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建筑设计2010.2.28

合集下载

教育建筑设计方案学校建筑设计方案中小学建筑设计方案

教育建筑设计方案学校建筑设计方案中小学建筑设计方案

教育建筑设计方案学校建筑设计方案中小学建筑设计方案教育建筑设计方案在学校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设计一所中小学的教室楼,图书馆,体育馆还是其他教育场所,都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安全需求。

一个优秀的教育建筑设计方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学校建筑设计方案应该注重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

这意味着设计师要考虑到教室的大小,布局,采光和通风等因素。

教室的大小应该能够容纳足够的学生数量,同时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布局合理的教室能够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合理摆放教师讲台和学生座位,以及合适的教学设备和观察角度。

此外,良好的采光和通风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学校建筑设计方案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学生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其次,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还应注重学生的安全。

教育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路线和安全出口的设置,以确保学生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尽快安全撤离。

此外,设计师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特征,在楼梯,栏杆,楼梯间等地方设置合适的安全装置,以防止学生发生意外伤害。

另外,学校建筑设计方案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课程的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设计师应该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这些需求。

例如,提供一些特殊教室,如音乐室,美术室和科学实验室,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科方面的需要。

此外,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还应注重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设计师巧妙地使用色彩,布局和装饰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最后,可持续性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建筑设计方案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

设计师应该注重使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设备,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教育建筑设计方案应该提供足够的室外空间,例如花园和操场,以供学生运动和休息。

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还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总之,一个优秀的教育建筑设计方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环境需求,安全需求,特殊需求和可持续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积极的学习环境。

浅谈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精选文档

浅谈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精选文档

浅谈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精选文档浅谈中小学学校建筑布局设计1总体设计方案中小学学校建筑是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的教育目的而兴建的教育活动场所,其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中国城镇中学每所有18个、24个或30个班;小学每所有12个、18个或24个班。

城镇中学一般为每班50人,小学为45人。

农村居民分散,每班人数较少。

普通中小学学生一般是走读生,因此城镇的学校网点应分布均匀合理。

中国城镇人口密度高,学生上学步行时间小学生以不超过10分钟、中学生以不超过15~20分钟为宜。

选择校址要保证学校有良好的环境、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学校总体布置的功能分区要合理,教学区、体育活动区、绿化区和生活服务区应划分得当。

学校建筑应根据预防较大自然灾害的要求设计,设计使用年限应为50年。

优先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3层以下的教学搂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层的可采用砖木结构,砌体结构谨慎使用。

可采用抗震、隔振、耗能减震等规范规定的方法|,达到耐震的目的。

基础隔振时,上部结构的设防烈度可降低1度。

农村小学的普通教室应在三层以下(含三层),初级中学的普通教室应在四层以下(含四层)。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教学、办公用房宜设计成多层建筑,小学的普通教室应在四层以下(含四层);中学的普通敬室应在五层以下(含五层)。

学校建筑防火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建筑防火标淮的规定。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搂房建筑不得低于二级,平房建筑不得低于三级,地下建筑为一级。

应体现校园自身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装修朴素大方,反对追求奢侈豪华;应满足国家及行业的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标准,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外维护系统。

外墙面应采取防止雨水渗漏的措施。

2教学楼的布局教学区一般采取以教学楼为主体的布局。

常用单元组合的方法,将教学楼分为教学单元、实验单元和办公单元等。

设计时可根据不同地形灵活布置。

小学可不设实验单元。

教学楼的平面布局通常有三种形式:中内廊式、单内廊式和外廊式。

中小学校建筑总体设计

中小学校建筑总体设计

中小学校建筑总体设计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从当前的中小学建筑设计出发,提出一个整体的设计理念,阐述了在校园建筑空间构成中围合空间与开放空间之间的关系,并且提出了详细切实的构筑空间设计方案,争取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使身心全面发展的良好空间和一个陶冶情操的校园圣地。

引言现如今九年义务教育在已得到普及,不管是在城市中心还是城市的郊区都有老旧中小学的改建扩建,因此更多中小学教育建筑需要开发修建。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主要阶段尤被家长和学校重视,学校的环境和设备对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

所以我们在设计中小学的建筑中尤其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学校的设备和环境如何分配而最大化的提高教学质量。

1校园的整体规划与大学用地的规模相比,中小学的用地规模要比它小的多。

但本质上他们的使用性质是相同的,它体现了现阶段我国学生的一种学习模式,并且他们都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场所,为使他们的情操得以陶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的环境。

中小学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根本所在点为整体性。

所以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基地,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可持续发展上,找准切入点;因此大致会产生三种模式建筑物的群体联接模式、功能区分模式、外部空间结构模式。

但是在这个切入点应该是校园的空间结构,即围合空间和开放空间如何组合。

本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10hm2,总建筑面积(地上)54195m2,地下建筑面积2850m2,建筑基底总面积24800万m2,道路广场总面积1.35hm2,绿地总面积3.8hm2,方案整体采用了新中式建筑风格,富于变化的坡屋顶,现代气息浓厚却又透漏着中华传统建筑神韵的立面分隔,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如下图)我们依据学校的规模,把普通教室分为很多组,各组间由公共地域和连廊相结合,变成一个普通的教学区域,再与专门的教室区相连接,最后形成主要的教学区;再继续把教室办公室融进教学区域,最终将教与学融为一体。

这是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育构成合理的模式。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建筑应符合国家防震 减灾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建筑基础应采取有效措施提 高抗震性能
建筑内部设施应具备抗震减 灾功能
环保节能设计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建筑应采用节能设计,如使用保温材料、优 化建筑布局等措施。
中小学建筑应遵循绿色建筑的原则,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排水系统应考虑环保、卫生及节 能要求,确保排水通畅且无异味。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状 况,合理利用雨水、中水等资源。
电气系统设计
电源:根据学校规模和需求,合理配置电源,确保学校正常供电。 照明:采用节能环保的照明设备,保证足够的亮度,同时避免能源浪费。 智能化: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电气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测,提高管理效率。 安全: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采取有效的接地和防雷措施,保障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
功能分区应明确,避免相互干扰
校园规划应考虑安全性和应急疏 散要求
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主要场所设计
教室:应具备合理的空间布局,满足不同年级和班级的教学需求。 图书馆:应设置安静的阅览区域,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实验室:应具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和良好的通风系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体育馆:应具备多样化的运动设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求。
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说明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原 则和标准。
介绍暖通空调系统的基本概 念和作用。
分析暖通空调系统对中小学 建筑室内环境的影响。
探讨如何根据中小学建筑的 特点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优
化设计。
智能化系统设计
智能化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安全、可靠、高效。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发布时间:2005-6-6 来源:湖北技术装备装站国家计委发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第一节校址选择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

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

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

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第二节学校用地第2.2.1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

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doc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doc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第1章总则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4章行政和生活服务用房························································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各类用房面积指标、层数、净高和建筑构造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6章交通与疏散····································································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小学教室建筑设计方案全套CAD图纸

中小学教室建筑设计方案全套CAD图纸
PROJECTITEMTITLEDATEPROJ.NO.ARCH.CHIEFDESIGNDRAWCHECKPROOFPLUM.MECH.ELEC.ARCH.STRU.MANAGERD.A图名审核校对专业负责人设计制图工程名称项目名称工程号日期建筑电气暖通给排水结构工程负责人建筑方案DWG.NO.图号工艺CRAFTTSINGHUA UNIVERSITY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TSINGHUA UNIVERSITY中国 北京 100084建筑设计研究院BEIJING,CHINA 100084上下\C0下上\C0\C0\C0\C0上下\C0\C0上上上下下下#71:50楼梯首层平面图楼梯1:507#楼梯1:507#楼梯顶层平面图1:507#2层平面图3层平面图#71:50楼梯1-1剖面图楼梯首层平面图1:501 2 3######1 2 31:50楼梯###1 2 31:50楼梯###1 2 31:50楼梯顶层平面图2层平面图3 4层平面图楼梯1:501 2 3###1-1剖面图净距净距净距净距净距##4 524 5##3 44 5##4 5##剖面图1-1##4 51:50楼梯%%p0.000#81:50楼电梯首层平面图楼电梯1:508#2层平面图层平面图3 4#81:50楼电梯楼电梯1:508#顶层平面图楼电梯1:508#1-1剖面图剖面图2-2#81:50楼电梯控制器详图电梯6##62#63 4 5#6楼梯1:506#1-1剖面图158.3*18=2850楼梯1:5011#1-1剖面图#11211#下\C0\C0800100500450100450110014080025025025025025021002300390018001002002000360021001002003002001100152521002170217021702170100200200021002300360010020020002100230036002000230036002100200039002300180035030050300501002001002001002002001002001002005030018502001850185020018501800185020018501800100170040016004001600400600170160040016004006001700400160040016004006002001001700360014003002003005002702701600100160010020010020010010020017001400170014001700140020010014001400110015003004001600400160040016004001300300400160040016004001600400130030040016004001600400160040013001900360025002003005025015006200150030025011001900390022002500501900250030019002500501900250030019002200501900250050220030019001900220060015002200900800300300150016002505021003600230010020013004001600400130040016004001300400160040040016004001300110025050210023001002002505021002300100200200100502502300210025021002001005025050100230020002100110039002300180020002000200021002300360021002300360015050200100150502001001505020010021002300150502001002300180020010020010020010010020010018008000503007700100200172520017251725200172517252001725100210010021001002100360030080060080055003700200100800040003008006008005500370020010080004000400080001002003700550080060080030030080060080055003700200100800040002100180018002100145014503000500040003000500030005000145014504000

(完整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

(完整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
二、实验室设计
化学实验室
化学实验室平面布置示例
第二节 各类教学用房设计
二、实验室设计
物理实验室
物理实验室实验桌布置形式及尺寸与化学实验室基本相同,但一般不在实验 桌旁设水盆。当需要做光学实验时,实验室应有遮光通风窗,并设暗室,内 墙面宜用深色,实验桌应有局部照明。 实验室的附属用房有仪器准备室、实验员室等。
第一节 概 述
三、中小学校建筑构成
教学用房:——包括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
美术教室等)、公用教室(合班教室、视听教室、微机室等)、图书 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及体育活动室(风雨操场)等
办公用房:分教学办公和行政办公两部分 教学办公——教师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课间休息等
行政办公——包括党务、行政、教务、总务等办公室、会议室
座位的良好视角
第二节 各类教学用房设计
一、普通教室设计
普通教室使用面积:小学为55~65 m2;中学为60~70 m2 普通教室的形状:矩形、多边形、方形
矩形教室
第二节 各类教学用房设计
一、普通教室设计
多边形教室
第二节 各类教学用房设计
一、普通教室设计
方形教室
第二节 各类教学用房设计
一、普通教室设计
辅助用房:——包括交通系统、厕所、取水点、贮藏室等
生活服务用房:——包括传达、收发、教职工宿舍、食堂、
浴室、烧水间等
第二节 各类教学用房设计

第二节 各类教学用房设计
一、普通教室设计
家具布置——
a>2000mm; b小学>850mm,中学>900mm; c>600mm; d小学<8000mm,中学<8500mm e>120mm; f>55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用教室设计
• 实验室使用面积小学87㎡,中学96 ㎡。 • 实验室建议进深尺寸为7800~8400m。 • 层高3900
化学实验室
• 实验桌采用双人实验桌者为多,其宽度为600mm, 长度为1200mm。实验桌前沿多设90~100mm高 挡版。中间或一侧设置水盆。 • 教室实验台、讲台及黑板 • 通风柜,桌面通风系统 • 排气扇,防火器材 • 实验室黑板到第一排实验桌前缘的距离不小于 2500mm。 • 实验桌排距不小于1200mm。
语言教室
• • • • • 双人桌一般规格为550 ×1500mm。 控制台布置形式 采光与照明 隔声吸声处理 辅助用房录音室、准备室、换鞋处
语言教室
计算机教室
自然教室
史地教室
音乐教室
舞蹈教室
美术教室
书法教室
阅览室
视听及合班教室
办公辅助用房及交通空间设计
3
办公用房
• 中小学办公用房分为教学办公与行政办公两个部 分。教学办公是指教师备课、批改作业、小组会 议、课间休息等,要求与教室联系方便,环境安 静。行政办公要求对内对外联系方便。 • 办公用房相对独立,办公用房与教学楼之间用走 廊相连。这种方式可以将层高适当降低,必要时 也可以在连廊上设少量踏步。
教学用房的建筑朝向与间距
• 从全国日照条件来看良好的朝向为南北向。 • 防火间距( 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一 级最高,四级最低。) • 日照间距 • 防噪间距
防噪间距
• 两排教室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 室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 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办公楼等建筑长边平 行布置时,其建筑仿噪间距不小于25m。 • 办公楼、图书楼、实验楼、专用教室(不包括音 乐教室)等建筑之间长边布置时,噪音间距不小 于15m。 • 如教室顶棚以吸声材料装置时,教学楼与教学楼、 图书楼、实验楼、办公楼之间防噪声间距不小于 前或几个体部之间, 校内建筑与校外相邻建筑之间距离,应满足消防 及卫生间距等有关规定。 • 在建筑用地范围内,建筑组合尽量紧凑、集中, 以节省建筑占地面积或范围,为保证体育活动场 地创造条件。 • 既要满足功能要求又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总平面设计要点
• 道路系统简明直接即满足正常情况人流顺畅,也 保证紧急情况人员疏散安全。 • 结合建筑布局做好景观规划 • 应充分利用和保留学校用的原有的自然条件。预 留发展用地。
校园外部环境
• • • • • 安全环境 适宜的教育环境 良好卫生环境(污染源上风向) 合理的学校服务半径 安静周边环境减少噪声污染
总平面设计要点
• 教学、图书、实验楼应布置在校园中安静的部位, 并有良好的朝向。 • 办公部分应安排在对外联系便捷、对内管理方便 的位置。 • 生活服务用房,为保障其对外联系方便及不干扰 校内的正常活动,应设有独立出入口,能自成一 区,与教学用房有距离。 • 体育活动用房应接近室外体育活动场地,形成体 育活动区。
教学用房的平面构成
• 外廊:这种组合方式由于采光、通风条件较好, 外廊视野开阔,与庭院空间联系紧密,教室干扰 小等优点,被广为采用。 • 南外廊居多。 • 暖廊
组团式
体育活动设施
5
体育活动设施
体育活动设施
篮球 场
排球 场
网球 场
辅助用房
• • • • 化学实验准备室 化学试剂室 危险试剂库 化学实验室因用水较多,宜设在底层。如设置化 学试验室通风系统时,更宜设在底层,以便解决 排水安放通风管道等,如设在楼层将会影响底层 或实验室内净高,又因为大部分试剂应避光保存, 所以,化学试验室宜在北向,如设南向应采取遮 阳措施。
物理试验室
学校出入口设计
• 学校出入口应面向其所服务的住宅区或大量来校的部位。 • 学校入口应设于靠近交通方便,上下学安全,车流量较小 的街道内。如必须将主入口设于干道,应避免与大量车流 出入的单位为邻。 • 利于安排教学用房,体育活动场地。利于学校功能分区及 道路组织。 • 入校后直达教学楼,不应有横垮体育场及绿化区的可能性; 学生进校后也能不经过教学区到达体育活动场地 • 出入口是大量学生集散场所,且时间集中。应有足够宽的 校门。 • 校门外应设置视野开阔的,较为宽敞的缓冲空间。
中小学建筑设计
我国中小学基本情况
• 学制 • 学校规模与班级人数
选址与总平面设计
1
学校用地及校园内部环境
• 12班以上规模学校,在选址时应考虑到能布置出 长轴为南北向运动场位置及所需尺寸。 • 用地周边宜规整,便于充分利用。 • 应有较好的地质条件(较高耐压强度,适宜植物 生长土壤等)。避开各种不安全区域。 • 与应有架空的高压输电线经过。
• 以4人双面实验桌为好。 • 如学校规模较大可分别设置光电实验室,力热、 声学实验室等。 • 较小可兼用。
物理试验室辅助用房
生物试验室
• 实验桌与化学相同。需解决学生观看显微镜时的 光源问题。 • 台下设地漏,以便清洗血污。 • 设置陈列展示橱。 • 电教设施
辅助用房
• 实验准备室 • 标本陈列室不宜与其他房间合并使用 • 实验员工作室,宜单独设门与走廊相通,并靠近 生物试验室。
教学用房的平面构成
• 内廊:教室集中,面积比较紧凑,内部交通线较 短,房屋的进深较大,外墙较少冬季散热和夏季 受热面积较小,结构比较简单,管道也较为集中。 但内廊使用时间集中,人流拥挤,教室间干扰大, 一部分教室朝向较差,教室为单面采光,采光条 件较差,同时内走廊的采光一般不足,卫生间往 往通风不好。这种组合形式在北方寒冷地区采用 较多。其教室安排在走廊南面,走廊北侧辅助用 房或交通空间
教室设计
2
普通教室设计的一般要求
• 应有足够的面积,合理的尺寸,能满足学生近期与 远 期学习要求。 • 良好的朝向,充足而均匀的光线,要避免直射阳光的 照射,还应设置满足照度要求、用眼卫生的照明工具。 • 教室座位布置便于学生书写和听讲,教室讲课辅导、 通行及安全疏散。 • 良好的声学环境。 • 良好的采暖、换气、隔热和通风条件。 • 所需设施,考虑青少年特点。 • 利于教学改革引进电教设施的需要。
教学用房的建筑朝向与间距
• 通风间距 • 考虑地震灾害的建筑间距 • 架空电线缆与学校教学用房的距离(学校范围内 不得穿越架空高压输电线,如无法避免,应规划 为绿化带,不得规划为教学和学区)。 • 以上六类因素中,高值则为日照间距及防噪间距。 故在确定建筑间距时选此两者中的高值,南方以 防噪间距为主,北方以日照间距为主。
办公用房
• 办公用房如设在教学楼内可集中布置在一段,也 可混合布置。这种做法一般吧行政办公设在楼下, 教学办公设在上层。 • 为保证单面采光的办公室有足够照度,进深不宜 超过5.1m,双面采光可适当加大。 • 教师课间休息室最好设在教学楼的中间或两端。
厕所的设置位置
• 设于两排楼的中间部位自成体系,厕所与两侧的教室数量 和距离相差不多,人流均匀,路线短。管道集中缺点是厕 所的噪声及卫生对教室有影响,厕所门前人流过分集中。 如从阳台入口,较为理想。 • 设在教学楼一端。使两侧开窗,创造通风条件,对教室的 影响较少,管道集中,但人流不均匀,愈接近厕所人流密 度愈大。 • 设两组男女厕所,且分设在教学楼的两端。这种布置方法 可使人流分散,路线短捷,也不干扰教室,但管道较分散。 • 为了改善厕所的通风、卫生条件及气味溢出和减小对教室 的噪声干扰,可中间通过一段阳台、外廊或过厅。 • 教师厕所应在教师办公室附近另设。
楼梯
• • • • • 疏散距离 不宜采用有楼梯井的三跑楼梯 超过五层设封闭楼梯间 中部以承重墙的楼梯间不宜采用。 基本尺寸
教学楼空间组合设计
4
各类用房组合原则
• • • • • 满足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要求 有利于内部交通流线的组织 避免不利因素的相互干扰,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合理利用地形、地势 有利于创造适合中小学特点的建筑形象
交通空间
• • • • 中内廊 单侧内廊 外廊 走廊宽度:内廊净宽不小于2100mm,外廊净宽 不小于1800mm。行政办公不小于1500mm,较 长中廊可为3000mm,暖廊可为2400mm。 • 走廊长度:不宜过长,不宜设踏步。坡道坡度不 陡于1:10。
门厅
• • • • • 人流路线简洁、通畅 活动路线尽量减少交叉 良好天然采光 有较大雨篷 交通交叉点设与人流量相适应的过厅。
普通教室布置实例
教室净高
• 考虑到容纳人数、跨度与梁高、谨慎与采光。用 机遇换气,室内空间观感等因素,室内净高不宜 太低。 • 小学室内净高为3.1m~3.4m,中学为3.4m。 • 校舍层高普通教室小学不低于3.6m中学不低于 3.8m,进深大于7.2m的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 不低于3.9m。 • 普通教室设前后两个出口,教室门宽为1000mm。
普通教室平面设计
• 普通教室适用面为小学61㎡,中学67 ㎡ • 矩形教室进深尺寸以9600~7800mm为佳,长度 以8400~9600mm为佳。 • 矩形教室的优点是经济有效地利用房间面积,结 构简单。 • 方形教室的平面尺寸一般为7800~8400 ×7800~8700mm。 • 方形教室由于进深大,在平面组合时不宜采用单 侧采光。 • 多边形教室
普通教室平面设计
• 人体工程学(课桌椅尺寸) • 座位的良好视觉范围,允许的垂直视角不小于45 度。前排座学生观看黑板远端与黑板所成夹角不 小于30度。 • 第一排课桌前缘与黑板面水平距离不小与2000mm。 • 小学课桌排距宜为850mm,中学宜为900mm。 • 最后排位与黑板距离以小于8m为宜,多大不超过 10m。 • 纵走道宽度不小于600mm。 • 靠侧墙的课桌距内墙应有大于120mm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