班随堂作业四一、叙述题1、请你介绍比重类都有多少种考法(画出题型分类图):2、请你举例说明本期比重和前期比重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说明两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公式:3、请你举例说明要想比较两年比重的区别,可以有几种问法?并说明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和公式:4、之前花生老师将“比值增长率”问题称之为“比重比”,请说出比值增长率和比重差的不同,你将如何区分?二、计算题初步核算,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

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351元,比上年增长6.3%。

全年国民总收入673021亿元。

请依次回答下列问题:201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多少?2016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上升的产业有几个?分别是?2016年,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上年分别增加/下降了多少?2016年,我国人口数为多少?年末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5082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0.5%。

其中,火电装机容量99021万千瓦,增长7.8%;水电装机容量31937万千瓦,增长4.9%;核电装机容量2608万千瓦,增长29.9%;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2934万千瓦,增长33.5%;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增长73.7%。

请依次回答下列问题:2016年,水电装机容量占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较上年增加/降低了多少?2015年,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占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是?2016年,有多少种装机容量占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有所下降?分别是什么?2015年,核电装机容量占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是?2016年,并网风电装机容量占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是?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3554亿元,比上年下降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考季——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讲义————————————————————————————————作者:————————————————————————————————日期:花生十三资料分析单项讲义一:资料分析总体概述 (4)1、考试大纲描述 (4)2、考试时间安排 (4)3、重点考察内容 (4)4、做题思想 (4)二、资料分析基础概念与解题技巧 (5)1、资料分析核心运算公式 (5)2、资料分析常用基本概念 (6)3、资料分析读题方法 (9)4、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11)三:资料分析高频考点梳理 (20)1、ABR类问题 (20)2、比重类问题 (25)3、比较类问题 (33)4、比值类问题 (39)5、综合类问题 (41)一:资料分析总体概述1、考试大纲描述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包括条形坐标图、圆形百分比图、坐标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

应该说,这种类型的题目考查的是应试者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

2、考试时间安排分题型分析,文字材料:6-8分钟;单纯统计表、统计图:5分钟;综合题:6-8分钟。

若四个资料分析,一般会有一个文字材料,两个综合题,一个单纯统计表或统计图;所需时间为23到29分钟。

平时练习控制好时间,考试时一定要预留出充分的时间以便保证准确率。

3、重点考察内容绝大多数考生都有误区,认为资料分析就是考查计算能力,我做不完只是因为计算的不快,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没有考官只是想招个计算器,资料分析更侧重的是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

资料分析考察内容有三:一是读题:如何选取关键字,如何快速准确的在大量复杂的数据中选取有用的数据。

二是分析运算:如何通过分析或列出有效的计算式子计算答案,资料分析常用的公式不多,通过练习,要深刻理解,必须做到如条件反射一般。

三是计算:没有人想找个计算器,计算往往都是通过各种巧算估算结合选项来分析出答案,所以,平时的练习就需要我们养成速算的习惯,从而在考试中节省出时间。

4、做题思想一、读题找出数据与列式计算同等重要:切忌忽视分析,陷入到复杂繁琐的计算当中,不仅速度没有保障,也会影响状态,造成思维混沌。

二、技巧是为做题服务的:学习技巧不是为了卖弄技巧,而是为了提高做题速度。

有些题目本身已经非常简单,完全没有必要再去使用技巧,直接计算反而更节约时间并且准确率可以得到保证。

三、估算必然产生误差:在估算前一定要先注意选项,只有当选项差距足够安全时才可以估算,必要时候可以在估算之后估计误差范围,以免出错。

四、有舍才有得,心态决定正确率: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要做对所有的资料分析题,做之前按照自己平时的水平做好预计,适当放弃永远是一个最明智的选择。

二、资料分析基础概念与解题技巧1、资料分析核心运算公式一、基期、本期基期和本期,这一对名词不会出现在所给材料和问题里,但理解这两个概念是解决好资料分析问题的关键。

基期,表示的是在比较两个时期的变化时,用来做比较值(基准值)的时期,该时期的数值通常作为计算过程中的除数或者减数;本期,相对于基期而言,是当前所处的时期,该时期的数值通常作为计算过程中的被除数或者被减数。

【注】和谁相比,谁做基期。

二、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长幅度)增长量,表示的是本期与基期之间的绝对差异,是一绝对值。

增长率,表示的是末期与基期之间的相对差异,是一相对值。

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速)=增长幅度(增幅)【注】在一些“最值”比较题的题干表述中,经常出现“增加(长)最多”和“增加(长)最快”,我们需要注意,前者比较的是增长量,而后者则比较的是增长率。

三、同比、环比同比和环比均表示的是两个时期的变化情况,但是这两个概念比较的基期不同。

同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历史同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历史同期。

环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上个统计周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上个统计周期。

【注】环比常出现在月份、季度相关问题。

四、公式运用与练习资料分析的考察离不开对于两个时期的数值的比较,由此得出四个概念,即基期(A),本期(B),增长率(R),增长量(X)。

熟练掌握上述概念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通常针对此知识点设计的问题难度一般,是我们必须拿分的题型,一般来讲,我们可以在材料中找到两个已知概念,然后通过计算,得出第三个概念的数值。

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本期量-基期量=本期量-本期量/1+增长率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1本期=基期+增长量=基期+基期*增长率=基期*(1+增长率)基期=本期-增长量=本期/1+增长率【习题演练】【例一】2012年1-3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8593.7亿美元,同比增长7.3%,其中:出口4300.2亿美元,增长7.6%;进口4293.6亿美元,增长6.9%。

3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3259.7亿美元,同比增加216亿美元,其中:出口1656.6亿美元,增长135.4亿美元;进口1603.1亿美元,增长5.3%。

1、2011年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约为多少?2、2012年一季度,全国出口额同比增长多少?3、2011年三月份,全国进出口总值约为多少?4、2012年三月份,全国出口总值同比增速约为多少?【注】进出口相关问题,为资料分析中的一个易错点,注意题目中进出口、进口、出口的表述,注意进出口量与进出口额的不同,理解顺差、逆差的含义。

【例二】2011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全年局用交换机容量减少3070万门,总容量43467万门;新增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20406万户,达到170691万户。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8512万户,减少897万户。

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2725万户,年末达到98625万户。

年末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2713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1802万户。

1、与2010年相比,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增加约多少?2、与2010年相比,2011全年局用交换机容量变化率约为多少?3、201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约为多少户?4、与2010年相比,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变化率约为多少?2、资料分析常用基本概念一、百分数、百分点百分数,表示的是将相比较的基期的数值抽象为100,然后计算出来的数值,用“%”表示,一般通过数值相除得到,在资料分析题目中通常用在以下情况:(1)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2)表示某个指标的增长率或者减少率。

百分点,表示的是增长率、比例等以百分数表示的指标的变化情况,一般通过百分数相减得到,在资料分析题目中通常用在以下情况:(1)两个增长率、比例等以百分数表示的数值的差值;(2)在A拉动B增长几个百分点,这样的表述中。

【例1】2010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3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8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985.6亿元,同比增长12.5%。

1、2010年,该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A.12.63% B.12.63个百分点C.7.07% D.7.07个百分点2、2010年,该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高()。

A.13.3% B.13.3个百分点C.14.3% D.14.3个百分点【例2】2007年前三季度,A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5777.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2%。

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是本市工业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前三季度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028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3%。

问题:2007年前三季度,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百分点。

A.12.3 B.14.2 C.65.2 D.无法计算【注】“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5元,增加2664元,年均增长12.7%。

2010年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人均2431元,比2005年增加1257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15.7%。

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的增加值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贡献率约为:A.37.1% B.43.6% C.47.2% D.50.4%二、倍数、翻番倍数,指将对比的基数抽象为1,从而计算出的数值。

翻番,指数量的加倍,如:如果某指标是原来的2倍,则意味着翻了一番,是原来的4倍,则意味着翻了两番,依此类推。

所用的公式为:末期/基期=2n,即翻了n番。

【注】注意“超过N倍”“是xx的N倍”两种说法的区别。

超过N倍,说明是基数的N+1倍。

【例1】2010年,各类企业投入R&D经费5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政府属研究机构投入1186.4亿元,增长19.1%;高等学校投入597.3亿元,增长27.6%。

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73.4%、16.8%和8.5%。

问题:分执行部门看,2010年企业投入R&D经费约是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经费总和的()。

A.2.9倍B.2.6倍C.2.5倍D.2.2倍【例2】2011年累计出国留学人数比1978年规模扩大了375倍。

问题:2011年当年出国留学人数较1978年翻了。

()A.接近3番B.接近4番C.接近5番D.接近6番三、比重、比值、平均比重:某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计算公式为比重=部分/整体*100%。

比值:两数相比所得的值。

平均:将总量分成若干份,例如:人均消费。

即总消费/总人数。

【注】题目中出现“占”字时,考察的也是比重问题。

【例1】(2011年国考)2010年一季度,我国水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量158.7万吨,进出口总额4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2%和29.0%。

其中,出口量67.1万吨,出口额2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7%和24.9%;进口量91.6万吨,进口额14.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0%和37.5%。

表1 主要进口来源地(进口额前7位)进口量(万吨)同比增长率(%)进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率(%)美国 6.88 59.30 1.13 42.00 表2 主要出口目的地(出口额前7位)出口量(万吨)同比增长率(%)出口额(亿美元)同比增长率(%)美国10.72 3.05 4.66 8.76问题: 2010年一季度,我国与美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占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约为:A. 7.8%B. 12.7%C. 14.2%D. 17.6%【例2】(2010年国考)2009年5月全国邮电业务基本情况单位累计(1—5月)当月电信业务总量亿元10092.7 2141.2移动短信业务量亿条3195.4 643.2问题:假如平均每条移动短信的业务费用为0.1元,则2009年5月移动短信业务总量占当月电信业务总量的比重约为:()A.2.8% B.3.0% C.3.2% D.6.4% 【例3】(2012国考)2010年,某省广电实际总收入为145.83亿元,同比增长32.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