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二十四节气——立夏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中立夏的特点简介

二十四节气中立夏的特点简介

二十四节气中立夏的特点简介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夏季的中旬,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或初六。

它的意义在于标志着夏季正式开始,农业生产进入了春耕夏耘的关键阶段。

本篇文档将简要介绍立夏的特点,并分析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一、气候特点立夏的气候特点是渐热干燥,午后高温较为明显。

此时,中国南方的雨带开始北移,气温和湿度逐渐上升。

同时,北方地区也开始进入短暂的夏季,天气渐热,风沙较为频繁。

这种气候特点为许多夏季的重要工作如农耕、水浇地等提供了便利。

二、饮食特点立夏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人们需要充满活力地投入到工作中。

其间的饮食要求清淡可口,以增进消化和提供能量。

常用的食物有蔬菜、水果、米粉、豆腐等,酸甜味道多样,以适应不同人的口味和需要。

同时,适量饮水也很重要,以保持身体健康。

三、生活习惯立夏也需要人们在生活习惯上做好调整。

人们需要注意防晒、补水,保持身体的卫生和健康。

晾晒衣物也是立夏的重要习惯,太阳充足的环境让洗好的衣服能够快速晾干。

同时,民间还有一些习俗,如立夏节气时吃“过墙龙”,以获得越过困难的寓意,或吃菖蒲等药材来防蚊虫。

四、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夏有着深远的意义。

“立”指开始,夏季开始正式进入生长期;“夏”代表着日益温暖的季节。

立夏也是中国祭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气,许多地方都有供奉神灵的习俗。

同时,立夏还是文人雅士赏花游玩的重要时节,人们会在园林花坛中赏花、品茶,感受夏日的阳光和风情。

总之,立夏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到来,具有许多生活和文化习惯,它在中国人民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立夏这个节气中也将继承和发扬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和传统,让它在人们的心中产生更加深刻的意义。

立夏是哪一天

立夏是哪一天

立夏是哪一天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新的一个气候季节的开始。

它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到来,也代表着自然界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那么,立夏是哪一天呢?一、立夏的基本介绍立夏日历上的时间通常在公历5月5日左右,是夏至前一个节气。

这个节气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的重要节日之一,也代表着降水量增加,天气逐渐转暖和。

立夏一词源自《周易》,意思是“春色已经结束,夏天开始了”。

二、立夏具体计算方式立夏通常是按照太阳到达黄经45度为计算标准的。

具体来说,太阳黄经到达45度时就是立夏,这时太阳的直射点已经来到北半球的黄道上了。

由于立夏的实际时间受太阳高度和纬度的影响,所以每年具体的立夏日期也会有所差异。

三、立夏的意义和特点立夏代表着春季的结束和夏季的到来。

在这时期,几乎所有植物都已经生长成熟,同时天气也开始炎热起来。

人们也会开始穿长袖衣服,薄外套,随便钓鱼、游泳等户外活动。

同时,为了应对气温的变化,农民们也会在这个时间节点开始调整种植节奏,为夏季的农作物的生长做好准备。

四、立夏的文化内涵立夏不仅有自然上的意义,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的民间风俗中,有“立夏不戴帽子,冬天让医生来”的说法。

这提示人们在不断变化的气候中注意自身健康的重要性。

同时,在南方地区的农村,人们也会用红线给家园围上红色小绳,以避免邪灵入侵。

此外,在立夏这一天,还有一些传统的活动,如吃饽饽、吃绿豆粥、赏五色丹、拔河比赛等,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环境中得到身心的舒缓和休息。

综上所述,立夏是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农业文化、民俗文化和生活文化的重要体现。

在立夏这一天之后,不仅天气开始变得炎热,而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进入了更加繁忙的环节。

因此,立夏是一个需要进行适当庆祝和体验的时刻。

详解二十四节气——立夏

详解二十四节气——立夏

详解二十四节气——立夏立夏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5月5日左右,表示夏季正式开始,天气渐渐变热,开始出现一些夏令病症,需要注意健康。

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立夏这个节气的由来、历史和文化内涵,以及如何合理安排饮食和生活习惯。

一、立夏的由来立夏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时候,早在战国时期已经被广泛采用。

据《礼记·月令》记载,立夏这个节气是根据太阳运行规律而定的,夏至后第四十五天这一天是夏季的开始,因此就称为“立夏”。

二、历史和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夏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首先,立夏之后,天气开始变热,出现了很多夏季典型的病症,如中暑、消化不良等等,因此人们需要注意保健和预防,避免生病。

其次,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也标志着农民开始忙碌的播种和收获季节,因此立夏也被视为“夏日启始,大地生机之始”的象征。

最后,立夏也是中国古代五德纪年法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意味着金辰、火午阶段的结束,水蛇时期的启动。

三、饮食和养生在立夏这个节气里,人们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以维持健康。

首先,由于天气开始变热,人们的食欲会变得差一些,因此需要适当减少油腻和辛辣食物的摄入,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保护肠胃健康。

比如,可以食用一些淡味的蔬果,比如芹菜、黄瓜、冬瓜等等;也可以适当食用些糯米、薯类等食物,这些食物既易于消化,又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

其次,立夏之后,天气开始变热,很容易造成脱水和中暑,因此人们也需要加强饮水和休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可以多喝水、饮茶以及一些含糖分和电解质的饮品,这些都有助于补充体液和盐分,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耐热能力;另外,还可以适当减少户外活动时间,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工作和体育锻炼。

总之,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人们需要合理安排饮食和生活习惯,以维持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希望本篇文档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并且深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立夏节气的含义有哪些

立夏节气的含义有哪些

立夏节气的含义有哪些
立夏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之间。

它标志着农历中立夏节气的开始,表示春季将结束,夏季即将到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立夏节气有着丰富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1. 后天万物生长之时
立夏是农民们备耕种田的时节,也是农作物进入生长期的开始。

立夏节气之后,气温不断升高,阳光充足,助力农作物生长。

在我国古代,人们会在此时举行祭祀典礼,祈求自然界能够给予并保佑丰收。

2. 夏季健康养生开始
夏季是繁忙的季节,人们大量出汗,同时还需花费更多的体力进行工作。

在此时,人们需要更加注意保健和养生。

立夏节气之后,气候逐渐转暖,人们应该着重保护自己的心脏和肾脏,增加身体的御寒能力,同时避免贪凉和太阳暴晒对身体的危害。

3. 求财祈福
在我国古代,立夏是一个重要的祈福时节,人们会去神庙或庙宇进行求财祈福仪式。

这一时节的气氛充满了祈求和期待,与当今人们在各种宗教节日中寻求祝福和祷告的精神相同。

4. 赛龙舟
在立夏节气时,民间通常有观鸟祈祷、品茶逛花等庆祝活动。

同时,立夏节气也是赛龙舟的传统时间。

龙舟比赛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体育运动,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流行。

赛龙舟有益于锻炼身体,同时也具有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立夏节气不仅标志着春季的结束,也代表着夏季的开始。

除了有丰富的农业文化内涵,立夏节气还与中华传统文化、健康养生、求神拜佛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

我们应该在这一时节中认识和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和传承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民间传统习俗,同时也展望未来,期待未来的美好生活。

立夏节气知识点总结

立夏节气知识点总结

立夏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出现在公历的5月5日或5月6日。

立夏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代表着气温逐渐升高,大地开始进入夏季的状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关于立夏节气的知识点。

1.节气简介节气是中国古代农历中划分时间的方法,每个节气代表着一段时间,标志着农事活动的变化。

立夏作为其中一个节气,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2.节气的起源立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

古人观察到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标志着夏季的到来,于是将这一时期划分为立夏节气。

3.天文现象立夏节气是太阳黄经达到45°时的节气,这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45°的位置。

这也意味着太阳已经远离南半球,北半球的气温开始升高。

4.气候特点立夏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气温的逐渐升高。

在大部分地区,天气开始变得炎热,降雨量增加,植物开始生长繁茂。

同时,立夏也是雷雨多发季节,雷电活动频繁。

5.农事活动立夏是农耕社会中的重要时期,也是农民们进行夏季农事的关键节点。

在立夏之后,农民们开始进行夏熟作物的播种,如水稻、玉米等。

同时,也要进行对早春作物的收割和处理。

6.饮食习惯立夏时节,气温逐渐升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会发生变化。

根据中医养生理论,立夏时应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来滋补身体。

7.应节习俗立夏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人们会有一些特定的应节习俗。

比如,在立夏这一天,有些地方会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同时,也有一些地方会举行纳凉活动,人们会在户外欢度夏日。

8.健康养生立夏时节,气温升高,容易导致人体出现脱水和中暑等问题。

因此,健康养生显得尤为重要。

在立夏期间,人们应注意适当增加饮水量,避免暴晒,定期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9.诗词赏析立夏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喜爱的创作题材之一,他们通过优美的诗词抒发对立夏的热爱和感慨。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立夏日即事》中写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关于24节气中立夏的小知识

关于24节气中立夏的小知识

关于24节气中立夏的小知识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通俗意义上,立夏意味着进入了夏天的开始。

立夏标志着天气渐渐变暖,大地逐渐回暖,万物开始生长。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关于立夏的小知识。

一、立夏的来历立夏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时期。

在古代农耕社会中,农活是人们生活的核心,农民们非常注重节气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

立夏这个节气的名字,就代表了进入夏天的开始。

立夏之日,代表着大地渐暖,开始进入一个炎热的季节,农民们要按时进行田间作业,为夏季的农作物播种、施肥等做好准备。

二、立夏的气候特征立夏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夏季,气温开始明显升高,白天渐渐变长,夜晚变短,日照时间逐渐增加。

在北方地区,立夏时天空比较晴朗,少有降雨,而南方地区开始进入梅雨季节,气温高、多风、多雨。

三、立夏饮食立夏季节,由于气温升高,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因此饮食调理上也有所变化。

在饮食上,可适当多吃清淡、清凉的食物,例如绿豆、苦瓜、黄瓜、西瓜、草莓等,以补充水分。

此外,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在北方地区,立夏时还有“立夏吃小麦”的习俗,因为小麦在这个季节收获,新鲜的小麦营养丰富,可以滋补身体。

四、立夏与中医养生立夏时节,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养生学说也有相应的规定。

根据中医的理论,夏季应重视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适应这个季节的特点。

中医养生认为,立夏时要重视养心,保持心情愉快,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此外,由于夏季气温较高,人们容易出汗,要多注意补充水分,保持身体的水润。

五、立夏的习俗立夏时,我国各地都有各式各样的习俗活动。

例如,在江南地区,一些地方有“立夏贴宝诗”的习俗,人们会贴一些祝福诗句在门上,以寓意吉祥。

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进行划龙船、竞渡等传统活动,庆祝立夏的到来。

六、立夏与生活习惯立夏这个节气,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天气逐渐转暖,人们可以适当增减衣物,注意保持体温的平衡。

立夏节气的特点和习俗有哪些?

立夏节气的特点和习俗有哪些?

立夏节气的特点和习俗有哪些?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 5 月 5 日至 7 日之间。

特点:
1. 气温明显升高:立夏标志着季节的转换,天气逐渐变热,气温明显升高。

2. 雷雨增多:随着气温升高,大气对流活动增强,雷雨天气逐渐增多。

3. 农作物生长旺盛:此时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习俗:
1. 迎夏仪式:古代,人们在立夏这天举行迎夏仪式。

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2. 尝新活动:立夏时节,很多地方有“尝新”的习俗,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

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

3. 吃立夏蛋: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

立夏时节吃蛋能预防暑天常见的食欲不振、身倦肢软、消瘦等苦夏症状。

4. 称人:立夏还有称人的习俗。

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称人。

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5. 立夏饭:立夏这一天,很多地方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称为“立夏饭”。

二十四节气民间习俗传统节日立夏

二十四节气民间习俗传统节日立夏

二十四节气民间习俗传统节日立夏立夏是中国传统的节气之一,每年阳历的5月5日或6日,是孟夏季节的开始。

在中国,立夏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些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的起始时间。

本文将介绍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以及一些与立夏相关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

一、立夏的由来立夏这个节气的名称源于古代对气候的观察。

在立夏之时,气温逐渐升高,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大地开始进入繁盛的季节。

立夏标志着万物生长的开始,也是人们迎接夏天的时刻。

二、立夏的民间习俗1. 草王节:立夏之际,有些地方会举行“草王节”的活动。

人们会选出一位代表,身穿绿衣戴花冠,在庙宇中跳舞祈祷丰收和平安。

2. 农事活动:立夏是农耕季节的开始,农民们会开始播种夏粮、种植蔬菜等。

一些地方还会举行祭祀仪式,祈求农作物的顺利生长。

三、立夏的传统节日1. 端午节:立夏之后不久,就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还有一些地方的民间会表演踩高跷等传统活动。

2. 扒龙船:扒龙船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节日,在立夏时举行。

人们会把龙船放入水中,然后通过扒船的方式,以赛龙舟的形式迎接夏季的到来。

四、立夏的饮食习俗1. 吃艾饼:立夏时,一些地方会吃艾饼以驱避疾病。

艾饼是用艾草做成的,传说它有辟邪的作用。

2. 喝雄黄酒:立夏之后,人们还会饮用雄黄酒。

雄黄酒是用雄黄、白酒等制成的,有一定的驱蚊和驱邪的作用。

五、立夏的注意事项立夏虽然是夏季的开始,但仍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由于立夏时气温升高,人们容易中暑,因此应注意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避免暴晒。

同时,还要防范蚊虫叮咬,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卫生。

综上所述,立夏是中国传统的节气之一,也是一些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的起始时间。

通过草王节、农事活动以及庆祝端午节等方式,人们表达了对丰收、健康和平安的祈求。

在立夏时,我们还可以品尝艾饼、喝雄黄酒等传统食物,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享受夏季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避免中暑和蚊虫叮咬的困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解二十四节气——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一般在公历5月5日前后,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

2013年的立夏时间是5月5日16:18分,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一、立夏节气的由来
立夏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

又五日,蚯蚓出。

又五日,王瓜生。

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呜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所以,我国古代很重视立夏节气。

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天气变化对日常生活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许多人还以立夏日的阴晴测一年的丰歉,认为立夏时最好下场雨,不然便会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二、立夏节气如何养生
立夏后,人们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汗为心液,立夏养生要早睡早起,注意养阳,方能与万物生长之势相应。

因此,要避免大汗淋漓,过汗伤阳。

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切勿发怒。

立夏以后的饮食原则也以养阳、养心为主,平时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
干的境界。

另外在立夏时节里,饮食养生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选择适合的调养方法。

如:
出现口燥咽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则应减少户外活动,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些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莲藕、芝麻、糯米、蜂蜜、乳品、鱼类等食物,对于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则应该少吃。

面色苍暗或萎黄、情绪大起大落的人,立夏后天气逐渐炎热,不宜调理气息,可多吃一些能行气的食物,如橙子、柑皮、荞麦、韭菜、茴香、大蒜等。

面色淡白、老觉得困的人应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物,如羊肉、牛肉。

立夏时节,更应配合天地阳旺之时,多晒晒太阳。

爱出汗是气虚造成的,应多吃粳米、糯米、小米等谷物,以及山药、马铃薯、大枣来补气。

也可多吃鱼、瘦肉、豆类、芝麻、洋葱、小米、玉米、香瓜、桃、西红柿等食物,少吃动物内脏、肥肉、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面色晦滞、口唇色暗、易出血、舌紫暗或有淤点,则应避免立夏后湿气侵袭,宜多吃桃仁、油菜等具有活血作用的食物。

立夏之后进入巳月,也是热和湿并重的时节,多喝一些薏米粥,可以有效驱除湿气。

除了日常饮食以外,养心还要重视精神、情绪的调养。

中医认为心主精神,也就是说人的精神、情绪活动由心来主管。

因此,立夏之时情绪调节很重要,平时要保持笑口常开、情绪平和。

此外,立夏时节是儿童发育最快的时候,因此,日常生活饮食应十分注意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及时补充钙质、维生素以及食物营养,尤其要注意儿童和青少年的衣着和体育锻炼。

三、立夏节气养生食谱
立夏时节是春夏两季的过度,立夏养生有什么注意的呢?立夏吃什么呢?立夏饮食养生应该结合个人的体质来调节。

1、山药玉米莲藕排骨汤
功效:藕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清淡爽口,是祛淤生新的佳蔬良药,能够健脾益胃,润躁养阴,行血化淤,清热生乳。

材料:猪小排1根,藕250克,山药250克,甜玉米1个,姜2个,水8碗。

做法:将排骨斩件,放水里煮开,去掉浮沫及血水后用清水冲洗备用。

山药刨皮后切滚刀块备用。

莲藕去皮切段并冲洗干净藕孔里的泥土。

甜玉米切件,准备2片生姜。

将排骨,姜和清水一起倒入汤锅里,大火煮开。

将山药,莲藕和玉米放入煮开的汤锅里,烧开后转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2、凉拌苦瓜
功效:清热祛心火,解毒,明目,补气益精,止渴消暑,治痈。

材料:苦瓜500克,熟植物油9克,酱油10克,豆瓣酱20克.精盐2克,辣椒丝25克,蒜泥5克
做法:将苦瓜一剖两半,去瓤洗净后切1厘米宽的条,在沸水中烫一下放人凉开水中浸凉捞出,控净水分。

将苦瓜条加辣椒丝和精盐后,控出水分,然后放凉开水中浸凉捞出,放人酱油、豆瓣酱、蒜泥和熟油拌匀即可。

小诀窍:苦瓜宜选绿色的。

白色的老,且苦。

3、益气养心粥
功效:健脾益气,养阴清心。

材料:太子参30克,山药30克,莲子(莲心)30克,粳米200克。

做法:将太子参、山药、莲子、粳米洗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同煮至米烂粥成,温热服食,
4、绿豆丝瓜护肝汤
材料:绿豆,丝瓜,猪肝,枸杞,鸡蛋,调料:水淀粉,料酒,姜,胡椒粉,香菜,精盐,香油
做法:猪肝洗净切薄片,放入碗中,加入料酒、精盐、水淀粉腌制备用。

猪肝放入开水里煮熟捞出备用。

将绿豆洗净放入汤锅中加水适量,盖上盖置武火上烧沸后再煮5~6分钟,然后将绿豆沥出不用。

丝瓜刮皮、洗净切薄片,备用。

枸杞洗净备用。

将绿豆水捞出,一定要还是绿色的这样标明维生素没破坏。

绿豆水与高汤的比例是2比1。

倒入绿豆汤和高汤后烧开。

放入焯好的猪肝煮开。

依次放入丝瓜、姜片,加入精盐、麻油、枸杞搅匀起锅装碗。

5、玄参炖猪肝
功效:滋阴、养血、明目。

材料:玄参15克,鲜猪肝500克,菜油、酱油、生姜、细葱、白砂糖、料酒、
湿淀粉适量。

做法:将猪肝洗干净,与玄参同时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炖煮约1小时后,捞出猪肝,切成小片备用,将炒锅内放人菜油,投入洗净切碎了的姜、葱,稍炒一下,再放入猪肝片中,将酱油、白砂糖、料酒混合,兑加原汤适量,以湿淀粉收取透明汤汁,倒人猪肝片中,搅拌均匀即成。

应用:肝阴血亏虚所致的两目干涩、迎风流泪、头晕眼花、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夜盲症,以及慢性肝炎而属肝阴血虚者。

6、鸭肉冬瓜汤
功效:滋阴养肝,健脾利湿。

原料:冬瓜500克,鸭肉500克,猪瘦肉100克,芡实、薏苡仁各50克,荷叶1片,陈皮5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鸭肉、猪瘦肉洗净切块,冬瓜连皮洗净切块,荷叶洗净剪成小块。

上四味与芡实、薏苡仁、陈皮一起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鸭肉熟烂,调入精盐、味精即成。

当菜佐餐,食肉饮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