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之立夏 全国通用
湘科版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 第1课《 跟着节气去探究》教案

一、议一议
(1)关于二十四节气,我最想了解的是: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城市里不用种庄稼,二十四节气还有意义吗?
……
(2)你还想了解哪些?
二十四节气含义;二十四节气的命名;节气知识等等。
二、了解二十四节气最好的方式就是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要想听懂大自然的语言,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并学会借助相关工具。
2.二十四节气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雪
[ 唐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六、信息园地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对于我们认知自然、了解传统有很大的帮助。
我的经验分享:
我知道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谚语?
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霜降,出无齐,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立夏 全国通用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立夏一、教学目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学生参与种植蔬菜、制作营养午餐、分析简单的经济现象等多个方面,让学生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学习简单的经济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的教学,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以及蔬菜的营养价值;2.学习简单的经济知识,例如种植的成本和利润等;3.学习制作营养午餐的方法,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教学内容本课程共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种植蔬菜:利用学校的花园或教室内的盆栽种植蔬菜,让学生亲身体验蔬菜的生长过程,了解蔬菜的生长条件和要求,并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
2.制作营养午餐:引导学生以种植的蔬菜为主材料,制作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让学生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在其中获得一些实践经验。
3.简单的经济分析:引导学生对种植蔬菜的经济成本和利润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与交换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
时间安排本课程将于一周内进行,大致时间安排如下:时间教学内容第一天介绍蔬菜种植的基本知识,并开始植栽第二天对蔬菜的生长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第三天通过视频和一些资料介绍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并制作营养午餐第四天了解简单的经济知识,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种植蔬菜的经济成本和利润进行分析第五天对种植蔬菜、制作营养午餐和经济知识在学校内进行展示第六天对本次活动的评估和总结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实践、小组合作等。
1.讲授:通过介绍蔬菜的生长过程和营养价值等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蔬菜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论思考能力;2.实践: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种植蔬菜和制作营养午餐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实践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小组合作: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协作、交流和分享经验。
24节气立夏课程教案(精选15篇)

24节气立夏课程教案24节气立夏课程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4节气立夏课程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24节气立夏课程教案篇1活动目标:1、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乐意通过语言、动作等艺术形式表现散文中主要角色形象。
活动准备:1、挂图37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磁带及录音机2、带领幼儿观察过夏天的风景,并对夏天的天气特征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一、结合生活经验,让幼儿自由表述夏天的特征。
1、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又什么感觉?2、你觉得小花、小草、小动物,他们在夏天会热吗?他们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二、教师有表情的朗读散文《夏天》,幼儿欣赏。
1、提问:你在散文里听到了什么?散文中有谁?他们怎么了?三、结合教学挂图,理解散文内容。
1、出示挂图一。
提问:炎热的夏天里,柳叶、小花、湖水、小鱼都怎样了?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用表情或者动作表现柳叶的心情吗?蜻蜓飞来报告了一个什么好消息?2、出示挂图2提问:雷公公带来了谁?下雷雨是什么样子的啊?出示挂图3提问:柳叶、小花、湖水、小鱼喜欢大雨吗?还有谁也喜欢大雨?你从哪里听出他们都很开心?四、听散文录音,再次完整欣赏。
找找散文中最有意思的地方,学习散文中的优美诗句。
五、分角色表现散文内容请一些幼儿扮演散文中的主要角色,大胆用语言、肢体动作、表情表现角色形象。
24节气立夏课程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夏天的回忆和描绘,尝试用画笔来描述生活景观,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通过表述和绘画,自由的表现夏天。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安排构图和运用色彩等手段,生动地表现夏天的特点。
教学准备:图片、彩笔、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暑假过得开心吗?请问大家一个小问题:通常是什么季节才会过暑假呢?2、揭示课题:对,小朋友通常是在暑假里度过暑假的。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立夏全国通用

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立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夏的来历、习俗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立夏活动,感受立夏节日的氛围,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立夏的来历与习俗2. 立夏活动策划与实践3. 立夏食品制作与分享4. 立夏环境布置与维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立夏的来历、习俗和意义,参与立夏活动,制作立夏食品。
2.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立夏的起源,策划有创意的立夏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课件、立夏相关资料、食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食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课件介绍立夏的来历,引发学生对立夏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立夏的习俗和意义。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讨论立夏活动的策划。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立夏活动策划,并进行实践操作,如制作立夏食品、布置立夏环境等。
六、板书设计1. 立夏的来历与习俗2. 立夏活动策划与实践3. 立夏食品制作与分享4. 立夏环境布置与维护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立夏的来历、习俗和意义。
八、课后反思本教学设计以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立夏为主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八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立夏文化,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重点关注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课件介绍立夏的来历,引发学生对立夏的兴趣。
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故事、图片等引导学生关注立夏,激发学生对立夏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立夏的习俗和意义。
24节气立夏教案

24节气立夏教案24节气立夏教案24节气立夏教案1教学目的1、认识生字9个,积累10个词语和1句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江南水乡立夏节的传统风俗。
教学重点积累课文中描写立夏节自然景物的句子;简单介绍做“百家饭”的过程教学难点感受长辈对晚辈的美妙祝福,体会立夏节人们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在朗读课文方面,大局部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并按标点正确停顿。
但是对于本文中一些长句的朗读,老师就应该做到课堂上有效指导,以促使教学朗读目的的达成。
班上根底好的同学在进展阅读的同时,朗读才能和说话才能都有所进步;根底较差的学生阅读理解中缺乏抓住【关键词】:^p 和重点句子读懂文章的才能,阻碍了他们阅读才能的进步,降低了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学前准备老师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个性修改老师“合理明标”;学生“对学探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1、老师表达: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目。
2、学生交流自己知道和理解的节日。
3、老师表达:大家讲得很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立夏节到了》。
二、交流预习学习字词:篮、箩、灶、瓦出示图片,认识箩、篮、瓦、灶四样东西,认识四个生字。
2、小结。
师:看来大家昨天的预习非常认真,已经借助图片认识了,接下来我们就读读课文,理解一下立夏节到了,人们都要举行哪些活动。
三、学生质疑,老师明标1、出示课题:《立夏节到了》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3、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立夏节是在什么季节到来的?立夏节到了,人们都会干些什么?人们喜欢立夏节的到来吗?〕出示学习目的:1、我会认识生字9个,积累10个词语和1句句子。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要理解江南水乡立夏节的传统风俗。
老师“交流互动”;学生”群学展示”。
一、借助图片,初步理解文中介绍的立夏节风俗1、看图,用句式说清立夏节的风俗:句式:立夏节到了,。
小学立夏主题教案

小学立夏主题教案一、协议方信息1、教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立夏的节气特点和相关习俗。
11 能够说出立夏的时间和代表的季节变化。
12 列举至少三种立夏的传统习俗。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1 积极参与立夏相关的活动,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22 愿意主动了解和探索更多的传统节日文化。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1 通过观察立夏时节的自然变化,记录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32 能够独立完成立夏主题的手工制作或美食制作。
三、教学内容1、立夏的知识讲解11 介绍立夏的时间和在二十四节气中的位置。
12 讲解立夏时节的气候特点,如温度升高、雷雨增多等。
13 讲述立夏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如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2、立夏习俗介绍21 斗蛋习俗介绍斗蛋的规则和玩法,组织学生进行斗蛋活动。
22 称人习俗讲解称人习俗的由来和寓意,让学生体验称体重的过程。
23 尝新习俗介绍立夏时节的新鲜食物,如樱桃、青梅等,组织学生品尝。
3、立夏的文学作品欣赏31 朗诵与立夏相关的古诗词,如《立夏》等。
32 讲解诗词中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4、立夏的手工与绘画41 指导学生制作立夏主题的手工,如彩蛋绘制、立夏书签等。
42 组织学生进行立夏主题的绘画创作,展现立夏的景象。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立夏的知识和习俗。
2、体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立夏的传统活动,如斗蛋、称人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立夏的特点和自己对立夏的感受。
4、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和绘画创作,提高动手能力。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立夏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立夏相关的诗词、故事书籍。
3、鸡蛋、秤、颜料、画笔、彩纸等教学材料。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立夏的视频或展示立夏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课程。
小学立夏主题教案

小学立夏主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立夏的由来、习俗和相关文化内涵。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气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了解立夏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2)参与立夏相关的活动,如斗蛋、称重等。
2、难点(1)理解立夏与农耕文化的关系。
(2)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立夏的图片、视频、故事等资料。
2、准备斗蛋比赛所需的鸡蛋、编织网兜。
3、准备称重的秤和箩筐。
4、制作教学 PPT。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立夏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节气,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15 分钟)(1)讲解立夏的时间和含义,让学生明白立夏是夏季的开始。
(2)介绍立夏的习俗,如吃立夏饭、斗蛋、称重等,通过图片或小故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习俗的由来和意义。
3、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对立夏习俗的感受和想法,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4、实践活动(20 分钟)(1)斗蛋比赛学生将自己带来的鸡蛋装在网兜里,两两进行斗蛋,看谁的鸡蛋最后没有被碰破,评选出“蛋王”。
(2)称重活动让学生轮流坐在箩筐里称重,体验立夏称重的习俗,感受古人对健康的关注。
5、总结(5 分钟)(1)请学生分享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2)教师总结立夏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六、教学延伸1、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作立夏饭,进一步感受立夏的氛围。
2、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节气的特点和习俗,拓展知识面。
七、注意事项1、在斗蛋和称重活动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引导学生文明参与活动,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二十四节气之立夏全国通用

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二十四节气之立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夏的传统习俗和意义,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培养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立夏的来历和习俗2. 立夏的自然现象和气候变化3. 立夏的活动设计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立夏的传统习俗和意义,掌握相关的自然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教师播放立夏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立夏的了解和感受。
2. 知识讲解(10分钟)2.1 教师讲解立夏的来历、习俗和意义。
2.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立夏的相关知识,记录重点内容。
3. 实践活动(10分钟)3.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立夏活动,如斗蛋、编彩带等。
3.2 学生动手实践,感受立夏的乐趣。
4. 小组讨论(5分钟)4.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立夏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4.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共同制定合理的生活计划。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立夏来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习俗:斗蛋、编彩带、称体重等意义:关注自然、珍惜时间、热爱生活七、作业设计1. 绘制一幅关于立夏的手抄报,展示所学知识。
3. 制定一个为期一周的生活计划,践行立夏的精神。
八、课后反思一、实践活动设计的重要性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实践活动,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立夏的意义,同时也能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在设计立夏的实践活动时,教师应选择与立夏节气密切相关的内容。
例如:1. 观察自然变化:让学生在校园或家中观察立夏时节的自然景象,如植物的生长、昆虫的活动等,并记录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
课时设计:1课时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对二十四节气中立夏节气的探究学习,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我们特有的历法,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和科学根据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2、探索二十四节气中“立夏”节气的气候特征、动植物特征、传统的农事活动和传统习俗等。
3、通过诵读立夏节气中的诗歌,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立夏节气的基本常识、习俗、诗歌等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明确探究节气的流程及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资料,2人一个小组配“挂蛋”的材料包,前置性学习单和学习材料,游戏单。
学生课前准备:每名学生课前通过前置性学习材料对于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前置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初识“二十四节气”
1、(前置性学习)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2、(课上做简单的回顾)通过练习题来回顾课前学习内容。
二、师生构建问题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张2019年5月份的月历。
师:你能找出这张月历上有关节气的信息吗?生答
师:下面我们就“跟着节气去探究”,一起探索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
师:关于“立夏”节气,你想探究哪些内容呢,请与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三、探究“立夏”节气
1、认识“立夏”。
师:立夏在每年5月5-6日之间。
古书有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其中“立”:建始也,“夏”:假也。
“立夏”:物至此时皆假大。
意思是说春天发芽生长的植物到此时已经长大了。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告别春天,进入夏天。
2、“立夏”节气的天气情况及气候特征。
①立夏时节,天气渐热,雷雨增多,动植物都开始迅速生长。
我国江南地区进入雨季,多阴雨连绵天气。
②介绍2016、2017、2018年成都立夏当天的天气情况。
③对比2018年上海、漠河、三亚的天气情况。
感受: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很大。
④课后探索:请小朋友们在学习单的温度计上记录今年立夏那天我国主要城市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3、介绍立夏节气时动植物和农业生产的情况。
①候:中国古代以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年就有七十二候。
(视频介绍)
②一候:一候蝼蝈鸣。
昼伏夜出的蝼蝈开始鸣叫。
(视频:蝼蛄的鸣叫)
③二候:二候蚯蚓出。
蚯蚓因感到阳气渐盛而群起出土。
④三候:三候王瓜生。
王瓜是一种药用藤本植物,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蔓延开来。
⑤其他动植物:青蛙、芍药花、樱桃。
⑥农事活动:
作物出苗:立夏时节,谷雨时种下的玉米、豆子、棉花等作物都已经出苗。
冬小麦的籽粒逐渐饱满(灌浆),需要及时浇水、锄草。
喷洒农药:果树上会出现很多爱吃果子的蚜虫,尽管它们和其他生物一样有生存的权利,但农民伯伯为了让果树多留下果子,还是会喷一些药剂来驱赶它们。
4、立夏节气的一些民间习俗。
①古代立夏祈福----迎夏、启冰。
②有些地区有“立夏称人”的习俗。
③立夏挂蛋和斗蛋-------探究活动“立夏挂蛋”
A.介绍“立夏挂蛋”的由来。
B.小朋友动手制作“彩绳蛋”。
(学生分小组完成制作挂蛋的彩绳网,并将鸡蛋模型装入其中,完成作品)
B.请小朋友用真实的鸡蛋进行“斗蛋”的游戏。
5、时节饮食----立夏尝鲜。
四、玩“立夏棋”
通过玩“立夏棋”,学生回顾刚才所学的有关“立夏”的内容。
五、与“夏”有关的诗歌
师: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么描写夏天的呢?
1、课前请学生收集一些与夏天有关的诗句,在课堂上分享。
2、教师提供一篇与“夏”有关的古诗,听读古诗,感受古代文人眼中的夏天。
六、课堂延伸与提升
师:我们今天从哪些方面探究了“立夏”这个节气呢?(学生讨论)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有关立夏节气的知识,你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自己去研究学习其他你最感兴趣的节气并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