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之立夏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湘科版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第1课《 跟着节气去探究》教案

湘科版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第1课《 跟着节气去探究》教案
讲授新课
一、议一议
(1)关于二十四节气,我最想了解的是: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城市里不用种庄稼,二十四节气还有意义吗?
……
(2)你还想了解哪些?
二十四节气含义;二十四节气的命名;节气知识等等。
二、了解二十四节气最好的方式就是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要想听懂大自然的语言,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并学会借助相关工具。
2.二十四节气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雪
[ 唐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六、信息园地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对于我们认知自然、了解传统有很大的帮助。
我的经验分享:
我知道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谚语?
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霜降,出无齐,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24节气立夏课程教案(精选15篇)

24节气立夏课程教案(精选15篇)

24节气立夏课程教案24节气立夏课程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4节气立夏课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24节气立夏课程教案篇1活动目标:1、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乐意通过语言、动作等艺术形式表现散文中主要角色形象。

活动准备:1、挂图37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磁带及录音机2、带领幼儿观察过夏天的风景,并对夏天的天气特征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一、结合生活经验,让幼儿自由表述夏天的特征。

1、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又什么感觉?2、你觉得小花、小草、小动物,他们在夏天会热吗?他们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二、教师有表情的朗读散文《夏天》,幼儿欣赏。

1、提问:你在散文里听到了什么?散文中有谁?他们怎么了?三、结合教学挂图,理解散文内容。

1、出示挂图一。

提问:炎热的夏天里,柳叶、小花、湖水、小鱼都怎样了?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用表情或者动作表现柳叶的心情吗?蜻蜓飞来报告了一个什么好消息?2、出示挂图2提问:雷公公带来了谁?下雷雨是什么样子的啊?出示挂图3提问:柳叶、小花、湖水、小鱼喜欢大雨吗?还有谁也喜欢大雨?你从哪里听出他们都很开心?四、听散文录音,再次完整欣赏。

找找散文中最有意思的地方,学习散文中的优美诗句。

五、分角色表现散文内容请一些幼儿扮演散文中的主要角色,大胆用语言、肢体动作、表情表现角色形象。

24节气立夏课程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夏天的回忆和描绘,尝试用画笔来描述生活景观,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通过表述和绘画,自由的表现夏天。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安排构图和运用色彩等手段,生动地表现夏天的特点。

教学准备:图片、彩笔、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暑假过得开心吗?请问大家一个小问题:通常是什么季节才会过暑假呢?2、揭示课题:对,小朋友通常是在暑假里度过暑假的。

24节气立夏教案

24节气立夏教案

24节气立夏教案24节气立夏教案24节气立夏教案1教学目的1、认识生字9个,积累10个词语和1句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江南水乡立夏节的传统风俗。

教学重点积累课文中描写立夏节自然景物的句子;简单介绍做“百家饭”的过程教学难点感受长辈对晚辈的美妙祝福,体会立夏节人们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在朗读课文方面,大局部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并按标点正确停顿。

但是对于本文中一些长句的朗读,老师就应该做到课堂上有效指导,以促使教学朗读目的的达成。

班上根底好的同学在进展阅读的同时,朗读才能和说话才能都有所进步;根底较差的学生阅读理解中缺乏抓住【关键词】:^p 和重点句子读懂文章的才能,阻碍了他们阅读才能的进步,降低了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学前准备老师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个性修改老师“合理明标”;学生“对学探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老师表达: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目。

2、学生交流自己知道和理解的节日。

3、老师表达:大家讲得很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立夏节到了》。

二、交流预习学习字词:篮、箩、灶、瓦出示图片,认识箩、篮、瓦、灶四样东西,认识四个生字。

2、小结。

师:看来大家昨天的预习非常认真,已经借助图片认识了,接下来我们就读读课文,理解一下立夏节到了,人们都要举行哪些活动。

三、学生质疑,老师明标1、出示课题:《立夏节到了》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3、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立夏节是在什么季节到来的?立夏节到了,人们都会干些什么?人们喜欢立夏节的到来吗?〕出示学习目的:1、我会认识生字9个,积累10个词语和1句句子。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要理解江南水乡立夏节的传统风俗。

老师“交流互动”;学生”群学展示”。

一、借助图片,初步理解文中介绍的立夏节风俗1、看图,用句式说清立夏节的风俗:句式:立夏节到了,。

小学综合实践《认识二十四节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3篇

小学综合实践《认识二十四节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3篇

小学综合实践《认识二十四节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3篇小学综合实践《认识二十四节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1跟着节气去探究——24 节气之谷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学会尊重他人,了解团队合作的必要性,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2)学生在分析问题的思辨中养成主动参与实践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同时养成关注节气、关注周围事物的发展变化,提高社会责任感,也增强对民族的自豪与认同感。

2.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2)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发现问题,围绕主题提出有趣有效的问题。

(3)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掌握分析和筛选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

3.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不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基础上开脱自己多元的思维。

(2)学生用观察去了解和感受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1.基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有效的指导,提升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提炼问题的能力。

2、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激发学生围绕主题提出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课前准备PPT 教学课件,A4 纸、卡纸、双面胶、录像机等四、课时 1 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图片活动导入师:(出示孩子们竖蛋的图片)同学们,我们这是在干嘛呢?生:春分竖蛋师:我们还进行过春分诵诗……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节气呢?生;惊蛰,立春……谷雨……大雪……老师,我知道 24 节气的顺口溜: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老师:你知道的真多。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指导农业的补充历法。

作为我国民俗一直沿用两千多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所特有的,是我们的骄傲。

老师:(展示孩子播种的图片)前两天,我们去市场买种子。

你知道我们为什么选择这几天吗?生预设 1:因为是春天生预设 2:因为不中就长不出来了生预设 3:没有说话的……师:是呀,同学们,惊蛰开犁,春分竖蛋,清明祭奠……不同的节气里有不同的事情要做,我们之所以播种是因为谷雨来了……预设 4:因为到谷雨了……(二)知识讲授师:呀,你知道的真不少,惊蛰开犁,春分竖蛋,清明祭奠……不同的节气里有不同的事情要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认识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认识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个节气名称。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划分依据。

并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基本常识。

3.探索节气含义及民间谚语等文化内涵。

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给子孙后代带来的无尽财富,引导学生感悟“付出就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交流探讨各个节气的含义及民间谚语等文化内涵。

难点: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准备日历、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谈话导入:一看到《认识二十四节气》,你想到了什么?一共有多少个节气?你能说出几个你所熟悉的节气?由课题引入《节气歌》,大家齐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是干什么用的?与什么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二十四节气吧!板书:认识二十四节气。

走入课堂(一)解惑二十四节气1. 观察日历,说出你的发现。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2.节气的划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365天分成24段,分列在12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气候、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每月分为2段,月首叫“节”,月中叫“气”。

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节气的由来中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农业社会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件大事,因此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根据对天气和季节变化的长期观察,总结出一套规律方法来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来的。

(二)走进二十四节气。

1. 把班级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是春季组、夏季组、秋季组和冬季组。

每个大组又以四人一小组讨论课前搜集的表格资料:每个季节有哪些节气,每个节气的时间和含义是什么。

讨论完之后,各季节组的代表汇报交流。

2、教师讲解部分节气的含义及出示节气的精美图片。

3、总结特殊节气的特点。

简单介绍“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些特殊的节气。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5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5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5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二十四节气歌》,让学生初步感知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个节气名称。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由来,古人制订和划分的依据。

3、重点学习5月份的两个节气“立夏”“小满”,了解对农事的指导、相关谚语、诗歌、习俗。

4、了解二十四节气对现在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5月份的两个节气“立夏”“小满”,了解对农事的指导、相关谚语、诗歌、习俗。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由来,古人制订和划分的依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朗读《二十四节气歌》,读过或者想读的同学可以和老师一起朗读。

揭示歌名。

就是《二十四节气歌》,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老祖宗们就已经依据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二十四节气。

二、了解名称由来,制订、划分依据。

1、什么是二十四节气?老师今天邀请小问号来给我们解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2、二十四节气如何制订和划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由于20xx多年前,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

3、二十四节气具体是哪些节气呢?我们根据《二十四节气歌》来了解一下,知道的同学可以和我们分享。

4、二十四节气可以根据四季来划分。

5、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些比较特别的节气,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小学综合实践《认识二十四节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3篇

小学综合实践《认识二十四节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3篇

小学综合实践《认识二十四节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3篇第一篇: 小学综合实践《认识二十四节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的相关知识。

2、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3、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相关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每当上课铃声响,大家都知道应该回教室上课,而我们的爸爸妈妈瞧看钟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时间,也不会迟到,可古代的人们呢?他们没铃声和钟表,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你知道吗?(请同学来回答)对于古代没铃声,没钟表这些可难不倒我们智慧的老祖先,他们啊!为了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和季节变化特意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二十四节气。

二、新课1、你们知道哪些节气可以说一说?这些节气有什么寓意呢?小组交流:班级交流:2、老师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3、二十四节气含义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表示季节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4、二十四节气的作用二十四节气主要是为农民服务。

因为农民种地节气很重要,这决定着农作物的生长如何,收获的优良。

因为农作物生长温度等因素比较重要,而每个节气的这些因素不同。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认识二十四节气全国通用

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认识二十四节气全国通用

教案设计:认识二十四节气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顺序和农事活动。

2. 使学生明白二十四节气对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增强学生对传统知识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节气的定义:二十四节气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黄道带上所划分的24个等分点。

2. 节气的名称和顺序: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 节气与农事活动: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农事活动,如惊蛰时节,农民开始春耕;芒种时节,农民开始播种;大暑时节,农民防暑降温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顺序和农事活动。

难点:理解节气对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节气卡片、黑板。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节气图,引发学生对节气的兴趣。

二、探究节气(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节气,探究其农事活动及意义。

三、节气卡片游戏(10分钟)1. 教师发放节气卡片,学生进行卡片配对游戏,巩固节气知识。

2. 学生分享游戏心得,教师点评。

四、节气与生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节气对生活的影响,如穿衣、饮食等。

五、课后实践(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绘制一幅节气图,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节气的短文。

2. 学生领取作业,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板书设计:认识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作业设计:1. 绘制一幅节气图,展示自己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节气的短文,分享其特点和意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卡片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节气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之立夏全国通用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
课时设计:1课时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对二十四节气中立夏节气的探究学习,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我们特有的历法,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和科学根据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2、探索二十四节气中“立夏”节气的气候特征、动植物特征、传统的农事活动和传统习俗等。

3、通过诵读立夏节气中的诗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立夏节气的基本常识、习俗、诗歌等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明确探究节气的流程及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课,视频资料,2人一个小组配“挂蛋”的材料包,前置性学习单和学习材料,游戏单。

学生课前准备:每名学生课前通过前置性学习材料对于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前置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初识“二十四节气”
1、(前置性学习)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2、(课上做简单的回顾)通过练习题来回顾课前学习内容。

二、师生构建问题引入新课
(课)出示一张20XX年5月份的月历。

师:你能找出这张月历上有关节气的信息吗?生答
师:下面我们就“跟着节气去探究”,一起探索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

师:关于“立夏”节气,你想探究哪些内容呢,请与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三、探究“立夏”节气
1、认识“立夏”。

师:立夏在每年5月5-6日之间。

古书有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其中“立”:建始也,“夏”:假也。

“立夏”:物至此时皆假大。

意思是说春天发芽生长的植物到此时已经长大了。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告别春天,进入夏天。

2、“立夏”节气的天气情况及气候特征。

①立夏时节,天气渐热,雷雨增多,动植物都开始迅速生长。

我国江南地区进入雨季,多阴雨连绵天气。

②介绍20XX、20XX、20XX年成都立夏当天的天气情况。

③对比20XX年上海、漠河、三亚的天气情况。

感受: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很大。

④课后探索:请小朋友们在学习单的温度计上记录今年立夏那天我国主要城市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3、介绍立夏节气时动植物和农业生产的情况。

①候:中国古代以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年就有七十二候。

(视频介绍)
②一候:一候蝼蝈鸣。

昼伏夜出的蝼蝈开始鸣叫。

(视频:蝼蛄的鸣叫)
③二候:二候蚯蚓出。

蚯蚓因感到阳气渐盛而群起出土。

④三候:三候王瓜生。

王瓜是一种药用藤本植物,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蔓延开来。

⑤其他动植物:青蛙、芍药花、樱桃。

⑥农事活动:作物出苗:立夏时节,谷雨时种下的玉米、豆子、棉花等作物都已经出苗。

冬小麦的籽粒逐渐饱满(灌浆),需要及时浇水、锄草。

喷洒农药:果树上会出现很多爱吃果子的蚜虫,尽管它们和其他生物一样有生存的权利,但农民伯伯为了让果树多留下果子,还是会喷一些药剂来驱赶它们。

4、立夏节气的一些民间习俗。

①古代立夏祈福----迎夏、启冰。

②有些地区有“立夏称人”的习俗。

③立夏挂蛋和斗蛋-------探究活动“立夏挂蛋” A. 介绍“立夏挂蛋”的由来。

B.小朋友动手制作“彩绳蛋”。

(学生分小组完成制作挂蛋的彩绳网,并将鸡蛋模型装入其中,完成作品)
B.请小朋友用真实的鸡蛋进行“斗蛋”的游戏。

5、时节饮食----立夏尝鲜。

四、玩“立夏棋”
通过玩“立夏棋”,学生回顾刚才所学的有关“立夏”的内容。

五、与“夏”有关的诗歌
师: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么描写夏天的呢?
1、课前请学生收集一些与夏天有关的诗句,在课堂上分享。

2、教师提供一篇与“夏”有关的古诗,听读古诗,感受古代文人眼中的夏天。

六、课堂延伸与提升
师:我们今天从哪些方面探究了“立夏”这个节气呢?(学生讨论)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有关立夏节气的知识,你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自己去研究学习其他你最感兴趣的节气并与大家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