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及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护理技术,用于监测患者的心脏电活动。
下面我将从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两个方面来回答你的问题。
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认患者是否有禁忌症,准备好心电监护仪器和相应的电极。
2. 安置电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电极,清洁患者皮肤,确保电极与皮肤紧密接触,避免电极脱落或移位。
3. 连接仪器,将电极连接到心电监护仪器上,确保连接正确,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 监护过程,开始监护后,护士需要定期检查仪器和电极的状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记录监护数据。
5. 拆除电极,监护结束后,拆除电极,清洁患者皮肤,妥善处理使用过的电极和仪器。
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的评分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极位置,评分标准要求电极位置正确,能够准确地捕获心
脏电活动。
2. 信号质量,评分标准会考虑心电图信号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如果信号受到干扰或杂音影响,需要及时调整电极位置或仪器设置。
3. 异常事件处理,评分标准也会考虑护士在监护过程中是否及
时处理异常事件,如心率过快、过慢、心律失常等情况。
4. 监护记录,评分标准还会评估护士对监护数据的记录是否完
整准确,包括心电图变化、护理措施和患者反应等信息。
总的来说,心电监护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都需要护士具备丰
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操作监护仪器,准确判断心电
图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这样才能确保患者得到有
效的监护和护理。
心电监护仪操作评分标准

引言概述心电监护仪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监测和记录患者的心电活动。
它对于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非常重要。
在正确操作心电监护仪的过程中,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电监护仪操作评分标准,以帮助操作人员提高操作水平,确保准确和有效地监测心电活动。
正文内容1. 心电监护仪的准备工作1.1 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包括电池电量、导联是否损坏等。
1.2 确保操作环境安全,包括电源插座是否接地、设备放置是否稳固等。
1.3 为患者准备合适的导联,确保导联清洁、无损坏,并正确连接至患者身上。
2. 心电图的设置和记录2.1 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心电图模式,如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
2.2 设置心电图的增益和滤波器,以确保信号清晰可见。
2.3 在记录心电图之前,应让患者保持安静,避免肢体移动和干扰。
2.4 心电图记录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活动,及时标记异常波形,并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5 心电图记录完成后,操作人员应及时将记录保存,并根据需要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心电监护仪的故障排除3.1 进行常规的故障排查,包括检查连接线是否松动、电极贴片是否粘附良好等。
3.2 如果心电监护仪显示异常或者有噪声干扰,操作人员应首先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然后对导联进行重新连接或更换。
3.3 如果故障无法解决,操作人员应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处理,并在故障排除期间采取其他适当的监护措施。
4. 心电监护仪的日常操作维护4.1 定期对心电监护仪的各项功能进行检测和校准,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4.2 定期更换心电图记录纸和电极贴片,以保持信号的清晰和可靠。
4.3 定期对心电监护仪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应注意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方法,避免损坏设备。
4.4 对于心电监护仪的故障和维修,应建立完善的记录和报告机制,以便后续的分析和优化。
5. 心电监护仪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质量控制5.1 心电监护仪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认证,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心电监护技术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第三节 心电监护技术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 心电监护技术的操作流程
素质要求
评估
病人病情,意识状态 病人皮肤状况
清醒病人,告知检测及方法取得病人合作 病人周围环境,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
用物准备
一次性电极片3~5个,乙醇、棉签数根 弯盘1个,多功能监护仪1台 安全别针、橡皮筋
连接监护仪电源
接通电源,打开监护仪开关
解释、摆好体位 暴露操作区域
病人准备
连接各导联线 乙醇棉签擦净病人皮肤
安放电极于病人胸腹部正确位置
避开伤口及除颤部位
连接EKG 、SPO2 、血压袖带
(袖带平整,无皱折于上臂中部,下缘距离肘窝2~3cm 松紧以插入一指为宜)
血氧饱和度检测指套套入病员指端
设置并调节各种参数:观察心电监护仪器是否正常
选择导联,保证检测波形清晰,无干扰
整理固定各种导联,不得有折叠
观察记录及时正确
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任何物品不能放置于监护仪上
病人卧位适合
二、电监护技术的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概述心电监护仪是一种用于记录和监测患者心电信号的仪器。
它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心脏状况,评估和诊断心脏病变。
本文将介绍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并提供一套评分标准,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操作流程步骤一:准备工作在操作心电监护仪之前,需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 - 确保心电监护仪的电源充足,并连接好相应的电缆。
- 准备好所需的导联电极片,并确保其干净、整齐。
- 确认患者已经正确地脱掉了衣物,使导联贴片能够贴在清洁的皮肤上。
步骤二:贴导联电极片1.根据心电监护仪的导联图示或说明书,确定导联电极片的贴法,并将其贴在患者的身体上。
2.选择合适的贴导联位置,如右手、左手、右腿等,确保导联电极片与皮肤贴合良好,并避免皮肤在贴片之下有皱褶或湿润。
步骤三:连接导联线1.将导联电极片的线缆与心电监护仪上相应的插孔连接。
确保连接稳固无松动。
2.检查所有导联线是否正确连接,且线缆没有明显的破损、断裂或老化现象。
步骤四:启动心电监护仪1.打开心电监护仪的电源,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根据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手册,在屏幕上设置合适的参数,如采样率、心率范围等。
步骤五:记录心电信号1.当心电监护仪工作正常后,开始记录心电信号。
2.监护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始终关注心电波形的变化,并随时记录异常事件或心电图的特征。
步骤六:保存和分享心电数据1.在监护结束或需要保存心电数据时,将数据保存到心电监护仪内部存储设备或外部存储介质中,如U盘、SD卡等。
2.心电数据的保存应按照医疗机构的规定进行,以便后续的检查和分析。
评分标准为了确保心电监护仪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可以根据以下评分标准进行评估:1.导联电极片贴合度评分:•0分:导联电极片未能与皮肤贴合良好,导致心电信号质量较差。
•1分:导联电极片贴合度一般,导致心电信号质量稍差。
•2分:导联电极片与皮肤贴合良好,导致心电信号质量较好。
2.导联线连接质量评分:•0分:导联线连接存在松动或脱落现象,导致无法正常记录心电信号。
心电监护操作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操作评分标准心电监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重要监护手段,它能够对患者的心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心电异常,为医护人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进行心电监护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进行,以确保监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心电监护操作的评分标准,希望能够对广大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1. 电极的安装。
在进行心电监护操作时,首先需要正确安装电极,保证其与患者的皮肤紧密接触,以获得清晰的心电图信号。
评分标准如下:电极的位置是否正确,10分。
电极与皮肤的接触是否良好,10分。
电极的固定是否牢固,10分。
2. 心电图的记录。
在电极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心电图的记录,评分标准如下:心电图的记录是否清晰,20分。
心电图的记录时间是否准确,10分。
心电图记录的完整性,20分。
3. 心电监护仪的设置。
心电监护仪的设置对监护结果具有重要影响,评分标准如下:心电监护仪的参数设置是否准确,20分。
心电监护仪的报警设置是否合理,10分。
心电监护仪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10分。
4. 心电监护操作的规范性。
在进行心电监护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评分标准如下:操作流程是否规范,20分。
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失误,10分。
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10分。
5. 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心电监护操作的质量,评分标准如下:操作者的专业知识是否扎实,20分。
操作者的操作技能是否熟练,20分。
通过以上评分标准的合理设置,可以对心电监护操作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从而提高监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广大医护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心电监护操作,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心电监护仪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仪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序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目的:监测患者心率、心律、血压、机体组织缺氧状况。
(二)心电监测操作方法
(三)注意事项:1、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者半卧位。
2、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
3、每日定时回顾患者24h心电监测情况,必要时记录。
4、正确设定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
5、定时观察患者黏贴电极片处的皮肤,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的位置。
6、对躁动者,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位以及导线打折缠绕。
7、停机时,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
(四)备注:整个操作过程≤12min。
超过时间,停止操作。
计时从评估患者开始。
考评者:
年月日。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患者的心电监护是病房中重要的医疗操作。
心电监护仪是通过测量患者心脏的电气信号来监控其心脏功能的设备。
在医疗护理中,心电监护仪的正确应用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心脏疾病的变化,为提供针对性治疗提供基础。
本篇文章将介绍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心电监护仪的基本知识心电监护仪是一种测量患者心脏电活动的仪器。
人体内的心脏是一颗自主跳动的电活动器官,在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电信号变化,这些变化就是心电图波形。
心电监护仪能够将患者的心电信号实时采集、处理、展示,以协助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心脏状况,及时处理并降低患者病情的危险性。
基本型的心电监护仪通常具有6道心电图输出通道,多数病房中使用的心电监护仪还具有自动报警系统,通过预设的报警值来自动报警。
同时,心电监护仪一般还会配备一些常见的心电监护贴,病人将心电监护贴贴在胸前、手臂或腿上,可以有效地接收到心电信号。
二、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在使用心电监护仪之前,需要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检查心电监护仪本身是否有损坏,例如,各指示灯是否正常、心电波形是否正确、各按键是否灵活等等。
同时,还需要检查心电监护贴是否贴合紧密,有无脱落或移位现象。
核对心电仪的设置信息是否正确,比如日期时间、设置画面是否正常等。
此外,还需要确认患者的身份,根据医嘱,设置相对应的测量范围和标准值。
2、正确连接心电监护仪在确认前文的准备工作基本无误后,下一步需要确保将心电监护仪的各个部分正确连通。
首先,心电监护贴需要粘贴在正确部位。
通常需要将3个标准导联贴在胸前,3个双极或单极导联贴贴在手臂或者腿上。
连接好后需要通过心电监护仪的各种按钮进行确认,以保证正确接纳到患者的心电信号。
此外连接其他辅助器材的过程也要十分小心谨慎,以确保与心电监护仪之间的数据传输正确无误。
3、正确操作心电监护仪心电监护仪的正确操作是十分关键的,因为错误的操作可能会影响到监护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心电监护仪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颠倒程序一次-2
每超过30秒-1分,累计扣分
提问
5
回答错误-5
1、电极片粘贴位置:
右上 (RA) ---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右下 (RL) ---右腋前线平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中间 (C)---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左上 (LA)---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左下 (LL) ---左腋前线平第五肋间。
●评估监测血压的位置
●绑袖带,测血压
●评估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部位
●监测血氧饱和度
●妥善固定并有序放置各导线
●整理床单元,拉起床栏,规范处置用物
●洗手,设置报警参数(设置心率、血压、SpO2的上下限,提问心率、血压、SpO2的正常值)、导联模式,告知注意事项
●观察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血压,发现异常报告医师
未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异常-3
停用
2
取下顺序错误、未用酒精擦拭粘贴部位皮肤各-1
整理
12
未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2
未整理床单位-2
未拉起床栏-2
未整理用物-2
未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或洗手不认真,程序错误-2
未记录-2
整体评价
态度沟通
4
态度不认真-2
沟通技巧欠佳-2
整体计划操作时间16分
6
整体操作不流畅-2
项目
标准分值
扣分内容
扣分
得分
操作准备
操作者
5
着装不规范-3
未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或洗手不认真,程序错误-2
查对
6
未查对医嘱、患者、腕带及床头卡各-1.5
评估
8
未评估患者病情、皮肤情况等各-2
未解释目的、配合方法各-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考核者:年月日监护仪报警设定的原则:1.病人的安全。
2.尽量减少噪音干扰。
3.不允许关闭报警功能,除非在抢救时才可以暂时关闭。
4.报警范围的设定不是正常范围,而应是安全范围。
报警设置要求:1. ECG : HR —基础的土20-30 %,必要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设置,心率的最大极限是40—150次/分。
波速25mm/s打开心律失常分析和ST分析(报警高低限为土0.20mV )。
是否打开起搏分析根据病人实际情况。
2.BP—一般为患者血压值的土30 mmHg.3.SP02 —90-100 %,必要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设置。
波速25mm/s。
4.R —10 〜30 次/分,波速 6.25mm/s 。
简易呼吸器操作规程姓名科室得分操作时间8分钟考核者:备注:1、场景模拟: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某病人面色青紫,呼吸停止,颈动脉搏动微弱,护士给予呼吸器辅助呼吸。
2、给氧装置已安装为备用状态(按照实战状态可有他人的协作)。
3、操作时间从检查用物开始计时共8 分钟,每超过30 秒,扣1 分。
简易呼吸气囊功能测定方法一、呼吸气囊的分解图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麻醉呼吸面罩4鸭嘴垫片7进气阀底座10 氧气连接管14 储氧阀旋盖2安全阀5患者接头8进气阀垫片11 储氧阀接头+储氧袋3 单向阀6呼吸球体9进气阀接头12 、13 储氧阀垫片二、安装步骤:1. 将2、3、4、5 部件安装、旋紧,组装成一套安全阀组与呼吸球体细颈相连;2. 将8 垫片装入7 进气阀底座下,塞入球体粗颈并露出旋丝,将9接头旋紧;3. 将12、13 号垫片装入11 储氧阀(两个垫片方向一致),然后再扣上14 盖;4. 将10 管的一头与9 接头上进气孔相连,一头与氧气设备相连。
5. 将1 面罩与5 接头相连。
三、呼吸球的自我测试:1. 球体测试将呼吸球组装完成后,不要接单向阀及气袋,用手压下球体,然后放开球体应很快自动弹回原状;2. 将出气口堵住用力压下球体,球体将无法压下,如发现球体慢慢凹陷或有漏气现象,请检查进气阀是否完整正常。
四、单向阀检测:将单向阀接上呼吸球体,在患者接头处以连接管接上呼吸袋,压下球体时鸭嘴会张开,并将气体推出,使呼吸袋饱满。
如无法将呼吸袋充气充满,请检查鸭嘴、等各阀门、单向阀出气是否正常。
如有异状,请检查是否有损坏。
五、安全压力阀检测:用手堵住患者接头并按压球体,检查气体是否能从安全阀溢出;有条件可接压力表或呼吸机测试安全压力,成人之压力为60cmH2O或无压力阀。
儿童、婴儿安全压力阀为40cmH2O将呼吸球患者接头部分接上0—100cmH2O 压力表,以正常速度压下球体。
压力表上应显示60cmH2O+/- 10 儿童、婴儿显示40cmH2O如有异者请检测组装是否正确,及有无漏气,如安全阀损坏,请更换新组件以免影响其功能。
六、呼吸球氧气袋及储气阀检测:1. 将氧气储气阀及储气袋接在一起,装上呼吸球进端将气体由导入口导入,储气袋应鼓起,多余之气体自储气阀溢出,如未察觉溢出应检查出气阀组装是否正确;2. 压缩呼吸球体,鼓起之储气袋会将气体导入球体,鼓起之部分会凹陷,如外接之气体进入,储气袋会再度鼓起,请压缩数次,会察觉空气留经储气阀的进气阀,若球体无法回复原状,请检查储气阀是否正常。
(如不需要氧气供应请不要加装储气座,以免影响呼吸球压缩次数)七、呼吸球整组检测:请将呼吸球各部分接好,并接上储气阀及储气袋,将患者接头处接上一呼吸袋500ml—2500ml,将氧气流量调节至15ml (成人及儿童呼吸球)婴儿10ml 将呼吸球体压下数次,呼吸袋应有起伏现象,并确定回复之速度及是否有漏气之现象,并确定阀门是否正常运作。
八、简单测试:1. 堵住出气口与安全阀,呼吸囊不易被压下,说明鱼嘴阀、压力安全阀、球体功能良好。
松开安全阀,堵住出气口,挤压呼吸囊,安全阀处有出气声,说明安全阀功能良好。
无安全阀的简易呼吸器,测试时堵住出气口挤压呼吸囊未压下,说明鱼嘴阀与呼吸囊无漏气。
2. 挤压球体,球体易被压下,鱼嘴阀张开;将手松开,球体很快自动弹回原状,说明鱼嘴阀、进气阀功能良好。
九、简易呼吸器消毒:如有血迹、痰液时将简易呼吸器各配件依次打幵,放入10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取出后用无菌蒸馏水冲净晾干备用,储气袋不可浸泡,只需擦拭消毒即可。
消毒后将各部件依次序组装作好测试,备用放回指定位置。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2. 需复苏时,病人去枕仰卧于硬板床 10 上,如患者躺在弹簧床上则应在患者 的背部垫一长木板。
3. 畅通呼吸道:松幵患者的衣扣及裤 带,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取下活动的 假牙,使头尽量后仰,防止舌后坠堵 塞呼吸道。
抢救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手掌用力 向后使其头后仰,另一手的食、中指 放在靠近患者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 颏部向前抬起,保持气道通畅。
4. 人工呼吸:用按前额的手的拇、食 指捏紧患者鼻孔,抢救者深吸一口气, 双唇紧贴并包严患者口部,缓慢向患者口内吹气有效,使胸廓隆起。
吹气 毕,口即离幵,松幵捏鼻的手,转头 视患者胸廓有无下降。
抢救者再深吸一口气,进行下次吹气。
5. 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 一手食指和中指沿患者的肋弓向上滑 移,在两侧肋弓交界处,寻找胸骨下扣1分;吹气毕未转 头视胸廓扣1分。
、定位错误扣4分; 掌根未紧贴胸部扣 4 分;手指未交叉翘起、 手指接触胸壁扣1分; 双肘关节屈曲扣1分; 未垂直按压扣 1分; 按压深度过深或过浅 扣1分,用力不均匀、 不平稳、没规律扣 2分;每个循环按压次 数大于或少于30次扣 1分;按压与呼吸比错 误扣1分;每次按压 前未重新定位扣1分; 按压与吹气频率不合 要求扣1分。
少按压 一个循环扣5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2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2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2分。
每超时1分钟扣 2分考核者日期:美国心脏学会(AHA)2010国际心肺复苏(CPR)&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标准(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 改变为“ 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无脉搏性电活动)者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ROSC(恢复自主循环)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cm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6、避免过度通气除颤仪使用操作流程、目的纠正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
二、适应征:(1)心室颤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征。
(2)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史在1年--2年以内,持续心房扑动。
(3)陈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治疗无效而伴有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者或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而用药困难者。
(4)呈1:1传导的心房扑动。
三、禁忌症:(1)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2)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除室颤外)。
(3)伴有高度或完全性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房速。
(4)严重的低血钾暂不宜作电复律。
(5)左房巨大,心房颤动持续一年以上,长期心室率不快者。
四、注意事项:1.必须在患者无知觉时进行除颤。
2.涂擦导电糊时,避免两个电极板相互摩擦涂擦导电糊,涂擦应均匀,防止灼伤皮肤。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在皮肤表面形成放电通路,防止灼伤皮肤。
4.安有永久性起搏器或ICD的患者,电极板放置位置应避幵起搏器或ICD植入部位至少10cm 5.除颤时,操作者及周围人员不要接触患者或接触连接患者的物品,尤其金属物品。
6除颤仪默认的除颤方式为非同步除颤,需同步除颤时按SYNC ON/OF键,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7.除颤仪用后应保持清洁,擦掉电极板上的导电湖,防止生锈影响除颤功能。
8.保持除颤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其性能,及时充电。
五、操作流程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心电图波形、检测电极连接情况患者准备:平卧,松解衣领,暴露胸部,取下义齿,去除金属饰物及导电物用物准备:除颤仪(带电极板)、导电糊、心电监测导联线、接线板(必要时)、急救药品确认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幵机,选择非同步除颤方式同时取下两个电极板,确认电极板与除颤仪连接均匀涂擦导电糊单相:200J —300J —360J成人选择能量—双相:150J —150J —200J—儿童:2〜4J/Kg充电:按充电键或按电极板上的充电按钮,至屏幕显示充电完成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底部,即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尖部,即左腋中线第5肋间除颤电击:胸骨电极板上的病人接触指示器显示接触良好,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除颤电击”按钮,进行除颤心电图变化,如原有心律失常持续出现,立即重复上述步骤,再次除颤。
呼吸、心律、血压电极板接触部位的皮肤情况操作完毕,关机清洁皮肤,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监测心率、心律、血压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清洁擦拭除颤仪洗手,记录除颤仪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项目项目得分扣分细则实扣分备注操作、八刖操作者仪态2着装不规范-2评估5未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心电图波形、身体佩戴物品性质、合作程度各-1用物准备4少一件各-1放置舌L-2输液泵操作评分标准(100 分)考核者:日期: 微量注射泵操作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月日电除颤(普美康)异步(ASYNC除颤模式使用流程自动体外除颤模式(AED使用流程备注开始除颤,充分按下亮起的绿色除颤启动键进行放电除颤1.为避免由于刺激脉冲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请务必注意电极放置粘附顺序。
2.若仪器未识别出需要除颤的心律,建议进行2分钟的心肺复苏(CPR(30 次心脏按压,两次送气)。
电除颤(普美康)同步(SYNC除颤模式使用流程评估周准备用是否安全(不得在有易燃物品或充满氧气或易燃气体、蒸汽的场所使用)电除颤(普美康)起搏模式使用流程口咽通气管使用操作流程配合使用压舌板、开口器舌钳操作流程 1•恢复体位:病人取左侧卧位 2. 病人及床单位的整理 3. 物品消毒处理和补充方法 4. 书写护理记录 配合使用和取出压舌板、开口器、舌钳若有舌根后坠,用舌钳夹住舌体前端(约 1/3 ),向外拉伸 严密观察病人反应:病人意识转清,抽搐症状消失,无牙关 紧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