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二十四节气之立夏
立夏综合实践案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它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和夏天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万物生长旺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立夏的习俗,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特制定本综合实践案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立夏的来历、习俗和相关文化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活动对象全体学生四、活动时间2023年5月5日(立夏当天)五、活动地点学校操场、教室、图书馆六、活动内容(一)立夏知识讲座1. 主讲人:语文老师、历史老师2. 内容:介绍立夏的来历、习俗、气候特点等。
3. 形式:PPT讲解、视频观看、现场互动。
(二)立夏诗词朗诵1. 参与人员:学生代表2. 内容:选取与立夏相关的诗词进行朗诵。
3. 形式:个人朗诵、小组朗诵。
(三)制作立夏美食1. 内容:学习制作立夏传统美食——青梅煮酒。
2. 形式:分组进行,每个小组制作一份青梅煮酒。
3. 地点:教室或食堂。
(四)立夏习俗体验1. 内容:体验立夏的民间习俗,如斗蛋、秤人等。
2. 形式:现场进行,每组派代表参加。
3. 地点:操场。
(五)立夏主题绘画1. 内容:以立夏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2. 形式:个人创作,完成后进行展示。
3. 地点:教室。
(六)立夏知识竞赛1. 内容:考察学生对立夏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形式:个人或小组参赛,采用抢答形式。
3. 地点:教室。
七、活动流程1. 上午- 8:30-9:00:立夏知识讲座- 9:00-9:30:立夏诗词朗诵- 9:30-10:30:制作立夏美食2. 下午- 2:00-3:00:立夏习俗体验- 3:00-4:00:立夏主题绘画- 4:00-5:00:立夏知识竞赛八、活动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了解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和收获。
2.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立夏_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它标志着春天的结束,夏天的到来。
在我国,立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立夏的传统习俗,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我们学校决定开展“立夏:探寻自然奥秘,体验农耕文化”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立夏的来历、习俗和意义;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情感;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4.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活动内容1. 立夏知识讲座邀请当地民俗专家为学生们讲解立夏的来历、习俗和意义,让学生们对立夏有更深入的了解。
2. 立夏习俗体验(1)制作立夏扇:学生利用树叶、彩纸等材料,动手制作立夏扇,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
(2)制作立夏饭:学生亲手制作立夏饭,了解立夏饭的寓意和制作方法。
(3)立夏秤人:邀请家长参与,为学生称体重,了解立夏秤人的习俗。
3. 农耕文化体验(1)参观农田:组织学生参观农田,了解农作物生长的过程,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2)播种体验:学生亲手播种农作物,体验农耕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3)采摘体验:学生采摘农作物,了解农作物的收获过程。
4. 立夏主题绘画比赛鼓励学生以立夏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表达对立夏的理解和感受。
四、活动安排1. 活动前期:收集立夏的相关资料,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场地。
2. 活动当天:进行立夏知识讲座,开展立夏习俗体验活动。
3. 活动后期:评选立夏主题绘画比赛作品,总结活动成果。
五、活动总结1. 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对立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农耕文化的魅力。
2. 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动手制作、体验农耕劳动,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立夏主题绘画比赛,学生们表达了对立夏的理解和感受,提高了他们的艺术素养。
4. 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通过这次“立夏:探寻自然奥秘,体验农耕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立夏的传统习俗,还感受到了农耕文化的魅力。
立夏节气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气温逐渐升高,是我国传统节气中重要的农事活动节点。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教师对节气文化的认识,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特举办立夏节气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立夏节气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2. 激发教师对节气文化教育的兴趣,探索节气文化在课程中的融入方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活动时间2022年5月6日(星期五)上午8:30-11:30四、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五、活动流程1. 开幕式(8:30-9:00)- 领导致辞:对本次活动表示祝贺,对参与活动的教师提出期望。
- 活动介绍: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目标、流程等。
2. 主题讲座(9:00-10:00)- 邀请专家或资深教师进行立夏节气文化讲座,内容包括:1. 立夏节气的由来、历史演变;2. 立夏节气的习俗、农事活动;3. 立夏节气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4. 立夏节气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 分组讨论(10:00-10:30)- 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 如何将立夏节气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中?2. 如何设计立夏节气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 如何利用家校合作,推广立夏节气文化?4. 经验分享(10:30-11:00)-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经验分享,介绍小组讨论成果和具体实施策略。
5. 总结发言(11:00-11:30)- 领导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教师提出建议和希望。
六、活动要求1. 参与教师需提前了解立夏节气文化相关知识,为讲座和讨论做好准备。
2. 活动期间,请各位教师遵守会场纪律,认真聆听讲座,积极参与讨论。
3. 活动结束后,各教师需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撰写一篇关于立夏节气文化教育的教学反思。
七、预期效果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立夏节气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融入节气文化元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立夏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立夏,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立夏时节,万物生长,正是孩子们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好时机。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立夏的习俗,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校决定开展以“立夏习俗体验”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夏的由来、习俗和意义;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体验传统手工艺;3.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4.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活动内容1. 立夏知识讲座邀请资深民俗专家为学生们讲解立夏的由来、习俗和意义,让学生们对这一传统节气有更深入的了解。
2. 立夏习俗体验(1)制作立夏蛋: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彩线编织蛋网,将煮熟的鸡蛋放入蛋网中,寓意着避邪驱病,平安健康。
(2)立夏饭制作:学生亲自动手,学习制作立夏饭,了解立夏饭的食材和寓意。
(3)立夏龙舟赛:学生分组进行龙舟赛,体验传统竞技乐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立夏文化展示(1)立夏诗歌朗诵:学生分组进行立夏诗歌朗诵,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立夏气息。
(2)立夏手工艺制作:学生分组进行手工艺制作,如剪纸、编织等,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四、活动实施1. 活动前期准备(1)邀请民俗专家进行立夏知识讲座;(2)购买活动所需材料,如彩线、鸡蛋、立夏饭食材等;(3)制作活动宣传海报,提高学生参与度。
2. 活动实施过程(1)立夏知识讲座:由民俗专家为学生讲解立夏的由来、习俗和意义;(2)立夏习俗体验:学生分组进行制作立夏蛋、立夏饭、立夏龙舟赛等活动;(3)立夏文化展示:学生分组进行立夏诗歌朗诵、手工艺制作等活动。
3. 活动总结(1)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分享活动心得;(2)评选优秀作品和优秀团队,颁发奖品;(3)将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如制作活动纪念册等。
五、活动预期效果1. 学生们对立夏这一传统节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 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体验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3. 学生们在活动中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集体荣誉感;4. 活动成果得到家长和学校的认可,为学校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5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5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二十四节气歌》,让学生初步感知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个节气名称。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由来,古人制订和划分的依据。
3、重点学习5月份的两个节气“立夏”“小满”,了解对农事的指导、相关谚语、诗歌、习俗。
4、了解二十四节气对现在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5月份的两个节气“立夏”“小满”,了解对农事的指导、相关谚语、诗歌、习俗。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由来,古人制订和划分的依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朗读《二十四节气歌》,读过或者想读的同学可以和老师一起朗读。
揭示歌名。
就是《二十四节气歌》,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老祖宗们就已经依据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二十四节气。
二、了解名称由来,制订、划分依据。
1、什么是二十四节气?老师今天邀请小问号来给我们解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2、二十四节气如何制订和划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由于20xx多年前,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
3、二十四节气具体是哪些节气呢?我们根据《二十四节气歌》来了解一下,知道的同学可以和我们分享。
4、二十四节气可以根据四季来划分。
5、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些比较特别的节气,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立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的开始。
在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气文化,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特组织开展了以“立夏习俗体验”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夏节气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活动时间2022年5月5日四、活动地点学校操场、教室、图书馆五、活动内容1. 立夏知识讲座邀请我校历史老师为学生们讲解立夏节气的起源、习俗以及文化内涵,让学生们对这一传统节气有更深入的了解。
2. 立夏习俗体验(1)制作立夏蛋:学生分组,利用鸡蛋、彩笔等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的立夏蛋。
通过绘画、装饰等形式,表达对立夏节气的祝福。
(2)品尝立夏美食:学校食堂为学生准备了立夏特色美食,如:立夏饼、粽子等,让学生品尝传统美食,感受立夏的氛围。
(3)立夏诗词朗诵:组织学生分组,选择一首与立夏相关的诗词进行朗诵,展现中华诗词的魅力。
3. 立夏主题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以立夏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展现立夏节气的美好景象。
4. 立夏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立夏知识竞赛,巩固学生对立夏节气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活动过程1. 立夏知识讲座历史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到立夏节气的起源、习俗以及文化内涵。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对立夏节气有了更深的认识。
2. 立夏习俗体验(1)制作立夏蛋: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将鸡蛋涂上鲜艳的颜色,绘制出各种图案,制作出独具特色的立夏蛋。
(2)品尝立夏美食:学生们品尝了学校食堂准备的立夏特色美食,感受到了立夏的浓厚氛围。
(3)立夏诗词朗诵:学生们分组进行诗词朗诵,展现了中华诗词的魅力,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3. 立夏主题绘画比赛学生们发挥自己的绘画技巧,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立夏主题画作,展现了立夏节气的美好景象。
二十四节气活动之——立夏节气活动策划

立夏节气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活动目标:
1、知道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第7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万物至此经已长大,得名立夏。
2、了解立夏气候变化以及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立夏时节,中国只有福州至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呈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景象;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
3、了解立夏习俗,一起进行“斗蛋比赛”。
活动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搜集立夏相关的知识、习俗。
2、每人准备一个或两个完整的熟鸡蛋。
活动过程:
1、引导学生了解立夏节气特点,及其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
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
2、通过斗鸡蛋比赛,让学生了解立夏的习俗。
“立夏蛋,满街甩”,斗蛋要用熟鸡蛋,一般是用白水带壳煮的囫囵蛋(蛋壳不能破损),经冷水浸过,然后装在用彩色丝线或绒线编成的网兜里,让孩子挂在脖子上。
斗蛋的规则就是“比比谁的蛋壳硬”:大家各自手持鸡蛋,尖者为头,圆处为尾,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斗破了壳的,认输,然后把蛋吃掉,而最后留下的那个被尊为“蛋王”。
活动总结:
1、回家后可以和家人再比一比谁的鸡蛋更厉害?
2、可以从立夏后开始记录天气,看看雨天是不是增多了?同时观察公园中的花草有什么变化?可以记录下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立夏综合实践展示

一、活动背景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标志着春季的结束和夏季的开始。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气文化,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于2023年5月5日开展了以“立夏”为主题的综合实践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立夏的习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夏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4.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活动内容1. 立夏知识讲座活动伊始,学校邀请了资深文化讲师为学生们讲解立夏的来历、习俗以及相关文化知识。
通过生动的讲解,学生们对立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立夏习俗体验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立夏的习俗,学校组织了以下活动:(1)制作立夏蛋: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彩线将鸡蛋编织成美丽的图案,寓意着祈福平安、吉祥如意。
(2)立夏尝新:学生们品尝了立夏时节的特色美食,如粽子、凉粉等,感受立夏的饮食文化。
(3)立夏游戏:开展了“斗蛋比赛”、“立夏接雨”等传统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验立夏的乐趣。
3. 立夏主题绘画比赛学生们以立夏为主题,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对立夏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 立夏诗词朗诵学生们选取自己喜欢的立夏诗词进行朗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诗词的魅力。
5. 立夏主题班会各班级开展了立夏主题班会,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进一步加深了对立夏文化的认识。
四、活动成果1. 学生们对立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
2.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
3. 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提升。
4. 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
五、活动总结本次立夏综合实践展示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立夏文化,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 暑
秋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 降
冬 四立立冬 小雪二大分雪 冬至二至小寒八大 节
寒
此处添加标题
蝼蝈鸣
蚯蚓出
王瓜生
立夏民俗
民间相传诸葛亮与孟获和刘阿斗的故事有关。据说孟获被诸葛亮 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 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吒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 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过了数年,晋 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嘱托,每年立夏带 兵去洛阳看望斗,每次去则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 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 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 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 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 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异, 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会 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立夏民俗
立夏民俗
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 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云 “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 夏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 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立夏养生
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 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 辣的食物要少吃。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 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 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 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 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 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 的境界。
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 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 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 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 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作业:
搜集与“小满”节气有关 的谚语、民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 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 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 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 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 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 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中饭是糯米饭,饭中掺 杂豌豆。桌上必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乡俗蛋吃 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论。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 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立夏以后便是炎炎 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嵊谚有旺 生,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带壳 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 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之立夏立 夏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 第五大发明”。
2016年11月30日,二十 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