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姿态大解密

合集下载

四种沟通应对姿态

四种沟通应对姿态

四种“应对姿态”有四种沟通型态经年累月下去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负向的影响,甚至相继产生破坏、死亡、疏远或挫败感,相当影响个人人生动力资源的运用。

这四种沟通型态将会破坏我们和别人交往的能力,打击我们对人生的梦想,而增加了害怕和依赖。

这四种沟通型态为:讨好型、责备型、超理想型、打岔型。

这四种形态的沟通都是在我们成长过种中,经由生理和情绪途径学来的。

人们用这些沟通方法生存下去,并经由这些方法,把个人动力传递给别人或隐藏起来,不反应别人,并且,人们所以用这样的方法都是为保护自己的自尊。

你是不是用过讨好型沟通呢?有没有为了使自己能在别人面前生活得自在而逢迎人家呢?你是不是用过责备型沟通呢?有没有在某些时候强迫别人遵从你的意见,好让自己得到些安全感呢?你是不是用过超理智型沟通呢?你是不是用长篇大论来强迫别人听,使得别人厌烦、头痛而不表露真正感觉了呢?你是不是用过打岔型沟通呢?有没有说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使情境变得混淆不清、无助于事呢?你是没有用过一致性的沟通呢?使别人知道我在那里,我是什么状态,我是能够被信任的,这机关报沟通是不是很一致吗?现在我们从动力的角度来看这些沟通方法。

一、讨好型的沟通当一个人说:“亲爱的,我只希望你快乐。

”时,他内在的真正感受是歉疚、怜悯和轻视。

当他觉得歉疚、怜悯和轻视时,他就不可能和别人建立彼此喜悦的接触。

当对方感觉出这种歉疚、怜悯、轻视时、他也不可能真实亲近你。

讨好型的口语内容我总是做错事心里认为——我必须讨好每一个人,这样别人才会喜欢我。

内心深处却觉得——我真不讨人喜欢……(我的胃在痛)二、责备型的沟通当你用责备型沟通说:“你真笨,老是做这种笨事!”时,其实内心真正的感觉是害怕、无助、敌视、甚至于想去杀人。

如果朋友之间心存害怕、无助、敌视,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有喜爱的接触。

而如果你觉得对方是可怕的,那么你自然不想去接触令你觉得害怕的人。

我们可以批评,但不需要用责备的方法。

责备型的口语内容你从没做过一件对事!心理认为——没有人关心我,我不这样大喊大叫,没有把我当人看。

谈判中的身体语言解读和运用

谈判中的身体语言解读和运用

谈判中的身体语言解读和运用谈判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并达成共识,我们需要关注对方的身体语言并善于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

本文将探讨在谈判中如何正确解读和运用身体语言,以增加谈判的成功率。

一、解读身体语言1. 眼神交流眼神是人与人之间最为重要且直接的身体语言之一。

在谈判中,对方的眼神能够透露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例如,如果对方目光闪烁或不敢直视你的眼睛,可能意味着他们心虚或不太自信。

而坚定而直视对方的眼神则可能表明对方坚定和自信。

因此,通过观察对方的眼神,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实际意图。

2. 身体姿态人的身体姿态往往能够反映出其情感状态和态度。

在谈判中,对方的姿态和动作可能给出很多信息。

例如,如果对方身体僵硬,手臂交叉或者脸部表情紧张,可能表示他们对谈判存在不满或者有所保留。

而放松的姿态、微笑和开放的手臂可能表明对方对谈判持积极态度。

因此,观察对方的身体姿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3. 手势运用手势是身体语言中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之一。

在谈判中,对方的手势可能透露出他们的思考过程、情感和意图。

例如,如果对方频繁地摆动手指或者敲击桌面,可能表示他们的不耐烦或压力。

而稳定和有力的手势则可能表明对方的自信和决心。

因此,通过观察对方的手势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内心想法。

二、运用身体语言1. 自信展示在谈判中,展示自信的身体语言可以增加自己的说服力。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站姿,挺直腰背,双脚站稳。

保持适当的眼神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可以适当运用手势,但需避免过度夸张。

此外,微笑和舒展面部表情也能够传递出自信和友好的态度。

2. 倾听并回应在谈判中,倾听对方意见并做出适当回应是至关重要的。

展示出良好的倾听姿态,例如面向对方,微微倾身以示关注,并通过眼神和肢体动作回应对方的发言。

这种积极的回应会让对方感到被重视和理解,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3. 控制情绪在谈判中,情绪的控制至关重要。

24页职场沟通交流中六大肢体语言解读培训PPT课件

24页职场沟通交流中六大肢体语言解读培训PPT课件
举起的掌心向上是一种肢体语言,表明个人感到自信和坚定 这种手势可能意味着自豪、自信或者满足感 用于显示对自己能力或成就的信心
诚实的表达意见
掌心向上手势可以传递真诚且坦率的信息 这种姿势常用于表达真实的想法、观点或意见 掌心向上是一种示意对话的姿态,表示尊重和开放
表示接受
举起的掌心向上手势表示对他人的接受和欢迎 这种手势可表达友善、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掌心向上可以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关系
眉头紧皱
当一个人生气时,他们的眉头会紧皱起来。 眉头紧皱是生气的一个明显迹象。 这种表情说明这个人感到愤怒或被激怒了。
鼻翼扩张
当一个人生气时,他们的鼻孔会扩大。 鼻翼扩张显示了他们的愤怒和紧张感。 这也是激发情绪和防御机制的一种表现。
牙齿轻咬
一个生气的人会轻轻咬住他们的牙齿。 牙齿轻咬是因为紧张和压力而引起的。 这个动作暗示了他们的不满和愤怒情绪。
表示不满和不赞同 可用于指出错误或违规行为 需要注意平衡和合理表达
称赞
表示赞赏和肯定 提高员工士气和工作动力
增加团队凝聚力
提问
促进思考和讨论 增加互动和参与度 用于引导讨论和解决问题
05
姿态
跨手
期望防御
被解读者希望保护自己,对他人持有 谨慎态度
可能在担心被攻击或被质疑 表示不愿与他人建立过度亲密关系
惊讶
眼睛睁大
当一个人感到惊讶时,他们的眼睛会睁得大大的。 眼睛睁大是对突如其来的情况的反应。 这表明这个人感到震惊或吃惊。
嘴巴张大
当一个人惊讶时,他们的嘴巴会张大。 张大的嘴巴是惊讶的一个明显表征。 这个表情传达了意外和不可思议的感觉。
额头上挑
当一个人感到惊讶时,他们的额头会上挑。 上挑额头是对意外或惊喜的一种反应。 这种表情显示了他们的惊讶和好奇。

高效沟通的10种肢体语言

高效沟通的10种肢体语言

高效沟通的10种肢体语言自从三年前开始编著《领导人的身体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 of Leaders),和比它还要早几年的《身体语言密码2.0》(The Nonverbal Advantage)之后,我便开始为逾200位来自商业、大学、协会和政府的观众面前发表演讲——在准备为这些具有商业头脑的人士发表演说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更多有关肢体语言在商业成功中发挥的作用。

以下是为2014年提供的10种简单且强有力的肢体语言:1.在出席重要的会议之前,张嘴呼吸。

就在你进入会议室之前,深呼吸和用嘴吐气。

(如果你没被人注意到,轻轻地发出“啊——”的声音。

)这么做可以缓解你颈部、肩膀和下巴的紧绷状态,它们原本会让你略显僵硬或者严肃。

2.在做正式演讲时,移动然后停止。

人类会被动作吸引。

当你在说话的时候,如果你移动一下,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阐明一个关键点之前,走向观众,和当你示意休息或者切换话题的时候,它尤其有效。

你同样可以使用空间来强化你所要传达的理念。

比如,如果你要讲到三个问题,那就在探讨每个问题时都采取一种不同的姿势。

或者你有“坏”消息和“好”消息,你可以在讲台或者舞台上转换不同的位置来告诉大家(确保当你在结语时,是站在刚才“好”消息的一边)。

在做重要评论的时候不要乱动。

当你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强调要点的时候,移动和肢体停顿相结合,你会产生最大的影响力。

3.要显得果断,手掌就要朝下。

其实,暴露手掌的姿势表明你坦诚并乐意对某一点进行谈判,而手掌向下则暗示你不接受谈判。

但是当人们对某些事情抱有强硬态度的时候,他们会不自觉地手心向下。

实际上,当你在说话的时候,表现权威的手势是两只手手心向下放在会议桌上,或会议桌的正上方。

4.如果你想得到重视,尽早发言。

如果你参加会议时畏缩不前,在谈话快结束时才提出意见,那么你的想法就不太可能得到重视。

尽早发言,就算说的是一些琐碎的事情,你也已向出席会议的那些人展示了自己,并做好了加入谈话的准备。

沟通中的身体语言解读

沟通中的身体语言解读

沟通中的身体语言解读人类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语言表达外,还可以通过身体语言来传达信息。

身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姿势变化等,它们可以补充和强化口头表达,更加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探讨沟通中的身体语言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同的沟通情境。

一、面部表情的解读面部表情是人们情感表达中最直观、最明确的方式之一。

不同的面部表情可以传达不同的情绪和态度,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面部表情及其解读:1.微笑:微笑是最常见的正面表情,表示友好、喜悦、亲和力等。

当我们看到对方微笑时,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友好意图,鼓励我们继续交流。

2.皱眉:皱眉通常表达困惑、不满或压力等负面情绪。

当我们注意到对方皱眉时,可以主动询问对方是否遇到了问题,提供帮助或解释。

3.眼神交流:眼神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面部表情,在沟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直视对方的眼睛显示出自信和尊重,而避开目光则可能意味着不满、不信任或不耐烦。

二、手势动作的解读手势动作是通过手部的运动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加强口头表达,使沟通更加生动有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势动作及其解读:1.点头:点头表示同意、赞同或接受对方的观点。

当我们看到对方点头时,说明我们的观点或建议已被接受,可以继续深入讨论。

2.摇头:摇头通常表示不同意、反对或拒绝。

当我们看到对方摇头时,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观点或提供更多的解释来消除对方的疑虑。

3.手势配合:手势配合口头表达可以让沟通更加明确。

比如,当我们用食指指向某个方向时,表示我们想要指引对方注意到的事物或位置;当我们用手掌向下拍打时,表示我们希望对方冷静下来或停止某种行为。

三、姿势变化的解读姿势变化可以反映人们在沟通中的情绪和态度变化,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姿势变化及其解读:1.直立姿势:直立的姿势通常表示自信、开放和尊重。

当我们保持直立姿势时,传达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可以赢得对方的信任。

身体语言与沟通技巧姿势与肢体语言的解读与运用

身体语言与沟通技巧姿势与肢体语言的解读与运用

身体语言与沟通技巧姿势与肢体语言的解读与运用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人们除了通过口头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外,身体语言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身体语言包括姿势、肢体语言等,通过运用身体语言,可以更加准确地传达信息、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

本文将探讨身体语言的解读与运用,帮助读者更好地提升沟通技巧。

一、姿势的解读与运用姿势是身体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和自信程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姿势及其解读与运用:1. 开放式姿势开放式姿势是指身体向前倾斜,并将手臂展开,显示出与对方进行互动和交流的意愿。

这种姿势通常表明对方对沟通感兴趣,愿意倾听和了解对方的观点。

在交流中,使用开放式姿势可以建立信任和友好的氛围,为双方的交流创造积极的条件。

2. 封闭式姿势相较于开放式姿势,封闭式姿势则是指身体向后倾斜,肢体交叉抱紧,显示出对沟通的抵触或者不感兴趣。

这种姿势可能意味着对方在关注其他事物,或者不愿与他人进行交流。

在与他人交流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封闭式姿势,以免给人一种拒绝或者不友好的印象。

3. 自信姿势自信姿势是指站立或坐立时,身体保持笔直,肩膀略微后拉,头部保持高昂,眼神坚定自信。

这种姿势表明一个人具有信心和自尊心,并且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关注。

在沟通中,运用自信姿势可以增强自己的表达力和说服力,让他人更加愿意接受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二、肢体语言的解读与运用除了姿势,肢体语言也是身体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可以更加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

以下是几种常见肢体语言及其解读与运用:1. 手势手势是肢体语言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形式,通过手势可以表达自信、耐心、亲近等不同的情感和意图。

比如,与他人握手可以表达友好和尊重;用食指指向某个物体可以引起他人的注意;手掌向下的手势则表示命令或支配等。

在运用手势时,要注意姿态的自然与流畅,避免过分夸张或者不自然的举止。

2. 眼神接触眼神接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肢体语言形式,通过眼神接触可以传递出关注、尊重和信任等信息。

五种沟通姿态的特征

五种沟通姿态的特征

五种沟通姿态的特征
沟通姿态是指人们在与他人交流时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下面是五种常见的沟通姿态及其特征:
1. 攻击性沟通姿态:攻击性沟通姿态的人往往会表现出咄咄逼人、强势、傲慢、挑衅等行为。

他们往往会使用威胁、责备、指责等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这种沟通姿态容易引起冲突和矛盾,导致双方都感到不满和不愉快。

2. 被动性沟通姿态:被动性沟通姿态的人往往会表现出退缩、顺从、忍让、迁就等行为。

他们往往会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这种沟通姿态容易导致自我压抑和情绪不畅,也容易被他人忽视和忽略。

3. 消极攻击性沟通姿态:消极攻击性沟通姿态的人往往会表现出抱怨、埋怨、挑剔、诉苦等行为。

他们往往会使用消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不满和不愉快,但却不会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解决问题。

这种沟通姿态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和厌烦,也容易导致自我消沉和无力感。

4. 合作性沟通姿态:合作性沟通姿态的人往往会表现出开放、尊重、理解、支持等行为。

他们往往会使用积极的语言和行动去与他人沟通,以达到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这种沟通姿态能够促进双方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 自我表达沟通姿态:自我表达沟通姿态的人往往会表现出自信、清晰、明确、直接等行为。

他们往往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同时也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

这种沟通姿态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增强自我认同和自信心。

沟通技巧解读非言语沟通的细节

沟通技巧解读非言语沟通的细节

沟通技巧解读非言语沟通的细节沟通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除了言语沟通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非言语沟通来交流、传递信息。

非言语沟通包括肢体语言、声音、表情和眼神等。

解读非言语沟通的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感受,有效地与对方进行沟通。

首先,肢体语言是非言语沟通中最直观和明显的一种方式。

通过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我们可以了解到对方的情绪、态度和自信心。

例如,一个人站姿笔直、手臂自然下垂、目光坚定,往往表明他具有自信和权威;而一个人站姿低垂、手插在裤袋中、避开他人目光,往往透露出他的不自信和紧张。

此外,手势也是肢体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手势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如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许,握拳表示愤怒等。

因此,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意图和情绪。

其次,声音也是非言语沟通中的重要部分。

声音的音调、音量和语速等都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

例如,一个人的声音音调高亢而急促,往往表明他的情绪激动或者紧张;而一个人的声音音调低沉而缓慢,往往表明他的情绪平静或者不耐烦。

此外,语速也是衡量一个人思考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有些人倾向于说话过快,往往表明他们思维敏捷但可能显得冲动;而有些人倾向于说话过慢,往往表明他们思维缓慢但可能显得沉稳。

因此,在与他人交谈时,我们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声音,以更好地达到沟通的目的。

此外,表情也是非言语沟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面部表情常常会直接反映出他们的情感状态。

例如,一个人眉头紧锁、嘴角下拉,往往表明他感到烦恼或不满;而一个人眼睛亮闪闪、嘴角上扬,往往表明他感到开心或满意。

除了面部表情外,人们的身体语言也会通过表情进行表达,如肩膀耸起表示不确定,嘴唇紧抿表示压力等等。

因此,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该留意对方的面部表情,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

最后,眼神是非言语沟通中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方式。

眼神可以传递情感、意图和信息。

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明确表达出他们的目光焦点、注意力集中和思考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沟通姿态大解密
设计思路:
家庭关系最为微妙,家庭互动会影响着家庭关系。

当前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而家长多处于更年期,两者之间沟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沟通方式促进两者更加和谐地沟通,进而提升学生沟通技巧。

本课以萨提亚沟通模式理论作为理论依据改进当前家庭沟通方式,促进同学身心更加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萨提亚各种沟通类型。

技能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萨提亚沟通技巧。

情感、价值观、态度目标:学会积极应对家庭沟通中存在问题。

教学重点:在了解沟通类型的基础上,自我感悟,积极地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教学难点:在家庭沟通中运用。

活动过程
导入:
我的家庭结构图:要素包括家庭成员的名字、出生年月、职业,并用3个以上的形容词来描述他们的性格。

另外标出任何两人之间的关系疏密度,双实线代表十分好,单实线代表一般好,虚线代表不好,曲线代表十分不好。

【意图】对父母的了解情况,可能会呈现出与父母沟通方式。

一、沟通姿态(萨提亚)
1、讨好型
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

言语——同意: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
情感——祈求:我很渺小,我很无助,恳求的表情与声音,软弱的身体姿势。

行为——举动:过分的和善,道歉,请求宽恕、谅解,哀求与乞怜,让步。

内心感受——我一无是处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心理反应——神经质、抑郁、自杀倾向。

躯体反应——消化道不适、胃疾、恶心呕吐。

糖尿病,偏头痛,便秘等。

2、指责型
试图表明不是自己的过错,让自己远离压力的威胁。

言语——不同意:你永远做不好任何事情你到底怎么搞的?都是你的错。

情感——指责:在这里我是权威。

行为——攻击:独裁、批评、吹毛求疵。

身体姿势——很有权力的样子,僵直。

内心感受——隔绝:我很孤单和失败。

心理反应——报复、捉弄、欺侮。

躯体反应——肌肉紧张、背部酸痛。

循环系统障碍、高血压、关节炎、便秘、气喘等等。

3、超理智型
逃避现实的任何感受,也回避因压力所产生的困扰和痛苦。

语言——极端客观:使用抽象字眼及冗长的解释,什么事都与学术有关;我只关心事情合不合乎规定或正不正确;人一定要有理智。

情绪——顽固、疏离:不论代价,人一定要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

行为——威权十足:顽固、不愿变更、举止合理化、操作固执刻板。

身体姿势——僵硬。

表情很优越(若有表情的话)。

内心感受——我感到空虚与隔绝。

我不能露出任何感觉。

心理反应——强迫心理,社会性病态、社交退缩、固步自封。

躯体反应——内分泌疾病,癌症、血液病、心脏病、胸背痛。

4、打岔型
让别人在与自己的交往时分散注意力,也减轻自己对压力的关注,想让压力因素与自己保持距离。

言语——漫无主题:毫无道理,抓不到重点,随心所欲,随口表示,东拉西扯:
我自己也搞不清。

情绪——波动混乱,满不在乎,我心不在焉。

身体姿势特征是不停地在动。

行为——转移注意力:不恰当的举动、多动、忙碌、插嘴、打扰。

内心感受——没有人当真在意。

这里根本没有我说话的地方。

失去平衡,以打断别人的谈话来获得大家的注意。

心理反应——不适当、不合情理、心态混乱。

躯体反应——神经系统症状、胃疾、眩晕、恶心、糖尿病、偏头痛、便秘。

5、一致型
认可压力的存在,正视自己处于压力之中,承担起自己在压力中的责任,为有效地应对压力而作出努力。

言语——尊重现实、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情绪——稳定、乐观、开朗、自信
行为——接纳压力和困难、应对投入、顾全大局、乐于助人。

内心感受——虽有时惶恐,但仍充满勇气和信心,有坚强的毅力,当时和事后心灵充满了坦然和安稳。

心理反应——合情合理、心平气和、泰然处之。

躯体反应——全身放松、精神抖擞、健康、充满活力。

举例:我和你素不相识,假设我在匆忙中撞了你……
1、(不知所措)请原谅,我总是笨手笨脚,毛毛躁躁的。

2、(推卸)对不起,但这不是我的错,不能完全怪我。

因为……
3、(指责)天啊,你怎么会站在这里!你也不看看,这里是人站的地方吗?
4、(打岔,眼睛看着别处)啊,哪个没长眼睛?你是外地人吧?从哪里来的?
5、(真诚,眼睛看着对方)哦,我撞到你了,真对不起!有没有伤着你?
二、沟通姿态体验
1、情境设置:期中考试分数公布,很不理想。

放学回到家中,爸妈追问成绩。

角色:爸爸、妈妈、孩子
要求:选择一种或多种沟通姿态进行互动和对话。

2、分享感受。

3、沟通模式的姿态:
(1)讨好。

讨好他人时,我们漠视了自己的价值感受,将我们的权利拱手让给他人,并对所有的事情点头称是。

一种典型的讨好姿态是:单膝跪地,向上伸出一只手给予,另一只手则紧紧捂住胸口。

这一姿态向人们表明: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

而如果你看到我正在保护自己的心脏,也许就不会杀死我。

(2)责备。

责备意味着藐视他人,而认为只有自己和情境是需要考虑的,是一种与讨好截然相反的姿态。

责备者的身体姿势:挺直脊背,用一根挺直的手指指向他人;迈出一只脚来保持身体平衡,另一只手放在腰际;皱起眉头并绷紧面部肌肉。

(3)超理智。

超理智的沟通模式漠视自己和他人的价值。

表现得超理智意味着仅仅关注环境背景,并且通常仅限于数据和逻辑水平。

要表现出超理智的姿态,我们需要:站得笔挺僵直,毫不动弹,将胳膊放在体侧,或是对称地抱在胸前;双脚完美地紧贴对齐;总是一本正经的样子,脸上毫无表情。

这种姿态的显著特征就是保持非人性的客观。

(4)打岔。

这种姿态常和搞笑或滑稽相混淆。

打岔模式是超理智的对立面。

处于打岔姿态的人们似乎一刻也不能保持静止。

他们企图将别人的注意力从正在讨论的话题上引开。

打岔者不断变换想法,并且希望能够在同一时间做无数的事情。

打岔者的姿态看起来就像这样:这个人看起来歪歪斜斜。

处于一种背部扭曲仍然站立的姿态,他的两膝相对,两只胳膊和手掌都面向上伸出;他的头竖起来,严重地倒向一侧,两眼突出,嘴巴张开并扭曲着,脸上很多部位都在抽搐。

他们的姿态和动物总是显得不合时宜、多动并且毫无目的。

三、实践运用
1提醒过他,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

2考试时特别激动、兴奋;
对异性产生好感时。

3话题触及某种敏感问题时。

4上班迟到而被领导批评时。

四、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