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身、养眼、养心是根本-精选文档
养生是养心健康管理读书笔记

养生是养心
最好的养生是养心!养生先养心,养心是根本。
养心亦养身,才是真正身心健康之人。
平时,每每提及健康的话题,人们往往忽视了健康的心态,阳光般的心情,而随口就能说出来的养生秘诀就是要“多运动,多锻炼”,“不抽烟少喝酒”,“饮食要科学合理”等等。
有些话越品越有味:“天天常笑容颜俏,淡泊宁静比药好。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天天快乐是‘真经’。
”
要想活好,心可别小。
善于制怒,心才轻松。
笑口常开,百病不来。
心若烦恼,病就来了。
笑口常开,健康常在。
愁一愁,白了头;天天愁,更是添病减寿。
如若遇到烦恼之事,必须让自己保持乐观的情绪。
只要心强大,没有什么不良情绪能左右得了你。
有人说:“无念则静,静则通神”,静由心造,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惟有先静心。
若心不能静,则难成大器。
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
任何一个人,即便起初有个好的身体,如果不能预防和治疗自己的心病,就难以保证身体的长久健康。
养生,不要指望什么灵丹妙药,关键是养心养性。
养心就是要把心养得清静,养得纯洁,养得快乐,养得健康,养得阳光。
养心养性,才是养生的“道中之道”。
养身、养眼、养心是根本-精选文档

养身、养眼、养心是根本父母们常常觉得教育孩子很难,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虽然有一腔教育热情,但是却束手无策。
其实,只要抓住了教育核心,培养孩子并不是一件难事。
尤其是针对正处于少年儿童时期的孩子,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养身、养眼、养心。
养身:爱运动的孩子发展得更好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是身体健康。
少年儿童时期,恰恰是培养良好健康习惯的重要时期。
父母们要注意在这一阶段多带着孩子运动,让孩子接触各种适合他们的运动,从小为拥有健康体质、拥有健康生活方式打下基础。
大家都知道,被称为音乐神童的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莫扎特只活到36岁就英年早逝。
美国航空航天局退休科学家葛兰特称,少晒太阳、缺乏维生素D很可能是他健康走下坡及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
莫扎特生前饱受疾病之苦,曾患肾病、天花、伤寒、扁桃腺炎及咽喉炎。
这些都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
没有好的身体,多好的天赋也付之东流。
一些家长们不具备良好的运动习惯,从小就很少运动,长大后做了父母更不愿意运动,因此也很少带孩子进行各种运动。
但是,运动对一生至关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孩子未来的体质健康,也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发展与同伴交往。
爱运动的孩子往往有更灵活的人际关系,更善于与伙伴交往;爱运动的孩子更能够经受挫折,更不怕竞争,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爱运动的孩子更懂得规则,更善于变通,能灵活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爱运动的孩子更自信,更善于合作……这些,难道不是父母们很关心的品质吗?因此,关心孩子学习的同时,更要把养身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要务。
家长们不妨从培养孩子运动习惯开始,即使给孩子报兴趣班,也要多选择一些和运动有关的内容。
养眼:给孩子有宽度的人生镜像神经元理论认为,所见即所学。
即每个人看到的内容即是他学习的内容。
既然如此,父母就要特别留意让孩子看到的是什么。
如果您希望孩子的未来生活美好,就要让孩子多看到一些美好的事物。
例如,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看风,看雨,看河流山川,看春夏秋冬;带孩子到社会中去,看善,看美,看互助合作,看坦率真诚……这些都是对孩子很好的教育,它们给孩子的文化滋养远远超过书本知识。
养生养心:心灵与身体的平衡与调养

养生养心:心灵与身体的平衡与调养引言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压力和困难。
长期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会给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养生养心是很重要的,这是指通过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平衡,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将探讨养生养心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用的方法。
什么是养生养心?养生是指通过合理的作息、饮食和锻炼等方式,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养心则是指通过积极的心理调节和情绪管理,提高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养生养心的目的是让身体和心理达到良好的平衡状态,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要实现身心的平衡,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因素:压力压力是当人们感到受到威胁或需要适应新环境时产生的自然反应。
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励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但过度的压力会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如焦虑、沮丧和愤怒等会对心理和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的负面情绪可能导致抑郁和其他心理疾病。
打破迷茫对于人们来说,生活中的迷茫是难以避免的。
人们面临选择困难、职业压力、亲密关系等问题时,往往会感到困惑和迷茫。
但是,只有当我们解决了内心的迷茫和焦虑,才能找到内心的平衡和安宁。
管理时间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
如果我们无法有效地管理时间,我们可能会感到压力和焦虑,进而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养生养心的重要性养生养心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养生养心的重要性:改善身体健康通过合理的饮食、锻炼和休息,我们可以改善身体健康。
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度的锻炼有助于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机能的平衡。
提高心理健康养心是提高心理健康的关键。
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管理有助于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增强抵抗力,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增加幸福感平衡的身心状态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当我们身心平衡时,我们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刻,从而增加幸福感和满足感。
实用的养生养心方法为了实现养生养心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实用的方法来改善身心健康。
国医大师孙光荣论“养生第一要养心”

国医大师孙光荣论“养生第一要养心”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概念,而在养生之道中,心的养护更是至关重要的。
国医大师孙光荣先生在其医学著作中提出了“养生第一要养心”的观点,强调心的健康对整个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孙光荣大师的这一养生观念。
孙光荣大师所言“养生第一要养心”,表明了心脏健康对整个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心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人体的主宰,主宰着全身气血的循环,也是情绪和心理活动的主要载体。
保持心脏的健康对整个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而要想维持心脏的健康,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
在孙光荣大师看来,情绪的波动对心脏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过度的愤怒、忧虑、悲伤等负面情绪会导致心脏受损,甚至引发各种心脏疾病。
孙光荣大师在养生观念中强调了心理养生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负面的情绪和心理压力对心脏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维护心脏健康的关键。
在临床实践中,孙光荣大师一直提倡通过调整心理状态来达到心脏养生的目的。
比如通过冥想、放松训练、情绪调节等心理干预手段来减轻心理压力,从而保持心脏健康。
孙光荣大师在养生观念中强调了环境对心脏健康的影响。
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不良环境,例如噪音、空气污染、辐射等,这些环境因素对心脏健康会带来不良影响。
孙光荣大师提倡宜居环境的重要性,坚持呼吸新鲜空气,远离噪音干扰,减少接触辐射等不良环境,以维持心脏的健康。
孙光荣大师在养生观念中也提到了心脏疾病的预防。
他认为,心脏疾病的发生往往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而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脏疾病的关键。
他提倡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调整,以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他还推崇中医养生的传统方法,如针灸、推拿、气功等,以改善心脏健康。
孙光荣大师的“养生第一要养心”观念强调了心脏健康对整个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心脏健康。
通过调整心理状态,改善生活方式,维持宜居环境等多方面的途径,可以有效地保护心脏健康,从而实现全面的养生效果。
国医大师孙光荣论“养生第一要养心”

国医大师孙光荣论“养生第一要养心”孙光荣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国医大师,也是养生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提出了“养生第一要养心”的观点,强调了心理健康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以下是对孙光荣观点的阐述,文章约1000字。
养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和高压工作环境,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孙光荣认为,要想保持身体健康,首先需要养好心。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基石,只有心灵健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养心的第一步是调整心态。
孙光荣提倡要以平和、宽容、愉悦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各种压力和困难。
现代人往往由于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矛盾等问题而感到烦恼和压抑,这对心理健康造成不小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要从容应对各种困难,不抱怨、不焦虑、不受外界干扰,尽量保持一个平和、开朗的心境。
养心的第二步是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孙光荣认为,养心药方主要就是正面心态。
只有积极、阳光的态度,才能抵抗压力,让心灵保持愉悦和活力。
在面对人生的起伏和挫折时,我们要学会从中寻找经验和教训,懂得珍惜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引发一种希望和动力,向前迈进。
养心的第三步是学会调理情绪。
情绪是十分脆弱和变化无常的,要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平衡,我们需要学会调理自己的情绪。
面对负面情绪,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整和转移注意力来化解,比如进行体育锻炼、听音乐、阅读等等。
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对防治疾病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养心的第四步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孙光荣提倡要保持早睡早起,定时定量的饮食,适度的运动等等。
合理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从而保持身心的健康。
适度的运动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缓解压力,提高心理状态。
孙光荣论“养生第一要养心”,强调了心理健康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只有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养生必先养心

养生必先养心一、养生之道在于“养心”心是一身之主,按中医之理论,“心”既支配血脉的运行,还主持精神活动,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称之为“君主”之器官。
所以养生必先养心,心强健是整体各个脏腑都能健康正常之基础,如果心不处于正常状态,血脉闭塞不通,便会影响各个脏腑而受损,达不到养生长寿之目的。
要保养心神,首先要重视七情的调节。
所谓七情,就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作为致病因素的七情,是指这些情志过于强烈,引致脏腑气血逆乱而发病。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纵欲无度则有损健康,甚至化生百病。
凡事要看得开,不要患得患失,要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良好心态,颐养浩然之正气。
而积极、正确的欲望对养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为人类事业发展而生的欲望,乃为欲望之大者,为浩然正气,对养生具莫大的好处。
因此,把握好欲望的大小关系,舍小欲、私欲而怀苍生之念;做好“求”与“放”的平衡,入世却宠辱不惊,正是养心正道之所在。
二、运动而不使过度运动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华佗在论五禽戏时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气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不当使极”,即言适量而不为过,过则于养生不利。
运动种类可分外功与内功。
体操、跑步、外家拳术之类,重在使用外劲,当属外功;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之类则属内功。
凡中老年人不宜行快跑、网球等剧烈运动,以其刚也,刚则耗气。
而内功用意不用力,以意为主,以意为引,以气运肢体,不偏不倚,不会伤气耗血。
太极拳、八段锦,都是中医保健养生学的精华。
三、药食同源以平调阴阳饮食要有节度,过分的肥甘厚味,或过饥过饱,食无定时,都会伤及脾胃,脾胃一伤,则诸病丛生搜集整理。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物质的消化呼收,气血的化生,有赖脾胃的运化功能,故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之说。
许多高龄老人的饮食习惯证明,饮食清淡、适时适量是重要因素。
中医养生保护眼睛视力

中医养生保护眼睛视力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日趋复杂,眼睛视力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一个普遍的健康难题。
不仅老年人容易出现眼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遭遇到了眼镜或者眼病的困扰。
中医养生保护眼睛视力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一、中医养生理念中医养生强调整体平衡和阴阳调和的理念,强调身心协调,对眼睛健康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医认为,眼睛视力的保护要从根本上加强身体的调理入手。
二、中医眼保健操中医眼保健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锻炼眼部肌肉,增加眼眶血液循环,改善眼睛疲劳,提高视力。
常见的眼保健操有揉眼球、转动眼珠、闭眼冥想等。
每天坚持进行眼保健操,可以有效地改善眼睛疲劳和保护视力。
三、中医药物调理中医药物对于保护眼睛视力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中医认为肝部与眼睛关联密切,常常出现眼干、视力下降等症状,可以通过调理肝气来缓解。
常用的中药材有菊花、枸杞子、山楂等,可以泡茶饮用或煮汤食用,具有清热明目的效果。
四、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养生和“相食不宜过”,对于保护眼睛视力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首先,饮食要均衡,注重摄入蛋白质、维生素A、C和E 等对眼睛健康有好处的营养素。
其次,避免暴饮暴食,不要过度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最后,要远离夜宵、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眼睛的休息和恢复。
五、中医经络穴位按摩中医经络穴位按摩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增强眼睛的营养供应。
常用的穴位有太阳穴、攒竹穴、睛明穴等,可以用指腹轻按或拇指揉动。
对于经常进行电子产品使用的人群来说,经络穴位按摩可以有效缓解眼睛疲劳和保护视力。
总结起来,中医养生保护眼睛视力需要从整体调理、眼保健操、中药调理、饮食调理、经络穴位按摩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
通过正确认识和积极引导,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广大人民群众就能够更好地保护眼睛,提高视力健康水平。
在现代社会,要时刻关注眼睛的健康,不仅仅要注重眼部的保护,更要通过中医养生的方法,从内而外地保护视力,让眼睛更加健康、明亮、有神。
心灵的净土:养生养心的方法

心灵的净土:养生养心的方法引言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经常感到身心俱疲,压力倍增。
然而,对于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来说,保持健康和平衡至关重要。
有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创造一个温馨的世界,一个心灵的净土,来重新充电,找回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那么,如何养生养心,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呢?本文将为大家分享几种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您实现身心的健康和内心的宁静。
身心调和:身心灵养护的基石1. 健康饮食:心体健康的关键饮食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也是心灵净化的第一步。
一个均衡的饮食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保持充满活力和健康的状态。
•减少垃圾食物:垃圾食物含有过多的盐、糖和不健康的脂肪,对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都有害。
适当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能够让身体更健康,心情更愉悦。
•多摄入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对情绪和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影响。
•注意饮食平衡:合理的饮食搭配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
适当控制饮食,避免过度摄入某种营养物质,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2. 锻炼身体:释放身心压力与饮食一样,适度的锻炼对身心健康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压力,增强身体的耐力和灵活性。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是很重要的。
可以选择跑步、瑜伽、游泳等有氧运动,也可以选择力量训练等其他形式的运动。
•计划合理的锻炼时间: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能够帮助保持身体健康和稳定心情。
•注意身体信号: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身体的信号,不要过度用力或疲劳过度。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舒缓身心:让压力飞走的方法1. 呼吸练习:疏解身心压力的神奇功效呼吸是舒缓身心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深呼吸和冥想,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灵进入一个放松和平静的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身、养眼、养心是根本
父母们常常觉得教育孩子很难,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虽然有一腔教育热情,但是却束手无策。
其实,只要抓住了教育核心,培养孩子并不是一件难事。
尤其是针对正处于少年儿童时期的孩子,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养身、养眼、养心。
养身:爱运动的孩子发展得更好
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是身体健康。
少年儿童时期,恰恰是培养良好健康习惯的重要时期。
父母们要注意在这一阶段多带着孩子运动,让孩子接触各种适合他们的运动,从小为拥有健康体质、拥有健康生活方式打下基础。
大家都知道,被称为音乐神童的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莫扎特只活到36岁就英年早逝。
美国航空航天局退休科学家葛兰特称,少晒太阳、缺乏维生素D很可能是他健康走下坡及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
莫扎特生前饱受疾病之苦,曾患肾病、天花、伤寒、扁桃腺炎及咽喉炎。
这些都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
没有好的身体,多好的天赋也付之东流。
一些家长们不具备良好的运动习惯,从小就很少运动,长大后做了父母更不愿意运动,因此也很少带孩子进行各种运动。
但是,运动对一生至关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孩子未来的体质健康,也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发展与同伴交往。
爱运动的孩子往往有更灵活的人际关系,更善于与伙伴交往;爱运动的孩子更能够经受挫折,更不怕竞争,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爱运动
的孩子更懂得规则,更善于变通,能灵活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爱运动的孩子更自信,更善于合作……这些,难道不是父母们很关心的品质吗?
因此,关心孩子学习的同时,更要把养身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要务。
家长们不妨从培养孩子运动习惯开始,即使给孩子报兴趣班,也要多选择一些和运动有关的内容。
养眼:给孩子有宽度的人生
镜像神经元理论认为,所见即所学。
即每个人看到的内容即是他学习的内容。
既然如此,父母就要特别留意让孩子看到的是什么。
如果您希望孩子的未来生活美好,就要让孩子多看到一些美好的事物。
例如,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看风,看雨,看河流山川,看春夏秋冬;带孩子到社会中去,看善,看美,看互助合作,看坦率真诚……这些都是对孩子很好的教育,它们给孩子的文化滋养远远超过书本知识。
有句话说得好:你不能决定人生的长度,但是你可以决定人生的宽度!父母要给孩子有宽度的人生,就要多带孩子走走看看,去旅游是很好的办法。
如果有条件要每年带孩子去不同的地方,让孩子感受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年龄还小,到处旅游既浪费时间金钱,又颠簸劳顿,实在不划算。
这样考虑问题是缺乏远见的,孩子幼年和童年时期的经历会积淀在心灵和大脑中。
它们沉睡着,在需要的时候醒来,发挥震慑人心的力量。
有研究发现,很多美国总统
都有童年迁徙的经历,他们常常跟着父母从一个地域到另一个地域,从一种文化环境到另外一种文化环境,这些经历后来都成为他们人生的营养。
还有的父母会认为自己缺乏足够的经济条件或时间,无法带孩子到处周游世界。
这也没有关系,只要父母有养眼的意识就足够了,可以带孩子在周围的小区、村庄走走,鼓励孩子结交不同的伙伴,为孩子选择各种开阔眼界的视频和书籍,和他一起读书讲故事。
这些养眼的活动既花费少又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一样可以起到丰富孩子视野和内心世界的作用。
养心:爱心、自信心、责任心助孩子走得更远
前段时间,新浪微博有一条消息被大家广泛转发:“1977
年到2011年,全国各省状元全军覆没,没有一个在从政、经商、做学问等方面的杰出人才。
被人羡慕的高考状元在社会发展中被大浪淘沙,最终沦落成为平庸者。
当年横扫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的‘一流考生’,最终却难成‘一流学生’,更难成‘一流人才’,其中滋味,令人琢磨。
”看了这样的消息,父母们作何感想?为什么开始发展很好的孩子却没有了持续发展的劲头儿?
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好?
有长远眼光的父母会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养心教育,让孩子有爱心、自信心、责任心是教育的根本。
总有一天孩子要离开父母独自高飞,如果孩子有爱心,他会感到温暖,不会感到孤单;如果孩子有自信心,他会勇敢面对困难,不怕挑战和挫折;
如果孩子有责任心,他会勇敢担当,自我负责……因此,父母培养子女时,要抓住核心,抓住了核心就抓住了根本,就会事半功倍。
所以,有智慧的父母,不会着急教孩子数数、写字、背英语和古诗,而会像煲汤一样慢慢养育孩子的心灵。
心灵强大了,孩子的肉体自然强大,灵魂会更加强大。
一个心灵强大的孩子,有爱心,有自信心,有责任心,父母们还会担心他未来生活不好吗?
一些家长常常为是否给孩子报课外班、报什么课外班苦恼。
如果父母们把养身、养眼、养心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否给孩子报课外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下面的几个原则供父母们参考:
◎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更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建议多注意观察孩子的喜好,抽出时间多和孩子在一起,通过各种家庭活动了解孩子。
只有了解了、尊重了,才能真正按照孩子的天性去培养他们。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渐渐有了稳定的兴趣,这时父母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即使孩子的想法与父母的期待相差很远,也要以尊重为主。
毕竟,孩子有权利为自己的生活做出选择。
当然,父母可以给出建议,做适当引导,尤其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引导。
◎承认差别。
人与人是有差别的,自己的孩子也许与别人的孩子有差别,因此要坦然接受差别,接受孩子可能在某些方面不
如别人的状态。
然后,根据孩子的能力适度要求孩子,不强迫孩子和他人一样,不强迫孩子超过他人。
◎把孩子当孩子。
父母教育子女时,要切记教育家卢梭的话――“把孩子当作孩子,把儿童看作儿童”。
他还说,“人们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灵,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而且我们始终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在教育他们,所以,当我们把一系列的真理告诉他们的时候,也跟着在他们的头脑中灌入了许多荒唐和谬误的东西。
”父母培养孩子兴趣时,更多的是要蹲下来,和儿童的视角一致,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培养他们,而不是根据成年人的需要和面子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